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的古诗词李白

关于滹沱河的古诗词李白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滹沱河的古诗词李白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滹沱河的古诗词李白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滹沱河的古诗词李白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72) 说说(131) 名言(8) 诗词(9k+) 祝福(53) 心语(1)

  • 李白的经典古诗词大全

  • 经典,李白,文学
  • 李白的经典古诗词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的经典古诗词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怨情》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2.《长歌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3.《采莲曲》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4.《山中与幽人对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5.《秋下荆门》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6.《苏台览古》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7.《宣城见杜鹃花》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8.《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9.《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0.《古意》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兔丝断人肠。

    [阅读全文]...

2022-05-20 16:29:04
  • 赞美滹沱河的诗句六首

  • 赞美
  • 赞美滹沱河的诗句六首

      第一首

      滹沱无言,

      那宽阔的河面,

      一条条,

      大小支流的汇入,

      使她容纳了一切,

      奉献着一切。

      而我每每站在,

      她的身边,

      却有许多话儿,

      想对着河水,

      对着大山,

      对着蓝天白云,

      娓娓道来。

      山水有真味,

      问道出迷津。

      水是富有生命力的,

      每每远眺那粼粼,

      如縠纹的水面,

      品咂那翠幄环湖,

      烟水如胭,

      静如丽人的景色,

      我常想,

      在她静谧、

      艳冶和柔媚之外,

      更有洗净铅华的,

      质朴和清澈,

      有着百年沧桑的,

      超脱和飘逸。

      第二首

      滹沱河真美呀,

      远远望去,

      芦苇像繁星一般,

      点缀在滹沱河的中心;

      滹沱河真大呀,

      一眼都望不到边;

      滹沱河真宽呀,

      再大的沙岛,

      也挡不住,

      她奔腾不息的河水。

      真是一片,

      壮观的景象。

      河边有一条石头,

      做的大鲤鱼雕塑,

      它全身漆黑,

      个头很大,

      我很喜欢。

      第三首

      沿着滹沱河,

      呈现给人们的,

    [阅读全文]...

2022-07-03 12:08:07
  • 诗人李白的古诗词

  • 诗人,李白
  • 诗人李白的古诗词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人李白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4、《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

      26《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阅读全文]...

2022-06-10 13:22:08
  • 李白《渡荆门送别》古诗词

  • 送别,李白
  • 李白《渡荆门送别》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渡荆门送别》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渡荆门送别》古诗词1

      【原文】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评析】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李白《渡荆门送别》古诗词2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不仅由于写进*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阅读全文]...

2022-01-24 05:52:42
  • 李白《古朗月行》古诗词鉴赏

  • 李白,阅读,文学
  • 李白《古朗月行》古诗词鉴赏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古朗月行》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韵译

      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

      蟾蜍食月残缺不全,皎洁月儿因此晦暗。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天上人间清明*安。

      月亮沦没迷惑不清,不值观看想要离开。心怀忧虑不忍远去,凄惨悲伤肝肠寸断。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天上人间。

      **:《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也指月。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李白有《古朗月行》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

    [阅读全文]...

2022-03-27 07:10:47
  • 李白唐诗最好的一首诗(李白最具代表性的古诗词赏析)

  • 李白,唐诗
  • 李白的《蜀道难》堪称千古绝唱,有人认为它是李白全部诗作中最好的一首,有人认为它是全部唐诗中最好的一首。但是,这首诗跟李白其他作品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对于它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阐释。李白不同于李商隐,也不同于李贺,他的诗歌艺术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境,不走朦胧晦涩之偏锋。

    这一首《蜀道难》是一个例外。关于它的内容含义,历代的学者们就像猜谜一样,猜了一千多年。我们先看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最起码我们能够看到李白在创作这一首作品时,他明显处于一种狂放、恣肆、亢奋的状态,他天真、浪漫、自由等秉性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换言之,这是一首形式大于内容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倘若斤斤计较于它背后的故事和诗歌的寓意,未免有方圆枘凿、胶柱鼓瑟之嫌。浪漫的诗篇,应该以浪漫的情怀去阅读,去吟咏,去领悟。

    [阅读全文]...

2022-07-09 13:15:37
  • 李白写的古诗有哪些(唐代诗人写的古诗词)

  • 李白
  • 上小学五年级时,电视台正在播《护国良相狄仁杰之风摧边关》,剧情看得太起劲儿,每次都会一直看到片尾。

    仍记得,那首片尾曲名为《饯别》,整首曲子气势恢宏。那个时候班里流行在本子上抄下好听的歌词,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就会玩起接歌的游戏。

    直到上了中学我们才知道,原来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诗,是音乐人为诗作了曲,才变成了一首歌。而诗的作者是人人都喜爱的谪仙李白。因为印象实在太深刻,直至如今,很多人仍能脱口而出地唱起来。

    这首诗便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诗的名字虽长,可给人感觉非常直白,直接点出了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当时,李白的叔父李云正任职秘书省校书郎,所以是“校书叔云”。

    谢朓楼,现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是一座非常著名的楼阁。南齐著名诗人谢脁在宣城的陵阳峰上建一室作为理事起居之所,命其名为“高斋”;唐朝时期,为纪念谢脁而重建此楼,故又称“谢公楼”。

    安史之乱前的天宝十二年(约753年),李白于宣城作下此诗。当时的李白因谗言而被迫离开朝廷,正处于人生低谷,内心有大量的孤苦和愤懑需要发泄。

    正巧在宣州遇到了叔父李云,可叔父很快要离开宣州,于是二人便决定同登谢朓楼,李白在此楼为叔父设宴送行。

    虽然昨日的一切已经全部成为了过去,不可能挽留得住;但今日的忧愁仍正扰乱着诗人的心,真是让人又烦又忧。过去已随着江河飘散,人心住当下。而这当下却也使人烦扰。这两句诗,以时间上的对仗来展现内心的愁苦。

    时间一直在向前走着,日子也一直向前过着,仿佛什么都变了。而唯一不变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愤懑,只能任由着那岁月安抚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看那远远而来的万里长风正在送着南归的鸿雁,这景色,正适合陪着几壶浊酒,开怀畅饮。

    长风寓意“刚烈”、“强劲”。李白不只一次提到过“长风”,也曾在另一首诗《关山月》中写道:“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此外,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楚国辞赋作家宋玉在《高唐赋》写道:“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足可见长风之力、之劲。

    诗人以“长风”自拟,表现了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和抱负却无处施展;他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像长风那样刚劲有力,远远而来,浩浩荡荡地吹散尘土和烟沙。

    然而,这长风如今只能在这谢朓楼送送归燕。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叔父您的文章颇有建安之风骨。“建安骨”主要指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玚” 、“刘桢”等人的诗作之风骨。他们的作品刚健遒劲、慷慨悲壮。在中华诗作审美上,建安风骨可谓是独特且难以超越的文人风格。

    大谢为谢灵运,小谢为谢脁。谢脁善于写景,诗风清秀。《南齐书》中大赞谢脁:“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李白更是视其为榜样,认为自己的诗作就如谢脁的诗作那般清发、秀丽。

    这就是“偶像”的魅力吧,当崇拜一个人的时候,风格都在向那个人无限靠*。

    此刻身在谢朓楼,自然是要向敬佩的前辈致敬的。李白还作了另外一首诗《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来表现对偶像谢脁的崇拜和怀念,特别是这句:“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可见谢脁对诗仙李白的诗风影响极大。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待二人酒正饮得起劲儿,豪放的兴致来了,带着雄心壮志一起腾云驾雾到青天之上,将那高悬的明月揽下,盛进酒杯中。

    这时,二人应该都有些醉了。人在醉的时候,无论是否低迷失落,都可以将心底的梦想以最纯粹的方式释放出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过了一会儿,酒劲儿过去了,人便醒了。醒了以后,还是要继续面对现实。

    本想拔出长刀阻断那滔滔不绝的流水,仿佛这样就可以抛开所有的忧愁和烦恼了。可那水一点没被影响,反倒流得更加汹涌了。就如同痛苦和难过等负面情绪,越是想逃离它们,就越挣脱不掉,如同身陷泥沼。

    这句诗还出了个著名成语“抽刀断水”。

    算了,还是借酒消消愁吧!

    正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可在现下的境遇和心境下饮酒,又好像浪费了这美酒;因为,对此时的他来说,酒不是来帮自己消愁的,是来“添愁”的。真是愁上加愁啊!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佛法有云,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世间就是来经历“苦”的。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是非对错谁又能算得清呢?

    倒不如,就让那些个不如意、不称心全部随风飘逝。待明日,将束发散开,重新出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上漂流;从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只做闲云野鹤,倒也逍遥!

    整首诗的最后两句成了千古名句。叹无数英雄豪杰多孤独!

    诗的最后两句成为了千古名句。人虽低落,诗却极其豪迈高昂,这就是李白。

    怪不得余光中先生在《寻李白》中写道:“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无论他有多么怀才不遇,他的内心依然如皓月般明亮皎洁。

    李白更像是一个孩子,一位老顽童,内心既丰盈又充满了童趣,总是那么地有想象力,对于日、月、天空都有着自己的幻想。

    他是一位纯粹的画家,总能为我们绘出最飘逸的豪情,随风流传千古。

    [阅读全文]...

2022-07-12 10:16:55
  • 越女词李白古诗51句

  • 李白,经典
  • 李白《越女词》翻译赏析

      越女词三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

      ①、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县南面。

      ②、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③、佯:假装。

      解释:

      若耶溪有一个采莲的女子,

      看见客人来了便唱着歌儿回返。

      唱着笑着进入了荷花丛里,

      还假装害羞不肯出来。

      《越女词》是李白在越地所写。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

      “棹”、“人”二词入神之笔。“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人”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越女词五首李白

      【其一】

      长干吴儿女①,眉目艳星月②。

      屐上足如霜③,不着鸦头袜④。

      【注释】①、长干,见《长干行》注⑥。儿女,这里指女儿。

      ②、艳星月,象星和月亮那样光彩明丽。 ③、屐,木屐。如霜,形容皮肤洁白。

      ④、鸦头袜,脚拇趾和其他四趾分开的一种袜子。

      【其二】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其三】

      耶溪采莲女①,见客棹歌回②。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③。

      【注释】①、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县南面。

      ②、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③、佯:假装。

      【其四】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其五】

      镜湖水如月①,耶溪女如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②。

      【注释】①、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县,若耶溪水流入其中。

      ②、新妆,指刚打扮好的女子。新波,指明净“如月”的耶溪水。两句意为:“新妆”人荡漾于“新波”之上,波光人影相互辉映,景色极美。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全词翻译赏析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注释】

      ①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②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③钏(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④鸂鶒(xīchì):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⑤棹:船桨。归棹:归船。

      【译文】

    [阅读全文]...

2022-01-03 05:50:26
当前热门
滹沱河的古诗词李白 - 句子
滹沱河的古诗词李白 - 语录
滹沱河的古诗词李白 - 说说
滹沱河的古诗词李白 - 名言
滹沱河的古诗词李白 - 诗词
滹沱河的古诗词李白 - 祝福
滹沱河的古诗词李白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