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发展的顺序

关于古诗发展的顺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发展的顺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发展的顺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发展的顺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54) 语录(30) 说说(25) 名言(8) 诗词(48) 祝福(70) 心语(1k+)

  • 小石潭记的写作顺序

  • 写作,阅读
  • 小石潭记的写作顺序

      《小石潭记》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以下是小石潭记的写作顺序,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1、《小石潭记》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写的:

      循声而人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小石潭的特点:

      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译文与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佩环 一作:珮)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诗词解释赏析

      文言现象

      相似词句

      《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晰,清净等。

      9.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全(quán石以为底)

      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卷(quá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 :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阅读全文]...

2022-04-21 09:56:52
  • 贴对联的顺序

  • 对联,文学
  • 贴对联的顺序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贴对联也是*人民的传统风俗。过年贴对联,祝寿贴对联,开张庆典也要贴对联;办喜事贴对联,办丧事也要贴对联。对联一贴一挂,确实能渲染一种气氛,同时它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贴对联的顺序【1】

      【对联的贴法】

      1、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贴上联,左手方向为下贴下联。

      2、按声调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一二声。

      3、按因果分,先因后果。

      4、按时间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5、按空间范围分,小在前,大在后。

      【对联的尺寸】

      如今常见的对联尺寸有5种:1米(78×100厘米)、1.5米(78×150厘米)、2米(78×200厘米)、2.5米(78×250厘米)、3米(78×300厘米)。为使对联和门适配,又能够合理利用纸张,减少接头。就需要了解纸张的裁剪方法。这里将一般与门适配对联的规格介绍。对*小规格没有具体的尺寸规定,书写对联时是以与门大小协调适配为基础,再考虑原始纸张的大小来确定;即就是按门的大小不同采用不同的裁纸方法来营建和谐美。

      【贴对联的由来】

      每逢春节,我国民间家家要贴春联。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贴对联的讲究】

      一、倒贴“福”字

      据古籍《梦梁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其中所说的“贴春牌”,指的就是贴“福”字。很多地方都热衷于倒贴“福”字,其实这来源于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相传,在清朝恭亲王府的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仆人贴在库房和王府各个门上,有个仆人不认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此时大管家灵机一动,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后来,福倒*俗也就一传百,百传千,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希望来年有福的人,可以在大门上倒贴“福”字祈求福到。

      二、五行用神选对联

      五行用神,可谓是命局*衡与调控的重要点,我们可以利用用神来增加运势,亦可以改善许多不佳的先天运势。而我们在选择春联时,也可以根据一家之主的命理喜用神,来选择相应的春联文字,从而催旺运势。点击进入易奇八字“命盘”,查看你的用神为何

      1、用神为水:宜使用“太极呈祥”,可生旺命局水势,助好运连连。

      2、用神为木:宜使用“三阳开泰”,可生旺命局木势,助锦上添花。

      3、用神为火:宜使用“两夷开运”,可生旺命局火势,助福禄绵绵。

      4、用神为金:宜使用“四象献瑞”,可生旺命局金势,助出门遇贵。

      5、用神为土:宜使用“五福临门”,可生旺命局土势,助福禄满堂。

      三、如何选择春联的色彩

      市场上,各种春联缤纷多彩,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很多人都是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春联,其实从命理的角度来说,如果依据命格的喜用神来进行选择,可得到助旺运势的功效。命理上,命格喜用神为金和水,可以购买金黄色底、黑色字的春联,皆因黑指水,金色属金,金水相生,生旺运势。用神为火的人,可以用大红色的纸张作为春联的喜用色彩。而用神为木的'人,可以选择有花草树木装饰的春联作为开运之物。

      贴对联的顺序【2】

      横批

      横批,(或称横额,横档、横幅、横披等),是对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批即如文章的标题,它能标示出一副对联的主题思想,是画龙点睛之笔,是锦上添花之笔。一般说来,横批对于联文有着概括、揭示、补充、说明等作用。

      上下联

      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也有说法是看横批第一个字是从哪边开始,哪边就贴上联。)对联要注意声律相对,判断上下联是按照最后一个字的*仄声来区分的,上联是仄声(一般为汉字三声和四声),下联为*声(一般为汉字一声和二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悦耳动听。

      1.按字调*仄分。

      对联比较讲究*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旧岁又添几个喜(“喜”是仄声),新年更上一层楼(“楼”是*声)”。

      2.按左右方位分。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按时序先后分。

      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4.按语言*惯分。

      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5.按因果关系分。

      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6.按场面范围分。

      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阅读全文]...

2022-07-11 19:07:27
  • 网球发球顺序规则

  • 文艺,体育
  • 网球发球顺序规则

      导语:网球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体育运动,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在盛行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网球发球顺序规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网球发球前的规定

      发球之前发球员应先站在端线后、中点和边线的假定延长线之间的区域里,用手将球向空中任何方向抛起,在球落到地面之前,用球拍击球(只有一只手可以使用的运动员,可用球拍抛球)。球接触到球拍时,发球完成.

      (2)网球发球的程序

      A 发球时,每一局比赛发球员都应该从场地的右半区开始,轮换地站在右半区的后面来发球。如果发球是从错误的半区发出的并且没有被察觉,那么由错误的发球所引起的比赛结果都将有效。但是这个不正确的站位一旦被发现应该立即得到纠正。

      B 发出的球应该越过球网,在接球员之前触及对方的发球区内的地面,或者落在任何组成发球区的界线上。

      (3)网球发球失误

      属于发球失误的情况:

      A 如果发球员违反了规则7、8或9(B)的任何部分;

      B如果他试图打球时未能打到;

      C 如果发出的球在触地前碰到了固定物(不含球网、中心带或网带)。

      (4)网球二发规则

      在一次发球失误后(如果它是第一次失误),发球员应该从他发现失误的同一半场的后面的规定位置再发一次。如果第一次失误球必须是从错误的半场发出时,按照规则9的规定,发球员必须从另外半场的后面发球且只有一次机会。

      (5)网球发球的轮换

      在决胜局中先发球的那个运动员(或在双打中的那一对选手)在下一盘开始时先接发球。

      (6)网球发球次序

      在第一局结束后,接球员应该成为发球员,发球员应该成为接球员;并按此次序在整个比赛后面所有局中依次交换。如果一名运动员发球次序有误,则应轮及发球的运动员在错误一被发现后就立即发球,而在此错误发现前的比分有效。在此错误发现情的一次发球失误则不予计算。如果在错误发现前该错误已经结束,则后面的发球次序就按已改变的次序进行。

      (7)网球无效发球

      发球触网后,仍然落到对方发球区内;接球员未作好接球准备;均应重发球。

      网球比赛的发球是轮转的,即每位选手必须发球,直到该轮到自己发球时,对方才发球。上菜顺序从中间标记的右侧开始。发球者可从底线后、中线至单打线(单打)或双打线(双打)发球。在这个点结束后,他转向左边的区域,做出了第二个点。

      按照这个规则轮流,直到游戏分成胜者和败者。决胜局中,先发球者先在右区发球第一分,然后双方轮流发球,各得两分,顺序是先在左区发球,然后在右区发球,直到确定胜负为止。每次发球有两次机会。

      结束服务之前,服务器应该支持线,在该地区之间的中点和假设扩展的副业,把球扔在任何方向用手在空气中,并与球拍击球前球接触地面(只有一名球员用一只手可以把球与球拍)。

      当球拍与球接触时,投球就完成了。在整个发球过程中,发球者不得行走或奔跑改变原站位置。两只脚只能站在指定位置,不能触碰其他部位。

      发球的位置规定为:每场比赛开始时,从右区终端线发球,得分或失一分后,转到左区发球。发出的球应越过球网落在对方发球区的对面角落,或球绕球网线打偏;投出的球落地前接触固定物体(网、中心带、网边白布除外);违反发球位置规定的。

      发球者在第一发球失误后,应在原发球位置再发第二发球。

      网球发球出界,当然是错误的.。网球规则,一共六局,谁先得到六局为胜者,如果是5:5打*,结束第六局需要决胜局。所谓抢七、就是一次双发,一共打进七球。获胜者是第一个获得 7 分的人。

      每人最多可以发球两次,两次出界都是双误,即一发儿发。一发得分手,二发不需要再次发球,一发发错则发球。

      1、赢一分

      遇到以下情况,对方赢1分:

      1、当发球手连续两次发球失误或脚失误时。

      2、当接球手在球未落地前用球拍击球,或球接触到他的身体和他穿的衣服时。

      3、当球在第二次落地前未能返回球网。

      4、当球击中对方场地边界外的地面、固定物体或其他物体时。

      5、当未能将球回传至空中时。

      6、在比赛中,击球手故意用球拍拖拽或接球,或故意用球拍多次触球。

      7、在“活球”期间,运动员的身体、球拍(无论是否手持)或其他佩戴的物体接触球网、网柱、单打柱、绳索或钢丝绳、中心带、网边白布或对方的field 区域内的地面。

      8、在空中还没有过网的球反击(过网击球)。

      9、除手握球拍外(无论是单手还是双手),运动员的身体或穿戴物接触球。

      10、扔球拍击球时。

      11、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故意改变球拍的形状。

      2、 一轮

      (1) 每赢一球的1分,先赢4分为1轮。

      (2)当两队各得3分时,视为“*局”。

      3、 1盘

      (1) 一方先胜6局,胜1盘。

      (2) 双方胜5局时,一方胜两局赢1盘

      4、决胜局计分制

      当每局比赛轮数为6连时,有以下两种计算方式。积分制度。

      (1) 长局制:一方胜两局为一胜。

      (2) 短局(抢七):出最后一局外,除赛前另有规定外,一般应采用以下方法。

    [阅读全文]...

2022-05-02 14:48:57
  • 秦国灭六国顺序

  • 秦国灭六国顺序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就是秦朝,那么秦王嬴政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完成一统六国的愿望,建立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历史进入了新篇章。那么,秦灭六国时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又是为何不灭掉卫国?

      秦灭六国之战的顺序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秦始皇十七年,韩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为彻底灭韩,派内史腾率兵再度对韩进攻,韩无力抵抗,内史腾指挥秦军攻克韩都宛(南阳),俘虏韩王安,把所得韩地改建为颍川郡。这样,韩成为当时六国最先被灭亡之国。

      秦国攻下邯郸后,赵国灭亡,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是为代王。前222年秦将王贲攻代,代灭,公子嘉自杀(或说被迁西戎)。建国250多年的赵国最终灭亡。

      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经过3年左右时间,秦对楚战争胜利结束,又转用兵力,由将军王贲指挥,进攻辽东。燕军无力应战,燕王喜被秦军俘虏。秦又立即转移兵力,攻击代郡,赵嘉率部虽力战,终于不免失败,悲愤自杀。

      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则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齐相后胜力劝齐王投降,齐王建也就不战而降。齐王建被送于共这个地方,饿死于松柏之间。这个贪图享受、丧失国家的亡国之君,得到应有的下场。

      为何不灭卫国

      战国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强大的秦国在秦王嬴政的领导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六个国家。建立起*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制王朝——秦朝,然而在这一时期却有一个国家躲过了秦国的魔爪。

      这个国家就是卫国,是周王朝的姬姓诸侯国,位于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康叔为第一代国君,秦始皇灭六国,卫国因为弱小而得以保存,秦二世贬卫君角为庶人。

      灭和废应该是两个概念,战国后期各大国争霸,卫国日渐式微,到了最后就只剩下了濮阳城这个弹丸之地了。公元前242年,秦国置东郡,公元前241年秦取濮阳等地,卫君角被迫迁往野王,卫也就名存实亡了。但是一直到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才彻底灭亡。

    [阅读全文]...

2022-03-08 12:51:01
  • 倒酒的顺序礼仪

  • 礼仪
  • 倒酒的顺序礼仪

      倒酒的时候不能拿对方的杯子,喝茶比较随意了,那么倒酒还有哪些礼仪常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倒酒的顺序礼仪,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

      倒酒礼仪常识

      红酒的倒酒方式:

      试完酒后,如果接受,便可让侍应生倒酒,每次倒入的分量应为1/3杯——国内很多侍应生都会倒得过多。倒酒时酒标wine label应面向顾客。以免瓶口的红酒滴下来弄花酒标,损害酒的欣赏价值。同样道理,每次向下倒酒后,不要直线向上拿起瓶,应一边轻微旋转酒瓶,一边提起酒瓶,这样,酒便不会沿着酒瓶滴下,因为已经均匀分布在酒瓶口的四周。倒酒时,通常正确的方式为酒杯的13或12满。为了留下旋转葡萄酒以及闻葡萄酒的空间,不要将酒杯斟满。对于显得比较严肃的红葡萄酒来说,杯子的1/3处是最佳的斟酒位置;(这符合为葡萄酒通气的概念。)白葡萄酒可以斟至酒杯的一半处;而葡萄汽酒则可斟至酒杯的3/4处。

      白酒、啤酒倒酒的礼仪

      一、商标面向自己,手握在酒瓶三分之一处

      二、*的方式倒酒要倒三分之二,除非客人有特殊要求,西餐是要倒二分之一

      三、要依逆时钟方向进行,从坐在左侧的客人开始,最后才是自己。

      1、如果是家人亲戚,先从辈份高的到最后自己

      2、你和同事和客户、老板,现主后宾,注意女士要先哦!

      3、喝啤酒,倒酒时要‘杯壁下流’!八分和九分满!喝红酒要倒六分满,喝白酒最好八分。

      倒酒注意事项

      不论宴会在家还是在餐厅,务必把酒瓶拿出来给客人看看。款待客人的时候,红酒的温度应相当于室温。

      款客的红酒温度应相当于室温。如果你的红酒太冰,可建议客人用手暖酒。白葡萄酒要先冰镇,摆在冰箱至少两小时,或放人装着冰块和冰水的冰酒器20分钟。记住,白酒品质愈好,降温所需时间也愈短。如果忘记预冰,请把酒瓶放进冰室15分钟。

      许多人偏好整晚只喝自己喜爱的某种酒,所以一个用心的主人会同时准备红酒和白酒。虽然隔热器放在桌上不好看,但在盛夏夜晚用来保持白酒冰度却相当实用。请把两种酒瓶分放在桌子两端。记住绝对不要让客人用同一个杯子喝两种酒,这是基本礼貌。

      如果你提供的只是普通酒类,请事先把酒倒在有塞子的玻璃瓶内,玻璃瓶不用放在垫子或银盘上。许多品酒师都觉得,加重酒精浓度的葡萄酒,应先倒进有塞子的玻璃瓶,再端出款客。

      除非技巧炉火纯青,否则倒酒时请在瓶颈垫上一条毛巾防滑,而且瓶口尽量朝上,免得酒洒出来。

      有时你需要一个装酒瓶的篮子,酒瓶以*水*的斜面放置,这样瓶中沉淀物就不会和酒混在一起。

      酒桌上给别人倒酒的礼仪

      酒桌上给别人倒酒的'哪些讲究?如果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无所谓了。

      如果是比较正规或严肃的场合,还是有讲究的,先看给别人倒酒的基本礼仪:

      1、倒酒是有讲究的,一般在一桌吃饭的被给长辈倒酒,其在你左边用右手倒酒,反之则用左手;朋友在起则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倒酒,左边的用右手,右边的用左手倒酒,这是非常重要的!

      2、酒不可倒的太满,基本上七——八分杯为宜,便于端起不致洒散酒!

      3、最不不拿对方杯子,这仅出于卫生考虑;如上长辈也可拿起对方杯子倒酒,要轻拿轻放。

      给别人倒酒的细节

      给别人倒酒时,出于礼貌应该是走到他身边去倒,而不是在你的对面拿着他的杯子去倒。

      倒酒时,杯子可以端起来,也可以不端起来,按礼仪上说为了不撒酒,不端杯子,但倒酒时候必须事先征求客人的意见,一般红酒是杯子的3分之1,并且倒完后酒标朝客人,白酒一般到7、8层儿即可。注意倒酒时要让酒标朝向客人,为了避免倒完酒时酒瓶口的酒滴到别处,在酒瓶口抬起来时,要把酒瓶旋转一个角度,让瓶口上的酒滴沿瓶口自然流淌。

      给长辈或者晚辈倒酒都需要站起来到身边去倒,白酒倒满,但是不要满出,敬酒时假如你是晚辈酒杯要在长辈的酒杯5/1处碰杯,你是长辈你的酒杯就要高过晚辈。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在*)。

      如果是宾馆服务员倒白酒,有两种,一种是在工作台上把酒倒好,再用大盘托着一杯一杯的放到客人面前,另一种是将空酒杯先放到客人面前的桌上,用酒壶将酒倒上。

      服务员倒酒,可取直立姿势,左手自然下垂或背到后边,右手持酒瓶后部,从客人的侧面,将酒瓶口伸向客人的酒杯,将酒倒到合适的满度或按客人的要求倒到合适的位置,将酒瓶旋转一个角度,退回酒瓶,即可。

    [阅读全文]...

2021-12-07 12:12:59
  • 人教版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及译文(小学75首古诗按顺序)

  • 一年级,六年级,小学
  • 1

    【一年级】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睡眠舒畅,不知不觉已经天亮,醒来后听到小鸟在处处鸣唱。昨夜风雨声一直没有停,不知道有多少花被风雨打落了呢!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2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山行

    唐•杜牧

    [阅读全文]...

2022-05-13 23:54:35
  • 排列顺序拼音短句大全

  • 声母正确顺序: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w y

    韵母顺序:

    a o e i u ü抄 ai ei ui ao ou iu ie ǖe er an en in un ǔn ang eng ing ong

    16个整体认读音节分别是:

    zhi 、zd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 、yun、ying。

    b [玻] p [坡] m [摸] f [佛]

    d[得] t [特] n [讷] l [勒] g [哥] k [科] h [喝]

    j [基] q [欺] x [希]

    z [资] c[;雌] s [思] r [日] zh[知] ch [嗤] sh [诗]

    y [医] w [巫]

    汉语拼音韵母表

    a[阿] an[安] ao[奥] ai[哀] ang[昂]

    o[喔] ong[翁] ou[欧]

    e[鹅] en[恩] er[儿] ei[唉] eng[摁]

    i[衣] ia[呀] iu[由] ie[耶] in[因] ing[英]

    u[乌] un[温] ua[蛙] uo[窝] ue[月] ui[威]

    ü[迂]

    iao[腰] ian[烟] iang[央] iong[用]

    uai[外] uan[弯] uang[往]

    全体字母:a o e i u ü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汉语拼音字母表:

    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单韵母表

    a o e i u ü

    复韵母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两种排序法 撮(cuō) 滇 炯 挲 翼 冢 滇 炯 挲 翼 冢 撮(zuǒ)首先你要知道什么事音序排列 音序排列就是首字母按照26个字母(汉语拼知音首字母排列:Aɑ Bb Cc Dd Ee Ff Gɡ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的顺序排列 音序,顾名思义,就是以道汉语拼音为顺序。

    它通常用于字典上的字词排列。 其中汉语拼音是以拼音字母回(也就是拉丁字母,多个ü)为顺序的,并且是逐个字母比较排序,如答果音节的各个字母相同,则再按声调排序。

    也就是是说首字母一样就看第2个字母,第2字母一样看第三字母 以此类推 如果拼音一样看声调 撮是个多音字,所以有两种排列顺序,希望能给你有些帮助。

    [阅读全文]...

2022-06-01 07:11:32
  • 十二生肖顺序表及年龄

  • 年龄,星座
  • 十二生肖顺序表及年龄

      十二生肖顺序表及年龄,*的十二生肖和国外的十二星座有些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代表有所不同,那十二生肖它们怎么排序呢,下面小编分享十二生肖顺序表及年龄,一起来看看你的年纪吧。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合计十二种动物所组成,与十二地支相配用于记年,以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十二生肖排序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

      2021年十二生肖年龄对照表(虚岁)

      今年(2021年)是属相是牛的人的本命年

      *古代有十二进制纪年法,用十二地支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年一个轮回,如1980年为申年,过12年,1992年又为申年。古人把十二地支用十二个动物表示,如子鼠,丑牛等等,该年出生的人,便具有相应的命相,此即十二生肖,肖者相也,又称为十二属相。

      虚岁是*一种重要的记龄方式,虚岁的计龄方式为: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到农历正月初一(农历新年,节假日),便增龄一岁。但是有的人虚岁是比周岁大两岁,而此种算法是按照出生的那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来分的,在上半年出生的虚岁就只比周岁大一岁,下半年就大两岁(阳历或阴历)。之所以有这样的*惯,是因为*古人计算的是某人出生后正在经历的年份序数。

      虚岁从一算起,逢新年长一岁,遵农历(阴阳历)。

      周岁从零算起,逢生日长一岁,遵洋历(阳历)。

      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年龄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算起。

      虚岁和周岁具体换算方法:

      第一种:虚岁换算成周岁: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之前,周岁=虚岁-2;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及以后,周岁=虚岁-1;周岁换算成虚岁: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之前,虚岁=周岁+2;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及以后,虚岁=周岁+1。

      第二种:虚岁=现年份(农历)-出生年份(农历)+1。

      在*有些地区,有的人们把虚岁看的比较重,他们算年龄的时候往往都是计算虚岁,没有算实岁。

      十二生肖顺序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分别代表1、2、3、4、5、6、7、8、9、10、11、12。

      计算方法:

      设当年生肖为a年,生肖为b,最小年龄为N。

      1、当a≥b时,N=(a-b)+1

      例如:2019年生肖为猪(12)年,某人属马(7),其最小年龄N=(12-7)+1=6

      则年龄可能为6、18、30、42......

      2、当a

      例如:2020年生肖为鼠(1)年,某人属马(7),其最小年龄N=(1-7)+1+12=7

      则年龄可能为7、19、30、42......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根据属相计算年龄,从交立春的那一刻开始至次年交立春前结束就是确定属相生肖的时间。将这十二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比如今年是鼠年,那么1996年也是鼠年,同样的道理,1984、1972、1960、1948、1932都是鼠年。这是类推法,其间的差距就是生肖的循环数12。

    [阅读全文]...

2022-03-23 22:31:29
  •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 发展,历史,艺术
  •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它最显著的特征是歌词全部来源于古典诗词。*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一株绚丽的奇葩,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它以洗练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深邃的内涵,传达着*文化特有的神韵。古典诗词作为*文学史上的一颗闪亮“明珠”,其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毋庸置疑的。就音乐创作而言,古典诗词曾激发了无数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写下了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以青主、黄自、赵元任等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选用古代诗词创作艺术歌曲,那些具有*古典韵味的艺术歌曲至今仍是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的精品之作。时至今日,有更多的作曲家把目光投向了古典文学的“宝藏”,那些传颂了千百年的古代诗词几乎成了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仓”。本文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在不同历史阶段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作一番综述和比较,以揭开它那颇具神秘色彩的面纱,使其创作和发展的概貌展现在我们眼前。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从创作技法上来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技法上大多采用欧洲浪漫派晚期的创作技法。这一时期青主创作了《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这是两首艺术造诣达到较高境界的作品,其中《大江东去》创作于1920年青主留学德国之际,是*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黄自先生毫无疑问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诗歌和音乐相结合的声乐作品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黄自以*古代诗人的诗词为题材作曲,谱写了《花非花》(白居易)、《峨眉山月歌》(李白)、《点绛唇·赋登楼》(王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等曲。在这部分作品中他能深刻地理解原诗的含义,并通过音乐给予生动、具体的形象刻画。其中《点绛唇》的音乐充满着宽广的气势和明朗乐观的情愫,是一首富于浪漫主义气息,具有一定民族风格的独唱曲。《南乡子》的音乐则充满着豪壮的气魄和澎湃的热情,是一首富于爱国激情的抒情独唱曲。其他像《花非花》《卜算子》等作品以素雅的笔调、深情优美的旋律、新颖细致的和声进行,勾画出一幅幅*式的恬淡幽静的意境。黄自的这些艺术歌曲可以说是当时我国学院式艺术歌曲创作的精品,并对后来许多作曲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曲家还有江文也、应尚能、刘雪庵、马思聪等,他们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也都颇有建树。江文也所写的艺术歌曲的词,全部取自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诗词,并且按照朝代顺序结集编作品号码。作品有《江村即事》(司空署诗)、《垓下歌》(项羽词)、《宋词李后主篇》(李煜词)等;应尚能作为一名作曲家和男中音歌唱家,他的代表作有《无衣》(诗经)和《我侬词》(管道声)等。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从技法上来讲,第二个阶段即是上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即为谭小麟先生。谭小麟在美国留学期间曾追随现代作曲理论大师亨德米特学*,并被视为亨氏高足,回国后执教于上海国立音专。他是将现代作曲观念与技法引入*专业作曲教学的第一人,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作为一名作曲家,他对我国传统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除了直接从事民族器乐的创作外,他所写的声乐作品也大多取材于古代诗词。谭小麟具有颇深的古典文学和音乐功底,在创作中他尊重民族的审美取向,以*传统文化的思维为基础消化吸收应用亨氏作曲体系中可取的部分,因而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他强调:“我应该是我自己,不应该像亨德米特。”“我是*人,不是西洋人,我应该有我自己的民族性。”谭小麟一生创作了十多首声乐曲,他精心制作,力求尽善尽美,故其中多精品。代表作有《自君出之矣》(张九龄)、《彭浪矶》(朱希真)、《正气歌》(辛弃疾)等。从谭小麟的作品当中,不难感受到其中既有现代作曲技巧较成熟的展示,又有民族风格较纯熟的体现。罗忠曾这样评价其师谭小麟的歌曲创作成就:“他的艺术歌曲是我们民族音乐创作的精华,不仅继承了我们传统声乐曲的'许多优秀成果,而且在创作上,不论在精神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踏入一个新的天地。”从分析研究谭小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中体现出一种远远超过他前辈的强烈个性和新颖独特的民族风格,为后人在音乐创作上积累了不少富于启发性、值得深入探讨的宝贵经验。

      接下来谈谈以罗忠为代表的“五声十二音”作曲技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罗忠先生于1980年发表在《音乐创作》杂志上的《涉江采芙蓉》,在当时来说可谓是石破天惊之作。这是一首严格按照十二音序列音乐的规则来进行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当时,大部分作曲家对现代创作技法几乎一无所知,十二音体系的作曲方法在人们印象中是与“垂死的帝国主义”“没落的资产阶级”等政治化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写这种东西常常会招灾引祸。罗忠先生大胆地突破了这个禁区,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开创了用五声十二音技法作曲的先河。从此以后,*内地的作曲家们争先恐后地进行现代作曲技法的补课、探索和实践,出现了一系列利用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的作品,中断了30年的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之路得以延续。五声十二音序列是罗先生独创的,这种创作实践引领*音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会通,对*现代音乐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采用西方十二音技法,同时又赋予它五声性的内涵,在二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融合点。

      罗忠的作品数量繁多,体裁各异。创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在创作题材和所应用的作曲技法方面截然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情趣。第一阶段创作技法以传统为主,历时17年。他创作了独唱、合唱曲31首,大部分为艺术歌曲,还有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30余部。第二阶段迄今26年,创作合唱独唱歌曲19首,全部为艺术歌曲,此外其他体裁的作品数量也很大。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注重与*文化相结合,创作技法以现代为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之初,作曲家基本按照(转第59页)(接第74页)欧洲浪漫派初期的原则来安排调性布局,其间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五声色彩以使作品接*本民族的欣赏*惯,如青主、黄自等。40年代中后期,谭小麟将亨氏作曲理论带回*,他本人也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他的作品基本不用传统的大、小调式,而使用五声调式,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五声调式,调式变化非常丰富,他是以十二个半音为材料来构思旋律与和声的,作品透出浓浓的五声性。之后漫长的40年,现代作曲技法仿佛从*大地上消失了,直至罗忠的一曲《涉江采芙蓉》,向世人宣告了现代作曲技法在*的存在,使艺术歌曲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通过上述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基本上就清晰了,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二三十年代(青主、黄自)──40年代(谭小麟)──80年代(罗忠)。从技法上来讲是:欧洲浪漫派技法──亨氏十二音序列作曲法──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作曲法。

      *现代作曲家在根据古诗词谱曲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在创作中探索如何应用西方现代创作技法来表达*诗词所特有的神韵,无一例外地努力在作品中体现民族气质、民族风格,在音乐如何体现诗词的意境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三四十年代的黄自、谭小麟如此,70年代末的罗忠如此,罗先生之后的许多作曲家也是如此。这是历代作曲家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之一。黄自曾说:“*自己的音乐必须由具有中华民族的血统与灵魂而又有西洋作曲技术修养的作者创作出来。”他还说:“我们现在所要学的是西洋好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和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由此可见,他对创作新的民族音乐具有鲜明见解和宏伟抱负。他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或深沉跌宕、或清新淡雅,处处体现出古典诗词的特有意境。又如谭小麟,他在创作当中大量运用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和声中很少使用或几乎不用的和声材料,而是以十二个半音为写作材料,同时有意识地采用*传统的五声调式,使得作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传统音乐淳朴、亲切的特色。罗忠先生和他的前辈相比又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主要是他独创了“五声十二音技法”,让*的五声体系和西方十二音序列体系找到了一个最佳融合点,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一个全新的音响世界,而用这样的音乐体系去诠释古典诗词正是罗先生的匠心所在。

      古诗词艺术歌曲经过*90年的创作实践,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和优秀作品,由于本文篇幅所限不能一一阐述了。从20年代直至当代*90年的历程中,作曲家们始终在探索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具有*特色的音乐之路,在此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值得后人去深入研究,认真分析总结,对新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只要创作上发展了,相信歌坛也随之会吹来一股清新的、具有古典韵味的“*风”。

      拓展阅读:*诗词的押韵之美论文

      唐继承隋制,实行科举。诗歌列入考试内容。律诗和绝句的体式在这时得以完善。历宋元明清至今相袭不变。唐人作诗依据陆法言《切韵》,但分部过细,有206韵,由于同韵字少,允许*韵通押,有所变通。宋朝景德年间的《礼部韵略》是一部官修韵书,允许*韵通押,订出了“同用”、“独用”的规则。南*水(今山西临汾)人刘渊在江北刊印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礼部韵略》注明同用的加以合拼,成为一本107韵的书,即*水韵。此时金人王文郁又将原来并不同用的“迥”、“拯”及去声“径”、“震”合并,共106部,作为金代官韵书,一直流行至今。*水韵106韵韵目如下:

      上*声: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

      下*声: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

      上声:董肿讲纸尾语麌荠蟹贿轸吻阮旱澘篠巧皓哿马养梗迥有寝感琰豏

      去声:送宋绛置未御遇霁泰卦队震问愿翰谏霰啸效号箇祃漾敬径宥沁勘艳陷

      入声:屋沃觉质物月曷黠屑药陌锡职缉合叶洽

      其中*声字最常用,收字多少不一。最多“虞”部305字,最少“咸”部41部。作诗必须遵守韵部,不能出韵。*体诗的规则,偶句必押。首句*声韵一般都押。仄声,特别是五言体,则多数不押。以王昌龄的《出塞》为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起句入韵,关、还、山相押,属十五删部。又如杜甫的五绝《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起句不入韵,偶句押韵,图、吴属七虞部。是五绝的常格。

      如前所述,韵有宽窄。初学写诗的人,不妨从宽韵入手,有较多选择,利于运思。像东韵、虞韵、先韵、阳韵、庚韵字多而不僻,较易措手。

      但是,由于语言的变化,许多当时适口的诗韵,今天已经不谐于口了。以十三元为例:其中如魂、门、孙、繁、言、掀皆与真、文、先、咸相*。江西名士高心夔两次殿试,都以出韵,贬到四等。王闿运嘲以“*声两四字,该死十三元”相嘲。像如此有悖实际的事,为何还要遵守?于右任先生说:“古人用自己的口语来作诗,我们用古人的口语来作诗,其难易自见。我们要想把诗化难为易,和大众接*,第一要改用国语*仄与韵。”中华诗词学会提出“双轨并行”、“倡今知古”,提倡用新声韵,即按普通话声韵写诗。

      在韵的革新上,鲁迅、*也是力行改革的大家。鲁迅诗不但邻韵通押,如《赠画师》“雾塞苍天百卉殚”与“只研朱墨作春山”,“殚、山”是寒删通押。《赠乌其山诗》则“华、书、多、陀”相押,是以方言入韵。而其《脑炎戏作》之“不料仍违众女心”与“无如臣脑故如冰”,更是打通前后鼻韵母以“in”与“ing”相押。大大地放宽了韵的束缚。*的《长征》诗共五个韵脚,其中:难、丸、寒,属“寒”韵,而“闲、颜”属“删”韵,听来浑然无别。其《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上片用“有”韵,下片用“麌”韵,皆情韵超迈,气象发皇。

      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论文

      拙作《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一文同时在烟雨和红袖发表后,小有争议。作为一个文笔不成熟,见地甚浅的我来说,诚惶诚恐之中有一丝欣慰。欣慰的是毕竟有读着路过了,并留下了自己的见解可供我参考。很感谢!

      留言不多,句句却是评论者心声。有赞成的,诸如“古诗就应该用古代的那个规范来要求。不然就乱了,和现在那些唱歌的一样,唱什么的都有!”、“支持作者观点!我也是古诗词爱好者,想写律诗但水*有限,所发作品都注明“古绝”,那是无奈之举。律诗虽然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但读起来意境深远,是别的诗歌体裁无法替代的一种美,不然怎么唐诗宋词流传了这么久却长盛不衰,而且百读不厌?本人认为,如果作不了格律诗,大可不必抨击它,完全可以以别的体裁作诗,诗歌的体裁很多也很自由。”之类的。很感谢他们!当然也有反对的,反对之中见真谛,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留言。不管只赞成的还是反对的,其中均不乏精彩留言。看后因心有所感,故而摘录下来,再作一番小讨论。

      红袖一位笔名为“非白”的网友这样说道:

      “我非常喜爱读诗词,但是从不去研究什么格律,因为我从没打算去写诗词。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但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说句泄气话,你就是穷其一生,写出的诗也不及那时最末流诗的万分之一。这世上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周期,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格律至唐为盛,词至宋为盛,曲至元为盛。文言小说至《聊斋》为盛,章回小说至《红楼梦》为盛,杂文至鲁迅为盛,京剧至梅兰芳为盛。所有的盛之后,便无一避免地走向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由盛至衰的过程将更快。相声盛之后也早开始衰退,取而代之的小品在很短暂的盛之后,也在很快的显出衰退的痕迹。所有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也是艺术的规律。无论你怎样努力,也不会出现梅兰芳时代的京剧,无论你如何地才华横溢,也不可能写出《红楼梦》那样的章回小说。艺术是在发展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创造新的艺术生命呢?而要一味地去生硬地模仿越过千年的艺术形式呢?就算你模仿对了,有那么好的经典我不去看,为何要去看你那不伦不类的烂什子呢?郭沫若的格律诗写得要算可以了吧,可是一和唐诗比起来,简直是土的掉渣,哪能算诗,只是在穷对付什么格律吧了。的格律诗也算写得不错了吧,可除了几首还可看之外,其它的读了简直令人啼笑皆非,什么‘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这就是他老人家写的经典的词,曾向全世界诵唱,真让人恐怖。我非常赞成读唐诗宋词,但决不赞成去写,当然写写玩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指望出成绩,则肯定是白费力气。因为,虽然月还是唐时月,星还是宋时星,但人已早不再是唐宋人。”

      暂且不说其留言内容如何,首先可以看得出,作者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是,我觉得这也仅仅只是他一家之言,于诸多细节方面值得探讨。

      “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但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固然,鲁迅是*大文豪,说出此话定有他的道理,但是我们也不能迷信,认为鲁迅说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确无可挑剔的。不要忘了,鲁迅的文章为什么在现代人读来艰涩难懂?原因很简单,一定时期的文章是一定时期社会中政治、文化乃至诸多方面的反映,社会是进步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中,鲁迅的文章同样如此,只有把鲁迅先生的文章放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里来解读,才能真正读懂鲁迅;但是如果以现在这个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来和鲁迅先生所写的来对号入座的话,肯定很难懂。所以说现在如果拿以前的某些东西来衡量的话,我想可能会大有问题。所以,作者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我十分同意。

      但是作者说“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最后又说:“当然写写玩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指望出成绩,则肯定是白费力气。因为,虽然月还是唐时月,星还是宋时星,但人已早不再是唐宋人。”此话就差了,实在不敢苟同。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受的文化熏陶不一样,当然思想也大相径庭,谁能保证、谁又敢说现代人写不出好的诗词?可能有些人说现代人写的诗词都是垃圾,那恐怕还是我说的“这也是一种‘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吧。况且,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行为*惯,只要按着既定格律和词谱写,又何尝不会写出“现代人的唐诗宋词”呢?

      “这世上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周期,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毋庸置疑,这话深在其理。但是,古典诗词作为一种文化,不能和历朝历代各种制度相比,不能和法律条例相比,法律条律只有在经过历史的检验后才能决定其“生死”权,但是古典诗词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的成果,有谁会把自己来之不易的成果扔掉?所以只要人民喜欢,不管谁前来阻挠,依然会代代相传下去的。大家都知道《诗经》、《国风》等等等等,流传已经很久远了吧?可是他生了之后“死”了么?没有吧?是的,古典诗歌是面临着一些“困境”,有人提出要老歌新唱,但是不管怎么样,古典诗词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永远不会被别的东西取代的,有盛不会“衰”。

      “艺术是在发展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创造新的艺术生命呢?而要一味地去生硬地模仿越过千年的艺术形式呢?就算你模仿对了,有那么好的经典我不去看,为何要去看你那不伦不类的烂什子呢?”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个观点简直就是废话!创造新的艺术生命?现代人不是已经创造出来了么?现代诗不是么?我已经不想多言,还是《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中那句话:“诗歌现在又不仅仅是古诗词一种,现代诗歌不就是‘创新’后的古诗词?那个完全没有格律限制的,而且连韵脚也免了,多自由的一种形式!怎么不去写呢?”尤其是后面那句话,我觉得都可笑了。你这不是自寻烦恼吗?又没有谁来逼着你来看古诗词,不管好的不好的自然有感兴趣的来看,不来就算了呗,没人强求的,再说了,难不成说只有你说了好才算好?你说没有价值就没有价值,就是“烂什子”你把自己未免也看得太高了吧?(此话没有人身攻击的意思,只是无心快语罢了)。如果一直是这样的心态,恐怕别说“创新”了,可能自己连“涂鸦之作”都写不出来吧?

    [阅读全文]...

2022-05-19 23:47:20
  • 朝代的先后顺序顺口溜

  • 顺口溜,励志,格言
  •   历史朝代顺口溜,可以方便记忆历史朝代的先后顺序,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朝代的先后顺序顺口溜,欢迎大家阅读。

      朝代的先后顺序顺口溜经典篇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开天神话传, 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 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 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 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 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 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 人民共和开新篇。

      *开天神话传, 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 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 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 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 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 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 人民共和开新篇。

      *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五胡十六国的:

      前后南三燕

      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

      *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

      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

      十六小国长混战。

    [阅读全文]...

2022-05-26 22:01:49
古诗发展的顺序 - 句子
古诗发展的顺序 - 语录
古诗发展的顺序 - 说说
古诗发展的顺序 - 名言
古诗发展的顺序 - 诗词
古诗发展的顺序 - 祝福
古诗发展的顺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