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民本思想

关于古诗词的民本思想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的民本思想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的民本思想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的民本思想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77) 说说(144) 名言(22) 诗词(9k+) 祝福(55) 心语(1)

  • *传统民本思想的作用及局限性

  • 思想,传统,学*
  • *传统民本思想的作用及局限性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民本思想的作用及局限性,欢迎大家分享。

      作者简介:

      闫忠杰,学校:首都师范大学,专业:政治学理论。

      摘要:民本思想在我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源于商周时期,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实践内化于汉唐宋时期,在明清时期得以完善和转变。*传统民本思想在维系*封建统治的稳定性方面作用举足轻重,但其本身也具有局限性,是为适应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而发源演变的,在当代*其历史余响仍然时有隐现。

      研究综述:

      学术界关于民本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民本思想的内涵的界定及其正面和负面的历史作用。金耀基认为民本思想的基本含义有六个层面:

      一是政治主体是人民,君在民下;

      二是君主的地位必须征得人民的同意,人民有权推翻君主的统治;

      三是君主的最大义务是保民养民;

      四是义利之辨;

      五是王霸之辨;六是君臣之际。张分田、张鸿认为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以民为本”,基本思路是“立君为民、民为国本、政在养民”。

      关键词:

      民本;君本;局限性

      一.*传统民本思想的提出和历史演进

      商周时期——*民本思想的发源:殷商和西周的统治者在总结前朝兴旺更替的过程中,在建立新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时,逐渐形成了初步的民本意识。民本思想最经典的概括是《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从殷商至西周,天得地位开始下降,民的地位开始上升,“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天与民的地位开始趋向于对等,民本思想开始萌发,但未能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

      2.春秋与战国——*民本思想的确立:春秋与战国时期,民本思想与政治实践紧密结合。由于这一时期战乱频繁,各个国家的统治者都把民本思想作为笼络人心和获得支持的政治宣传工具,以证明自身*的合法性,民本思想因此得到蓬勃发展,各家各派都涉及到了民本思想,其中以儒家的民本思想为主流。儒家民本思想是关于君民关系的政治理论,其核心论点是“国家为君主之本,庶民为国家之本,所以安定民生为政治之本”。

      儒家继承了之前的关于民本思想的资源,系统形成了*的传统民本思想。

      3.汉唐宋——*民本思想的实践和内化:西汉经历了反秦斗争和楚汉之争,唐和宋都经历了推翻前朝*、王朝更迭的过程,战争过后经济遭到极大破坏,百姓利民深受战乱之苦,得民者昌、失民者忘的道理更加深入到统治者的内心。这一时期,汉唐宋的开国者在建立国家的初期即采取安民、恤民、爱民的政策,民本思想由思想的'认识层面上升到具体的政治实践层面。由理论到实践标志着*的民本思想已经开始与政治活动发生了实质性的联系。民本思想经过唐代的全面实施,到了宋代,民本思想已经进入了统治者的内心深处。北宋有西夏与辽的威胁抗衡,南宋有金朝与之角力,所以两宋时期君臣必须善待人民,这是两宋时期民本思想在统治阶层和知识分子中牢固树立的原因。

      4.明清时期——民本思想的补充和完善:由于明末的政治黑暗和清初的血腥镇压和残酷统治,民本思想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不同于秦汉以来旧民本思想的新民本思想。黄宗羲提出“天下之变更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上承儒家孔孟重民思想,下启孙中山与梁启超的民治思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人民看做是天下兴亡盛衰的主体。相比而言,这一时期的民本思想的最大不同是“不仅反对坏皇帝,而且反对一切皇帝,不仅讲民享,而且讲民权。”明清时期的民本思想的这些新特点孕育了*民主思想的萌芽,是对之前民本思想的补充和发展。

      二.*传统民本思想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1.实质及其局限性

      (1)民本的前提是君本

      *传统民本思想是以“君本位”或者“官本位”为前提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封建社会政治形态中,君主始终作为国家政治活动主体而存在,从阶层分布来看,君主一直处于金字塔的最顶端,这种等级森严的阶层构成决定了君主实施统治的客体即是民。随着时间的演进,虽然民本思想被纳入顶层设计中,而且通过君主的(仅是贤明的君主)主观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政策,这种由思想层面到政策层面的转化标志着民本思想已经内化为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但不可否认的是,民本思想是相对于君本思想提出的,它针对的政治主体并不是人民,而是君主。民本思想只是君主治国安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爱民、安民、恤民、养民、富民”的民本政策来巩固君主集权统治。

      而这种基于民本思想制定的措施反过来又强化了民本思想本身,导致民本思想产生了以黄宗羲“天下为公”的为代表的重大转折。“资产阶级充当了自身的历史掘墓人”,封建统治阶级也充当了自己的掘墓人,为自身掘墓的工具即是民本思想,这种自反现象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前进中不可阻挡的潮流。

      (2)民本思想被伦理道德绑架,产生路径依赖

      在*古代以血缘关系为根本的封建世袭政治制度中,政治与伦理道德始终混为一体,民本思想如果想实现由思想观念层面向制度层面的转变,并得到顺利有效的实施,必须以统治阶层尤其是最高统治者自身的道德表率为依托,而一旦君主个人道德堕落或者自上而下导致的官风腐化开始蔓延,道德表率效应消失,民本思想的制度基础就会动摇甚至崩塌。另外,官风败坏会导致民风恶变,金字塔最底层的民众失去道德约束,君主推行民本措施的客体就会发生溃散。民本思想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这种恶性互动使得民本思想的实施空间受到挤压。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在君主个人集权统治的封建社会,依靠统治者自身道德伦理维系的“爱民、安民、恤民、养民、富民”的民本政策天然就是十分脆弱的,君主个人的道德表率效应有多强大,民本思想付诸实施的制度依托就有多脆弱。

      2.历史作用

      民本思想固然是以“君本位”或者“官本位”为前提,但是其核心还是在于民,肯定了民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朝在战乱频仍年代,各交战方为壮大己方力量,多以实施安民的政策来收买军心民心,瓦解敌方军心民心;大凡开国之初,由于统治根基未稳,君主为树立自身的统治合法性,多采取抚民、恤民的民本举措来申明其统治的道义合法性,达到巩固执政基础的目的;待到时局稳定,政治社会秩序得以重建和恢复之后,民本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治国理政的思想,也是一种维持国家政治社会现状的意识形态,后继统治者多采取养民、富民的手段对被统治者,即民施加影响,以此来树立其统治的业绩的合法性;而至每朝每代统治后期,披在统治者身上的道德外衣被他们自己撕裂后,民本这种基于道德表率的统治思想便失去了其作用和影响。

      无论是儒家还是其他各家都强调了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在延续君主集权统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传统民本思想的道德土壤和生存空间始终能够得到保持和延续。在古代*封建社会,改朝换代是常有的事情,但*封建社会治国理政思想的主流始终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传统民本思想在封建世袭政治中发挥了固本安邦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秉钧:《尚书易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

      [3]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

      [4]刘泽华:《*古代真政治思想史》(修订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王兴国:《贾谊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注解:

      ①《尚书·泰誓中》

      ②刘泽华:《*古代真政治思想史》(修订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0页。

      ③李伟:《明夷待访录译注》,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152页。

    [阅读全文]...

2022-07-14 20:29:05
  • 我国的民本思想

  • 思想
  • 我国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优秀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早期国家的肇始期,它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衍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突出体现了这一思想。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的民本思想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对于历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乃至当今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建构,都有积极的意义。但对于这一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于何时的回答,却人言人殊。有些文章认为是出自唐太宗李世民的《自鉴录》:“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上溯至孟子,因为在《孟子·尽心下》中有这样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实,在比孟子生活的年代更早的商、周时期著述《尚书》中,一些重要的篇章已对此观点有所提及了。这些篇章主要是指《高宗肜日》《康诰》《酒诰》《无逸》等篇。在此仅就《康诰》略加分析。

      《康诰》是一篇记载周初摄政王周公(名姬旦)告诫他的弟弟康叔要谨慎从政的文字。“康”即康叔,其名叫封;他与周武王同一个母亲所生,是周文王的儿子。“诰”是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训诫的意思。

      周公为什么要训诲这位小弟呢?原来当时的周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武王的另外三个弟弟,在武王去世成王初立之时,居然勾结前朝纣王的儿子武庚,在他们所辖的领地内发动叛乱。周公协助年幼的成王(周公之侄),花了三年时间把叛乱*定。*乱之后,周公派康叔去治理其中的一部分领地。考虑到康叔年纪尚轻,缺乏政治经验,所以临行前他谆谆嘱咐。把这番嘱咐记录下来,就成了这篇《康诰》。在这篇谈话中,周公反复申说了明德、慎罚、保民的治国理念,十分鲜明地体现了他政治方略中的民本思想。

      周公说:“孟候,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诸侯的首领、我的弟弟、封呵!你那伟大显赫的父亲周文王,能够提倡道德,慎用刑罚,连对那些鳏寡孤独的弱势群体,也不敢轻慢侮辱他们;他任用那些可用的人才,尊重那些值得尊重的人,敬畏那些应敬畏的人;他让老百姓了解所施行的.政务。通过这些努力,才创建了我华夏的领域,以及领导那些友好的邻邦,把我们整个西部都治理好。)周公以他们共同的先祖的显赫政功为榜样,来宣讲他自己的民本思想,这当然是一个高明的策略上的考虑。从他所强调的先祖的所作所为可知,他希望康王到了辖区后,执行温和的、亲民的政策,重视对人才的发现、尊重与使用。这些包含了大智慧的执政理念能出自三千多年前的政治家之口,不能不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的最先进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中的值得继承的民主性的精华。

      古代的君王在建立起他统治权威时,往往要强调神的意志,即向被统治者灌输“君权神授”的观念。殷商的君主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做的,就是以鬼神的护佑来表明其权力的神圣与不可侵犯的。可是,周公对这个问题却有他自己的看法。他对康叔说:“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呵,封呵,治理国家就像治理你身体的病痛那样,要恭谨慎行呵!老天爷是威严的,他只辅佐那些有诚心的君王,而这可以通过民众的情绪清楚地反映出来。)这样一来就把“神授”“神佑”与民意挂上了钩,同时还与君主的德行联系起来了。

      周公的这一明德重民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譬如直接影响到孔子仁学思想的形成,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由此在我国的政治思想史上,形成了“明君”与“*”的概念,并在后来儒家的价值体系的建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周公之后过了五百多年,当孔子兴学并与他的弟子们谈及西周的政治思想时,坚决表示“吾从周”,其心情就不难理解了。

      周公能有这样的见识并非偶然。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个中的原因,那就是除了他本人的才能与阅历的因素外,还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周公生活在商末周初,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即奴隶制度走向灭亡,逐渐被封建制度所取代。其所以无法继续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统治者的暴虐无道,对奴隶劳动成果的肆意掠夺以及对其人身的摧残,最终失去民心。文王十分注重总结前朝覆亡的教训,而作为他的儿子的姬旦,在辅佐成王(文王之孙,周公之侄)和教导这位即将独当一面、肩负重大使命的康弟时,一再强调明德保民,与这一殷鉴不远是密切相关的。

      当然,由于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并不等于今天的民主思想。但今天的民主思想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如一些学者所说,是纯粹由西方传入的。认真梳理一下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传统,应该有助于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建构。

      *古代的民本思想

      *古代的廉政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的一脉清泉,源远流长,清净明澈,在今天,仍然极富教育意义,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政研会副会长*峰从*古代廉政思想、廉政制度、廉政人物三个方面对*古代廉政文化进行了梳理。

      廉政,在国家层面,是一种政治文明形态;对官员个人则是一种从政品质和风范。廉政的思想观念,伴随公权的产生而产生;其相对固定和系统化,是在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在几千年的*政治思想史上,廉政思想集中表现为八个基本理念,即:民本、德治、任贤、治吏、法治、勤政、节用、教化。本期重点介绍*古代的民本思想。

      民本观念是*古代倡导的根本从政价值理念。价值观是思想的灵魂,民本观念是*廉政思想的基石。夏启废禅让建立家天下,宣扬“有夏服天命”的天命观。但是,夏启的儿子太康即位后就沉迷游乐,不理朝政,结果被放逐。是时,《五子之歌》讽之曰:“皇祖有训,民可*,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关于民本思想的第一次呐喊。夏商继亡,西周汲取前两朝政治教训,提出“敬德保民”、“以德配天”,所谓“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其中“德”包括敬天、 敬宗、保民三方面,尤其要“怀保小民”,舍此难保天祚。春秋战国的动荡,彰显了民心向背的力量。“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唯人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于是,孔子提出了庶民、富民、教民的仁政思想。孟子继而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政治秩序理论,要求统治者要有“忧民之忧”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要有解民于“倒悬”的政治作为,要建立“恒产”的产权制度保障民生。荀子则更进一步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立君为民权力观,先秦民本思想基本形成。

      先秦民本思想具有通过制民巩固君权的政治立场。孔子讲仁政,要富民、教民,归根到底是为了使民。孔子说:“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民众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孔子又说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把民众看做是国家的军事基础。孔子还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政治基础。儒家讲教化,但是它极其明确的立场却在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政爱民矣。”这都是讲君主是为治主体,民众是治理客体,客体是基础,搞得不好客体就要颠覆主体。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封建专制制度在全国最终确立起来。应该说,封建君主政治正是植根于民本思想,上述政治立场才把它作为治国的策略思想。董仲舒发现了这一奥妙所在,指出“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受命于君”,“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

      汉武帝欣赏君权天授原则基础上的民本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民本思想进入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君主集权制民的基石,也派生出天子与官僚都要“爱民如子”的廉政蕴含。

      民本思想也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治理的转型,它的产生恰好伴随着世卿世禄制度到封建官僚制度的转变。世卿世禄制度的终结,统治主体代之以官僚集团。关于官僚政治,“从理论上讲,往往是如此 :第一,所尽的责任,减至最小限度。第二,所得的利益,扩充至最大限度。……所以怠惰和贪污,乃是官僚阶级的本性”。“官僚和民众的利益,是处于相反的地位的。”“君主所处的地位,一方面固然代表一人一家之私……又一方面,则亦代表人民的公益,而代他们监督统治者阶级。”君主与民众处在利益的两极,民本思想针对的是防止中饱阶层的形成。反对中饱官僚集团欺上压下,是专制体制反腐败的重要任务。*古代民本思想的廉政意义及其局限性都在于此。恰如此,民本思想成为约束官僚集团政治行为的一个准绳。西汉思想家贾谊将以民为本视为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 :“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

      在政治实践中,民本思想首先要求官吏关注民生。“民者, 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凡属把发展民生作为要务的官吏都受民拥戴,也为朝廷赞赏。例如,西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赈灾民、选良吏、施教化、劝农桑,治理升*,后被《汉书》列为第一循吏。

      民本思想要求官僚顺应民心、惩恶扬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民众的意志彰显社会的善恶,是行政的主要依据。

      唐朝宰相狄仁杰为官,不媚上、不阿贵,始终保持体恤百姓的本色,做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诸多案子,没有一人上诉申冤,后被称之为“唐室砥柱”。

      民本思想还体现于官员执政价值追求方面。北宋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清代黄宗羲“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晚清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无不彰显了民本思想。

      隋唐以后,民本思想通过科举制度注入政治体制之中,造就了*古代政治特有的文化气质,形成了一股廉洁政治清流,源远流长逾千年,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政治腐败现象起了抑制作用。

      民本思想概念

      民本思想是*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发端于商周交替之时。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发展历程。自国家产生之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性质也从原始社会转入阶级社会,表现为后来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中央集权的专制社会等。民本思想在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变更之中一直存在并发挥着重要影响。

    [阅读全文]...

2022-02-21 21:11:16
  •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以德治国论文摘要

  • 思想,孟子,哲学
  •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以德治国论文摘要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孟子的民本思想与以德治国论文摘要,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据,性善论是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政论是其德治思想的归宿,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治国又有根本区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和对"天、神、鬼"观念的突破,因此它在历史上对统治阶级治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德治思想对今天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作 者: 李正标

      作者单位: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湖南,郴州,423000

      刊 名: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CHEN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

      卷(期): 2002 23(1)

      分类号: B222.5

      关键词: 民本思想 性善论 仁政论 进步性 局限性 以德治国

      扩展:大学论文摘要怎么写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示例]

      论文题目:天体对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论文摘要:地球重力加速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量,随着对重力加速度测量精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必须考虑天体对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天体(包含日、月及太阳系行星)对地球重力加速度影响的基本概念,推导了影响的计算公式,并经过误差分析,证明此公式的相对误差小于1×10-9,完全可满足现代精密重力加速度测量的要求。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示例]

      论文题目:集成电路热模拟模型和算法

      论文提要:众所周知,半导体器件的各种特性参数都是温度的灵敏函数学[诸如ls(t),b(t),c1(t),cp(t)……]。集成电路将大量元件集成在一块苡片上,电路工作时,元件功耗将产生热量,沿晶片向四周扩散。但是由于半导体片及基座材料具有热阻,因此芯片上各点温度不可能相同。特别对于功率集成电路,大功率元件区域将有较高温度所以在芯片上存在着不均匀的温度分布。

      但是为了简化计算,一般在分析集成电路性能时,常常忽略这种温度差别,假定所有元件者处于同一温度下。例如通用的电路模拟程序--spice就是这样处理的。显然这一假定对集成电路带来计算误差。对于功率集成电路误差将更大。因此,如何计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温度分布,如何计算元件温度不同时的电路特性,以及如何考虑芯片上热、电相互作用,这就是本文的目的。

      本文介绍集成电路的热模拟模型,并将热路问题模拟成电路问题,然后用电路模拟程序求解芯片温度分由。这样做可以利用成熟的电路分析程序,使计算的速度和精度大为提高。作者根据这一模型和算法,编制了一个ym-lin-3的fortran程序,它可以确定芯片温度分布,也可发计算元件处于不同温度时的电路特性,该程序在微机ibm-pc上通过,得到满意结果。

      上述论文提要字数*600,显然过长,只要认真加以修改(例如:第一段可删掉,第二段只保留其中的最后几句话,加上第三段),便可以二三百个字编写论文摘要。

    [阅读全文]...

2021-12-27 09:17:31
  • 含有民字的古诗词 带民字的诗词名句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第一章》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德经·第七十四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商君书·更法》

    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史记·七十列传·酷吏列传》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商君书·更法》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二》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贫民不可威也。——《格言联璧·接物类》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墨子·32章 非乐(上)》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孙子兵法·九变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五年》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格言联璧·从政类》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屋漏者民去之,水浅者鱼逃之,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说苑·谈丛》

    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论语·为政篇》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管子·牧民》

    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尚书·周书·旅獒》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吕氏春秋·纪·孟春纪》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富国》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篇》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传·郦陆朱刘叔孙传》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隐公·隐公十一年》

    治民无常,唯治为法。——《韩非子·心度》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淮南子·汜论训》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管子·牧民》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德经·第八十章》

    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孙膑兵法·奇正》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之恶心生。——《国语·鲁语·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野芜旷,*乃菅,上无量,*乃妄。——《管子·牧民》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

    [阅读全文]...

2022-01-27 11:07:49
  • 思乡的古诗词

  • 思乡
  •   1、《登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6、《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8、《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9、《渡汉江》

      唐·宋之文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0、《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12、《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阅读全文]...

2022-03-18 12:53:48
  • 相思的诗句古诗词

  • 相思
  • 相思的诗句古诗词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下文是一些表达相思的诗句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

      1、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2、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3、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5、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9、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0、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11、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13、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14、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16、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1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18、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9、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20、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2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2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23、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4、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2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2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7、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28、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29、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30、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3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3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子衿《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凤求凰·琴歌佚名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阅读全文]...

2022-07-14 05:11:00
  • 思乡古诗词大全

  • 思乡,文学
  • 思乡古诗词大全

      故乡,是游子用谷子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有醇香。下面是思乡古诗词大全,欢迎参考!

      1、《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6、《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8、《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9、《渡汉江》

      唐·宋之文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0、《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秋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阅读全文]...

2022-05-29 13:24:05
  • 含有本字的古诗词 带本字的诗词名句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惠能《菩提偈》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菜根谭·概论》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仁本》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太*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四回》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文章》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菩提偈》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围炉夜话·第一七六则》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李白《送蔡山人》

    时不可留,众不可逆。——《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上》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史记·五帝本纪》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史记·五帝本纪》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增广贤文·上集》

    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上》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菜根谭·概论》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中庸·第三十二章》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轼《临皋闲题》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三字经·全文》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不忘故乡,仁也;不恋本土,达也。——《晋书·列传·第三章》

    清风明月本无价,*水远山皆有情。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五节》

    法不一则奸伪起,政不一则朋党生——《旧唐书·本纪·卷七》

    反水不收,后悔无及。——《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上》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02章 修身》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尚书·周书·泰誓》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仁本》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汉书·本纪·皇后纪上》

    作本色人,说根心话,干*情事。——《格言联璧·惠吉类》

    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史记·秦本纪》

    [阅读全文]...

2022-05-27 20:32:32
古诗词的民本思想 - 句子
古诗词的民本思想 - 语录
古诗词的民本思想 - 说说
古诗词的民本思想 - 名言
古诗词的民本思想 - 诗词
古诗词的民本思想 - 祝福
古诗词的民本思想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