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江有尚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江有尚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江有尚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江有尚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写江南的古诗词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江南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忆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3、忆江南 ——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4、望江南 ——宋·苏东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5、双调望江南 寿秋水 ——宋·刘辰翁
齐眉举,彩侍紫霞记。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人唱自家词。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留着晚香时。
6、双调望江南 寿张粹翁 ——宋·刘辰翁
七日后,董会是垦前。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日拟醉华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传。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自唱鹊桥仙。
7、江南好/忆江南 ——宋·赵师侠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天净水*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休与俗人言。
8、望江南 ——宋·朱敦儒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
9、望江南 ——宋·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10、忆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11、江南柳 ——宋·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12、望江南 ——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13、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4、梦江南 ——清·屈大均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且逐水流迟。
15、宿新市 ——宋·杨万里
春光多在柳梢头,拣得长条插酒楼。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16、题觉海寺 ——宋·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17、十景塘散步
横塘如带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只有菜花秋稼好,黄云黄锦似当年。
18、韶村夜泊 ——明·谈应祥
芦苇弄秋声,轻舟泊晚汀。客情成鹤梦,人迹似流萍。
横渡炊烟暗,障川渔火明。倚樯闲眺处,片月逼人情。
19、春梦——唐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20、江南——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曲江古诗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曲江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原文
望断*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译文翻译
望不见*时帝王的翠辇经过,只能在夜半聆听冤鬼的悲歌。
宫妃金舆不返难见到倾城色,只有曲江的流水被玉殿分波。
临死时才想念在华亭听鹤唳,老臣忧念王室命运悲泣铜驼。
经过天荒地变虽使人心摧折,若比伤春的哀恸此意不算多。
注释解释
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称。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园。唐复名曲江。开元中更加疏凿,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参差。”
望断:向远处望直至看不见。翠辇: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
子夜:夜半子时,半夜。又是乐府《吴声歌曲》名。悲歌:悲壮地歌唱。
金舆:帝王乘坐的车轿。倾城色: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此指嫔妃们。
玉殿:宫殿的美称。下苑:本指汉代的宜春下苑。唐时称曲江池。
华亭闻唳鹤:感慨生*,悔入仕途之典。
铜驼: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
天荒地变: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巨变。指国家的沦亡。折:摧折。
伤春:为春天的逝去而悲伤。一作“阳春”。“伤春”一词,在李商隐的诗歌语汇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曾被他用来概括自己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这里特指伤时感乱,为国家的衰颓命运而忧伤。
创作背景
曲江是唐代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安史之乱后荒废。唐文宗颇想恢复升*故事,于大和九年(835)二月派神策军修治曲江。十月,赐百官宴于曲江。甘露之变发生后不久,下令罢修。李商隐这首诗,就作于事变后的第二年春天。
诗文赏析
曲江的兴废,和唐王朝的盛衰密切相关。杜甫在《哀江头》中曾借曲江今昔抒写国家残破的伤痛。面对经历了另一场“天荒地变”──甘露之变后荒凉满目的曲江,李商隐心中自不免产生和杜甫类似的感慨。杜甫的《哀江头》,可能对他这首诗的构思有过启发,只是他的感慨已经寓有特定的现实内容,带上了更浓重的悲凉的时代色彩。
一开始就着意渲染曲江的荒凉景象。这里所蕴含的并不是吊古伤今的历史感慨,而是深沉的现实政治感喟。“*时翠辇过”,指的是事变前文宗车驾出游曲江的情景:“子夜鬼悲歌”,则是事变后曲江的景象,这景象,荒凉中显出凄厉,正暗示出刚过去不久的那场“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残酷事变。在诗人的感受中,这场大事变仿佛划分了两个时代:“*时翠辇过”的景象已经成为极望而不可再见的遥远的过去,眼前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幅黑暗、萧森而带有恐怖气氛的现实图景。“望断”、“空闻”,从正反两个方面暗寓了一场“天荒地变”。
三、四承“望断”句,说先前乘金舆陪同皇帝游赏的美丽宫妃已不再来,只有曲江流水依然在寂静中流向玉殿旁的御沟(曲江与御沟相通)。“不返”、“犹分”的鲜明对照中,显现出一幅荒凉冷寂的曲江图景,蕴含着无限沧桑今昔之感。文宗修缮曲江亭馆,游赏下苑胜景,本想恢复升*故事。甘露事变一起,受制家奴,形同幽囚,翠辇金舆,遂绝迹于曲江。这里,正寓有升*不返的深沉感慨。下两联的“荆棘铜驼”之悲和“伤春”之感都从此生出。
第五句承“空闻”句。这里用西晋陆机“华亭鹤唳”典故,用以暗示甘露事变期间大批朝臣惨遭宦官杀戮的情事,回应次句“鬼悲歌”。第六句承“望断”句与颔联。这里用西晋索靖“泣铜驼”典故,借以抒写对唐王朝国运将倾的忧虑。这两个典故都用得非常精切,不仅使不便明言的情事得到既微而显的表达,而且加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两句似断实连,隐含着因果联系。
末联是全篇结穴。在诗人看来,“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这场天荒地变──甘露之变尽管令人心摧,但更令人伤痛的却是国家所面临的衰颓没落的命运。痛定思痛之际,诗人没有把目光局限在甘露之变这一事件本身,而是更深入地去思索事件的前因后果,敏锐的觉察到这一历史的链条所显示的历史趋势。这正是此篇思想内容比一般的单纯抒写时事的诗深刻的地方,也是它的风格特别深沉凝重的原因。
这首诗在构思方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既借曲江今昔暗寓时事,又通过对时事的感受抒写“伤春”之情。就全篇来说,“天荒地变”之悲并非主体,“伤春”才是真正的中心。尽管诗中正面写“伤春”的只有两句(六、八两句),但实际上前面的所有描写都直接间接地围绕着这个中心,都透露出一种浓重的“伤春”气氛,所以末句点明题旨,仍显得水到渠成。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赏析: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该不会又“正愁人”。但是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就不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滋味就不怎么样了。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没有说明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的原因,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就写到了人事。或谓此联“更发奇想惊人”,乍看确乎“奇”得出人意外,细想却恰恰在人意中。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可是,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这并不是什么“惊人”的“奇想”,而是触景伤情。面对这残败景象的办法,仍不外是“莫厌伤多酒入唇”,只不过换了一种漂亮的说法,就是“行乐”: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这两句意思是:难道“物理”就是这样的吗?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或李白所说的“举怀消愁愁更愁”而已,“乐”云乎哉!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贯休《献钱尚父》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周书·旅獒》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虞书·大禹谟》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刘禹锡《蜀先主庙》
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虞书·大禹谟》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尚书·商书·太甲下》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老子·道经·第二十三章》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周书·旅獒》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商书·伊训》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虞书·大禹谟》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尚书·虞书·皋陶谟》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商书·说命中》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尚书·周书·君牙》
慎厥身,修思永。——《尚书·虞书·皋陶谟》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表记》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虞书·舜典》
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尚书·虞书·大禹谟》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尚书·虞书·大禹谟》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尚书·周书·泰誓》
静言庸违,像恭滔天。——《尚书·虞书·尧典》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礼记·儒行》
思其艰以图其易——《尚书·周书·君牙》
君子所,其无逸——《尚书·周书·无逸》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庾信《重别周尚书》
古人倦夜长,尚秉烛游,况少年白昼而掷之乎?——《太*广记·卷十七·神仙十七》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岑参《春梦》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尚书·商书·说命上》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蒋捷《行香子·舟宿兰湾》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德经·第七十一章》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建官惟贤,位事惟能。——《尚书·周书·武成》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尚书·周书·旅獒》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尚书·虞书·大禹谟》
抚我则后,虐我则仇。——《尚书·周书·泰誓》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周书·泰誓》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尚书·商书·说命上》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雪的古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雪的古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6、《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8、《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10、《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
1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2、《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13、《惊雪》
唐陆畅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
14、《点绛唇》
满清纳兰性德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于栈。
15、《梦江南》
满清纳兰性德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16、《菩萨蛮》
满清纳兰性德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7、《梅花》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关于雪的诗句古诗词》,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1、北风行
作者: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2、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作者: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3、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苦寒吟
作者:孟郊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5、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作者: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7、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作者:杨基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
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雪的古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雪的古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6、《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8、《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10、《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
1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2、《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13、《惊雪》
唐陆畅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
14、《点绛唇》
满清纳兰性德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于栈。
15、《梦江南》
满清纳兰性德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16、《菩萨蛮》
满清纳兰性德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7、《梅花》
迟日江山丽古诗词鉴赏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迟日江山丽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注释
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鸟:指江鸥。
花欲燃:花红似火。
鉴赏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体察物情。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淡处,要似非力所能。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淡。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作者介绍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作品介绍】
《绝句·迟日江山丽》是唐代诗人杜甫诗集《杜工部集》中的一首,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前两句是对环境进行外部描写,后两句则是对环境进行细节描写,全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深感当时政治黑暗,毅然辞官,一路西下,经秦州、同谷等地来到四川成都,居于浣花溪畔。并在那里建立草堂一座,在成都生活了将*四年的时间,期间与严武结交甚密,严武荐其为剑南节度使蜀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并赐绯鱼袋。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合江亭隔江望瑶林庄梅盛开,过江访之,马上
范成大〔宋代〕
何处春能早,疏篱限激湍。竹间烟雪迥,马上晚香寒。唤渡聊相觅,巡檐得细看。极知微雨意,未许日烘残。
江城子·江景
苏轼〔宋代〕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临江仙·烟收湘渚秋江静
张泌〔唐代〕
烟收湘渚秋江静,蕉花露泣愁红。五云双鹤去无踪。几回魂断,凝望向长空。
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花鬟月鬓绿云重。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风。
江梅引·忆江梅
洪皓〔宋代〕
岁在壬戌,甫临长至,张总侍御邀饮。众宾皆退,独留少款。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仆曰:此词殆为我作也。又闻本朝使命将至,感慨久之。既归,不寝,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诗赋,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宽。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语,虽甚奇,经前人用者众,嫌其一律,故辄略之。卒押吹字,非风即笛,不可易也。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旧注:阙一首。此录示乡人者,北人谓之四笑江梅引)
天涯除馆忆江梅。几枝开。使南来。还带馀杭、春信到燕台。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临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
和凝〔五代〕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苹风。
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临江仙·秣陵江上多离别
冯延巳〔五代〕
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江楼闻砧(江州作)
白居易〔唐代〕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江神子·送翁五峰自鹤江还都
吴文英〔宋代〕
西风一叶送行舟。浅迟留。舣汀洲。新浴红衣,绿水带香流。应是离宫城外晚,人伫立,小帘钩。
新归重省别来愁。黛眉头。半痕秋。天上人间,斜月绣针楼。湘浪莫迷花蝶梦,江上约,负轻鸥。
西江贻钓叟骞生(一作西江寄友人骞生)
温庭筠〔唐代〕
晴江如镜月如钩,泛滟苍茫送客愁。衣泪潜生竹枝曲,
春潮遥上木兰舟。事随云去身难到,梦逐烟销水自流。
昨日欢娱竟何在,一枝梅谢楚江头。
渡汉江(一作戴叔伦诗,题作江行)
丘为〔唐代〕
漾舟汉江上,挂*候风生。临泛何容与,爱此江水清。
芦洲隐遥嶂,露日映孤城。自顾疏野性,难忘鸥鸟情。
聊复与时顾,暂欲解尘缨。跋涉非吾愿,虚怀浩已盈。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佚名《江南》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贺新郎·吴江古诗词
古诗原文
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舣,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之何处?鼓双楫,浩歌去。
译文翻译
垂虹亭浪潮涌起,想当年蓬莱山顶上海风直吹,摇摇欲坠。天帝派遣江神守护,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并能喷烟吐雨,好不威风气派。昨晚巨鲸翻动了地轴,把飞檐抛到天空,只把垂虹桥留了下来,只留下一座横跨的垂虹。
太湖中有客舟靠岸,群仙若真的到此,宏大的队伍如何在此驻足。我焦急地手拍栏杆,想派善飞的白鹭前去送信,制止群仙前来,然而白鹭也因昨夜的重大变故远遁沙渚。眼见星月满天,宇宙茫茫,什么地方是安全的避难所?暂且摇动双橹,高吟浩歌,四海流浪吧。
注释解释
贺新郎:词牌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
吴江:即吴淞江。
孤亭:即垂虹亭。
蓬莱:传说中海上仙山。
帝:天帝。
八柱骄龙缠尾:指亭中八根柱子上雕饰蛟龙缠绕。
斗:争着。
坤轴:地轴、地心。
雕翚:指亭上雕饰的飞檐。翚(huī),雉鸟名。
绛(jiàng)虹:赤色的彩虹,此处特指虹桥。
五湖:指太湖。客:作者自指;舣(yǐ):船靠岸。
翠旌(jīng):皇帝的仪仗、此处指群仙。
奈:奈何,无奈。沙渚:江中沙洲。
浩歌:放声高歌。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亡以后作者漂泊东南时期。在元军的铁蹄践踏到临安城下的时候,蒋捷流寓到江苏吴江。兵荒马乱之际,作者放舟吴淞江,心潮翻滚,写下了这首词,借这里的风景来抒发亡国之痛。
诗文赏析
词上片“浪涌孤亭起”,就起得突兀奇谲,显出了垂虹亭的气势。翻滚江涛,孤亭屹立,巨浪腾空涌起。这样有气势的建筑,在词人眼里,“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蓬莱山是海上三神山之一,当年秦皇、汉武都曾派臣前往寻访仙人,可惜都未能找到,但却有亭子飘落到了人间。可见重虹亭来历非同寻常。仙山上飘来的亭子,还有谁能来护持它。“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并能喷烟吐雨,显示出亭子外观极为壮丽。
“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但来自仙山神力的亭子也遭劫难,昨夜巨鲸翻动了地轴,把飞檐抛到天空,只把垂虹桥留了下来。这个巨鲸实指人间的巨怪,这里是指蒙元贵族。元兵于德祐元年(1275年)攻宋,*江府通判王矩之、都统制王邦杰迎降于常州,元丞相伯颜进入*江府。垂虹桥是必经之路。说重虹亭毁于此时,也非无根之果也不至纯属垂虹亭的'被毁,象征着国家灭亡。
下片“五湖有客扁舟舣”,转写词人吴江之行。从太湖里驾着小舟停靠在垂虹桥边,目睹亭子残破,作者都积于心中多时的愤懑,便喷发出来。“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垂虹亭本来是蓬莱山上群仙的聚会之所,但飘坠到这里,仙人们如果重来,目睹亭子被毁,恐怕他们无法留驻。借群仙的难驻,表明了山河改易使神仙也不再留恋人间。这里安排得匠心独具,不直抒感慨,比直接抒发感慨要委婉得多,深刻得多。
“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词人想借白鹭为群仙报信,但白鹭也被惊飞。此处思维之奇,亦难以片言卒说。把沙洲飞鹭等拉进了神奇境界。“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词写至此,真情流露出来。“万重乌云遮蔽”,四海茫茫,何处是容身之地。词人的亡国之痛,从这两句里集中地表现出来。词人在入元之后,始终不肯出仕,终老竹山。是其一贯思想使然。词中在易代之后,俯仰身世,无所寄寓,与古代诗人契合。结语“鼓双楫,浩歌去”,展现了词人遗世独立的风貌,读来让人意犹未尽。
这首词语言凝炼,意境奇幻,是一首极具特色的佳作。
有江有尚的古诗词
含尚和品的古诗词
尚字头的古诗词
君和尚的古诗词
关于时尚的古诗词
尚美教育的古诗词
关于尚的古诗词句
高尚品德的古诗词
形式时尚的古诗词
评价和尚的古诗词
崇尚母爱的古诗词
带尚字的古诗词起名
高尚品行的古诗词
道德高尚的古诗词
与时尚相关的古诗词
和尚有关的古诗词
赞美高尚的古诗词
崇尚共享的古诗词
*凡却高尚的古诗词
爱尚古诗词的繁体字
描写和尚花的古诗词
古诗词大全说和尚的
江江的古诗词1
关于苏州尚湖的古诗词
赞美人的高尚的古诗词
有关道德高尚的古诗词
衣着简朴却时尚的古诗词
姚江的古诗词
满江江的古诗词
江雾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