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落亭外芭蕉下的古诗

关于描写雨落亭外芭蕉下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雨落亭外芭蕉下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雨落亭外芭蕉下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雨落亭外芭蕉下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6) 语录(2) 说说(37) 名言(681) 诗词(866) 祝福(2k+) 心语(192)

  • 关于芭蕉的诗句

  •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李煜《长相思·云一緺》

    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筼筜宫应商。——黄庭坚《秋怀之秋阴细细压茅堂》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万俟咏《长相思·雨》

    却因一夜芭蕉雨,疑是岩前瀑布声。——刘鳌《赠李营丘》

    庭前几个芭蕉叶,未到秋分一半黄。——成廷圭《和饶介之秋怀诗韵·其三》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芰荷香里散秋风,芭蕉上鸣秋雨。——石孝友《踏莎行·沈水销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南国不须收薏苡,百年终竟是芭蕉。——皮日休《病中美景颇阻追游因寄鲁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纳兰容若《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芭蕉不展丁香结。憔悴一天涯,两厌厌风月。——贺铸《石州引·薄雨收寒》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烟浓共拂芭蕉雨,浪细双游菡萏风。——皮日休《鸳鸯二首》

    雨洗芭蕉叶上诗,独来凭槛晚晴时。——司空图《狂题十八首》

    来时虽恨失青毡,自见芭蕉几十篇。——司空图《狂题十八首》

    芭蕉丛畔碧婵娟,免更悠悠扰蜀川。——司空图《狂题十八首》

    添清景,疏韵入芭蕉。——赵长卿《小重山·秋雨》

    清过炎天梅蕊,淡欺雪里芭蕉。——张炎《风入松·新篁依约佩初摇》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韩偓《深院》

    废园湖石芭蕉畔,杨柳边,想当时玉人娇面。——张可久《落梅风·玉果山先上》

    六月芭蕉雨,两湖杨柳风,茶灶诗瓢随老翁。——张可久《金字经·稽山春晚若》

    蝤蛑虾蟹玳瑁螺,芭蕉豆蔻皆可口。——方回《为张都目益题爪哇王后将相图》

    杨柳斜风力弱,芭蕉击雨声寒。——释正觉《偶成示众》

    珠帘半卷开花雨,又见芭蕉展半心。——和凝《宫词百首》

    初闻如风吹梧桐,次听如雨鸣芭蕉。——白玉蟾《赠陈高士琴歌》

    禁门深锁夜如何,秪恐芭蕉风雨多。——谢榛《宫词题画·其二·夏·风静帘垂花竹里》

    急点跳珠洒画窗,芭蕉渍绿溅笔床。——左锡璇《雨夜怀婉洵婉静两姊》

    生姜二两须炮过,芭蕉一两去皮熬,五两大黄烧。——义净《兵要望江南·其十二·医方第二十九》

    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杜牧《八六子·洞房深》

    万古身後前,芭蕉秋雨余。——黄庭坚《寄南阳谢外舅》

    试裂芭蕉片,题诗问竺卿。——齐己《秋兴寄胤公》

    露重芭蕉叶,香凝橘柚枝。——羊士谔《燕居》

    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刘禹锡《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只芭蕉一片、画廊阴,抵云帱三尺。——姚燮《连理枝·其二》

    暗尘侵竹简,夜雨洗芭蕉。——胡仲弓《怀钱塘旧居》

    个是云门真正脉,不学芭蕉空指月。——释德洪《次韵许叔温赋龙学铁杖歌》

    或长如芭蕉,或圆如芙蕖。——苏轼《数日前梦一僧出二镜求诗僧以镜置日中其影甚》

    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窦巩《寻道者所隐不遇》

    一头细发两分丝,卧见芭蕉白露滋。——刘言史《弼公院问病》

    客来问讯名堂意,雪里芭蕉笑杀侬。——杨万里《寄题张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种葵花但取面势向阳·行尽葵堂西复东》

    性寒甘蔗猱偷齧,体腻芭蕉蚕莫沿。——薛田《成都书事百韵》

    [阅读全文]...

2021-12-09 17:54:06
  • 听雨打芭蕉(组诗)

  •   1  一个世界两个人  游离的人生,游离的梦  两条*行线  奔马游鱼,腾空遨游  支离破碎,尤是断垣  相交的直线  赫蓝翔紫,两相交映  貌合神离,无缘的缘  两个相切圆  郁语忧言,如烟如雾  亦真亦幻,如影随形  两个内切圆  剑影刀魅,似真实虚  追逐生世,梦断秦淮    2  笨拙的话语,述说不清那一种痛  拙劣的画技,描绘不出那一份疼  眼  透视着的盲点  肩  颤抖着的无助  心第三节  抽搐着的疲累  满眼无助  满脸迷茫  满心无奈  凌乱的步伐透露了所有的伤  仅遗留满目疮痍    3  冷月无声,行人匆匆  泪水无痕,停滞徘徊  刻骨铭心的痛  欺压着空白的黑暗  举步无比沉重的牵绊  或许  不够冷漠不够无情  终  伤了心  无声的笑  包裹了太多的疼  死亡的气息逐渐浓厚  没有恐惧  只有解脱的喜悦    4  喧闹中  她笑得最欢,跳得最烈  沉迷般闭着双眼  青春飞扬    暗夜里  她双臂环绕,低垂着头  机械般迈动双腿  满是落寞    眼睑滑落的泪嘴角自欺的笑  昏暗的光影下  斜影清清    5  风在呼唤,雨在浇  雷在鸣叫,电在闪烁  我在其中,自得其乐  绿草油油,马儿嘶鸣  仰望苍穹,云卷云舒    手捧香茗,静立窗前  听雨打芭蕉  奏响一曲情思  不尽相思,落泪无声  听雷追电,看电赶雷  幻想雷电合鸣

      编辑点评:

      人生最苦是情殇!听雨打芭蕉,无限情思掀心潮。第一节感叹缘分淡薄,犹如两个相切圆,终是梦断秦淮;第二节凸显情殇之烈之痛;第三节表现哀莫大过心死;第四节表现一个女孩青春飞扬,单纯可爱,但眼睑滑落的泪暴露她心思沉重;第五节表现从爱的泥沼脱身的诗人豁达开朗,优雅沉稳,听雨打芭蕉,奏响一曲情思。全诗一脉相承,情感真挚,曲折生动,耐人品味!推荐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7-02 16:11:35
  • 关于芭蕉的古诗词有哪些 有关的全部古诗大全

  • 1.《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宋朝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清朝

    纳兰容若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  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3.《咏芭蕉》清朝

    郑板桥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4.《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清朝

    纳兰容若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5.《菩萨蛮·芭蕉》宋朝

    张嵫

    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文笺舒卷处,似索题诗句。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 …

    6.《未展芭蕉》唐朝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7.《芭蕉仕女图·兽额朱扇小院深》明朝

    唐寅

    兽额朱扇小院深,绿窗含雾静愔愔。有人独对芭蕉坐,因为春愁不放心。

    8.《子羽夜至红桥所居·玉阶凉露滴芭蕉》明朝

    张红桥

    玉阶凉露滴芭蕉,独倚屏山望斗杓。为惜碧波明月色,凤头鞋子步红桥。

    9.《题芭蕉赠僧》明朝

    沈周

    山僧心与迹俱閒,未限居山及出山。长对芭蕉閒不过,时留一偈叶中间。

    10.《颂古十首·洗肠换骨老芭蕉》宋朝

    释普岩

    洗肠换骨老芭蕉,拄杖牛来价转高。卖与买人人不买,翻令*地起波涛。

    11.《芭蕉》宋朝

    洪皓

    芭蕉非一种,南粤竞成业。结实陪房绿,舒花焰火红。象蹄形甚伟,筒葛衽尤工。羁旅牵愁思,秋窗夜雨中。 …

    12.《芭蕉》明朝

    刘泰

    翠怯春寒叶未高,玲珑石畔托根牢。晓来记得题新句,露湿先生紫兔毫。

    13.《斋前芭蕉》明朝

    高启

    静绕绿阴行,闲听雨声卧。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

    14.《芭蕉雨》宋朝

    谢翱

    吴楚灯前侣,芭蕉海上身。凉宵知过雨,病叶与羁人。白屋愁看晓,沧洲宿语贫。西南多苦竹,应与越禽邻。

    15.《咏史下·慕容恪·一听芭蕉叶上寒》宋朝

    陈普

    一听芭蕉叶上寒,鼻头倍益旧时酸。河清未遇三千岁,水手犹轻十八滩。

    16.《寄大光·芭蕉急雨三更闹》宋朝

    陈与义

    芭蕉急雨三更闹,客子殊方五月寒。*得会稽消息否,稍传荆渚路歧宽。

    17.《江湾僧舍水石芭蕉》宋朝

    赵孟坚

    老耳最怕风雨声,芭蕉叶上声偏鸣。新枝日展翦不替,况见蕺蕺成添丁。呼童具锸斲寒玉,蔓图贵早除其萌。丑疑乌喙侧着附,又讶蹲鸱…

    [阅读全文]...

2022-01-26 04:21:50
  •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 李清照
  •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馀清 一作: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赏析

      这首词作于南渡以后,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情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阅读全文]...

2021-12-28 09:42:55
  • 松尾芭蕉的俳句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松尾芭蕉经典俳句日语原文)

  • 经典,日语
  • 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户时期一位有名的俳谐诗人,他本名叫松尾藤七郎,松尾芭蕉是他写诗用的署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笔名,他还有很多别的署名,比如桃青、华桃园、钓月轩等。那么松尾芭蕉简介是到底是什么呢?

    圣德太子画像

    松尾芭蕉出生在伊贺上野,家里父亲早逝,家里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自从父亲死后,家里都靠哥哥一人维持,所以作为家里的另外一个男人,松尾芭蕉担起了一部分责任去了当地领主家当侍童。后来学*俳谐,领主也是一个爱好俳谐的人,两人就经常在一起喝酒,作诗。松尾芭蕉第一次被人知晓是在1662年,在这年里他写下了两句诗,并被收入了诗集中,进行出版。在这段时间中他又给自己取了个武士的名字,没过两年,老主人离世。松尾芭蕉不愿继续侍奉新的主人就离开了伊贺上野,开始四处旅行。

    在江户的那几年里,松尾芭蕉经常到处旅行,找寻灵感进行创作,甚至还自创门户,有了一批跟随者。有段时间松尾芭蕉不是很满意自己的成就,创作也遇到一个瓶颈,于是他开始沉思。在那段时间,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修禅、读书和远行,并且特别喜欢看庄子、李白和杜甫的一些作品。

    1694年,松尾芭蕉开始了他最后一次远行,离开京都去往大阪,不料在去大阪的途中突发腹疾死于大阪,死前还留下了一句俳句。

    松尾芭蕉经典俳句

    松尾芭蕉是松尾藤七郎的笔名,人们也都直接用芭蕉称呼他。他是江户时期有名的俳谐诗人,甚至有“俳圣”之称。那么松尾芭蕉经典俳句都有哪些呢?

    松尾芭蕉俳句

    松尾芭蕉年纪轻轻父亲就离世了,留下一大家子人要养活,为了减轻哥哥的负担,他便去了当地的领主家当侍童。主人是个喜爱俳句的人,教他写俳句,两人时常喝酒切磋,当时松尾芭蕉的俳句已经带有俳谐的色彩了。1662年,可以算是松尾芭蕉第一次出名,他的两句诗被选中,收在了《佐夜山中集》当中。此后松尾芭蕉便不时的进行创作,在某段时间还受到李白和杜甫等人的影响,创作出的诗都带有他们的色彩。

    要说松尾芭蕉经典俳句,莫过于他的《古池》,原文是这样的“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说的是一个青蛙跳进了一口古池,激起了层层涟漪。青蛙还没跳时,四周都是静的,静止不动的蛙,*静无波的水面,当青蛙跃起时,青蛙的动和水面的静,动静结合,等青蛙跳进水池后一切又恢复*静。看似简单的话语,实则表现了松尾芭蕉内心的激动澎湃就好比那被打破的池水,而最终归于宁静则显示了大自然的循环定律,以及大自然的活泼生命。松尾芭蕉创作的《赏樱》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浓浓的生活气息,以及闲寂之境都在字里行间中表露无遗。

    松尾芭蕉写作风格

    松尾芭蕉以写俳句著称,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一共有十七个字音,要求严格,类似于中国古时候的七言无言绝句。俳句起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那么擅长俳句的松尾芭蕉写作风格是怎样的呢?

    漫画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出生于伊贺上野,是家里的老三,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都说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会对他以后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所以出生在小地方的松尾芭蕉的写作风格多是寂静闲适的。他很喜欢远行,所以他的俳句也有很多描写大自然的幽静的。

    他的经典作之一《古池》就很好的凸显了他的写作风格。原文说的是一只青蛙、一片池水,一只青蛙扑通一声跳进了池水中,打破了应有的宁静,而大自然的静又和青蛙的动相呼应,充分显示了寂静闲适的意境,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有段时间,松尾芭蕉觉得自己的成功一文不值,那段时间他选择了沉思,每日做的最多的事就是修禅、读书和远行,为自己创作找寻灵感。所以那段时间他创作出来的俳句都有一定的禅意。这首《水池》也不例外,蛙代表了生命,而池水是生命的本源,青蛙跳入池水的那一刻,就是生命回归永恒的瞬间,展示了个体生命与宇宙的哲理关系。

    松尾芭蕉写作风格都是偏寂静、闲适的,看似简单的词句,实际包含着巨大的哲理。

    松尾芭蕉成就

    松尾芭蕉出生在日本一个小地方,生于1644年,死于1694年,享年51岁。松尾芭蕉是家里的第二个男人,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松尾芭蕉成就最大,也最能让人记住的是他在俳句上的成就,他是江户时代有名的俳谐师。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短诗,要求相当严格,有点类似于中国的绝句。中国的绝句受*仄的限制,而俳句则受“季语”的限制。俳句的起源是连歌和俳谐两种诗歌形式,而在松尾芭蕉生活的时代,他将俳句推向了顶峰。当时还不叫俳句,叫俳谐,俳句是后来俳谐成为独立的诗体后,其它俳谐师叫出来的。

    松尾芭蕉的俳句尤其的朗朗上口且寓意丰富,最经典的要数《古池》。短短十七字,以“五—七—五”的比例排列,将冬眠初醒的青蛙、*静无波的池水描绘的生动形象,运动的青蛙和静止不动的池水相互碰撞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首俳句既有诗歌的意境,也有人生的哲理,著名诗人泰戈尔在看了这首俳句也是赞不绝口说出“这就足够,再多就显得多余了”的称赞。由此可以看出松尾芭蕉在俳句上的造诣之深。

    松尾芭蕉成就主要是将俳句推上了顶峰,他的很多俳句都争相成为*效仿的模板,奠定了他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读松尾芭蕉的俳句总能让浮躁的心寻得片刻的宁静,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阅读全文]...

2022-02-10 05:40:30
  • 钱珝《未展芭蕉》唐诗鉴赏

  • 唐诗
  •   钱珝《未展芭蕉》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未展芭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钱珝《未展芭蕉》译文

      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

      芳心犹卷的芭蕉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

      钱珝《未展芭蕉》注释

      ⑴冷烛无烟绿蜡干:绿蜡形容芭蕉的心,叶子卷卷的未曾展开,像绿色的蜡烛一样,但是不能点,不生烟。

      ⑵缄(jiān):量词。用于信件等装封套之物。书札:即书信。

      钱珝《未展芭蕉》赏析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钱珝这首《未展芭蕉》就是运用联想的杰作。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是红亮、温暖的形象,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显示出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  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常象征着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字不只明写当时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不相连属,但又浑然一片。这奥妙就在“藏”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想法就深藏在里面,好像不愿意让人知道。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像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就不必深藏内心的奥秘,应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但不难推想领会。句中的“会”字,下得毫不着力,却写出了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两个,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体察和深切体验。如果钱珝对生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面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阅读全文]...

2022-03-13 20:49:34
  •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翻译赏析

  • 李清照,诗人
  •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翻译赏析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翻译赏析

      原文

      宋朝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前言】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描绘芭蕉的形象,不仅准确地勾勒出芭蕉的本质特性,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上阕从视觉入手,生动地写出芭蕉的树阴遮满中庭,叶片舒展,蕉心卷缩的景象;下阕从听觉入手,写夜雨打在芭蕉上,声声入耳,使本来就辗转不眠的词人更加愁伤。全词篇幅短小,含蓄蕴藉,用语直白,运笔轻灵,情思沉切,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特点。

      【注释】

      ⑴添字丑奴儿:词牌名。又名”添字采桑子“。”丑奴儿“”采桑子“同调而异名。添字:在此词中具体表现为:在”丑奴儿“原调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来的七字句,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增字后,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

      ⑵中庭:庭院里。

      ⑶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词两用,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且卷,有通“婘”之训,谓好貌。馀清:此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和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此首断句亦从吴着。“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片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馀清,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⑷霖霪:本为久雨,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⑸北人:指北方被金国占领的北宋故地的人。这里指词人自己。

      【翻译】

      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赏析】

      这首词应是李清照在建炎三年(1129年)其夫赵明诚死后南渡时所作。作者因见雨打芭蕉,触景伤怀,使得作者想起失去的家园,死去的丈夫,想到动荡不安的时局和苟且无能的赵构小朝廷,想到不知何时才能“相将过淮水”,更加无法入睡。在这种场景下,词人写下了这首《添字丑奴儿·芭蕉》,以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

      这首词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

      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倩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浙江大学教授*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起首一问句表现了词人对种树者的怀念与对芭蕉长成的喜悦,因此她移情入景,说“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写芭蕉对人的深情,正是抒发词人自己的深情。上半阕写从室内看芭蕉成荫,下半阕则写枕上听雨打芭蕉。经过国难、家破、夫亡种种打击后,避难客居的人夜不成眠,夜雨不停地敲打着芭蕉,也敲打在词人愁损的心上。“起来听”这一外在的动作,曲折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万千愁绪。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父亲是著名学者李格非,丈夫赵明诚是有名的金石学家,夫妻婚姻美满。有《漱玉词》传世。

      文学成就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乐》中“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主要作品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黄升《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都久已不传。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阅读全文]...

2022-05-19 14:18:18
  •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优美句子

  • 优美
  • 一调芭蕉扇表现了孙悟空聪明、机智、有勇有谋的精神品质 。

    行至翠屏山,遇樵夫得知铁扇公主乃牛魔王之妻,心知自己在火云洞擒住了铁扇公主的孩子红孩儿,此番借扇定是困难.将实情告诉樵夫,樵夫劝悟空“大丈夫鉴貌辨色,只以求扇为名,莫认往时之溲话,管情借得”。

    于是他便硬着头皮去了。

    这位樵夫的一句话,让孙悟空明白一个道理,此时,就是为了‘求扇’,别纠结以往的恩恩怨怨,能够求到扇子才是目地。

    余下的做法就看本人使用什么方式方法了。

    学会勇—《三借芭蕉扇》读后感 《三借芭蕉扇僧师徒四人来到了山,可火焰山里都是火,环境及其恶劣,要翻过这座火焰山据必须要用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扇灭,于是,孙悟空就去向铁扇公主要扇子,却拿了一把假的第二次又去了,这次他变成了牛魔王,成功地拿到了真的芭蕉扇,但被牛魔王变的猪八戒骗走了,最后,孙悟空以他高超的武艺拿到了芭蕉扇,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四人继续向西边走去。

    孙悟空的勇敢是可见的,勇敢是人人都应该有的,我们都要勇敢的去面对任何一件事情,勇敢地去挑战自我或某人。

    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在那个时代北方常常发生战争,有一次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花木兰看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很着急,因为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没有男的去当兵,这时,花木兰想到自己理应为国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要替父从军,她披上了战袍,跨上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线,她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并且征战多年,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花木兰本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但她还是勇敢地上战场杀敌。

    我本来是非常胆小,只要天一黑,我就很害怕,还记得那时候我害怕时的情景,夏夜的风轻轻地刮着,窗帘被刮了起来,睡在床上的我害怕得赶紧起来叫爸爸妈妈,说又妖怪,现在的我已经变勇敢了,不再像以前一样胆小如鼠,那些奇怪的幻觉也就没有了。

    勇敢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只有勇敢才能让我们勇敢地向前走。

    不管多困难,多艰苦,也会挺过去的。

    勇敢使人坚强,使人强大,使人幸福……任何人都不能不勇敢,因为勇气是战胜所有困难的唯一方法。

    唐僧师徒一行四人西天取经,行至火焰山,被火焰山阻挡,炎热难当,至一老者家,听卖糕的人说铁扇区公主有芭蕉神扇,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

    孙悟空便去铁扇公主的翠屏山芭蕉洞去借扇,以灭火过山去,也使这里依时收种,百姓得安生。

    行至翠屏山,遇樵夫得知铁扇公主乃牛魔王之妻,心知自己在火云洞擒住了铁扇公主的孩子红孩儿,此番借扇定是困难。

    将实情告诉樵夫,樵夫劝悟空“大丈夫鉴貌辨色,只以求扇为名,莫认往时之溲话,管情借得”。

    于是他便硬着头皮去了。

    到了芭蕉洞,铁扇公主闻听孙悟空来了十分生气,取兵器出洞来战悟空。

    可是她不是悟空的对手,于是使用芭蕉扇将悟空扇出了几千里。

    悟空被扇至灵吉菩萨的小须弥山,得灵吉菩萨赠定风珠,复返回芭蕉洞找铁扇公主借扇。

    又一番战斗,他吞下定风珠,假装被扇走,变做一个小虫随铁扇公主进入洞中,恰逢铁扇公主口渴,他便飞到茶沫里,钻到了公主肚内,强迫公主将扇子借与他,公主受痛不过,便取了把假扇子给了他。

    悟空不知,回到火焰山,用扇灭火不成,经土地指点,方知所借到的乃是假扇。

    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风尘仆仆朝西行去。

    走着走着,渐渐觉得热气袭人,难以忍受。

    此进正值秋天,大家感到很奇怪。

    一打听才知道前方有座火焰山,方圆八百里寸草不生。

    又从卖糕少年嘴里听说,要想过山,只有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灭火后才能通过。

    司空把师父安排好,前往芭蕉洞找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之母。

    因上次红孩儿想吃唐僧肉与司空结下了冤仇,铁扇公主哪里肯借。

    悟空初次借扇,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

    灵吉菩萨得知实情,给他一粒“定风丹”再去借扇。

    悟空二次来借扇,公主又用扇扇他,悟空口含定风丹,一动不动。

    公主急忙回洞,闭门不出。

    悟空变作一只小虫,乘公主喝茶之际进入铁扇公主腹中。

    公主腹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

    第三次,悟空变成牛魔王模样,骗得真扇。

    牛魔王到家得知真相后急忙追赶,悟空与牛魔王大战。

    八戒、沙僧上前助战,最后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

    悟空用芭蕉扇扇灭山火,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

    ●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前方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悟空扇到五万里外的灵吉菩萨处。

    悟空得到定风丹再到索战,被扇不动;接着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被罗刹女饮下肚,在腹内翻腾。

    罗刹女只得将扇借给悟空。

    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

    ●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悟空到积雷山找到入赘玉面公主的牛魔王借扇;牛魔王被请走赴宴。

    悟空偷了牛魔王座骑金睛兽,变成牛魔王到芭蕉洞,骗得真扇,依罗刹女所教之法将扇变大。

    却不会变小。

    牛魔王失金睛兽,忙赶回芭蕉洞。

    ●第六十一回猪狼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牛魔王变成八戒,接过定扇,现出三相与悟空相斗。

    [阅读全文]...

2022-07-02 15:38:52
相关推荐
描写雨落亭外芭蕉下的古诗 - 句子
描写雨落亭外芭蕉下的古诗 - 语录
描写雨落亭外芭蕉下的古诗 - 说说
描写雨落亭外芭蕉下的古诗 - 名言
描写雨落亭外芭蕉下的古诗 - 诗词
描写雨落亭外芭蕉下的古诗 - 祝福
描写雨落亭外芭蕉下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