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节的古诗给我听

关于喇叭节的古诗给我听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喇叭节的古诗给我听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喇叭节的古诗给我听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喇叭节的古诗给我听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7) 语录(9k+) 说说(1) 名言(1k+) 诗词(78) 祝福(216k+) 心语(360)

  •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古诗赏析

  • 古诗文
  •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古诗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朝天子·咏喇叭

      作者: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翻译/译文

      译文一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对听了军对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译文二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军对。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对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对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0.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11.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赏析:

      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据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中载:“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磐作这首散曲的用意。

      从写作上看,这首散曲可分为三层。前六句状物,其中“曲儿小”二句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对比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儿”本来很小,很细,但是声音经过“腔儿”的放大,就能传扬四方。这里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讽刺宦官,貌合神投。宦官原属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帝王的宠信大摆威风。他们一出皇宫,就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曲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极富讽刺性。“官船”一句抓住“乱如麻”的特点,“乱”表现了宦官酷吏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丑恶面目。他们在河中横冲直撞,为非作歹,如入无人之境;“如麻”极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骄横野蛮的情态。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全仗你抬身价”一句指的是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唢呐”;实际上是直戳封建最高统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显。宦官如此放肆,正因为有最高统治者做他们的靠山。这里作者对当权者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宦官剥削人民欺压百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进一步说明社会风气的腐败。

      中间三句从听觉方面分别就“军”和“民”两个方面剖析了宦官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愁”是这一层的中心。“军”为何而愁?原来,明代中叶,社会昏天黑地,宦官当权,他们不仅是皇帝的侍从,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鹰犬。因此宦官在封建统治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惯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所以,军官士兵一听说宦官要来,都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地恭维捧场,深怕万一有什么闪失,被他们抓住把柄,遭到迫害。“民”为何而愁?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抽丁,征税,纳捐。这些宦官“手把文书口称敕”(白居易《卖炭翁》),以王命自居,以势压人,同时表面上又装出堂而皇之,名正言顺的样子,手段阴险而毒辣。“哪里”一句依前两句而来,宦官的危害使人民闻风而“惊”,闻声而“怕”。这样,地痞流氓有机可乘,以假乱真,冒名顶替,趁火打劫。这一句是前两句的延伸和总结。作者猛烈地抨击了宦官专权的罪恶,他们把整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

      如果说上面一层,作者是从整个社会这一角度来反映宦官旳罪恶,那么,最后三句是从宦官对劳动人民造成旳灾难来着笔旳。

      “吹翻了这家”是*指,“吹伤了那家”是远指,远*结合,可见范围之大,危害之大。“只吹旳水尽鹅飞罢”,这一句从危害旳程度来说。“水尽鹅飞”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这里是借“水尽鹅飞”比喻民财全部被搜刮干净,人民为了缴粮纳税,已经倾家荡产,粮无粟粒,钱无分文。其次,这儿旳“水尽鹅飞”跟”竭泽而渔“是同意语,作者严整地警告统治者,你们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重人民旳负担,激起人民旳反抗,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旳脚,自寻苦果。这一层作者从广和深两方面分析了宦官给人民带来旳灾难,讽刺了宦官在运河沿岸装腔作势,,鱼肉百姓旳罪恶行径,传达了人民对宦官旳恨。

      王磬旳《朝天子咏喇叭》托物言志,反映深刻。在结构上,全面围绕“吹”字来组织文字,言“吹”之状,写“吹”之果,绘统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群众对“吹”之恨。层层推进,有条不紊。以“乐”声来抒“愤”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与百姓旳对立,反映了人民旳痛苦和不幸。在写法上,运用夸张和讽刺旳手法将喇叭与宦官相联系,“性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把所咏旳物于所讽旳人关合旳相当巧妙,使人读后非常痛快。这首散曲取材精当,比拟恰当,很富有讽刺性,像这样针对当权者嬉笑怒骂旳作品,在曲坛上是比较少见旳。

    [阅读全文]...

2022-05-16 17:57:22
  •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诗词

  • 文学
  •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诗词

      《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赏析:

      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通篇咏喇叭咏得真切,咏得让人信服。

      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阅读全文]...

2021-11-25 08:25:34
  •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古诗(朝天子咏喇叭古诗分享)

  • 分享
  • 明代戏曲名句

    望湖光万顷玻璃,山色空濛濛雨亦奇,宜写在丹青画里。

    —朱有燉《北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湖边晚行》

    想到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秋,湖水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如玻璃般明亮,远处的山峦烟雾缭绕,令人陶醉不已,恍如身在画中。

    东乡米似珠,西市薪如桂,滴得愁人心如碎,怨天公不禁龙师。

    —杨廷和《北中吕·普天乐·秋雨》

    阴雨连绵,滴得愁人心如碎。自然灾害使得粮、柴价格暴涨,百姓流离失所。怨天公。

    望东华人乱拥,紫罗襕老尽英雄。

    —王九思《北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

    东华,指明代的紫禁城。紫罗襕,指明代高级官员的官服。作者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感慨官场的险恶,抒发自己仕途失意的不*之气。

    青杏儿才黄,小鸭儿成双,雏燕语雕梁。

    —王九思《北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

    作者辞官归故里,过着闲适的生活,夏日的农村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

    不贪眼角飱,自吃犁头饭。莫怪先生腰折懒。

    —王九思《北双调·清江引》

    《晋书·陶潜传》里记载陶渊明的誓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也是作者归乡后的自白,绝不贪嗟来之食,自力更生。

    北山北山石常烂,东海东海水曾乾。此情若比海和山,今世里成姻眷。石头烂也情离较难,水波乾也情离较难,苍天万古为公案。休辜负,莫浪攀,交人容易可人难。

    —王九思《南仙吕·醉罗歌·闺情》

    借“海枯石烂”表达了闺中少女对忠贞爱情的渴望,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向往。休辜负!

    细雨湿蔷薇,画梁间,燕子归。春愁似海深无底,天涯马蹄,灯前翠眉。马前芳草灯前泪,梦魂飞,云山万里,不辨路东西。

    —唐寅《南商调·黄莺儿》

    由景入情,对比远处的“天涯”与*处的“灯前”,渲染了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分付鱼龙稳睡著,等闲间休放波涛。

    —王磐《北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秋夜同陆秋水湖上泛舟》

    “分付”与“休放”几字,威风凛凛,表现了作者秋夜与友人泛舟湖上的满腔豪情。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王磐《北中吕·朝天子·咏喇叭》

    口大肚空,既是喇叭、唢呐的特点,也是正德年间专权宦官的嘴脸。作者辛辣地讽刺了为害国家、鱼肉百姓的奸人丑态。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王磐《古调蟾宫·元宵》

    明代国家渐渐衰败,百姓生活也每况愈下。作者以对比的手法,以昔日元宵佳节之热闹,反衬今日之冷清。“后经荒岁苛政, 闾阎凋敝, 良宵遂索然矣。”

    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闲中件件思,暗里般般量。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篌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

    —康海《北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康海也曾仕途得意,因被刘瑾一案所牵连,遭贬,回首往事,感慨良多。当初为了营救友人李梦阳而投靠了宦官刘瑾,当自己身陷风波,李梦阳却熟视无睹。因刚直而被杀害的膺和滂,因放诞而传名的籍与康,作者借用这些史例,表达了自己蒙受冤屈的激愤之情。

    客枕恨邻鸡,未明时,又早啼。惊人好梦回千里。星河影低,云烟望迷,鸡声才罢鸦声起。冷凄凄,高楼独倚,残月挂天西。

    —杨慎《南窗调·黄莺儿》

    独在异乡为异客,因直言进谏而被贬的作者,在途中做梦回到了故乡,然而这样的好梦却被早啼的鸡给打断了。醒来,仍旧是“星河影低,云烟望迷”,想着重新睡去再次入梦,窗外的乌鸦又叫了起来。移步高楼,一轮残月还挂在天空,冷凄凄。

    这壁厢取吉,那壁厢道喜,砂糖口甜如蜜。沿街绕巷走如飞,两脚不沾地。俏的矜夸,丑的瞒昧,损他人安自己。东家里怨气,西家里后悔,常带着不应罪。

    —陈铎《北中吕·朝天子·媒人》

    古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间不能私相授受,媒婆的作用就很重要。作者生动地刻画了媒婆的形象,她们东奔西走,巧舌如簧,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促成姻缘,往往夸大男女双方优点的同时隐瞒各自缺点,从而酿成了多少婚姻悲剧。

    倚阑无语掐残花,蓦然间春色微烘上脸霞。

    —沈仕《前调·春怨》

    闺中女子,面带红霞,无语亦动人。

    闷葫芦一摔一个粉碎,臭皮囊一挫一个蝉蜕,鸦儿守定兔窠中睡。曲江边混一回,鹊桥边撞一回。来来往往,无酒也三分醉。空攒下个铜斗儿家缘也,单买那明珠大似椎。恢恢,试问青天我是谁?飞飞,上的青霄咱让谁。

    —常伦《南商调·山坡羊》

    通过写对功名利禄的参破之感,抒发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豪爽,直率。

    灞桥驴背上,耸吟肩,风卷寒花扑帽檐。

    —吴承恩《南商吕·梁州序·咏雪》

    雪天,一文人吟着诗骑着驴正从桥上过,风卷起了雪花直扑向他的帽檐。意境潇洒,耐人寻味。

    背地里瞒神吓鬼,向人前苫眼铺眉。

    —张鍊《北双调·沉醉东风·阅世》

    [阅读全文]...

2022-07-09 17:01:42
  • 《朝天子·咏喇叭》翻译

  • 元曲
  • 《朝天子·咏喇叭》翻译

      《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品,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朝天子·咏喇叭》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 一作:锁呐; 声价 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译文二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0.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11.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阅读全文]...

2022-01-13 00:22:29
  • 朝天子咏喇叭的诗意

  • 诗意
  • 朝天子咏喇叭的诗意

      《朝天子·咏喇叭》表面上引用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你知道朝天子咏喇叭的诗意吗?你了解过吗?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的诗意,希望大家喜欢。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 一作:锁呐; 声价 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x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x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x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朝天子咏喇叭的诗意,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 宦官。

    [阅读全文]...

2022-02-03 11:40:26
  •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诗词

  •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诗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王磐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 朝天子:曲牌名。

      2、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译文

      喇叭和唢呐,

      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

      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

      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

      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

      又吹伤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作者简介

      王磐(约1470年~1530年)称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字鸿渐,江苏高邮人。少时薄科举,不应试,一生没有作过官,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正德间,宦官当权,船到高邮,辄*,骚扰民间,作《朝天子·咏喇叭》一首以讽。著有《王西楼乐府》、《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西楼律诗》。

      解读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从写作上看,这首散曲可分为三层。

      前六句状物,其中“曲儿小”二句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对比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儿”本来很小,很细,但是声音经过“腔儿”的放大,

      就能传扬四方。这里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讽刺宦官,貌合神投。宦官原属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帝王的宠信大摆威风。他们一出皇宫,就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曲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极富讽刺性。“官船”一句抓住“乱如麻”的特点,“乱”表现了宦官酷吏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丑恶面目。他们横冲直撞,为非作歹,如入无人之境;“如麻”极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骄横野蛮的情态。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全仗你抬身价”一句指的是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唢呐”;实际上是直戳封建最高统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显。宦官如此放肆,正因为有最高统治者做他们的靠山。这里作者对当权者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宦官剥削人民欺压百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进一步说明社会风气的腐败。

      中间三句从听觉方面分别就“军”和“民”两个方面剖析了宦官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愁”是这一层的中心。“军”为何而愁?原来,明代中叶,宦官当权,他们不仅是皇帝的侍从,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鹰犬。因此宦官在封建统治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惯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所以,士兵一听说宦官要来,都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地恭维捧场,深怕万一有什么闪失,被他们抓住把柄,遭到迫害。“民”为何而愁?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抽丁,征税,纳捐。“哪里”一句依前两句而来,宦官的危害使人民闻风而“惊”,闻声而“怕”。这样,地痞流氓有机可乘,以假乱真,冒名顶替,趁火打劫。这一句是前两句的延伸和总结。作者猛烈地抨击了宦官专权的罪恶,他们把整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

      如果说上面一层,作者是从整个社会这一角度来反映宦官的罪恶,那么,最后三句是从宦官对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来着笔的.。

      “吹翻了这家”是*指,“吹伤了那家”是远指,远*结合,可见范围之大,危害之大。“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一句从危害的程度来说。“水尽鹅飞”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这里是借“水尽鹅飞”比喻民财全部被搜刮干净,人民为了缴粮纳税,已经倾家荡产,粮无粟粒,钱无分文。其次,这儿的“水尽鹅飞”跟”竭泽而渔“是同意语,作者严整地警告统治者,你们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重人民的负担,激起人民的反抗,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寻苦果。这一层作者从广和深两方面分析了宦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讽刺了宦官在运河沿岸装腔作势,,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传达了人民对宦官的恨。

      王磬的《朝天子·咏喇叭》托物言志,反映深刻。在结构上,全面围绕“吹”字来组织文字,言“吹”之状,写“吹”之果,绘统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群众对“吹”之恨。层层推进,有条不紊。以“乐”声来抒“愤”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与百姓的对立,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在写法上,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喇叭与宦官相联系,“性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把所咏的物于所讽的人关合的相当巧妙,使人读后非常痛快。这首散曲取材精当,比拟恰当,很富有讽刺性,像这样针对当权者嬉笑怒骂的作品,在曲坛上是比较少见的。

    [阅读全文]...

2022-03-27 14:53:50
  • 朝天子咏喇叭的拼音版

  • 古诗文
  • 朝天子咏喇叭的拼音版

      朝天子咏喇叭是作者为了讽刺宦官而作,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朝天子咏喇叭的拼音版,供大家阅读参考。

      朝天子咏喇叭的拼音版:

      lǎ bā suǒ nà

      喇 叭 , 唢 呐 ,

      qǔ ér xiǎo qiāng ér dà

      曲 儿 小 , 腔 儿 大 。

      guān chuán wǎng lái luàn rú má

      官 船 往 来 乱 如 麻 ,

      quán zhàng nǐ tái shēn jià

      全 仗 你 抬 身 价 。

      jūn tīng le jūn chóu

      军 听 了 军 愁 ,

      mín tīng le mín pà

      民 听 了 民 怕 ,

      nǎ lǐ qù biàn shén me zhēn gòng jiǎ

      哪 里 去 辨 什 么 真 共 假 ?

      yǎn jiàn de chuī fān le zhè jiā

      眼 见 的 吹 翻 了 这 家 ,

      chuī shāng le nà jiā

      吹 伤 了 那 家 ,

      zhǐ chuī de shuǐ jìn é fēi bà

      只 吹 的 水 尽 鹅 飞 罢 !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2、锁呐:今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3、曲儿小:曲子很短。腔儿大: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4、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5、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

      6、军:指队伍。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队伍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队伍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7、那里:同“哪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和。

      8、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9、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10、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

      鉴赏:

      朝天子咏喇叭第一句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小令的第二句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唢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句。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小令第三句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小令最后一句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通篇咏喇叭咏得真切,让人信服。

      朝天子咏喇叭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朝天子咏喇叭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历史评价

      好的咏物诗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咏物惟肖,即咏什么要能抓住特征,让读者相信确实是所咏之物;二是要有所寄托,不是为咏物而咏物,而是通过咏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三是咏物和寄托的关系要处理好,即“不即不离”。王磐的这首《朝天子·咏喇叭》就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王磐这首最为人称道的讽刺作品《朝天子·咏喇叭》较为豪辣,把正德年间擅权的宦官在运河沿岸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以及他们装腔作势的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王磐这首名曲以讥讽时政、鞭笞宦官作恶而名噪天下。

      拓展: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王磐

      原文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

    [阅读全文]...

2022-03-03 06:56:13
  •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翻译及赏析

  •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翻译及赏析

      《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品。此曲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全曲借物抒怀,虽然没有正面提到宦官的字样,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痛恨情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诗词作者:

      王磐(明代)

      原文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这首小令可分四层,第一层说喇叭、唢呐最突出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暗示小人得意的情状;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曲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全曲借物抒怀,虽然没有正面提到宦官的字样,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痛恨情绪。

      翻译:

      喇叭唢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还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赏析:

      这首散曲开头就妙。作者起笔便写题目上的“喇叭”二字,并不迁回其辞。这样的处理,与全曲*直明快的语言风格,畅快淋的抒情方式,短小的文学载体是非常协调和适宜的。即使作者并不打算重墨描写“喇叭”,但“曲儿小腔儿大”这句直接的描写却是不可少的。不然,内容与题目的血脉就显得不连贯,全曲将为之逊色。实际上这句是明写喇叭,而暗写宦官。宦官下去掠夺,总以喇叭相伴,所以作者就借喇叭来指宦官了。“曲儿小腔儿大”,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器张的情状,生动传神。“曲儿小”,暗示宦官乃宫中奴仆,本没有参政的资格,也可理解为其所作所为完完全全是小人行径。“腔儿大”,指宦官很不正常地占据要津后的得意忘形,耀武扬威。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村,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

      接着作者便把这概括性的描写转人具体的.刻画。河面上尽是“官船”。它们来来往往,交错如织,行色匆匆,一片混乱的景象。这里作者没有明说船上所载何物,来自何方,又运往何地,但对照下文可以想见,船上所载,不外乎党抢夺来的民脂民膏,珍奇好玩,乡间佳丽,是用来满足统治阶级骄奢淫侈的生活要求的。如此针线暗穿,不着痕迹,又前后照应,让读者自己去领悟的写法,不仅使结构绾合得很紧,而且还给人充分联想的余地,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乱”字大可玩味,由它可知“官船”非常多,望去河上都是,因而劳动人民受到的剥削十分惨重也就可以想见了。“官船”来往得也很忙乱,以宦官为首的阉党在对劳动人民巧取豪夺时,为着各自的利益暗中进行着一场竞争,生怕自己捞取的少,落在了别人后面,而置人民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于不顾。这个“乱”字含义丰富,深层次地揭露了党乱法乱改,乱民乱国的罪恶。作者在短短的一首小曲里不可能全方位地展示社会现实,所以在这里只选取了河上的一个场景。凭着作者的才力,把这场景真实而艺术地绘成了一幅河上群丑图,作为整个社会小小的缩影。

      历史证明,封建社会的*百姓,总是怕官的,能忍则忍。但当被逼进绝路时,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惊天动地地造起反来,将旧世界炸个粉碎。阉党既要加重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想避免火山爆发而危及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全仗你抬身价”,这充满嘲讽意味的句子,尖锐地指出阉宦在官船上设喇叭,是为了拾高自己的身价,用以掩盖其内心的恐惧。作者洞察了*派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及其色严内荏的阶级实质,写得入木三分,令人击节称快。

      作者目光敏锐,思想深邃,笔力雄健,擅长透视和再现人物微炒的心理。再如,“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这两句上承“曲儿小”一句而来,是互文,即军民听了喇叭都又愁又怕,是写统治集团在精神上给军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听到喇叭就愁得要死,怕得要命,军民的反应如此敏感而强烈,因为在他们身边发生过许许多多家庭被喇喇“吹伤”“吹翻”的悲惨事件,使他们的心一直还在震颤。喇叭一响,如狼似虎的宦官和官员污史又要到了,他们就会深深不安起来,为无以敷衍越来越贪的勒索和举家无衣无食而发愁,为家破人亡的命运趋势而心惊肉跳。作者从听觉上写军民的感受,又用排偶的句式加强它,成功地从侧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愁”和“怕”并不等于麻木。“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说明老百姓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对所承受的压迫和剥削早有深刻的认识,清醒地知道,在紧重的负担中,有朝廷规定的,也有官员私设和层层加码的;有皇帝下诏采办的,也有宦官或地方官吏私行索取以及这两股恶势力合伙经营的。虽则政出多门,却都堂而皇之地借用朝廷的名义。情况扑朔迷离,局外人难以分得清其中的真真假假。其实,也无须去分辨。因为不论来自何方的剥削,都是用无数人的生命财产去满足极少数人的腐朽生活的需求,给劳苦大众带来的都只能是灾难,同样的不合理。

      写到这里,作者把笔锋一转,由听觉移到了视觉。“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写劳动人民在阉党的喇叭声中纷纷家破人亡。这决不是小说家言,而是“眼见”的血淋淋的事实。“这家”“那家”不是十家八家,而是千家万家。这句采用排偶形式一气呵成,给人那家伤了这家翻了紧紧相承目不暇接之感。这惨象,“军”和“民”都“眼见”了,感到自己正面临着被“吹翻”“吹伤”的可能,所以听到喇叭就极度地优伤和恐惧。真是苛政猛于虎。“这”“那”本属虚指代词,但在这里给读者的艺术体验却是实在而形象的,好像作者指点着把身边相继破散的家庭的真名实姓一一列举给读者听。看似*淡的句子,实际上奇妙得很。

      惨象已不忍睹,但丧失了人性的阉党,决不会良心发现,只能是虎口张得越来越大,喇叭吹得越来越响。那势头,非要把天下的百姓吃个精光,只剩下一片白地才肯罢休。“只吹得水尽鹅飞罢”,就这样非常形象地预示了剥削将愈来愈重的发展趋势,揭露了腐朽的统治阶级贪婪残忍的本质,同时也暗示了明王朝将因此而灭亡的必然命运。

      拓展知识:创作背景

      这支曲子作于明朝中叶的正德年间(1506—1521)。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载:“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

      明朝中叶是历史上宦官祸国殃民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其时,由于皇帝有意的扶植和利用,宦官把持朝政,手握内外臣僚的生杀大权。于是就有一批趋附的官吏与之勾结,形成阉党。在统治阶级内部,排除异己,屡兴大狱;对劳动人民则公然掠夺其土地并日益加重剥削和奴役,数以万计的人家被逼得家破人亡,社会矛盾一天天激化。王磐当此乱世,写下这首《朝天子·咏喇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阶段黑暗的现实。

    [阅读全文]...

2021-11-23 02:34:26
  •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翻译

  • 元曲
  •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翻译

      《咏喇叭》表面上引用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介绍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 一作:锁呐; 声价 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译文二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0.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11.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阅读全文]...

2022-03-30 20:36:53
  • 牵牛花象喇叭的比喻句

  • 经典
  • 1、*来,姐姐像吃过一枚顺心丸”,脸上老漂着笑影

    2、清晨喇叭花想一个个小喇叭张开了花朵仿佛在高兴的歌唱

    3、盛开在阳光下的牵牛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喇叭

    4、喇叭花开了,像个小酒杯,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显眼夺目

    5、春天,隐藏在那柳树枝上那些嫩绿嫩绿的叶芽,像一位少女,亭亭玉立,那么清新雅致而那柳条像少女的裙带,随风飘舞

    6、天气渐暖了,而他却像进入了严冬不仅脸上阴冷,嘴巴也像冰封雪凝

    7、喇叭花就像小广播,陪伴我们学*成长

    8、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的欢乐都起来了

    9、喇叭花开了如一个个紫色的小喇叭,美丽的开放了

    10、牵牛花远远地看,像一群小卫士,又像一群小孩子,活泼向上

    11、喇叭花就像红领巾手里的小喇叭,被吹出充满朝气的吧啦吧啦声

    12、小溪欢畅地唱着动听的歌,向前一直蹦跳着跑去

    13、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14、喇叭花开了,像一串串紫色的项链

    15、喇叭花像五彩缤纷的喇叭般灿烂多姿

    16、喇叭花开了,一大片垂下来像一条紫色的瀑布!

    17、我最喜欢紫色的牵牛花牵牛花的花朵非常迷人远看像一个个小喇叭挂在绿叶上微风吹过花朵轻轻摇摆好像在翩翩起舞走*一看花朵外层是玉白色的里层是紫色的叶片挨挨挤挤面向阳光如同抖开的绿布叶下的茎无论遇到什么障碍藤茎也会继续往上攀爬

    18、惨败的洪水拖着无力的身躯慢慢消失在无尽的原野里

    19、喇叭花开了,像盏盏小灯

    20、牵牛花的果,像盏盏小灯,向下垂着,好像在寻找适宜的地方,然后把种子弹落,让它在那里安家

    21、牵牛花长着心形的叶子,开着喇叭形的花,那花朵有紫的粉的白的黄的,还有几种颜色夹在一起的花的,真是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22、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就像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23、她从外面走进来,脚步是那样缓慢,就像腿上带着两百斤东西似的,几乎抬不动了

    24、刚开的牵牛花啊,像一个个梦幻的小喇叭,呼啦啦的传着春来了的喜讯

    25、那喇叭花儿正像一只只小巧的五颜六色的喇叭,迎着朝阳在吹奏一支优美的乐曲

    26、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27、欲望是殖民者手中的皮鞭;欲望是希特勒手中的指挥棒; 欲望是和珅手中的印章……

    28、清晨,千万朵牵牛花同时就仰起头,绽开花瓣,一起吹响了冲锋号这是一片花海,这是一幅壮观的画图

    29、那一串串小喇叭似地牵牛花在微风中摇摇晃晃,像是在吹奏着欢快的乐曲

    30、那牵牛花儿爬在树上,调皮任性,无拘无束,就像小孙女缠着老爷爷

    31、刚开的喇叭花像一个个喇叭高高的挂在藤上想摘它可是舍不得

    32、草原多么像海啊!只是比海寂静;草原多么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广漠得望不到边际

    33、喇叭花举起紫红色的大喇叭,仿佛在吹着一支好听的晨曲

    34、喇叭花对着太阳露出来笑脸

    35、冬天的原野上,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着,不一会儿,原野上白茫茫的,好像盖上了一床厚厚的棉被

    36、路边的花儿露出张张笑脸,向人们炫耀她们的娇媚

    37、春天像一柄刃薄如纸的刀,轻易就划开了我被冬之严寒冰封许久的心房

    38、他那阴沉的面孔,像木头刻的

    39、清晨千万朵牵牛花同时就仰起头绽开花瓣一起吹响了冲锋号这是一片花海这是一幅壮观的画图

    40、牵牛花开了,一个个小花蕾在绿叶丛中伸出来像一个个小棒槌,直直地立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像一个个漂亮的小酒杯,竟相开放

    41、他走起路来,总是背着手低着头,那神情,好像在思索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42、早晨,千万朵喇叭花同时就仰起头,绽开花瓣,一起吹响了冲锋号这是一片花海,这是一幅壮观的画图

    43、牵牛花如一个个紫色的小喇叭在微风中轻轻吹出了一个音符,美丽的开放了

    44、牵牛花像五彩缤纷的喇叭般灿烂多姿

    45、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鲜红的天蓝的淡紫的—真像一只只彩色的小喇叭花瓣上闪着几颗晶莹的露珠

    46、喇叭花开了,稠密得很,远远看去,就像一匹紫色的布挂在空中

    47、春天来了,迎春花开了,那一朵朵金电影的花朵就像一串串风铃

    48、刚开的牵牛花像一个个喇叭,高高的挂在藤上,想摘它,可是舍不得

    49、小鸟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讨论一个热门的话题

    50、春天来了,伶俐的小燕子翘着剪刀似的尾巴从南方飞来了,好像在向我们炫耀春天的美丽

    51、那一串串小喇叭似地喇叭花在微风中摇摇晃晃,像是在吹奏着欢快的乐曲

    [阅读全文]...

2021-12-02 14:32:54
喇叭节的古诗给我听 - 句子
喇叭节的古诗给我听 - 语录
喇叭节的古诗给我听 - 说说
喇叭节的古诗给我听 - 名言
喇叭节的古诗给我听 - 诗词
喇叭节的古诗给我听 - 祝福
喇叭节的古诗给我听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