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梁的古诗

关于有关大梁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大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大梁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大梁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 语录(24k+) 说说(38k+) 名言(3k+) 诗词(21) 祝福(36k+) 心语(5k+)

  • 《古大梁行》赏析

  • 古大梁行  高适

      古城莽苍饶荆榛,

      驱马荒城愁*,

      魏王宫观尽禾黍,

      信陵宾客随灰尘。

      忆昨雄都旧朝市,

      轩车照耀歌钟起,

      军容带甲三十万,

      国步连营一千里。

      全盛须臾哪可论,

      高台曲池无复存,

      遗墟但见狐狸迹,

      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

      抚剑悲歌对秋草,

      侠客犹传朱亥名,

      行人尚识夷门道。

      白璧黄金万户侯,

      宝刀骏马填山丘,

      年代凄凉不可问,

      往来唯见水东流。

      高适诗鉴赏

      此诗作于与李白、杜甫同游大梁之时。大梁即唐朝的汴州陈留郡,战国时曾是魏国的都城,故诗题称“古”,今为河南省开封市。据《新唐书·杜甫传》:

      “尝从(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醋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此事在天宝三年,高适此诗作于七四四年,时四十岁。此时他正隐居宋中,以耕钓为生,虽然很想跻身仕途,但又求进无门,因此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凄凉情绪。这首《古大梁行》就借咏怀古迹,寄寓了深沉的兴亡之叹,流露出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全诗二十句,四句一转韵,分为五个自然段落。

      全诗的重点是在写今日古都的荒凉,因此第一段就着力描写了作者驱马荒城所见的景象:在缓辔徐行中,只见满城一片荆棘,莽莽苍苍,昔日巍峨壮丽的魏王宫观如今长满了禾黍,曾经威震诸侯的信陵君和他的三千食客,也已烟消云散,化作满地灰尘。这一段起得苍劲有力,它以形象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荒城图,首先给读者以满目凄凉的强烈印象,起了笼罩全篇、奠定基调的作用。这一段虽然是描绘驱马所见,是在说“今”,但其中的“魏王宫观”、“信陵宾客”已暗中寓“昔”,在今昔对比中,眼前的所见更为突出。第二段是对往昔的追忆,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在雄都朝市中,轩车驰骤,歌钟四起,一片繁华景象;而军队有三十万之众,国家方圆千里,国势堪称强盛。

      这一对比,使第一段的形象有了深厚的背景,并且格外鲜明。第三段一方面反接第二段,同时回应第一段,从对往昔的追忆,又回到眼前的景象:那高敞的舞榭歌台和曲折的池沼,已荡然无存,在断壁颓垣中,只见狐狸奔窜,草木黄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这与第二段的热闹繁华恰成对比,而且“高台曲池”,自身也有对比。第四段紧承第三段,同时也以“摇落”、“秋草”等字面遥接第一段,好象是在写今日情况:

      游侠之士口里,还在传说着信陵君窃符救赵时壮士朱亥的大名;路上的行人,还可辨认出向信陵君荐举朱亥的老者侯嬴居住过的大梁东门的道路。实际上,这也是对往昔的追忆,形成物是人非的对比。最后一段,作者从朱亥、侯嬴联想到曾经得到赵王赏赐白璧黄金,骑骏马、佩宝刀,后来终于困于大梁的虞卿,如今也已成为难以追思的过客了,只有汴水一直在默默地向东流去。这些从前的人事,与今日古城的颓败荒凉,也形成强烈对比。全诗的今昔对比,在章法上,曲折而有变化,但又井井有条,一脉贯通,通过这种反复交错的对比,使无限兴亡之感,从字里行间沛然涌出,震动着读者的心灵。

      诗人善于寓感慨于写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兴亡之叹和身世之感,从鲜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第一段用“驱马荒城愁*”来抒发自己初进大梁时的惊愕、感叹之情,而景物方面则以满城的“荆榛”、“禾黍”、“灰尘”来烘托,使感叹显得极为自然。

      “愁*”三字,既体现出诗人无限慨然之思,又使古城倍显荒凉,情景相生,收到了强烈的效果,全篇的怅惘凄凉之情,也由此衍生而出。第三段中“全盛须臾哪可论”一句,前有“忆昨”一段作铺垫,后有“遗墟”、“古地”作反衬,情感就自然跳脱而出。而第四段“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二句,则是全诗感情的高峰突起之处。诗人面对荒城,在暮天摇落之际,顿生宋玉之悲,兼感朱亥、侯嬴之豪情壮举,一腔无可寄托的豪荡、愤懑之情,不能自制,于是“抚剑悲歌”,那悲壮苍凉的歌声,在古城中回荡,愈发显得悲凉感人。特别是末段最后两句,“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有总结全篇的作用,感情极为广远、深沉。作者伫立在秋水漫漫的汴河之滨,眼见“逝者如斯”,各种愁思;一起涌至。

      这其中,有对往古的怀想和凭吊,也有对自己年华逝去而一事无成的嗟叹,更有对于国家局势的深情的关切。诗人将难以诉述的复杂情怀,都倾注在一江流水之中,使得感慨更为深沉,意味更为悠长,而在质实的描写之中,最后宕开一笔,也显得极为空灵。那激荡胸怀的感情,与景物相融合,收到了十分强烈的艺术效果。

      此外,在音韵对偶上,全诗四句一转韵,第一、三、五段为*声韵,第二、四段为仄声韵,*仄相间,形成起伏跌宕,顿挫回环之感。句子以散行为主,但除第五段外,其余每段都是散偶相间,即每段开始二句为散行,后两句为对偶。这样,“隔联间以对仗,壁垒森严”(《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下,黄培芳评),“按节安歌,步武严整,无一往奔轶之*”(《唐风定》卷九,邢昉批)。这些都更有利于表现诗中那种豪健挺举、深沉悲凉的兴亡之叹。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2021-12-25 19:43:42
  • 《古大梁行》全诗翻译赏析

  • 《古大梁行》全诗翻译赏析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的诗意:天色已晚,草木凋零,我目睹此情此景,不由手把长剑,悲极而歌。这两句是说,日暮时分,草木摇落,面对古城的凄凉景象,不禁为之感伤而发思古之幽情;手抚长剑,面对秋草,悲歌一曲,以示凭吊。昔盛今衰,吊古伤今,语意感伤,似有无穷心事在内。诗句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出自高适《古大梁行》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

      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注释

      ⑴大梁:唐朝时为汴州陈留郡,战国时曾是魏国的都城,故诗题称“古”。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

      ⑵莽苍:一作“苍茫”。饶:多。荆榛(zhēn):泛指丛生的荆棘杂草。

      ⑶宫观(guàn):宫殿。观:一作“馆”,一作“殿”。禾黍:语见《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⑷信陵: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封号信陵君。

      ⑸朝市:朝廷街市。

      ⑹轩车:有帷幕且前顶较高的车。歌钟:富贵人家的音乐歌舞。

      ⑺军容:军队的规模装备。

      ⑻国步:指国土面积。营:一作“衡”。一:一作“五”。

      ⑼论:言说。

      ⑽高台曲池:泛指楼台湖池。

      ⑾遗墟:荒废的城市建筑。迹:一作“窟”。

      ⑿摇落:凋零。

      ⒀朱亥: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载,朱亥本为屠夫,后为信陵君击杀晋鄙,夺兵抗秦救赵,是战国时著名的侠士。

      ⒁夷门:魏大梁城东门。

      参考译文

      古城长满了荆棘杂草,笼罩在一片苍茫的气象之中。我骑马来到这古城前,目睹荒芜的景象,不由愁思满怀,难以自已。魏王的宫室、庙观都长满了禾黍,信陵君和他的宾客们都随着灰尘一去了无痕迹。想当年在雄伟的都城的朝市上,华贵的车骑华光四射,高雅的乐声悠扬此起彼伏。精锐的军队,规模达三十万之多,国土上营寨连绵,相接千里之遥。全盛的那段时光对于永恒的历史来说不过的短暂的一瞬,哪里可以言说,连当年那些楼台、湖池都早已不复存在了。断壁残垣间只有狐狸跑过的痕迹,古旧的土地上只留下几许昔日草木的枯根。天色已晚,草木凋零,我目睹此情此景,不由手把长剑,悲极而歌。侠客朱亥的威名至今为人所传颂,路过的行人都还能认出经过夷门的道路。那些身佩白璧腰缠黄金的万户侯,以及手持宝刀跨着骏马的.战将,早已埋葬在了山丘之中。当年发生在古大梁城里的凄凉旧事已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湮没无闻了,谁还能深究个中缘由呢?往来其中的人们也只能看见那流水从容东流而去,也许它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赏析

      此诗是高适与李白、杜甫一起游历大梁古城时所作。是一首凭吊古迹的诗,是说昔日繁盛一时的魏国国都,今日变得废墟遍地,野草丛生,狐兔乱走,荒芜不可言状。

      此诗描写战国时魏国国都的强盛与衰落,借咏怀古迹寄寓了深沉悲凉的兴亡之叹,流露出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诗人善于寓感慨于写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兴亡之叹和身世之感,从鲜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全诗音律顿挫回环,格调苍凉古拙,感慨深沉,意味悠长。

      全诗二十句,四句一转韵,分为五个自然段落。全诗的重点是在写当时古都的荒凉,因此第一段就着力描写了作者驱马荒城所见的景象:在缓辔徐行中,只见满城一片荆棘,莽莽苍苍,昔日巍峨壮丽的魏王宫观如今长满了禾黍,曾经威震诸侯的信陵君和他的三千食客,也已烟消云散,化作满地灰尘。这一段起得苍劲有力,它以形象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荒城图,首先给读者以满目凄凉的强烈印象,起了笼罩全篇、奠定基调的作用。这一段虽然是描绘驱马所见,是在说“今”,但其中的“魏王宫观”“信陵宾客”已暗中寓“昔”,在今昔对比中,眼前的所见更为突出。第二段是对往昔的追忆,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在雄都朝市中,轩车驰骤,歌钟四起,一片繁华景象;而军队有三十万之众,国家方圆千里,国势堪称强盛。这一对比,使第一段的形象有了深厚的背景,并且格外鲜明。第三段一方面反接第二段,同时回应第一段,从对往昔的追忆,又回到眼前的景象:那高敞的舞榭歌台和曲折的池沼,已荡然无存,在断壁颓垣中,只见狐狸奔窜,草木黄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这与第二段的热闹繁华恰成对比,而且“高台曲池”,自身也有对比。第四段紧承第三段,同时也以“摇落”“秋草”等字面遥接第一段,好像是在写此时情况:游侠之士口里,还在传说着信陵君窃符救赵时壮士朱亥的大名;路上的行人,还可辨认出向信陵君荐举朱亥的老者侯嬴居住过的大梁东门的道路。实际上,这也是对往昔的追忆,形成物是人非的对比。最后一段,作者从朱亥、侯嬴联想到曾经得到赵王赏赐白璧黄金,骑骏马、佩宝刀,后来终于困于大梁的虞卿,如今也已成为难以追思的过客了,只有汴水一直在默默地向东流去。这些从前的人事,与此时古城的颓败荒凉,也形成强烈对比。全诗的今昔对比,在章法上,曲折而有变化,但又井井有条,一脉贯通。这种反复交错的对比,使诗歌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历史兴亡之感。

      诗人善于寓感慨于写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兴亡之叹和身世之感,从鲜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第一段用“驱马荒城愁*”来抒发自己初进大梁时的惊愕、感叹之情,而景物方面则以满城的“荆榛”“禾黍”“灰尘”来烘托,使感叹显得极为自然。“愁*”三字,既体现出诗人无限慨然之思,又使古城倍显荒凉,情景相生,收到了强烈的效果,全篇的怅惘凄凉之情,也由此衍生而出。第三段中“全盛须臾哪可论”一句,前有“忆昨”一段作铺垫,后有“遗墟”“古地”作反衬,情感就自然跳脱而出。而第四段“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二句,则是全诗感情的高峰突起之处。诗人面对荒城,在暮天摇落之际,顿生宋玉之悲,兼感朱亥、侯嬴之豪情壮举,一腔无可寄托的豪荡、愤懑之情,不能自制,于是“抚剑悲歌”,那悲壮苍凉的歌声,在古城中回荡,愈发显得悲凉感人。特别是末段最后两句,“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有总结全篇的作用,感情极为广远、深沉。作者伫立在秋水漫漫的汴河之滨,眼见“逝者如斯”,各种愁思;一起涌至。这其中,有对往古的怀想和凭吊,也有对自己年华逝去而一事无成的嗟叹,更有对于国家局势的深情的关切。诗人将难以诉述的复杂情怀,都倾注在一江流水之中,使得感慨更为深沉,意味更为悠长,而在质实的描写之中,最后宕开一笔,也显得极为空灵。那激荡胸怀的感情,与景物相融合,收到了十分强烈的艺术效果。

    [阅读全文]...

2022-07-29 09:31:26
  • 高适《古大梁行》全诗翻译赏析

  • 高适《古大梁行》全诗翻译赏析

      古大梁行

      高适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

      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

      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

      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

      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

      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注释

      ⑴大梁:唐朝时为汴州陈留郡,战国时曾是魏国的都城,故诗题称“古”。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

      ⑵莽苍:一作“苍茫”。饶:多。荆榛(zhēn):泛指丛生的荆棘杂草。

      ⑶宫观(guàn):宫殿。观:一作“馆”,一作“殿”。禾黍:语见《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⑷信陵: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封号信陵君。

      ⑸朝市:朝廷街市。

      ⑹轩车:有帷幕且前顶较高的车。歌钟:富贵人家的音乐歌舞。

      ⑺军容:军队的规模装备。

      ⑻国步:指国土面积。营:一作“衡”。一:一作“五”。

      ⑼论:言说。

      ⑽高台曲池:泛指楼台湖池。

      ⑾遗墟:荒废的城市建筑。迹:一作“窟”。

      ⑿摇落:凋零。

      ⒀朱亥: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载,朱亥本为屠夫,后为信陵君击杀晋鄙,夺兵抗秦救赵,是战国时著名的侠士。

      ⒁夷门:魏大梁城东门。

      参考译文

      古城长满了荆棘杂草,笼罩在一片苍茫的气象之中。我骑马来到这古城前,目睹荒芜的景象,不由愁思满怀,难以自已。魏王的宫室、庙观都长满了禾黍,信陵君和他的宾客们都随着灰尘一去了无痕迹。想当年在雄伟的都城的朝市上,华贵的车骑华光四射,高雅的乐声悠扬此起彼伏。精锐的军队,规模达三十万之多,国土上营寨连绵,相接千里之遥。全盛的那段时光对于永恒的历史来说不过的短暂的一瞬,哪里可以言说,连当年那些楼台、湖池都早已不复存在了。断壁残垣间只有狐狸跑过的痕迹,古旧的土地上只留下几许昔日草木的枯根。天色已晚,草木凋零,我目睹此情此景,不由手把长剑,悲极而歌。侠客朱亥的威名至今为人所传颂,路过的行人都还能认出经过夷门的道路。那些身佩白璧腰缠黄金的万户侯,以及手持宝刀跨着骏马的战将,早已埋葬在了山丘之中。当年发生在古大梁城里的凄凉旧事已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湮没无闻了,谁还能深究个中缘由呢?往来其中的.人们也只能看见那流水从容东流而去,也许它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创作背景

      此诗是高适与李白、杜甫一起游历大梁古城时所作。据《新唐书·杜甫传》:“(杜甫)尝从(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醋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此事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高适四十岁,正隐居宋中,以耕钓为生,虽然很想跻身仕途,但又求进无门,因此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凄凉情绪。此诗就是在这种情境下所作的。

      赏析:

      《古大梁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作于作者与李白、杜甫同游大梁之时。此诗描写战国时魏国国都的强盛与衰落,借咏怀古迹寄寓了深沉悲凉的兴亡之叹,流露出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诗人善于寓感慨于写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兴亡之叹和身世之感,从鲜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全诗音律顿挫回环,格调苍凉古拙,感慨深沉,意味悠长。

      全诗二十句,四句一转韵,分为五个自然段落。全诗的重点是在写当时古都的荒凉,因此第一段就着力描写了作者驱马荒城所见的景象:在缓辔徐行中,只见满城一片荆棘,莽莽苍苍,昔日巍峨壮丽的魏王宫观如今长满了禾黍,曾经威震诸侯的信陵君和他的三千食客,也已烟消云散,化作满地灰尘。这一段起得苍劲有力,它以形象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荒城图,首先给读者以满目凄凉的强烈印象,起了笼罩全篇、奠定基调的作用。这一段虽然是描绘驱马所见,是在说“今”,但其中的“魏王宫观”“信陵宾客”已暗中寓“昔”,在今昔对比中,眼前的所见更为突出。第二段是对往昔的追忆,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在雄都朝市中,轩车驰骤,歌钟四起,一片繁华景象;而军队有三十万之众,国家方圆千里,国势堪称强盛。这一对比,使第一段的形象有了深厚的背景,并且格外鲜明。第三段一方面反接第二段,同时回应第一段,从对往昔的追忆,又回到眼前的景象:那高敞的舞榭歌台和曲折的池沼,已荡然无存,在断壁颓垣中,只见狐狸奔窜,草木黄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这与第二段的热闹繁华恰成对比,而且“高台曲池”,自身也有对比。第四段紧承第三段,同时也以“摇落”“秋草”等字面遥接第一段,好像是在写此时情况:游侠之士口里,还在传说着信陵君窃符救赵时壮士朱亥的大名;路上的行人,还可辨认出向信陵君荐举朱亥的老者侯嬴居住过的大梁东门的道路。实际上,这也是对往昔的追忆,形成物是人非的对比。最后一段,作者从朱亥、侯嬴联想到曾经得到赵王赏赐白璧黄金,骑骏马、佩宝刀,后来终于困于大梁的虞卿,如今也已成为难以追思的过客了,只有汴水一直在默默地向东流去。这些从前的人事,与此时古城的颓败荒凉,也形成强烈对比。全诗的今昔对比,在章法上,曲折而有变化,但又井井有条,一脉贯通。这种反复交错的对比,使诗歌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历史兴亡之感。

      诗人善于寓感慨于写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兴亡之叹和身世之感,从鲜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第一段用“驱马荒城愁*”来抒发自己初进大梁时的惊愕、感叹之情,而景物方面则以满城的“荆榛”“禾黍”“灰尘”来烘托,使感叹显得极为自然。“愁*”三字,既体现出诗人无限慨然之思,又使古城倍显荒凉,情景相生,收到了强烈的效果,全篇的怅惘凄凉之情,也由此衍生而出。第三段中“全盛须臾哪可论”一句,前有“忆昨”一段作铺垫,后有“遗墟”“古地”作反衬,情感就自然跳脱而出。而第四段“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二句,则是全诗感情的高峰突起之处。诗人面对荒城,在暮天摇落之际,顿生宋玉之悲,兼感朱亥、侯嬴之豪情壮举,一腔无可寄托的豪荡、愤懑之情,不能自制,于是“抚剑悲歌”,那悲壮苍凉的歌声,在古城中回荡,愈发显得悲凉感人。特别是末段最后两句,“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有总结全篇的作用,感情极为广远、深沉。作者伫立在秋水漫漫的汴河之滨,眼见“逝者如斯”,各种愁思;一起涌至。这其中,有对往古的怀想和凭吊,也有对自己年华逝去而一事无成的嗟叹,更有对于国家局势的深情的关切。诗人将难以诉述的复杂情怀,都倾注在一江流水之中,使得感慨更为深沉,意味更为悠长,而在质实的描写之中,最后宕开一笔,也显得极为空灵。那激荡胸怀的感情,与景物相融合,收到了十分强烈的艺术效果。

      此外,在音韵对偶上,全诗四句一转韵,第一、三、五段为*声韵,第二、四段为仄声韵,*仄相间,形成起伏跌宕,顿挫回环之感。句子以散行为主,但除第五段外,其余每段都是散偶相间,即每段开始二句为散行,后两句为对偶。这样,“隔联间以对仗,壁垒森严”(《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下,黄培芳评)。这些都更有利于表现诗中那种豪健挺举、深沉悲凉的兴亡之叹。

    [阅读全文]...

2021-11-23 14:56:54
  • 《古诗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拼音版

  • 故人,语文
  • 《古诗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拼音版

      古诗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带拼音版,此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一起学*一下古诗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带拼音版,古诗淮上喜会梁州故人翻译及赏析,古诗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阅读答案吧!

      1、 原文

      huái shàng xǐ huì liáng zhōu gù rén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wéi yīng wù

      韦应物

      jiāng hàn céng wéi kè ,xiàng féng měi zuì hái 。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fú yún yī bié hòu ,liú shuǐ shí nián jiān 。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huān xiào qíng rú jiù ,xiāo shū bìn yǐ bān 。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hé yīn běi guī qù ,huái shàng duì qiū shān 。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2、翻译及赏析

      翻译:

      我俩曾一同客居在江汉,每次相逢一定要喝酒畅谈,直到酣醉方才回还。自从离别后,你我四处漂游如漂浮的云朵,时光如流水,转眼逝去十年整,岁月宛如大江流水。今日相见,我们执手欢笑,友情依然同过去一样。岁月催人老,我们已两鬓斑白发稀疏。你问我为何还不回?只因贪恋淮上的秋山。

      赏析:

      本诗描写了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就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的题目写“喜会”故人,但诗中表现的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友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了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题,详细地加以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体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致。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难。“浮云”和“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颇见这首诗的熔裁功夫。

      古诗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带拼音版,此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一起学*一下古诗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带拼音版,古诗淮上喜会梁州故人翻译及赏析,古诗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阅读答案吧!

      3、阅读答案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诗中“浮云”、 “流水”的内在含义是什么?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

      5.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一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 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 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请谈一谈你对本诗疏密特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

      1、B

      2、比喻 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用“流水”比喻时光流逝,生动形象(或:对比用“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

      3、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4、“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化无常。流水一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 表达了诗人一种悲喜交集的情感。 喜的是阔别重逢,旧情仍在;而且此地秀色宜人,可修身养性。悲的是漂泊流转,岁月蹉跎。

      5.疏的地方: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 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 疏朗的笔墨,起到了铺蛰、陪衬的作用。

      密的地方:颈联和尾联抓住久剐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 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突出了故交情笃。也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能给人留下真切的印象。

      二:

      (1)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贴切, 请作简要赏析。

      答:浮云、流水两词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出 别后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十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 一去不返,表达了诗人对别后多年漂泊,岁 月流逝,年华易老的人生感喟(感慨)。

      (2)诗的标题点明“喜会”,实际上全诗包含了 哪几方面的感情?

      答:昔日相逢醉饮的追忆,别后多年漂泊的感慨, 今朝又得相会的欣喜,刚见面又别离的悲哀, 岁月流逝人易老的喟叹。

      三: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诗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

      (1) 诗中表达了诗人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喜的是久别重逢,悲的是漂泊不定,岁月流逝。

      (2) ①诗中运用了比喻,颔联用“浮云”喻别后漂泊的“我”与故人,用“流水”则喻十年时间的流逝,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岁月易老的无限感慨,对居无定所、漂泊流离的的无尽悲愁。(答设问也可以,尾联点明不肯归去的原因,酌情给分。若答对偶,不得分,因为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原本就必须对偶。)

    [阅读全文]...

2022-04-26 05:34:06
  • 诗名含有梁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梁字的诗词

  • 酬梁二十宋中所赠兼留别梁少府

    独孤及〔唐代〕

    少读黄帝书,肯不笑机事。意犹负深衷,未免名迹累。

    厌贫学干禄,欲徇宾王利。甘为风波人,岂复江海意。

    担簦*台下,是日饮羁思。逢君道寸心,暂喜一交臂。

    绪言未及竟,离念已复至。甯陵望南丘,云雨成两地。

    途殊迹方间,河广流且驶。暮帆望不及,览赠心欲醉。

    爱君如金锡,昆弟皆茂异。奕赫连丝衣,荣养能锡类。

    君子道未长,深藏青云器。巨鳞有纵时,今日不足议。

    唯当加餐饭,好我袖中字。别离动经年,莫道分首易。

    闻青守梁元彬移帅定武作诗寄贺诸梁

    王安中〔宋代〕

    相门谁数十朱轮,华鄂今看节制分。乡里正思前召父,朝廷难辍大冯君。

    风声自是埙篪合,忠力同输手足勤。应有池塘春草梦,夜阑还绕北山云。

    夜起西山草堂口占别吴又札梁颙若梁亮圃

    陈恭尹〔清代〕

    无成三十老渔蓑,旧国深惭此屡过。生计未知何事好,诗篇唯觉别人多。

    高城晓角收凉月,岐路西风长白波。犹幸交亲不相弃,夜烧银烛为悲歌。

    同黎惟敬梁思立梁少伸林开先过流霞岛

    邓时雨〔明代〕

    步屧穿林不易逢,幽花细柳自茸茸。阴崖险僻藏深洞,曲径逶迤有秘踪。

    鸟雀昼喧依古木,岚霞秋爽散疏松。从知境界红尘隔,别有蓬莱若个峰。

    同梁思立邓君肃梁少仲林开先宿梅庵

    黎民表〔明代〕

    名山宜结夏,亦自断尘情。支竹同僧懒,煎茶爱水清。

    石间移*坐,松下挟书行。但惬浮生兴,无忧佛不成。

    秋夜同王说作梁器圃梁药亭作

    陈子升〔明代〕

    危叶脱枝孤鸟出,两三人镇在虚堂。霜天透彻中开卷,月地铺排处及床。

    静极惯修陪鹤礼,吟成新得补心方。不行行便寻溪寺,寒磬声西白藕香。

    宿故梁子正得意堂有感示诸梁英少

    赵抃〔宋代〕

    遗训素谆谆,先生冢尚新。门风竞兰玉,乡誉动簪绅。

    户牖宵排烛,琴书昼拂尘。子孙为学盛,宜有起家人。

    与周梁石同访镇远道士不遇因观梁石所注悟真篇有怀而作赠梁石

    张吉〔明代〕

    束带拜先生,郡斋芳树底。渴心慰畴昔,婉娈增色喜。

    玉貌泽且温,霜髯奋而理。高词轧金石,劲气参碣砥。

    为指烟水东,微茫脩竹里。炼形有仙客,颇遂虚玄旨。

    挟我往访之,凌晨涉中沚。客从清浪去,云窦扃不启。

    时见岩洞阴,芳华耀桃李。桃李亦何言,忘言相对倚。

    开樽不停手,作书动盈纸。试问还丹客,长生古今几。

    君材匪庸流,声望满遐迩。愿为吾道计,兹事宜力抵。

    舟中宴集梁奎台黎爱玉梁念五梁湖侣苏慕居苏元启诸丈赋赠二律 其一

    张嗣纲〔明代〕

    星聚萍逢亦大奇,论文樽酒漫相期。几年未解渔家乐,此日同倾梓里卮。

    沙鸟拂筵忘上下,江豚吹浪影参差。莫言乡井风烟异,且喜尊前细鲙肥。

    舟中宴集梁奎台黎爱玉梁念五梁湖侣苏慕居苏元启诸丈赋赠二律 其二

    张嗣纲〔明代〕

    学剑从戎二十秋,楼船南下黑沙头。挥戈且喜华夷靖,把盏惟欢兄弟酬。

    横槊赋诗堪自适,得鱼沽酒更何求。沧江涌起旌旗动,风景依稀赤壁游。

    [阅读全文]...

2022-02-23 07:44:09
  • 高适《古大梁行》“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

  • 古城
  • 古大梁行高适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注释⑴大梁:唐朝时为汴州陈留郡,战国时曾是魏国的都城,故诗题称“古”。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⑵莽苍:一作“苍茫”。饶:多。荆榛(zhēn):泛指丛生的荆棘杂草。⑶宫观(guàn):宫殿。观:一作“馆”,一作“殿”。禾黍:语见《诗经·国风·王风·黍离》。⑷信陵: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封号信陵君。⑸朝市:朝廷街市。⑹轩车:有帷幕且前顶较高的车。歌钟:富贵人家的音乐歌舞。⑺军容:军队的规模装备。⑻国步:指国土面积。营:一作“衡”。一:一作“五”。⑼论:言说。⑽高台曲池:泛指楼台湖池。⑾遗墟:荒废的城市建筑。迹:一作“窟”。⑿摇落:凋零。⒀朱亥: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载,朱亥本为屠夫,后为信陵君击杀晋鄙,夺兵抗秦救赵,是战国时著名的侠士。⒁夷门:魏大梁城东门。参考译文古城长满了荆棘杂草,笼罩在一片苍茫的气象之中。我骑马来到这古城前,目睹荒芜的景象,不由愁思满怀,难以自已。魏王的宫室、庙观都长满了禾黍,信陵君和他的宾客们都随着灰尘一去了无痕迹。想当年在雄伟的都城的朝市上,华贵的车骑华光四射,高雅的乐声悠扬此起彼伏。精锐的军队,规模达三十万之多,国土上营寨连绵,相接千里之遥。全盛的那段时光对于永恒的历史来说不过的短暂的一瞬,哪里可以言说,连当年那些楼台、湖池都早已不复存在了。断壁残垣间只有狐狸跑过的痕迹,古旧的土地上只留下几许昔日草木的枯根。天色已晚,草木凋零,我目睹此情此景,不由手把长剑,悲极而歌。侠客朱亥的威名至今为人所传颂,路过的行人都还能认出经过夷门的道路。那些身佩白璧腰缠黄金的万户侯,以及手持宝刀跨着骏马的战将,早已埋葬在了山丘之中。当年发生在古大梁城里的凄凉旧事已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湮没无闻了,谁还能深究个中缘由呢?往来其中的人们也只能看见那流水从容东流而去,也许它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创作背景此诗是高适与李白、杜甫一起游历大梁古城时所作。据《新唐书·杜甫传》:“(杜甫)尝从(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醋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此事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高适四十岁,正隐居宋中,以耕钓为生,虽然很想跻身仕途,但又求进无门,因此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凄凉情绪。此诗就是在这种情境下所作的。赏析:《古大梁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作于作者与李白、杜甫同游大梁之时。此诗描写战国时魏国国都的强盛与衰落,借咏怀古迹寄寓了深沉悲凉的兴亡之叹,流露出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诗人善于寓感慨于写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兴亡之叹和身世之感,从鲜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全诗音律顿挫回环,格调苍凉古拙,感慨深沉,意味悠长。全诗二十句,四句一转韵,分为五个自然段落。全诗的重点是在写当时古都的荒凉,因此第一段就着力描写了作者驱马荒城所见的景象:在缓辔徐行中,只见满城一片荆棘,莽莽苍苍,昔日巍峨壮丽的魏王宫观如今长满了禾黍,曾经威震诸侯的信陵君和他的三千食客,也已烟消云散,化作满地灰尘。这一段起得苍劲有力,它以形象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荒城图,首先给读者以满目凄凉的强烈印象,起了笼罩全篇、奠定基调的作用。这一段虽然是描绘驱马所见,是在说“今”,但其中的“魏王宫观”“信陵宾客”已暗中寓“昔”,在今昔对比中,眼前的所见更为突出。第二段是对往昔的追忆,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在雄都朝市中,轩车驰骤,歌钟四起,一片繁华景象;而军队有三十万之众,国家方圆千里,国势堪称强盛。这一对比,使第一段的形象有了深厚的背景,并且格外鲜明。第三段一方面反接第二段,同时回应第一段,从对往昔的追忆,又回到眼前的景象:那高敞的舞榭歌台和曲折的池沼,已荡然无存,在断壁颓垣中,只见狐狸奔窜,草木黄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这与第二段的热闹繁华恰成对比,而且“高台曲池”,自身也有对比。第四段紧承第三段,同时也以“摇落”“秋草”等字面遥接第一段,好像是在写此时情况:游侠之士口里,还在传说着信陵君窃符救赵时壮士朱亥的大名;路上的行人,还可辨认出向信陵君荐举朱亥的老者侯嬴居住过的大梁东门的道路。实际上,这也是对往昔的追忆,形成物是人非的对比。最后一段,作者从朱亥、侯嬴联想到曾经得到赵王赏赐白璧黄金,骑骏马、佩宝刀,后来终于困于大梁的虞卿,如今也已成为难以追思的过客了,只有汴水一直在默默地向东流去。这些从前的人事,与此时古城的颓败荒凉,也形成强烈对比。全诗的今昔对比,在章法上,曲折而有变化,但又井井有条,一脉贯通。这种反复交错的对比,使诗歌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历史兴亡之感。诗人善于寓感慨于写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兴亡之叹和身世之感,从鲜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第一段用“驱马荒城愁*”来抒发自己初进大梁时的惊愕、感叹之情,而景物方面则以满城的“荆榛”“禾黍”“灰尘”来烘托,使感叹显得极为自然。“愁*”三字,既体现出诗人无限慨然之思,又使古城倍显荒凉,情景相生,收到了强烈的效果,全篇的怅惘凄凉之情,也由此衍生而出。第三段中“全盛须臾哪可论”一句,前有“忆昨”一段作铺垫,后有“遗墟”“古地”作反衬,情感就自然跳脱而出。而第四段“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二句,则是全诗感情的高峰突起之处。诗人面对荒城,在暮天摇落之际,顿生宋玉之悲,兼感朱亥、侯嬴之豪情壮举,一腔无可寄托的豪荡、愤懑之情,不能自制,于是“抚剑悲歌”,那悲壮苍凉的歌声,在古城中回荡,愈发显得悲凉感人。特别是末段最后两句,“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有总结全篇的作用,感情极为广远、深沉。作者伫立在秋水漫漫的汴河之滨,眼见“逝者如斯”,各种愁思;一起涌至。这其中,有对往古的怀想和凭吊,也有对自己年华逝去而一事无成的嗟叹,更有对于国家局势的深情的关切。诗人将难以诉述的复杂情怀,都倾注在一江流水之中,使得感慨更为深沉,意味更为悠长,而在质实的描写之中,最后宕开一笔,也显得极为空灵。那激荡胸怀的感情,与景物相融合,收到了十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在音韵对偶上,全诗四句一转韵,第一、三、五段为*声韵,第二、四段为仄声韵,*仄相间,形成起伏跌宕,顿挫回环之感。句子以散行为主,但除第五段外,其余每段都是散偶相间,即每段开始二句为散行,后两句为对偶。这样,“隔联间以对仗,壁垒森严”(《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下,黄培芳评)。这些都更有利于表现诗中那种豪健挺举、深沉悲凉的兴亡之叹。

    [阅读全文]...

2022-02-13 04:56:43
  • 猪八戒的后脊梁歇后语_八言绝句的古诗

  •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猪八戒的后脊梁歇后语,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下面是更多关于猪八戒的歇后语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臭美

    猪八戒丢了钉耙——凭什么保师傅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的老婆——天天有猪肉吃

    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

    猪八戒的嘴——贪吃贪喝/饱吃饱喝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的肉价——(你)超过师傅了

    猪八戒的脊梁——悟能之背(无能之辈)

    猪八戒打蚂蚱——笨手笨脚

    猪八戒戴眼镜——冒充大学生

    猪八戒打呵气——好大口气

    猪八戒端盘子——费力不讨好

    猪八戒打手机——老二也玩大哥大

    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

    猪八戒背媳妇——心甘情愿/舍得花力气/费力不讨好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

    猪八戒背孙悟空——能人背后有能人

    猪八戒摆酒*——硬装阔老

    猪八戒扮姑娘——好歹不像

    猪八戒吧嗒嘴——看见媳妇了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猪八戒吃肉——自相残杀

    猪八戒擦粉—— 遮不了丑

    猪八戒吃西瓜——独吞

    猪八戒吃黄连——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猪蹄——自残骨肉

    猪八戒吃猪肉——忘恩负义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吹牛——大嘴说大话

    猪八戒唱歌——假装艺术家

    猪八戒吃屎——贪污

    猪八戒吃食——难听

    猪八戒吃碗渣—满嘴竟是词

    猪八戒擦粉—遮不了丑

    [阅读全文]...

2022-06-15 02:35:24
  • 大寒的古诗

  • 大寒
  • 大寒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寒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居苦寒》

      【唐代】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宋代】方回

      极目无穷*宽,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

      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冬行买酒炭自随》

      【宋代】曾丰

      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

      木叶随风无顾藉,溪流落石有依归。

      炎官后殿排霜气,玉友前驱挫雪威。

      寄与来鸿不须怨,离乡作客未为非。

      《永乐沽酒》

      【宋代】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

      《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代】陆游

      *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大寒》

      【宋代】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

      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

      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

      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游慈云》

      【宋代】陈著

      老怀不与世情更,才说閒行兴翼然。

    [阅读全文]...

2021-12-01 04:58:53
  • 大暑的古诗

  • 大暑
  •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

      销 夏

      唐/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夏日闲放

      唐 /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萤

      唐/徐夤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登殊亭作

      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北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大暑忆灵隐寺冷泉一首

      北宋/苏籀

      我念热客辞,怀哉冷泉游。

      此水暨此山,清便物殊尤。

      澄渟快一生,晶澈夺两眸。

    [阅读全文]...

2021-12-10 18:23:13
  • 大寒的古诗

  • 大寒
  • 大寒的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寒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元沙院

      宋·曾巩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风生落麈毛。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回次妫川大寒

      宋·郑獬

      地风如狂兕,来自黑山旁。坤维欲倾动,冷日青无光。

      飞沙击我面,积雪沾我裳。岂无玉壶酒,饮之冰满肠。

      鸟兽不留迹,我行安可当。云中本汉土,几年非我疆。

      元气遂隳裂,老阴独盛强。东日拂沧海,此地埋寒霜。

      况在穷腊后,堕指乃为常。安得天子泽,浩荡渐穷荒。

      扫去妖氛俗,沐以楚兰汤。东风十万家,画楼春日长。

      草踏锦靴缘,花入罗衣香。行人卷双袖,长歌归故乡。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宋代:苏轼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

      东坡数间屋,巢子与谁邻。

      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

      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

      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

      未能赪我颊,聊复濡子唇。

      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

      那知我与子,坐作寒蛩呻。

      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

      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大寒(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释祖钦

      天寒人寒,大寒小寒。

    [阅读全文]...

2022-07-12 22:25:21
有关大梁的古诗 - 句子
有关大梁的古诗 - 语录
有关大梁的古诗 - 说说
有关大梁的古诗 - 名言
有关大梁的古诗 - 诗词
有关大梁的古诗 - 祝福
有关大梁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