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友人的诗句

关于赠别友人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赠别友人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赠别友人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赠别友人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5) 语录(5) 说说(1) 名言(503) 诗词(117) 祝福(32k+) 心语(12k+)

  • 关于王维的赠别诗句

  • 古诗文
  • 关于王维的赠别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诗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维的赠别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

      3、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送杨少府贬郴州》

      4、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5、避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生一片心。——《送朱大入秦》

      6、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双黄鹄歌送别》

      7、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送李员外贤郎》

      8、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送沈子福归江东》

      9、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青溪》

      10、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

      1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

      12、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齐州送祖》

      13、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送张五归山》

      14、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送熊九赴任安阳》

      15、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相关阅读:王维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称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于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在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阅读全文]...

2022-06-12 18:34:29
  • 赠别诗

  •   1、《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生一片心。

      5、《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7、《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8、《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9、《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10、《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1、《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2、《山中相送》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阅读全文]...

2022-07-01 22:00:27
  • 杜甫的赠别诗句

  • 杜甫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的赠别,希望对你有帮助。

      恨别

      唐代: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译文

      我离开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

      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

      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

      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注释

      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洛城:洛阳

      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赏析

      鉴赏此诗,一要注意炼字的表达效果,二要注意表意的含蓄蕴藉,寓情于形象的描绘和叙述之中。首联中的的“一别”“长驱”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飘零憔悴的遭遇。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杜甫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叛乱的急切心情。760年(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杜甫胸怀的开阔。

      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旨远,辞浅情深。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杜甫的赠别诗句]

    [阅读全文]...

2022-06-25 22:45:56
  • 赠别诗

  • 赠别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赠别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赠别》

      唐·杜牧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3、《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生一片心。

      5、《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7、《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8、《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9、《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10、《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1、《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阅读全文]...

2022-03-06 15:42:00
  • 王维的赠别诗句有哪些(最具代表的6首赠别名诗)

  • 1《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2《山中送别 》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3《送别》

    唐代: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4《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5《送沈子归江东》

    唐代: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这首送别之作意韵悠长,风神摇曳,绵邈蕴藉。饱含劝勉,一叙理想抱负之情。

    6《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代: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全诗感情真挚而亲切,诗人为友人的落第而惋惜,对友人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全诗的格调并不流于感伤,相反显得奋发昂扬。这样的送别诗自然会给友人以慰藉和鼓舞。

    [阅读全文]...

2021-12-22 10:04:06
  • 高适的赠别诗句有哪些(高适经典赠别诗推荐)

  • 经典
  • 唐朝诗人中,有一位是最为特别的。如果论到诗歌,他可以毫不谦虚地在跻身于一流行列,却与李白、杜甫有着明显的差距。但是,如果说到人生境遇,就令其他顶尖诗人望尘莫及了。他就是被名列“边塞四诗人”之一的高适。

    学而优则仕,这是每一个文人的梦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是每一个文人的理想。无论是李白、杜甫、王维、杜牧、李商隐,都逃不过这个束缚,即便是那些隐居之士,像孟浩然一般,也对此心心念念。然而,诗人的天性洒脱,*不羁,注定让他们很难在仕途如鱼得水,只有高适则是个例外。

    高适原本也不得志,但在安史之乱时,被唐肃宗倚重,从而一飞冲天。他从默默无闻,做到了天下闻名的节度使,官至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是唐朝著名诗人中官位最高者。这让对功名利禄孜孜以求的云云众诗人,是何等羡慕?

    然而,在高适未曾发达之前,生活也十分困顿。天宝六年时,他在睢阳遇到了久违的好友董庭兰。董庭兰是著名的音乐家,特别擅长胡笳,这次是因为吏部尚书房琯失势,被赶出朝廷,董庭兰才流落至此。故人相逢,自然喜出望外,但短暂的相聚之后,高适和董庭兰又要分离,为此,高适写下了千古名作《别董大二首》: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这两首诗合为组诗,显然第一首最为出名。它描述了在黄云覆盖千里,日色暗淡的时候,北风吹着归雁,大学纷纷的景象。这自然烘托出了无尽的哀愁,也是加深了两人内心中无比惆怅之情。然而,高适却反常规地喊出了千古名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第二首诗中,高适回忆了自己离开京城已经有了十来年时间,却依然像失群之鸟一样无依无靠,只能自怨自艾。现在生活也没有改观,作为大丈夫,谁愿意如此贫贱下去,可是今天与老友重逢,却连请喝酒的钱都掏不出来。

    小珏不知道这两首诗为什么要这样排序,依我看,应该将第二首调整在前面,或者应该先读第二首,再读第一首诗,这样才能体会出高适内心激情蓬勃之气,才能体会盛唐诗人虽处于困境,依然蓬勃奋进的精神风貌。

    第二首诗,虽然是结尾略带调侃,但想必也是真实写照。作为才华横溢的诗人,高适自然不愿意过着沉沦的生活。他到处奔走,就是为了出人头地,要光耀门楣。因此,他诉说自己的困境,与并不得意的董庭兰抱怨之后,这才引出了第一首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也因为流露出的豪迈激情,成为了千古名句,脍炙人口,也成为了千千万万困境之人的座右铭。

    虽然这是高适鼓励董庭兰的话,但也是他对自己的激励。显然,高适是实现了抱负,走上了人生巅峰。在众多诗人之中,他在仕途上是最为成功的。这个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盛唐人的精神所在。

    在盛唐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勃发,这从诗歌中可以看出来。盛唐诗歌,豪迈奔放,即便是远游、道别、从军、贬谪,也没有其它时期诗歌那样凄婉,它们流露出的是雄心壮志和激情万丈。这些激情,来自于唐朝国力给予的自信,更是来自于唐朝人血液中流淌的自豪。

    [阅读全文]...

2022-01-15 14:47:25
  •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词

  • 阅读,文学
  •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词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首联两句,有回顾,有直面,起伏跌宕,贮泪其中。颔联以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暗点“古道西风瘦马”之意,令人瞻望前途,不寒而栗,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行行便濯缨。

      【注释】:

      ①十年憔悴:柳宗元在永州度过的十年贬谪生活。憔悴:面貌惨淡,亦指艰难困苦。

      ②秦京:京城长安,因属秦地,故曰秦京。

      ③故道:指“伏波将军”马援率领军队攻打越南曾走过的路。

      ④风烟:风云雾霭。

      ⑤翁仲:秦时巨人,被铸成铜像立于咸阳宫外,此指衡阳湘水西岸马援庙前的石人。

      ⑥慵疏:懒散粗疏,这是托词,其实是说不愿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

      ⑦时名:一时的名声。刘梦得被贬官十年回到长安以后曾写诗嘲讽新贵,其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两句,讽喻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得意的新贵们,不过是我刘禹锡被排挤出长安后才被提拔起来的罢了。由于“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这是其再次被贬官的原因之一。

      ⑧临河:去河边。濯缨:李陵赠别苏武的诗中有“临河濯长缨,念别怅悠悠”两句,本诗意思是说,“垂泪千行”就可“濯缨”,所以不用象李陵、苏武分别时那样到河中去“濯长缨”了。

      ⑨濯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表明自己与好友刘禹锡(刘梦得)都是清流,不是浊流,不言委屈,而人知其含冤。

      【译文】:

      永州十年,九死一生,终于来到梦中的长安城,晴天霹雳,再贬岭外,做梦也想不到更远更行。马援将军当年的道路,到而今只剩云雾弥漫,高大石人早被草木埋没,残余废墟触目心惊。你与我,只因为懒于趋炎附势,才招惹打击,朋友啊,不要再写讽刺之作,力避再次扬名。今日一去此生难再会,但不必如古人临河而别,国事家事自身事,事事悲惨,泪流千行,自可濯缨。

      【赏析】:

      柳子厚与刘梦得在贞元九年(793)同为赐进士及第,踏上仕途,二十多年来,肝胆相照,取长补短,是中唐文坛上的“双星”。孙昌武先生在《柳宗元评传》中 写道:“刘禹锡是柳宗元一生中最为亲密的友人,是一代差可与柳宗元比肩的卓越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二人交谊终身不渝,在政治斗争中同进退,相支 持,在思想理论上互有影响,在文学上也共同切磋,相互学*。”从步入仕途到“永贞革新”,从革新失败到被贬谪,从奉旨返京到再度远谪,他们始终患难与共。 永州十年,二人交谊最密切,通讯最频繁。元和十年(815)二月,二人作为“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柳宗元:《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上亭》)分别 从永州、朗州回到长安,满以为劫难已过,对前途充满希望和幻想,谁知不到一个月,却被外放至更为荒僻的远州任职。是年三月,二人打点行装,携家带口,又一 次踏上南下之路。就心态而言,彼此都凄然伤感,二人都幻想着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造福桑梓;但朝廷一再疏远,新贵们造谣中伤,其理想已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 碎,纵有雄才大略仍无用武之地,因而更加愤懑。柳宗元便有“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重别梦得》)的.打算,刘禹锡则更低调:“耦耕若便遗身 世,黄发相看万事休”(《答重别》),他们已把功名看淡,悟出东山再起遥不可及的道理。到衡阳后,一人往西南去了柳州,一人向南直奔连州,歧路分手,万语 千言,甚为感人。刘梦得形容惜别时的情景为“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分手之后,相互写诗酬答,共六首,其 中七律二首,七绝二首,五绝二首,均字字含情,句句有泪,深沉而郁抑,哀伤而悲凄。《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为第一首。

      首联两句,有回顾,有直面,起伏跌宕,贮泪其中。始“伏”而“起”,旋“起”而又“伏”,短短十四个字,把两位诗人十几年来的坎坷命运集中凝炼地表现了出 来,引发读者无穷的联想和遐思:“永贞革新”失败后,“二王八司马”们死的死,病的病,我们总算万幸,只是外放而已。但十年时间过的是囚徒般的生活,身心 均受伤害。为官乃徒有虚名,治民又力不从心,持家实艰难异常。我到永州后,老母爱女相继弃世,自己因水土不服而染病在身,所居处所凡四遭火,差点被烧死。 名为六品官员,实则“弼马温”而已。故“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不足为怪。好不容易等到皇恩浩荡,大赦天下,终于得以与你在长安相见。“到秦京”为一 “起”,心境也稍微好一点。谁知好景不长,到长安不到一个月,圣旨下,又把我们明升暗降地外放至更为荒僻的州郡做刺史,“谁料翻为岭外行”乃再一“伏”。 此刻,一切希望都化为泡影,海市蜃楼般顷刻之间无影无踪,本是“憔悴”的面容又蒙上厚厚风尘,更显其“憔悴”。这一年柳宗元44岁,刘禹锡45岁,正是为 国效力的大好年华,奈何贬谪远州,英雄失路,宁不哀哉!

      颔联以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暗点“古道西风瘦马”之意,令人瞻望前途,不寒而栗。想当年,伏波将军马援率领大军南征到此,叱咤风云,威风八面,战旗猎猎,金 鼓声声,似在目入耳,可睹可闻;后人将其铸成石像,立于湘水西岸将军庙前,如巨人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门外一般,供人瞻仰,何其光灿。而今我等踏上这条古 道,只见将军庙前荒草遍地,断壁残垣,不觉怆然泪下,虽是季春,却有《黍离》之悲。物已如此,人何以堪。想想我们的境遇,看看唐王朝的倾颓,则又*添了几 分愁思,多加了一层愤懑。这一联妙在借古讽今,即景抒情。写伏波风采,叹自己身世;描故道荒凉,讽当朝衰微,从而再表“憔悴”之意,可谓一石双鸟,言在此 而意在彼也。

      李白诗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对于柳、刘二人来说,头顶上就不只是一片浮云,而简直是满天乌云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事如幽灵般 伴其左右。据传刘梦得“十年憔悴到秦京”以后曾写诗两首嘲讽新贵,其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 子》)两句讽喻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们不过是我被排挤出长安后才被提拔起来的罢了,而“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再游玄都观》)二句则暗刺朝廷政治危机,旧宠新贵们一“花”不如一“花”的现实情况。由于两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新贵们于是大进谗言,一时间风 云突变,厄运又至,你我二人再度遭贬。老朋友,我们似失之慵疏呀。“慵疏”者,非懒散粗疏也,意谓迂直,坚持操守,固其本性也,无怪乎新贵与你我冰炭不相 容。颈联“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妙在正话反说,寓庄于谐,似调侃,类解嘲。言下之意,倘若我们能违心地歌功颂德,趋炎附势,少写几句讥讽的 诗文,也不致于再度遭贬南荒吧。

      尾联两句,表友情之深厚,叹身世之悲凄,将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你我即将分路,天各一方,想当年,苏武去国离乡,李陵赠别诗有“临河濯长缨,念别怅悠悠” 两句,我们分路,“怅悠悠”则同,但用不着“临河”取水,这流不尽的泪水便足以濯缨洗冠了——“垂泪千行”,看似乖谬,实则在理。这艺术上的夸张同样给读 者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思考。彼时彼地的两位诗人,命运坎坷,前途渺茫,可垂泪;生离死别,无缘再见,可垂泪;英雄失路,报国无门,可垂泪;新贵弄权,国 之日衰,亦可垂泪……即使“垂泪千行”,也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悲痛、愤懑、伤感、失落、依恋、忧郁互为交织的复杂感情啊!王勃云“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 巾”,劝慰之中,尚有勉励,读之令人胸襟开阔,格调颇高,堪为千古名句;而本诗尾联乃表两个断肠人相别,将国事家事融为一体,可忧可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 的真情实感,同样脍炙人口,且有令人潸然泪下的艺术效果。

    [阅读全文]...

2022-04-17 02:57:50
  • 杜甫经典赠别诗20则

  • 杜甫,经典
  • 杜甫经典赠别诗20则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经典赠别诗20则,欢迎大家分享。

      篇一:《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篇二:《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篇三:《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鼓@。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篇四:《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篇五:《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好去张公子,通家别恨添。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

      御史新骢马,参军旧紫髯。皇华吾善处,于汝定无嫌。

      篇六:《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昔没贼中时,潜与子同游。今归行在所,王事有去留。

      逼侧兵马间,主忧急良筹。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

      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雠。朝廷壮其节,奉诏令参谋。

      銮舆驻凤翔,同谷为咽喉。西扼弱水道,南镇⒑壁睢

      此邦承*日,剽劫吏所羞。况乃胡未灭,控带莽悠悠。

    [阅读全文]...

2022-01-18 03:56:28
  • 赠别的说说句子

  • 心情,伤感
  • 离别是必定的,没有人是能永远不离开的。【赠别的句子】你离开时候的场景是那么的清晰,叫我如何能忘记。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6、细细诉说,勿忘我?祝君美好,勿忘我。我爱你,请别拒绝,关怀思念永恒,这是离别的一种甜蜜。

    7、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是往日欢乐的终结,未来幸福的开端。

    8、想说的很多。可是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能留给你的,只有我的默默的祈祷:珍重啊,朋友!

    9、想想曾经同桌的我们,高考过后就各奔前程了,心中真是不舍。同学,前途多珍重!

    10、在暮色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我是个穷光蛋,可在你眼里分明写着我的富有。

    11、不管你奔赴海角天涯,也不管离别会有多久,我会等待等待。

    12、不要把生活和理想看得像十五十六的月亮那么圆,它是由阴晴圆缺组成,做人要实际些,愿大家“晴”时多些。

    13、不要勉强自己,明天没什么特别!只是想你能完完全全陪我在你有时间我离开前。

    14、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5、当离别拉开窗帘,当回忆睡在胸前,要说再见真的很伤感,只有梦依旧香甜。

    16、明晨行别,但愿云彩艳阳一直陪伴你走到海角天涯;鲜花绿草相随你铺展远大的前程。

    17、聚也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同窗数载凝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18、我的生活融入了你,你的生活中也蕴涵着我;当我们再次相见的时刻,你我仍然是一个整体。

    19、献上依依惜别的祝愿,愿福乐时该与你相伴。分离熔得友情更浓,重逢首将在那更灿烂的明天。

    20、在此向全体恨过我的的人,暗算过我的人,说声对不起,如果对方有诚意的话,我愿意和你合作!

    21、生活有时虽不像你所想的那样美好,但是也不会像你所想的如此糟糕,愿你笑对人生,一路走好!

    22、明晨行别,但愿云彩艳阳一直陪伴你走到远远的天涯;鲜花绿草相随,为你铺展远远的前程。

    23、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天,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天;愿你在未来的一年中,无限珍惜这每一个今天。

    24、你的天赋好比一朵火花,假如你用勤勉辛劳去助燃,它一定会变成熊熊烈火,放出无比的光和热来。

    25、我们分离了,但你的姿容依旧在我的心坎里保存,有如韶光留下的依稀幻影,愉悦着我惆怅的心灵。

    26、小舟在青春的港口起航,我们暂时分手,满载着理想和追求。重新相聚在何时?将在那丰收的时候!

    27、明天你要去远航,请把这小小的礼物装在胸膛,它会化成你的信念和力量,鼓舞你去战胜狂风恶浪。

    28、在此向全体喜欢过我的人,暗恋过我的人,说声感谢你,如果对方有耐心的话,我愿意继续和你合作。

    29、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0、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2、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3、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阅读全文]...

2021-12-24 21:33:08
  • 赠别其二杜牧朗读(赠别其二古诗原文)

  • 《赠别·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一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一位歌女的筵*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句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第三句把蜡烛拟人化了,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末句“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

    赠别·其二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

    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注释: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827—835)年间登进士第,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阅读全文]...

2021-12-25 11:20:57
赠别友人的诗句 - 句子
赠别友人的诗句 - 语录
赠别友人的诗句 - 说说
赠别友人的诗句 - 名言
赠别友人的诗句 - 诗词
赠别友人的诗句 - 祝福
赠别友人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