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陆游读书的古诗五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陆游读书的古诗五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陆游读书的古诗五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陆游读书的古诗五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陆游的《读书》赏析
导语:陆游是我国宋朝的著名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词。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陆游的《读书》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译文
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注释
(1)归志:返回的念头。
(2)宁无:难道没有。
(3)元元:指人民。
(4)课:诗中作阅读解。
(5)蝇头:比喻字小的和苍蝇头一样。
赏析
陆游的诗歌继承了屈原以来作者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立足于时代,“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一二句直抒胸臆,说自己读书 是为了人民,前两句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一个“宁无”把作者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显示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在封建时代,能提出“读书本意在元元”,把读书看做是为百姓而读,展现了作者的可贵。
三四句是写实,具有二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写这首诗时,作者已经是老人了,透过诗句,作者灯下读书的形象出现在眼前。二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一盏青灯为何出现在陆游的诗中,因为是其读书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件物体,故而成了其读书诗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意象。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忠于人民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尽管明白如话,浅显*淡,但却浅中有深,*中有奇。把作者在孤灯之下,老眼昏花地阅读蝇头小字的场景,维妙维肖地刻划出来。既是对生活描写,更是对后人告诫,寓意深远。
陆游是一个善于学*的'作者。他提倡“万卷虽多应具眼”,又强调“诗思出门河处元?”他一生之中写出大量优秀诗篇,是与他的苦学精神分不开的。这首《读书》七绝,如同作者的学*体会,既反映了作者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是为*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诗言志,诗歌是作者对人生的歌咏,这是*自古以来关于诗歌内容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凡是属于人生的各类内容,都可以被纳入作者取材的范围,不应有什么事先划定的禁区 。对于主要身份是士人的陆游来说,其生活内容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在书斋里度过的,读书正是他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当他要想写诗歌咏其生活内容,表示其人生感慨时,读书便理所当然成为不可或缺的题材。
《读书》虽以读书为题材,但作者的眼光早已离开书斋这个狭小的空间,他将目光投向于整个人民,所以他所有的读书诗包括《读书》,仍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仍然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慨,仍然是活色生香,精力充沛,是文学意味十分浓厚的好诗。同时他的读书诗既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使他的诗内容充实,热情横溢,显得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从*凡细微当中觅得诗情,写成活泼生动的好诗,一切都取决于作者是否有灵心慧性。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引导语: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下面是相关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
作品原文/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①
古人学问无遗力②,少壮工夫老始成③。
纸上得来终觉浅④,绝知此事要躬行⑤。
注释译文/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品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就是学*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白话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创作背景/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作品鉴赏/冬夜读书示子聿
文学赏析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名人点评
陈廷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杨慎:极质直却自情至。
作者简介/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所写诗*万首,以及大量的词,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高。他的诗前期多为爱国诗,批评投降主义,主张抗战杀敌,收复故土,统一*,慷慨激昂,雄浑豪放;后期多为田园诗,清新雅丽,*淡自然,有“小太白”之称。他少年时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诗
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这些佳作佳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陆游的名篇《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并在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例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
词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谢池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
文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比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能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并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意境美和理趣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勤奋苦学和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能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并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文意境美和理趣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勤奋苦学和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谈话导入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梅花》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5、《假山拟宛陵先生体》
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
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
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
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8、《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9、《新春》
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
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
忧国孤臣泪,*胡壮士心。
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
10、《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1、《午饭》
民穷丰岁或无食,此事昔闻今见之。
吾侪饭饱更念肉,不待人嘲应自知。
12、《梅花绝句》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13、《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14、《沈园(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雨夜读书陆游诗歌赏析
雨夜读书是陆游在夜雨时分读书有感而发之作,表露自己的心境,抒发了时光逝去的感情。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雨夜读书陆游诗歌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夜读书原文
【作者】陆游【朝代】宋
风雨澒洞吞孤村,读书拥褐不出门。
历观忠邪见肝肺,直与治乱穷根原。
博岩之野感帝梦,此事难以今人论。
危冠长剑一见用,万里耕桑吾道尊。
雨夜读书陆游诗歌赏析
一、首句赏析:
首句写出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图。深夜,帘雨声淅沥。帘内一灯如豆。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
二、全诗的思想感情:
1、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
2、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
3、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三、原诗:
《雨夜读书》
南宋·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思天山。
四、译文:
灯火就像是萤火虫一样大,雨在窗外下着,我就在这简陋的茅草屋内读书。只想到与陌生的古人在书中面对面交流,哪里顾得上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功名原本就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您看生病的骐骥瘦得皮包骨头,但它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着遥远的天山。
五、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注释
潺潺:形容雨声。
蹭蹬:比喻失意潦倒。
悭:吝啬。
仗下:借指朝堂。
扩展资料
陆游的美食
人们都知道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还记述了当时吴中(今苏州) 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馔,其中有不少是对于饮食的独到见解。
陆游的烹饪技艺很高,常常亲自下厨掌勺,一次,他就地取材,用竹笋、蕨菜和野鸡等物,烹制出一桌丰盛的宴*,吃得宾客们“扪腹便便”,赞美不已。他对自己做的葱油面也很自负,认为味道可同神仙享用的“苏陀”(油酥)媲美。他还用白菜、萝卜、山芋、芋艿等家常菜蔬做甜羹,江浙一带居民争相仿效。
陆游在《洞庭春色》一诗中说,有“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陆游在诗中称赞的这些菜肴,在当时确实都是名菜。陆游,是一位不亚于苏东坡的业余烹饪大师。在他的诗词中,咏叹烹饪的有上百首。例如记录他会做饭(面)菜(羹)的诗句就有“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莱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今日山翁自治厨,嘉肴不似出贫居,白鹅炙美加椒后,锦雉羹香下豉初。箭出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生责望天公浅,扪腹便便已有余”。由此可见,陆游是很会烹饪,又爱烹饪的。
正是因为陆游欣赏这些家乡名菜名点,所以当他宦游蜀地之时,不时要通过怀念家乡菜点来抒发他的恋乡之情,写出了“十年流落忆南烹”的诗句。
陆游的文学成就
诗歌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1、诗歌内容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
④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2、艺术特点
①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作风。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陆游的梦境、幻境诗,飘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然而对功名的热望和当权者的阻力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严酷的现实环境给诗人心灵压上了无法摆脱的重负,因而陆游又崇尚杜甫,关怀现实,主张诗歌“工夫在诗外”,诗风又有*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
②语言*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陆游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其诗语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陆游重视锻炼字句,他的对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赵翼曾评陆诗“看似奔放实则谨严”,刘克庄亦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之叹。陆游的七言古诗《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气势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翻译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生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用功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想彻底明白书本上的深刻的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学*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的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一生笔耕不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的雄奇奔放与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作者: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作者: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者: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作者: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作者: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占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渺着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作者: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作者:陆游
中原草草失承*,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原文: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
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副词,又,再。着(zhuó):同“著”,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赏析一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赏析二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被选入沪教版语文书 试用本第3版 第3单元宋词集粹<;下>;),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压住一“愁”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与无人问津,渗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独。下阕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赏,陆游立志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名家评价: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末句想见劲节。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排涤陈言,大为梅誉。
明·钱允治《类编笺释续选草堂诗馀》:言梅虽零落,而香不替如初,岂群芳所能妒乎?
*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咏梅,取神不取貌,梅之高格劲节,皆能显志。起言梅花开之处,骤外断桥,不在乎玉堂金屋;寂寞自开,不同乎浮花浪蕊。次言梅开之时,又是黄昏,又是风雨交加,梅之遭遇如此,故惟有独自生愁耳,下片,说明不与群芳争春之意;“零落”两句,更揭出梅之真性,深刻无匹,咏梅即以自喻,与东坡咏鸿同意。东坡、放翁,固皆忠忱郁勃,念念不忘君国之人也。
*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亦作者身世之感,但借梅抒出之。上半阕写所遇之世,如此堪愁。下半阕写其生*,不慕荣华而品质坚贞,如梅之耐寒,虽“零落成泥”而香不灭也。
他是历史上最知名的爱国诗人。
他是文学史上留传诗作最多的诗人。
他一生,都在国家而忧伤。
他是陆游。
梁启超曾赋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用他的一腔爱国热情,用他的一腔深情,在宋代,书写了一篇篇绝世的佳作,至今读来,余味不绝。
陆游最经典的10首诗词,有爱国,有深情,总有一首打动你。
1、最乐观哲理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一生官场沉浮,多次被人排挤,其内心不*,郁愤极深。而这首《游山西村》便是他在官场遭到弹劾,辞官回乡之后所作。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千古名句,从这句诗,可以看出诗人面对现实之路的艰辛,信念坚定,勇于面对坎坷,深信可于无路之中开拓新出路的希望之心态。
每次挫折,都是为成长积蓄力量,世界永远欣赏一个敢再来一次的人。
2、最遗憾的爱情词: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一生最遗憾的,莫过于失去了唐婉。
陆游和唐婉本为情投意合的夫妻,却因为陆母的干涉而劳燕分飞。多年后,当他们在沈园重逢时,唐婉已嫁为他人妇。
即使两个人还相爱,即使心中情意万千,可再也回不去了。
心碎的陆游在墙上题下这首《钗头凤》,感慨那段逝去的爱情。
如果当初勇敢一点,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3、最落寞的春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暂且收起杀敌报国的豪情,忘掉恢复无望的幽愤,在杏花春雨的江南里,陆游*和了许多。
客居京城,尝遍人情冷暖,满怀的落寞与愁绪,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中流露无遗。
恢复河山无望,京城亦在无聊的消磨着时光,不如早点归家吧!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别人看到的是绝美,在陆游看来,却是时光流逝的落寞。
4、最有教育意义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人称戏称:陆游不是一个好丈夫,却是一个好父亲。
关于陆游读书的古诗五言
陆游读书的古诗
读书陆游的古诗
陆游读书名言
读书的古诗宋陆游
陆游古诗的读书诗
陆游读书的诗句
陆游的古诗大全读书
陆游的古诗关于读书的
读书陆游的古诗视频
古诗读书陆游的诗配画
陆游的读书有感古诗朗读
陆游关于读书的诗句
读书宋陆游的古诗带有拼音
陆游教育儿子读书的古诗
关于陆游的古诗词大全读书
冬夜读书示子津宋陆游的古诗
陆游写的五言古诗
陆游的古诗21首五言
陆游的五首古诗
陆游的古诗五首
古诗陆游的书愤
陆游的五首五言绝句的古诗
陆游的古诗乙卯重五诗诵读
所有陆游的古诗五言绝句
关于陆游的古诗五个
陆游的五个字的古诗
读书的古诗(五言)
陆游的古诗书法
记录陆游古诗的书
描述美丽女人的古诗词
上门拜访的古诗
一脚踏两船的女人古诗词
数字六在古诗词中的含义
了解河北的古诗词
激励同学学*的古诗词
承担的古诗词
赞美女孩满1岁的古诗
卢纶的著名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的古诗字
赞美辽阔疆域的古诗
夏至生日的古诗
全部关于国庆节的古诗
笔墨诗意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用典故
离别长安最出名的古诗
对孙权的古诗
表白用的情话加古诗
关于慰风尘的古诗
防疫英雄的古诗
描写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读书的古诗及感悟300字
关于嵩的古诗
描写有关明月的古诗
十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隐士的称呼
给情人的生日古诗词
表达感谢亲人的古诗词
含有楼宇的古诗
带随风两字的古诗
关于桥的名言,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