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配画的设计目的

关于古诗配画的设计目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配画的设计目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配画的设计目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配画的设计目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06) 语录(49) 说说(107) 名言(7) 诗词(269) 祝福(1k+) 心语(207)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

      (二)介绍《山行》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

      (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学生自由读诗。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 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 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 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 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 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 配乐齐读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看枫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像,练*说话。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你们很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会怎么样呢?

    [阅读全文]...

2022-06-21 17:12:51
  •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山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1、复*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美: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图画中吧!同学们,预*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分小组学*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

      (表扬学生好的学*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的山林?

      (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美丽景色想到了什么呢?(引导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品读古诗,欣赏美:

      ⑴“紧扣词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与作者一样陶醉于火红的枫树林中。深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来夸一夸这首诗赞一赞美丽的深秋,好吗?四人小组的同学再朗读全诗,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天的花还要红。

      ……

      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⑵“想象漫游”:

      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

      1、美读品味:

      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生朗读、背诵。)

      2、感悟诗情,表达美:

      师:小朋友,通过学*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

      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阅读全文]...

2022-03-06 06:55:13
  • 古诗板报设计图

  • 古诗板报设计图

      中国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做古诗手抄报能让你更了解古代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古诗板报设计图,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板报设计图(1)

      古诗板报设计图(2)

      古诗板报设计图(3)

      古诗板报设计图(4)

      古诗板报设计图(5)

      古诗板报设计图(6)

      古诗板报资料参考一:古诗词名言名句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3)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4)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6)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杜甫《夏夜叹》

      7)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

      8)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9)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答章孝标》

      10)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古诗板报资料参考二:描写景色的古诗

      1、《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古诗板报资料参考三:励志古诗词欣赏

      1、《春宵》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2、《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苏轼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阅读全文]...

2021-12-01 09:05:09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热】《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出示课题,明确学*任务,交待学*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忽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方法:

      今天我们学*《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 B.读懂、 C.读精、 D.读会、 E.会读。

      四、学*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辞

      一日还 ( huan hai )

      万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离开。

      3、作者早晨离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离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

      5、小结

    [阅读全文]...

2022-06-14 21:15:50
  •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听的。这篇新课文是——

      二、板书课题

      3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静夜思》。

      第二课时

      一、学*《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

      望思乡

    [阅读全文]...

2022-06-23 14:31:36
  • 古诗春日教学设计

  •   《春日》是朱熹的名作之一,那么关于它的教案应该怎样设计呢?

      《春日》原文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学会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景、万紫千红等相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3.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重点:理解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感,读出感情。

      学法指导: 以自学为主,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词意,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想。

      知识链接: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家、 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了,你有没有到郊外去踏春?春天风和日丽,让我们走进春天,去感受春日的美好,感受盎然的春意。(看课件上的也图片,感受春日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最有名的一首古诗——贺知章的《咏柳》

      二、出示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学会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景、万紫千红等相关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3.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三、了解作者

      朱熹,字元晦,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四.初读,自主学*:

      1..学生展示搜集的与春天相关的古诗。

      2、谁知道 题目 的意思?(春天的日子)

      3.请大家打开书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4.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 诗 人朱熹在春天里的心情吗?

      2、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中的词语(自学古诗)。

      3.、全班交流:(说出一处,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1)胜日—— (2)寻芳——

      (3)泗水滨—— (4)无边——

      (5)光景—— (6)一时新——

      (7)等闲识得—— (8)万紫千红——

      4.根据提示,理解古诗

      读古诗 思考问题

      1.作者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去观赏风景?

      2.那里的风景如何?

      3.作者有什么感受?

      4.假如你是一个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看到了美好的春景,你能想像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吗?(重点理解“万紫千红”的意思)

      5、小组交流,说说古诗的意思

      6、背诵古诗。

      六、拓展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名言警句很多,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

      1. 读古诗《早春》

      早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阅读全文]...

2021-12-22 16:12:04
  • 《乞巧》古诗教学设计

  • 《乞巧》古诗教学设计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乞巧》古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

      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出示图片,播放优美的音乐,教师朗诵古诗。 看着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欣赏古诗朗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兴趣。

      5分

      二、复*古诗,欣赏评价 。

      师:你学过哪首古诗,给我们朗诵一首让大家欣赏。

      1.朗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2.互相评议谁朗诵得最美。复*学过的古诗,和朗诵方法。

      三、读中识字,准确朗读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编了许多美好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流传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新的古诗,就反映了两个美好的故事。1.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查字典学*生字。

      2.学生把生字的部首和意思及音节写下来。 3.学生跟随老师朗读两首古诗。

      4.学生自己读两首古诗。

      学*利用字典学*生字的方法。准确朗读古诗。

      四、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

      带领学生学*第一首诗歌。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方法理解“碧宵、乞巧、几万条”等词汇理解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1. 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小组学*第一首诗歌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后在班上讨论。

      3.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把后两句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学*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五、配图想象,加深理解 。

      老师把语文书为古诗“乞巧”配的插图展现在大屏幕上,配有音乐朗诵“乞巧”这首诗。1.学生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

      2.用自己的话把诗句描写的景象说出来。

      培养想象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

      一、检查已学,激发兴趣 。

      师: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谁把《乞巧》这首诗讲得清楚,背得有感情,画的有创意。1.学生现在小组里比赛。

      2.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展示。

      3.大家评议。

      互相启发、促进,激发学*兴趣。

      二、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1. 带领学生学*《嫦娥》这首诗的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2. 你能不能自己学*翻译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1、学生在学*小组里学*《嫦娥》这首诗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后在班上讨论,老师点拨。

      3.自学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复*学*古诗的方法,自主学*古诗。

      三、总结方法,感情朗读。

    [阅读全文]...

2021-11-24 16:51:25
  •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四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7个生字。

      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古诗和背诵的能力。

      思品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词典或注释理解诗句。

      教学难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阅资料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课时2

      第1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4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分钟

      教学要求

      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枫桥夜泊》(20)

      一、整体感知。

      课件播放多媒体展示的诗文、意境图,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意境。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自读解惑。

      (一)自读课文,对照文中的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三)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

      月落乌啼江枫霜满天

      渔火钟声客船寒山寺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教师选择板书。

      如:惊叫的乌鸦满天的寒霜孤零零的客船悠远的钟声等等。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如: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漂泊夜开始了。

      月亮落下,满天寒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寒冷的画面,暗示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更加衬托夜的寂静、凄凉。

      江边的枫树、孤独的客船,隐约的古寺:显示出停泊之地偏僻荒凉。

      引导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

      音乐渲染、感知意境。

      师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的几棵枫树,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约可见的寒山寺……

      学生在音乐中诵读。

      师提问:读诗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诗人的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这一夜景物的变化,游子一一看过,想想这夜他该是如何度过的。

      (从天黑到夜半再到下半夜,游子看着江边景物的变化,听到了乌啼钟鸣,彻夜难眠。)这是为什么?(因为“愁”)

      师:诗人张继怎么了,劳累了一天为什么不好好睡觉?他看看江枫,看看渔火,愁什么呢?你们猜一猜,他为什么而愁?

      生:可能是他离家久了,非常想念家里的亲人;

      可能是他外出游玩,碰到不顺心的事了,比如和好朋友闹矛盾了;

      可能是他孤零零一个人,很寂寞。

      师:那么他是睡不着觉才听见钟声,还是钟声使他愁了?怎么理解“对”字?他面对的是什么?和他做伴的是这个“愁”字。究竟为什么呢?

      课件播放补充资料,学生配乐轻声读。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文那么长那么大,然而就是没有他张继的名字。

      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一边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阅读全文]...

2022-07-03 06:32:38
  •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4篇

  •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山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的古诗两首中《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杜牧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秋天的景色描绘的绚丽动人,既写出了枫叶的色彩,又赞美了枫叶不畏严寒、傲慢独立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爱恋之情。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一个生字,理解四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描写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诗中描绘的秋景和作者写诗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课前收集有关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

      六、课时准备: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大自然是个万花筒,随着季节的更迭,不断的变换着它美丽的容颜。那还等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一睹它的芳容吧!

      在这绚丽多姿的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请你用课前收集的诗句赞美一番。

      瞧同学们说得这么起劲,老师也忍不住要加入你们的行列,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诗(板书:山行)(课件出示诗)同学们想读吗?赶紧读吧。

      2、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诗。

      (2)谁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谁还想读?

      老师听得还不过瘾,同桌一起来读一读。

      四人小组来试试

      都说人多力量大,一组同学来如何?

      还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3、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导入:听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老师也忍不住来表现一下,行吗?(师范读)

      跟着老师一路游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组合作学*)

      (随学生所说随机教学)

      (1)生:看到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教学: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a:寒山:理理解这个词吗?(能向同学介绍介绍你是怎样学懂的吗?)

      b:石径:这是怎样的石径?课文用哪个词修饰它?你是怎样理解的?石径斜就是……

      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意思呢?

      c:白云生处有人家又是怎样的画面?谁能将它美美的描述出来。请你读一读,我们也跟着作者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你看到了吗?那把它读出来吧!

      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引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这么美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驱车前往一探究竟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一幅美景?)

      生:霜叶

      ①霜叶就是……是呀,霜叶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道奇丽的风景线,经霜打之后就有了火红的枫叶。请再读诗句,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吗?

      是呀,春花使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在杜牧眼里却远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这是为什么呢?请再读诗句,或许会有所发现哦。

      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爱

      爱到何种程度,你体会到了吗 ?请把它读出来,还有更喜欢的吗?(请一两个学生读)

      在傍晚夕阳的映衬下,那枫树林越发显得火红,不由得使作者驻足欣赏,久久不愿离去,不仅如此,还给我们留下了这千古绝句,让我们也来欣赏欣赏。(播放课件)

      ④你被吸引了吗 ?是呀,这么美的霜叶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也有诗句:“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可这都比不上杜牧笔下红的似火,艳的连二月春花也无法比拟的霜叶。

    [阅读全文]...

2022-04-13 11:05:14
  • 《古诗两首》的教案设计

  • 《古诗两首》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四课古诗两首,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抬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师对“首”作强调:下面是“自”不是“白”),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上我们在识字一学过的成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景色。(生回答:层林尽染,山河壮美……)不光我们现代人喜欢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好朋友刘景文。题目叫:赠刘景文(板书)齐读。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语文书第15页。

      二、初读古诗

      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生自由读3~4遍)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生互读1~2遍)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字词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学*的能力。)

      三、识字

      1、出示本课6个生字,带拼音。生自由练读,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朋友,读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较难读,你在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读错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生自由读,全班交流,师做重点指导,必要时领读)

      2、组词、读准字音。(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刘景文菊花残枝君子橙色橘子(齐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练读词语。

      4、保留生字,抽读。

      5、这些生字大家都读的`非常准确,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记着这些生字,你把哪个字记的最牢?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小组合作记着生字)然后全班交流。(鼓励好的识字方法)

      6、齐读生字。(师檫掉生字)这些生字现在跑到古诗里去了,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四、学*古诗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最美。(师有感情的范读,以夸张的节奏、韵律来感染学生。)生评价老师。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模仿读。

      2、师作意境的渲染。

      请同学们把书合上,(师在黑板上一边进行简笔画——焉而低垂的荷叶、枯萎的菊枝、黄澄澄的橙子、绿油油的橘子,一边用赞美的语言描述这美丽的景色。)

      (运用图画的直观效果,想像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同学想怎么表达?那就快快读读古诗吧,边读边看看黑板上的画。(师放古典的轻音乐)

      4、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5、诵读:①看着黑板,边看图画,边跟老师一起背诵。②生自由练背。③比赛背诵,看谁背既准确又有感情。(采用激励方式。)

      五、写字

      1、小黑板出示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3个生字:首、刘、记。生自由认读,抽读,小老师带词语教读。

      2、我们看到一个生字能不能马上就动笔写?对,要先观察。观察什么呢?(生:观察它是什么结构,观察它的重要的笔画,观察发生变化的笔画……)那就请大家仔细观察吧,呆会儿看谁观察的仔细,提醒大家的最好。(生观察生字,并全班交流。)

      3、师范写生字(边写边指导)

      4、生练*,师作评价、展示。(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乐于写字。)

      修改意见:

      备注

    [阅读全文]...

2022-01-19 21:56:20
古诗配画的设计目的 - 句子
古诗配画的设计目的 - 语录
古诗配画的设计目的 - 说说
古诗配画的设计目的 - 名言
古诗配画的设计目的 - 诗词
古诗配画的设计目的 - 祝福
古诗配画的设计目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