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描写山村的古诗词

关于主要描写山村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主要描写山村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主要描写山村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主要描写山村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54) 说说(122) 名言(600) 诗词(9k+) 祝福(53) 心语(1)

  • 描写山村风光的古诗词

  • 风光,古诗文
  • 描写山村风光的古诗词

      在我们的山村中,有许多美丽的风光,那么我们都有哪些关于山村风光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描写山村风光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1、《终南山》

      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王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4、《秋中雨田园即事》

      耿湋

      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

      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

      5、《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6、《淇上田园即事》

      王维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7、《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8、《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0、《乡村四月》

      翁卷

    [阅读全文]...

2022-03-25 19:27:22
  • 山村古诗原文及解释(关于山村的原创古诗词)

  • 解释
  • 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小溪夹岸绿竹苍翠,窄窄板桥连接着一线山路。

    姑嫂相互呼唤一起去浴蚕选种,那庭院中间的栀子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

    注释

    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妇姑:嫂嫂和小姑。

    相唤:互相呼唤。

    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

    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中庭:庭院中间。

    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赏析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一开头就透出山村风味,这首先是从鸡声来的。“鸡鸣桑树颠”是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 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倘如是*原大川,村落不会很小,一鸡打鸣往往会引起群鸡合唱(“群鸡正乱叫”)。然而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分散,即使有村,人户也不多。“鸡鸣一两家”,恰好是山村的特点,传出山村的感觉。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通过“曲径通幽”的描写,显出山村之深来;并让读者随着诗句的引导,体验一下款步山行的味道。雨看来不大(后文有“浴蚕”之事),沿着那斗折蛇行的小路,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这桥,不是那种气势如虹的江 桥,甚至也不是精心构筑的石梁,而是山里人随意用拖来的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山溪不大,原不必铺张。从美的角度看,这“竹溪村路”中也只有横斜这样的板桥,才叫自然天成呢。

    第三句中,“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第四句中,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看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饱满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前人曾这样来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诗人处处扣住山村特色,尤其是劳动生活情事来写,从景到人,再从人到境,都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其新鲜活跳的语言,清新优美的意象,更使人百读不厌。这诚如前人所说:“心思之巧,辞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王建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阅读全文]...

2022-06-21 03:35:28
  • 乡村的古诗怎么写(描写山村的古诗词)

  • 乡村
  •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赏析: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在此之前,张舜民《村居》诗有“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句,与这首诗比,画面中少了个天真烂漫的牧童,代之以牛背的乌鸦,以显出村晚的萧瑟。同样的农村景色,因诗人的心情不同,摄取的画面便不同,一是充满情趣,一是惆怅落寞,因此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雨过山村》

    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赏析: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赏析: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静的田园生活,用语*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清代:顾彩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一叶落,数声角,断羁魂,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

    赏析:

    这首小词抒写秋夜相思。梧桐夜雨,秋风落叶,数声画角,欲断羁魂。结句“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宛转含蓄地透露了相思之情。全词缠绵婉曲,清雅自然。

    [阅读全文]...

2022-02-03 16:26:05
  • 山村咏怀古诗的意思(山村古诗原文解释)

  • 解释
  • 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学*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读诗文”即要熟读诗词原文;“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山 村 咏 怀

    北宋 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注 释

    去: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作品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思 考:

    1. 填空 。 去 里,烟村 家。亭台 座, 枝花。2. 画一画诗中出现的景物。

    [阅读全文]...

2022-03-30 19:54:04
  • 山村暮色浓古诗89句

  • 经典
  • 杜甫《日暮》译文、赏析

      《日暮》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1。

      石泉流暗壁2,草露滴秋根3。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4。

      【注释】

      故园:故乡。

      石泉流暗壁:即暗泉流石壁。

      草露滴秋根:即秋露滴草根。秋根:秋天的草根。滴秋根:一作“满秋原”,“满”一作“滴”。

      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白话译文】

      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

      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

      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花白的头发与明亮的灯光辉映,灯花何必溅着斑斓的火花报什么喜讯。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作者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见到瀼西一带,地势*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作者居住的山村,黄昏时分寂静祥和,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便有感而作此诗。

      【赏析】

      《诗经》里有一个很美的篇章,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是讲一个村庄里的妇人,在黄昏的时候,看到家里的鸡跳上了鸡舍,羊牛也被赶着慢慢从田地里回来,整个村子都在准备着休息,一派安宁,她思念起远方服役的丈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家来。杜甫这首诗,也是写了黄昏时分村庄里的景象。这个村庄是他流寓不定时暂住的,他看到美好的、安详的村庄,心中也像那个遥远时代的妇人一样起了思念,他思念的是离开已久的故乡。正如眼前的暮色一样,他的人生也已走到了黄昏,白头明灯相对,人世的冷暖苍凉充盈于胸中,不愿、也不忍去仔细思量。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因为《诗经》里有那“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句子,诗人对眼前的场景便有所会心,写下了“牛羊下来久”的开头,将全诗引入古朴安雅的境界。羊儿、牛儿,三三两两,“咩咩哞哞”,一声远一声*地叫着,闲散地往村子里回来。诗人添了一个“久”字,来述说它们行走的.缓慢和悠闲。各家各户的柴门都已经关上了,西边的最后一道夕阳也从柴门上扫过,天地都安静下来,等待着进入黑夜。不一会儿,家家点上了灯,人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或者谈天说地,或者灶前忙碌,或者给牛喂草,或者温酒准备喝上一杯。不管怎样,上天赐福于善良普通的人们,各安其所,这个村子像个准备睡眠的老人一样,让人觉得*安、温暖、安详。这两句十个字,字字*凡,句法也极自然,却能将读者带入一种境地,让读者闻到家的味道。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可是眼前这并不是作者的家,作者其实恰好就是想家了。夕阳的余晖散尽后,月亮渐渐升高,柔软的风拂过村庄,令人心也要柔起来、软起来了,空气中有柴禾燃烧的味道,牛羊和鸡鸭都已渐渐入睡,月光让一切都安静下来,这是一个清新的美好夜晚。可是这样的地方虽然美好,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有无限清景,但作者于它而言毕竟只是一个过客。阒寂也好,喧闹也好,都不是作者的故园。这两句语气虽然很淡,其实深藏着极浓的悲郁。一个“自”字,极言“风月”和“清夜”的与己无关。“自”是个仄声字,和下句的“非”字*仄互调,一拗一就,使读者能够感到作者情绪从抑郁到克制后的回转和*息。诗的上两句是用了黄昏中的暖色调,这两句则是用了月光下的冷色调。温馨和凄凉的互相映衬,使得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内心难以*静的作者陷入了更深的夜色里,他独自去看山上的风景,在静谧的月光下、岩石的阴影中,听到泉水沿着石壁潺潺地流着,发出清冷的声音。脚边的草根上凝着露水,打湿了鞋子。仔细看时,它们一粒一粒沾在草叶上,顺着叶片渗入地下,滋润着杂草的根部。这样的秋夜山间,风露袭人,水的寒气仿佛能浸入人的皮肤。在作者杜甫的诗中常能发现精心锤炼的句子,好比一个手艺精湛的老艺人,能雕出纹路精美细致、而又气韵横生的木雕一般。这两句便是如此,作者将词序有意倒置,按照意思句子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调换字词后,声调更加铿锵,而且使得“石”与“泉”、“草”与“露“的连接更为紧密、融为一体,原本无奇的句子变得更有韵味,凝结出一片凄清幽遽的意境。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琦怀》)。浑然忘却风露的寒冷而兀自独立的人,想必总有许多心事。不知站了多久,作者才踱回室内,捻灯独坐,把卷读书,他的满头白发,在明亮的灯光下分外银白如雪。他心绪难*,想自己曾经满腔的豪情、兼济苍生的宏愿,都抵不过老来这一头发如雪。可是灯烬似乎不解人愁,在和跳跃的火花频繁地玩着花样,似乎在逗可怜的老诗人开心。一个“何须”,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无聊和凄怆,头白之人,与那些热闹和花样早没了关系;流落蜀地十多载,老来一事无成,望前路,希望渺茫;回首故园,有家难回。初唐诗人王勃早就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又有谁来同情、解救这头发白的失路之人。

      这首诗本是写景,涉及内心的词句不多,却让读者觉得有化不开的凄凉和悲郁在里面。对人生迟暮的感慨,对故困难归的悲哀,荡漾在精美传神的景色描写中,因而分外含蓄无垠。王夫之曾说:“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姜斋诗话》)这话未免极端,但这首诗的情语确实都在景语之中,情景交融、含而不露,有深绵婉转的姿态,句句读来,令读者感到口角噙香、余味不断。

    [阅读全文]...

2022-05-09 20:56:37
  • 描写山村凄美的诗词

  • 凄美
  • 描写山村凄美的诗词

      古人写了很多诗歌需要我们认真品味,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描写山村凄美诗词,欢迎大家查看!

      诗歌一:清*乐

      春风依旧,著意随堤柳。

      搓得蛾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

      诗歌二: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诗歌三: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歌四:卜算子·我住常江头

      我住常江头,君住常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常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诗歌五: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旧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常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诗歌六:玉楼春·春恨

      绿杨芳草常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诗歌七:千秋岁·数声鶗鴂

      数声鶗鴂。

      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

      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诗歌八: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以上就是小编整理好的描写山村凄美的诗词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6-19 02:29:28
  • 含有村字的古诗词 带村字的诗词名句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邵雍《山村咏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陆游《村居书喜》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乐·村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雨过山村》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乐·村居》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杨广《失题》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江村》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白居易《村夜》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乐·村居》

    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雷震《村晚》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白居易《春风》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乐·村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张谓《早梅》

    [阅读全文]...

2022-07-28 06:34:14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词鉴赏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作者简介]: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代诗人。

      [简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最新的古诗词鉴赏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赏析: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不使读者感到上下脱节。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既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诗写到这里,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没有多费笔墨去说明倾听这些声音、构想这幅画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

      (陈邦炎)

    [阅读全文]...

2021-12-22 01:47:04
  • 写山的古诗词

  • 写山的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山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巫山高

      作者: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2、六盘山诗

      作者:梁联馨

      绕径寒云拂步生,巑岏青嶂压孤城。

      东连华岳三峰小,北拥萧关大漠*。

      山外烟霞闲隐见,世间尘土自虚盈。

      劳人至此深惆怅,樵唱悠悠何处声。

      3、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作者: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4、咏孤石

      作者:惠

      标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

      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

      5、题君山

      作者: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6、咏贺兰山

      作者:胡秉正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

      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

      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朱元璋《庐山诗》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若看山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杜荀鹤《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江为《瀑布》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白居易《宿东林寺》

      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贾岛《寄白阁默公》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阅读全文]...

2022-03-16 03:44:47
主要描写山村的古诗词 - 句子
主要描写山村的古诗词 - 语录
主要描写山村的古诗词 - 说说
主要描写山村的古诗词 - 名言
主要描写山村的古诗词 - 诗词
主要描写山村的古诗词 - 祝福
主要描写山村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