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诗句

关于颜真卿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颜真卿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颜真卿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颜真卿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0) 语录(2k+) 说说(6k+) 名言(1) 诗词(82) 祝福(3k+) 心语(230)

  • 诗人颜真卿简介

  • 诗人
  • 诗人颜真卿简介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人颜真卿简介,欢迎阅览。

      生*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颜真卿因奏宰相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抚州学子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颜看了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任职。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后师从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

      有唐一代,尤其在安史之乱后,佛、道盛行。颜真卿原本熟谙佛道文化,自乾元以后,与僧侣、道士的交往明显增多,并热心宗教活动,其诗文、书法创作也多与此有关。在抚州四年,他也热心于道教活动。初到临川,即为道士谭仙岩书《马伏波语》。大历四年(769年)正月,倾慕晋代道士王、郭二真君修道异事, 他派人赴崇仁县华盖山寻访遗踪,又重修二真君神坛,亲自撰书《华盖山王郭二真君坛碑铭》。三月,寻访临川井山晋代女道士魏华存仙坛遗迹,撰书《魏夫人仙坛碑铭》,对时人增修观宇之举备加称赞。同月,游井山华姑仙坛,撰书《华姑仙坛碑》,详细记述了本朝道姑黄令微修炼升仙一事。四月,僧人智清、什喻和道士谭仙岩共同修复的抚州翻经台旧宇告竣,颜真卿亲临法会,撰书《宝应寺翻经台记》。大历六年(771年)三月,抚州临川县宝应寺创建律藏院,立戒坛。 颜真卿亲为撰书碑文,颂述律宗传授渊源。四月,游南城县麻姑山仙都观,撰书《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对仙人王方*、麻姑的奇异道术推崇备至。

      他在抚州期间,利用政事之余进行创作,大历六年(771)将所赋诗文编成《临川集》10卷,可惜原集已佚,今存与临川有关的诗1首、判词1篇、碑记5篇,尤以《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最为著名。该《记》分大、中、小字几种版本,初以其小楷本全记刻成石碑竖在麻姑山仙都观内。后人又在碑背镌刻了卫夫人、诸遂良、、欧阳洵、、柳公权、等人的楷书。该字碑被历代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成为临摹研*的范本。后几经毁失,都以其拓本翻刻传世。1992年江西著名篆刻家、省书法协会副*许亦农先生以大字楷书镌刻,重新竖碑于南城麻姑山。

      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阅读全文]...

2022-04-16 03:46:09
  • 劝学古诗颜真卿(劝学诗颜真卿赏析 )

  • 明天就是9月1日了,开学季来了。

    诗词君想起2019年,华为应届生的年薪上了热搜。

    8名博士应届生,他们的年薪,最高的是201万,保底的也有89.6万。

    他们当中,有两人来自农村,靠勤学苦读走到如今。

    多少人感慨: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

    与之相对应的,是另一个故事。2008年,在安徽高考考场内,徐孟南在试卷上写下名字和考号后,就交上了考卷。

    他故意考了“零分”,以表达对高考选拔制度的不满。

    后来,没有学历的他,只能在工厂做一些组装广告箱、制作井盖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工作。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活折磨和苦闷之后,他发现校园生活才是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十年后,他又重拾书本,参加高考,弥补当年的遗憾。

    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才明白:读书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

    诗词君也曾因为学历而与自己喜欢的工作无缘,也曾因为工作能力而错失了许多好机会。

    时常会想,如果能重来多好,我一定要回到高中课堂,好好听课,考一个理想的学校,让人生有更多可能。

    每当此时,就会想起颜真卿的那一首唐诗《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在古人看来,读书是一件辛苦事。

    三更天时,点着灯火读书;五更天时,听到鸡叫就要起来读书。

    读书虽苦,却是一个人上升的最佳途径。

    北宋时,范仲淹父亲早逝,家庭贫困无依,母亲只得带着他改嫁。

    范仲淹也随了继父的姓,改名朱说【yuè】。

    家庭贫困,范仲淹在寺庙中苦读。

    他每天用两升小米煮粥,等粥凝固之后,用刀切成四份,早晚各吃两块,再吃一些腌菜。

    这样的生活,他过了三年。

    寒窗苦读之后,他终于考中了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也认祖归宗,改回了本姓。

    你所有为读书吃过的苦,最后都会转化成生活的蜜。

    苦读的,不止范仲淹一个。

    俞敏洪曾经参加过三次高考,他说自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摆脱一辈子待在农村的“恐惧”。

    “我在农村,一眼就望到头,哪怕我拼尽全力,也只是个被困在田里的农民。”孩子,不要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020年,网络上曾经有一个讨论:人生十大遗憾之事。

    答案五花八门,有人后悔没有好好谈恋爱、有人后悔没有好好孝敬父母。

    上千条回答里,出现最多的答案却是:后悔没有好好读书。

    小时候不喜欢上学,爸爸妈妈说:不好好读书,以后有你后悔的。

    小时候不以为然,长大后,才知道这是真理。

    河南的一位农民工,在河南省实验中学暑期施工时,在教室黑板上写下一段寄语: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

    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对于读书,这位农民工有着自己的感悟:

    我们出来打工的很辛苦,当初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北京、青岛、新疆、内蒙,全国都走遍了,这么多年更能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

    他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那么,无论如何,他一定会上学读书,改变命运。

    中学时,有一个任性的男同学,足球、篮球什么都爱,就是不爱读书。

    初中毕业后,他跟着别人当了学徒:这个比读书简单多了。

    十几年后的同学聚会,再次见到他时,已经变成了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

    他带着儿子来,跟着同学敬酒,对儿子说:你不要学爸爸,好好读书,你想读多少年,我都供你。这些年,他做过学徒,在工地搬过砖、帮别人运过货、在工厂干过活……每年在外打工,陪孩子的时间只有一个月。

    谈起过去,他的后悔溢于言表:本以为选了一条最容易的路,经历过生活后,才知道读书是最容易的那条路。读书,苦一阵子,不读书,可能苦一辈子。

    你以为读书苦,长大后才知道,读书原来是最容易的那条路。

    孟郊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阅读全文]...

2022-02-04 08:28:23
  • 颜真卿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颜真卿名言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颜真卿

    [阅读全文]...

2022-05-08 12:53:49
  • 《劝学诗》颜真卿原文及赏析

  • 阅读
  • 《劝学诗》颜真卿原文及赏析

      《劝学诗》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后悔已晚,应该珍惜时光。《劝学诗》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的积极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劝学诗》颜真卿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劝学诗

      颜真卿 【唐代】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赏析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时应该不分昼夜学*,通过努力学*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的意义,作用和学*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古代的“劝学诗”,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六类:

      一、立志。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二、勤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惜时。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杜秋娘《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 文嘉《明日歌》)

      四、方法。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五、体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六、乐趣。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古诗原文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翻译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解释

      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源于《南史·谢方明传》,谢方明之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话。”尝于永嘉西堂四诗,竞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神功,非吾语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逸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备考。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原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诗词赏析: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本出自宋皇帝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 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古人向往功名,经常引用到“黄金屋”、“颜如玉”一类的话。这几句话出于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其实要说这是诗,连基本的韵律都没有,称之为打油诗也有些勉强。

      劝学诗

      朝代:唐代

      作者:颜真卿

      原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

      注释

      三更灯火:三更半夜,很晚了。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阅读全文]...

2022-03-17 15:40:41
  • 颜真卿阅读答案

  • 阅读
  • 颜真卿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颜真卿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颜真卿,字清臣。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出为*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原城守具备。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后上疏曰:“今天下疮痏未*,干戈日滋,陛下岂得不博闻谠言以广视听,而塞绝忠谏乎?陛下在陕时,奏事者不限贵贱,群臣以为太宗之治可跂而待。且君子难进易遐,朝廷开不讳之路,犹恐不言,况怀厌怠。令宰相宣进止,御史台作条目,不得直进,从此人不奏事矣。陛下闻见,止于数人耳目。”李希烈陷汝州,诏真卿往谕之,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逼使上疏雪己,真卿不从。真卿每与诸子书,但*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曰:“此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赞曰: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出为*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B.出为*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C.出为*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D.出为*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东,指现在山西西南部一带,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也就是古代的“*”。

      B.墓志,指墓内或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两部分,一般为记述死者生*或悼念性文字。

      C.公,古代五等封爵制中的最高爵位,一般冠以地名如鲁公,后来也加美名如“忠勇公”。

      D.赞即赞词,一般是写在人物传记之后,对某人或某事进行评价的话,多为赞颂之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颜真卿重视孝道。颜真卿年少丧父,由母亲殷氏亲加教导,长大后事奉母亲孝顺。他弹劾朔方令郑延祚母亲去世三十年而不入葬,使其终身不予录用。

      B.颜真卿敢于直言进谏。皇帝从陕州返回长安,颜真卿建议皇帝先去拜祭陵庙然后回宫,其后又上疏皇帝,希望其能广开言路以恢复太宗时的盛世之治。

      C.颜真卿以社稷为重。安禄山反叛时,河朔尽陷,惟颜真卿在*原城以乌合之众来阻挡他的锋芒;李希烈反叛颜真卿不顾个人安危,亲赴敌营,晓以大义。

      D.颜真卿忠贞不屈。李希烈逼迫颜真卿上疏为自己昭雪,颜真卿没有屈从;被拘蔡州,颜真卿估计自己定会遇害,从容写下遗表、墓志、祭文,视死如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真卿每与诸子书,但*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

      (2)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

      答案:

      10.A 第一处,如果在“太守”前断开,则安禄山是太守,与事实不符,也与情势不符(一个太守,没有力量攻占所有朔方之地),同时,前面的“出为”就没有了宾语,所以不恰当,由此排除B、C两项。第七处,如果在“日”后断开,则与宾客泛舟的时间是储廥廪的那一天,则储廥廪与泛舟饮酒就成了偶尔做的一件事,不可能“纾禄山之疑”;其实“储廥廪”与“料才壮”是并列结构,泛舟饮酒乃日日所为之事,由此排除B、D两项。

      11.A *与河东是不同地域名称。

      12.B “希望其能广开言路以恢复太宗时的盛世之治”错,原文是说皇帝在陕西时群臣以为太宗之治可期待。

      13.(1)颜真卿每次给诸子写信,只是告诫(他们)严格奉祭家庙,抚恤孤苦贫弱的人,最终也没有其他的言语。(“但”(只是)、“恤”(抚恤,照顾)、“讫”(最终)各1分,句意2分)

      (2)晩年命途不顺,被奸臣排挤,被奸贼杀害,毅然正气,遇到挫折也不颓丧,可以说是忠臣了。(“殒”(死,去世)、“沮”(沮丧)、被动句、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年少时丧父,母亲殷氏亲自加以教育。长大以后,博学,工于文章,事奉母亲孝顺。开元年间,考中进士科,又考中制科。出使河东,上奏弹劾朔方令郑延祚母亲去世三十年而不入葬,有诏书命令终身不予录用,听说者肃然起敬。出任为*原太守。安禄山刚露出反叛的苗头,颜真卿预料他定会叛乱,假托久遭阴雨,于是修补城墙疏通护城河,挑选丁壮,充实府库。每天与宾客泛舟饮酒,来解除安禄山的疑虑。安禄山果然认为他不过是个书生,毫不担心。安禄山反叛,河朔一带全部沦陷,惟独*原城守护完备。皇帝从陕州返回京城,颜真卿请皇帝先去拜祭陵庙然后回宫,后来颜真卿又上疏说:现在天下疮痍未*,战乱日生,陛下怎能不广听正直言论,来扩大自己的视听,而阻塞忠正的谏言呢?陛下在陕之时,奏事的人不限贵贱,群臣认为太宗之治可以翘足而待了。况且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广开无所忌讳的言路,尚且担心人们不能直言,何况心怀厌倦懈怠。命宰相宣布进奏或取或舍,使御史台制订规章,不许直接进奏,从此以后人们就不能奏事了。陛下所见所闻,只限于数人的耳目。李希烈攻陷汝州,有诏遣颜真卿前去晓谕李希烈,走到河南,河南尹郑叔则认为李希烈反叛的迹象已经显明,劝他不要前去,他回答说:“君命能躲避吗?”见到李希烈以后,宣布诏书,李希烈逼迫他上疏为自己昭雪,颜真卿没有听从。颜真卿毎次给诸子写信,只是告诫(他们)严格奉祭家庙,抚恤孤苦贫弱的人,最终也没有其它的言语。于是将颜真卿押送到蔡州。颜真卿估计自己定会遇害,于是撰写遗表、墓志、祭文,指着卧室西面墙壁之下说:“这是我埋葬之处。”李希烈越分称皇帝,派人询问仪式,他回答说;“老大年纪老了,曾经掌管朝廷礼仪,所记的只有诸侯朝觐之礼而已!”颜真卿在朝中端庄严肃,刚正而有礼。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只称鲁公。擅长正、草书,笔力遒劲曲折,世间当做珍品流传。赞词说:安禄山叛乱之时,猖獗一时,无人敢敌(咆哮吞噬,势不可挡),只有颜鲁公率领乌合之众(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的军队)来阻挡他的锋芒,功业虽然未成,他的,志向却值得称道。晩年命途不顺,被奸臣排挤,被奸贼杀害,毅然正气,遇到挫折也不颓丧,可以说是忠臣了。唉,事情虽然过去一千五百年了,但他的英烈言行还如严霜和烈日般,让人敬畏而仰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史称颜真卿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②逾于球③璧矣。

      (节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

      【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④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节选自《史林测义》)

      【注释】

      ①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谥“文忠”。

      ②啻:止,仅仅。

      ③球:美玉,特指玉磬。

      ④见……于……:表被动。

      12、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B、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C、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D、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宋祁称其“笔力遒婉” 其真无马邪(《马说》)

      B、今披阅遗迹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D、李希烈反,诏遗宜慰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

    [阅读全文]...

2022-07-01 17:38:26
  • 颜真卿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颜真卿《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五杂组,甘咸醋。——颜真卿《三言拟五杂组二首》

    往复还,乌与兔。——颜真卿《三言拟五杂组二首》

    不得已,韶光度。——颜真卿《三言拟五杂组二首》

    ——皎然芜荑酱醋吃煮葵,——刘全白缝靴蜡线油涂锥。——颜真卿《七言滑语联句》

    不得已,长沙谪。——颜真卿《三言重拟五杂组联句》

    ——李崿五杂组,甘咸醋。——颜真卿《三言重拟五杂组联句》

    往复还,乌与兔。——颜真卿《三言重拟五杂组联句》

    不得已,韶光度。——颜真卿《三言重拟五杂组联句》

    陆羽欢宴处,江湖间。——颜真卿《三言喜皇甫曾侍御见过南楼玩月》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阅读全文]...

2022-05-30 12:02:05
  • 写颜色的诗句

  • 颜色
  • 写颜色的诗句

      1、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丘为《题农父庐舍》

      2、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3、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10、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1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12、*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7、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8、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9、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10、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11、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李白《古风》

      12、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杜甫《春运》

      12、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3、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1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5、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17、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

      18、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1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20、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2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2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初夏绝句》

      23、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丘为《题农父庐舍》

      24、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2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27、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28、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2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30、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31、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夜月》

      32、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33、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王涯《春游曲》

      34、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3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阅读全文]...

2022-02-26 04:05:21
  • 春分长卿诗句

  • 春分,文学
  • 春分长卿诗句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句吧,诗句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分长卿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雪人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宋·苏轼《癸丑春分後雪》

      2、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沈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仲并《画堂春》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4、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崔融《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5、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唐·徐铉《春分日》

      6、凌寒开涸沍,寝庙致精诚。色静澄三酒,光寒肃两楹。形盐非*进,玉豆为潜英。礼自春分展,坚从北陆成。藉茅心共结,出鉴水渐明。幸得来观荐,灵台一小生。--唐·陈至《荐冰》

      7、日长亭馆。尚问寒深浅。底事今年花信晚。柳外东风未软。韶光已*春分。小桃犹*霜痕。天意因怜病起,故教迟吐清芬。--元·张野《清*乐和李御史春寒》

      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0、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1、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唐丘为《题农父庐舍》

      12、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13、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宋·周邦彦《蝶恋花》

      14、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杜牧《怅诗》

      15、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16、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宋·辛弃疾《浣溪沙》

      17、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唐·杜甫《曲江对雨》

      18、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宋·钱惟演《木兰花》

      19、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20、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宋·姜夔《扬州慢》

      2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紫恨红愁千万种,春风吹入此中来。――沈固《折花仕女》

      2、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3、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咏春风》

      4、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5、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6、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宋王禹称

      7、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

      8、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宋?黄庶《探春》

      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春兴》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2、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春思》

      13、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半山春晚即事》

      1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15、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1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17、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新城道中二首》之一

      18、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1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20、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于谦《除夜宿太原寒甚》

      21、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2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23、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南溪早春》

      24、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恽格《晓起》

    [阅读全文]...

2022-01-14 14:29:13
  • 《劝学》颜真卿全文注释和赏析

  • 阅读
  • 《劝学》颜真卿全文注释和赏析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以后再想读书就迟了,后悔已晚,应该珍惜时光。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和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劝学诗

      (朝代:唐代

      作者:颜真卿

      原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

      注释

      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方:才。

      赏析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时应该不分昼夜学*,通过努力学*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的意义,作用和学*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作者简介: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书法家。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为监察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原”。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被李希烈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年),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颜看了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任职。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但是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愚,行笔衄挫不爽落,书法艺术尖端的”飞白书“于颜氏而不显;唐张彦远云:”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因此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成就较低,但粗壮狂野的书风显示出了男性的雄刚之力。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

      政治生涯

      开元(713年-741年)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原。

      天宝十四年(755年),*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艺术生*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端庄雄伟。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

      比较端庄遒劲还有《颜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师从张旭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书法,颜真卿拜在张旭门下学*。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荀子《劝学》赏析

      荀子的文章,和其他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样,也是独具风格的。它既不像《老子》那样,用正反相成、矛盾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贯穿始终;也不像《墨子》那样,用严密、周详的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既不像《庄子》那样,海阔天空、神思飞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不像《孟子》那样,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具有雄辩家的特点。他是在老老实实地讲述道理。

      他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这一切构成了荀子文章的特色。有人曾将《荀子》一书概括为“学者之文”,这是十分恰当的评论。

    [阅读全文]...

2022-04-22 12:56:46
当前热门
颜真卿的诗句 - 句子
颜真卿的诗句 - 语录
颜真卿的诗句 - 说说
颜真卿的诗句 - 名言
颜真卿的诗句 - 诗词
颜真卿的诗句 - 祝福
颜真卿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