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曾几中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含意

关于古诗曾几中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含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曾几中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含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曾几中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含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曾几中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含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8) 说说(41) 名言(1k+) 诗词(3k+) 祝福(10) 心语(356)

  • 两只黄鹂鸣翠柳全诗的意思赏析古诗词

  • 两只黄鹂鸣翠柳全诗的意思赏析古诗词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只黄鹂鸣翠柳全诗的意思赏析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这首《绝句》是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绝句》全诗翻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原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赏析1

      这首绝句,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全诗词中并无人的出现,比如第一句第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都是远处的情景,黄鹂,翠柳,形成了鲜明的颜色对比。白鹭,青天,也是一种色差,给人一种很强的代入感。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一种由远及*的写法,从窗外望去,山顶还有着白雪未曾消融,门前已有船只在漂泊。

      写春日景象,但是未言春,却处处有春的存在,诗中无我,却处处都是由我而观出的景。

      《绝句》赏析2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 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 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 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 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绝句》赏析3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体察物情。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淡处,要似非力所能。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淡。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阅读全文]...

2022-01-19 02:38:34
  • 描写黄鹂的古诗词

  • 文学
  • 描写黄鹂的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黄鹂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

      黑貂裘敝归几时,相见绿树啼黄鹂。—— 王安石《送春》

      一番雨过一番晴,蚕眼已开桑眼青。鹁鸠树头啼不已,百舌黄鹂相共鸣。——释道枢《颂古三十九首》

      春天衣著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杜甫《白丝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 欧阳修《啼鸟》

      黄鹂衔得春愁句,玉管吹成杨柳枝。——舒岳祥《无题》

      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许春。——杨万里《落花》

      无言桃李也成阴,叶底黄鹂自好音。——张栻《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欲画愁眉羞对镜,黄鹂飞上万年枝。——朱让栩《拟古宫词一百首》

      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朝-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闻【黄鹂】》唐朝-柳宗元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3.《舟中杂咏-绿树坐【黄鹂】》宋朝-徐霖

      绿树坐黄鹂,青秧点白鹭。睡起倚船窗,知是江南路。

      4.《赋鞏丈鹦鹉三首-紫燕【黄鹂】亦言语》宋朝-姜特立

      紫燕黄鹂亦言语,或依帘幕或穿花。较量爱重无如汝,合在华堂富贵家。

      5.《和如祖弟二首-绿树【黄鹂】阴复晴》宋朝-李处权

      绿树黄鹂阴复晴,春风何处不堪行。野烟著草锦锦色,江日浮花滟滟明。故国音书添梦想,异乡节物减心情。逢人尽说兵戈事,始觉如今去就轻。

      6.《陈允德湄溪新咏-其二-绿荫【黄鹂】》明朝-龚诩

      过雨溪山古木齐,亭台清閟绿阴迷。黄莺亦似怜佳境,飞去飞来不惜啼。

      1、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出自唐·温庭筠《杨柳八首》

      2、翠碧黄鹂相续去,荇丝深处见游鱼。——出自宋·秦观《春日五首》

      3、蝴蝶晴还舞,黄鹂晚暂吟。——出自唐·钱起《过山人所居因寄诸遗补》

      4、百啭黄鹂细雨中,千条翠柳衡门里。——出自唐·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5、黄鹂初唤柳开眼,海棠枝上春烟暖。——出自宋·白玉蟾《胡东原香锦亭》

      6、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出自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7、黄鹂裁帽贵,紫燕刻钗珍。——出自唐·吴融《倒次元韵》

      8、桃李无言一再风,黄鹂惟见绿葱葱。——出自北宋·黄庭坚《寺斋睡起二首》

      9、彩索飏轻吹,黄鹂啼落花。——出自唐·吴融《寒食洛阳道》

      10、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出自唐·白居易《伤春词》

      11、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出自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12、更待春日长,黄鹂弄清昼。——出自北宋·王安石《示元度》

      13、朱戟千门闭,黄鹂百啭愁。——出自唐·武元衡《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

      14、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出自唐·武元衡《登阖闾古城》

      15、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出自唐·王昌龄《古意》

      16、去夏雨余清夜醉,黄鹂不觉报春深。——出自北宋·黄庭坚《送陈萧县》

      17、翛然残午梦,何许一黄鹂。——出自北宋·王安石《午睡》

      18、黄鹂度结构,紫鸽下罘罳。——出自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19、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出自唐·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阅读全文]...

2022-02-06 20:33:00
  • 描写黄鹂鸟叫声的优美句子

  • 优美
  • 100描写鸟儿的动作和叫声的优美段落或句子?

    黄鹂鸟的声叫

    给蜡嘴比起来哪个更好听

    给画眉比啊哪个好听

    嘹亮、清脆、洪亮、圆润、婉转1、嘹亮【拼音】[ liáo liàng ]【解释】(声音)清晰响亮:歌声~。

    阵地上吹起了~的冲锋号。

    【*义词】响亮、清脆【反义词】嘶哑2、清脆【拼音】[ qīng cuì ]【解释】声音清楚悦耳:~的鸟语声。

    ~的歌声。

    食物脆而清香:鲜黄瓜~可口。

    【*义词】高昂、宏亮、响亮、洪亮、圆润、嘹亮【反义词】沙哑、嘶哑、低沉3、洪亮【拼音】[ hóng liàng ]【解释】(声音)大;响亮:~的回声。

    嗓音~。

    【*义词】清脆、响亮【反义词】低沉4、圆润【拼音】[ yuán rùn ]【解释】饱满而润泽:~的歌喉。

    (书、画技法)圆熟流利:他的书法~有力。

    【*义词】嘹后、清脆、宛转、清翠【反义词】沙哑5、婉转【拼音】[ wǎn zhuǎn ]【解释】(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措辞~。

    【*义词】委婉、悠扬、隐晦、含蓄、宛转、油滑【反义词】直率、明了、直爽、直接

    兹啾啾呗,差不多吧,不行自己去听听吧

    洋洋盈耳、袅袅余音、莺声燕语、绕梁三日、黄莺出谷、余音绕梁1、洋洋盈耳,成语,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

    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出处:清·归庄《静观楼讲义序》 今也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音,洋洋盈耳。

    2、袅袅余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niǎo niǎo yú yīn,释义为音乐结束后声音仍然绵延不绝。

    出处:于明之《走在羊肠小道上》 她已离去,但她那美妙的歌声仍然袅袅余音,不绝于耳。

    3、莺声燕语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yīng shēng yàn yǔ,意思是莺:黄鹂。

    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

    原形容大好春光。

    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 宋江听的莺声燕语,不是男子之音,便从神柜底下钻将出来,看时,却是两个青衣女童侍立在床边。

    4、绕梁三日,拼音rào liáng sān rì,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用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余音绕梁三日犹未尽。

    5、余音绕梁,读音是yú yīn rào liáng,是一个汉语成语。

    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翻译:从前,韩国的娥东面的齐国,没有粮食,经过雍门,靠卖唱吃,离开后,余音绕梁,三日不停,左右的人把那人就走了。

    [阅读全文]...

2022-01-13 23:40:35
  • 有关春天和黄鹂的诗歌

  • 春天,诗歌
  •   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和努力。小编为大家提供了有关春天和黄鹂的诗歌,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所学的知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 欧阳修《啼鸟》

      黄鹂衔得春愁句,玉管吹成杨柳枝。——舒岳祥《无题》

      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许春。——杨万里《落花》

      无言桃李也成阴,叶底黄鹂自好音。——张栻《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欲画愁眉羞对镜,黄鹂飞上万年枝。——朱让栩《拟古宫词一百首》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

      黑貂裘敝归几时,相见绿树啼黄鹂。—— 王安石《送春》

      一番雨过一番晴,蚕眼已开桑眼青。鹁鸠树头啼不已,百舌黄鹂相共鸣。——释道枢《颂古三十九首》

      春天衣著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杜甫《白丝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春天】

      无意间

      我掀开了荒野里

      一块沉默的石头

      却露出了

      一片春天

      石头

      只是翻了个身

      没有说话

      继续它

      跨越千年的睡眠

      【迎春花】

      我原本折下

      一根枝条

      想抽打你的背叛

      它竟长出

      一束鹅黄的花

      我忍不住把它

      编成了花环

      戴在你的头上

      为你增添美丽

      【杏花】

      我迟到了

      错过了你的花期

      我收集了所有

      飘落的花瓣

      寻找你的影子

      一年过去了

      我猛然抬头

      却看见你在枝丫间

      露出粉红的脸

      冲我微笑

      【桃花】

      我在桃花林里

      隐居了

      一生

      却始终没有

    [阅读全文]...

2022-01-01 09:38:06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 唐诗,杜甫,古诗文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曾作为唐诗名篇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作品原文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词句注释

      1、黄鹂:黄莺。

      2、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3、窗含。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4、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5、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白话译文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四首诗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包括其中的《绝句四首》。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作品鉴赏

      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此诗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境界开阔,情志高远。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拓宽了广度,使得全诗的立意一下子卓尔不群,既有杜诗一贯的深沉厚重,又舒畅开阔,实为千古名句。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出语雄健。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每句诗都是一幅画,又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作者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作者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作者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作者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作者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作者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因此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作者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作者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作者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作者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作者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作者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作者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作者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作者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作者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作者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作者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因此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作者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作者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作者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作者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作者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作者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作者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作者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作者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作者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阅读全文]...

2022-03-09 14:51:14
  • 诗名含有鹂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鹂字的诗词

  • 戏题听鹂馆

    乾隆〔清代〕

    清和渐觉绿阴稠,初听林间黄栗留。笑我本非高逸者,双柑何必袭风流。

    司空图〔唐代〕

    不是流莺独占春,林间彩翠四时新。

    应知拟上屏风画,偏坐横枝亦向人。

    秋日与姜孝廉华圃赋感怀诗得鹂字

    戴亨〔清代〕

    凤城风鼓夜声悲,此日鸡栖无尽思。豺祭空山驱虎豹,珠潜沧海抱龙螭。

    金丸弹雀己轻用,腐鼠惊鹓却太疑。乡国但能归款段,双柑斗酒听黄鹂。

    听鹂馆

    弘历〔清代〕

    何必双柑斗酒,亦有精舍竹林。几啭栗留窗外,仲若先获我心。

    听鹂轩

    李逊之〔清代〕

    世态沧桑总莫看,幽居容得一身安。既焚笔砚惟存我,但课诗书胜作官。

    韵事初盟秋雁语,闲心直共浪花观。悟来万事皆如蜡,何必黄冠避俗难。

    退之谓以鸟鸣春往往为以夏鸣耳古人麦黄韵鹂

    舒岳祥〔宋代〕

    麦熟即快活,汝不食麦空饶舌。前时斗粟银百星,老农无银色菜青。此鸟年年啄草子,今年草根救人死。鸟无所食饥奈何,见人食麦喜且歌。催人锻磨尤殷勤,前身恐是老农身。大麦炊糍先祭祖,小麦作饼赛田神。姊捉麦,姊捉麦,姊娣相随筐有获。田间滞穟纵复横,伛偻东阡与西陌。婆饼焦,断消息。而今麦熟婆当还,莫忧饼焦儿不食。脱布袴,村村雨满田无路,*生不惯著新衣,两腿泥深逐牛步。脱破袍,与郎裁衫两髀高。田头赫日曬额焦,脱衣挂树踏桔槔。画眉叫,画眉叫,抹截梳装趁炊早。夫妇如宾有古风,乌头白颊宜相好。上堂问讯白头翁,蚤晚寒温候不同。善事阿姑姑不恶,粗茶淡饭是家风。提葫芦,沽美酒,布帘书字邻家有。沽来行馌望田头,先酌翁瓯奉姑舅。不学前村百舌儿,说非说是摇花柳。不学桑间鸠妇相勃磎,天阴逐去晴归来。大妇偷,我费偷,辨说贡直令侬羞。浅铺薄遍煮苋汁,二升麦饼鹘突流。爷饭饭,奉亲约已渠非讪。谁倚阑干十二红,鲜鲜翠碧乱芳丛。烛烧花蜡夜嫌短,词斲锦囊尊不空。此事有分求不得,不积压归去从耕农。

    广文先生送诗方思所以报之而未得忽鹂落庭树

    赵蕃〔宋代〕

    黄妳能生睡,朱弦孰写忧。客居兹已病,归去合成谋。华岳虽遥吏,陶窗得素求。小舟何日具,湖水正漫洲。

    广文先生送诗方思所以报之而未得忽鹂落庭树

    赵蕃〔宋代〕

    王子诗如照,滕侯隐似真。倘来宁取遇,居易若为屯。酬倡虽才始,风期自夙亲。江湖纵悠远,德盛罔非邻。

    广文先生送诗方思所以报之而未得忽鹂落庭树殆天与此韵也李君在傍知状

    赵蕃〔宋代〕

    君亭摇鹭羽,我树下鹂黄。政尔无何境,能来底处乡。

    搜寻疑日短,吟讽喜风长。独愧非韩敌,联诗效纳凉。

    [阅读全文]...

2022-01-19 22:12:55
  • 含有黄河的古诗

  • 黄河
  •   黄河,那磅礴的气势,澎湃的河流,奔腾的河水在邮票上川流不息,栩栩如生。犹如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磷巨龙, 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

    2.

    3.

    4.古诗

    5.

    6.

    7.

    8.

    9.

    10.

    [阅读全文]...

2022-01-31 08:18:07
相关推荐
当前热门
古诗曾几中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含意 - 句子
古诗曾几中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含意 - 语录
古诗曾几中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含意 - 说说
古诗曾几中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含意 - 名言
古诗曾几中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含意 - 诗词
古诗曾几中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含意 - 祝福
古诗曾几中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含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