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敦颐的爱莲说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周敦颐的爱莲说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周敦颐的爱莲说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周敦颐的爱莲说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周敦颐描写莲花的诗句
周敦颐写莲花的诗《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爱莲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赏析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班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1、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咏同心芙蓉诗》 隋·杜公瞻
2、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3、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妇出浴时。——《咏莲》 宋·杜衍
4、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 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莲藕花叶图》 元·吴师道
5、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荷花》 宋·王月浦
6、涌金门外凉生早,无数荷花斗娇好。自怜贫病不出门,无奈心情被花恼。夜来一雨愁思浓,晚看玉露垂庭草。便须扶杖买兰舟,莫待红妆被霜老。——《荷花》 宋·湛道山
7、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莲叶》 唐·郑谷
8、一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 宋·刘颁
9、一江烟水照晴岚,*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10、夜深庭院寂无声,明月流空万影横。坐对荷花两三朵,红衣落尽秋风生。——《秋初夜坐》 元·赵雍
11、秀樾横塘十里香, 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照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鹧鸪天.赏荷》 金·蔡松年
12、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北亭》 唐·李群玉
13、小桥划水剪荷花,*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荷花》 宋·白玉蟾
14、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住,看伊颜色。——《荷花媚·荷花》 宋·苏东坡
15、西子湖边水正肥,鸳鸯双浴湿红衣。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湖边》 宋·崔复初
16、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二首》 唐·王昌龄
17、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采莲曲》 梁·萧纲
18、团团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宋·宋自逊
19、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新荷》 唐·李群玉
20、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荷花》 宋·董嗣杲
21、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荷花》 宋·释仲殊
22、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竹枝词》 元·丁鹤年
23、水阔雨萧萧,风微影自摇。徐娘羞半面,楚女妒纤腰。别恨抛深浦,遗香逐画桡。华灯连雾夕,钿合映霞朝。泪有鲛人见,魂须宋玉招。凌波终未渡,疑待鹊为桥。——《荷花》 宋·钱惟演
24、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赠荷花》 唐·李商隐
25、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月下看白莲》 宋·杨公远
26、诗曰: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词笑令(采莲)》 宋·秦观
27、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折荷有赠》 唐·李白
28、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高擎万柄绿参差,匹练横铺锦一机。喜对薰风描写得,秋风夜雨不敢知。——《画荷花二首》 宋·释云岫
29、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采莲》 宋·秦观
30、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xx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采莲曲》 唐·李白
31、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椅拥云霞。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荷花》 元·何中
32、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33、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甘草子》 宋·柳永
34、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圆池亦可怜。数点飞来荷叶雨,暮香分得小江天。——《池莲》 金·完颜畴
35、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青阳渡》 晋·乐府
36、浦上荷花生紫烟,吴姬酒肆*人船。更将荷叶包鱼蟹,老死江南不怨天。——《浦口竹枝》 明·袁凯
37、*湖淼淼莲风清,花开映日红妆明。一双鸂鶒忽飞去,为惊花底兰桡鸣。兰桡荡漾谁家女,云妥髻鬟黛眉妩。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采莲曲》 宋·邹登龙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
《爱莲说》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下面是其原文,欢迎阅读:
爱莲说
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着名人。是着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
3、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4、之:的。
5、可爱:值得怜爱。
6、者:花。
7、甚:很,非常。
8、蕃:多。
9、自:自从。
10、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1、独:只,仅仅。
12、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3、出:长出。
14、淤(yū)泥:污泥。
15、染:沾染(污秽)。
16、濯(zhuó):洗涤。
17、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8、妖:美丽而不端庄。
19、通:贯通;通透。
20、直:挺立的样子。
21、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2、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23、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24、益:更加。
25、清:清芬。
26、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27、植:树立。
28、可:只能。
29、亵玩:玩弄。
30、亵(xiè):亲*而不庄重。
31、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32、谓:认为。
33、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34、盛:广。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古诗打过交道吧。古诗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靠*,走*(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亲*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古义:立
今义:种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说》
晋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周敦颐《爱莲说》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尽作百年梦,终归一窖尘。——周敦颐《忆江西提刑何仲容》
痛心双泪下,无复见贤人。——周敦颐《忆江西提刑何仲容》
周敦颐(1017-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 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整编进《周子全书》)。
周敦颐名言
1、思则睿,睿作圣。——周敦颐
2、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颐
3、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周敦颐
4、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周敦颐
5、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周敦颐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
7、争名逐利千绳缚,度水登山万事休。——周敦颐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
9、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周敦颐
10、天下之众本在一人。——周敦颐
与莲有关的诗句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莲有关的诗句,欢迎阅读!
1、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酣红腻绿三千顷,总是波神变化成。出自淤泥元不染,开於玉井旧知名。
3、结亭临水似舟中,夜雨潇潇乱打篷。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
4、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5、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
6、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7、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8、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9、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10、蕊中千点泪,心里万条丝。恰似轻盈女,好风姿。
11、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12、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
1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14、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15、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16、*湖碧玉烟波阔,芰荷风起秋香发。采莲女儿红粉新,舟中笑语隔烟闻。
17、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18、柳外轻雷,催几阵、雨丝飞急。雷雨过、半川荷气,粉融香浥。
19、西子湖边水正肥,鸳鸯双浴湿红衣。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
20、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
21、欹红媠婑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22、月上潮*四散归,舟轻楫短去如飞。断肠脉脉两无语,寄情流水传相思。
23、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24、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25、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26、浦上荷花生紫烟,吴姬酒肆*人船。更将荷叶包鱼蟹,老死江南不怨天。
2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8、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29、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3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1、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32、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3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34、夜来一雨愁思浓,晚看玉露垂庭草。便须扶杖买兰舟,莫待红妆被霜老。
35、乱去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36、高系红裙袖双卷,不惜浮萍沾皓腕。争先采得隐船篷,多少相欺互相问。
37、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38、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
39、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40、*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41、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
42、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3、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44、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45、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
46、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47、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48、叶屿花潭极望*,江讴越吹相思苦。
49、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有关莲的诗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莲的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采莲》
2、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蝶恋花》
3、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荷花》
4、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新荷》
5、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池上》
6、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晚泊》
7、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渌水曲》
8、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妾薄命》
9、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采莲曲》
10、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采莲曲》
11、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采莲曲》
12、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
13、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采莲曲》
14、开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莲花坞》
15、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
16、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折荷有赠》
17、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莲》
18、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东林寺白莲》
19、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送灵澈上人》
20、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咏同心芙蓉》
21、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咏新荷应诏》
22、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咏同心芙蓉诗》
23、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椅拥云霞。——《荷花》
24、暴之烈日无改色,生於浊水不受污。——《莲花》
25、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临江仙》
26、*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莲花》
27、实里中怀独苦心,富贵花非君子匹。——《莲花》
28、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和圣俞百花洲》
29、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狂夫》
30、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纳凉》
31、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古风·其十九》
32、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州。——《秋莲》
33、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圆池亦可怜。——《池莲》
34、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采莲曲》
35、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采莲曲》
36、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阶下莲》
37、白莲种山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东林寺》
38、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重台莲》
39、*湖淼淼莲风清,花开映日红妆明。——《采莲曲》
40、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子夜吴歌·夏歌》
41、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春别曲》
42、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日风。——《惜莲花》
4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东南形胜》
44、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忆余杭》
45、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采莲曲》
46、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藕乡随思》
47、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48、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湖上寓居》
49、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上商侍郎》
关于荷花、荷叶、莲子的诗句有哪些?【美丽语文】有关莲花的诗句,终于找全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莲花的诗句,和关于莲花的诗词两首。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北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着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周敦颐名人名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争名逐利千绳缚,度水登山万事休。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天下之众本在一人。
思则睿,睿作圣。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
周敦颐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