描写姑苏古城的古诗

关于描写姑苏古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姑苏古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姑苏古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姑苏古城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65) 语录(34) 说说(62) 名言(1) 诗词(7k+) 祝福(20) 心语(2)

  • 姑苏城是哪个城市的别称(姑苏城的全诗是什么)

  • 城市
  • 物道君语:

    春夏秋冬,苏州的四季,总是风情万种。

    有时候有时候,没有什么理由,忽然,就想去苏州了。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

    苏州,苏州,是中国人梦中的后花园。

    “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

    你让我说你什么好,苏州?只怪你过分美丽。

    图片1|摄影师阿仁©

    图片2|一尘 ©

    苏州,是一座水做的城。她的眉目,是一湾碧水。

    诗人杜荀鹤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人家尽枕河”,穿过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错落而至,如一幅中国山水长卷。

    船桨摇摆,晃晃荡荡推开水波,江南是前生相见的缘,苏州是今生的梦。

    图片1|一尘 ©

    图片2|Michael-Hakel ©

    不知何处吹来的风,花香扑簌簌洒了一身,你我宛如画中人。

    最美是飘着小雨的时候,天上的水,与人间的水,连绵成苏州的眉目清明,含情脉脉一水间。

    撑着一把小伞,悠悠走过打湿的青石小巷。小巷幽深曲折,如戏台上的水袖,温柔地将你双眼闭了起来。

    苏州的城啊,就是水做的一幅画啊。造物主的袖子一泼,便是一幅水墨丹青,眉目如画。

    图片2|不学无术的胖胖同学 ©

    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想,大抵是苏州园林的模样,门外是红尘闹市,门内是桃源仙境。

    “一扇花窗,框起唐诗的皎皎明月。一汀水榭,流动宋词的花光水影。几叠湖石,堆就出江山如此多娇。九曲回廊,通向清幽的百花深处。”

    拙政园的香洲,种满一池清莲,清心明志。“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浮沉半世,只想有一处悠然自得的心。

    图片|mingcat ©

    图片|mingcat ©

    狮子园是佛在人间的净土,每一块太湖石形如狮子,或坐或卧,或酣睡或怒吼。见山,观石,一路行走,一种修行,“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图片1|Hirata Kun ©

    图片2|Frank Lee’s Gallery ©

    最爱留园,窈窕可爱。绕水一周,如走过四时之景。春天的春风池馆,风吹百草香。夏天的涵碧山房,莲叶甜甜。秋天的闻木樨香轩,桂子飘香。冬天的可亭,慢煮江山,独钓寒雪。

    图片1|mingcat ©

    图片2|冷逝雪 ©

    曾遇见一位苏州老人,他说:“这一面墙最好的观赏时候,是下午三四点,树影会落在墙面正中,今天刚好天气不错,阳光会把墙打得格外亮,和树影的对比更分明。”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若非常常慢游园林,怎知这般曼妙?苏州人太懂得风淡云轻间的浪漫。

    园林,便是苏州的骨肉,玲珑有致,拴住了苏州人,也留住了每一个过客的心。

    [阅读全文]...

2022-05-09 22:23:46
  • 姑苏怀古诗意

  • 诗意
  • 姑苏怀古诗意

      《姑苏怀古》为唐代诗人许浑所作,表现诗人对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为大家整理姑《姑苏怀古》的诗意及鉴赏,欢迎欣赏!

      姑苏怀古

      作者:许浑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译文

      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

      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

      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江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

      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

      诗歌鉴赏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此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作者简介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阅读全文]...

2021-11-24 05:15:25
  • 《姑苏怀古》的全诗翻译赏析

  • 《姑苏怀古》的全诗翻译赏析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注释

      ①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

      ②倚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

      ③黍苗:禾黍

      ④忠臣:指伍子胥。

      参考译文

      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江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

      【赏 析】

      《姑苏怀古》为唐代诗人许浑所作,诗人运用了比兴手法,描写了姑苏古城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的衰败之景,表现诗人对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此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阅读全文]...

2022-07-02 22:56:24
  •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一句,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枫桥夜泊》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白话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词句注释:

      1、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有人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人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人说,“本为封江、封桥,王珪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2、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3、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张诗当作于农历十月深秋时分,江南水边多植乌桕之类树木,经霜叶红,古人诗中多混作为‘枫’。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全唐诗》“渔火”作“渔父”。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4、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5、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枫桥夜泊》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下卷收录张继此诗,题名为《夜泊枫江》。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字懿孙,襄阳(今属湖北)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记载为“员外郎”)。《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提到他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有《张祠部诗集》。

    [阅读全文]...

2021-12-16 00:04:13
  • 关于姑苏的诗句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李白《乌栖曲》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骆宾王《久客临海有怀》

    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姑苏台殿变秋蓬,荆棘沾衣泣寒露。——曹勋《姑苏台上月》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杜牧《秋娘诗并序》

    姑苏望南浦,邯郸通北走。——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姑苏台前揽秋色,丽正门外寻春容。——王祎《十一月十日宿陈敬初馆中临别有作》

    钟声篷底不知处,却似姑苏夜泊时。——苏泂《泊祠下诗》

    上林池馆变荆棘,姑苏台榭游狐狸,人生行乐兮能几时。——曹勋《阳春歌二首·草木荣兮春归》

    归来重过姑苏郡,莫忘题名在虎丘。——李频《送罗著作两浙按狱》

    归来重过姑苏郡,莫忘题名向虎丘。——王禹偁《送罗著作两浙按狱》

    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刘禹锡《忆春草》

    秋暮姑苏身自到,春来行李处犹难。——陈藻《*江送王腾叔》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姜夔《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望*原兮寄远目,叹姑苏兮聚麋鹿。——刘长卿《登吴古城歌》

    数幅吴王宴西子,彩舟张乐当姑苏。——梅尧臣《观何君宝画》

    又拟上年灯火夜,扁舟载酒下姑苏。——萨都剌《寒夜即事》

    洞庭湖中木叶稀,姑苏台上城乌宿。——屠隆《长安明月篇》

    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李绅《姑苏台杂句》

    不然岂有姑苏郡,拟著陂塘比镜湖。——元稹《再酬复言》

    君怀逸气还东吴,吟狂日日游姑苏。——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荆榛闭铜雀,麋鹿游姑苏。——贺铸《燕子楼》

    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白居易《感白莲花》

    屡携姑苏娃,数试宜兴茶。——李昌祺《江湖清游歌》

    馆娃宫中百花开,西施晓上姑苏台。——张羽《吴*词拟王建》

    我行姑苏城,半日空週遭。——赵蕃《*江寻吴薛叔不获》

    洛阳才子姑苏客,桂苑殊非故乡陌。——王维《同崔傅答贤弟》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杜甫《壮游》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陶公勋业在姑苏,扁舟归来春水湖。——谢谔《严隐君九龄适轩》

    远渚蒹葭覆绿苔,姑苏南望思裴徊。——刘沧《江行书事》

    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罗隐《送王使君赴苏台》

    零落䲭夷百战身,姑苏麋鹿漫伤神。——张宁《伍子胥渡江图》

    王郎歌莫哀,且酌姑苏台。——高启《送王稹赴大都(至正庚子作)》

    虎丘山头弄明月,姑苏台上吟清风。——刘宰《傲将军歌赠周叔子马帅》

    永怀姑苏下,遥寄建安作。——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永怀姑苏下,因寄建安作。——刘长卿《太行苦热行》

    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醁醅。——胡曾《咏史诗·姑苏台》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阅读全文]...

2022-02-21 09:48:08
  • 姑苏印象(组诗)

  • 姑苏印象(组诗)

      1.

      艄公的船桨,划动在

      横竖弯钩的象形文字上

      河流苍劲的笔触

      勾画出姑苏的城镇

      是谁,轻轻地一撇

      完成了一幅气势恢弘的

      书法大作,船桨如墨

      扬起丝绸般的柔情

      去拥抱,黄浦江的朵朵浪花

      2.

      千年的银杏

      依然守候在

      青砖铺砌的路口

      守望着万盛米行门前

      熙熙攘攘的人流

      保圣寺的烟火,缭绕不息

      钟灵毓秀的书香

      闪烁无数圣迹的睿智灵光

      不知陆龟蒙乘坐哪只帆船

      重返故地,从此长眠不走

      为何半壁罗汉,依旧慈眉善目

      在此停留,安然驻足

      这就是水乡的神奇魅力

      叶圣陶的教鞭

      挥扬的不只是

      《多收了三五斗》的民众酸楚

      还有荡气回肠的激扬文字

      一代师表的风范

      存留的何止是

      学堂遗址前那几棵花木

      3.

      青蓝花衣的船娘

      摇出的阵阵涟漪

      拍击起

      漂流在河面的诗韵

      无边的清风明月

      悄悄地爬上了

      河岸上的'一面面照壁

      门前那绿莹莹的流水

      只有小舟,才能犁开

      一道道欢声笑语

      灵动的水乡风情

      在今夕何夕的恍惚画面中

      交相辉映,忽远忽*

      ◎木渎怀古

      塞满河流的圆木

      在太湖的一个港湾

      整整停留了三载

      从此,一个叫木渎的小镇

    [阅读全文]...

2022-03-28 14:13:00
  • 古诗苏轼江城子带拼音

  • 苏轼,文学
  • 古诗苏轼江城子带拼音

      《江城子》是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苏轼江城子带拼音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带拼音

      老夫(lǎofū)聊(liáo)发(fā)少年(shàonián)狂(kuáng)。

      左(zuǒ)牵(qiān)黄(huáng), 右(yòu)擎(qíng)苍(cāng)。

      锦(jǐn)帽(mào)貂裘(diāoqiú), 千(qiān)骑(ji4)卷(juǎn)*(píng)冈(gāng)。

      为(wéi)报(bào)倾城(qīngchéng)随(suí)太守(tàishǒu),亲(qīn)射(shè)虎(hǔ), 看(kàn)孙(sūn)郎(láng)。

      酒(jiǔ)酣(hān)胸(xiōng)胆(dǎn)尚(shàng)开张(kāizhāng)。

      鬓(bìn)微(wēi)霜(shuāng), 又(yòu)何妨(héfáng)。

      持(chí)节(jié)云(yún)中(zhōng), 何日(hérì)遣(qiǎn)冯唐(féngtáng)。

      会(huì)挽(wǎn)雕(diāo)弓(gōng)如(rú)满(mǎn)月(yuè),西(xī)北(běi)望(wàng), 射(shè)天(tiān)狼(láng)。

      【注释】

      又名《江神子》。

      双调,七十字,*韵。

      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品评】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 挚。“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 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 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 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 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 一样,*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 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此 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 烙印。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 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 很显然。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 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 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 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 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饱含依恋的深厚情意的`句子永远不会是为一个红颜知己准备的,只能是举案齐眉的夫妻。

      爱情与死亡是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有着死亡段落的爱情。这样的惊心动魄被这轻轻淡淡的七个字道尽了曾经相濡以沫的爱人永隔阴阳已经多少个黄昏,思之不得见之,念之不得语之,只留得记忆中残存的欢景愉时,当作泡过千次的茶,反复温*着熟悉的味道,凭吊十年前的红袖添香;“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的何止“生死”,十年了,一切皆“茫茫”,皆“今非昔比”了。佳人永驻彼侧,只留得此侧的戴冠少年磨成垂垂老者,梦里不变得依旧是那双红酥手。也只有这份感情没有“茫茫”而去了,即使死者已逝,但生者永记,在每个月明相思之夜,不思量间,自会神回小轩窗,自会肠断短松岗,思念、无奈、悲切、感慨,一句“茫茫”,诉尽心事!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的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万语千言,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之感。如果彼此申诉各自的别后种种,相忆相怜,哪将又从何说起啊?!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再存在了。

    [阅读全文]...

2022-06-08 20:03:15
  • 描写边塞古城的诗句

  • 古城
  •   1、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9、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0、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1、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2、渭城春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4、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m.ju.51tietu.net)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5、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7、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18、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阅读全文]...

2022-04-20 06:25:01
  • 关于边塞古城诗句

  • 古城
  • 关于边塞古城诗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5、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6、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7、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8、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9、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0、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2、渭城春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5、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7、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阅读全文]...

2022-06-20 13:39:09
  • 描写崇武古城的诗

  • 古城
  • 描写崇武古城的诗

      (一)

      威镇海邦崇武城,几经风雨始闻名。

      张荣誓死杀倭寇,元敬卫民屯锐兵。

      碧海涛涛凭艇跃,银滩漠漠任君行。

      岩礁镌刻名书法,精美石雕排草坪。

      (二)

      古城崇武一登游,东向扶桑送远眸。

      岸隐潮声思故雁,天行春意满芳洲。

      风传鼓角霜侵戟,云卷旗旌雨覆楼。

      怀旧空吟闻笛赋,落花明月万山秋。

      (三)

      六年前客此桃津,每爱涛声自洗尘。

      十里雪堤方入夏,一泓秋水尚含春。

      风清喜弄轻沙重,灯忽疑逢旧梦新。

      莫道无情皆世事,谁知片石亦怀人?

      (四)

      泉州自古八面风,丝路连接欧亚通。

      货贸东西天下睦,*俗融汇人民丰。

      焉知倭寇折地柱,岂有共工任天崩。

      弹洞凿城未修补。留于后辈作警钟。

      (五)

      寻兴摩登古镇游,东临大海开眼眸。

      潮声拍岸翻云幕,雁羽凌空逐浪舟。

      石砌城堡长堤防,坪街华丽座阁楼。

      传吟鼓角水边塞,夜览群星花影秋。

      (六)

      羁旅流连转皖闽,久违崇武景更新。

      葱茏竹海环城堡,斑驳石墙留弹痕。

      倭寇几曾攻未破,继光千古迹长存。

      画楼拾级凭栏望,白浪殷勤传趣闻。

      (七)

      六年前客此桃津,每爱涛声自洗尘。

      十里雪堤方入夏,一泓秋水尚含春。

      风清喜弄轻沙重,灯忽疑逢旧梦新。

      莫道无情皆世事,谁知片石亦怀人?

    [阅读全文]...

2021-12-16 20:21:01
描写姑苏古城的古诗 - 句子
描写姑苏古城的古诗 - 语录
描写姑苏古城的古诗 - 说说
描写姑苏古城的古诗 - 名言
描写姑苏古城的古诗 - 诗词
描写姑苏古城的古诗 - 祝福
描写姑苏古城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