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陆游的书愤

关于古诗陆游的书愤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陆游的书愤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陆游的书愤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陆游的书愤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06) 语录(4k+) 说说(4) 名言(4) 诗词(482) 祝福(1k+) 心语(73)

  • 陆游书愤原文及翻译(陆游的书愤全诗赏析)

  • 陆游
  • 南宋诗人陆游早在年轻时,便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大志向,入仕之后,更是怀着一腔热血,向宋孝宗陈述了自己关于北伐和革新的政治建议,深得孝宗赏识。

    宋孝宗继位后,颇有收复之志,朝廷上下,有一股主战的氛围。隆兴二年春天,张浚主持北伐,陆游积极奔走辅助,但很遗憾,张浚战败,朝廷中主和派势力渐渐占据上风,张浚被罢免后,陆游也被牵连,免除了官职。

    乾道八年,陆游抵达南郑,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做事,这几个月的从军生涯,是他一生中少有的濒临前线的机会,斗志昂扬的陆游,实地考察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山川地势和民情风俗,形成了自己的战略思想,并积极向朝廷进言,然而,朝廷并没有接受这些意见,陆游也曾随军队强渡渭水,策马直驱大散关前线与金人作战。后来,王炎被朝廷召回,陆游又一次被免职,收复中原的主张,又一次成为泡影,可想而知,陆游的内心是多么失望和苦闷。

    在主和派当道的朝廷中抱有这样的主张,自然会受到排挤,然而,终陆游一生,虽然屡遭挫折,但他从没有改变过收复失地的志向,所以读陆游的诗歌,总会感受到一腔壮烈的爱国情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真是令人无比感动。

    下面这首《书愤》写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当时陆游在山阴闲居,此时的陆游,已经是61岁高龄了,这样的年龄,挂着一个空衔在家赋闲,似乎是到了放空一切、享受晚年的时刻了,但对陆游而言,国家破碎,权臣当道,自己却只能赋闲在家,其悲愤之情,可想而知,有感于世事多艰,陆游写下了这首极其著名的诗作。

    陆游的这首诗很著名,全篇紧扣一个“愤”字抒发感情,可以被鲜明地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诗人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纵横奔腾,气势如虹,饱含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急转而下,抒发了自己壮心未酬、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全诗意境开阔,气韵浑厚,整篇读下来,浑然一体,且每一联单摘出来,几乎都是千古名句!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首二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是追叙诗人自己早年时的凌云之志和爱国热情,既有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辛的感慨,又有对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的表露。陆游的这一叹,当真有无限余味。诗人早年不知道世道如此艰难,以为凭着一腔热血和爱国情怀,就可以纵横叱咤,去追求甚至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现在年过六十的陆游,看过了世间的百态之后,才知道,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不是只靠“气如山”便能够成功的。因此这两句虽然是追忆,实则已经暗喻了一种无奈的辛酸。

    颔联更是气势如虹的千古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回忆了当年在镇江前线,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雄壮军威的情形;又回忆了当年在南郑前线,秋风中乘着战马,奔驰在大散关道路上的景象。这些是陆游亲历的抗金前线斗争,所以寥寥数字,便能如此生动形象。陆游将六个名词一次性排开,无一个动词,却将前线之壮怀激烈,如此形象地描述了出来,雪夜楼船、瓜洲渡口、铁马秋风、散关路上,抗金的壮志豪情,诗人豪迈纵横的军旅生涯,在这十四字中,境界全出,一下激起人们胸中的热血豪情!

    然而,颈联两句却直转而下,犹如绚烂烟火之后的一片漆黑,充满了低沉和凄凉之感,“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流逝,年轻时的军旅生涯变成了现在闲居的无奈徘徊,诗人的壮志也变成了如今斑白的鬓发,痛心疾首之感,在这两句中表现地淋漓尽致。南朝名将檀道济是守边名将,宋文帝想要杀他,临刑前檀道济怒叱说:“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少年时陆游的磅礴大气,以及那种舍我其谁的自信。但曾经越辉煌,现在的“衰鬓”就越具悲怆感!

    末尾,诗人又借诸葛亮的典故,将一腔悲愤化作一声长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北伐数次,前后出师表感人至深,名留青史,千载之下,少有人能够匹敌。因此将诸葛亮视为偶像的人,不在少数,陆游自己无疑便是这样的人,所以他才会将一腔悲愤化作这样无奈的缅怀,可见,追慕先贤的功业,渴望一展抱负的爱国壮志,陆游至老不改。其实,这两句也是对朝野中那群庸庸碌碌的主和派小人的贬斥,他们只寻求当下的荣华,丝毫不考虑死*们的评价,令人不齿。

    陆游以“书愤”为题,全诗却无一个“愤”字,但字里行间,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悲壮雄浑,气韵深厚,让人一读便爱,难怪《越缦堂诗话》中评价说:“全首浑成,风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无愧色”。杜甫是写七律的圣手,能将其与杜甫比肩,可见陆游此诗的佳处。

    整体来看,陆游此诗,的确是极有特色的佳作,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比手法的运用。整体来看,全诗前四句和后四句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前面意气风发,写诗人年少时金戈铁马的壮烈生活,凌云壮志与爱国情怀并存,让人感受到陆游那种“气如山”的气概,而后面四句,直转而下,写诗人晚年时赋闲在家的悲愤和无奈,志气尚未完成可惜鬓发已经斑白,充满了英雄无奈的悲愤感。另外,诗人还以诸葛亮的北伐,暗中对比如今南宋朝廷的暗弱,褒贬分明,爱憎强烈。

    第二,是典故的巧妙运用及今昔的巧妙融合。典故的运用集中体现在诗歌的后四句,诗人主要加入了檀道济和诸葛亮的典故,突出了英雄无奈的悲愤,以及渴望成为古代先贤的愿望。古今的融合,既体现在回忆与现实的交融,又体现在对古代先贤的仰慕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无奈中。典故和今昔的巧妙排列,更加表现出了笔调的沉重,突出了一个“愤”字。

    第三,是精妙的语言艺术运用。最有特点和最突出的,莫过于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陆游不愧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将汉语言运用地炉火纯青,只用六个名词,列锦一处,便收到了极佳的效果,极具画面感和氛围感,激烈的战斗场景,高昂的斗争情绪,不需多言已然深入人心。

    总之,陆游这首诗,是极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全诗无论是语言、手法或者感情,都是上乘,足见晚年陆游诗歌的修养是多么深厚。这首诗,也是我最喜欢的陆游的作品之一,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堪比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师一表,又堪比老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阅读全文]...

2022-03-19 02:53:34
  • 陆游《书愤》

  • 陆游
  •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鉴赏

      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 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扞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阅读全文]...

2021-11-26 23:55:08
  • 陆游:书愤

  • 陆游
  •   《书愤》

      作者: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赏析:

      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扞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阅读全文]...

2022-02-17 16:14:35
  • 书愤陆游翻译和注释(陆游的书愤诗全文翻译)

  • 陆游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天的浙江绍兴人,和鲁迅先生同乡,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天,陆游挂空衔在故乡蛰居,当时他六十二岁,正是时不我待的年纪。常常慨叹“书生无地效孤忠,报国欲死无战场”,他曾写道:“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詩。不然,无詩矣”。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年轻的时候一腔热血,希望报效国家,驱逐鞑虏,收复失地,不料奸臣当道,君王昏聩,北伐计划被一再搁浅,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孤愤之气排山倒海涌上心头,热血衷肠,报国无门,多么神往那昔日的战场。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写的恢宏大气,气势磅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1161年),金主完颜亮乗船南侵,雪夜里漂浮着楼船战舰。宋军在瓜洲抵抗金兵,在广大军民齐心协力,殊死御敌的打击下,金兵狼狈鼠窜,自相残杀,退回老巢。

    宋孝宗亁道八年(1172年)陆游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曾经几次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秋风生渭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如风卷残云歼灭金兵。那时是何等的豪气干云,意气风发。

    塞下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下长城是指南朝名将檀道济,自称万里长城,皇帝听信谗言,将要杀他时,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这里是说陆游年少时意气风发,愿做宋朝的万里长城,不止是他,岳飞、韩世忠、辛弃疾、文天祥,还有女中豪杰梁红玉,都愿做国家的长城,都让当权者杀的杀,罢黜的罢黜,革职的革职,没有好好重用。陆游写过:“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只是他没有机会恢复中原了。岁月不饶人,头上青丝已变白发,大宋气数已尽,没有人能阻止。

    他自比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下千古名篇出师表的诸葛亮,他辅佐刘备父子光复汉室的事迹闻名天下,千古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阅读全文]...

2022-04-21 14:25:09
  • 陆游书愤原文及翻译(陆游的书愤诗全文翻译)

  • 陆游
  • 我国*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梁启超曾经这样评价陆游:“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可见,陆游在梁启超心中不仅仅是诗人,更重要的是的一位真正的爱国将士。

    陆游的诗很少有儿女情长或者你侬我侬之风格,他的诗作十有八九都是与家国情怀有关,他年轻时便渴望骑马上战场击退金兵,恢复中原。可以说陆游是一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全能型人才。

    在公元1186年,此时的陆游已经人到暮年,住在家乡山阴的村里,61岁的高龄在古代本应该是颐养天年,共享天伦之乐的年龄。然而,满头白发的陆游一想到国家的动荡不堪和屈辱的苟且偷生,他便感觉到了一种愤懑之情,于是疾笔写下《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生在北宋灭亡之际,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留下了屈辱的“靖康之变”,作为书生的陆游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不堪和民不聊生,他年轻的时候便立志北伐中原,驱逐金兵,一统江山。

    无奈的是,陆游生不逢时,他没有生在汉武帝那个辉煌的时期,而是在南宋这个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南宋,他渴望上战场建功立业,但是没想到这条恢复中原之路是如此的艰难。

    昔日,南宋*也曾经有过几次北伐的经历,爱国武将张浚曾经北伐,陆游是其积极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但是朝中主和的势力太过强大,张浚竟然找个理由被罢免了,陆游也由此被免了职。

    在乾道八年,陆游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帐下效力,并成为一位真正的从军战士,虽然只有8个月的时光,却在陆游心中留下了难忘的时光。他身穿戎装,驰骋在西北国防前线,他亲自考察作战地形,策划了一系列的作战方案,但南宋依旧没有同意他们的北伐,恢复中原的志向在此泡汤,真是报国一死无战场。

    年轻有为的陆游经常一个人在山上北望中原大地,曾经是自己国家的土地,却被金贼掳走,好不甘心,沸腾的热血让陆游顿时怨气如山。

    陆游想起了在37岁那年,在瓜洲渡这个军事重地,时逢夜晚,天空还飘着雪花,将士们在高大的战船上痛击敌人的场景,何等壮哉。时间过去11年,陆游曾经和王炎策划恢复中原的计策,带领军队渡过渭水,直驱大散关前线与金人打仗。

    这句诗陆游没有用一个动词,仅仅是六个名词便将一副战斗的场景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更重要的是表达了陆游强烈的杀敌之情。

    曾几何时,陆游自喻为万里长城一样坚不可破,立下誓言一定要消除金兵,扫除边患。可如今,两鬓斑白,垂垂老矣,北伐似乎已经成为一纸空谈,变成遥不可及的话题。

    陆游非常羡慕和敬佩蜀国的诸葛亮,一首《出师表》奠定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他一生杀伐决断,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诸葛亮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致力于恢复汉室北定中原,率领三军六出祁山。可以说千百年来,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

    陆游在现实世界中实现不了理想,只好将其心中的苦闷发泄于诗中,愤怒到极点,留下的就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阅读全文]...

2022-04-20 12:06:18
  • 陆游的古诗

  • 陆游
  •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梅花》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5、《假山拟宛陵先生体》

      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

      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

      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

      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8、《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9、《新春》

      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

      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

      忧国孤臣泪,*胡壮士心。

      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

      10、《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1、《午饭》

      民穷丰岁或无食,此事昔闻今见之。

      吾侪饭饱更念肉,不待人嘲应自知。

      12、《梅花绝句》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13、《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14、《沈园(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阅读全文]...

2022-03-21 19:20:18
  • 关于陆游的古诗大全

  • 陆游,诗人
  • 关于陆游的古诗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陆游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雨——陆游

      春愁无处避,春雨几时晴?黯黯阴连月,萧萧滴到明。

      窗昏减书课,弦缓咽琴声。何以娱幽独,新醅手自倾。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鹧鸪天——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金错刀行——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空无人。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阅读全文]...

2021-11-25 05:48:31
  • 陆游《书愤》的典故是什么意思

  • 陆游,诗人
  • 陆游《书愤》的典故是什么意思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陆游《书愤》的典故是什么意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陆游《书愤》的典故是什么意思

      朝代:

      宋代

      作者:

      陆游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

      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

      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

      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

      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

      注释

      ①书愤:抒发义愤。书:写。

      ②早岁:早年,年轻时。

      ③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⑤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⑥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⑦衰(shuāi)鬓:苍老的鬓发。

      ⑧空自许:白白地自许

      ⑨堪:能够。

      ⑩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11.楼船:战舰。

      12.名世:名传后世

      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书愤》两首诗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两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鉴赏

      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书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陆游的生*,知人论世及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过程与方法:

      1、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学会把握陆诗的感情基调;

    [阅读全文]...

2021-12-29 21:40:31
  • 陆游爱国诗有哪些(陆游爱国的诗句古诗)

  • 陆游
  • 他是历史上最知名的爱国诗人。

    他是文学史上留传诗作最多的诗人。

    他一生,都在国家而忧伤。

    他是陆游。

    梁启超曾赋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用他的一腔爱国热情,用他的一腔深情,在宋代,书写了一篇篇绝世的佳作,至今读来,余味不绝。

    陆游最经典的10首诗词,有爱国,有深情,总有一首打动你。

    1、最乐观哲理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一生官场沉浮,多次被人排挤,其内心不*,郁愤极深。而这首《游山西村》便是他在官场遭到弹劾,辞官回乡之后所作。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千古名句,从这句诗,可以看出诗人面对现实之路的艰辛,信念坚定,勇于面对坎坷,深信可于无路之中开拓新出路的希望之心态。

    每次挫折,都是为成长积蓄力量,世界永远欣赏一个敢再来一次的人。

    2、最遗憾的爱情词: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一生最遗憾的,莫过于失去了唐婉。

    陆游和唐婉本为情投意合的夫妻,却因为陆母的干涉而劳燕分飞。多年后,当他们在沈园重逢时,唐婉已嫁为他人妇。

    即使两个人还相爱,即使心中情意万千,可再也回不去了。

    心碎的陆游在墙上题下这首《钗头凤》,感慨那段逝去的爱情。

    如果当初勇敢一点,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3、最落寞的春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暂且收起杀敌报国的豪情,忘掉恢复无望的幽愤,在杏花春雨的江南里,陆游*和了许多。

    客居京城,尝遍人情冷暖,满怀的落寞与愁绪,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中流露无遗。

    恢复河山无望,京城亦在无聊的消磨着时光,不如早点归家吧!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别人看到的是绝美,在陆游看来,却是时光流逝的落寞。

    4、最有教育意义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人称戏称:陆游不是一个好丈夫,却是一个好父亲。

    [阅读全文]...

2022-03-24 09:42:34
  • 陆游的爱国古诗10首

  • 陆游
  •   一生笔耕不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的雄奇奔放与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作者: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作者: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者: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作者: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作者: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占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渺着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作者: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作者:陆游

      中原草草失承*,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阅读全文]...

2022-05-02 06:59:21
古诗陆游的书愤 - 句子
古诗陆游的书愤 - 语录
古诗陆游的书愤 - 说说
古诗陆游的书愤 - 名言
古诗陆游的书愤 - 诗词
古诗陆游的书愤 - 祝福
古诗陆游的书愤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