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吟古诗的诗句

关于有关吟古诗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吟古诗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吟古诗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吟古诗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59) 语录(40) 说说(148) 名言(2) 诗词(8k+) 祝福(46) 心语(2)

  • 清明节时吟诵古诗句

  • 清明节
  • 清明节时吟诵古诗句

      导语:清明时节遍山雾,泪水化作思亲雨。祈祷亡灵九霄安,世人幸福一生康。拂袖擦泪振作神,感恩报答勤耕耘。继承家业大发展,不辜前人一片心。发家致富上苍看,大展宏图美家园。清明节快乐!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清明节时吟诵古诗句,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1)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2)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4)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5)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6)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7)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8)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9)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10)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11)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12)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13)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4)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5)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6)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17)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18)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19) 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20)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21)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22)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23)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4)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2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6)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27)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28)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29)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30)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1)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32)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33)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34) 清明又*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35)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36)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37) 庭轩寂寞*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38)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39)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40) 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41)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阅读全文]...

2022-02-03 15:44:43
  • 游子吟古诗完整诗句

  • 游子吟古诗完整诗句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游子吟》

      【唐】杜牧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拓展: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曙:天刚亮。

      蓬:散乱。这里指散乱的头发。

      岁阑: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

      朔风:北风,寒风。

      重衣:谓重复多餘的衣服。

      惨戚:亦作“惨慼”。悲伤凄切。

      迟回:犹徘徊。

      休明:用以赞美明君或盛世。

      泥蟠:蟠屈在泥污中。亦比喻处在困厄之中。

      跳丸:比喻日月运行。谓时间过得很快。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 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 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 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 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 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一生穷困,*50岁时才中进士。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意恐:担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晖,阳光。

      古诗今译

      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

      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50岁才中进士,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诗词解析

      孟郊前辈字东野,浙江德清人。两试进士不第,德宗贞元十二年四十六岁考中进士,官至水陆转运判官。他的一生经历了前妻早死,三子夭折。仕途的坎坷,家境的凄苦等等倒霉的坎坷事,但是这些经历对他的思想境界和创作都有极大的影响。一生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时为元和九年(814年)暴病去世,生前之友韩愈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又送300贯,“为遗孀永久之赖”。韩愈前辈极为推崇他的诗作,苏轼前辈则谓“郊寒岛瘦”。孟郊和贾岛同属穷困潦倒悲苦之命运,二人诗风相似都是以苦吟著称,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留于后世《孟东野集》十卷。

      大概孟郊前辈一生只写过一首心情舒畅飞扬的诗作就是《登科后》了,“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写于诗人四十六岁登科进士第,正是春风得意心花怒放之时。登科后的诗人内心充满着欢喜和激动,梦想着锦绣前程的开阔,将要实现自己的功名抱负之追求。最妙的是后两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首先有夸张之妙,马蹄疾体现出了诗人刚做了人上人之澎湃心情。唐朝的进士宴会是在曲江亭里举行,昔日举行宴会前的几天,进士们骑马列队从大街上和河边上走过。这就是所谓的骑马游街。不仅民众可以看,达官贵人们也争相品评,往往其中十有八九被这些官员们选作自己女儿的女婿。由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便如"鲤鱼跳龙",马上成为“三十三人名字香”的新权贵。偌大长安街一日即看尽春意盎然的繁花,可谓得意之致。其次情景相容之妙,一切景语皆起于情,得意之人的眼中看到的定是繁花之致的美妙景色。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总之,这首诗借助景和情的融合而表现了诗人得意之致的情状。

      孟郊前辈那首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的《游子吟》,千百年来引起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共鸣,拨动了天下儿女孝敬父母的心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从母亲为即将出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劳作落笔,透露出母亲对儿子1的无限关爱。喻小草般的儿女,怎么能报答春日般慈母养育之恩呢?千百年来炎黄子孙用这首诗作来教育自己儿女的品德品质。

      大中华有句老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应占其第一位。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到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很难想象他的人品与人格。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全句译意为:孟子说:“一般人所谓不孝的事情有五件:四肢懒惰,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喝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钱财,偏爱妻室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因此蒙受耻辱,四不孝;逞勇好斗,危及父母,五不孝。”鄙人认为对父母之孝心可概括为两种:一种孝心为虚孝,就是以工作忙离家远为借口,子女对父母的孝心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想在心上。一种孝心为实孝,从不找借口定时去看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尽孝于父母的病床前,端屎端尿,擦身洗脚,养老送终。

    [阅读全文]...

2022-07-07 10:14:04
  • 暮江吟古诗

  •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1、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2、瑟瑟:碧绿的颜色。

      3、怜:可爱。

      4、真珠:即珍珠。

      5、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红”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个镜头系统创构为动态性的艺术整体了。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你看吧,当残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又轻摇着舒展在诗人眼前了。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也是陶醉。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这儿,我们可以参证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语:“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宫体诗的自赎》)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还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小仙女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那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射向蓝天、撒落人间的粒粒弹丸吧!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7-16 09:29:11
  • 《游子吟》古诗

  • 文学
  • 《游子吟》古诗

      《游子吟》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小编与大家分享古诗内容,欢迎参考!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⑷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⑴吟:吟诵。

      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本诗中指孟郊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⑸归:回来,回家。

      ⑹言:说

      ⑺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⑻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作品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诗作鉴赏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堪比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代,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后世影响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又有两位诗人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对后人的影响。

      1992年9月香港举办了一项活动——“我最爱的十首唐诗”,评选结果按得票多少为序,最后在众多唐诗中,孟郊的《游子吟》名列榜首。这首诗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学生优秀读物。教材中也有选用,被收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作者简介

      孟郊像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隐居嵩山。*五十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与韩愈交谊颇深。其诗感伤自己的遭遇,多寒苦之音。用字造句力避*庸浅率,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

    [阅读全文]...

2022-07-09 11:53:20
  • 古诗游子吟

  • 小学
  • 古诗游子吟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游子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及注释】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一生穷困,*50岁时才中进士。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意恐:担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晖,阳光。

      古诗今译

      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

      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50岁才中进士,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阅读全文]...

2022-06-26 22:12:55
  • 《石灰吟》古诗

  • 《石灰吟》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灰吟》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

      指导朗读

      (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

      课前复*。

      背诵《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诵。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仍然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

    [阅读全文]...

2022-05-27 04:50:43
  • 游子吟古诗全文

  • 阅读
  • 游子吟古诗全文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子吟古诗全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游子吟

      诗人:孟郊

      朝代: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①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②意恐:担心。

      ③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④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⑤归:回来,回家。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担心孩子一走很晚才会回来。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后世影响】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又有两位诗人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对后人的影响。

      1992年9月香港举办了一项活动——“我最爱的十首唐诗”,评选结果按得票多少为序,最后在众多唐诗中,孟郊的《游子吟》名列榜首。这首诗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学生优秀读物。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隐居嵩山。*五十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与韩愈交谊颇深。其诗感伤自己的遭遇,多寒苦之音。用字造句力避*庸浅率,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

      拓展阅读:游子吟改写作文

      呼呼!屋外寒风凛冽,动物们都躲了起来,生怕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只有几个穿着大衣的人匆匆走过,我即将要去远游,一想到可能几年不能回到这充满温暖的温馨小屋,就不禁感到一阵凄凉。啊,我的母亲,我一定会想念你,时常给您回信的!我的母亲似乎也很伤感,她正在为我赶制衣裳。蜡烛忽明忽暗,她时不时地要低头仔细端详一阵,生怕哪里针脚不细密,会让我着凉。她缝了一针又一针,原本一团团细细的线,在母亲的手里慢慢变成了布,然后裁剪成领子、袖子……在她手里的几根竹针飞快地来回穿梭,看不清是怎么回事,一团线又成了厚实的衣布……

      第二天,要出发了,母亲还在织,她尽量使衣服上的线密一些,再密些,似乎把对儿子所有的思念,和对儿子的爱全部倾注在这一针一线之中。我懂母亲为什么这么认真,她是担心我在外面工作,迟迟回不了家。如果不织厚一点,怎能经受得住风吹雨淋日晒呢?母亲这饱含深情的一举一动温暖了我的心,啊!母亲!

      衣服织好了,我穿着这件用母亲那双饱经风霜的手和全部爱编织而成的衣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抬起头,映入眼帘的便是那迎风招展的、翠绿的小草,可这一点点绿怎能报答春天那无价、无私的阳光的恩情呢?我低下了头,回想起母亲对我的一件件事,让我深受感动。小草虽然报答不了阳光对他的养育之恩,但却能用自己的绿色来感谢阳光,我也要一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和行动来回报母亲那神圣充满阳光的母爱!

      《游子吟》读后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诗描写了母亲在儿子临行前为他缝衣裳的情景:慈祥而细心的母亲,手中拿着一根细细的线,在仔细地为儿子缝衣服。母亲那一根充满着爱的线缝得又密又牢,就是担心儿子不能回归。读了这首诗令我感触颇深,母亲对儿子的这种爱就象太阳关爱小草一样深情而无私,儿子又该怎样报答对母亲的这份浓浓的爱呢?

      如今,时代变了,可是慈母们爱儿女的心,永远不会改变。“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歌词。社会上,慈母比比皆是。报纸上,曾报道过几位慈母的伟大事迹。某地发生大地震,一对母子被困。几天后,他们被救了上来,母亲奄奄一息,而孩子毫发无损。原来,母亲割破了自己的手腕,把血给孩子喝;母亲带着孩子去旅游,结果缆车在半空中掉下,母亲把孩子架在肩膀上,自己被摔死,而孩子却安然无恙……。

      母亲伟大的爱,子女应当报效。母亲在你快乐时,会与你共享喜悦;在你难过时,为你分担忧愁,在你成功时,鼓励你更进一步;在你失败时,母亲会激励你不怕挫折。如此无私的爱,子女是一辈子也报答不了的。

      即使如此,有些子女却不能很好地珍惜,也不报答。有一位单亲家庭,她的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希望他能成材,而他却整天上网打游戏,不好好念书,母亲教育他,他就和母亲还嘴,有时还动手打母亲,这不是太不孝了吗?难道他们不知道“游子吟”吗?真该让他们读读。

      读了这首诗,我想起了自己母亲对我的关怀。我生病了,她陪我打针,喂我吃药,夜晚常常不离我左右;我挑食,她就千方百计地为我做好吃的;陪我练琴,指导我学*……这种种关爱,聚成了伟大的母亲。

      现在,我只是一个小学生,无法报答妈妈。等我长大了,工作了,我一定要好好孝顺我的妈妈,让她歇歇,享享清福。

      读了《游子吟》,我再一次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也再一次让我坚定了报答妈妈的决心。

    [阅读全文]...

2021-11-23 20:07:58
  • 游子吟全诗八句(游子吟古诗全文)

  • 1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3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的深刻印象。

    作者介绍: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阅读全文]...

2022-05-05 09:34:07
  • 吟月七言绝句古诗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四溟水合疑无地,

      八月槎通好上天。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

      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

      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年代:【唐】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阅读全文]...

2022-01-23 04:16:28
  • 吟诵月亮的古诗

  • 月亮
  •   夜晚的月亮是戴着面纱的美人,明眸皓齿,明亮淡雅,站在小路上,仿佛身上披了一层银纱。

      《挂*江上待月有怀》

      唐·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望月有怀》

      唐·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雨后望月》

      唐·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月》

      唐·

      天上秋期*,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初月》

      唐·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江月》

      唐·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阅读全文]...

2022-02-03 06:31:20
有关吟古诗的诗句 - 句子
有关吟古诗的诗句 - 语录
有关吟古诗的诗句 - 说说
有关吟古诗的诗句 - 名言
有关吟古诗的诗句 - 诗词
有关吟古诗的诗句 - 祝福
有关吟古诗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