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比衬映写景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对比衬映写景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对比衬映写景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对比衬映写景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古诗词鉴赏中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简单来说,就是这首古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古诗词鉴赏中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篇介绍一下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三个术语———“对比”、“衬托”和“烘托”。
诗歌中的“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比如1999年高考试题选取了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其中“船尾跳鱼拨剌鸣”一句就用了反衬。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此句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但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诗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愿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收获美好的未来吧!
一、类型例说
以景衬情又可分为两大类:以实景衬情和以虚景衬情。
1.以实景衬情
根据景与情的关系,我们又可以将其细分为以哀衬哀,以乐衬乐,以乐衬哀等。
(1)以哀景衬衷情。
2007年江苏卷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问:“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分析:这两句描写了送别时所见之景: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写出了山高水长,路途艰险,属于哀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用路途艰险来表达对友人祝福*安的关切之情;以山高水长来流露自己对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此可谓以哀景衬哀情。
这种手法在的《登高》,马致远的《秋思》,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也有体现。
(2)以乐景衬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中有“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之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诗人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独自于江畔散步,见到繁花似锦,蝶舞莺啼的明丽之景,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就是以乐景衬乐情。
另有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之情,同样是以乐景衬乐情。
(3)以乐景衬衷情:
2010年盐城一模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问:全诗表达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分析:从首联颔联可见描写的是初春时节,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清新明朗和生机勃勃,而从“悬旆”、“寂寥”二词中可见,作者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种以美景反衬人物愁情的手法即以乐景衬哀情。
这种手法在晏殊的《》和2006年江苏卷辛弃疾的《鹧鸪天》中均有体现。
2.以虚景衬情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等,是诗人通过主观想象获得的部分。虚景可以丰富诗的意象,拓宽诗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在此试将虚景分为以下几类:
(1)想象之景。
①想象此时异地之景:
201 1年江苏卷杜甫《春日忆》“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中,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作者通过想象此时李白在异地思念之状,更深切地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思念之情、含蕴极丰。
另有《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是通过想象此时家人思念自己之情状,流露自己思乡之情。
②设想未来之景:
2010年江苏卷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里的“忆”字,不是回忆,而是想象,词人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柳永的《雨霖铃》中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酒醒后岸边之景,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来突显依依惜别之情,增添了抒*彩。
(2)梦中之景。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语文教学论文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通过写梦中激烈的战斗场景,来反衬现实闲居的苦闷,表现了词人杀敌报国的渴望与壮志难酬的愤慨。
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通过写梦中与妻子重聚的场景,来表达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
(3)回忆之景。
2010年苏锡常镇三调(二)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通过对与参寥在杭州交游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崔护《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通过对过去美好场景的追忆,表达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的无限惆怅与寂寞。
二、答题步骤
以上我们已经了解了以景衬情的多种形式,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可以分三步走:
1.明确手法
回答时要采用术语:“借景抒情、以乐景衬衷情、以哀景衬乐情”等。
2.分析运用
要指出衬体与主体分别是什么,有必要的话还要指出衬体与主体间是谁衬谁。
3.点明效果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若涉及到虚景,还要补充回答“拓宽了诗歌意境,使感情更为深沉”。
总之,无论是以实景衬托,还是以虚景衬托,无论是“以哀衬哀,以乐衬乐”,还是“以乐衬哀”,都是诗人将情巧妙地融入景中,从而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古以景衬情题的解题技巧]
秋天是温暖人心,秋日那和煦的阳光,在蔚蓝的天空中停留,暖暖的,柔柔的。抬头凝视,一点也不觉刺眼,反倒更加迷人,有种温暖、详和的感觉。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山居秋暝》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反映军旅生活的古诗
军旅生活是艰苦的,有哪些诗是反映军旅生活的古诗,以下是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参考学*吧!
边塞诗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苏轼〔宋代〕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沉沉、谁道连理,能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
张元干〔宋代〕
微云红衬馀霞绮。明星碧浸银河水。猗枕画檐风。愁生草际蛩。雁行离塞晚。不道衡阳远。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
衍巩珙三衬德之国清
释智愚〔宋代〕
谁知三隐寂寥中,因话寻盟别鹫峰。相送当门有修竹,为君叶叶起清风。
玉泉长老不受承天衬因作颂
黄庭坚〔宋代〕
达摩从西来,不受梁武衬。却面少林墙,衣钵一万贯。
菩萨蛮·冰肌玉衬香绡薄
杨冠卿〔宋代〕
冰肌玉衬香绡薄。无言独倚阑干角。相见又还休。可堪归去愁。碧波溪上路。几阵黄昏雨。归去断人肠。纱厨枕簟凉。
水调歌头·莲衬凌波步
陈德武〔宋代〕
莲衬凌波步,笋浴影娥东。晚妆脂粉犹腻,雪洁弄春溶。却似玉盘拈指,莫是金环脱腕,宝镜逐华容。好个明珠颗,落在掌窝中。可人意,拿不住,握还空。骑鲸便欲深取,恐触卧骊龙。奈玉春纤冻也,那壁团圆何处,有影却无踪。不上广寒殿,便入水晶宫。
风入松·碧苔满地衬残红
康与之〔宋代〕
碧苔满地衬残红。绿树阴浓。晓莺啼破眉心事,旧愁新恨重重。翠黛不忺重扫,佳时每恨难同。花开花谢任东风。此恨无穷。梦魂拟逐杨花去,殢人休下帘栊。要见只凭清梦,几时真个相逢。
菩萨蛮·玉肌香衬冰丝縠
王齐愈〔宋代〕
玉肌香衬冰丝縠。縠丝冰衬香肌玉。纤指拂眉尖。尖眉拂指纤。巧裁罗袜小。小袜罗裁巧。移步看尘飞。飞尘看步移。
长思仙 往南京搬取风仙灵衬
马钰〔金朝〕
马风乾。有微言。一别风仙恰二年。思心似倒县。去无缘。阙盘缠。乞化长安自肯钱。**在众贤。
浪淘沙·绛萼衬轻红
赵师侠〔宋代〕
绛萼衬轻红。缀簇玲珑。夭桃繁李一时同。独向枝头春意闹,娇倚东风。飞片入帘栊。粉淡香浓。凤箫声断月明中。只恐明朝风雨恶,燕嘴泥融。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花须叶衬,佛要金装。
*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杨基《春草》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苏轼《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连理带头双□□,留待与、个中人。——苏轼《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附与征衣衬铁衣。——贺铸《捣练子·望书归》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吴承恩《猴王出世》
楼高莫凭栏。——张元干《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
归恨隔重山。——张元干《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
不道衡阳远。——张元干《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
雁行离塞晚。——张元干《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
愁生草际蛩。——张元干《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
猗枕画檐风。——张元干《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
明星碧浸银河水。——张元干《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
微云红衬馀霞绮。——张元干《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
〔倘秀才〕有揭字驼字衬数,有背心剜心异呼,有钞脚频成印上字模。——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
紫泥宣诏,花衬马蹄忙。——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辛弃疾《喜迁莺·暑风凉月》
一川烟草浪,衬云浮。——吴淑姬《小重山·春愁》
冰姿拮,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田为《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
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围腰御仙花底,衬月中、金粟香浮。——吴文英《声声慢·寿魏方泉》
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秦观《浣溪沙·锦帐重重卷暮霞》
淡烟笼月绣帘阴。——苏轼《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高卷水晶帘额、衬斜阳。——张泌《南歌子·柳色遮楼暗》
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高观国《少年游·草》
更重重、龙绡衬著。——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苏轼《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腻红匀脸衬檀唇。——苏轼《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夜沈沈、谁道□□,□系得人心。——苏轼《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秋之景的古诗句
1、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杜甫《客夜》
2、片云载雨过江鸥。——吴文英《诉衷情·秋情》
3、梧桐落尽西风恶。——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4、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李密《淮阳感秋》
5、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
6、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李白《太原早秋》
7、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8、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9、对此怀素心,千里共明月。——德隐《新秋晚眺》
10、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韦应物《送杨氏女》
11、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岑参《送人赴安西》
12、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宋之问《始安秋日》
13、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4、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
15、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16、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
1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8、此情不及墙东柳。——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19、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李百药《秋晚登古城》
20、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陆游《秋思》
21、短篱残菊一枝黄。——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22、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3、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24、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5、天*星辰大,山深世界清。——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
26、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27、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28、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29、珠帘四卷月当楼。——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30、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31、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32、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33、笑艳秋莲生绿浦。——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34、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36、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37、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晚秋》
38、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39、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思吴江歌》
40、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41、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2、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43、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王昌龄《送狄宗亨》
44、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杜牧《齐安郡晚秋》
4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6、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47、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48、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49、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徐再思《人月圆·甘露怀古》
50、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赠刘景文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赠刘景文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1)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3)最:一作“正”(4)君:你,指刘景文。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出处】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散文八大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代四大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刘季孙、字景文。北宋两浙兵马都监。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1090)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增此诗以勉励之。(苏诗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品味】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写景的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景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7、《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8、《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9、《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对比衬映写景的古诗
写景古诗中的对比映衬
运用对比映衬的写景古诗
映衬的写景古诗
对比映衬手法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对比映衬
讲究对比映衬的古诗句
对比映衬写作手法的古诗
中国艺术对比映衬的古诗
古诗中体现对比映衬的诗句
映衬花的古诗
讲究映衬的古诗
色彩映衬的古诗
映衬在古诗中的作用
映衬的句子
关于映衬手法的古诗
表现映衬手法的古诗
古诗中虚写映衬的句子
古诗词中的映衬手法
以声衬景的古诗
运用映衬表达手法的古诗
以哀景衬乐景的古诗
以景衬乐情的古诗
乐景衬乐情的古诗
哀景衬哀情的古诗
以乐景衬哀情的古诗
衬托风景的古诗
以哀景衬哀情的古诗
古诗词里的映衬修辞诗句
以景衬情的诗句
以给字开头的古诗
关于历史文化的古诗词
对父亲的感情古诗
奠定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暗喻借喻
适合报告引用的古诗词
高中必背背古诗改编的歌
关于团圆团圆幸福的古诗
关于秋后冬前的古诗
不被在乎的古诗词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古诗
路站的古诗
表现少年的古诗词
形容两人很配的古诗
与化茧成蝶押韵的古诗
三首含鸟的古诗
含有晓龙的古诗
写雪的古诗大全集
表达诗人喜悦心情的古诗
夏天古诗3首简单的歌
写辣的古诗词
粒粒皆辛苦的那首古诗
兜转的古诗
一首赞美四季的古诗
75首古诗的前一到六首
雪梅古诗的楷书书法
竹叶青的古诗
形容忙碌不知道时日过的古诗
蜂古诗的英语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菊花的古诗
红豆与鸟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