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浮萍的情景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浮萍的情景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浮萍的情景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浮萍的情景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菱透浮萍绿锦池, 夏莺千啭弄蔷薇。——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韩愈《青青水中蒲二首》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珍重先生全太古,应看名利似浮萍。——谭用之《闲居寄陈山人》
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白居易《池上》
白华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细点生。——唐寅《落花诗》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张先《题西溪无相院》
浮萍失绿水,教作若为流。——李白《去妇词》
壮心瞻落景,生事感浮萍。——高适《留上李右相》
凌结浮萍水,雪和衰柳风。——贾岛《冬夜》
水流如急箭,人世若浮萍。——寒山《诗三百三首》
淼茫积水非吾土,飘泊浮萍自我身。——白居易《九江春望》
有徒如浮萍,匝匝围刳舟。——梅尧臣《哀国子黄助教》
窃哀兮浮萍,汎淫兮无根。——王褒《九怀》
浮萍寄诸水,漂流本无要。——释文珦《浮萍寄水行》
为问何如插杨柳,明年飞絮作浮萍。——苏轼《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
为问何如插杨柳,明年飞絮作浮萍。——苏轼《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
此身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苏轼《芙蓉城》
此生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苏轼《芙蓉城》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
幽人一回首,家世渺浮萍。——白玉蟾《暮云辞》
素不如浮萍,转动春风移。——《子夜歌》
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鲍溶《秋怀五首》
袅袅垂杨疏,翳翳浮萍合。——胡应麟《湖上菡萏盛开游人如织抵暮皆入郭余独往坐堤畔命小奚拨阮为吴歌》
锦鳞跃水出浮萍,荇草牵风翠带横。——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纳兰容若《摊破浣溪沙·葬名花》
荡子脚出门,便作浮萍根。——梅尧臣《江南杂感》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李颀《赠张旭》
盆池万点浮萍草,秋雨欲来无定踪。——萨都剌《寓栖云四首·其二》
不能随皂盖,自醉逐浮萍。——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苏辙《柳湖感物》
不作浮萍生,宁为藕花死。——温庭筠《江南曲》
不作浮萍生,宁作藕花死。——温庭筠《相和歌辞·江南曲》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曹植《杂诗七首》
浪迹江湖遂终老,此身何啻一浮萍。——陆游《自述·寄怀鱼鸟卧烟汀》
世移物换几尘劫,桑田海水双浮萍。——程敏政《刘阮遇仙图为提督河道杨克敏通政赋》
宦途漂荡似浮萍,又到棠阴邵伯城。——王禹偁《将及陕郊先寄孙状元》
池上(其二)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有“诗王”之称,现存诗2800余首。
他的诗在他在世时就已经广为流传了,
这是他颇为自豪,
在《与元九书》中就曾提到说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
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
往往有题仆诗者;
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
每有咏仆诗者。”
就是说,全国上下、各行各业
都有诵读白居易诗作的人。
不仅如此,白居易的诗
在当时还享有国际声誉,
周边国家都有传写。
有史料记载,
日本嵯峨皇曾抄写白居易诗,
藏起来偷偷诵读品鉴。
日本的许多古典小说中
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句,
在日本人眼中,白居易
才是大唐诗坛最闪亮的明星
这首诗贯彻白居易后期作诗的宗旨,
明白如话,
即使不识字的老妪也能理解。
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在池上所见之情形,
天真无邪的孩童跃然纸上。
淡淡的热风卷过荷塘,亭亭玉立的荷叶泛起了层层碧绿的波浪,浅浅地在眼中流淌。
柳叶儿似是中了暑气,翠绿的枝叶儿失去了昔日的润泽,从一个娇俏美貌的大家闺秀变成了饱经风霜的乡野村妇。
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攫取着所能照耀之处的每一缕生机。
就连原本聒噪不已的夏蝉都暗自藏到了柳叶后面,偶尔扇动双翅,唱起懒洋洋的睡眠曲。
这样的午后,正是打盹儿的好时节。
树荫下的老翁迷糊地摇着蒲扇,晃悠着吱呀的旧躺椅,享受着夏日的清闲,好不惬意!
小小的身影挪到老翁,轻轻地扯了扯扇子,拿扇的手动了动,又陷入了酣眠。
小童儿捂着嘴,把笑声按回了心里边,只看到弯成小桥的眉眼。
高高抬起小脚,再轻轻放下,每一步都迈得小心翼翼。
短短的几十步路走到池塘边,童儿的心里已历经了千难万险。
拍拍小胸膛,深深地呼一口气,回头看看大树下的爷爷,做了个顽皮的鬼脸便蹑手蹑脚地爬上了泊在塘边的小木船。
学着阿爸阿妈的姿势,握住长长的竹篙,向藕花深处漫溯。
船儿一会儿东边转一圈,一会儿西边转一圈,团团转转总算拨开了绿叶屏风,溜进了叶丛中间。
被惊扰的荷叶吓得东倒西偏,哼着小调儿的娃娃,望着藏在叶片下的鱼儿四处逃窜,不禁笑出了声,显然早已忘记刚刚是如何“艰险”才偷跑出来的。
随手摘了一片荷叶顶在头上,挺起胸膛,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偷偷摘下一支莲蓬,放在鼻子下使劲儿嗅了嗅,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欢喜,扬起的嘴角就像是已经尝到了鲜美清脆的莲子。
载着丰收的果实,用尽力气撑着小船儿往塘边划去。
新采的莲蓬似乎散发着格外诱人是的香气,扇动着撑船的人儿已经忘记偷偷出来,要悄悄回去。
哗啦啦的水声不时响起,聚起的浮萍被船荡开,朝两边散去……
远处隐约传来一声声呼唤,好似是母亲在叫自己的乳名。
历险归的娃娃赶忙捂住衣襟,朝大树下跑去。
《浮萍赋》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浮萍赋》
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
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
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
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
诗文赏析
浮萍给人们的印象,似乎总有一种随水现荡的不安定感。所谓“停不安处,行无定轨”,在怀才不遇的诗人眼中,便往往成了身世飘泊的象征物。但倘若是在阳光璀璨的晴日,心境又畅悦无翳,再伫立池边观赏那清波绿萍,人们就会发现:浮萍也自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好风神。建安诗人曹丕《秋胡行》(其二),就歌咏过它“寄身清波,随风靡倾”的倩姿;晋人夏侯湛,也赞叹过它“散圆叶以舒形,发翠绿以含缥”的容色(《浮萍赋》)。在“词美英净”的永明诗人刘绘笔下,它又是怎样一种风情?
刘绘咏萍的开笔,便沾满了喜悦、赞美之情:“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可怜”即“可爱”。不过,在“可爱”之中,似乎还含有几分惹人怜顾的柔弱之态。这便使诗人笔下的池萍,增添了某种情感色彩。“葐蒀”亦作“氛氲”,本为烟气纷纭之貌。这里用来为浮萍着色,表现青中带紫的萍叶,在清波澹淡之中,恍有青紫之气升腾,可以说是把色彩写活了。接着的“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两句,则进一步表现浮萍的动态之美。“池”中自然不会有沸涌翻滚的大浪;这“浪”之轻细,当如风中之花的绽放和收合一样几无声息。而绿萍,就站在这样的细浪轻波上飘舞,身姿何其轻巧!当池波终于静息之时,浮萍则轻轻从水波高处滑行而下,转眼间已在一*如镜的水面上凝立,又显得何等娴雅。这两句描摹浮萍在水中飘、立、动、静之态,简直如翩翩少女的轻巧舞姿,表现了极为动人的韵致。
浮萍在诗人眼中,似乎一度幻作了飘舞于水波之上的绿衣少女。但当诗人从幻觉中清醒,它便又成了静浮于水面的绿萍。人们常常遗憾于浮萍的“无根”,似乎嫌它“轻浮”了些;而且叶圆而细小,又无清莲那婷婷直立的`叶茎,当然更显得缺少“操守”了。故夏侯湛在赞叹之余,又有“浮轻善移,势危易荡”之语,隐隐表达了对它的贬斥之意。至于杜恕《笃论》,对它就更不客气了:“夫萍与菱之浮,相似也。菱植根,萍随波。是以尧舜叹巧言乱德,仲尼恶紫之夺朱”——如此抑萍而扬菱,小小的浮萍,简直就成了“乱德”之小人。刘绘对于前人的这类非议,大约并不赞同。故接着两句,似乎是在为浮萍鸣不*了:“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意思是说:浮萍看似“无根”,其实还是有根的呵,只是因为太微小,你叫它怎样连缀池底?萍之无茎,好像是一种缺憾;但对它自身来说,那萍叶本就细小,又何须非得有茎?这两句做的是“翻案”文章,但妙在不露声色,正与全诗清淡秀蕴的基调相谐。读者从中听到的,只是一声饱含怜惜之情的轻微叹息。最后的结句,正顺着诗人的这一怜惜之情,又将眼前的浮萍幻化了:“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这美好的浮萍,正如孤身无依的少女,其飘泊不定的前途,是很难预测的。而今,她就在诗人身边留连、徘徊,充满了依依之情,仿佛在诉说不忍离去的思念,抑或是飘迹无踪的凄苦。此情此景,与前文“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的美丽轻巧形象,交相叠合,不免令读者对这楚楚可人的绿萍,油然生出深切的爱怜和忧悯。而诗人则似乎是在用整个身心呼唤:可爱又可怜的浮萍,再莫要过那飘泊难测的生涯!请就在这清波绿池之中,寄托你风姿美好的青春。
与同时代的诗人谢朓、范云、沈约相比,刘绘所擅长的是文辞。“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钟嵘《诗品》评王融、刘绘语)。往往辞采稍丽而情致嫌浅。故在当时,刘绘虽称“后进领袖”、“丽雅有风”(《南史》),而传世诗作却不多。不过,当其感受真切之时,笔端亦有深情蕴蓄。这首《咏萍诗》,于动、静、真、幻之中,写浮萍楚楚可怜之态。清逸秀出,摇曳生情,不失为一首颇具情趣的咏物好诗。
关于浮萍的句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句子都很熟悉吧,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那什么样的句子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浮萍的句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浮生未央迹浮萍,月满霜星踏清梦,风尘浅水烟火戏,今宵梦断一场醉,借问何人饮寒萧,一杯愁绪,一阙悲词欲难欢,低呤清愁,一声泪轻垂,酒醒思何处,多少相思雁南飞,终究天涯人不回。
2、曾经*惯了浮萍的我们,从何时起向往一种*实的安定。
3、关于爱情的句子,浮萍聚散,有如花开花合,没有谁知道,自己最终的归宿在哪里。过往日渐分明,前程依旧模糊不清,在无从选择的命运里,你只好随着岁月匆匆赶赴。直到有一天,时光长出了新绿,青春却悄然老去。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今生繁华杳然井,红尘爱恨无根浮萍,风化虚名我归隐——谁薄命叹倾城?
6、世人皆醒我独醉,得意失意又何妨,阴晴圆缺付低吟。愿为沧海持竿叟,苦候半生钓大鲸。昆仑山巅凤凰游,方丈岛中遇麒麟。南柯黄粱梦终醒,人生恰似一浮萍!
7、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8、湖面上的浮萍像绿宝石雕成的`珍品,玲珑剔透,翠绿欲滴。恰似一幅碧绿的天鹅绒。
9、没有顽强的意志力,人生就像在沙漠中失去罗盘,没有了方向;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永不能飞翔;就像水上浮萍,只能摇摇晃晃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10、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1、浮萍人生,水上漂流,萍水相逢,似水流年,随风不见,本是浮萍至此,落花无缘。
12、人生就如浮萍,聚散总是两匆匆,得到了什么,失去什么,都只是心底的一种感觉。
13、浮萍的梦依然如斯,并且随着叶片儿渐渐成长,正如湖心的绿,由淡黄至浅绿,由浅绿至深绿,生机盎然般渐渐展开。
14、*静的湖面呀,你给予浮萍无限的遐想。
15、就如断了线的风筝,流水中的浮萍又该去那里找到自己的根,漂流千年的自由并不代表永久的快乐,一个人的寂寞一个人的冰冷,却又无法停住脚步,只能随水奔流。
16、浮萍漂浮在湖面上,任由轻抚湖面的春风戏弄,却拼命地挣扎着,为了争夺那汪清水,不惧狂澜蹂躏,不惧飓风肆虐。春风即兴之余让这片小生命在稚嫩中染指着大自然所赐予的绿,这一切无不令过往的游客驻足湖畔欣赏着湖心的绿。
17、骄阳投射出暖暖的阳光,照在浮萍那花瓣死的叶片上,春来时她们相互交织在一起生长着时刻准备着防御暴风骤雨的突袭。
18、看,她们不甘势弱浮出水面,叶片下面千丝万缕地根须不停地汲取着湖水里富集的营养,不断使自己成长壮大。
19、她们想终有一天,这面结识的网能抵御这来势凶猛的咆哮般的暴雨,以至于能让她们的绿意随着梦的壮大缀饰整个湖面。
20、但一切事与愿违,随着秋风过处,湖心墨绿的浮萍已无力抵御寒潮,身心的疲惫使绿色渐渐模糊,梦如肥皂泡破裂,看那橘黄色的小叶片儿上布满了点点小雀斑。
21、突然,湖面上荡起涟漪,几叶扁舟划过湖心,船桨搅碎了浮萍交织的大网。
22、散落湖面的种子,承载着浮萍不屈不挠的梦漂向远方,似乎这一切还没结束,只待春来时节,将梦延续。
23、想梦是她们延续生命的基点,当她逾越时已然不在乎成长所付出的代价。正因为有梦,才使她们成就如此灿烂绿意和盎然生机,正因为有梦,才让她们觉得生存的意义。
24、浮萍所给于我们的,正是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面对挫折时的坦然和不惧。
25、华清宫那华丽的楼阁被华清池池水环绕,浮萍满地,碧绿而明净。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王维《酌酒与裴迪》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浮生长恨欢娱少。——宋祁《玉楼春·春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高蟾《金陵晚望》
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秦观《春日》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人珍我弃、人弃我取——《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无人调护,自去经心!——《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人之聪明,多失于浮炫——《金史·列传·卷三十三》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杜甫《可叹》
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几处溪桥。——晏几道《诉衷情·小梅风韵最妖娆》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纳兰性德《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董士锡《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苏轼《行香子·述怀》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佚名《行行重行行》
1、《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2、《渭城曲》
唐·王维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4、《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5、《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情景交响乐木兰诗篇分析
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艺术形式新颖、独特,自公演以来,得到国内外音乐界的肯定和赞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本文拟从该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及艺术形态分析入手,对其艺术特色和文化理念进行探讨,以期为新时期更好地发展民族歌剧,提供一些借鉴。
1 《木兰诗篇》的艺术特色
《木兰诗篇》以一种全新的思维,从歌剧的思想内容和音乐的表述方式,在音乐演奏和演唱方面对歌剧艺术的民族化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以交响乐为主体,吸纳了歌剧、音乐剧、戏曲、清唱剧、舞蹈等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1)别出心裁的舞台设计。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木兰诗篇》的演出舞台仿佛一个立体建筑:交响乐队在建筑的最底层,作为根基支撑着整个建筑;合唱队在T型台的两侧半腰处。台上是三军将士:建筑的最上端是苍穹般的屋顶,墙壁上美丽的木兰花象征着花木兰的美丽和坚强,建筑上一个个美丽的舞者仿佛是一尊尊塑像,音乐响起时,这一尊尊“雕塑” 在灯光的切合、间离及色彩变幻中翩翩起舞,而丁型台两侧的双臂在伸缩中演绎人间的悲欢离合。交响乐队与合唱队由乐池和幕后来到舞台,这是一种全新的改革与突破,这种形式带给我们来崭新的视听效果。如诗如画的舞美设计营造艺术氛围,为其注入新的内涵,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演奏,使得作品情景交融、声乐、器乐、舞蹈三者相互交叉,发挥彼此的优势。
(2)音乐素材的民族性。《木兰诗篇》不仅融入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而且成功借鉴了河南豫剧的音乐特征,使音乐表现更加多样化,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下行的小六度音程是豫剧特有的音程色彩,把木兰的俏皮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五声音阶具有浓郁的豫剧音乐特征,明亮的大调色简约而具有中原色彩,不但有浓郁的民族音乐个性,又有清新的现代气息;在配器上,《木兰诗篇》也创新使用了民族因素,用交响乐进行伴奏,同时还加入了琵琶、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充分发挥了不同乐器的声音色彩效果;《木兰诗篇》大多采用的是散文诗的语言风格,在一些抒情唱段中还融入了中国古典诗词元素,充分运用了对比,比喻,比兴等修辞手法,既达到了一种均匀*衡和颇具方正感的效果,更为词句增添了不少韵味,地方音乐的融入使作品的音乐性格呼应了北方民族人们性格豪爽、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使作品更具有民族意义。
(3)情景与交响音乐的完美结合。之所以说“情景交响音乐”是一种全新的舞台艺术形式,皆因它在新的艺术理念指导下而诞生。这种理念“优”则在于:作曲家以“木兰从军”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为基础进行创新,与西方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优美的中国旋律,达到了戏剧与西洋的功能和声相结合的效果,音乐听来刚柔相济,华美与朴实同在,既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又具清新的现代风格,表达了当今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真正达到了“情景”与“交响音乐”的完美结合,“乐”为“情”而生,“情”为“乐”而动,形成互动互感的美学效应,这是在艺术形式上勇敢且伟大的创新。
2 《木兰诗篇》的文化理念
《木兰诗篇》的创作并非作曲家的心血来潮。它是在河南文化面临来自国外文化冲击之后的突围和自救的产物。《木兰诗篇》自觉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及其产生的国际影响通过新的艺术样式打造新河南的文化名片提高中原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它是在全新文化理念指导下产生的艺术产品,这种理念主要从两个方面得以体现:
(1)题材的选择。由中国古代《木兰辞》引出的一段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一直以来都是文艺舞台上备受关注的题材之一,以此作为题材而创作的《木兰诗篇》,显示出创作者“利用与整合文化资源”的新理念,从当初的戏曲,到后来的电视剧和美国动画片,还有音乐剧、歌剧等等形式,“花木兰”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它的内涵在多种不同风格的演绎中逐渐获得丰富和提升,已然成为国际性的题材。因此,采用这个题材进行创作,从起点上讲无疑将面向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这与历史文化即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谋而合的,这个出发点也决定了它能够成功吸纳“交响乐”这一源自西方的艺术形式,这就将《木兰诗篇》的艺术水准和文化理念定在了一个较高的水*。
(2)“呼唤和*”的主题。以前关于花木兰的艺术作品在故事情节上大致遵照《木兰辞》的基本格调,着重描写她对父母的孝、对家的爱、对敌的勇、对国的忠和对名利的淡薄,但这些都没有摆脱原有的战争观和英雄观。《木兰诗篇》将她还原成一个真正的女子,描写了这个*民女子在替父从军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而不是生来就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无往不敌的英雄。在剧中木兰有替父从军的艰难抉择,有奋勇杀敌的巾帼情怀,也有情窦初开的心理斗争,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女子。战争让她看到太多的悲剧和遗憾,她厌倦战争并向往和*与宁静的生活。歌剧《木兰诗篇》表达出了世界人民呼唤和期盼和*与正义的共同理想和情感,并表达了剧中主人公花木兰那爱民族、爱祖国、爱父母和爱恋人的“大爱”,在这大爱之中又展现了正义的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人文精神的体现。无论是历史名篇《木兰辞》,还是经典豫剧《花木兰》,它的主题基本定格在“替父从军”的爱国主义精神上,而《木兰诗篇》对木兰的故事进行了颠覆式地改造,揉碎了原有情节、人物和结构,大胆地进行了整合与重组,以现代视角和思维去充分展现战争与和*的主题,弘扬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现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呼唤和*与正义的崇高境界。表现人们对战争的憎恨,对和*生活的渴望,呼唤阳光,呼唤爱情,从而使古老的传统的题材放射出时代的光彩。该剧一个很大的亮点在于它相当细腻地描写了木兰与刘爽之间的友情与爱情,并且使之成为贯穿全剧的灵魂,叙事重点的转移,使木兰形象更加人性化与*民化。
3 结语
《木兰诗篇》既保存了中*剧原有的民族特色,又注重吸收和借鉴西洋歌剧宝贵的艺术经验,用开放的姿态,发展的眼光,打破了民族的片面性与狭隘性,在借鉴中求发展。
中*剧的创作和美学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一直探索中西结合,走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之路,我国的歌剧艺术正在开辟新的领域,前途灿烂光明,我们的歌剧艺术必将对世界歌剧艺术做出宝贵的贡献。
雪天的日子总是那么唯美,把它描写下来多好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描写下雪的情景的,欢迎阅读。
1.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____曹操《苦寒行》
2.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____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3.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____《陇西行》
4.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____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5. 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____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6.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____杨炯《从军行》
7.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庭满白皑皑。____韩愈《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9.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____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10.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____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11.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____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12.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____《除夜雪》
13.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14.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15.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____薛昂夫《蟾宫曲雪》
16.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____《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17.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____《对雪》
18.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____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19.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____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20.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____陆游《梅花绝句》
21.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____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22.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____《雪夜小饮赠梦得》
23.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____杜甫《腊日》
24.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____李颀《古从军行》
25.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____《北风行》
26. 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____李华《吊古战场文》
27.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____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28.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____戴复古《除夜》
29.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____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30.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____陆游《汉*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1. 春*寒虽转,梅舒雪尚飘。____阴铿《雪里梅花诗》
2.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____吕渭老《好事*飞雪过江来》
3.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____齐己《剑客》
4.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____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6、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南乡子>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连处士墓>
1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1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16、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7、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0、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踏莎行>
古诗浮萍的情景
浮萍的古诗还
浮萍的诗句
浮萍的古诗句
龟浮萍的古诗
浮萍的语录
描写浮萍的诗
浮萍诗句
与浮萍相关的古诗
有浮萍的古诗词
雨打浮萍的诗句
关于浮萍的句子
浮萍的唯美诗句
关于浮萍的诗词
有关浮萍的诗词
人若浮萍的诗句
古诗里的浮萍一道开
关于浮萍的诗句
赞美浮萍的句子
浮萍的经典诗句
浮萍美好的诗句
形容浮萍的诗句
关于人生如浮萍的古诗
形容浮萍的句子
描写浮萍的句子
形容饮酒雨若浮萍的古诗
描写在桥上看浮萍的古诗
关于浮萍伤感的诗句
人生如浮萍的诗句
关于浮萍唯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