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乞巧节的古诗《七夕》

关于有关乞巧节的古诗《七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乞巧节的古诗《七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乞巧节的古诗《七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乞巧节的古诗《七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43) 说说(1k+) 名言(3) 诗词(1k+) 祝福(578) 心语(4)

  • 七夕乞巧节的诗句

  • 七夕
  • 七夕乞巧节的诗句

      七夕如期而至,不早不晚;七夕就在当下,不远不*;七夕鹊桥相会,不离不弃;七夕就是爱你,不管时光,不问流年。亲爱的',七夕快乐。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七夕节的诗句,欢迎查看!

      1、牵牛织女,莫是离中。——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2、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3、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4、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刘威《七夕》

      5、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河汉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7、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8、星月同辉映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奈何缱绻催华发,更是无言叹路遥。——阿烺《咏七夕》

      9、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0、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1、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12、影照河阳妓,色丽*津闱。——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13、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14、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15、鹤钩空带蛛丝卷。——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6、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7、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张埜《夺锦标·七夕》

      18、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陈师道《菩萨蛮·七夕》

      19、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七夕夜女歌》

      20、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21、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22、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祖咏《七夕》

      23、归家梦向斜阳断。——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24、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卢纶《七夕诗》

      25、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杨璞《七夕》

      26、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7、喜鹊桥成催凤驾。——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8、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9、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30、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31、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李中《七夕》

      32、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33、此去杜曲,已*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34、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35、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36、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37、琅玕碧,花影弄蜻蜓。——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38、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宋之问《七夕》

      39、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40、陈迹晓风吹雾散。——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41、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

      42、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4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4、千里暮云*,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45、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46、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47、乞巧双蛾加意画。——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48、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张埜《夺锦标·七夕》

      49、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阅读全文]...

2022-04-22 19:58:49
  • 七夕节乞巧

  • 七夕节
  • 七夕节乞巧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据说,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七夕节乞巧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七夕节乞巧

      七夕节

      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的传统节日。

      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古代七夕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西和乞巧节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开始至七月初七深夜结束,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有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和送巧七个固有程式。唱巧时,姑娘们还要根据不同的祭祀仪式所唱的歌曲,作出各种程式化的形体动作。其动作有四种,为牵手摆臂式、往来穿插式、原地跳跃式和扭摆行进式。

    [阅读全文]...

2022-04-19 13:27:17
  • 七夕的乞巧古诗

  • 七夕
  •   在古代,七夕是古人表露爱意、情定终身的一个节日,在这个浪漫的时刻,古人通常会写一首诗向心仪的姑娘表白。

      1、《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七夕》

      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3、《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4、《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5、《鹊桥仙》

      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7、《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8、《七夕》

      唐·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9、《七夕》

      唐·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10、《七夕》

      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11、《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阅读全文]...

2022-05-05 13:08:11
  • 关于乞巧节的古诗

  • 关于乞巧节的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乞巧节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吴潜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痴儿呆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鹊桥仙

      柔桑舒眼,莺笛竞啭,

      南国从来春早。

      檀香处处报佳节,风频送,梵歌晨祷。

      人隔千里,欲追行处,

      魂梦纵轻难到。

      园花憔悴自难觉,还空作,嫣然巧笑。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迢迢牵牛星

      诗词,原文如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阅读全文]...

2022-07-09 08:37:20
  • 古诗乞巧

  • 文学,诗歌
  • 古诗乞巧

      七夕节本名叫做“乞巧节”,源起于汉代。乞巧,既是乞求女子心灵手巧,也是祈望生活美满智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乞巧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①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意思】: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比喻)

      七夕节,也被我们成为“乞巧节”。在古代,人们在这一天不仅有着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传说,还有很多丰富色彩的民间传说。

      那么,乞巧节是如何由来的呢?在民间又有着什么样的传说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乞巧节的由来

      乞巧节又被称为“七夕节”起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七夕节最普遍的*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乞巧节传说:

      第一则: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乞巧*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从古到今,演绎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然而,在“西节东渐”的今天,传统节日似乎正在变异抑或慢慢消逝。

      其实,七夕节本名叫做“乞巧节”,源起于汉代。乞巧,既是乞求女子心灵手巧,也是祈望生活美满智巧。这个七夕,新民图视绘为您撷取那些大多已不为人知的乞巧*俗,一起去回溯佳节内涵,重温民俗传统。

      明清·【投针验巧】

      穿针风俗的变体,盛行于明清两代。七夕前一天,取井水、雨水各半盛于碗中,先在露天过夜,再等正午暴晒,直至水面结上一层尘灰。这时,将绣花针放在水面,浮而不沉,即可观察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

      唐·【染甲应巧】

      “七月七日为乞巧节,童稚以凤仙花染指甲。”美好民俗至今延传:取凤仙花瓣和明矾放入碗中捣碎成糊状,取少量覆于指甲盖,先用透气的树叶包裹,再以棉线包扎。翌日拆开,指甲便是红色。

      汉·【穿针乞巧】

      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东汉。七夕夜,女子手持五彩丝线,向着月光比赛穿七孔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至南朝,齐武帝兴建一座城楼,每逢七夕宫人登楼穿针,称为“穿针楼”。

      唐·【兰夜斗巧】

      农历七月古称“兰月”,因而七夕又称“兰夜”。“斗巧”相传是唐朝宫廷游戏,巧手宫女将菱藕雕琢成各种奇花异鸟,七夕夜将这些小工艺品摆上桌角,宫女们摸黑寻找,“以多寡精粗为胜负,谓之斗巧”。

      南北朝·【喜蛛卜巧】

      稍晚于穿针乞巧,约兴起于南北朝。当晚,捕小蜘蛛置于盒中,次日打开,细看是否结网。至唐朝,依据网之稀密判断巧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到宋朝,则将蛛网形状圆满、美观作为巧的预兆。

      清·【种生泡巧】

      七夕前,将绿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新生长的豆芽即称为“巧芽”,等待过程则称“种生”或“泡巧”,发芽后,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用以拜神乞巧。而有些地区,则在七月初一泡好巧芽,七夕当日剪芽做汤。

      宋·【蜜果食巧】

      七夕的应节食品,随历史更迭不断更变。两汉以前多为尝黍,唐朝则流行斫饼,至宋朝出现“巧果”,在街市有售。巧果用油、面、糖、蜜制成,款式极多,原料有麦面、米面之异,做法上有炉烤、油炸之别,形式上有圆形、棱形之分。一些糕点铺还会制作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

      古诗乞巧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古诗乞巧赏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3-04 01:43:53
  • 七夕节的诗句乞巧

  • 七夕节
  •   七夕如期而至,不早不晚;七夕就在当下,不远不*;七夕鹊桥相会,不离不弃;七夕就是爱你,不管时光,不问流年。亲爱的,七夕快乐。

      1、牵牛织女,莫是离中。——《行香子·七夕》

      2、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3、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4、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刘威《七夕》

      5、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河汉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7、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8、星月同辉映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奈何缱绻催华发,更是无言叹路遥。——阿烺《咏七夕》

      9、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纤云弄巧》

      10、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1、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12、影照河阳妓,色丽*津闱。——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13、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14、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15、鹤钩空带蛛丝卷。——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6、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7、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张埜《夺锦标·七夕》

      18、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陈师道《菩萨蛮·七夕》

      19、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七夕夜女歌》

      20、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21、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22、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祖咏《七夕》

      23、归家梦向斜阳断。——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24、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卢纶《七夕诗》

      25、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杨璞《七夕》

      26、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7、喜鹊桥成催凤驾。——晏几道《·喜鹊桥成催凤驾》

      28、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9、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30、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31、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李中《七夕》

      32、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33、此去杜曲,已*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34、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壬申七夕》

      35、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36、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37、琅玕碧,花影弄蜻蜓。——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38、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宋之问《七夕》

      39、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40、陈迹晓风吹雾散。——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41、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

      42、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4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4、千里暮云*,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45、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46、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七夕》

      47、乞巧双蛾加意画。——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48、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张埜《夺锦标·七夕》

      49、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50、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

    [阅读全文]...

2022-01-24 22:31:22
  • 乞巧古诗的意思

  • 文学,诗歌
  • 乞巧古诗的意思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乞巧古诗的意思,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乞巧

      林杰(唐)

      七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意思: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来了,家家都抬头望着无边浩瀚的青天,想着牵牛与织女那感人的故事!

      家家户户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穿完了数不清的红线。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乞巧拼音解读:

      qī xī jīn xiāo kàn bì xiāo,qiān niú zhī nǚ dù hé qiáo。

      jiā jiā qǐ qiǎo wàng qiū yuè,chuān jìn hóng sī jǐ wàn tiáo。

      乞巧赏析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

      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应悔”是猜测的意思,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要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必须对“嫦娥奔月”的传说有一定的了解(详见参考资料)。据说嫦娥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

    [阅读全文]...

2022-07-18 01:06:22
  • 乞巧节的诗句

  • 乞巧节的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是诗的句子,泛指诗作。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乞巧节的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王建《七夕曲》

      抛梭振镊动明?,为有秋期眠不足。——王建《七夕曲》

      风轻惟响?,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东飞乌鹊西飞燕。——陈师道《菩萨蛮·七夕》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女。——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喜鹊桥成催凤驾。——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唐.祖咏.《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此去杜曲,已*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乞巧双蛾加意画。——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林杰《乞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秋夕》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 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关于乞巧节的诗句关于乞巧节的诗句。 (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晋.《七夕夜女歌》)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杨璞.《七夕》)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唐.孟郊.《古意》)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唐.权德舆.《七夕》)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唐.罗隐.《七夕》)

      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唐.宋之问.《七夕》)

      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 李商隐《辛未七夕》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 —— 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阅读全文]...

2022-06-08 23:16:41
  • 关于古诗乞巧的诗句带拼音

  • 文学,诗歌
  • 关于古诗乞巧的诗句带拼音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古诗乞巧的诗句带拼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乞巧》是一首叙事诗,介绍了七夕节人们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活动情景,这种乞求,对学生来说,非常陌生。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拼音解读:

      qī xī jīn xiāo kàn bì xiāo ,qiān niú zhī nǚ dù hé qiáo 。

      jiā jiā qǐ qiǎo wàng qiū yuè ,chuān jìn hóng sī jǐ wàn tiáo 。

      《乞巧》作者林杰简介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俗唐宋最盛。

      背景/《乞巧》

      七夕节最普遍的*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赏析/《乞巧》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阅读全文]...

2022-04-09 11:11:52
  • 古诗乞巧的诗意(乞巧原文翻译及赏析)

  • 诗意
  • 今天恰好教学唐代诗人林杰写的一首关于七夕节的诗《乞巧》,诗中借用牛郎织女的传说,写出人人望月和民间少女穿红线乞巧的节日*俗,表达了过节的少女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和人们过节时的喜悦心情。

    但读着读着,总觉得有不对路的地方。

    诗歌如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本人特意挑了两个版本的诗意解释进行对比。

    版本一: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夜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版本二:

    在七夕节的晚上,看着头上碧蓝的云霄,仿佛真的能够看见牛郎织女利用喜鹊搭成的鹊桥,渡过银河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夜的月色,一边对月穿针,穿上针的红线都有无数条了。

    其实,两个版本的解释相差不大,关键是诗的本身,有些用词总觉得不当。本人不才,仅当存疑,以抛砖引玉,望高手指正。

    1.碧霄。

    碧霄,就是碧蓝的夜空。本人不理解的是,碧霄,应该是指“碧蓝的天空”,而且是专指白天的天空。夜空怎么可能是碧蓝的呢?夜晚的天空什么时候“蓝”过?“夜茫茫,望星空……”这是*的一首歌词,我的理解是:夜空是深邃的,黑暗茫茫无边,星星则点缀期间。所以,夜空不“碧”。白天是“碧”了,但谁会白日傻乎乎长时间看天,脖子不累吗?眼睛不会耀眼刺痛不舒服吗?夜里望着深邃的夜空,才会让人遐想发春梦,才有意义。

    2.河桥。

    河桥,天上银河的桥,也就是鹊桥。这个鹊桥,不是永久的,也只有七夕才有。直接说鹊桥,我觉得更好。

    3.家家。

    家家,也就是全中国大地的家庭,家庭里所有的人,都要去望星空。这可能吗?所有人都这么无聊吗?其实最有可能望星空的应该是少男少女。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少男少女初长成,懵懵懂懂的总希望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如果老男老女也去钟情怀春,那是老不正经了。所以不可能是家家,换成初长成的“初女”更好。

    4.望秋月。

    望秋月,也就是七月初七抬头欣赏秋天夜晚的月亮啰。可是,初七的夜晚哪有月可望?初七,可是个上弦月,即使看到也是天还没黑挂在西边时空的时候,而且是灰黄的一小片,根本不好看,也就少有人专门看。偶尔看也是随意性的。完全天黑了,月亮也早西沉了。黑黑的天空,除了看星星,还能看什么?

    如此,整体诗歌可否这样修改呢?

    七夕今宵看九霄,

    牵牛织女会鹊桥。

    初女乞巧望苍穹,

    穿尽红丝几万条。

    那么,诗意也是否应该这样理解呢?

    七夕节的晚上,看着头上深邃的夜空,仿佛能够看见牛郎织女在喜鹊搭成的鹊桥上深情的相会,互诉相思之苦。家有初长成的女儿,都在一边欣赏秋夜星光璀璨的夜空,一边对着银河穿针,企望月老为自己牵上一个中意的情郎,穿上针的红线恐怕都有无数条了。

    如此理解,是不是更像款款情深的寓意更美好的中国情人节呢?

    这个修改和理解,不知有否同感者,却让我想起了白居易所作《游庐山大林寺》一诗,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之句。宋人不解:四月桃花已经凋谢,山寺怎么会桃花盛开?后来,沈括四月上山采药,果然看到山顶桃花朵朵开。沈括恍然:所以如此,是因为山上山下气候不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古人的东西要敢于怀疑,当然更需要验证。所以,本人觉得读不通,特意提出,希望有高手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阅读全文]...

2022-07-28 23:14:32
有关乞巧节的古诗《七夕》 - 句子
有关乞巧节的古诗《七夕》 - 语录
有关乞巧节的古诗《七夕》 - 说说
有关乞巧节的古诗《七夕》 - 名言
有关乞巧节的古诗《七夕》 - 诗词
有关乞巧节的古诗《七夕》 - 祝福
有关乞巧节的古诗《七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