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短歌行体的特点

关于古诗短歌行体的特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短歌行体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短歌行体的特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短歌行体的特点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5) 说说(17) 名言(2) 诗词(527) 祝福(1) 心语(11k+)

  • 短歌行曹操什么时候写的(短歌行古诗赏析)

  • 曹操
  • 之前的分享,一直没有涉及到诗歌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魏晋。这个时期的出现,并且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离不开一位乱世枭雄──曹操。所以,今天就想以他的《短歌行》为起点,第一次走*建安风骨。

    关于作者

      曹操(155年—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其子曹丕称帝,曹操被追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歌赏析

    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一生有勇有谋,文武双全,一手打下了曹魏的根基,又缔造了邺下文人集团。  与大部分不懂政治、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不同。他是一个把所有文臣武将的梦想都真正实现了的人。*曾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些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都不是伟大的文学家或是军事家,都有遗憾和不足。可是曹孟德,却是文采、风骚、武功,均丝毫不逊色的人。  “通脱”的个性与独特的经历使曹操成为一个开拓者,打破了许多文学上的传统,为原有的乐府诗注入新的生命,形成了自己古朴、质直的风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这是《古诗十九首》中就已经存在的主题,如:“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可是,曹孟德却第一次在东汉文人的悲情中注入了豪气,使那种悲变得厚重,变得慷慨激昂。这就是建安风骨的力量。  苏东坡从中读出了这种豪迈气概与政治军事功业间的关系,于是说道:“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所以,在后世的《三国演义》里,有了曹操在长江边大宴群臣,横槊高歌《短歌行》的豪迈场景。《三国演义》虽然是把曹操当反面角色写的,但行文至此,作者似乎也不得不为曹孟德的风流气概所折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子衿》和《鹿鸣》都是《诗经》里的篇目,前者写女子对意中人的日夜思慕,曹操将其巧妙地化为君王对贤才的思慕。后者则本身就是君王大宴宾客群臣的篇章。两者合在一起,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迹表露无遗。  汉朝,朝廷选用官员一般的标准都是门第和德行。到了汉末,道德已经沦落为一种虚伪的表演,成为谋官的门面,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就在这时,曹操敢于不顾世人眼光,打破陈规,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原则,三下求贤令,选官不论出身和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没有过多的要求。  这种坦率真我、不伪善、不做作的作风,使曹操一句“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便足以*息天下的非议与冷嘲热讽。因为,无可否认,他所说的,就是事实。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末尾八句形成了一个回环结构,头两句写明主思慕才士之忧,中间四句则写才士投奔明主的坚定与迟疑,最后两句又回归明主,写其不顾一切接纳天下英才的胸襟与气魄。  “周公吐哺”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讲的是周公求贤若渴,以致“一饭三吐哺”的故事。当时周公正在吃饭,人才来了,激动得都来不及咽下,干脆把饭吐出来,跑去接待人才,一顿饭把这个环节重复了三次。今天读来如此不可思议的细节,却将古人对人才的尊重诠释得淋漓尽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苍山因为不拒泥土石块,所以成就其巍峨;大海因为汇聚重流,所以成就其深广。历史上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君主,从来都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才能有多卓越。而是在于,他们虚怀若谷,知人善用。所以,出身、胆气、武力均出类拔萃的项羽败给了一个有痞子气的刘邦;文采、气魄、才谋均可谓天之骄子的隋炀帝在不可一世中丢掉了江山,而一个只能写出蹩脚诗歌的李世民却在谨小慎微中开创了贞观盛世。  历史充满了偶然,却又似乎是一种必然。

    [阅读全文]...

2021-12-09 20:42:33
  • 短歌行二首其一朗诵(《短歌行》古诗朗读)

  • 短 歌 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

    曹操这首诗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时曹操已*定北方,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权决战。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欢宴诸将。酒至兴处,他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当时赋诗情景的描写。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

    曹操《短歌行》共二首,此诗为第一首,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

    [阅读全文]...

2022-04-13 23:17:37
  • 《短歌行》拼音版

  • 阅读
  • 《短歌行》拼音版

      《短歌行》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短歌行》拼音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Duan ge xing cao cao

      短 歌 行 曹 操

      Duì jiǔ dāng gē rén shēng jǐ hé

      对 酒 当 歌, 人 生 几 何?

      Pì rú zhāo lù qù rì kǔ duō

      譬 如 朝 露,去 日 苦 多。

      Kǎi dāng yǐ kāng yō u sī nán wàng

      慨 当 以 慷, 忧 思 难 忘。

      Hé yǐ jiě yōu wéi yǒu dù kāng

      何 以 解 忧, 唯 有 杜 康。

      Qīng qīng zǐ jīn yōu yōu wǒ xīn

      青 青 子 衿, 悠 悠 我 心。

      Dàn wéi jūn gù chén yín zhì jīn

      但 为 君 故, 沉 吟 至 今。

      Yōu yōu lù míng shí yě zhī píng

      呦 呦 鹿 鸣 , 食 野 之 苹 。

      Wǒ yǒu jiā bīn gǔ sè chuī shēng

      我 有 嘉 宾, 鼓 瑟 吹 笙。

      Míng míng rú yuè hé shí kě duō

      明 明 如 月, 何 时 可 掇。

      Yōu cóng zhōng lái bù kě duàn jué

      忧 从 中 来 , 不 可 断 绝。

      Yuè mò dù qiān wǎng yòng xiāng cún

      越 陌 度 阡 , 枉 用 相 存。

      Qì kuò tán yàn xīn niàn jiù ēn

      契 阔 谈 宴 ,心 念 旧 恩。

      Yuè míng xīng xī wū què nán fēi

      月 明 星 稀 ,乌 鹊 南 飞。

      Rào shù sān zā hé zhī kě yī

      绕 树 三 匝 ,何 枝 可 依?

      Shān bù yàn gāo hǎi bù yàn shēn

      山 不 厌 高 , 海 不 厌 深 。

      Zhōu gōng tǔ bǔ tiān xià guī xīn

      周 公 吐 哺 ,天 下 归 心 。

      鉴赏:

      〔1〕曹操这首诗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时曹操已*定北方,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权决战。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欢宴诸将。酒至兴处,他横槊(shuò,长矛)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当时赋诗情景的描写。

      〔2〕意谓:应对酒放歌,因为人生短促,能活多少年头?一解:对酒临歌,这种情景人生能有几次?“当”作“临”解。意思都是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

      〔3〕去日,过去了的日子。苦多,犹言恨多。

      〔4〕这一句承接首句,意谓在感叹时光飞逝之余,应当慷慨高歌,无奈忧思重重,难以释怀。

      〔5〕什么东西可以解除我的忧愁呢?只有酒了。杜康,相传古代最初造酒的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

      〔6〕衿(jīn),衣领。青衿,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绵长,形容忧虑不断。这两句是借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句子,表示对贤才的思念之深切。

      〔7〕但,只。君,指贤才。沉吟,低声吟咏。所吟咏的,即《诗经》中的《子衿》诗。

      〔8〕呦呦,鹿鸣的声音。苹,艾蒿,草名,初生时可食。

      〔9〕嘉宾,尊贵的客人。鼓,弹奏。瑟、笙,两种乐器名。以上〔8〕〔9〕两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欢宴宾客的诗篇,作者在这里表达自己期待贤者、招纳贤才的热诚。

      〔10〕掇,拾取。此句把贤者比作高空明月,可望不可即,喻人才难得。

      〔11〕从中来,犹指从心里生出。

      〔12〕陌、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这是客气话。存,问候,慰问。

      〔13〕契阔,久别。旧恩,往日的情谊。此句意谓:在今日的宴会上,与久别的贤士们促膝谈心,使我想起了往日的情谊。〔14〕乌鹊,乌鸦。

    [阅读全文]...

2022-06-22 17:15:16
  • 短歌行诗词赏析

  • 短歌行诗词赏析

      《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短歌行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像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借用了《管子·形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此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阅读全文]...

2021-12-23 08:06:25
  • 短歌行诗词鉴赏

  • 短歌行诗词鉴赏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眼中之人吾老矣!

      赏析: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称短歌是指歌声短促,这里可能指音调的急促。王郎是年轻人,称郎,名不详。司直是纠劾的官。代宗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这诗当是这年春末在江陵所作。

      上半首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豫、章,两种乔木名,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抒写送行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眼中之人,指王郎。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含有劝勉王郎及时努力之意。

      这首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劝他“莫哀”,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激起轩然*,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又是“青眼”相望,不是可喜吗?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转变无穷,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作者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全讯网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禾巨〕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古诗原文

    [阅读全文]...

2022-02-21 09:00:56
  • 《短歌行》的典故赏析

  • 阅读
  • 《短歌行》的典故赏析

      《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短歌行》的典故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短歌行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三、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之歌。当,是唱歌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没有实际意义。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

      鼓:弹。

      苹:艾蒿。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阅读全文]...

2022-06-29 19:11:02
  • 《短歌行》情景默写题

  • 阅读
  • 《短歌行》情景默写题

      《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短歌行》情景默写题,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短歌行

      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默写题

      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3、《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诗人在酒*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6、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7、曹操在《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8、曹操在《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几句写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9、曹操在《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创作背景

      此诗的写作时期各说不一,归之有两种说法:

      一是赤壁之战之前。《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二是赤壁之战之后。第一种说法以章回小说为据,不可靠。第二种说法也无史政。所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尚无定论。

      作者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阅读全文]...

2022-01-23 09:35:06
  •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赏析

  •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

      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

      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

      青眼高歌望吾子。

      眼中之人吾老矣!

      杜甫诗鉴赏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称短歌是指歌声短促,王郎,名不详,司直是纠劾的官。代宗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这诗是这年春末在江陵所作。

      上半首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因此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却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愿意替王郎推荐,即所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

      下面二句承上,以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豫、章,两种乔木名,都是优良的木材。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夸张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渲染鱼大。两句盛赞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将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抒写送别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

      《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以钦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蜀能够施展才能。眼中之人,指王郎。最后一句由人及己,慨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

      这首诗起势突兀,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诗人劝他“莫衰”,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力夸张渲染,激起轩然*,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又是“青眼”相望,不是可喜吗?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跌宕起伏,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诗人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富于独创性。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2022-06-23 02:41:11
  • 曹操《短歌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曹操
  •   短歌行

      朝代:两汉

      作者:曹操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谈宴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一作:水)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8.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9.鼓:弹。

      10.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o,为通假字,掇,通“辍”,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11.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12.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13.宴(yan):通“宴”(原文中宴为“?”)。

      14.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15.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创作背景

      此诗的写作时期各说不一,归之有两种说法:一是赤壁之战之前。《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二是赤壁之战之后。第一种说法以章回小说为据,不可靠。第二种说法也无史政。所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尚无定论。

    [阅读全文]...

2022-06-06 20:01:35
古诗短歌行体的特点 - 句子
古诗短歌行体的特点 - 语录
古诗短歌行体的特点 - 说说
古诗短歌行体的特点 - 名言
古诗短歌行体的特点 - 诗词
古诗短歌行体的特点 - 祝福
古诗短歌行体的特点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