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开悟的古诗

关于形容开悟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开悟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开悟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开悟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 语录(2) 说说(17k+) 名言(1) 诗词(32) 祝福(2k+) 心语(317)

  • 开悟的人为什么像小孩子

  • 阅读
  • 开悟的人为什么像小孩子

      开悟的人为什么像小孩子,说起“开悟”这个词,是不是都觉得神秘感满满的,很多时候只有当一个人经历过足够多的的东西才会开悟,那么,开悟的人为什么像小孩子呢?

      因为人开悟了就没有那么多杂念。

      “开悟”这个词,一般人听起来会感觉很神秘,是不是开悟后就可以飞起来了?是不是开悟后就和电视剧里的“济公”一样,有各种神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玄乎,开悟之后,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

      小悟大家都有。在读经的时候,或者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遇到一个契机,我们忽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就是悟。一件事想通了,一个道理想明白了,一句经文读懂了,这就是悟,只不过是小悟而已,但积小悟就能成大悟,积大悟就能成大彻大悟,只要精进不断的修行,总有一天会开悟的。

      那人在开悟后会是什么样子?

      外表上看起来,还是跟原来一样,普普通通,跟普通人一样,看不出什么变化。但他有不一样的地方,什么不一样了?心不一样了。他心里变干净了,变得一尘不染了。他在接触任何外境时,没有分别心、没有妄想、没有执着了,内心如如不动,这就是心无挂碍,恢复自性清净心了。他心里头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你要问他,无论什么问题,他还都能给你解答。你不问,他心里什么都不想,清净如水,光亮如镜,你一问,他什么都知道,这就是开悟了,这就是智慧。

      为什么他什么都知道?因为这都是自性本具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完全是靠记忆,是靠阿赖耶里头的那个资料库,开悟的人不靠阿赖耶,他没有起心动念,在阿赖耶里不留印象,阿赖耶是空的,他的智慧,完全是自性的流露。

      当年有人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为什么舍利弗那么有智慧?无论什么问题,他都能回答,他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佛陀就指着鼓告诉他,你看到鼓了吗?鼓敲起来声音很好听,但鼓里有没有东西?没有,空的。佛陀就说,舍利弗的心,就像鼓一样,空空如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就不鸣,你问他什么问题,他都没有回答不了的,这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

      所以,当一个人真正开悟之后,还是跟普通人一样,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只是没有起心动念了,没有妄想分别了,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心里面不会胡思乱想。开悟后什么都看明白了,还有什么可争的?还有什么可分别执着的?所以也就不会自以为是贡高我慢了,也就不会像以前一样喜欢谈玄说妙了,人变得老实本分,做起事来更踏实、更认真,没那么多话了,也没那么多问题了,这就是功夫到家了,但一般人看不出来。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这就是真人。

      我们现在没有开悟,就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眼;这也想不通,那也想不明白,心中充满了妄想、分别、执着,浮想翩翩,问题多多,心里一刻也安定不下来。所以我们应当学*舍利弗:心,就像鼓一样,空空如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就不鸣。

      一、开悟是什么意思?

      开悟,即是对宇宙和生命本体实相的真实感知,也称为见道、名明心见性。开悟,是修行中的一个重要证量名词,它既是有为法和无为法的转折点,也是世间和出世间的分界点。修行者一旦开悟,就等于即身证得菩萨的初果,同时在知见上与佛比肩*齐。

      需要注意的`是开悟只是见道,并没有成道,自然也算不上成佛。开悟只是明理,成佛还需要修行的功德。开悟,其所证者只是自性法身,仅仅是报身与化身修证的开始。开悟之后,还要修证十个大的次第才能圆满。

      二、开悟的几个重要特征

      1、大悲心

      开悟的人,能原谅任何人,不论别人有什么不对,都觉得像是自己不对;同时即便自己有能力惩罚别人,也能饶恕别人,给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这就是大悲心。

      2、真心自定

      真心自定就是指身心合一,看任何物体好像有一种合为一体的感觉,继续深入下去,就和物体合二为一,我即是宇宙万物,宇宙万物就是我。这个时候开悟的人在生活中,会说话不急不慢,遇事不嗔不痴,待人接物不分贵贱。他们是回归到万事万物本身的人,在他们身上,你能体会少有的朴质感。

      3、真心思维活跃灵敏

      开悟的人内心思维活跃灵敏,真心同样知道以前曾有的快乐和愤怒等,但是你会发现无论如何也爱不起来恨不起来,这正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无生法忍。

      4、真心无我

      真心虽然能善分别诸法相,但绝对没有“我”这种念头,只有当你离开真心,心动后才会产生“我”这个念头。因此,佛教与外道的根本区别就是无我。

      5、回归自性

      你开始真正知道什么才是*气,并不是你*常认为的那样。当你在自性如来藏中,你会发现你无法愤怒、无法喜爱,你会很怀念以前喜怒的心境,很想再回到那种心境,这就是*气,这才是真正的*气。

      为什么说开悟的人很可怕

      开悟一般是指修炼的人,突然之间对人世间的一切都已经看淡,放下,但是,这是修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能有的结果,人一旦开悟,一切世间的事,都会被看成庸人自扰。旗下,开悟的人,才是真正的得以自在。

      用现在流得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浮云。也许在佛教中这样的智慧是非常难得的,但是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对所有的事情都置之不理,不会被触动内心,不被感动。其实是很可怕的。

      在心态*静的背后,也是对一切的无所追求,没有任何向往,虽然符合了佛家的清静、自在、*等、正觉,但是,毕竟不是在修行,还是要在生活中与人相处。

      开悟之后眼神变化是怎样的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所以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眼神表达出来。而影视剧里,一个人的开悟,则会通过眼睛表达出来。那其实就是心灵突然净化的变化,只是要表达内心,需要很多内容,而眼睛从浑浊变得纯净,则可以说明内心世界的变化。

      说到底,开悟的人,并不多,而且多数说到开悟,也是要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经历了很多挫折后,才真正领悟人生,在这个轮回的过程中。看见的,争取的都是假象。

    [阅读全文]...

2022-06-28 12:17:20
  • 佛陀开悟说的第一句话原文(了解开悟前的12个征兆)

  • 出了塔门(菩提迦耶正觉塔)右绕,向南、向西、向北,绕到塔的正后面,这里是菩提树和金刚宝王座的所在。

    正觉塔·菩提伽耶

    菩提树和金刚宝王座被铁栏杆护着,顺着菩提树的主干向上仰望,只见苍穹为底,交错着菩提树或粗或细的枝桠,菩提树叶并不多,正有半块月亮在树的上方,这使得天空更加深邃。

    金刚座·佛陀成道处

    瞻仰过菩提树,尔后我们来到菩提树的北面,在这里礼佛之后,*冥思。

    面向菩提树,*地而坐,当年佛陀在树下,面向东方,跏趺而坐,我们等于是坐在他的左侧。可惜他不在。可是,他的这个不在,却不同于我们凡夫。其实他依然在着,不仅这棵菩提树下,也不仅所有的菩提树下,而是所有的空间和时间里,他都在。“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这是他在《金刚经》上告诫我们的。

    想象当时情形,彻悟之时,正是夜间,树影婆娑,繁星浩瀚,漫漫时空,无边无际。佛陀却让他的心充满宇宙,或者说宇宙时空全部集于佛心。他在思维宇宙间的所有事物,其中最关键的是因果关联。他要解开这个因果链。据巴利文《律藏大品》记载,佛于此时,作这样思维:

    初夜时分,世尊思维顺逆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

    世尊当时说:“精进思维,婆罗门众,明白正法真实之义,诸般疑问一时尽消,即知万法皆是缘生。”

    中夜时分,世尊又思维顺逆十二因缘。思维完毕,世尊又说:“精进思维,婆罗门众,明白正法真实之义,凡诸疑问一时尽消,即知因缘皆有尽时。”

    后夜时分,世尊又思维十二因缘。思维完毕,世尊又说:“精进思维,婆罗门众,明白正法真实之义,彼则能败魔王大军。犹如朝阳,光耀天际。”

    如乱线麻团,有了头绪,便可解开。关键是,人自己也在乱线团中,自己把自己缠得死死,不在局外,怎么能解?

    佛陀舍下了,把自己择到是非之外,局外观局,生死脉络渐渐清晰。

    是不是这样呢?佛心广大,等如虚空,莫可揣摩。只是我的心,虽在此静地,也仍如乱麻,难以静下来。树下左*有蛐蛐声,一句跟着一句;胳膊周围有蚊子来扰,其声微细;周围有人声走动,再远处有诵经声,不知是何国语言;还有大街上传来的汽车喇叭声;再有是狗叫,此伏彼起。这些声音,由于这特殊的地域,也不嫌其嘈杂。“溪声便是广长舌”,一一音声海,似都在诵经,亦都在说法。“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因为万事万物,都在生灭中。声尘亦是,生起来,灭下去,没有个止息。

    这菩提树本名毕钵罗,当年也不过是众树中的一种,只因为佛陀在此树下打坐,彻悟成佛,凭此一大因缘,遂称为菩提树。菩提者,觉悟也。树因佛而贵,因佛而奇。

    菩提树竟也多次生灭。阿育王未信佛时,信受外道,毁佛遗迹,曾派士兵将此菩提树的根茎一寸寸截得很碎,堆积在数十步外,让事火婆罗门燃烧,用以祭天。谁知烧到一半,猛火之中突然出生两棵菩提苗,绿叶青枝,阿育王见了,深自悔过,当即用牛乳灌溉被砍的菩提树余根,到第二天,菩提树竟又生了出来。从此以后,阿育王常来亲自供养。这是一次。再说阿育王的王妃,也是个信外道的,由于阿育王信佛之后,常为佛事奔波,到处竖石柱、建法幢,恢复佛迹,菩提树这里更是多有顾恋,疏淡了家室。王妃迁怒于菩提树,半夜里派人前去砍伐。阿育王见到菩提树被砍,非常悲伤,深心祈请,再以牛乳灌溉,不日又再长回原状。再后来,便是那位恶王设赏迦,又是毁灭佛像,又是砍伐菩提树。他想要彻底根除,伐倒树后,还要深刨树根,但是一直掘到地泉涌水,那树根犹未挖尽。气急败坏的设赏迦王,又是用火烧,又是用甘蔗汁浇,欲让其根腐烂。数月后,阿育王的后裔满胄王,听闻此事,叹曰:“慧日已隐,唯余佛树,今复摧残,生灵何睹!”哀伤不已,用数千头牛的乳汁灌溉,经过一晚,树又复生,高一丈多。

    但我们现在见到的这株菩提树,还不是复生的这株。当年阿育王的儿子摩哂陀到斯里兰卡传授佛法时,让其妹妹僧伽密多比丘尼在原菩提树上分了一枝,带给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国王为迎接这只载着菩提枝的船,从岸上向着水里走,一直走到水没到脖子。到了19世纪,西方人在考古时,不慎把菩提树弄倒。只好从斯里兰卡的那株树上,又分一枝回来,重新植在此地。

    一株菩提树,几多生灭史。正是它的生灭,说明了生灭法的不生灭。

    蚊虫又来扰,想着不驱赶,但又禁不住驱赶。佛陀当年亦有蚊虫,它们扰佛陀么?它们当然扰佛陀,只是佛陀不为所扰。蚊虫不算什么,围在佛陀周围的是魔王的千百万魔军。当时,佛陀走到此树下,接受了一个刈草人供养的香净软草,然后结跏趺坐。坐定之后,发大誓愿:我今若不证得无上菩提,宁可碎此身,决不起于座!就这样入深禅定,作深思维,七七四十九日。其间,波旬魔王与他的千百万魔军,前来干扰。他们不愿意有人成佛。因为人之所在的世界,属于欲界,靠欲望支撑。人在欲望中活着,活在欲望里。正是欲望让人生死流转,不得解脱。所谓魔王,不过是欲望代表。人心炽热,欲望难熄,以魔为王。我们都是欲望的奴隶,是魔的子孙。若说走火入魔,我们本身是,又朝哪里走?按说,有个把人成佛,也不算什么,魔王还愁子孙不够多么?关键是,有了佛之后,就会有佛法,佛法会让人们从迷梦中醒来:熄灭欲望,即得清凉;识得真心,生死即了;从此轮回阻断,不再被欲望所迷,人人持有极乐世界的绿卡。这于魔王来说不是太可怕了么?因此魔王见不得这个,必须破坏掉。

    凝思

    为了扰乱悉达多的心,使之不能入定。魔王搅动风雨雷电、飞沙走石,使之不时袭来。这些对于常人是事,对于悉达多则不是事,微笑中,不起于座。

    为了乱悉达多的心,魔王无所不用其极。他化作了悉达多家乡的信使,前来报告:说是悉达多的堂弟提婆达多囚禁了净饭王,篡位夺权,并霸占悉达多的妻子为后妃,倒行逆施,生民涂炭,您须救释迦族。这一招很狠,谁无亲情之念?老父被囚,家国遭难,心能不动么?悉达多却不动。世界一切,生生灭灭,无不是欲心所使。因此须断除欲心、诤斗心、杀害心。仁心不杀,宽心不斗,舍心不贪。眼前所有一切,都若门前流水,生灭无常。因此悉达多不为所动。

    波旬又派美女前来引诱悉达多五欲之心,眉媚言谄,娇面柔肢,百般诱惑。悉达多深心寂定,面目恬然,犹如出水莲花,清净无染,美女羞愧而退。这也如宋代诗僧道潜。一日,苏东坡遣官妓向道潜求诗,意在挑逗。道潜笑作七绝:“寄语巫山窈窕娘,好将魂梦恼襄王。禅心已作粘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波旬魔王见此种种失败,决意以武力来坏佛事。他令夜叉、罗刹等恶鬼神及八十亿魔众,各使刀枪剑戟,嚣嚣前来。但悉达多心不起嗔恨,所有刀剑如刺虚空。魔王心虚,疑心向佛。佛说:“你于前世,作一寺主,受一日八戒,布施辟支佛一钵之食,故生六天,为大魔王。而我于阿僧祗劫来,为众生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种种布施无量无边。你怎么能与我比输赢?”波旬问:“你这么说,谁能证明?”悉达多以手指地,说:“大地可以作证!”此时大地六种震动,地神负宝瓶而出,佛历劫所做布施:头目手足、象马车乘、珍宝宫殿等等,遍满大地。见此情景,魔众不战而败。

    此时天雨妙花,五彩缤纷。在此须臾一念心间,佛陀演示从人到佛的*,为将来成佛者指明路径:意已清净,诸漏不动,进于初禅;静然守一,专心不移,进入二禅;安稳心中,欢喜毕具,而得三禅;心不依善,亦不附恶,无苦乐志。正在其中,寂然无变,证得四禅。证得*四禅后,进入种种神通境界,天眼审视,天耳倾听,宿命观察,多生多劫,无量无边轮回情景,一一现前。观察十二因缘: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老死灭。深入思维,证四圣谛。诸漏灭尽,心得解脱,而生慧解脱。到此时,生死已除,种根已断,智慧已了,所作皆办。明星出时,廓然大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即无上正等正觉。

    佛陀彻悟后的第一句话这样说:“奇哉,世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颠倒执著未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他一下子为我们证明,我们也是佛,所有的众生本质上都是佛。在这句话面前,所有的迷信破除净尽,一切的迷魂得到了依归,从此愚痴者有了聪慧的企及,烦恼者有了解脱的希望,漂溺生死者有了抵达彼岸的船筏。

    为此我们感恩佛陀,为此我们庆幸自己。

    此时是三月十五日,天心月圆。

    文/闻章

    蝉友圈耀彪编辑

    文章归作者所有 转账需注明出处

    2018·印度尼泊尔 朝礼佛陀的故乡

    佛陀出家处·南丹格尔·绕塔

    2500多年前,生命的觉悟者──佛陀,曾走过的圣地遗址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佛子聚集到印度。虽然自法显大师、玄奘大师开始,已有数不尽的人群来到圣地,得到不同的感悟,也留下一本本的著述,但亲临佛陀走过的这些足迹,虽然多数都已是断垣残壁,但实际置身其中,仿佛就是亲自来到佛陀身边,聆听到佛陀慈悲教诲。

    拘尸那罗·佛陀寂静涅槃处

    佛旅网印度朝圣之旅历时十五天,依据《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之开示,以印度恒河流域为核心,跟随佛陀足迹,贯穿印度北部、东部和南部地区以及尼泊尔蓝毗尼,以佛教顺时针的方式绕圣地一匝,历经佛陀一生最光辉的时刻,了解佛陀涅磐后经典结集,佛陀衣钵传承,佛法在印度传播的核心地区。

    [阅读全文]...

2021-12-03 09:38:34
  • 读完令人开悟的诗!

  • 读完令人开悟的诗!

    北宋时期佛教兴盛,王安石少年时受父亲影响,经常出入寺院,中年经常与高僧交往,又常常布施于寺院,晚年更将住宅舍为寺院。

    王安石对佛教理论有系统的研究,为《金刚经》、《维摩经》作注。

    现摘王安石所作诗《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中6 首,供鉴赏、体悟。

    01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 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 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抽。 渠不知此机,故自认愆尤。 此但可哀怜,劝令真正修。 岂可自迷闷,与渠作冤雠。

    02

    牛若*鼻,岂肯推人磨。 马若不络头,随宜而起卧。 干地终不涴,*地终不堕。 扰扰受轮回,祗缘疑这个。

    03

    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 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 我若真是我,祗合长如此。 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 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已。

    04

    凡夫当梦时,眼见种种色。 此非作故有,亦非求故获。 不知今是梦,道我能畜积。 探求复守护,尝怕水火贼。 既觉方自悟,本空无所得。 死生如觉梦,此理甚明白。

    05

    莫嫌张三恶,莫爱李四好。 即往念即晚,未来思又早。 见之亦何有,歘然如电扫。 恶既是磨灭,好亦难长保。 若令好与恶,可积如财宝。 自始而至今,有几许烦恼?

    06

    我读万卷书,识尽天下理。 知者渠自知,愚者谁信尔。 奇哉闲道人,跳出三句里。 独悟自根本,不从他处起。

    [阅读全文]...

2022-04-05 13:12:40
  • 释迦牟尼名言300句-释迦牟尼开悟第一句话

  • 名言,一句话
  • 1、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2、远行与独行,无形隐深窟。谁能调伏心,解脱魔罗缚。

     

    3、世尊说:你们啊,佛是三界中的圣者,众生的父亲,看到自我的孩子能够忏悔罪恶,修*善行,十分欣慰,理当随喜呀。

     

    4、我如来只是指路的人。

     

    5、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6、恨永远无法止恨,只有爱才能够止恨。

     

    7、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8、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9、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痛苦的原因不外乎源于自私贪婪的欲求,以及事物无法与我们的精力和环境的改变相配合。

     

    11、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12、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3、8·自爱者将不会伤害他人。

     

    1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5、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16、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17、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18、每个人皆具有行善的潜能,即使是最邪恶的人也可以经由努力,变成最有道德的人。而且,无论是多大的罪恶,皆不能以无止尽的痛苦来惩罚他。

     

    19、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20、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阅读全文]...

2022-05-01 22:39:44
  • 开字开头的古诗句

  • 文学
  • 开字开头的古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开字开头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 开尊待月,卷箔披风。

      3. 开帘望天色,黄云暗如土。

      4. 开瓶泻樽中,玉液黄金脂。

      5. 开急为重阳,日烘深院香。

      6. 开岁才几时,已叹春事老。

      7. 开尽梅花柳渐青,东风又满会稽城。

      8. 开颜时赖酒,闭口不言贫。

      9. 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

      10. 开箧持赠君,如与君相逢。

      11.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12. 开闭善能若苦勤,奋讯光阴同一泰。

      13.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14. 开尽南枝到北枝,不道春将老。

      15.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16. 开炉岁岁是今朝,暖气潜通称我曹。

      17. 开正献岁酒,千里间庭闱。

      18.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19.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0. 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

      21.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22. 开尊会佳客,长啸临绝巘。

      23.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24.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

      25. 开邸除暴,时迈勋尊。

      26. 开门起无力,遥爱鸡犬行。

      27. 开户西北望,远见嵯峨山。

      28.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29. 开得眼来一切心,尽为好事善相*。

      30. 开禧三月初逢九,持杯来庆梅仙寿。

      1、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2、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3、开眼合眼,知而故犯。

      4、长安一夜,开遍红莲万蕊。

      5、开年定好。定把笙歌更药裹。

      6、开炉开炉,柴炭全无。

      7、开新宴,笙歌逗晓,和气满城寰。

      8、开时谁断送。不待司共花。

      9、开残桃李春方到。谁送东风早。

      10、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

      11、开盛府,是生辰。

      12、开却天门地户闭。果然通玄理。

      13、开目和鼻指。灵龟蛇戏。

      14、开人鼻窍,入至通玄。

      15、开尽隔墙桃与杏,人间望眼何由骋。

      16、开炉岁岁是今朝,暖气潜通称我曹。

      17、开得眼来一切心,尽为好事善相*。

      18、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19、开绮燕,红蕖别馆,绿槐高屋。

    [阅读全文]...

2022-03-05 18:02:51
  • 六祖慧能的一句开悟佛偈(慧能六祖的经典精华偈语)

  • 经典
  • 编者按:《六祖坛经》是佛教禅宗的至高经典,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本由中国人写的佛经,同时也是中国佛教第一本白话经书。《六祖坛经》对《金刚经》的理解和阐释,显示出中国人对般若“假有性空”思想的基本把握。其中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理解,是对般若思想的一次集中阐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惠能传世最知名的一首禅诗。《六祖坛经》是惠能一生说法的记录,六祖文化的思想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在他讲述的《六祖坛经》之中。《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觉悟解脱,其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1、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

    在佛经《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中云:“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慧远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这也是成语“不可思议”的由来,关于人性的真知往往是下意识对于某件事务的反应,若是思考良久才能判断出来的往往也许并不是与自己本心相符。

    2、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在《坛经》中,“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五祖说你这偈子没有见性,到了门外,未到门内。说他到了门外,是说他的路没有错,就只差那个门槛没有迈进而已。“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尽管他的方向是对的,但终究没有迈入这个门槛,于无上菩提仍然是了不可得。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言下即当下,见到自己的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不是别人给你见,也不是佛给你见,是念念自见。

    3、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佛法的主要精神,是在提高我们的人格,提高我们自悟的能力,以开显我们的清净自性。每个人都有自性的佛土、自心的净土,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自性,不能认识自己,光在外相上追求,那只有离道愈来愈远。

    4、烦恼即菩提。

    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烦恼即菩提,是站在大菩提心的角度而言的。是修行者达到一定境界后的感悟。也可以说,众生即是佛。只是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的众生。妨碍觉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称为烦恼;反之,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称为菩提。

    5、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心起愚(愚蠢)念,智慧就消失了;心起智(智慧)念,智慧就在身边。常常保持警觉、使心不著境,就是般若生。而不这样做,却总是用头脑去分辨是非、善恶、佛魔、凡圣等等相对立的概念,就不是行般若而是愚痴生了。

    6、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

    由定生慧,由慧生定。当心存定力的时候,智慧就会生长,不会被周围的各种言论所蒙蔽;而拥有了足够的洞察力之后,内心的定力也会随之而增长。

    7、妄无处所,著者是妄。

    如果我们能够“放下”这个“染著”之心,就可以“契入”空性正见。布袋和尚,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

    8、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

    诵经不仅仅是口读,还要能用心领悟,还要能心口合一、知行合一,这样才能说是真悟。很多朋友学了很多善知识,临到遇见事情了,往往被心性所蒙蔽,做不到知行合一,这样诵经便仅仅流于形式了。

    9、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

    此实性,即是人人皆有的智慧德相。佛陀开悟时所说的:「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惠能大师明白的指出,这「大能」,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问题却是,行者却少人肯定自己是此大能。这大能生机活泼,能生智慧,故说「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这大能不在外相上,也透过所有的外相,得知这大能的存在。

    10、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

    万法都是自己心里生出来的,不是外边生出来的。“故经云”:所以经上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你因为心里生,所以就有种种法生出来;你心若灭,就种种法都灭了。所谓“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以说,一切都不离自心,也不离自性。

    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六祖坛经》里说成佛的方法以“定”和“慧”作为根本,定和慧本质上是一样的,定是慧的本体,慧是定的运用。由于六祖惠能禅师传法讲究的是“顿悟”,就类似你老是想不通一件事,走在路上看到了什么,突然恍然大悟的感觉。所以六祖和人的对话很精彩,翻译成白话文的话还是很好看的。

    [阅读全文]...

2021-11-26 04:09:50
  • 感悟人生的古诗句

  • 感悟,人生
  • 感悟人生的古诗句

      在古代,经历了人生起伏、苦难挫折的'文人们,用诗词抒写心中的情怀,也造就了无数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感悟人生的古诗句”,希望能帮助到您。

      1、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3、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6、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苏轼《琴诗》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8、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1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1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9、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2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24、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5、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答章孝标》

      26、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27、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28、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2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3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5、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6、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7、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而今已成昨日事,花如她她似花。

      10、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化扇。

      11、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1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5、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16、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生。

      17、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8、逆天反道世难休,轮回万载心依旧。

      19、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阅读全文]...

2021-12-04 05:28:42
  • 描写开学的古诗诗句

  • 开学,文学
  • 描写开学的古诗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开学的古诗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四时读书乐春》

      【元代】翁森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释义:

      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外出归来的人们在回家的路上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

      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朋友;漂在水上落花,可以启发我的思绪灵感,作出美妙的.文章。

      不要蹉跎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有趣的事。

      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窗前的青草让它们自在地生长吧,留得窗前一片绿荫,鸟语花香伴着书香,真的是读书让人沉醉。

      2、《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 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释义: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3、《观书》

      【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释义:

      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4、《冬夜读书示子聿·选一》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释义: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5、《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释义: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

      6、《长歌行》汉代乐府诗。

      原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7、《劝学》 唐代:孟郊。

      原句: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赏析: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阅读全文]...

2022-05-07 06:02:27
  • 朗诵古诗开场白

  • 开场白
  • 朗诵古诗开场白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使用到开场白的机会越来越多,开场白就是在演出或者其他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开场白的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朗诵古诗开场白,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男: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女:唐诗宋词博大精深。

      男:朗诵唐诗宋词,增长我们知识。

      女:诵读经典诗文,陶冶我们情操。

      合:二(3)班朗诵古诗和三字经,现在开始。

      开场白

      今天是我们鲁山一高附中诗韵经典古诗文社团成果的展示比赛

      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星河中,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

      今天,让我们走进悠远的古代,探求幽幽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与诗词作伴;今天,让我们尽情歌诵,尽情吟唱。有请主持人

      结束语

      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子孙代代无穷已,诵完经书唱诗词。美好的人生是文采人生,美好的人生是诗意人生,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文采,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诗意吧!

      今天,我们以《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进行古诗诵读比赛。在此,我再次强调诵读经典诗文的意义。

      经典的古诗文,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小学阶段,正是记忆的黄金时间。按我们学校的安排,在一年级背完《弟子规》,在2—6年级,每学期补充背诵30首古诗词,这样小学六年里,我们就可以背诵300余篇经典诗文。这样,我们花园小学的学生可真了不起!相当于积累了一笔丰厚的'财富。在小学

      阶段背诵的经典诗文,将永远留在你们的记忆里。等你们长大的时候,记忆里的古诗文,一定会变成精神的养分,滋养着你们的生命!

      同学们,你们的心灵就像一块土地,你给它种上草籽,它就长出野草;你种上花籽,它就长出鲜花;你种上人类至高无上的智慧,它就长出睿智。经典诗文里闪烁着我们祖先的灵性与智慧,让我们全校师生读经典诗文,与圣人同行!

      预祝花园小学古诗诵读比赛圆满成功!

      男: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女: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男:中华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女: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审美意识和价值观的积淀。

      男:中华古典诗词像海,她蕴积深厚而壮阔波澜。

      女:中华古典诗词像山,她深邃凝重而意境深远。

      男:那一首首闪烁着智慧的经典,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礼。

      女:那一篇篇散发着馥郁的篇章,让我们的人格得到历练。

      男:亲爱的同学们,

      女:朋友们合:大家早上好!

      男:欢迎来到由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兰亭文苑承 办的首届古典诗词大赛的决赛现场。我是主持人崔庆会

      女:我是主持人钟雪萌

      男:首先请允许我介绍本次大赛嘉宾,他们分别是…

      女:当然还有我们的选手,首先恭喜大家入围决赛,能 够从初赛中脱颖而出,证明各位都是十分优秀的,预祝你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诗词的世界,徜徉音乐的海洋,尽情感受其无穷的魅力吧!

      女: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兰亭文苑首届古典诗词大赛

      合:现在开始。

    [阅读全文]...

2022-07-23 06:22:28
  • 朗诵古诗的开幕词

  • 朗诵古诗的开幕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朗诵古诗的开幕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入场音乐)

      A开场词

      男:不是草长莺飞的叁月,于是便没了欣欣向荣、万木争春的生机;女:不是烈日炎炎的夏季,于是便失却骄阳似火、烈日当空的热忱。

      男:却是硕果累累的金秋,领略了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的壮美画面。女: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男:今晚,我们迎来了有初中部主办,初中语文教研组承办的金秋诗歌朗诵会、

      B欢迎词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尊敬的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

      合:晚上好!(鞠躬)

      男:欢迎您们的到来!

      女::谢谢你们的参与!

      男: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今天才艺展示的领导和评委,他们是

      C、展示篇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诗歌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歌颂我们飞扬的青春。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歌颂我们美丽的学校。

      初二2、4班诗朗诵《走向属于你的明天》串词朗诵词

      男: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女: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男:回顾历史,我们心潮澎湃

      女:展望未来,我们热血沸腾

      男:我们用优美的诗歌祝福你,我的祖国!

      女:请欣赏八年级二、四班带来的诗朗诵《走向属于你的明天》

      初一叁班附中情

      男:假如小草没有了甘露,那幺它永远享受不到成长的快乐

      女:假如天空没有星星,人们就失去了指向的航标

      男:假如花园没有了园丁,那幺它只不过是一块荒无的土地

      女:老师是甜美的甘露,她使小草茁壮成长

      男:老师是闪亮的星星,她为我们指明航线

      女: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她使荒无的土地变成美丽的花园

      请欣赏初一叁班带来的诗歌《附中情》

      (入场音乐)

      开场白

      男:草长得快,飞得快,又不是三月,所以没有兴旺和春天的生机。女:不是炎炎夏日,所以对烈日失去了热情。

      m:那是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我经历了鱼浅飞,鹰打天的壮丽画面。女:云潭影长,物变星动数年。

      今晚,我们有一场由初中主办、初中语文教研组主办的金秋诗歌朗诵会。

      欢迎辞

      m: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女:亲爱的老师们

      m:各位亲爱的同学们!

      晚上好!(鞠躬)

      男:欢迎!

      女:感谢参与!

      m: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选秀节目的领导和评委。他们是

    [阅读全文]...

2022-07-27 00:54:51
形容开悟的古诗 - 句子
形容开悟的古诗 - 语录
形容开悟的古诗 - 说说
形容开悟的古诗 - 名言
形容开悟的古诗 - 诗词
形容开悟的古诗 - 祝福
形容开悟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