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杨柳河畔的古诗

关于描写杨柳河畔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杨柳河畔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杨柳河畔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杨柳河畔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0) 语录(6) 说说(5) 名言(531) 诗词(483) 祝福(1k+) 心语(52)

  • 描写杨柳的古诗

  • 杨柳,写作
  • 描写杨柳的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杨柳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3、《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4、《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5、《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6、《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7、《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8、《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9、《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10、《柳》

    [阅读全文]...

2022-04-16 05:33:04
  •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赏析:

      此诗叙述的是一个生活片断,大致描述如下:诗中的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园久河畔,草*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无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此诗定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凡的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凡。能于*凡中见出不*凡的境界来,就是此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诗的结构看似*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诗境的中心当然是那位楼头美人,草色柳烟,是她望中所见,但诗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见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远行的荡子——代她设想,则自然由远而*,从园外草色,收束到园内柳烟,更汇聚到一点,园中心那高高楼头。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的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美到了极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发的悲声才分外感人,也只是读诗至此,方能进一步悟到,开首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草树,早已抹上了少妇那梦思般的哀愁。这也就是前人常说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后代诗家的诗法分析,形成前后对照,首尾相应的结构。然而诗中那朴茂的情韵,使人不能不感到,诗人并不一定作如此巧妙营构,他,只是为她设想,以她情思的开展起伏为线索,一一写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诗的语言并不经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但是贴切而又生动。青青与郁郁,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机畅茂,但青青重在色调,郁郁兼重意态,且二者互易不得。柳丝堆烟,方有郁郁之感,河边草色,伸展而去,是难成郁郁之态的,而如仅以青青状柳,亦不足尽其意态。盈盈、皎皎,都是写美人的风姿,而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试先后互易一下,必会感到轻重失当。娥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互易不得。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女尽善尽美的形象,这里当然有一定的提炼选择,然而又全是依诗人远望或者悬想的的过程逐次映现的。也许正是因为顺想象的层次自然展开,才更帮助了当时尚属草创的五言诗人词汇用得如此贴切,不见雕琢之痕,如凭空营构来位置词藻,效果未必会如此好。这就是所谓“秀才说家常话”。

      六个叠字的音调也富于自然美,变化美。青青是*声,郁郁是仄声,盈盈又是*声,浊音,皎皎则又为仄声,清音;娥娥,纤纤同为*声,而一浊一清,*仄与清浊之映衬错综,形成一片宫商,谐和动听。当时声律尚未发现,诗人只是依直觉发出了天籁之音,无怪乎钟嵘《诗品》要说“蜂腰鹤膝,闾里已具”了。这种出于自然的调声,使全诗音节在流利起伏中仍有一种古朴的韵味,细辨之,自可见与后来律调的区别。

      六个叠词声、形、两方面的结合,在叠词的单调中赋予了一种丰富的错落变化。这单调中的变化,正入神地传达出了女主人公孤独而耀目的形象,寂寞而烦扰的心声。

      无须说,这位诗人不会懂得个性化、典型化之类的美学原理,但深情的远望或悬想,情之所钟,使他恰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个性与典型意义。这是一位倡女,长年的歌笑生涯,对音乐的敏感,使她特别易于受到阳春美景中色彩与音响的撩拔、激动。她不是王昌龄《闺怨》诗中那位不知愁的天真的贵族少女。她凝妆上楼,一开始就是因为怕迟来的幸福重又失去,而去痴痴地盼望行人,她娥娥红当也不是为与春色争美,而只是为了伊人,痴想着他一回来,就能见到她最美的容姿。因此她一出场就笼罩在一片草色凄凄,垂柳郁郁的哀怨气氛中。她受苦太深,希望太切,失望也因而太沉重,心灵的重压,使她迸发出“空床难独守”这一无声却又是*裸的情热的呐喊。这不是“悔教夫婿觅封候”式的精致的委婉,而只是,也只能是倡家女的坦露。也唯因其几*无告的孤苦呐喊,才与其明艳的丽质,形成极强烈的对比,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在自然真率的描摹中,显示了从良倡家女的个性,也通过她使读者看到在游宦成风而希望渺茫的汉末,一代中下层妇女的悲剧命运——虽然这种个性化的典型性,在诗人握笔之际,根本不会想到。

    [阅读全文]...

2022-07-09 21:42:09
  • 《青青河畔草》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 《青青河畔草》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青河畔草》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翻译:

      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前她曾是青楼歌舞的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赏析:

      简介

      此诗叙述的是一个生活片断,大致描述如下:诗中的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园久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此诗定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凡的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凡。能于*凡中见出不*凡的境界来,就是此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结构

      诗的结构看似*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诗境的中心当然是那位楼头美人,草色柳烟,是她望中所见,但诗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见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远行的荡子——代她设想,则自然由远而*,从园外草色,收束到园内柳烟,更汇聚到一点,园中心那高高楼头。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的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美到了极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发的悲声才分外感人,也只是读诗至此,方能进一步悟到,开首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草树,早已抹上了少妇那梦思般的哀愁。这也就是前人常说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后代诗家的诗法分析,形成前后对照,首尾相应的结构。然而诗中那朴茂的情韵,使人不能不感到,诗人并不一定作如此巧妙营构,他,只是为她设想,以她情思的开展起伏为线索,一一写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语言

      诗的语言并不经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但是贴切而又生动。青青与郁郁,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机畅茂,但青青重在色调,郁郁兼重意态,且二者互易不得。柳丝堆烟,方有郁郁之感,河边草色,伸展而去,是难成郁郁之态的,而如仅以青青状柳,亦不足尽其意态。盈盈、皎皎,都是写美人的风姿,而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试先后互易一下,必会感到轻重失当。娥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互易不得。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女尽善尽美的形象,这里当然有一定的提炼选择,然而又全是依诗人远望或者悬想的的过程逐次映现的。也许正是因为顺想象的层次自然展开,才更帮助了当时尚属草创的五言诗人词汇用得如此贴切,不见雕琢之痕,如凭空营构来位置辞藻,效果未必会如此好。这就是所谓“秀才说家常话”。

      六个叠字的音调也富于自然美,变化美。青青是*声,郁郁是仄声,盈盈又是*声,浊音,皎皎则又为仄声,清音;娥娥,纤纤同为*声,而一浊一清,*仄与清浊之映衬错综,形成一片宫商,谐和动听。当时声律尚未发现,诗人只是依直觉发出了天籁之音,无怪乎钟嵘《诗品》要说“蜂腰鹤膝,闾里已具”了。这种出于自然的调声,使全诗音节在流利起伏中仍有一种古朴的韵味,细辨之,自可见与后来律调的区别。

      六个叠词声、形、两方面的结合,在叠词的单调中赋予了一种丰富的错落变化。这单调中的变化,正入神地传达出了女主人公孤独而耀目的形象,寂寞而烦扰的心声。

      无须说,这位诗人不会懂得个性化、典型化之类的美学原理,但深情的远望或悬想,情之所钟,使他恰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个性与典型意义。这是一位倡女,长年的歌笑生涯,对音乐的敏感,使她特别易于受到阳春美景中色彩与音响的撩拔、激动。她不是王昌龄《闺怨》诗中那位不知愁的天真的贵族少女。她凝妆上楼,一开始就是因为怕迟来的幸福重又失去,而去痴痴地盼望行人,她娥娥红妆也不是为与春色争美,而只是为了伊人,痴想着他一回来,就能见到她最美的容姿。因此她一出场就笼罩在一片草色凄凄,垂柳郁郁的哀怨气氛中。她受苦太深,希望太切,失望也因而太沉重,心灵的重压,使她迸发出“空床难独守”这一无声却又是赤裸裸的情热的呐喊。这不是“悔教夫婿觅封候”式的精致的委婉,而只是,也只能是倡家女的坦露。也唯因其几*无告的孤苦呐喊,才与其明艳的丽质,形成极强烈的对比,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在自然真率的描摹中,显示了从良倡家女的个性,也通过她使读者看到在游宦成风而希望渺茫的汉末,一代中下层妇女的悲剧命运——虽然这种个性化的典型性,在诗人握笔之际,根本不会想到。

    [阅读全文]...

2022-01-01 22:36:23
  • 关于春天杨柳的古诗

  • 杨柳,春天,文学
  • 关于春天杨柳的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天杨柳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青门柳》

      【唐代】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这是一首折柳赠别,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

      《柳》

      【唐代】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代】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纵观上阕是以人状物,虽然是在咏柳絮,却叫人难分诗人是在写柳絮还是写思妇。柳絮与思妇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融,貌似神合的境界,不禁令人想起了庄子做过的一个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踏莎行·情似游丝》

      【宋代】周紫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

      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

      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一溪烟柳,千万条垂丝,却无法系转去的兰舟,所以前面才说“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派天真,满腔痴情,把本不相涉的景与事勾联起来,传达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无可奈何之苦。借此,又将两人分别的地点巧妙地暗示出来了。这种即景生情的刻画抒写,怨柳丝未曾系住行舟,含蕴着居者徊徨凄恻的伤别意绪。

      《忆江南·春去也》

      【唐代】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阅读全文]...

2022-05-05 14:43:26
  • 关于杨柳的古诗句合集

  • 关于杨柳的古诗句合集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杨柳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唐·韩溉《柳》

      2、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唐·陈光《长安新柳》

      3、亚夫营畔柳蒙蒙,隋主堤边四路通。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唐·汪遵《杨柳》

      4、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唐·杜牧《新柳》

      5、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唐·方干《柳》

      6、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唐·崔护《五月水边柳》

      7、动春何限叶,撼晓几多枝。解有相思否,应无不舞时。絮飞藏皓蝶,带弱露黄鹂。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唐·李商隐《柳》

      8、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唐·崔橹《新柳》

      9、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长时须拂马,密处少藏鸦。眉细从他敛,腰轻莫自斜。玳梁谁道好,偏拟映卢家。——唐·李商隐《谑柳》

      10、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唐·罗隐《柳》

      11、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唐·杜牧《独柳》

      12、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唐·韩偓《咏柳》

      13、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唐·韩琮《柳》

      14、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唐·崔橹《柳》

      15、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唐·李商隐《关门柳》

      16、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唐·李世民《春池柳》

      17、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玉座空。——唐·李商隐《垂柳》

      18、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唐·李商隐《柳》

      19、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唐·李中《题柳》

      20、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唐·白居易《青门柳》

      21、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唐·鱼玄机《赋得江边柳》

      22、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唐·姚系《庭柳》

      23、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唐·戴叔伦《赋得长亭柳》

      24、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唐·戴叔伦《堤上柳》

      25、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唐·郑谷《柳》

      26、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唐·韩偓《柳》

      27、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唐·狄焕《题柳》

      28、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唐·张旭《柳》

      29、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唐·罗隐《柳》

      30、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日,布叶乍迎春。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唐·贾棱《御沟新柳》

      31、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唐·李峤《柳》

      3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33、律到御沟春,沟边柳色新。细笼穿禁水,轻拂入朝人。日*韶光早,天低圣泽匀。谷莺栖未稳,宫女画难真。楚国空摇浪,隋堤暗惹尘。如何帝城里,先得覆龙津。——唐·杜荀鹤《御沟柳》

      34、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唐·裴说《柳》

      35、条绿似垂缨,离筵日照轻。向人虽有态,伤我为无情。桥远孤临水,墙低半出营。天津曾此见,亦是怆行行。——唐·薛能《江柳》

      36、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唐·唐彦谦《垂柳》

      37、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唐·杜牧《柳绝句》

      38、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老来处处游 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唐·白居易《苏州柳》

      1、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3、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辛弃疾《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4、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5、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6、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7、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8、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10、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杨柳枝/柳枝词》

      11、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杨万里《新柳》

    [阅读全文]...

2022-03-09 08:29:37
  • 关于杨柳的诗句

  •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杨柳青青江水*, 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清*乐·留人不住》

    杨柳阴浓水鸟啼,豆花初放麦苗齐。——于谦《*阳道中》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刘禹锡《杨枝词二首》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杨柳舞风,轻惹春烟残雨。杏花愁,莺正语,画楼东。——顾敻《酒泉子·杨柳舞风》

    风静杨柳垂,看花又别离。几年同在此,今日各驱驰。 ——李白《送友生游峡中》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赵孟頫《东城》

    杨柳在丝丝微风中飘荡,梨花在点点细雨中展放。——刘庭信《一枝花·春日送别》

    金风凋杨柳衰,玉露养芙蓉艳。——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陈子昂《送客》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杨巨源《折杨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白居易《寒食日过枣团店》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去时节杨柳西风秋日,如今又过了梨花暮雨寒食。——郑光祖《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

    隔户杨柳弱袅袅, 恰似十五女儿腰。——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舞风杨柳欲撕绵。依依起翠烟。——赵长卿《画堂春·辇下游西湖有感》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若遣折杨柳,此地树无根。——邵谒《苦别离》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孟浩然《春意》

    芙蓉生夏浦,杨柳送春风。——陈子昂《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

    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孟郊《折杨柳》

    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孟郊《折杨柳》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西湖杨柳风流绝。满楼青春看赠别。——张先《木兰花·西湖杨柳风流绝》

    杨柳古湾头,记小怜、隔水曾见。——张炎《法曲献仙音·云隐山晖》

    桃花暖日茸茸笑,杨柳光风浅浅颦。——范成大《鹧鸪天·荡漾西湖采绿苹》

    城脚粼粼水一陂,水边杨柳映旌旗。——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城脚粼粼水一陂》

    寒食清明初过后,杏花杨柳乍晴时。——仇远《同段吉甫汎湖》

    杨柳垂村麴尘色,殊乡时节*清明。——张嵲《劝农六首·皇恩力本劝农耕》

    插遍门前杨柳,又是清明时候。——吴潜《如梦令·插遍门前杨柳》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鲁迅《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谁家短笛吹杨柳,何处扁舟唱采菱。——章甫《湖上吟》

    漓水津头逢早春,桂林杨柳拂行尘。——张嵲《喜刘宝学彦修得归因叙初时凄怆之意十首·漓水津头逢早春》

    万雉长城倩谁守,两堤杨柳当防夫。——杨万里《圩丁词十解·圩田元是一*湖》

    [阅读全文]...

2022-04-24 10:26:27
  • 白居易杨柳枝的意思(杨柳枝古诗赏析和解释)

  • 解释
  • 前几天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读此诗有何感想?

    这首诗的作者是中唐诗人刘禹锡,他曾经写过十余首《杨柳枝》,这是其中的一首。

    唐朝的《杨柳枝》源自汉乐府的《折杨柳》。在唐朝成了以七言绝句形式写成的歌词:

    唐绝句定为歌曲。唐时古意亦未全丧,《竹枝》、《浪淘沙》、《抛球乐》、《杨柳枝》,乃诗中绝句,而定为歌曲。故李太白《清*调》词三章皆绝句。元、白诸诗,亦为知音者协律作歌。《碧鸡漫志》

    诗人咏柳之作,早在《诗经》中就有“杨柳依依”的名句。

    在汉乐府的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大多用五言古体的形式写成。

    例如《折杨柳行》(汉·两汉乐府) :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卞和之刖足,接舆归草庐。

    魏晋时无名氏的《月节折杨柳歌 》是五言为主的杂言诗。

    织女游河边,牵牛顾自叹,一会复周年。折杨柳,揽结长命草,同心不相负。

    南北朝时期,谢灵运的《折杨柳行》是长篇的五言古诗:

    骚屑出穴风,挥霍见日雪。飕飕无久摇,皎皎几时洁。未觉泮春冰,已复谢秋节。空对尺素迁,独视寸阴灭。否桑未易系,泰茅难重拔。桑茅迭生运,语默寄前哲。

    陈朝后主陈叔宝的《折杨柳》也是五言古诗,有点像五言律诗了:

    杨柳动春情,倡园妾屡惊。入楼含粉色,依风杂管声。武昌识新种,官渡有残生。还将出塞曲,仍共胡笳鸣 。

    隋朝无名氏的《折杨柳枝歌》,则是五言的仄韵绝句: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不过上面这些诗歌,虽然题目中带有“杨柳”二字,但是从内容上看,未必都和杨柳相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俗,但是有些《折杨柳》的内容也未必都和送别相关。这些诗歌只是用了这个带有“杨柳”的题目而已。

    据宋朝王灼《碧鸡漫志》记载:

    《鉴戒录》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 乐天晚年,与刘梦得唱和此曲词,白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梦得亦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盖后来始变新声,而所谓乐天《杨柳枝》者,称其别创词也。

    在清朝的《钦定词谱》中,《杨柳枝》作为一个词牌被录入:

    杨柳枝,唐教坊曲名。按,白居易诗注:《杨柳枝》,洛下新声,其诗云“听取新翻杨柳枝”是也。薛能诗序: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度新声。其诗云“试踏吹声作唱声”是也。盖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名。此则借旧曲名,另创新声。后遂入教坊耳。

    此本唐人七言绝句,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不同。《钦定词谱》

    可见,唐人的《杨柳枝》借用了乐府《折杨柳》的曲名,但是重新创作了新曲,成了唐教坊中流传曲子。这种曲子的歌词,都是七言绝句。

    五代时的词集《花间集》中,有多少《杨柳枝》词,例如温庭筠有八首、孙光宪有四首、

    阊门风暖落花干,飞遍江城雪不寒。独有晚来临水驿,闲人多凭赤栏干。(温庭筠《杨柳枝》)

    根柢虽然傍浊河,无妨终日*笙歌。骖骖①金带谁堪比,还笑黄莺不较多。( 孙光宪《杨柳枝》)

    另外,在《钦定词谱》中,还有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被命名为《添声杨柳枝》。区别是,七言绝句的每一句后面,都加了三个字作为和声: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帏罗幌麝烟销,烛光摇。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唐·顾夐《添声杨柳枝》)

    另外,《钦定词谱》还专门写到:

    按,刘白倡和以后,为此词者甚多,皆赋柳枝本意。原属绝句,因《花间集》载此,故采以备调。《钦定词谱》

    可见,因为《花间集》的收录,所以*将这种七言绝句也作为了一个词牌。

    在唐朝,很多人用七言绝句的方式写《杨柳枝》,唐朝人的《杨柳枝》 有自己的曲调,于是诗人们依照曲谱填词。

    例如司空图的《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其一》:

    乐府翻来占太*,风光无处不含情。千门万户喧歌吹,富贵人间只此声。

    司空图这首是仄起*收、首句押韵的七言绝句。

    白居易《杂曲歌辞 其一 杨柳枝》中也写到: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白居易这首是*起*收、首句押韵的七言绝句。唐朝的《杨柳枝》基本都是首句押韵的七绝,分*起*收和仄起*收两种。

    白居易诗中的“新翻杨柳枝”,是指唐朝时新谱的曲子,应该和隋朝以前的《杨柳枝》、《折杨柳》等不同。

    唐朝最为有名的《杨柳枝》,大概就是白居易的这首“永丰柳”了: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据孟棨的《本事诗·事感》记载:

    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词,上问谁词,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之。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两枝,植于禁中。白感上知其名,且好尚风雅,又为诗一章,其末句云:「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枝。」

    白居易知道此事以后,又作《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一首: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注:与本事诗所记不同)

    据说唐宣宗继位以后,想请白居易出山,但是白居易在他做皇帝之前的几个月前已经去世了,时间有点对不上。不知道《本事诗》里面的故事是不是演绎,或许是记错了名字。

    刘禹锡与白居易是一生的好友,两个人后来都在洛阳终老,期间经常相互唱和。白居易有七绝《杨柳枝》十首,刘禹锡有七绝《杨柳枝》十二首,

    据明朝才子杨慎的《升庵诗话》说,刘禹锡的这首杨柳枝存在两个问题:

    《丽情集》载湖州妓周德华者,刘采春女也,唱刘禹锡《柳枝词》云:“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此诗甚佳,而刘集不载;然此诗隐括白香山古诗为一绝,而其妙如此。《升庵诗话》:

    1、作者存疑

    [阅读全文]...

2022-04-03 17:53:24
  • 杨柳枝的诗意

  • 诗意
  •   《杨柳枝》

      作者:温庭筠

      原文:

      御柳如丝映九重,

      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

      一面新妆待晓风。

      注释:

      1、御柳——皇宫中的柳树。九重——指皇宫,极言其深远。《楚辞·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2、凤凰句——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芙蓉:荷花。《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3、景阳二句——写宫内楼边的条条道路上,柳枝干丝万缕,一抹青色,好像美丽的宫女们新妆一样清丽,迎接着晨风的吹拂。景阳楼:宫内钟楼。据《南齐书》载,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

      赏析:

      这首词写皇宫柳色如着新妆。

      “御柳如丝”句,写了一幅广阔的春柳画面:“凤凰窗映”句,绘出了富丽堂皇的宫室。(m.ju.51tietu.net)“景阳楼畔”句,又将场面拉开:“一面新妆”句,将柳枝比拟成如美丽的宫女们着上新妆一样,一派春色,迎风飘舞。短短四句,开阖有致。

    [阅读全文]...

2022-03-09 10:27:27
当前热门
描写杨柳河畔的古诗 - 句子
描写杨柳河畔的古诗 - 语录
描写杨柳河畔的古诗 - 说说
描写杨柳河畔的古诗 - 名言
描写杨柳河畔的古诗 - 诗词
描写杨柳河畔的古诗 - 祝福
描写杨柳河畔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