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泽勋的古诗

关于带泽勋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泽勋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泽勋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泽勋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9) 诗词(2) 祝福(1k+) 心语(51)

  • 杜牧《云梦泽》古诗赏析

  • 杜牧《云梦泽》古诗赏析

      《云梦泽》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3卷。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杜牧《云梦泽》古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云梦泽

      作者:唐·杜牧

      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终始郭汾阳。

      【注释】

      ①云梦泽:古泽薮名,在今湖北、湖南部分地区。

      ②日旗龙旆:古代画着日、月、交龙等图案的旗子,是帝王的仪卫。

      ③楚王:指韩信。韩信为汉立下汗马功劳,封楚王。后有人告韩信反,刘邦以游云梦泽会诸侯为借口,亲自至楚,逼使韩信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④直是:即使是。五湖客:指范蠡。

      ⑤郭汾阳:即郭子仪,以*安史之乱功封汾阳郡王。《旧日唐书·郭子仪传》谓“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体对照】

      卷523_57【雲夢澤】杜牧

      日旗龍旆想飄揚,壹索功高縛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終始郭汾陽。

      《云梦泽》读后感

      ――来便来了,去也同去,生死不离,有你,足矣。

      这篇作品,无论是剧情还是文笔,我认为是最出色的之一,应兮夜,是我接触橙光以来最喜欢的角色,于是我决定把长评留给兮夜。

      第一眼见他,便觉得眉目清秀,举止儒雅,气质不凡。都说他心里颇深,并非善类,可他,自从父母战死后,便处处小心谨慎,*惯了伪克制,*惯了隐藏最真实的自己。月盈则缺,水满则溢,万物盛极必衰,昔日强盛一时的龙族在一夕之间败落。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肩负龙神烛阴的嘱托与整个龙族的荣耀,他将他人的不理解与猜忌抛却脑后,纵使,背负千古骂名,也要逆天改命,使万物回到正规,可就是这样做事滴水不漏的他,却没有算到洛羽的'出现,没有算到洛羽会让他*静如水的心泛起涟漪。于是,,他向洛羽坦露心迹,渴望她的理解,渴望有一个人可以倾诉。

      我看见,*时威严的龙王,在洛羽面前,宛如羞涩的少年郎,为了一人,曾经觉得自己绝不会做的事,如今一一打破;在她毅然决定去救烛凌风时,不惜与众灵族对抗,使自己陷入两难境地。他早就算好了,算到用自己的死,成全应兮月,成全烛凌风,成全天下的太*,唯独,没有成全自己。魂魄即将燃尽之时,他向洛羽坦白了一切,即便是将死之时,他希望的,也是洛羽能够幸福。这样的他,我不会舍得放手,我只想,成为他能够毫无顾忌地倾诉内心的对象,成为他心灵的依靠,为他一人,穿上火红的嫁衣,执他之手,陪他走完生命中最后一段路程。

      今生,不能与君偕老,来世,定当与君白首。

    [阅读全文]...

2022-05-07 05:03:47
  • 诗名含有泽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泽字的诗词

  • 民泽祖樵林居士搆堂于上游庄民泽乞题

    陈献章〔明代〕

    入云堂搆昔人开,兰桂香风次第来。黄云山高几千丈,后山前日寄声回。

    楚云台观民泽所栽菊寄民泽用作九日韵时民泽还五羊未返

    陈献章〔明代〕

    当轩玉朵孤,植竹翠茎扶。香细风初动,神清俗本无。

    寒深溪井涸,月出山瓢疏。何处异乡客,永怀歌茱萸。

    泽陂

    佚名〔先秦〕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苏轼〔宋代〕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傜新唱,谁谓古今隔。

    梦泽

    李商隐〔唐代〕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彭泽

    汪遵〔唐代〕

    鹤爱孤松云爱山,宦情微禄免相关。

    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

    宿旧彭泽怀陶令

    黄庭坚〔宋代〕

    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

    彭泽当此时,沉冥一世豪。

    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

    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

    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

    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

    *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

    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

    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

    属予刚制酒,无用酌杯盎。

    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

    登泽州城北楼宴

    陈子昂〔唐代〕

    *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武安君何在,长*事已空。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云梦泽

    杜牧〔唐代〕

    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终始郭汾阳。

    左名扬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

    鱼玄机〔唐代〕

    闲居作赋几年愁,王屋山前是旧游。

    诗咏东西千嶂乱,马随南北一泉流。

    曾陪雨夜同欢*,别后花时独上楼。

    [阅读全文]...

2022-04-14 14:57:36
  • 含有泽字的古诗词 带泽字的诗词名句

  •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战国策·秦三·蔡泽见逐于赵》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佚名《涉江采芙蓉》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佚名《长歌行》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文子·卷六·上德》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隋书·列传·卷十一》

    鉴於水者见面之容,鉴於人者知吉与凶——《史记·七十列传·范睢蔡泽列传》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佚名《秦风·无衣》

    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曰丽泽。——《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菜根谭·概论》

    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庄子·内篇·逍遥游》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渔父》

    谈人之善,泽于膏沐;暴人之恶,痛于戈矛。——《格言联璧·悖凶类》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佚名《泽陂》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王勃《滕王阁序》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北宋·张载《西铭》

    且欲*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要得富贵福泽,天主张由不得我。要做贤人君子,我主张由不得天。——《格言联璧·持躬类》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佚名《蜡辞 / 伊耆氏蜡辞》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佚名《夸父逐日》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李商隐《梦泽》

    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宣公十五年》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杜甫《悲陈陶》

    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陆游《书愤二首》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杜牧《赠渔父》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王寂《日暮倚杖水边》

    父慈子孝,夫信妻贞,家之福也。——《史记·七十列传·范雎蔡泽列传》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白居易《长恨歌》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凡出军行师,或遇沮泽、圮毁之地,宜倍道兼行速过,不可稽留也。——《百战奇略·第四卷·泽战》

    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史记·七十列传·范雎蔡泽列传》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张祜《题松汀驿》

    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与君同是江南客。——苏轼《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司马迁《屈原列传》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班固《霍光传(节选)》

    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迟。——谢灵运《游南亭》

    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史记·七十列传·范雎蔡泽列传》

    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苏轼《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阅读全文]...

2021-11-27 20:01:01
  • *古代的品阶勋爵介绍

  • 古代,语文
  • *古代的品阶勋爵介绍

      勋爵是指朝廷依臣僚功勋大小而赐予的爵位,有俸禄而无实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的品阶勋爵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天有十日,人有十等”,表示职官等级的有爵、勋、品、阶等数种。

      爵,一般称爵位,是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一种尊号,多根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来授给,长期不变,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世袭。

      封爵在*历史上由来已久,《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五等”,说明先秦就开始封爵了。汉代封爵实际上只有王侯二等,同姓王称王,异性王称列侯。汉武帝以后,诸侯王在王国境内分封庶子称为王子侯。三国以后,除同姓封王外,异姓一般封为公、侯、伯、子、男。

      晋代以后,爵号加“开国”字样以示尊贵,不加“开国”的称为“散爵”,如唐代有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等。

      勋,通称勋官,是为奖赏有功人员所定的称号。其始创于北周,本以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至唐定制,共十二转,转多为贵,受勋者即称勋官。十二转的称号是:上柱国(十二转,视正二品,以下按自多至少顺序)、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明代文勋十级,武勋十二级。清代勋官合并于爵位。

      品,是指官的等级。汉代是以禄石多少作为官位高低的标志。魏晋时官职分九品,即从第一品到第九品,共分九等;北魏时每品又各分正、从,从第四品起正、从品又各分上、下阶,共为三十等。如正第四品上阶、正第四品下阶,从第四品上阶、从第四品下阶等。唐宋时期,文职与北魏相同,武职自三品起分上、下。明清加以简化,九品只分正、从,共十八级。如清代的知府是从四品,知县是正七品。隋代自九品至一品官,称为流内,不入九品的称为流外。流外亦有品级,明清则总称未入流,不分品级。

      阶,即阶官,又称散官,宋朝称寄禄官,是表示官员实际等级的阶位和称号。汉代以前,担任某种职务的人享受某一等级的.待遇是固定的。魏晋以后,有些官称并无实际职务,如光禄大夫、中散大夫和一些散号将军,授予年老有病的旧臣或有一定勋劳的人,只作为领取俸禄和享受某种礼遇的依据,而不负实际责任,这样的官叫做教官。唐代把前代散官的名号加以整理和补充,并重新规定品级,作为标志官员身份级别的称号,称为阶,这种有品级的散官被称为阶官。宋、元、明、清都有阶官,不过名称和品级不尽相同。唐宋时阶官(散官)品级高于职事官(有实际职务的官)时,则在职事官上加“行”字,低于则加“守”字,低二品者则加“试”字。

      古代监察机构

      御史

      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校尉

      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司隶校尉来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刺史

      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秦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察院御史(监察御史)。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武帝元封初,废诸郡监察御史。继之,分*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古代地方官职

      节度使

      节度使,*古代军事将领,后来成为地方官。唐代驻守于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节度使。一般情况下也时常称持节的各镇守军官,如观察使、招讨使和安抚使等为节度使。(其此之谓乎)

      经略使

      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太守

      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

      都督是*历史上的*古代军事指挥官官名。最初是军队中的监察官,与监军相同。在晋之后演变为统领军队的军事长官之职。突厥语与蒙古语中的脱脱一名来自都督。(其此之谓乎)

      巡抚

      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从事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是*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唐朝时已有相*的权变做法,宋朝时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朝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由于好古,士人经常雅称知府为太守。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其此之谓乎)。

      《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通判

      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县令

      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

      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

      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阅读全文]...

2022-07-19 07:14:21
  • 诗经:泽陂

  • 诗经
  •   《诗经: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注释:

      1、陂:水边的地。

      2、伤:女子自指的代词,意思是“我”。

      3、寤寐,醒着和睡着。

      4、涕:眼泪。泗:鼻涕。滂论:大雨般地淋下。

      5、蕳:兰花。

      6、硕大:高大。卷:美好的样子。

      7、中心,心中。娟哏:心中忧愁的样子。

      8、菡萏:荷花。

      9、严:庄重,端庄。

      译文:

      在那清清池塘旁,长着蒲草与荷花。

      有个英俊的男子,让我思念没奈何。

      朝思暮想没办法,涕泪滚滚如雨下。

      在那清清池塘旁,长着蒲草与兰花。

      有个英俊的男子,身躯高大让人爱。

      朝思暮想没办法,心中忧愁不堪言。

      在那清清池塘边,长着蒲草与荷花。

      有个英俊的男子,身材高大多端庄。

      朝思暮想没办法,翻来复去难人眠。

      赏析:

      长相思,夜难眠,一夜就像一百年。用这话来说相思之苦,恐怕一点也不过分。其中如煎如熬的滋味,唯有相思者才能体验。

      有特定对象的相思,比如怨妇思征夫,尚有盼到脱离苦海的那一天,不管希望多么遥远,毕竟是有希望,正如在苦海中航行有了方向,有了精神支柱,因而有出头之日在远方召唤。

      单相思犹如掉进了无边的苦海,既无方向和支撑,又无得救的机会,随波逐流,任凭风吹雨打,总是愁云茫茫,苦海浩荡。

      之所以单相思,必定有着某种障碍。或者是对方早已情有所归,不敢夺人之美,只有从旁默默注视。或者是对方已有家室,不敢擅自闯入*,只得暗自叹息。或者是对方已断然拒绝,一片真情无所托付,只得偷偷顿足捶胸。或者是羞于向对方表白,惧怕碰壁而归,只有长夜垂泪。

      有所期待的相思,脱出苦海之时,便是获得解救之日。解救之途是苦苦等待。单相思的获救,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只有靠自己。要么是大胆前行,勇敢冲锋陷阵,去争取自己的幸福。要么是咬紧牙关,摆脱情网,走出迷误,开始新的历程。自救才能得救。要不,便只有自儿在苦海中挣扎。

      然而,启发与情感毕竟相去甚远。远讲启发容易,做起来艰难。情网大约是人意最难脱出的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牢固的网。能够轻易脱出情网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阅读全文]...

2021-12-26 17:14:47
带泽勋的古诗 - 句子
带泽勋的古诗 - 语录
带泽勋的古诗 - 说说
带泽勋的古诗 - 名言
带泽勋的古诗 - 诗词
带泽勋的古诗 - 祝福
带泽勋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