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送魏万之京的古诗意象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送魏万之京的古诗意象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送魏万之京的古诗意象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送魏万之京的古诗意象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送魏万之京》古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送魏万之京》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十三载,因慕李白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魏万比李颀晚一辈,然而从此诗看,两人象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
一开首,「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关城树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
作者简介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常见古诗意象大全
导语:我们阅读的古诗中运用的许多意象,使得诗歌的意境更为丰满。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常见古诗意象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
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
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例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陈亮《梅花》)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例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例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我介绍的只是它们最常见的一种。我们在分析和欣赏诗歌时,还是应该整体考虑的。不过在熟知这些基本寓意的基础上,或许能更顺畅些。
酒、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例句及出处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
《送魏万之京》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全诗诗人描写了什么内容呢?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魏万之京》注释】
⑴魏万:又名颢。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
⑵游子:指魏万。离歌:离别的歌。
⑶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⑷“鸿雁”二句: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客中:即作客途中。
⑸关城:指潼关。树色:有的版本作“曙色”,黎明前的天色。催寒*: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
⑹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砧声:捣衣声。向晚多:愈接*傍晚愈多。
⑺“莫见”句:勉励魏万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蹉跎:此指虚度年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送魏万之京》白话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送魏万之京》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因慕之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像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作者晚年在洛阳时。
【《送魏万之京》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的景物。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诗一开首,“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关城树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9、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牡丹象征高贵、富贵;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猿猴、燕、鱼
1、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2、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代指音讯。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怅。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
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4、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咏蝉诗“三绝”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5、燕子(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2)燕子眷恋旧巢的*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3)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渗入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意象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选取的意象有:尽锦衣的战士、如花的宫女、宫殿、鹧鸪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或“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前三句极写威武、胜利、荣华,最后一句只见破败荒凉。前后强烈的对比将昔盛今衰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器乐类:羌笛(羌管、笛)、胡笳、琵琶、戍角
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有关音乐曲调
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
(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2)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表思念。古诗十九首:明月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4)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5)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6)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四、自然类:白云、明月、水、冰雪
1、浮云: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五、场所类:南浦、灞陵、长亭、西楼(借代)
1、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辛弃疾《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却有多种不同的意味。
一凭一倚,虽是两个细小的动作,但那动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味的。凭则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身体重心全凭栏干依托,有娇弱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词,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仪态万端。
或者表示怀远,或者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
《送魏万之京》
作者: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
1、之:往;到……去。
2、关城:函谷关。
3、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
4、蹉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思。
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全诗善于炼句,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
《送魏万之京》诗词赏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为大家带来《送魏万之京》诗词赏析,快来看看吧。
《送魏万之京》
作者: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解】:
1、之:往;到……去。
2、关城:函谷关。
3、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
4、蹉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韵译】: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思。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全诗善于炼句,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
意象有秋风的诗句
秋风也是人们所盼望的。不是落叶漫舞的惊喜,也不是秋日凄美的遐想,而是收获时的甜美与怡悦。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6.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描写秋风的诗句 (《汉乐府 长歌行》)
7.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的.:《山居秋暝》)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经典诗句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10.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1、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2、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3、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4、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7、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9、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
10、《飞来石》光明顶上彩云飞,忽见仙桃石已归;石去天涯无歇处,仍回松岭伴朝辉。
1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3、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作者:李商隐
14、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5、松迥月光先照鹤,寺寒沟水忽生冰。
16、共赏圆月一轮,喜迎中秋良宵。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1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9、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0、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1、若干生命若干春,有所丰收有所贫。
22、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
23、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燕赵。
2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6、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27、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十七夜对月》杜甫
28、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9、一株站着的芦苇,加深了秋天的辽阔。
30、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31、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候明发,渺漫*湖中.
3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3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34、中有红麒麟,秋云更沉沉。节节不虚坠,好奖训士类。
35、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36、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题苏公林亭》 唐·钱起
3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以下是小编带来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词句注释】
⑴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⑵使:出使。
⑶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尔自治区库车县。
⑷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⑸浥:(yì) :湿润。
⑹客舍:旅店。
⑺青青柳色新:亦作“依依杨柳春”。“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在文中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⑻更:再。
⑼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⑽故人:老朋友。
⑾尽:喝尽。一作“进”。
⑿君:元二。
(13)尽:喝(完)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西出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知心的老朋友了。
诗词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4、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5、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6、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8、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9、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遣》
10、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曹植《名都篇》
11、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12、君家有酒我何愁,客多乐酣秉烛游。——李白《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1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1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15、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其二》
16、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将进酒》
1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杜牧《泊秦淮》
19、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
20、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2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4、酒为万有神,菊实百卉仙。——方回《秋晚杂书三十首·酒为万有神》
25、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26、劝君多买长安酒,南陌东城占取春。——刘禹锡《戏赠崔千牛》
27、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28、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2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0、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李白《月下独酌》
3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3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33、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将进酒》
34、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刘禹锡《酬乐天闲卧见寄》
35、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36、街前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消不得。——白居易《长安春》
37、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3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3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0、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41、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古别离》
42、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幡判醉倒。——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
43、玳瑁筵,葡萄酒,殷勤红袖,莫惜捧金瓯。——任昱《正宫·小梁州·春怀》
4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45、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柳宗元《饮酒》
46、有酒有酒,闲饮东窗。——陶渊明《停云》
47、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纳兰容若《太常引·自题小照》
48、为唤山童多索酒,金钟细酌流霞。——赵长卿《临江仙·天外浓云云外雨》
49、大妇当垆冠似瓠,小姑吃酒口如樱。——杨维桢《漫兴七首》
50、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送魏万之京》原文及译文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魏万之京》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魏万之京》原文:
李颀〔唐代〕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魏万之京》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薄霜刚刚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实在不忍听那鸿雁哀鸣,何况是那与故乡遥隔千山万水,身在旅途的异乡客。
潼关晨曦寒气越来越重,天气愈来愈冷,京城深秋捣衣声愈接*傍晚愈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送魏万之京》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此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首联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以自己的心情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切的友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并及时对友人进行劝勉。全诗自然真切,情深意长,遣词炼句尤为*所称道。
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关城树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是诗人对远行客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
《送魏万之京》创作背景:
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因慕李白之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像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作者晚年在洛阳时。
作者简介: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送魏万之京的古诗意象
送魏万之京古诗的配画
船的古诗意象
酒的古诗意象
云的古诗意象
好的古诗意象
古诗意象的作
古诗意象的象征
化碧的古诗意象
蒋捷的古诗意象
古诗意象中的水
五柳的古诗意象
带水的古诗意象
当字的古诗意象
舟的古诗意象pot
采薇的古诗意象
神舟的古诗意象
春水的古诗意象
古诗意象的内涵
张娜的古诗意象
古诗意象的解读
古诗意象的情感
蜜蜂的古诗意象
斜阳的古诗意象
夏天的古诗意象
翠微的古诗意象
美丽的古诗意象
天亮的古诗意象
古诗意象云上的诗
舍友的古诗意象
保护环境的古诗宣传语
比较好的7字古诗
谭字的古诗文
关于谷雨的古诗春日
带水潺的古诗词
含有两个雨的古诗词
我现在的古诗
带町的古诗
家长对初中孩子读的古诗词
杨和瑶的古诗
写古诗的书签多少钱
古诗词不同的时间同样的人
古诗词里的谢明
古诗的写法有哪几类
有古诗的幽默笑话
关于秋分的古诗词长篇
带当年荒唐的古诗
月圆曲的古诗
最美的古诗和诗酒的江湖
草堂易安的古诗
古诗300首是谁编辑的
赞美新生命降临的古诗词
六百二十左右的古诗文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短点儿
有瑶台镜的古诗
关于劳动51劳动节简单的古诗
带有水字的两首古诗词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的古诗
诗中带有山色字的古诗
大姐生日的古诗
写一篇带古诗的冬天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