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打浮萍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雨打浮萍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雨打浮萍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雨打浮萍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菱透浮萍绿锦池, 夏莺千啭弄蔷薇。——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韩愈《青青水中蒲二首》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珍重先生全太古,应看名利似浮萍。——谭用之《闲居寄陈山人》
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白居易《池上》
白华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细点生。——唐寅《落花诗》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张先《题西溪无相院》
浮萍失绿水,教作若为流。——李白《去妇词》
壮心瞻落景,生事感浮萍。——高适《留上李右相》
凌结浮萍水,雪和衰柳风。——贾岛《冬夜》
水流如急箭,人世若浮萍。——寒山《诗三百三首》
淼茫积水非吾土,飘泊浮萍自我身。——白居易《九江春望》
有徒如浮萍,匝匝围刳舟。——梅尧臣《哀国子黄助教》
窃哀兮浮萍,汎淫兮无根。——王褒《九怀》
浮萍寄诸水,漂流本无要。——释文珦《浮萍寄水行》
为问何如插杨柳,明年飞絮作浮萍。——苏轼《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
为问何如插杨柳,明年飞絮作浮萍。——苏轼《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
此身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苏轼《芙蓉城》
此生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苏轼《芙蓉城》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
幽人一回首,家世渺浮萍。——白玉蟾《暮云辞》
素不如浮萍,转动春风移。——《子夜歌》
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鲍溶《秋怀五首》
袅袅垂杨疏,翳翳浮萍合。——胡应麟《湖上菡萏盛开游人如织抵暮皆入郭余独往坐堤畔命小奚拨阮为吴歌》
锦鳞跃水出浮萍,荇草牵风翠带横。——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纳兰容若《摊破浣溪沙·葬名花》
荡子脚出门,便作浮萍根。——梅尧臣《江南杂感》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李颀《赠张旭》
盆池万点浮萍草,秋雨欲来无定踪。——萨都剌《寓栖云四首·其二》
不能随皂盖,自醉逐浮萍。——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苏辙《柳湖感物》
不作浮萍生,宁为藕花死。——温庭筠《江南曲》
不作浮萍生,宁作藕花死。——温庭筠《相和歌辞·江南曲》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曹植《杂诗七首》
浪迹江湖遂终老,此身何啻一浮萍。——陆游《自述·寄怀鱼鸟卧烟汀》
世移物换几尘劫,桑田海水双浮萍。——程敏政《刘阮遇仙图为提督河道杨克敏通政赋》
宦途漂荡似浮萍,又到棠阴邵伯城。——王禹偁《将及陕郊先寄孙状元》
池上(其二)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有“诗王”之称,现存诗2800余首。
他的诗在他在世时就已经广为流传了,
这是他颇为自豪,
在《与元九书》中就曾提到说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
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
往往有题仆诗者;
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
每有咏仆诗者。”
就是说,全国上下、各行各业
都有诵读白居易诗作的人。
不仅如此,白居易的诗
在当时还享有国际声誉,
周边国家都有传写。
有史料记载,
日本嵯峨皇曾抄写白居易诗,
藏起来偷偷诵读品鉴。
日本的许多古典小说中
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句,
在日本人眼中,白居易
才是大唐诗坛最闪亮的明星
这首诗贯彻白居易后期作诗的宗旨,
明白如话,
即使不识字的老妪也能理解。
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在池上所见之情形,
天真无邪的孩童跃然纸上。
淡淡的热风卷过荷塘,亭亭玉立的荷叶泛起了层层碧绿的波浪,浅浅地在眼中流淌。
柳叶儿似是中了暑气,翠绿的枝叶儿失去了昔日的润泽,从一个娇俏美貌的大家闺秀变成了饱经风霜的乡野村妇。
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攫取着所能照耀之处的每一缕生机。
就连原本聒噪不已的夏蝉都暗自藏到了柳叶后面,偶尔扇动双翅,唱起懒洋洋的睡眠曲。
这样的午后,正是打盹儿的好时节。
树荫下的老翁迷糊地摇着蒲扇,晃悠着吱呀的旧躺椅,享受着夏日的清闲,好不惬意!
小小的身影挪到老翁,轻轻地扯了扯扇子,拿扇的手动了动,又陷入了酣眠。
小童儿捂着嘴,把笑声按回了心里边,只看到弯成小桥的眉眼。
高高抬起小脚,再轻轻放下,每一步都迈得小心翼翼。
短短的几十步路走到池塘边,童儿的心里已历经了千难万险。
拍拍小胸膛,深深地呼一口气,回头看看大树下的爷爷,做了个顽皮的鬼脸便蹑手蹑脚地爬上了泊在塘边的小木船。
学着阿爸阿妈的姿势,握住长长的竹篙,向藕花深处漫溯。
船儿一会儿东边转一圈,一会儿西边转一圈,团团转转总算拨开了绿叶屏风,溜进了叶丛中间。
被惊扰的荷叶吓得东倒西偏,哼着小调儿的娃娃,望着藏在叶片下的鱼儿四处逃窜,不禁笑出了声,显然早已忘记刚刚是如何“艰险”才偷跑出来的。
随手摘了一片荷叶顶在头上,挺起胸膛,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偷偷摘下一支莲蓬,放在鼻子下使劲儿嗅了嗅,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欢喜,扬起的嘴角就像是已经尝到了鲜美清脆的莲子。
载着丰收的果实,用尽力气撑着小船儿往塘边划去。
新采的莲蓬似乎散发着格外诱人是的香气,扇动着撑船的人儿已经忘记偷偷出来,要悄悄回去。
哗啦啦的水声不时响起,聚起的浮萍被船荡开,朝两边散去……
远处隐约传来一声声呼唤,好似是母亲在叫自己的乳名。
历险归的娃娃赶忙捂住衣襟,朝大树下跑去。
《浮萍赋》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浮萍赋》
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
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
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
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
诗文赏析
浮萍给人们的印象,似乎总有一种随水现荡的不安定感。所谓“停不安处,行无定轨”,在怀才不遇的诗人眼中,便往往成了身世飘泊的象征物。但倘若是在阳光璀璨的晴日,心境又畅悦无翳,再伫立池边观赏那清波绿萍,人们就会发现:浮萍也自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好风神。建安诗人曹丕《秋胡行》(其二),就歌咏过它“寄身清波,随风靡倾”的倩姿;晋人夏侯湛,也赞叹过它“散圆叶以舒形,发翠绿以含缥”的容色(《浮萍赋》)。在“词美英净”的永明诗人刘绘笔下,它又是怎样一种风情?
刘绘咏萍的开笔,便沾满了喜悦、赞美之情:“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可怜”即“可爱”。不过,在“可爱”之中,似乎还含有几分惹人怜顾的柔弱之态。这便使诗人笔下的池萍,增添了某种情感色彩。“葐蒀”亦作“氛氲”,本为烟气纷纭之貌。这里用来为浮萍着色,表现青中带紫的萍叶,在清波澹淡之中,恍有青紫之气升腾,可以说是把色彩写活了。接着的“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两句,则进一步表现浮萍的动态之美。“池”中自然不会有沸涌翻滚的大浪;这“浪”之轻细,当如风中之花的绽放和收合一样几无声息。而绿萍,就站在这样的细浪轻波上飘舞,身姿何其轻巧!当池波终于静息之时,浮萍则轻轻从水波高处滑行而下,转眼间已在一*如镜的水面上凝立,又显得何等娴雅。这两句描摹浮萍在水中飘、立、动、静之态,简直如翩翩少女的轻巧舞姿,表现了极为动人的韵致。
浮萍在诗人眼中,似乎一度幻作了飘舞于水波之上的绿衣少女。但当诗人从幻觉中清醒,它便又成了静浮于水面的绿萍。人们常常遗憾于浮萍的“无根”,似乎嫌它“轻浮”了些;而且叶圆而细小,又无清莲那婷婷直立的`叶茎,当然更显得缺少“操守”了。故夏侯湛在赞叹之余,又有“浮轻善移,势危易荡”之语,隐隐表达了对它的贬斥之意。至于杜恕《笃论》,对它就更不客气了:“夫萍与菱之浮,相似也。菱植根,萍随波。是以尧舜叹巧言乱德,仲尼恶紫之夺朱”——如此抑萍而扬菱,小小的浮萍,简直就成了“乱德”之小人。刘绘对于前人的这类非议,大约并不赞同。故接着两句,似乎是在为浮萍鸣不*了:“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意思是说:浮萍看似“无根”,其实还是有根的呵,只是因为太微小,你叫它怎样连缀池底?萍之无茎,好像是一种缺憾;但对它自身来说,那萍叶本就细小,又何须非得有茎?这两句做的是“翻案”文章,但妙在不露声色,正与全诗清淡秀蕴的基调相谐。读者从中听到的,只是一声饱含怜惜之情的轻微叹息。最后的结句,正顺着诗人的这一怜惜之情,又将眼前的浮萍幻化了:“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这美好的浮萍,正如孤身无依的少女,其飘泊不定的前途,是很难预测的。而今,她就在诗人身边留连、徘徊,充满了依依之情,仿佛在诉说不忍离去的思念,抑或是飘迹无踪的凄苦。此情此景,与前文“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的美丽轻巧形象,交相叠合,不免令读者对这楚楚可人的绿萍,油然生出深切的爱怜和忧悯。而诗人则似乎是在用整个身心呼唤:可爱又可怜的浮萍,再莫要过那飘泊难测的生涯!请就在这清波绿池之中,寄托你风姿美好的青春。
与同时代的诗人谢朓、范云、沈约相比,刘绘所擅长的是文辞。“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钟嵘《诗品》评王融、刘绘语)。往往辞采稍丽而情致嫌浅。故在当时,刘绘虽称“后进领袖”、“丽雅有风”(《南史》),而传世诗作却不多。不过,当其感受真切之时,笔端亦有深情蕴蓄。这首《咏萍诗》,于动、静、真、幻之中,写浮萍楚楚可怜之态。清逸秀出,摇曳生情,不失为一首颇具情趣的咏物好诗。
关于浮萍的句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句子都很熟悉吧,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那什么样的句子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浮萍的句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浮生未央迹浮萍,月满霜星踏清梦,风尘浅水烟火戏,今宵梦断一场醉,借问何人饮寒萧,一杯愁绪,一阙悲词欲难欢,低呤清愁,一声泪轻垂,酒醒思何处,多少相思雁南飞,终究天涯人不回。
2、曾经*惯了浮萍的我们,从何时起向往一种*实的安定。
3、关于爱情的句子,浮萍聚散,有如花开花合,没有谁知道,自己最终的归宿在哪里。过往日渐分明,前程依旧模糊不清,在无从选择的命运里,你只好随着岁月匆匆赶赴。直到有一天,时光长出了新绿,青春却悄然老去。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今生繁华杳然井,红尘爱恨无根浮萍,风化虚名我归隐——谁薄命叹倾城?
6、世人皆醒我独醉,得意失意又何妨,阴晴圆缺付低吟。愿为沧海持竿叟,苦候半生钓大鲸。昆仑山巅凤凰游,方丈岛中遇麒麟。南柯黄粱梦终醒,人生恰似一浮萍!
7、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8、湖面上的浮萍像绿宝石雕成的`珍品,玲珑剔透,翠绿欲滴。恰似一幅碧绿的天鹅绒。
9、没有顽强的意志力,人生就像在沙漠中失去罗盘,没有了方向;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永不能飞翔;就像水上浮萍,只能摇摇晃晃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10、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1、浮萍人生,水上漂流,萍水相逢,似水流年,随风不见,本是浮萍至此,落花无缘。
12、人生就如浮萍,聚散总是两匆匆,得到了什么,失去什么,都只是心底的一种感觉。
13、浮萍的梦依然如斯,并且随着叶片儿渐渐成长,正如湖心的绿,由淡黄至浅绿,由浅绿至深绿,生机盎然般渐渐展开。
14、*静的湖面呀,你给予浮萍无限的遐想。
15、就如断了线的风筝,流水中的浮萍又该去那里找到自己的根,漂流千年的自由并不代表永久的快乐,一个人的寂寞一个人的冰冷,却又无法停住脚步,只能随水奔流。
16、浮萍漂浮在湖面上,任由轻抚湖面的春风戏弄,却拼命地挣扎着,为了争夺那汪清水,不惧狂澜蹂躏,不惧飓风肆虐。春风即兴之余让这片小生命在稚嫩中染指着大自然所赐予的绿,这一切无不令过往的游客驻足湖畔欣赏着湖心的绿。
17、骄阳投射出暖暖的阳光,照在浮萍那花瓣死的叶片上,春来时她们相互交织在一起生长着时刻准备着防御暴风骤雨的突袭。
18、看,她们不甘势弱浮出水面,叶片下面千丝万缕地根须不停地汲取着湖水里富集的营养,不断使自己成长壮大。
19、她们想终有一天,这面结识的网能抵御这来势凶猛的咆哮般的暴雨,以至于能让她们的绿意随着梦的壮大缀饰整个湖面。
20、但一切事与愿违,随着秋风过处,湖心墨绿的浮萍已无力抵御寒潮,身心的疲惫使绿色渐渐模糊,梦如肥皂泡破裂,看那橘黄色的小叶片儿上布满了点点小雀斑。
21、突然,湖面上荡起涟漪,几叶扁舟划过湖心,船桨搅碎了浮萍交织的大网。
22、散落湖面的种子,承载着浮萍不屈不挠的梦漂向远方,似乎这一切还没结束,只待春来时节,将梦延续。
23、想梦是她们延续生命的基点,当她逾越时已然不在乎成长所付出的代价。正因为有梦,才使她们成就如此灿烂绿意和盎然生机,正因为有梦,才让她们觉得生存的意义。
24、浮萍所给于我们的,正是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面对挫折时的坦然和不惧。
25、华清宫那华丽的楼阁被华清池池水环绕,浮萍满地,碧绿而明净。
浮云的诗句
当前有一句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在网络上火爆流行。它的`意思是:世间万物都没有什么了不起,什么“功名富贵”、“金钱地位”等等,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从克服浮躁情绪、保持一颗淡定的心态这方面来说,倒也不乏积极意义,但若把人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也当作“浮云”来看,其消极意义也就显而易见了。其实“浮云”一词,在古诗文中,屡见不鲜,并且有很多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看下列辑录: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一一《古诗十九首》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一一李白《送友人》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
——李白《古风》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一一李白《灞陵行送别》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一一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
一《周书·萧大圜传》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
——关汉卿《窦娥冤》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苏武《别诗》
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陆贾《新语慎微篇》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
《雷雨》中的周萍形象浅析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雷雨》中的周萍形象浅析,欢迎阅读。
[摘 要] 《雷雨》中的周萍,学术界人士对于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各不相同,甚至于《雷雨》的创作者曹禺本人对于周萍这个人物形象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周萍这个人物形象是丰满的。本文从叛逆、孝子、骗子和孽子多个角度分析周萍的人物形象,提出了笔者对于周萍这个人物的观点。
[关键词] 叛逆;孝子;骗子;孽子
[Abstract] "Thunderstorm" Zhou Ping, academics evaluated for the characters vary, even "Thunderstorm" creator himself Cao Yu Zhou Ping characters for this view is not the same, but cents no doubt this is Zhou Ping is full of characters. From rebellious, dutiful son, a liar and a plurality of perspective Outsiders characters Zhou Ping, Zhou Ping made the author for this character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rebellious; filial; liar; Outsiders
前言:
《雷雨》是曹禺极具代表性的成名作。周萍在这部作品中并不是主要人物,但是作者曹禺同样给予重视,真实的写出了特殊而又复杂的周萍这一人物行为动作的动因。周萍这个人物是生动形象的,在整个剧情的发展过程中,以开端设置悬念,从进程看发展,从高潮到统一性,周萍始终处于剧情的冲突主线上。
一、“他从前爱过一个他决不应该爱的女人”
对于周萍这个人物所受到的责难,首先就体现在他和蘩漪的关系之上。有关于后母和前妻之子发生了关系的故事,在不同的时代或者是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家的笔下都会进行不同的处理。不同的作家对于生活的认识,所具备的不同的美学观念,对于作品中时代精神的掌握和体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品和作家成就的高低。《雷雨》中关于周萍和蘩漪关系的描绘,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具备独特的时代特色。
如果只用简单的“勾引”或者是“玩弄”来概括周萍和蘩漪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就不符合作品对于这段关系的描述。在周萍出场前,作者借周冲和蘩漪的对话,从侧面对周萍进行了一番概括性的介绍。在这段对话中,读者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这些信息:周萍是一个很有感情的人,他之前和蘩漪有着特殊的关系,而且关系极好,但是现在却发生了变化,现在他的情绪极其反常,沉浸在悔恨和内疚痛苦之中,经常地用酒精来麻醉自己的思想。其中,周萍自己说“他恨自己”“他从前爱过一个他决不应该爱的女人!”这两句话表达出来的意思是极其明显的,周萍从前是爱过蘩漪的,但是现在他认为“绝不应该爱”,从而产生了悔恨的情绪。从剧情之中的细节来看,应该不是虚伪的表白;从说话的对象来看,周冲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而且也是他所爱的人的儿子,周冲并不了解事情真相,周萍没有对其进行欺骗的必要,。从周萍的真实内心体现,读者也可以了解到周萍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以玩弄女性取乐的纨绔子弟。
在剧中,蘩漪一而再再而三的带有主观色彩的谴责周萍“引诱”了她。作者笔下的蘩漪,是一个精明且极具心机的、比周萍年长七、八岁并且已经有了一个十几岁孩子的中年妇女。她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远远比周萍丰富。虽然这样,周萍在收到了蘩漪的谴责时,还是承认了“我生*做错了一件大事,我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弟弟,更对不起父亲”;他承认了“我厌恶这种关系”;他虽然想要逃避责任,一味的用“年轻”“糊涂”“一时冲动”为自己进行开脱,但是他也只是哀求得到原谅。分析周萍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准确的了解到他是无能的、十分自私的、薄情寡义的,但是却不是老奸巨猾的、极其奸诈的。
对于周萍来说,蘩漪只是抽象名分上的后母,实际上更是一个仅仅比他大七、八岁的美丽的、多情的、不幸的女人。
二、“我是我父亲的儿子”
周萍和蘩漪的爱是在朝夕相处的环境条件下由相互同情而演变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受反封建的时代思潮的影响,其中包含着争取自由、争取个性**的因素,但终究是不正当的,蘩漪和周朴园保持着夫妇名份,周萍和她的情人关系是绝对不可能长久维持的。周萍的悔恨是随着周朴园对他的思想影响的不断加深而加深的。恨周朴园、希望他死到承认自己对父亲,周萍经历的是这样一个既矛盾又纠结的思想斗争过程。这这个过程在本质上反映了周萍对于父亲家长权威的屈服, 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放弃了自己对于自由生活的追求,转而符合大多数人的心意,要做一个孝顺人的过程。
周萍从一个方向转到另一方向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首先是来自周朴园无时无刻都存在的榜样性的影响。其次是对当时社会舆论力量和整个统治势力的害怕恐惧的情绪。双方感情发生起因的不同,使周萍想要摆脱这段畸恋就会十分的艰难,为了尽快摆脱与蘩漪的畸恋,周萍只得紧紧抓住纯洁、善良、不经世事的四凤,企图利用她的爱逐渐的忘记过去,并且利用她的爱与蘩漪的纠缠进行对抗。然而,这还是不能够缓解周萍灵魂的重负。
父亲在书房对他的行为猝不及防的询问,竟使心虚的他惊恐不安,以为自己过去与蘩漪的暧昧关系已被察觉。即使在和四凤共享甜蜜之际,那道黑色的阴影也会突然笼罩周萍的内心。在作品第二幕开头,当四凤不经意间展现出对老爷知道他们恋情的害怕情绪时,周萍却心不在焉地说:“可怕的事不在这儿。”在此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周萍对乱亲的恐惧已具体直接地指向了父亲。
周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很微弱的,是不足以与周朴园进行抗衡的。这个时候的周萍已经脱离了比较容易接受新思潮的学校生活,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上层的圈子,可以说是过着资产阶级的寄生生活。作为*资产阶级的下一代的他,一出生就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少爷。这种情况也从根本上直接导致了他自己从心底里是有着懦弱性的,是不敢违抗父亲的。他不可能具有和这个家庭一刀两断的愿望和勇气,也可以理解为,他没有胆量和决心反抗周朴园。周萍在上层统治阶级圈子里生活的越久,对于周朴园的思想接受的就越深,与蘩漪产生乱亲关系的罪恶感就会越来越强烈。这种罪恶感的具体内容也就是他所说的:“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弟弟,更对不起父亲。”
该作品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封建传统道德观的黑暗和顽固是极其严重的,它的存在推动了变态的家庭、不正当的人与人的关系的产生,扼杀了十分软弱的畸形的争取人身自由和追求个性**的希望,而且将人们逐渐的逼向堕落与毁灭的深渊,就在它制造这些罪恶的同时,它也将资本阶级的发展进一步推向了腐朽与崩溃。
三、“看上了”家里的“女下人”
在人类这么长时间的生活中,爱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可以说是,它是人类社会两性关系发展史上长期发展进化而产生的文明的奇迹,是男女心灵碰撞的灿烂火花和性爱的升华。爱情本来应该是极其美丽的',感情上的两心相悦,逐渐成为心灵的相通。周萍与四凤本应当时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恋,应当同其他陷入爱河的男女一般幸福,但是在他们独处时,却不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甜蜜。诚然周萍自己也是认为他是想要彻底的和蘩漪撇清关系。也就是说是因为要摆脱蘩漪,所以才会爱上四凤,而不是因为爱上四凤才要摆脱蘩漪,这就可以看出周萍和四凤之间产生爱情的动机是多么的不纯洁。当然,四凤的青春、美丽和热情是让周萍看中的,实质上是利用四凤对他的吸引力来代替和排斥蘩漪对他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一种生活的刺激和享受,用它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寂寞,冲击淡化内心的愧疚和悔恨。 爱情不再带有应该具备的纯真,沾染了阶级、家庭等的因素,其结果也就不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周萍对于四凤的爱还受到封建社会古板婚姻观念的制约和影响。四凤对周萍来说充其量就是一个玩物,用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当然四凤对于这不可思议的爱情也心存芥蒂。作者的舞台提示告诉我们此时此刻的周萍处于感情冲动的心理状态中,暴躁冲动是周萍的一个特点。比如说周萍自认为自己不是自私自利的人,但实质上他无论对蘩漪还是对四凤的所作所为都不能不说是他在尽力为自己打算。但这段色厉内荏、富有性格特征的台词,相当准确地揭示了周萍处于矛盾中的内心世界。既反映了四凤这个女性对于周萍的特殊意义和在他心目中的份量,又深刻地提示了他内心深处意识到了“大少爷”与“女下人”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封建传统观念的阴影笼罩在周萍的心头,他想反抗,又不敢反抗,表面上看来,此时的周萍似乎有一股不顾一切豁出去的劲头,实质上只不过是一次无力的发泄而已。
四、“我是活厌了的人”
五四运动反封建的浪潮对于周萍不是没有冲击,他也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萌生追求自身个性**的想法。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够成熟的,是难以与封建强大的势力所抗衡的。也正因如此,他无法勇敢地与封建就是李进行搏斗,为了自己的自由与**而奋斗。在这种情况下,他收到了精神上的谴责与不安。“我是活厌了的人”的哀鸣,就恰恰是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可是周萍并不甘心就此绝望,一方面将四分的感情当做是自己逃避蘩漪的借口,企图在四凤身上寻找到安慰;另一方面他十分希望自己能够离开这个环境,摆脱蘩漪,做一个世人眼中的纨绔子弟。
然而,残酷的现实彻彻底底的摧毁了他最后的精神支柱。双重的乱亲罪名被完全的揭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两个年轻的生命就活生生地断送在眼前。在无情现实的尖锐矛盾冲突中,他处在矛盾的焦点、漩涡的中心:他害怕再次见到四凤的母亲,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鲁妈,他害怕再次见到刚刚死去亲生儿子、名义上是他后母实际上是他情人的蘩漪,也害怕再次见到本来就讨厌他、恨他却是他同胞兄弟的鲁大海,他对每一个人都欠下了再也无法偿还清楚的债务,在每个人的面前,他都背负了不可推卸的罪名,因此,罪孽深重的他也就只有死路一条。
周萍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他有过大胆叛逆的行为,又有着怯懦的屈服;他追求过自由**、爱情,但是又希望成为一个健全子弟;他的内心饱受痛苦和悔恨的煎熬,但说到底就只是为了自己做打算;他似乎很善良,甚至是极其软弱的,但是又很绝情自私,甚至可以说是冷酷。这许许多多的矛盾在他身上对立而统一的存在着,这也使得周萍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的生动、形象。
五、结语
莫言曾说:“一个作家难以逃脱自己的经历。”周萍这一形象的塑造是来源于生活的,按照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如实地描写让人物在典型环境中按照生活的逻辑合乎规律地发展,而不是从类型或简单的概念出发,才赋予了这个人物性的丰富性和真实性,才没有把周萍写成没有生气的直线发展的性格写成等同朴某种符号的绝对坏的坏人。唯其如此,周萍的形象才使人回味引人深思,更好地揭露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罪恶,更有力地深化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在周萍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身上,曹禺深刻挖掘出周萍身上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周萍是该作品的核心人物,是承受这悲惨剧情的主角。他奋起反抗周朴园的“秩序”,后来又进入了周朴园的“秩序”,可最终还是扰乱了这“秩序”;他救活了蘩漪的爱情,后来又让蘩漪忍饥受渴,在爱的焦灼中渴死;他爱上了四凤,给四凤设计了一个美好的归宿,可归宿却是沙漠上的“海市蜃楼”。他最后自杀的结局,无疑是其最好的归宿。
参考文献:
[1]陈彦文.一个空形的美丽――解析《雷雨》中周萍的内心冲突[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4).
[2]盖颖.隐秘重负下的疯狂与毁灭――《雷雨》悲剧根源新探[J].嘉兴学院学报.2011(04).
[3]曹禺,莫凡.歌剧《雷雨》[J].歌剧.2010(S1).
1、周萍是《雷雨》中最复杂的人物。他反抗,却不能像周冲一样彻底的反抗;他妥协,却又良知未泯,不会成为周朴园那样的人;他摇摆不定,希望坚持操守,但又无法抗拒诱惑,因此比别人更加痛苦。
2、周萍是个很纯粹的人,人性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他没有被拔高,没有被过多的塑造成典型,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最有可能成为周萍。
因此在表演周萍时,要把他的懦弱、妥协、摇摆、矛盾表现出来,最好不要有太坚毅的表情和太激昂的语调,眼神要忧郁一些,语速则比较*缓、犹豫。
3、周冲、周萍、周朴园其实不过是代表了周朴园那样的人一生的三个阶段,周萍少年时期也应该是像周冲这样的一个少年,而不会像现在这样懦弱自私。
从周冲想送四凤上学却被现实无情打击后的的表现来看,他正变得越来越像周萍,而周萍与四凤的关系也正是周朴园与梅侍萍故事的重演。
周萍的性格
周萍,他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对于他的父亲有一种敬畏,不敢违背他的话,他在这个家庭中也是十分压抑的,否则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发生感情。然而,四凤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生气,青春——他极力渴望的东西。他想摆脱繁漪对他的干扰,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不敢面对问题,极力逃避困难的人。但是他懦弱,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单凭这一点,他就永远不会配上蘩漪,到最后,摆在他眼前底一件件事实,却让他选择了死——一个最好的逃避方式。
凌云石倚秋旻苍,青枫已丹霜菊黄,身在天涯思故乡。——马一浮《九日登凌云峰歌》
游子征衣慈母线,此是太*桑下恋。——马一浮《千人针》
岛夷卉服亦人情,何故云鬟偏教战。——马一浮《千人针》
街头日日闻点兵,子弟家家尽远征。——马一浮《千人针》
倾城欢送皇军出,夹道狂呼万岁声。——马一浮《千人针》
比户红颜能爱国,军前壮士喜捐躯。——马一浮《千人针》
拔刀自诩男儿勇,海陆空军皆贵宠。——马一浮《千人针》
白足长怜鹿女痴,文身只是虾夷种。——马一浮《千人针》
徐福乘舟去不回,至今人爱说蓬莱。——马一浮《千人针》
八纮一宇言语好,到处*如刈草。——马一浮《千人针》
蛇吞象骨恐难消,火入松心还自燎。——马一浮《千人针》
四海争传新秩序,河间织女停机杼。——马一浮《千人针》
秦都闾左已空闺,夏后中兴无半旅。——马一浮《千人针》
君不见樱花上野少人看,银座歌声夜向阑。——马一浮《千人针》
板屋沉沉嫠妇叹,朱旗犹梦定三韩。——马一浮《千人针》
晓江清可涉,日暮风涛高。——马一浮《伏涨》
迩知三伏涨,骤甚八月潮。——马一浮《伏涨》
浊流势交会,天下真滔滔。——马一浮《伏涨》
物命呼吸间,人心尚逍遥。——马一浮《伏涨》
异哉争鼠壤,格斗如牛毛。——马一浮《伏涨》
旦夕伫收潦,秋岸仍泬寥。——马一浮《伏涨》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辑为《马一浮集》。
离别诗句: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离别诗句: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离别,写景
【名句】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出处】
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译注】
水天相连,好像将*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说明】
《鹧鸪天·送人》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运用景物烘托、比拟和对照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抒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慨。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赏析】
辛弃疾一生都在为国家安危而奔波,然而却处处碰壁,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这是一首送别词,诗人借以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诗人把阳关曲《阳关》唱彻,依旧止不住地流泪,充满无限伤感。仅仅是离别,不会带给作者这样的伤感,离别只是触动了他心中郁积的感慨,终于喷涌而出。他追求的建功立业并不是为了虚无的功名利禄,而是为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生活着想。更多有关离别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这两句才真正写离别的情景。作者遥望友人归去的路途,只见水天一线,河*的树一直向前延伸,直到无穷远。雨中,乌云低垂,几乎遮住了一半高山。这两句,用笔浑厚,可能是眼前实景,也可能是作者的设想,或者别有映射。“浮天水送无穷树”,写游人归途渺茫,再次相见,遥遥无期;“带雨云埋一半山”,意味朝廷被奸邪小人蒙蔽,有志之士被奸臣压制。两句把送别的情景与对朝廷的不满情绪紧密结合起来,含而不露,富有余韵。
下片以江头风波险恶凸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抒发人生的感慨,表达心中的悲愤与不满,也流露了对友人前程的担忧。
雨打浮萍的诗句
浮萍的诗句
浮萍诗句
浮萍的古诗句
浮萍的唯美诗句
人若浮萍的诗句
关于浮萍的诗句
浮萍的古诗还
浮萍的经典诗句
浮萍美好的诗句
形容浮萍的诗句
浮萍的语录
描写浮萍的诗
关于浮萍的句子
龟浮萍的古诗
关于浮萍伤感的诗句
人生如浮萍的诗句
赞美浮萍的句子
形容饮酒雨若浮萍的古诗
描写浮萍的唯美诗句
描写浮萍无根的诗句
关于浮萍的诗词
有关浮萍的诗词
与浮萍相关的古诗
有浮萍的古诗词
形容浮萍的句子
描写浮萍的句子
形容自己像浮萍的诗句
古诗浮萍的情景
关于浮萍唯美的句子
歌颂母受的古诗
形容一个人沉着冷静的古诗词
关于土香的古诗
夜雨寄北这首古诗的繁体字
古诗写一个人的生活网名
节约粮食的古诗100首
古诗词的爱情书信
含有瑮的古诗
古诗中的绘画美梅花
适合做名称的霸气古诗
白居易古诗集的名称
带试字的古诗词
关于劳心者的古诗
中国的水文化古诗歌
华子冈的古诗注解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的古诗
回看奖励证书的古诗
带雪和茵的古诗
带有襜字的古诗词
受到质疑不回应的古诗
描写颜色多彩的古诗
古诗牧童的意境
七组描写思乡情怀的古诗
带麛字的古诗大全
寓意轻快的古诗
点评别人的古诗词
关于惊蛰节日的古诗
诗中带九的古诗
赞美花儿的美丽的古诗
带辛和冯的古诗
关于瀑布的古诗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