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字的古诗

关于枝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枝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枝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枝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1) 诗词(21) 祝福(1k+) 心语(51)

  • 白居易的古诗杨柳枝词

  • 杨柳,写作
  • 白居易的古诗杨柳枝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的古诗杨柳枝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柳枝词

      唐代: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译文

      春风吹拂柳枝随风起舞,绽出嫩芽一片嫩黄比丝柔软。

      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整日都没有人,这柳枝属于谁?

      注释

      ⑴千万枝:一作“万万枝”。

      ⑵永丰:永丰坊,唐代东都洛阳坊名。

      ⑶阿(ā)谁: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

      赏析

      乍看之下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其实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唐宋诗醇》称此诗“风致翩翩”,确是中肯之论。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此诗所写,亦当含有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

      此诗将咏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着一丝痕迹。全诗明白晓畅,有如民歌,加以描写生动传神,当时就“遍流京都”。后来苏轼写《洞仙歌》词咏柳,有“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之句,隐括此诗,读来仍然令人有无限低回之感,足见其艺术力量感人至深了。

    [阅读全文]...

2022-03-17 06:09:00
  • 含有枝字的古诗词 带枝字的诗词名句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佚名《金缕衣》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调·其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枝》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鸟》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杂诗》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乐·留人不住》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阅读全文]...

2021-12-02 08:15:14
  • 描写荔枝的诗句(关于荔枝的古诗大全)

  • 炎炎夏日,来点荔枝清爽可口。夏天是荔枝的季节,甘甜多汁的荔枝是炎炎夏日的闷热神器。荔枝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诗人都称赞吟诵。你一定听说过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句,也会知道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那么你还知道其他有关荔枝的诗句吗?

    十首描写荔枝的古诗词,品尝荔枝的甘甜与诗意!

    食生荔子

    宋-周紫芝

    著枝犹有露华腴,谁把红纱罩玉肤。

    龙眼也随君并熟,一生空作荔枝奴。

    墨荔枝

    宋-释居简

    尘蜕冰肤玉透肌,皱絺洴墨剪裳衣。

    芳鲜甘与缁云老,不与轻红转眼稀。

    食荔枝

    宋-王十朋

    妃子园中荔子奇,莫因名号起猜疑。

    清时入坐非尤物,一洗烟尘赖好诗。

    荔枝

    宋-郭祥正

    暑馆风沈睡眼醒,荔枝新熟暗香生。

    玉纤为剥红绡颗,甘露初凝湿水晶。

    荔枝亭

    宋-吕颐浩

    水晶绛雪旧驰名,珍重移来*野亭。

    看取薰风炎暑际,丹苞万颗粲繁星。

    食生荔枝

    宋-洪炎

    独擅东南美,谁知十八娘。

    笑颦俱有味,朱粉不迷香。

    璀璨珠生掌,清泠露入囊。

    风流须第一,饤座每难忘。

    十八娘,荔枝品种之一。宋代蔡襄在《荔枝谱》中记载:“十八娘荔枝,色深红而细长,时人以少女比之。俚传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啖此品,因而得名。”

    种荔枝

    宋-邹浩

    高堂怀核谩栽培,一一红根破绿苔。

    携入乡邦吾第一,风流知自岭南来。

    林章叔送状元红荔枝赋谢

    明-王弘诲

    [阅读全文]...

2022-03-14 22:09:20
  • 描写荔枝的古诗词句

  • 经典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锦江*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丘浚《咏荔枝》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 欧阳修《浪淘沙》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

      自擘轻红香满手 —— 李纲《减字木兰花(荔枝二首)》

    [阅读全文]...

2022-07-12 18:11:05
  • 竹枝词九首古诗词

  • 竹枝词九首古诗词

      古诗原文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诗文赏析

      这组诗写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阅读全文]...

2022-01-01 17:29:14
  • 《新添声杨柳枝》古诗词

  • 《新添声杨柳枝》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添声杨柳枝》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译文翻译

      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蒙上了淡电影,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比不得新的东西讨人喜欢。

      你我原本应该像合欢核桃一样坚贞不移,哪里想到你的心里原来已经有了别人,让我对你终究有了恨意。(其一)

      深夜里点亮烛火深深的嘱咐你,此去路途遥远不要忘了归期。

      小巧精致的骰子上嵌入那意喻相思的红豆,相思入骨你是否知道?

      注释解释

      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电影。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电影。

      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

      里许:里面,里头。许,语助词。元来:即“原来”。人:取“仁”的谐音。

      深烛:音谐深嘱,此处用的是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女子“深嘱”情郎。伊:人称代词,“你”。

      长行:长行局,古代的一种博戏,盛行于唐。这里用此博戏的名称双关长途旅行。围棋:中国传统棋种。变化极复杂,棋理极深奥;高手对弈,一局棋常需数个时辰,甚至数日方可分出胜负。此处用“围棋”与“违期”的谐音,劝“郎”莫要误了归期。

      玲珑:精巧貌。骰(tóu)子:博具,相传为三国曹植创制,初为玉制,后演变为骨制,因其点着色,又称色子;为小立方体块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从一到六不同数目的圆点,其中一、四点数着红色,其余点数皆着黑色。这骰子上的红点,即被喻为相思的红豆。

      “入骨”句: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红点深入骨内,来隐喻入骨的相思。“入骨”是双关隐语。

      诗文赏析

      其一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首二句,感物起兴。眼见一块原来是极鲜亮的红丝绸,却因蒙上了灰尘,颜色变得暗淡了,旧如“曲尘”,而这“一尺深红”的丝绸,好像不是一般的.妇人之饰,很可能它就是女子新婚时用过的方幅红绸“盖头”。这“一尺深红”,应是女子眼中的不寻常之物,她一直把那约一尺宽的红绸作为自己婚姻的象征,看到红绸,就引起对幸福的憧憬。可如今,眼前的红绸却已经蒙上尘土,还有了不少“曲尘”似的霉斑。睹物思人,不由感慨万端。唉,还是俗话说得对,物品天生的都是旧不如新。然而,就爱情而言,则不能“喜新厌旧”,而应是“日久长新”才好,否则情不专而怨恨必生。窦玄妻《古怨歌》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诗人这里正是以“衣不如新”反衬“人不如故”。看来是丈夫又有了新欢,才引起女主人公幽怨的情思。这二句运用了比喻,虽然手法委宛,语言却很直白,就意蕴而论,显然缺乏含蓄之美感。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这二句,仍然运用了比喻,抒发被弃女子的“恨”意。“合欢桃核”,本来那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旧日婚俗在“新人”家中,也常常摆放枣、栗子、桂枝、桃核等果物,预示喜兆。想当初,女主人公在与丈夫两情欢娱的时候,她是那样相信她们用桃核来表示的永远好合的誓言,现在明白,原来那“合欢桃核”里面,已经有了另外一个“人”了。“人”是“仁”的谐音,说“合欢桃核”另有“人”,就是说她的丈夫内心里另有新欢的“人”了。所以,这是借鉴了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的手法写桃核内有“仁”以隐喻合欢之人心中原来别有“人”,富有民间的生活气息。既然对方心中已有他人,故第二句曰“旧物不如新”;虽前有“合欢桃核”之约,然“终堪恨”也。这就既巧妙地讽刺了爱情上的喜新厌旧者,又曲折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所爱者的执着追求,那“恨”字流露出一种难言的幽恨之情。面对负心人,诗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劝戒,言有尽而意无穷,反映了甜蜜爱情生活中的另一个侧面。

      这首词,在艺术方面,采用比兴、暗示、谐音双关的手法,加强了抒情效果。但从词的整体意境看,仍然是“意伤于太尽”(张戒《岁寒堂诗话》),缺乏余韵远致。像“天生旧物不如新”、“里许元来别有人”这样的内心触悟,也过于直浅了些。

      其二

      此篇是以女子口吻,抒写她对情郎的眷恋。首起二句,是叮嘱之辞。“井底点灯深烛伊”,这“井底点灯”四字,谓在井底点上灯。何以偏在井底点灯呢?原来这井底之灯,必是深处之烛。而“深烛”,隐喻“深嘱”。“伊”是人称代词,在此代“你”。“深烛伊”也就是“非常诚恳地嘱咐你。”显然,是作者刻意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叙事。因而使词意隐晦了。

      既云“深嘱”,嘱咐些什么呢?即次句“共郎长行莫围棋”。共,介词,犹同;跟。“共郎”二字,明示女主人公正与郎相聚。而紧跟“长行”二字,又暗示着这是离别的时刻。所以她才对他叮嘱再三、情意绵绵。此“长行”与“围棋”,又作谐音双关。长行,是一种博戏的名称。据唐人笔记记载,用掷骰子来博“长行局”,因简单易行,唐人“颇或耽玩,至有废庆吊、忘寝休、辍饮食者”(《唐国史补》卷下),是一种低俗的赌博。而“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棋艺,棋理高深,可谓文人雅士的游戏。可她为什么“深嘱”将要出门的丈夫,让他记住:我可以与你玩长行,但不同你下围棋呢?原来,她的这番叮嘱中另有深意。她是用“长行”这种博戏的名称来双关“长途旅行”,又用“围棋”来双关“违误归期”。她这是告诉丈夫“远行一定不要误了归期”!在生活中,人们要把某件事情告诉对方,却又不便于明白说出,往往会用这种谐音双关的方式来暗示。这里的“长行”、“围棋”,也是女主人公将她深隐的心曲,婉转托出;虽然可见女子的柔情蜜意,但由于其中的隐语,过于隐晦。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后两句从“长行”引出“骰子”,说那种制造精巧的骰子上的颗颗红点,有如最为相思的红豆,而且深入骨中,表达着我对你深入骨髓的相思,你知道吗?这样一来,自然又深化了第二句深嘱“长行莫围棋”的用意,原来她“共郎长行”,也是有意要用“长行”这种博戏所用的“骰子”来提醒丈夫:当你玩“长行”使用骰子时,知不知道,那骰子上的红点,颗颗都是入骨的红豆,代表着我对你的入骨相思?所以,你千万不要违误了归期。这一句,非常准确地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惦念,对丈夫的那种难舍难离的强烈的爱!“入骨相思”,一语双关,其中缠绵之意,教人不由魂销。在章法上,则是对前二句“深嘱”早归“莫违期”的对应。诗中,女子“共郎长行”时“深嘱”于前,客子“违期”未归时又“入骨相思”于后,最后以“知不知”设问寄意的口吻轻轻将全诗兜住,然后再表现出这位多情的闺中人亟盼游子早归的焦虑心情。“知不知”三字,把女子离别之久、会合之难、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说无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可谓收得自然,余味不尽。而读者所感受到的正是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诚挚而火热的爱情。有女钟情如此,令人读来倍觉感人。“入骨相思知不知”七个字,乃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这首词最精粹之笔,在于后二句以相思子(红豆)为喻,寄托女子的挚爱深情。全词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虽有助于词境的深婉含蓄;但由于刻意为之,便又流人“谜而不诗”(王夫之《古诗评选》)之地,缺乏“自然天成”之妙。

      此二诗写“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以讽喜新厌旧;写“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以骰子喻己相思之情,就既未见浓艳的辞藻,又未闻有些许脂粉气。其设想新奇,别开生面,在许多的爱情诗中,使人顿觉耳目一新。大量使用谐音双关修辞法,更使诗作独标一格,别有情致。人们表达爱的情感,力避直率明白,本尚朦胧含蓄(当然不是晦涩费解),而双关隐语的运用,却能使人透过字面的意思,通过那些音同或音*的“别字”,去细细品味那双关语中底层的无尽的意蕴。这些谐音词的寓意颇深,不可囫囵读之。它蕴含着诗人人为的特定含义和感*彩,能使语言在表达上更含蓄、婉转和饶有风趣。用于表达爱情,则言浅意深,更富有感染力。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阅读全文]...

2022-02-26 04:28:04
  • 白居易杨柳枝的意思(杨柳枝古诗赏析和解释)

  • 解释
  • 前几天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读此诗有何感想?

    这首诗的作者是中唐诗人刘禹锡,他曾经写过十余首《杨柳枝》,这是其中的一首。

    唐朝的《杨柳枝》源自汉乐府的《折杨柳》。在唐朝成了以七言绝句形式写成的歌词:

    唐绝句定为歌曲。唐时古意亦未全丧,《竹枝》、《浪淘沙》、《抛球乐》、《杨柳枝》,乃诗中绝句,而定为歌曲。故李太白《清*调》词三章皆绝句。元、白诸诗,亦为知音者协律作歌。《碧鸡漫志》

    诗人咏柳之作,早在《诗经》中就有“杨柳依依”的名句。

    在汉乐府的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大多用五言古体的形式写成。

    例如《折杨柳行》(汉·两汉乐府) :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卞和之刖足,接舆归草庐。

    魏晋时无名氏的《月节折杨柳歌 》是五言为主的杂言诗。

    织女游河边,牵牛顾自叹,一会复周年。折杨柳,揽结长命草,同心不相负。

    南北朝时期,谢灵运的《折杨柳行》是长篇的五言古诗:

    骚屑出穴风,挥霍见日雪。飕飕无久摇,皎皎几时洁。未觉泮春冰,已复谢秋节。空对尺素迁,独视寸阴灭。否桑未易系,泰茅难重拔。桑茅迭生运,语默寄前哲。

    陈朝后主陈叔宝的《折杨柳》也是五言古诗,有点像五言律诗了:

    杨柳动春情,倡园妾屡惊。入楼含粉色,依风杂管声。武昌识新种,官渡有残生。还将出塞曲,仍共胡笳鸣 。

    隋朝无名氏的《折杨柳枝歌》,则是五言的仄韵绝句: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不过上面这些诗歌,虽然题目中带有“杨柳”二字,但是从内容上看,未必都和杨柳相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俗,但是有些《折杨柳》的内容也未必都和送别相关。这些诗歌只是用了这个带有“杨柳”的题目而已。

    据宋朝王灼《碧鸡漫志》记载:

    《鉴戒录》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 乐天晚年,与刘梦得唱和此曲词,白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梦得亦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盖后来始变新声,而所谓乐天《杨柳枝》者,称其别创词也。

    在清朝的《钦定词谱》中,《杨柳枝》作为一个词牌被录入:

    杨柳枝,唐教坊曲名。按,白居易诗注:《杨柳枝》,洛下新声,其诗云“听取新翻杨柳枝”是也。薛能诗序: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度新声。其诗云“试踏吹声作唱声”是也。盖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名。此则借旧曲名,另创新声。后遂入教坊耳。

    此本唐人七言绝句,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不同。《钦定词谱》

    可见,唐人的《杨柳枝》借用了乐府《折杨柳》的曲名,但是重新创作了新曲,成了唐教坊中流传曲子。这种曲子的歌词,都是七言绝句。

    五代时的词集《花间集》中,有多少《杨柳枝》词,例如温庭筠有八首、孙光宪有四首、

    阊门风暖落花干,飞遍江城雪不寒。独有晚来临水驿,闲人多凭赤栏干。(温庭筠《杨柳枝》)

    根柢虽然傍浊河,无妨终日*笙歌。骖骖①金带谁堪比,还笑黄莺不较多。( 孙光宪《杨柳枝》)

    另外,在《钦定词谱》中,还有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被命名为《添声杨柳枝》。区别是,七言绝句的每一句后面,都加了三个字作为和声: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帏罗幌麝烟销,烛光摇。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唐·顾夐《添声杨柳枝》)

    另外,《钦定词谱》还专门写到:

    按,刘白倡和以后,为此词者甚多,皆赋柳枝本意。原属绝句,因《花间集》载此,故采以备调。《钦定词谱》

    可见,因为《花间集》的收录,所以*将这种七言绝句也作为了一个词牌。

    在唐朝,很多人用七言绝句的方式写《杨柳枝》,唐朝人的《杨柳枝》 有自己的曲调,于是诗人们依照曲谱填词。

    例如司空图的《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其一》:

    乐府翻来占太*,风光无处不含情。千门万户喧歌吹,富贵人间只此声。

    司空图这首是仄起*收、首句押韵的七言绝句。

    白居易《杂曲歌辞 其一 杨柳枝》中也写到: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白居易这首是*起*收、首句押韵的七言绝句。唐朝的《杨柳枝》基本都是首句押韵的七绝,分*起*收和仄起*收两种。

    白居易诗中的“新翻杨柳枝”,是指唐朝时新谱的曲子,应该和隋朝以前的《杨柳枝》、《折杨柳》等不同。

    唐朝最为有名的《杨柳枝》,大概就是白居易的这首“永丰柳”了: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据孟棨的《本事诗·事感》记载:

    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词,上问谁词,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之。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两枝,植于禁中。白感上知其名,且好尚风雅,又为诗一章,其末句云:「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枝。」

    白居易知道此事以后,又作《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一首: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注:与本事诗所记不同)

    据说唐宣宗继位以后,想请白居易出山,但是白居易在他做皇帝之前的几个月前已经去世了,时间有点对不上。不知道《本事诗》里面的故事是不是演绎,或许是记错了名字。

    刘禹锡与白居易是一生的好友,两个人后来都在洛阳终老,期间经常相互唱和。白居易有七绝《杨柳枝》十首,刘禹锡有七绝《杨柳枝》十二首,

    据明朝才子杨慎的《升庵诗话》说,刘禹锡的这首杨柳枝存在两个问题:

    《丽情集》载湖州妓周德华者,刘采春女也,唱刘禹锡《柳枝词》云:“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此诗甚佳,而刘集不载;然此诗隐括白香山古诗为一绝,而其妙如此。《升庵诗话》:

    1、作者存疑

    [阅读全文]...

2022-04-03 17:53:24
枝字的古诗 - 句子
枝字的古诗 - 语录
枝字的古诗 - 说说
枝字的古诗 - 名言
枝字的古诗 - 诗词
枝字的古诗 - 祝福
枝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