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古诗是哪个朝代的

关于元稹古诗是哪个朝代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元稹古诗是哪个朝代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元稹古诗是哪个朝代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元稹古诗是哪个朝代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42) 语录(7) 说说(12) 名言(4) 诗词(573) 祝福(4) 心语(111)

  • 元稹的古诗

  • 1、《看花》努力少年求好官,好花须是少年看。君看老大逢花树,未折一枝心已阑。

    2、《雨后》倦寝数残更,孤灯暗又明。竹梢馀雨重,时复拂帘惊。

    3、《杏花》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4、《寄乐天二首》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老逢佳景唯惆怅,两地各伤何限神。论才赋命不相干,凤有文章雉有冠。羸骨欲销犹被刻,疮痕未没又遭弹。剑头已折藏须盖,丁字虽刚屈莫难。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

    5、《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万人判死一得珠,斛量买婢人何在。年年采珠珠避人。今年采珠由海神。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珠为海物海属神,神今自采何况人。

    6、《织妇词》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7、《田家词》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蔟蔟,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雠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8、《杂忆五首》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忆得双文人静后,潜教桃叶送秋千。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山榴似火叶相兼,亚拂砖阶半拂檐。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倚新帘。春冰消尽碧波湖,漾影残霞似有无。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

    9、《春蝉》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

    10、《种竹》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9路锞共恢粒??耸苯诶弧

    [阅读全文]...

2021-12-09 03:55:17
  • 元稹代表作名诗有哪些?盘点元稹诗句古诗大全

  • 优美,诗歌
  •   可能好多人不知道诗人元稹,但你肯定知道白居易吧,元稹和白居易诗同一个年代的诗人,元稹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之后世人还常把元稹和白居易称之为“元白”。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元稹的古诗,一起来看看元稹的诗句都有哪些。

      【元稹诗文合集】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唐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菊花】

      元稹〔唐代〕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行宫】

      元稹〔唐代〕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遣悲怀三首·其二】

      元稹〔唐代〕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唐代〕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离思五首】

      元稹〔唐代〕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唐代〕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一七令·茶】

      元稹〔唐代〕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遣悲怀三首·其三】

      元稹〔唐代〕

    [阅读全文]...

2022-04-09 20:58:17
  • 关于唐代元稹的古诗

  • 关于唐代元稹的古诗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拓跋什翼犍第八子彭城王拓跋力真的`后代,隋朝兵部尚书、益州总管长史、*昌郡公元岩六世孙。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唐代元稹的古诗,欢迎阅读。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遣悲怀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阅读全文]...

2022-07-12 06:54:21
  • 元稹菊花的古诗及赏析(古诗菊花唐元稹诗意)

  • 菊花,诗意
  •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故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自从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在自家门口悠悠然吟出此句,菊花在文学史上的形象陡然光辉起来,从一无足轻重的观赏花,变成最能体现隐者气节的“花之隐逸者”。

    同一篇文章中,言道“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这一点倒不假。但无论世人怎样,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确乎对唐代文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唐朝的几个著名诗人几乎无一例外赋过菊花诗。

    有李白的“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有岑参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有赵嘏的“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有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有李商隐的“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御筵。”

    此外,还有“落第诗人”黄巢最为著名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虽然诗人写菊花有诸多诗歌文章,但是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看待菊花的角度不同,故此总能写出不重样的菊花诗。

    这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中唐诗人元稹的一首《菊花》。这首诗立意新颖,独出心裁,是唐代菊花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篇】

    菊花元稹 〔唐代〕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诵析】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创作背景,大概只是元稹在长安做官时,在宫中或者长安大街上看到了盛开的菊花勾起诗兴,遂有这样一篇小诗传世。

    诗歌从题材上看属于咏物诗,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情感寄托,所以对其背景倒也无需苛求。

    第一句起笔便耐人寻味。“秋丛绕舍似陶家”,秋丛,这里指一丛一丛的秋菊;菊花绕着人家的屋子,令诗人一瞬间有些恍惚,“我这是在哪里,是来到陶渊明的住所了吗?”

    这片刻的恍惚正是妙处,本来只是写赏菊之实景,加入“陶家”二字,场景就变得有虚有实,也在时间上拉出一条长线,诗歌的内容就丰富许多。

    首句写初见,次句便是赏完菊花之后。“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当然不肯放过这样一个赏菊的机会,围绕着篱笆转了一大圈,等他回到原点的时候,却发现本来高高的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遍绕”二字体现出元稹对赏菊的沉醉其中,“日渐斜”则反映时间之久,从一个侧面证明元稹对菊花的喜爱。

    前面两句都属于对赏菊实景的描写,从第三句开始,则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吐露。

    “并不是在所有花中我更喜欢菊花,为什么会沉醉赏菊呢,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后面就再没有可以赏玩的奇花了呀。”

    这最后一句,其实很像“我花开后百花杀”句意,不过一句强调菊花之后无花,一句强调菊花开时无花,着眼的时间点并不相同。

    整体看这首诗,一二句对赏菊场景的描写便有新意,诗人并不直接描写菊花绕屋的盛况和颜色、花瓣等细节,而是通过写自己沉浸其中,不觉白日将斜的恍惚感侧面衬托菊花之美;三四句的抒情,更不从人们赋予菊花的种种气节起笔,而是着眼于她开放时间之晚,描写她不与百花争艳,却在寂寥深秋为世人送上一缕芬芳的美好品质,更令人觉得闻所未闻,新颖而自然。

    诗歌语言*似白话、通俗好懂,但却丝毫没有掩盖作者布置其中的巧妙构思与安排,整篇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味悠长。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阅读全文]...

2022-04-14 11:27:44
  • 小学元稹的诗有哪些(元稹最著名的10首古诗)

  • 小学
  • 元稹是唐代中期的诗人,有唐一代,元稹都称得上是出众的诗人。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身友谊,他们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开成“元和体”。

    元稹的诗成就最高,他的诗作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今天,诗词君介绍十首元稹的诗作,一起来体会元稹诗中的悲欢离合吧!

    《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行宫指的是帝王出行时的居所。

    古旧的行宫,寂寞的宫人,那些前尘往事都散去了,在这里,变化的似乎只是红颜的宫女成了白发。闲闲地说着那以往的辉煌与繁华。

    元稹的这首诗凝练、深沉隽永,引人深思。

    《得乐天书》唐·元稹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元稹和白居易好到什么地步,且看这一首诗:元稹收到一封信,还没看,就流下泪来。妻子女儿都忙问怎么了?可她们马上反应过来了,*常不这样,肯定是白居易来信了。

    如果我是元稹的妻子,我只想问:为何你对白居易爱得这么深。

    《酬乐天频梦微之》唐·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元稹对白居易的的感情并不是“单相思”,白居易也非常珍惜这个朋友。这首诗的背景是白居易梦到元稹,写了一首诗给他,元稹知道后,写了这首酬答诗。

    这首诗题为“酬乐天频梦微之”就是说:老白你最*老梦到我,我十分感动,写下这首诗回答你。听着都很感动。

    《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也喜欢菊花。他说: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一七令·茶》唐·元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

    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春晓》唐·元稹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据说,这是元稹回忆起二十年前在普救寺救下双文(崔莺莺原型)后,怀念和怅惘交织,有感而作此诗。

    夜已过半,但天将亮未亮,在醉梦温柔乡中,却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令人难舍。

    *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个黎明在普救寺中发生的情事。

    《遣悲怀三首》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

    元稹最为人称道的诗作是这三首悼亡诗《遣悲怀》,*代陈寅恪先生曾评价这组诗:贵在真实,所以成为后世绝唱。

    韦丛与元稹是贫贱夫妻,家境贫困的时候,韦丛从未有怨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见元稹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可见韦氏的贤惠。

    《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韦氏去世后,元稹这样诉说内心的悲伤: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自你走后,我再也没有遇见比你更好的人了。许多诗友会说,元稹在韦氏去世后,也曾流连花丛,可此刻伤心也是真实的。

    元稹喜欢茶,与白居易交好,对结发妻子情深意重,他也曾与别的女子有过过往……

    元稹的复杂体现在诗词中,而这也是人性的复杂,古今相同。希望这十首诗,能带给你们不一样的领悟。

    [阅读全文]...

2021-12-03 22:16:12
  • 元稹的诗词大全

  • 元稹的诗词大全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元稹的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自述》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2、《古寺》

      古寺春馀日半斜,竹风萧爽胜人家。

      花时不到有花院,意在寻僧不在花。

      3、《箭镞》

      箭镞本求利,淬砺良甚难。砺将何所用,砺以射凶残。

      不砺射不入,不射人不安。为盗即当射,宁问私与官。

      夜射官中盗,中之血阑干。带箭君前诉,君王悄不欢。

      顷曾为盗者,百箭中心攒。竞将儿女泪,滴沥助辛酸。

      君王责良帅,此祸谁为端。帅言发硎罪,不使刃稍刓。

      君王不忍杀,逐之如迸丸。仍令后来箭,尽可头团团。

      发硎去虽远,砺镞心不阑。会射蛟螭尽,舟行无恶澜。

      4、《和乐天感鹤》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

      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

      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

      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为饱,亦可薰为荃。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5、《秋堂夕》

      炎凉正回互,金火郁相乘。云雷时交构,川泽方蒸腾。

      清风一朝胜,白露忽已凝。草木凡气尽,始见天地澄。

      况此秋堂夕,幽怀旷无朋。萧条帘外雨,倏闪案前灯。

      书卷满床*,蟏蛸悬复升。啼儿屡哑咽,倦僮时寝兴。

      泛览昏夜目,咏谣畅烦膺。况吟获麟章,欲罢久不能。

      尧舜事已远,丘道安可胜。蜉蝣不信鹤,蜩鷃肯窥鹏。

      当年且不偶,没世何必称。胡为揭闻见,褒贬贻爱憎。

      焉用汩其泥,岂在清如冰。非白又非黑,谁能点青蝇。

      处世苟无闷,佯狂道非弘。无言被人觉,予亦笑孙登。

      6、《酬乐天》

      放鹤在深水,置鱼在高枝。升沉或异势,同谓非所宜。

      君为邑中吏,皎皎鸾凤姿。顾我何为者,翻侍白玉墀。

      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

      崔嵬骊山顶,宫树遥参差。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

      多君岁寒意,裁作秋兴诗。上言风尘苦,下言时节移。

      官家事拘束,安得携手期。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7、《酬乐天书怀见寄》

      新昌北门外,与君从此分。街衢走车马,尘土不见君。

      君为分手归,我行行不息。我上秦岭南,君直枢星北。

      秦岭高崔嵬,商山好颜色。月照山馆花,裁诗寄相忆。

      天明作诗罢,草草随所如。凭人寄将去,三月无报书。

      荆州白日晚,城上鼓冬冬。行逢贺州牧,致书三四封。

      封题乐天字,未坼已沾裳。坼书八九读,泪落千万行。

      中有酬我诗,句句截我肠。仍云得诗夜,梦我魂凄凉。

      终言作书处,上直金銮东。诗书费一夕,万恨缄其中。

      中宵宫中出,复见宫月斜。书罢月亦落,晓灯随暗花。

      想君书罢时,南望劳所思。况我江上立,吟君怀我诗。

      怀我浩无极,江水秋正深。清见万丈底,照我*生心。

    [阅读全文]...

2022-02-10 00:01:21
  • 元稹的诗有哪些(元稹著名的诗分享)

  • 著名,分享
  •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北魏宗室后裔,官宦子弟。聪明过人,少有才名。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明经及第,授左拾遗。后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后期,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今天复*元稹的《蚁》,原文如下:

    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

    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

    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这首诗的大意是:当今社会上的权谋之术,涉及方方面面,非常细致,非常深奥,往往被人忽视。但是,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其危害或者祸患就会显现出来。蚂蚁善于钻洞打穴,从而可以导致江海的水渗漏。蚂蚁虽小,但却能够通过蚕食的方式,叮咬蛟龙鲸鱼,使之受困难受。蚂蚁从来不忌惮那些木制的屋梁,而是敢于一点一点地蛀蚀,最终使之腐朽不堪。蚂蚁喜欢深藏在柱石里面,在内筑巢,逐步将柱石掏空,最后导致柱石倾塌。基于以上原因和事情的危害,所以,请转告那些大权在握的人们。再小的东西,再小的事情,都不要忽视或者轻视。

    元稹这首《蚁》是一首五言律诗。元稹在本诗当中通过反复描写论述蚂蚁虽然微小,但危害却是巨大的,谆谆告诫人们切莫忽视小的事物和小的变化。这首诗主要采取了对比手法,江海、蛟鲸、大厦都是大事物,和细微的蚂蚁相较,对比十分鲜明,罗列了多种蚁的*性和道理,顾及物情和事理两方面,理由物出,理不离形,意在以物言理,写物只是手段,言理才是目的。最终阐明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由小可以转化为大的辩证法。因而,既是一首完整经典的诗,又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劝诫之作。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是全诗的诗眼,也是传诵千古的经典名句。这首诗通过小小蚂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说到这里,我想再引申发挥一下。本诗原意主要侧重于蚂蚁带来的危害,而我想从正面来说一下。“微物莫全轻”,工作中,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貌似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些人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其实也有他的个人能量和闪光点。有些事看似不大,但处理不好,就可能制约全局。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轻视任何人和事。

    2021年8月11号

    今天复*元稹的《遣悲怀》(三首之三),原文如下:

    闲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

    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生未展眉。

    这首诗的大意是:闲座无事的时候,往往就想起你,为你伤悲,也为自己伤悲。我已经老了,就算能活到一百岁,也没多长时间了。晋朝的邓攸没有儿子,他知道这是命中注定的。潘岳为亡妻写的《悼亡》诗再好,其实也不过是白费笔墨。我死后会和你埋葬在一起,墓穴幽深黑暗,你我什么都看不到,还能期望什么呢?来生有缘再相见,再好好报答你,更是难以指望!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整夜地把你思念。也只有这样,才能稍稍报答你*生不得伸展的双眉,以及你所吃的苦和所受的罪。

    元稹在他24岁那年,娶了20岁的韦丛为妻。韦丛,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出身名门,是京兆尹(首都长安市*)韦夏卿的小女儿,自小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为韦家掌上明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嫁给元稹后,虽然二人感情非常好,却备尝生活的艰辛,从未过上安稳舒适的生活。即便如此,她仍对元稹十分体贴、毫无怨言。可惜七年后,韦丛就去世了,年仅27岁。妻子去世后,元稹回忆起妻子生前的艰辛付出,出于愧疚,写下了三首七言律诗《遣悲怀三首》,抒发以内疚为主的悼亡之情。

    元稹的这首《遣悲怀》(三首之三),是为悼念去世的妻子韦丛而作。共写了三首。第一首写妻子韦丛的贤能,安贫乐道和对自己的体帖;第二首写韦丛死后的家庭生活变化和自己的痛苦;第三首写自己对韦丛的怀念,表示生死不渝的爱情。三首诗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画面,感情深挚,语言*易。为古今悼亡诗中难以企及的杰作。

    通读这首悼亡诗,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其情痴,其语挚,吟来催人泪下。情之深,爱之切,思之强,痛之烈。怎么能不令人动容?特别是最后两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这是在向已故的妻子表明自己的心迹,也是久经思量后所做的无何奈何之计。人生百年,倏忽之间,就要承受生死离别之苦。欲寄希望于死后同穴,然而死后之事哪还由得自己决定,不过是无谓的痴想罢了。只有终夜不眠不休,永远思念着妻子,才能报答她一生所受的痛苦。真是哀痛欲绝,千古痴情之语,比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显情深似海。

    2021年4月18号

    元稹早年曾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二人交情甚笃,又有一致的诗歌主张,世人将他们并称“元白”。论到新乐府的创作,元稹的成就不及白居易。但元稹的三首悼亡诗堪称独步古今,向来受人称赏。其中,每一首都有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唯将终夜不开眼,报答*生未展眉。”

    今天复*《离思》,原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据相关资料介绍,元稹的这首《离思》,与苏轼的《江城子》、贺铸的《半死桐》一起,被后世推为“三大悼亡诗”,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这首诗的意境极佳,通俗点解释,大意就是:见过了浩瀚无边的沧海之水,其他地方的水,再也难入我的法眼;见过了巫山之上的缥缈云霞,从此便觉得,世间再也没有如此美妙好看的云彩。我很随意地从万花丛中走过,就算是姹紫嫣红,婀娜多姿,也懒得看一眼;这是为什么呢?一半是为了修道,一半却是因为你呀!

    这首诗读来,颇令人感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爱情,向来是能让人动容的,既然今生只爱那一人,伊人已逝,心中的痛与殇还需明说么?这里需要探讨的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如此动人的诗句,到底是不是元稹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呢?我也搜索了一些相关的帖子。有人认为元稹根本就是一个伪君子,薄情寡义,并用元稹写的《莺莺传》,拿来佐证,言之凿凿,说元稹从年轻时就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根本就是既当*又想立牌坊,这句诗虽然说到好听,但完全是虚情假意。也有人认为元稹就是一个滥情的渣男,曾三次娶妻,还有与薛涛的姐弟恋,与刘采春的知己恋,见一个爱一个,爱来时,轰轰烈烈,情真意切,只不过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一样,用情不够专一。相爱简单,相守太难。据说,我昨天提到的诗佛王维,三十岁丧妻,悲痛不已,此后三十年,常伴孤灯,终身未娶,像王维这样的至情至圣的又有几人?我不会写诗,但诗文一理,我手写我心,情之所至,才能写出动人的诗句。所以,我情愿相信,元稹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深深爱着他的原配妻子的,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否则,绝对写不出如此打动人心的诗句。

    [阅读全文]...

2022-02-07 12:18:18
  • 元稹菊花诗句(小学生必背古诗菊花)

  • 菊花,小学生
  • 古代出色的爱情诗恒河沙数,但以爱情诗而留名于世的诗人却寥寥无几,或许是士大夫们对爱情并没有那般重视吧,所以爱情诗数量质量并重的,不过李商隐、元稹、黄仲则等诗人。

    只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无题》组诗过于隐晦,诗评家都认为这些诗歌多有爱情之外的含义,故而失之纯粹。黄仲则《绮怀》、《感旧》组诗美则美矣,但落李商隐之巢窠。而元稹的爱情诗,则是动人纯粹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

    或许是因为元稹将爱和相思写得太过动人,很多人都只记住了他的《离思》和《遣悲怀》,而忽视了元稹其他主题和风格的诗作。毕竟是和白居易齐名的唐诗大家,在元稹现存的八百余首诗中,除了爱情诗亦有不少精品,比如他的《菊花》就是咏菊的千古名篇,还曾选入语文课本。

    秋丛绕舍似陶家,边绕里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与菊花为伴,将其象征意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所以元稹这首诗的第一句,便以陶渊明来体现菊花的雅,它在秋天生长成丛,围绕着房舍,就好似陶渊明的草屋一般,再简陋的建筑,在菊花丛中,也幽雅无比,是远离尘俗喧嚣的绝佳隐逸之地。

    万木萧条之时,金黄一片的菊花,令诗人入了迷,他也绕着屋舍的篱笆,观赏着菊花。太阳渐渐西下,可诗人却没有离开的意思,仿佛也成为了五柳先生。花瓣娴静,花香清雅,置于玉堂不俗,生于茅屋有光。

    为何诗人都偏爱菊花呢?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对人也一样,对物也如此。菊花能够从百花中脱颖而出,位列四君子,是因为当所有花儿都惧怕干燥和冷冽的时候,它在霜风中绽放金黄,用不媚不俗的姿态,为木叶摇落的萧瑟秋季,增添了一抹亮眼的色彩。

    当菊花凋谢之后,再无花儿留在枝头。它就像一位孤独的守护者,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去守护世界的魅力,菊花在奉献,却高洁,这教人如何不爱。

    晋代时期,菊花就被赋予了隐逸孤高的精神。菊花不在东风中与百花争奇斗艳,只在秋风落叶中盛放。这种不趋时的*性,恰似幽人独往来。而风霜中傲然的身姿,又似积极同黑暗斗争的勇者。

    这种精神,像极了道家的隐士,又有儒家的君子之风。穷则恪守自己的气节,独善其身;达则奉献自己的力量,兼善天下。菊花既像是国士,又像是高士,自然也成了文人寄托精神的绝好意象。

    王安石读到这首诗后,觉得元稹以“菊花最晚凋零”的立意角度十分不错,因此也用这个立意挑战了一首《菊花》,其中相同立意的那句是“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王安石写完觉得自己这首诗不错,至少是胜过了郑谷的《十日菊》。

    然而许多诗家认为此诗并不如何。清代冯班认为:

    首先“凋零”就用得不合适,“闲人”更是牵强,而“一枝”像是说梅花,因为南北朝有“聊赠一枝春”来写梅花。完全不如元稹《菊花》诗语意俱足。

    元稹用简短的语句,通过菊花的*性,体现了菊花承载的精神,最后一句像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说出了喜爱菊花的理由,但又没有说透彻,说明显,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品味,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绝句,正是唐诗“无迹可寻”的意境所在。

    [阅读全文]...

2022-03-15 18:40:52
  • 古诗菊花唐元稹诗意(菊花唐元稹原文及赏析 )

  • 菊花,诗意
  •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故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自从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在自家门口悠悠然吟出此句,菊花在文学史上的形象陡然光辉起来,从一无足轻重的观赏花,变成最能体现隐者气节的“花之隐逸者”。

    同一篇文章中,言道“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这一点倒不假。但无论世人怎样,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确乎对唐代文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唐朝的几个著名诗人几乎无一例外赋过菊花诗。

    有李白的“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有岑参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有赵嘏的“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有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有李商隐的“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御筵。”

    此外,还有“落第诗人”黄巢最为著名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虽然诗人写菊花有诸多诗歌文章,但是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看待菊花的角度不同,故此总能写出不重样的菊花诗。

    这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中唐诗人元稹的一首《菊花》。这首诗立意新颖,独出心裁,是唐代菊花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篇】

    菊花元稹 〔唐代〕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诵析】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创作背景,大概只是元稹在长安做官时,在宫中或者长安大街上看到了盛开的菊花勾起诗兴,遂有这样一篇小诗传世。

    诗歌从题材上看属于咏物诗,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情感寄托,所以对其背景倒也无需苛求。

    第一句起笔便耐人寻味。“秋丛绕舍似陶家”,秋丛,这里指一丛一丛的秋菊;菊花绕着人家的屋子,令诗人一瞬间有些恍惚,“我这是在哪里,是来到陶渊明的住所了吗?”

    这片刻的恍惚正是妙处,本来只是写赏菊之实景,加入“陶家”二字,场景就变得有虚有实,也在时间上拉出一条长线,诗歌的内容就丰富许多。

    首句写初见,次句便是赏完菊花之后。“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当然不肯放过这样一个赏菊的机会,围绕着篱笆转了一大圈,等他回到原点的时候,却发现本来高高的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遍绕”二字体现出元稹对赏菊的沉醉其中,“日渐斜”则反映时间之久,从一个侧面证明元稹对菊花的喜爱。

    前面两句都属于对赏菊实景的描写,从第三句开始,则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吐露。

    “并不是在所有花中我更喜欢菊花,为什么会沉醉赏菊呢,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后面就再没有可以赏玩的奇花了呀。”

    这最后一句,其实很像“我花开后百花杀”句意,不过一句强调菊花之后无花,一句强调菊花开时无花,着眼的时间点并不相同。

    整体看这首诗,一二句对赏菊场景的描写便有新意,诗人并不直接描写菊花绕屋的盛况和颜色、花瓣等细节,而是通过写自己沉浸其中,不觉白日将斜的恍惚感侧面衬托菊花之美;三四句的抒情,更不从人们赋予菊花的种种气节起笔,而是着眼于她开放时间之晚,描写她不与百花争艳,却在寂寥深秋为世人送上一缕芬芳的美好品质,更令人觉得闻所未闻,新颖而自然。

    诗歌语言*似白话、通俗好懂,但却丝毫没有掩盖作者布置其中的巧妙构思与安排,整篇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味悠长。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阅读全文]...

2022-01-29 13:47:56
元稹古诗是哪个朝代的 - 句子
元稹古诗是哪个朝代的 - 语录
元稹古诗是哪个朝代的 - 说说
元稹古诗是哪个朝代的 - 名言
元稹古诗是哪个朝代的 - 诗词
元稹古诗是哪个朝代的 - 祝福
元稹古诗是哪个朝代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