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教版语文书上学过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苏教版语文书上学过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苏教版语文书上学过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苏教版语文书上学过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2017苏教版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笔试部分(分值100分;90分钟完成)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2分)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二、 根据拼音,联系词语意思,在□里填上合适的字 (16分)
jiɑ yù yōu qiānɡ
爱护庄□ 富□百姓 □国爱民 热血满□
lí liánɡ lián kuānɡ
拓荒□地 种植高□ 挥□收割 收获万□
pénɡ zhū zhí ɡònɡ
牛□整洁 □肥马壮 养□鱼蟹 □献城乡
tuò rǔ xiè ɡǎn
开□进取 忍□负重 不□奋斗 □动八方
三、选择题 (10分)
1.下面带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个是
⑴辅导(fǔ) ⑵ 哺育(fǔ) ⑶ 悄(qiǎo)无声息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 _
⑴ 弥留之际 疾驰而去 针锋相对
⑵ 深明大意 井然有序 节衣宿食
⑶ 宽容大渡 熟能生巧 颠沛流离
3.下面三组词语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__ _
⑴代替——替代 ⑵著名——名著 ⑵式样——式样
4.加点语句用得不恰当的句子是____
⑴ 几个战士趁着夜色,在院子里负隅顽抗,终于等来了增援的友军,一
举击退了日寇。
⑵ 妈妈第一次照着菜谱烧酸菜鱼,虽然很认真,结果却远不是那个味儿,这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⑶ 在回答邻家小弟弟“作文写得好靠什么”时,陈玥说:“古人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____
⑴ 改善我们的生活水*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
⑵ *年来,我国大范围地区陆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空前旱灾。
⑶ 其实,投篮就跟剪纸一样,只要多练*,就会有准头的。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 ,我的
就立刻变得 。《姥姥的剪纸》(3分)
2.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 ,每一个舞姿都 ,每一个舞姿都是 和 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 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 。《安塞腰鼓》(3分)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 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 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 穿着各色的衣裳, , ,像 朝我们飞过来。《草原》(3分)
4.从古到今,祖国的安危与荣辱总是高于一切。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杜甫欣喜万分,先是“初闻涕泪满衣裳”,继而“ ”;陆游心系祖国的统一,临终嘱咐儿子:“ , ”;为了国家的利益,蔺相如对廉颇不是斤斤计较、针锋相对,而是 ,真是深明大义啊!詹天佑为了给*人争气,顶着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 ,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不愧是一位 工程师。(6分)
五、阅读短文,完成答题 (27分)
短文1:
《麋鹿》片段 (11分)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 ,但汉朝以后就【逐渐 陆续】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随后,数十头麋鹿被【相继 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动物园里展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1.联系上下文,在【 】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3分)
3.选择题。从 “据科学家考证”和“几乎绝迹”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
介绍事物时,非常注意说法的 (2分)
⑴ 生动形象 ⑵准确妥帖 ⑶通顺完整
4.选择题。短文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但读来觉得前后连贯流畅,是因为恰当地用上了一些词语,如: (2分)
⑴ 数十头,惨遭厄运,几乎绝迹
⑵ 经历,竟然,从此
⑶ 再后来,随后,最后
5.对于麋鹿的经历,作者先后怀有怎样的情感?请用几个词写出来(2分)
苏教版四下古诗及古今贤文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四下古诗及古今贤文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描写儿童天真可爱活泼的古诗: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描写荷花的(也是夏天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描写黄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4.描写赞美春天的古诗: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偶成》宋程颢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刀。
5.描写秋季景色的诗句: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6.描写冬季景色的诗句: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7.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
人心齐,泰山移。 独脚难行,鼓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火,远亲不如*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8.《三字经》: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同步练*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同步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ǒu xiān
yīng guó
shī gē
lǎo shī
ān jìng
yì si
gǔ dài
jiào xué
jǔ shǒu
céng cì
zhào míng
xíng li
二、比一比,再组词。
带( ) 手( ) 层( ) 诗( )
代( ) 首( ) 成( ) 思( )
三、连线。
jiāo hào
教师 教学 好学 好事
jiào hǎo
教书 教育 好朋友 好奇
jiào hǎo
教课 请教 友好 爱好
四、默写《静夜思》,再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 ,他是_________ 代的`大诗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 感情。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这首诗是谁写的呀
2、你背得真好
3、《静夜思》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六、读一读,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练*。
铁杵chǔ磨mó成针zhēn
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tú退tuì学。
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边遇yù到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李白不相xiāng信xìn,“嗤chī”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qǐ能néng磨成针?”“只要功夫深shēn,铁杵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
李白顿dùn时领lǐng悟wù,终于懂dǒng得了“功到自然rán成”的道理。从此,他便biàn发奋fèn用功,成了一位大诗人。
1、第1段写李白小时候读书_________ 。
2、“顿时”就是_________ 的意思。
3、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明白了什么?用“ 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10首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10首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族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是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月夜 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3、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6、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通假字)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7、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9、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旁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0、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而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翻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古诗填空
1.《沁园春》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册答案
学生*时课下最离不开复*了,怎么复*最有效率莫过于多做多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册答案,欢迎大家阅览。
1、师恩难忘
一、略。
二、略。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口才、文笔、娓娓动听。入了迷,身临其境。引人入胜。春雨点点,滋润。
2、上千个故事,那幼小的,文学的,终生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区别:终身、终生。
终身:今生今世;此生;毕生相关。如:终身大事 终身教育
终生:毕生;终身
在这里,我觉得两个词语都可以。
四、阅读
1、种植树木、培育人才、树木成材需时十年,(虚数)而培育人才却是关系到百年的事情,说明陪样人才是百年大计,不容忽视。
2,最后1句
3、田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道理。
五、
1、因为同学们认为,不管什么花,都只能开在泥里、水中、树上等等,而发言却说他相信石头会开花,大家觉得是无稽之谈。
2、因为赵老师相信石头也能开花,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
3、赵老师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会僧,培养学生自信、向上的精神。
2、陶校长的演讲
一、略
二、即使也
既又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三、1、身体有没有进步,健康是生命之本。
2、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3、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工作的好坏对我们的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
4、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5、问问自己,激励和鞭策,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质
四、1、制止、阻拦
2、惊诧、惊异
提示 导
与 异的写法不同
2、疑惑、惊异、(感动)、后悔
3、我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言行,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4、我喜欢,因为,这样能够触及犯了错误同学的心灵,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古诗两首
一、隐居
稳当
骑马
桌椅
蝉联 *
二、1、不知所处的位置;只知道他在这座山里边,山里云雾缭绕,我也不知道具体在什么位置。
2、想要;闭上嘴吧,停止前进。
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着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唱歌了。
三、1你师傅在家吗?
不在,他采药去了。
到哪儿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
你能带我去找他吗?
苏教版二下第1课《古诗两首》课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二下第1课《古诗两首》课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古诗两首
春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杜甫。
《春雨》片段赏析
师:这个句子写得多好啊,它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我这也有个好句子,请大家仿照它,展开想象说一说,春雨给“柳树、麦苗、青蛙”带来哪些变化。(出示句子:春雨飘呀飘,飘到桃树前,她轻轻地说:“挑花啊桃花,醒醒啊,春天来了!”桃花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她捧出火红的桃花。)
生:(学生同桌小声练*变换内容说一说,师请一生把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柳树前,她轻轻地说:“柳树弟弟,醒醒啊,春天来了!”柳树睁开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它露出嫩芽。
生:春雨飘啊飘,飘到田野,她轻轻地说:“麦苗啊麦苗,醒醒啊,春雨来了!:麦苗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换上了新装。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池塘边,她轻轻地说:“青蛙啊青蛙,醒醒啊,春天来了!”青蛙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放声歌唱。
师:真棒!春雨唤醒了他们,如果你就是他们,你会怎样感谢春雨?
生:如果我是桃花,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啊谢谢你,是你让我捧出了火红的桃花。”
生:如果我是柳树,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呀谢谢你,是你让我吐出了新芽。”……
师:说的真好,大家想象一下,除了桃花、柳树、青蛙以外,春雨还会唤醒什么生命?
生:春雨中,花儿张开了笑脸。
师:(鼓励、评论、启发)
生:春雨过后,小鸟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
生:春雨中,大象在河里洗澡。……
生:春雨让小溪汇成江河,让江河流向大海。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夸夸她吧!
生:(齐)verygood
师:好,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好吗?
生:好。
师:唱什么呢?
生:我们唱小雨沙沙吧!
(学生律动齐唱)
师:好。刚才同学们发言非常精彩,我这里有几个头饰,想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扮演头饰中的角色,在加进自己丰富的想象,把春雨、青蛙、麦苗的对话表演出来,谁想来试一试?
生:(情景对话表演,师为配乐,如果时间充裕,再请一组同学表演。表演前,小组同学商量怎样表演?自己想怎样表演?)
师:他们表演的真精彩,我们为他们鼓掌!(鼓掌)下面请同学们读3、4、5句,看谁能把春雨带给大地的美读出来。
……
1古诗两首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孟浩然。
《春晓》鉴赏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味,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伏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活》引)写篇,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连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析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一、多音字
似 shì似的 假 jiǎ假如 处 chǔ处分 处理 泊 pō湖泊
sì似乎好似 jià放假 chù到处 处处 bó停泊
二、词语积累
1、自然风光:大雨滂沱 夕阳西下 一帆风顺 草长莺飞 连绵不断 湖光山色 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2、夏天钓鱼:烈日当空 清澈见底 风景如画 满头大汗 喜出望外 垂柳鸣蝉自由自在 兴高采烈
3、有“根”字的:根深本固 浇树浇根 根深叶茂 叶落归根
4、秋天的成语:凉风**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天高云淡 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5、描写风浪的:波涛滚滚 波涛汹涌 惊涛拍岸 波涛澎湃 滔天巨浪
6、带颜色的词语:绿树红墙红墙黄瓦 青山绿水 蓝天白云 白纸黑字
三、词语解释:
1、晒蔫了:因失去水分而萎缩。
2、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
3、枫桥夜泊:停船靠岸。
4、霜叶红于二月花:比。
5、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缭绕的地方。
6、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给晒蔫了。
7、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山崩地裂的声音。
8、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意:含义“深”:深刻。
9、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枫树。对:相伴。
四、填空:
1、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其中“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太阳”比喻**。“谁”是指:党、祖国、父母、老师。
《让我们荡起双桨》: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乔羽,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其中有字词典指《《现代汉语词典》等词典。“无字词典”指生活中的学问。学会查“无字词典”指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语言。爸爸的话告诉我们:学*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学会查“无字词典”》:“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学会查“无字词典”即学会留心观察,从生活中学*语文。课文告诉我们: 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学*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虚心好学、一点就通的`聪聪 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爸爸
3、《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最能表达作者对枫林美景喜爱之情的诗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坐:因为。这首诗写了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写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4、《枫林夜泊》(唐 张继)诗中着重写看到景物的诗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着重写听到声音的诗句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泊:停船靠岸。作者看到的景物有残月、霜天、江枫、渔火、寒山寺、客船,听到的声音有乌啼、钟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山行》《枫桥夜泊》《夜书所见》三首诗都写的是秋天。
《山行》写的景物:寒山、石径、白云、枫林、霜叶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什么?(背书上诗意)
重点词语:
石径:石头小路。 斜:曲折。
白云生处:白云飘浮的地方。 坐:因为。 于:比。
《枫桥夜泊》写了看到的景物: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的是:乌啼、钟声。描写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孤寂忧愁的心情。
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什么?(背书上诗意)
重点词语:
泊:停船靠岸。 对:相伴。 到:传到。
5、《做一片美的叶子》告诉我们要学*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做一片美的叶子》: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金波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叶子无私奉献的精神。
6、《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写的景物:梧叶、篱笆、灯光。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背诵默写
1、《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古诗两首》
2、拓展秋天的诗:《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苍山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暮江吟》(唐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卧)看牵牛织女星。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苏教版八上《老山界》课文原文
《老山界》是*创作的文章,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上《老山界》课文原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次又要停下来。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来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
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
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饶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达真是我生*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免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回头看队伍,没有团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们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我们虽然也很饿,但仍旧一气儿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
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这种*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教材简析:
《老山界》是一篇传统而又经典的讲读课。是老一辈革命家*写的有关长征的革命回忆录,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的经过,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歌颂了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这一主题,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来安排文章的层次,同时又恰切地使用了大量的精彩语句,做了许多生动的描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槐乡五月》资料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整篇课文展现了槐花盛开的美丽,香气的迷人,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淳朴可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槐乡五月》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文中有几个词语“白茫茫、喜盈盈、甜丝丝、白生生、傻乎乎、香喷喷”这些词语为这篇文章增色不少。类似于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如“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大大咧咧、清亮清亮”。这些都可算作“叠词”。语言叠词的运用更使文章开拓了意境,充实了内容,又加强了文学作品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文中有两处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小密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孩子们跑来了,蓝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前一句:采走—酿出,香的粉—甜的蜜;后一句:蓝儿-心里,挎—装,白生生-喜盈盈,槐花—满足,句式是多么的工整,真可谓诗一样的语言。
文中还巧用了拟声词,使文章的语言更富形象性。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啪啪啪……”。“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啪啪啪”是孩子们奔跑的脚步声。“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这是一种间接描写。什么吸引蜜蜂?当然是花香。“啪啪啪”,孩子们的脚步声是不是让你感受到了一种喜悦?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槐乡五月的花和孩子,产生了令人信服的艺术效果。这样流水一样的行文,诗一样的语言,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读起来琅琅上口,《槐乡五月》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槐乡五月》是值得学生背诵积累的好教材。
语文课堂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从何处来?首先要紧扣文本内容,使教学不游离于文本之外,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
阅读阅读,当然离不开读。但是不能死读,呆读,要读得有层次,有方法,有实效。“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引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本文的重点。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读解文,以情促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
“请大家细细地阅读课文,想一想,你是否也有与作者同样的感受,同样觉得五月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认真地阅读了课文,体会到了槐乡五月遍地花开,美丽的花,甜甜的香,清香、醇香、浓香的槐花饭,小姑娘戴着槐花四处留香……真可谓处处有槐花,时时闻花香。在自主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展示了拟写的对联——“遍地槐花遮望眼,漫天花香迎宾朋”,学生读来抑扬顿挫,似有亲临之感,并从中感受到了槐乡的美丽与好客。
课文除了介绍了槐乡独特的风韵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槐乡浓厚的槐花文化。在引导学生体会“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一句的含义时,教师可以以游客的身份导入课文,并以一问统领全篇:“走进槐乡,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之后,学生将自己在朗读中发现的最有意思的镜头作了交流:游客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槐乡孩子在花开的时候兴奋地采花做饭;槐乡孩子热情好客地拉小伙伴到家里吃槐花饭;槐乡小姑娘将槐花戴在头上在香海中飘来飘去;槐乡小小子大大咧咧地生吃槐花……这一个个有趣的画面,在一声一声朗读中摄入我们的眼帘。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嗡嗡嗡,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我们可以把这段文字的格式一变,就成了这样一首优美,精致的小诗;嗡嗡嗡,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种用诗的语言来朗读课文的好方法,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加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诵读把作品中流动着的`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这种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使课堂多了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多了一些陶冶情性的快乐,更多了一些带有学生独特个性色彩的读书风格。“语文味”从何处来?“读”是一个取之不竭的源泉,“其意皆若出于吾口,其情皆若出于吾心”。
《槐乡五月》描绘了五月槐乡的“景美、人美”。开得满山遍野的槐花、浸在香海中的槐乡、生长在槐乡的淳朴的孩子,对于都市的孩子是多么遥远,能够在脑海中再现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到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意,是课文教学的难点。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教师可以启发孩子将“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转化为“房前房后、田边路旁、小河岸、校园里”的亲切画面,让“香海”中的一切历历在目。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一段中带有“香”字的词语有六个: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香海。从这六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孩子反复吟诵,仔细揣摩。紧扣词语“清香”“醇香”“浓香”,从“清、香、浓”中我们能够感悟到香气越来越浓。指导读好这三个词语,读出香气浓郁的程度,同时让学生读懂省略号的含义。再紧扣“香气扑鼻”“浸在香海中”的“浸”感受槐花香味之浓烈。浓得不但我们鼻子能够闻得到,好像身体能够触摸到,眼睛能够看得到。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浸在香海里,香气浸入每个人的心里。五月的槐乡,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姑娘很漂亮,她们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像小仙女一样,步子轻轻的,活泼可爱,所以说“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这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字眼。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咏: 1、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2、用诗词等来赞颂或叙述。课文中取第2种意思,指诗人用诗来描述柳树,表达感受,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碧玉: 青绿色的玉石。诗中形容柳树枝叶的`青翠。
妆: 修饰,打扮。
丝绦: 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诗中用来比喻随风飘动的柳枝。
裁: 用剪刀剪布或用刀子割纸。诗中用来比喻春风像灵巧的剪刀剪出了细巧的柳叶。
胜日: 优美的日子。诗中指阳光明媚的日子。
寻芳: 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芳,花草的香味。诗中指春天美丽的风光。
泗水滨: 泗水河边。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滨,水边。
无边: 没有边际。
光景: 1、风光景物。2、境况,状况。诗中取第1种意思。
一时: 1、一个时期。2、短时间;暂时。诗中取第2种意思。
等闲: *常,轻易。
东风: 诗中指春风。
万紫千红: 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楚江(cǔchǔ)孤帆(fānfán)中断(dànduàn)
淡妆(zhānɡzhuānɡ)潋滟(liànniàn)雨亦奇(yíyì)
二、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断()楚()孤()帆()
三、写出诗句中带点词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色空濛雨亦奇水光潋滟晴方好
四、默写本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睛后雨
五、写出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一诗句的意思。
六、填空。
《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我还知道他的诗:《》和《》。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我还知道他的诗:《》、《》。
苏教版语文书上学过的古诗
7下苏教版语文书的古诗
七上苏教版语文书中的所有古诗
二上苏教语文书上的古诗
苏教版语文六上的古诗
语文书上的苏联古诗
小学学过的古诗苏教版
小学语文书上的古诗
小学学过的古诗苏教版的
苏教版语文的古诗
苏教版八上语文13课的古诗
器上的语文书上的古诗
三上语文书上的古诗
读语文书上的古诗
苏教版语文四上的古诗词
六上语文书鲁教版的古诗
上册语文书上的古诗
语文书上的杂诗古诗
小学下册语文书上的古诗
小学语文书上的所有古诗
初一的语文书上必学古诗
三下语文书上的古诗
可以抄到语文书上的古诗
语文苏教版1到10册的古诗
初三语文书上的古诗
语文书上韩愈的古诗
八下语文书上的古诗
八下的语文书上的古诗
初二的语文书上的古诗
语文书上的梅花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