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姑苏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姑苏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姑苏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姑苏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李白《乌栖曲》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骆宾王《久客临海有怀》
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姑苏台殿变秋蓬,荆棘沾衣泣寒露。——曹勋《姑苏台上月》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杜牧《秋娘诗并序》
姑苏望南浦,邯郸通北走。——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姑苏台前揽秋色,丽正门外寻春容。——王祎《十一月十日宿陈敬初馆中临别有作》
钟声篷底不知处,却似姑苏夜泊时。——苏泂《泊祠下诗》
上林池馆变荆棘,姑苏台榭游狐狸,人生行乐兮能几时。——曹勋《阳春歌二首·草木荣兮春归》
归来重过姑苏郡,莫忘题名在虎丘。——李频《送罗著作两浙按狱》
归来重过姑苏郡,莫忘题名向虎丘。——王禹偁《送罗著作两浙按狱》
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刘禹锡《忆春草》
秋暮姑苏身自到,春来行李处犹难。——陈藻《*江送王腾叔》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姜夔《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望*原兮寄远目,叹姑苏兮聚麋鹿。——刘长卿《登吴古城歌》
数幅吴王宴西子,彩舟张乐当姑苏。——梅尧臣《观何君宝画》
又拟上年灯火夜,扁舟载酒下姑苏。——萨都剌《寒夜即事》
洞庭湖中木叶稀,姑苏台上城乌宿。——屠隆《长安明月篇》
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李绅《姑苏台杂句》
不然岂有姑苏郡,拟著陂塘比镜湖。——元稹《再酬复言》
君怀逸气还东吴,吟狂日日游姑苏。——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荆榛闭铜雀,麋鹿游姑苏。——贺铸《燕子楼》
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白居易《感白莲花》
屡携姑苏娃,数试宜兴茶。——李昌祺《江湖清游歌》
馆娃宫中百花开,西施晓上姑苏台。——张羽《吴*词拟王建》
我行姑苏城,半日空週遭。——赵蕃《*江寻吴薛叔不获》
洛阳才子姑苏客,桂苑殊非故乡陌。——王维《同崔傅答贤弟》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杜甫《壮游》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陶公勋业在姑苏,扁舟归来春水湖。——谢谔《严隐君九龄适轩》
远渚蒹葭覆绿苔,姑苏南望思裴徊。——刘沧《江行书事》
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罗隐《送王使君赴苏台》
零落䲭夷百战身,姑苏麋鹿漫伤神。——张宁《伍子胥渡江图》
王郎歌莫哀,且酌姑苏台。——高启《送王稹赴大都(至正庚子作)》
虎丘山头弄明月,姑苏台上吟清风。——刘宰《傲将军歌赠周叔子马帅》
永怀姑苏下,遥寄建安作。——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永怀姑苏下,因寄建安作。——刘长卿《太行苦热行》
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醁醅。——胡曾《咏史诗·姑苏台》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物道君语:
春夏秋冬,苏州的四季,总是风情万种。
有时候有时候,没有什么理由,忽然,就想去苏州了。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
苏州,苏州,是中国人梦中的后花园。
“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
你让我说你什么好,苏州?只怪你过分美丽。
图片1|摄影师阿仁©
图片2|一尘 ©
苏州,是一座水做的城。她的眉目,是一湾碧水。
诗人杜荀鹤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人家尽枕河”,穿过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错落而至,如一幅中国山水长卷。
船桨摇摆,晃晃荡荡推开水波,江南是前生相见的缘,苏州是今生的梦。
图片1|一尘 ©
图片2|Michael-Hakel ©
不知何处吹来的风,花香扑簌簌洒了一身,你我宛如画中人。
最美是飘着小雨的时候,天上的水,与人间的水,连绵成苏州的眉目清明,含情脉脉一水间。
撑着一把小伞,悠悠走过打湿的青石小巷。小巷幽深曲折,如戏台上的水袖,温柔地将你双眼闭了起来。
苏州的城啊,就是水做的一幅画啊。造物主的袖子一泼,便是一幅水墨丹青,眉目如画。
图片2|不学无术的胖胖同学 ©
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想,大抵是苏州园林的模样,门外是红尘闹市,门内是桃源仙境。
“一扇花窗,框起唐诗的皎皎明月。一汀水榭,流动宋词的花光水影。几叠湖石,堆就出江山如此多娇。九曲回廊,通向清幽的百花深处。”
拙政园的香洲,种满一池清莲,清心明志。“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浮沉半世,只想有一处悠然自得的心。
图片|mingcat ©
图片|mingcat ©
狮子园是佛在人间的净土,每一块太湖石形如狮子,或坐或卧,或酣睡或怒吼。见山,观石,一路行走,一种修行,“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图片1|Hirata Kun ©
图片2|Frank Lee’s Gallery ©
最爱留园,窈窕可爱。绕水一周,如走过四时之景。春天的春风池馆,风吹百草香。夏天的涵碧山房,莲叶甜甜。秋天的闻木樨香轩,桂子飘香。冬天的可亭,慢煮江山,独钓寒雪。
图片1|mingcat ©
图片2|冷逝雪 ©
曾遇见一位苏州老人,他说:“这一面墙最好的观赏时候,是下午三四点,树影会落在墙面正中,今天刚好天气不错,阳光会把墙打得格外亮,和树影的对比更分明。”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若非常常慢游园林,怎知这般曼妙?苏州人太懂得风淡云轻间的浪漫。
园林,便是苏州的骨肉,玲珑有致,拴住了苏州人,也留住了每一个过客的心。
姑苏印象(组诗)
1.
艄公的船桨,划动在
横竖弯钩的象形文字上
河流苍劲的笔触
勾画出姑苏的城镇
是谁,轻轻地一撇
完成了一幅气势恢弘的
书法大作,船桨如墨
扬起丝绸般的柔情
去拥抱,黄浦江的朵朵浪花
2.
千年的银杏
依然守候在
青砖铺砌的路口
守望着万盛米行门前
熙熙攘攘的人流
保圣寺的烟火,缭绕不息
钟灵毓秀的书香
闪烁无数圣迹的睿智灵光
不知陆龟蒙乘坐哪只帆船
重返故地,从此长眠不走
为何半壁罗汉,依旧慈眉善目
在此停留,安然驻足
这就是水乡的神奇魅力
叶圣陶的教鞭
挥扬的不只是
《多收了三五斗》的民众酸楚
还有荡气回肠的激扬文字
一代师表的风范
存留的何止是
学堂遗址前那几棵花木
3.
青蓝花衣的船娘
摇出的阵阵涟漪
拍击起
漂流在河面的诗韵
无边的清风明月
悄悄地爬上了
河岸上的'一面面照壁
门前那绿莹莹的流水
只有小舟,才能犁开
一道道欢声笑语
灵动的水乡风情
在今夕何夕的恍惚画面中
交相辉映,忽远忽*
◎木渎怀古
塞满河流的圆木
在太湖的一个港湾
整整停留了三载
从此,一个叫木渎的小镇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枫桥夜泊》
作者:唐张继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注释: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诗意: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凡的桥,*凡的树,*凡的水,*凡的寺,*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想信您读完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全诗对仗,愿您喜欢。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一句,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枫桥夜泊》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白话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词句注释:
1、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有人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人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人说,“本为封江、封桥,王珪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2、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3、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张诗当作于农历十月深秋时分,江南水边多植乌桕之类树木,经霜叶红,古人诗中多混作为‘枫’。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全唐诗》“渔火”作“渔父”。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4、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5、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枫桥夜泊》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下卷收录张继此诗,题名为《夜泊枫江》。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字懿孙,襄阳(今属湖北)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记载为“员外郎”)。《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提到他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有《张祠部诗集》。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6、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7、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8、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9、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10、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m.ju.51tietu.net)。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凡的桥,*凡的树,*凡的水,*凡的寺,*凡的钟,经过诗*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于苏洵的诗句
1、欧阳永叔白兔——苏洵
飞鹰搏*原,禽兽乱衰草。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
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
贵人识筠笼,驯扰渐可抱。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
高飚动槁叶,群窜迹如扫。异质不自藏,照野明暠暠。
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
2、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苏洵
贫贱羞妻子,富贵乐乡关。不见李夫子,得意今西还。
白马渡浐水,红旗照蜀山。归来未解带,故旧已满门。
*生浪游处,何者哀王孙。壮士勿龌龊,千金报一餐。
3、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苏洵
十年曾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愍俗诗。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
会稽特欲荣翁子,冯翊犹将试望之。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怪来迟。
台省留身凡几岁,江湖得郡喜今行。卧听晓鼓朝眠稳,行入淮流乡味生。
细雨满村莼菜长,高风吹旆彩船狞。到家应有壶觞劳,倚赖比邻不畏卿。
4、香——苏洵
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筋粗。
道士每占经次第,佳人惟验绣工夫。轩窗几*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
5、送王吏部知徐州——苏洵
东徐三齐之南邻,夫子岂是三齐人。辞嚣乞静得此守,走兔入薮鱼投津。
徐州胜绝不须问,请问项籍何去秦?江山雄豪不相下,衣锦游戏欲及晨。
霸王事业今已矣,但有太守朱两轮。还乡据势与古并,岂有汉戟窥城闉。论安较利乃公胜,行矣正及汴水匀。
苏轼的诗句
苏轼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苏轼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间有味是清欢。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一蓑烟雨任*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春江水暖鸭先知。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白氎行缠,青巾包结,几年且混常流。寰中谁见,心地自清幽。雨散昆仑顶上,香润遍、琼圃无忧。灵芽长,如今寒暑,饥渴总何愁。诸公,须着力,尘缘扫尽,师旨坚求。看天边、飞金走玉难留。住个庵儿不大,争恋得、月馆青楼。台山里,从人一任,说个好苏州。——曹勋《满庭芳》
2、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白居易《正月三日闲行》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杜牧《怀吴中冯秀才》
5、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六七年前狂烂漫,三千里外思徘徊。——白居易《忆旧游》
6、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白居易《忆江南》
7、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8、吴中爱看吴人画,况是吴人画最高。世上只期为散木,庵前疑复绽新桃。松风寒处安茶铫,石冻春深试酒槽。七字志怀颇见道,宁云溪壑兴堪陶。——乾隆《唐寅桃花庵图》
9、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
10、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白居易《登阊门闲望》
11、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李白《乌栖曲》
12、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唐寅《桃花庵歌》
13、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白居易《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
14、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15、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m.ju.51tietu.net)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16、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李商隐《陈后宫》
17、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18、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19、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2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姑苏的诗句
姑苏诗句
带姑苏的诗句
关于姑苏的诗句
姑苏的诗句古诗
描写姑苏的诗句
形容姑苏诗句
描写姑苏的古诗句
姑苏城的古诗
写江姑苏的古诗
君到姑苏见的古诗
古诗里的姑苏是苏州吗
姑苏的古诗词
古诗中写姑苏的
姑苏游船的古诗
古诗里的姑苏是哪里
赞美姑苏的句子
深秋的姑苏古诗
姑苏夜曲的古诗
姑苏游记的古诗
描写姑苏的古诗
姑苏风情的古诗
写姑苏的五言古诗
有没有叫姑苏的古诗
古诗中带有姑苏的
关于姑苏城的诗词
古诗中的姑苏指的是哪
赞美姑苏的古诗
云梦和姑苏的古诗
古诗中的姑苏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