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坐书房的古诗

关于描写坐书房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坐书房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坐书房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坐书房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4) 语录(4k+) 说说(6k+) 名言(18k+) 诗词(170) 祝福(1k+) 心语(70)

  • 书房对*全

  • 对联,写作
  • 书房对*全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传统文化瑰宝。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书房对*全,欢迎阅读.

      1、兰香盈素室,岳色染书窗

      2、斗室何妨陋,奇书不厌多

      3、书林含馥郁,艺海贮英华

      4、书镜照千古,笔花开四时

      5、风来书幌动,花落墨池香

      6、风月畅怀抱,琴书悦性灵

      7、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8、书画怡而乐,吉金寿且康

      9、龙从书海跃,鹏自笔山飞

      10、书香最有味,室陋本无惭

      11、句得王维意,弦调居易情

      12、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

      13、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14、古法出新意,奇书源巧思

      15、布白分朱艺,捉刀弄石人

      16、有思书外得,无物眼前来

      17、有书真富贵,无欲小神仙

      18、有书藏满案,惟德自成邻

      19、鸟鸣雨后竹,书枕雪中梅

      20、吐言如溅玉,落笔若成风

      21、壮怀书浩气,大胆写涛声

      22、江山无墨画,花鸟有情诗

      23、灯火云间月,书声雨外天

      24、灯火五更灿,书声午夜清

      25、竹影摇三径,书声溢一堂

      26、花园成画谱,鸟语入诗章

      27、芳图三月景,华佩十年书

      28、几净云生砚,窗明月映书

      29、文房藏四宝,书架列千秋

      30、文章千古事,书画一帘香

      上联:纸上得来终觉浅

      下联:老夫聊发少年狂

      横批:事书如师

      上联:读书读书读读书

      下联:写字写字写写字

      横批:读书写字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横批:学无止境

      上联:书到用时方恨少

      下联:学知不足才是贤

      横批:虚怀若谷

      上联:读万卷书

      下联:行万里路

      横批:知行合一

      上联:万卷古今消永日

      下联:一窗昏晓话流年

      横批:修身养性

      上联:房半间,窗几扇,阁中乾坤数重

    [阅读全文]...

2022-05-01 17:18:21
  • 书房的对*全

  • 对联,礼仪
  • 书房的对*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对联都不陌生吧,对联作为一种*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该怎么去写对联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房的对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联:芝兰气味

      下联:湖海襟怀

      上联:杯浮梅蕊

      下联:诗凝雪花

      上联:竹无俗韵

      下联:梅有奇香

      横联推荐: 诗题红叶 兰馨一室 青梅竹马

      上联:风助飞雪舞

      下联:诗伴落梅吟

      上联:吟雪诗情热

      下联:画松翠笔娇

      上联:纵谈中外声

      下联:洞澈古今情

      上联:静与鱼读月

      下联:笑对鸟谈天

      上联:花月联知己

      下联:诗书结静缘

      上联:诗书得古趣

      下联:风月畅真情

      绝配横批: 情同如水 冰心结意 松柏常青 志同道合 清长意重 琴瑟友之 天作之合

      上联:娱情笔墨写双喜

      下联:含情诗书歌百福

      上联:书到用时放恨少

      下联:喜临心上更知甜

      上联:满庭兰桂称心愿

      下联: 几架诗书乐韶年

      上联:雪案联吟诗有味

      下联:冬窗伴读墨生香

      上联:万卷诗书宜子弟

      下联:一帘明月喜新人

      一庭花发来知己;

      万卷书开见古人。

      人世百年看去鸟;

      家山千里送飞鸿。

      人品无瑕玉界尺;

      文章有骨绣屏风。

      山色苍茫书卷里;

      溪光掩映画图中。

      子美才名高画省;

      右丞清兴满终南。

      午眠书留深夜读;

      晚吟诗待诘朝评。

      从来名士皆耽酒;

      未有佳人不读书。

      风云诗句收将尽;

      富贵书声唤出来。

      文成蕉叶书犹绿;

      吟到梅花句亦香。

      文章最忌随人后;

    [阅读全文]...

2022-07-03 12:19:03
  • 书房的春*全

  • 春联,文学,对联
  • 书房的春*全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春联很是熟悉吧,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你知道春联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书房的春联,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触清机亲翰墨;目游润景足精神。

      为学深知书有味;观心澄觉室生光。

      书田菽粟多真味;墨地芝兰有异香。

      书有清香诗有味;花长艳丽月长圆。

      玉府珠林罗典籍;瑶阶瑞石出芝兰。

      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

      两轮日月书中尽;一岁光阴物外回。

      但将忠厚培元气;惟有诗书发异香。

      坐观清趣临春水;入室贤人仰古风。

      阶除晓入风云气;户牖春生翰墨香。

      奇书满座风云气;良友一堂富贵春。

      沽酒客归千嶂里;读书人在百花中。

      炉中腊酒翻花熟;案上金联带草书。

      诗草曾经廿四品;梅花初放两三枝。

      春云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

      春风入梦花生笔;独坐论文酒满鸱。

      春意犹融文明意;花香更带翰墨香。

      挥笔应书民心愿;凝神当思国前程。

      神传天外诗无草;春到人间笔有花。

      和气致能一家祥瑞;书声足起万里风云。

      玉树临风,冰壶映水;珊瑚架笔,玳瑁装书。

      左壁观图,右壁观史;东牖养蕙,西牖养兰。

      秋月春花,当前佳句;法书名画,宿世良朋。

      读书便佳,开卷有益;为善最乐,著手成春。

      得山水情,其人多寿;饶诗书气,有子必贤。

      室有余香,谢草郑兰窦桂树;家无长物,唐诗晋字汉文章。

      春意从来浓,墙角梅花新岁月;书卷何处是,案头经史旧乾坤。

      海岳荡胸中,万里舆图同浩旷;蛟龙腾笔底,九霄风雨助飞腾。

      淑气自迎人,兰室生香盈岁月;卿云方入户,槐庭祥瑞起图书。

      霄汉路非遥,万丈文光耀华户;山居春独早,数声鸟语闹花枝。

      金石乐;书画缘。

      笔永健;艺常青。

      诗书画;松竹梅。

      雁外无书;诗内有天。

      词*愈远;意浅偏深。

      芝兰气味;湖海襟怀。

      博通上下;雅集古今。

      友天下士;读古今书。

      胸中波澜;笔底风雷。

      广撷众彩;博览群收。

      砚磨雾起;笔染云生。

      笔酣墨畅;心旷神怡。

      斧藻其德;竹柏之怀。

      杯浮梅蕊;诗凝雪花。

      竹无俗韵;梅有奇香。

      卧游五岳;坐拥百城。

      砚生云海;笔舞龙蛇。

      诗情画意;琴韵书声。

      松风煮茗;竹雨谈诗。

    [阅读全文]...

2022-06-03 02:11:03
  • 书房明志的对联

  • 对联,文学
  • 书房明志的对联

      书房是学*及*时加班工作的地方,在书房内挂一些明志的.对联是对工作与自身有提高的。关于书房明志志对联分别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金石乐;书画缘。

      笔永健;艺常青。

      诗书画;松竹梅。

      雁外无书;诗内有天。

      词*愈远;意浅偏深。

      芝兰气味;湖海襟怀。

      博通上下;雅集古今。

      友天下士;读古今书。

      胸中波澜;笔底风雷。

      广撷众彩;博览群收。

      砚磨雾起;笔染云生。

      笔酣墨畅;心旷神怡。

      斧藻其德;竹柏之怀。

      杯浮梅蕊;诗凝雪花。

      竹无俗韵;梅有奇香。

      卧游五岳;坐拥百城。

      砚生云海;笔舞龙蛇。

      诗情画意;琴韵书声。

      松风煮茗;竹雨谈诗。

      书来益寿;金石延年。

      文章江海;书籍林泉。

      书林漫步;学海遨游。

      亲师取友;敬业乐群。

      闻鸡起舞;跃马争春。

      樵语落红叶;经声留白云。

      风助飞雪舞;诗伴落梅吟。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

      吟雪诗情热;画松翠笔娇。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山岳起翰墨;江海焕文章。

      院闭青霞入;松高老鹤寻。

      纵谈中外声;洞澈古今情。

      著书惊日短;看剑引杯长。

      笔端通造化;意表画云霞。

      书林含馥郁;艺海贮英华。

      友古今善士;读中外奇书。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读书清磬外;春雨暮钟时。

      花月联知己;诗书结静缘。

      云来画檐宿;龙向墨池归。

      诗书得古趣;风月畅真情。

      细雨闲开卷;微风独弄琴。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长。

      静与鱼读月;笑对鸟谈天。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兰。

      笔力千军阵;词源万马兵。

      坐对贤人酒;喜和智者诗。

      剑气冲星斗;文光射云霞。

      落笔撼五岳;成诗凌九州。

    [阅读全文]...

2022-05-10 18:35:44
  • 书房春*全

  • 春联,文学,对联
  • 书房春*全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书房春*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金石乐;书画缘。

      笔永健;艺常青。

      诗书画;松竹梅。

      雁外无书;诗内有天。

      词*愈远;意浅偏深。

      芝兰气味;湖海襟怀。

      博通上下;雅集古今。

      友天下士;读古今书。

      胸中波澜;笔底风雷。

      广撷众彩;博览群收。

      砚磨雾起;笔染云生。

      笔酣墨畅;心旷神怡。

      斧藻其德;竹柏之怀。

      杯浮梅蕊;诗凝雪花。

      竹无俗韵;梅有奇香。

      卧游五岳;坐拥百城。

      砚生云海;笔舞龙蛇。

      诗情画意;琴韵书声。

      松风煮茗;竹雨谈诗。

      书来益寿;金石延年。

      文章江海;书籍林泉。

      书林漫步;学海遨游。

      亲师取友;敬业乐群。

      闻鸡起舞;跃马争春。

      樵语落红叶;经声留白云。

      风助飞雪舞;诗伴落梅吟。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

      吟雪诗情热;画松翠笔娇。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山岳起翰墨;江海焕文章。

      院闭青霞入;松高老鹤寻。

      纵谈中外声;洞澈古今情。

      著书惊日短;看剑引杯长。

      笔端通造化;意表画云霞。

      书林含馥郁;艺海贮英华。

      友古今善士;读中外奇书。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读书清磬外;春雨暮钟时。

      花月联知己;诗书结静缘。

      云来画檐宿;龙向墨池归。

      诗书得古趣;风月畅真情。

      细雨闲开卷;微风独弄琴。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长。

      静与鱼读月;笑对鸟谈天。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兰。

      笔力千军阵;词源万马兵。

      坐对贤人酒;喜和智者诗。

      剑气冲星斗;文光射云霞。

      落笔撼五岳;成诗凌九州。

    [阅读全文]...

2022-03-16 12:26:07
  • 书房七言对*全

  • 对联,文学
  • 书房七言对*全

      书房是我们*常进行学*的地方,那么在书房应该贴上怎样的`对联会更合书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房七言对*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联:青春有志须勤学

      下联:白发无情要着书

      上联:少年不经勤学苦

      下联:老来方悔读书迟

      上联:每临大事有静气

      下联:不信今时无古贤

      上联:心中常贮千里志

      下联:笔底能开倾刻花

      上联:有三尺地身可坐

      下联:到五更时心自轻

      上联:穷达尽为身外事

      下联:升沉不改故仁情

      上联:坚忍何能易视事

      下联:自尊不敢轻薄仁

      上联:横眉冷对千夫指

      下联:俯首甘为孺子牛

      上联:光阴似箭催仁老

      下联:日月如梭赶少年

      上联:山高自有仁行路

      下联:海阔不乏破浪舟

      上联:宝剑锋从磨砺出

      下联: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联:心头有德前程远

      下联:眼底无私後路宽

      上联:反观自己难全是

      下联:细论仁家未尽非

      上联:世事沧桑心事定

      下联:胸中海岳梦中飞

      上联:励志方显钢骨硬

      下联:经霜更知秋水明

      上联:无情未必真豪杰

      下联:有度方为大丈夫

      上联:世本无先觉之验

      下联:仁贵有自知之明

      上联:不因果报方行善

      下联:岂为功名始读书

      上联:利仁时出*情语

      下联:修己常存改过心

      上联:书有未曾经我读

      下联:事无不可对仁言

      上联:金温玉粹瞻仁品

      下联:秋月春云见性情

      上联:受欺貌誉宁知己

      下联:获益讥弹赖雅仁

      上联:春风大雅能容物

      下联:秋水文章不染尘

      上联:莫对青山谈世事

      下联:休将文字占时名

      上联:骑马莫轻*地上

    [阅读全文]...

2021-11-25 13:28:44
  • 秋夜独坐怀故山古诗

  • 秋夜,哲理
  • 秋夜独坐怀故山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夜独坐怀故山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夜独坐怀故山

      李白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天书访江海,云卧起咸京。

      入侍瑶池宴,出陪玉辇行。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

      但奉紫霄顾,非邀青史名。庄周空说剑,墨翟耻论兵。

      拙薄遂疏绝,归闲事耦耕。顾无苍生望,空爱紫芝荣。

      寥落暝霞色,微茫旧壑情。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二载(743)秋,时李白奉诏入京已一年,政治抱负未得施展,遭到同僚谗毁,又生退隐之念。

      文学鉴赏

      诗的前两句概言入朝前隐居、漫游,接着写奉诏入京得玄宗宠信,但他的文韬武略不为所用,渐被疏远。不如归耕陇亩。后四句写傍晚秋山之美景,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中用扬雄、司马相如、庄周、墨翟之事,说明他的受宠与失意。比喻巧妙。用典贴切。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

      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阅读全文]...

2022-06-22 17:00:49
  • 古诗独坐敬亭山

  • 小学
  • 古诗独坐敬亭山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独坐敬亭山,欢迎阅读与收藏。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译文及注释】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厌:满足。

      【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上元二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阅读全文]...

2022-06-21 21:03:30
  • 含有房字的古诗词 带房字的诗词名句

  •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朱庆馀《*试上张籍水部 / *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无人调护,自去经心!——《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岑参《春梦》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朱子家训·全文》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杜甫《宿赞公房》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李端《听筝》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扒了东墙补西墙,到头还是住破房。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宋祁《落花》

    一场寂寞凭谁诉。——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白居易《寒闺怨》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白居易《长恨歌》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杜甫《别房太尉墓》

    蜂蝶不知春已去,又衔花瓣到兰房。——智生《夏词》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阅读全文]...

2022-02-22 20:56:30
  • 李白:独坐敬亭山古诗

  • 李白
  •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

      注释: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5、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6、厌:满足。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创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览宣城,这首五绝作于753年(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阅读全文]...

2022-05-12 08:07:33
描写坐书房的古诗 - 句子
描写坐书房的古诗 - 语录
描写坐书房的古诗 - 说说
描写坐书房的古诗 - 名言
描写坐书房的古诗 - 诗词
描写坐书房的古诗 - 祝福
描写坐书房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