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韵闲居的古诗

关于新韵闲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新韵闲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新韵闲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新韵闲居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3) 语录(1) 说说(2) 名言(841) 诗词(304) 祝福(5) 心语(1k+)

  • 《闲居》赏析

  •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

      终年住在城。

      过门*迹,

      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

      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

      依止古先生?

      姚合诗鉴赏

      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 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姚合自称“野性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一个性格疏散,自由野性的人,认为不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本不乐于城里,今终年住在城里,总得自己寻个譬解。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因此认为在城市亦算是隐居。“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

    整理:zhl201704

    [阅读全文]...

2022-01-23 20:07:33
  •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古诗原文翻译)

  • 初夏
  • 杨万里,号诚斋,他活泼自然、富有情趣又不失诙谐的小诗被人们称为“诚斋体”。杨万里很主观,喜欢把自己的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杨万里很*易,他不用生僻的字句,擅长使用浅*明白*于口语的语言。这首诗便是典型的代表。

    不管是真的清闲,还是忙里偷闲,总之初夏时节能够有时间美美地睡上一场午觉,实在是很惬意的事情。初夏吃青梅,酸酸的青梅吃完之后牙齿都酸软无比。屋外芭蕉初长,将他的绿荫很是慷慨地分到纱窗上。而此时的诗人呢?午睡醒来之后还处在没有思绪的半朦胧状态。只看见院子里一群淘气的孩子,在跑来跑去地捕捉漫天飞舞的柳絮。“儿童”和“捉”放到一起,我们忍不住要想到“捉迷藏”。儿童是淘气的,柳絮又何尝不淘气?那纷纷的柳絮也像小孩子一样,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

    这首诗两次出现“闲”字,道出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和他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满足之情。

    【本专题荐赏】:

    @古诗词赏析

    【一】本专题文章配套音频资料:古诗词赏析音频合集

    [阅读全文]...

2022-01-04 19:33:48
  • 闲居唐代古诗王维148句

  • 无聊,经典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词翻译及鉴赏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古诗全文如下: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前言】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令人情趣陶然。

      【注释】

      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为,变为。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

      潺湲(chányuán):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渡口。余:又作“馀”。

      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翻译】

      寒冬过后的山愈加显得郁郁葱葱,那条小河也开始缓缓流淌。我拄杖倚在我家柴屋门前,和着风的方向听着日暮时分蝉的鸣叫。夕阳的余晖洒在那渡头上,一缕烟从村里的烟囱中冒出。又碰上裴迪喝醉了,在恰如陶渊明的我前发酒狂。

      【鉴赏】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彩。那么,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请看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不是有几分相似吗?

      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这位先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阅读全文]...

2022-01-22 02:39:22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作者: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

      1、墟里:村落;

      2、孤烟:炊烟。

      3、接舆:这里北裴迪。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

      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

      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

      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

      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赏析: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阅读全文]...

2022-01-11 21:13:20
  • 藏头诗 新韵

  • 藏头诗
  • 藏头诗 新韵

      悠悠风天地任行,

      悠悠雨江湖溉*。

      生亦如风自潇洒,

      死若落雨独飘零。

      别问是非论轩轾,

      经过悲喜皆相同。

      年华易逝心难改,

      魂上九天仍为情。

      魄遗人世留牵绊,

      不少心事风雨倾。

      曾羞相诉故无意,

      来生忧恐太匆匆。

      入夜是眠幻虚境,

      梦中呓语唤心声。

      临醒渐空消痴念,

      邛山一日洗黎明。

      道是旧天新干净,

      士无知己恨不*。

      鸿雁哀鸣闻凄楚,

      都将愤怒怨苍穹。

      客闻凄音反狂笑,

      能不执著早轻松。

      以身为丈量心路,

      精魂执笔书一生。

      诚寄心词随风雨,

      致送天涯予谁听。

      魂散如风无寻迹,

      魄碎若雨万般空。

    [阅读全文]...

2022-01-30 17:50:42
  • 鉴赏重阳节的诗句:九日闲居并序

  • 重阳节
  • 鉴赏重阳节的诗句:九日闲居并序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据《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归隐后闲居家中,某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宅边的菊花正开,然因家贫无酒,遂在菊花丛中坐了很久,正在惆怅感伤之际,忽然做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来了酒,渊明也不推辞,开怀畅饮,饮则醉,醉则归,不拘礼仪,颓然自放,表现了他不受拘束,纯任自然的天性。这首诗根据其小序中所说的情形来看,与此诗中所叙之事略同,考王宏为江州刺史始于公元418年(义熙十四年),时渊明已过五十五岁,可见此诗是他的晚年所作。

      重阳节自古有饮菊花酒的*俗,据说如此可以延年益寿,《西京杂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然而这一年的重九,在渊明的宅边,虽然有一丛丛颜色各异的菊花,然苦于无钱沽酒,只能空食菊花。古人视菊为一种高雅而有气节的花卉,因她开在众芳凋落的秋天,故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话,这里所说的“九华”也就是指菊花,诗人有菊无酒,遂产生出无限感慨。

      “世短意常多”四句,以议论领起,解释了重九之名,并提出感叹人生的主题。意谓人生在世,不过如白驹过隙,正由于其为极暂短的一瞬,故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烦忧顾虑,也导致了人们企慕长寿永生的祈求。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按着时序的推移又来到了,人们之所以喜爱这个以“九”命名的节日,因为“九”与“久”谐音,所以对它的喜爱正体现了对长生的渴求。这里“举俗爱其名”与小序中的“爱重九之名”一致。“世短意常多”一句炼意极精,前人以为是古诗“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两句的浓缩,体现了渊明驾驭语言的`本领(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二)。

      “露凄暄风息”至“寒华徒自荣”十句写景抒情,感叹自己有菊无酒,空负良辰美景。露水凄清,暖风已止,秋高气爽,天象清明,飞去的燕子没有留下踪影,北来的大雁还有声声余响。诗人说:据说酒能祛除心中的种种烦恼,菊花能令人制止衰老,而为何我这隐居的贫士只能让重阳佳节白白地过去!酒器中空空如也,积满灰尘,而秋菊却在篱边空自开放。这里描写了一幅天朗气清的深秋景象,与诗人自己贫寒潦倒的处境正成鲜明对照,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衬出诗人心绪的寥落,大好的时光在白白消逝,盛开的菊花也徒自争艳,诗人于是感慨系之。

      “敛襟独闲谣”即写诗人的感叹,他整敛衣襟,独自闲吟,而思绪辽远,感慨遥深。想自己游息于山林固然有不少欢乐,但留滞人世不能就一无所成。诗人在这里不仅感叹人生的短暂,而且对人生的价值重新作了审视,诗中关于“深情”的内容并没有加以明确说明,只是隐隐约约地点出了作者悲从中来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无酒可饮,而更大的悲痛隐藏在心中,这就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身价值的探求。故清代延君寿《老生常谈》中说:“《九日闲居》一首,上面**叙下,至末幅‘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忽作一折笔以顿挫之,以下二句‘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以一意作两层收束,开*无数法门。”就指出了此诗结尾的意蕴。全诗一气直下,其主旨似在表明人生短促而自己又不能及时行乐,空负秋光的悲叹,然忽又说“淹留岂无成”,更翻出一层意思,所以延氏说是“一意两层收束”。

      因为此诗结语的含蓄,似有不尽之意在于言外,因而历来解此诗者就以为渊明在此中暗寓了他对晋宋易代的悲愤,借此表示了对前朝的留恋,并有志于恢复王室之事。“空视时运倾”一句中也系有感于时事的倾覆,“尘爵”二句则表达了愿安于时命,自保贞心的愿望,最后所谓的“淹留岂无成”,即暗指自己所以羁留人间是由于还抱着复国的希望,等待一展宏图的机会这种说法自然也不无道理,自来论陶诗的人也曾指出过渊明并非浑身是静穆,而是一个颇有感时伤世之情的人,龚自珍就说他:“莫信诗人竟*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就指出了这种特征。考此诗序中所谓“寄怀”,诗中所谓“深情”,都似乎确有所寄托,以此推断,可能此诗确有寓意。鲁迅评陶潜说:“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此诗即体现了他对政治和生命两方面的认识。

      此诗以说理与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体现了陶诗自然流走的特点,其中某些句子凝练而新异,可见渊明铸词造句的手段,如“世短意常多”、“日月依辰至”及“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等虽为叙述语,然遒劲新巧,词简意丰,同时无雕饰斧凿之痕,这正是陶诗的难以企及处。

    [阅读全文]...

2022-06-15 10:24:35
  • 《闲居初夏午睡起》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 诗意,初夏,古诗文
  • 《闲居初夏午睡起》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按照一定的格式、格律要求,能够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全诗意思翻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闲居初夏午睡起①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首句又作“梅子流酸溅齿牙”。

      【注释】:

      (1)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指杨梅。

      (2)芭蕉分绿与窗纱: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

      (3)思:意,情绪。

      (4)柳花:柳絮。

      [意思]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闲居初夏午睡起②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赏析】

      第一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吧?如此光景,长睡不起也未免可惜了。

      第二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初夏时节,闲居无事,此时奔竞之心尽消,与自然贴*,与儿童贴*,情绪得到交流,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这两首诗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境,第一首写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写他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全诗充满生活情趣,炼字也精,像“软齿牙”的“软”字,“分绿”的“分”字,意蕴深厚而不粘滞。

    [阅读全文]...

2022-06-04 07:38:06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诗作赏析

  • 初夏
  •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词句注释

      ⑴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⑵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⑶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

      ⑷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⑸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积极小。弓,古时丈量地亩的器具,后为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1.6米。

      ⑹掬:两手相合捧物

      白话译文其一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其二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作品鉴赏编辑

      文学赏析第一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第二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的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初夏时节,闲居无事,此时奔竞之心尽消,与自然贴*,与儿童贴*,情绪得到交流,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这两首诗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境,第一首写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写他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全诗充满生活情趣,炼字也精。

      名家点评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杨诚斋丞零陵时,有《春日绝句》云:“梅子流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张紫岩(浚)见之曰:“廷秀胸襟透脱矣。”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九:“梅子留酸”、“芭蕉分绿”已是初夏风景,安得复有柳花可捉乎?

      作者简介编辑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阅读全文]...

2022-02-16 17:04:21
  • 七律.新韵三首

  •   ◆七律.假诗人    赊入诗词作主张,真名假赋敢充当。  十年经典谁能比,半载功夫汝最狂。  天下佳人如芥草,群中才子是粗糠。  东施欲执西施笔,拾得文章有几行?    ◆七律.戏说偷诗(新韵)    几篇鬼赋走天涯,东北西南一把抓。  盛宋剽来青玉案,前朝窃取浣溪沙。  江湖路上风吹雨,墨海穷潮浪落花。  无品何须逞本领,丢人现眼最奇葩。    ◆七律.戏说偷诗    谎言狡辩品行差,东蒯西挪嘚瑟渣。  网络弄虚装会写,诗群作假浪淘沙。  红尘步入心无绪,墨海弄潮像跳蛙。  常见疯狂难悔改,丢人现眼又遭掐。

      编辑点评:

      社会发展了,物质条件丰富的同时,精神条件也开始丰富起来。于是文人墨客竞相涌现出来,各种各样的诗词展现各自的风采。可是鱼目混珠的情况也多了起来,一时间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各种各样的剽窃高手纷纷登场。然而,真的假不了,谁是原创自然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徒留笑话给人看罢了。文笔流畅,语言清新自然,充满感染力。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好作品,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期待更多精彩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1-25 03:05:46
  • 新韵七律三首现代诗歌

  • 新韵七律三首现代诗歌

      游呼兰河口湿地公园

      神往心驰好几年,

      终于万幸见容颜。

      波*银镜正铺地,

      浪卷白云已漫天。

      岸上草林人影至,

      水中苇荡野鸭穿。

      由衷赞赏悠然处,

      忘返流连在里边。

      游黑龙江省森林公园

      信步闲庭园里去,

      忽闻空气特清新。

      却观松柏遮天日,

      但见山石捧绿茵。

      楼宇亭台诗意厚,

      牡丹芍药画情深。

      即从现世超然起,

      已入桃源变乐神。

      赵旭传奇

      被帝发觉一错处,

      登科及第便无缘。

      鬻文落魄京畿底,

      卖字流离酒肆间。

      不昧仁宗失扇玉,

      拾金赵旭获龙颜。

      成都制置终荣任,

      最靠德才备两全。

    [阅读全文]...

2022-06-09 11:18:00
当前热门
新韵闲居的古诗 - 句子
新韵闲居的古诗 - 语录
新韵闲居的古诗 - 说说
新韵闲居的古诗 - 名言
新韵闲居的古诗 - 诗词
新韵闲居的古诗 - 祝福
新韵闲居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