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反复的修辞手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反复的修辞手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反复的修辞手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反复的修辞手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反复的修辞手法的句子30句
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了。
2. “固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固,弱也。柔而固,韧也。”
3. 我曾被“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所感动,我也曾被“相见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真情所感动;我曾被梁祝化蝶的痴情所感动,也曾为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的执著所感动;我曾被苏州五义士舍生取义的从容所感动,也曾被荆轲的易水诀别的悲壮所感动;我曾被《阳关三叠》那充满离愁的琴音所感动,也曾被《楚辞》那无奈的凄凉所感动。
4.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5. 春天来了,她用温柔的大手拂醒了大地;春天来了,她用温柔的话语唤醒了鲜花和绿草。
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7. 从窗子到门是七步,从门到窗子还是七步。
8.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9. 不要忘了奉献出自己的爱,哪怕只是扶一位老人过马路,给一个外地人指路,为别人让座。事虽小,但爱无限。
10. 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11.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2.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13. 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14. 如果没有把字从笨重的竹片上请到轻巧东西上的“异想”,怎会有纸的发明?如果没有通过屏幕显示图像的“异想”,贝尔德怎能制造出第一部电视机?同样,如果没有凌空飞翔的“异想”,莱特兄弟的飞机也绝不可能上天。
15. 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
16. 小草扶起来了,孩子高兴地说:“妈妈,小草儿笑了,小草儿笑了,小草儿笑了啊!”
17. 魅力是卓别林的鞋、梅兰芳的水袖;魅力是白石老人的虾、悲鸿先生的马;魅力是维纳斯的断臂、蒙娜丽莎的微笑。
18.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走来了。
19.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20. 真正的爱,是雏鹰学飞时,老鹰冷漠的目光;真正的爱,是孟母择邻时的殷殷期盼;真正的爱,是岳母刺字时的点点泪花;真正的爱,是大海航行中的一叶指南;真正的爱,是孤舟漂泊后的一片港湾;真正的爱,不是让孩子去享受,而是要告诉孩子如何去生活。
21. 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回来。
22. 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3. *,我们的好*,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24.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是枣树.”
25. 这花儿真美啊,真美啊!
26. 风夹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一会儿雨就劈劈啪啪地下了起来。劈劈啪啪地,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泼的一样,看那空中的雨真像一面大瀑布!一阵风吹来,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7.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小红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长的山村。
28.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9. 失败了,不能停止;成功了,不能停止;悲,不能停止;喜,也不能停止。
30.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如:“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点化
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双关
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例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拓展:
比喻
1.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梨花喻雪。
3. 《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4. 《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借“金”喻月光;“静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借代
(一)全体代部分
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借“武陵人”代武陵某一个人。
2. 《曹刿论战》:“肉食者”借“肉食者”代大官。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借“故人”代孟浩然。
(二)部分代整体
1.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借“鸡黍”代饭菜。
对偶与反复修辞手法介绍
导语:对偶与对仗其所以有这样一些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运用于不同文体的。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对偶与反复修辞手法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偶修辞手法介绍
简介
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
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分类
形式上
1.单句对偶
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例如:
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
----再小的善良之事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处罚.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岳坟对联)……
----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坟里埋着抗金名将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辱是坟前跪着的是用它铸造的秦桧等人的像。
2.偶句对偶 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
----六国结束,四海统一。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
3.多句对偶 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例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4.句中对 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互相对偶。
例如:“峰回路转”、“晓风残月”、“羽扇纶巾”。
内容上
1.正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相*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比邻”,*邻。)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有时长空中的烟雾一下子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波光,闪耀着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块璧玉,静静的沉浸在水底。(“皓月千里”对“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对“浮光跃金”。上下联意思相关互补)
2.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列国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秦国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奉送给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厉害。(“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是反对,“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
3.串对偶(流水对)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楼。(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
结构上
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其中“论时事不留面子”与“砭锢弊常取类型”均为句子中的成分,所以称成分对偶。
2.句子对偶。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与“秋水共长天一色”均为独立的一句,所以称句子对偶。
对偶的句子
1、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
移就修辞手法
“移就”,指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移就修辞手法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一下吧!
《小学语文教师》1999年第3期第9页上有这样两段话:
“听了你的供述,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看来人还是喜欢听好话。”(众大笑)
这是“移就”的运用,把一般人的心理状态移就到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身上而产生的谐谑。
作者说“这是‘移就’的运用”,我认为不对。这应该是“移觉(通感)”的运用,即把听觉转移到了味觉上,而“移就”只限于修饰语(定语)的移用。“心里像吃了蜜似的”中并没有把“蜜”当修饰语用,因此不存在“移就”修辞手法。我的看法对否?请指教。
修饰手法中的“移就”和“移觉”只有一字之差,有些人常会混淆。
据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和《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张滌华、胡裕树等先生主编),把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性状,这种修辞手法叫“移就”。这种修辞手法是把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而产生的。陈望道先生在书中画了一个示意图:(以下是图形)
由此看来,所谓“移就”,就是把原适用于甲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性定语)移用作乙事物的修饰语。这实际上是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灵活的超常搭配运用。如下面短语中加点的词语(定语)都属于“移就”手法:
欢乐的春节、愉快的双休日、甜蜜的事业、火红的青春、幸福的晚年、沸腾的生活、愤怒的枪口、仇恨的子弹。
在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句:“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浓黑”即“极黑暗”,本是形容当时“非人间”的社会的,现移来形容“悲凉”(心情),就把“浓黑”的非人间与作者“悲凉”的心情联系在一起了,渲染了阴沉的气氛,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极大的哀痛。根据“移就”的定义,显然这是运用了“移就”手法。
“移觉”即转移了人的感觉;也就是沟通了人的感觉,所以也叫“通感”。这种手法的特点是:用形象的语言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觉相通,相互映照,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和深化诗文意境的效果。
移觉常常是通过比喻完成的,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有个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通过明喻把嗅觉转移为听觉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有一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这是通过明喻把视觉转移为听觉的。“听了你的描述,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是通过明喻把听觉转移为味觉的,可见这是典型的“移觉”手法。
什么是移就:
移就修辞格在作品中经常出现,能收到以少胜多、含蕴深远的表达效果。什么是移就呢?在辞海解释如下:甲乙两项关联,就把原来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乙事物,叫移就。
唐铖《修辞格》说:“两个观念联系在一起时,一个的形容词常常移用于他一个上头。”
移就是一种超乎常格的语言现象,也是词语搭配的创造性运用。
通过词语的移用,将人的情绪、状态同事物联系起来,不需要耗费更多的笔墨,极简练地把人的情绪、思想、性格鲜明地表达出来,或将事物的形状、本质突出出来,而且使语言出奇制胜,富于变化,饶有情趣。
移就的种类:移人于物和移物于物。好像有点与拟人和拟物类似。
移人于物,就是把原来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
如:
郁达夫《还乡记》中:“我女人经过的悲哀的足迹,现在有我一步步的践踏过去!”“悲哀”原是表现人的心情悲凉、哀伤,这里用来修饰“足迹”。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人含情的样子,有“脉脉含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词句,这里却用来修饰“流水”。
陆游《过采石有感》:“明日重寻石头路,醉鞍谁与共联翩。”“醉”的本是放翁,表现其情态,这里却移用于“鞍”。
移物于物,把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用于乙事物。
如:
鲁迅《*》中把描摹颜色的“浓黑”用来修饰“悲凉”,表现“悲凉”的沉重浓烈: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峻青《海滨仲夏夜》中“晚霞”原不会“燃烧”,这里却把此词移用来形容“晚霞”的形态和色彩。
“西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李瑛《一月的哀思》中把描摹颜色的“苍白”同来修饰“日子”,表现“日子”让人伤恸:
“我不相信,一九七六年的日历,会埋藏着这样苍白的日子。”
楼上说的不够仔细,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修辞手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顶针、联珠)。
下面我为楼主解释一下各类修辞手法的概念。
比喻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强烈情感。
反问
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来的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联想
也同想象.作用:使事物生动化。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拈连
拈连(niān lián),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
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并提
并提是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又常用并提法以行文。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错综
大意有二:1.纵横交叉;错综复杂 2. 交错配合;综合也可指一种使文句错落有致的修辞手法。
移用
移用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把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词语移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例 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用形容音乐的“和谐”来修饰“建筑”)
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着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话。
示现
示现指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
复迭
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跳脱
语言因为特殊的情景,如心思的急转,事情的突发等,有时半路断了语路,叫跳脱。
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
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大家知道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1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哦。
11种修辞手法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推荐
1、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2、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3、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4、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5、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6、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7、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8、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9、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10、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11、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12、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13、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14、*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15、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16、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17、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18、*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19、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20、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21、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22、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在空中飞飞扬扬地飘着,好像是在向秋天告别。
23、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4、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25、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26、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27、小姑娘的心灵像棉花一样纯洁。
28、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29、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30、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31、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32、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33、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34、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35、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36、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匆匆的修辞手法
修辞是什么呢?是研究如何选用各种语言手段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门语言科学。小学阶段对修辞的要求是: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而在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中选入《匆匆》一文,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比如文章开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儿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排比句描写出一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反问句与前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读后引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觉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可以。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淡淡的忧愁。
再如这句也写得很美:“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里运用了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读到这里会有一种无奈的感觉。
还有这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这句话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动作的快速。读后时间之快,不可挽留的感觉非常深刻。
最后,文章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来结束全文,这个反问句既照应开头,又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构思精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通篇只有六百来字,居然用了十一次问句,其中包括疑问、设问、反问句。在一连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设问中,表现了一个微妙的内心世界。
以上这些句子在整个结构中,实际上是起了个牵引情感的线头作用,通过它一层紧扣一层地点明了主题,一次一次地深化了主题。这样不落俗套的艺术构思,确是有作者独特的风格。
《匆匆》这篇文章正是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如此优美,唤起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使我们受到感染,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重新对生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追索着生命的价值,一种对时间的来去匆匆感到惋惜的情感油然而生。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认真分析《匆匆》的修辞手法,对以后的阅读和作文都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修辞手法】
【备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应考点】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链接考题】
1、*像太阳。(什么修辞手法)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么修辞手法)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什么修辞手法)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什么修辞手法)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什么修辞手法)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专项突破】
一、将句子补充完整。
1、春雨像()一样细。(比喻句)
2、月亮()躲进云朵里。(拟人)
3、蓝天、白云构成()(比喻句)
4、高梁()脸、稻子()腰。(拟人句)
二、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不是的在括号里划“×”。
1、桂花开了,十里飘香。()
2、春雨贵如油。()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例2、鸬鹚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对偶修辞手法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 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 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 偶
1、定义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或相反的意思。
2、表达效果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3、典型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4)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5)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杯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其他修辞手法】
借 代
1、定义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2、表达效果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典型例句
(1)*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旌旗十万斩阎罗。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4)然而圆规很不*,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5)令人捧腹。
设 问
1、定义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2、表达效果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3、典型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学好考古一定要了解地理吗?一定要。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
反 问
1、定义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2、表达效果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3、典型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3)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4)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5)你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会做吗?
1、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2、修辞手法的句子(反问)——地球难道不是圆的吗?
3、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4、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5、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6、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7、在图书馆扒着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就像晚年石钟乳一样。
8、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9、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有样飞翔。
10、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1、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12、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13、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文艺句子)
14、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镜子。——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
15、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16、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17、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18、你觉得有问题吗?
19、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20、在藏语中,*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21、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22、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23、有这样的可能吗?
24、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25、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26、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27、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像放长线的风筝。
28、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29、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30、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31、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2、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
3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4、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35、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36、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37、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38、*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军阀?
39、秋,你没再在淡薄。从那一尘不染的长空,到那又有“闲逛”的白云都蕴含着秋天那独有的*淡与和谐。
40、秋,最动人的还是她那如画般的黄昏。夕阳西下,火红的阳光照红了一切,红的使人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暮色尽头了一切,沉浸其中,似幻,似梦,展现在你面前的仿佛就是一幅画,而在你心中的荡漾的却是一种成熟的美。
41、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4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43、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44、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45、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4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7、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9、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50、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51、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古诗词反复的修辞手法
有反复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反复修辞手法
反复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反复修辞手法的句子
有反复修辞手法的句子
古诗中反复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古诗中反复修辞手法的诗句
运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古诗词反语的修辞手法
反语修辞手法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修辞手法
诗词的修辞手法
用了修辞手法的古诗词
反复修辞的古诗词
反语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古诗词的修辞手法ppt
古诗词的所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比在古诗词的用法
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
修辞手法运用反问的古诗
含有修辞手法的古诗词
通感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
古诗词的修辞手法用典
秋词古诗的修辞手法
对偶的修辞手法古诗词
含修辞手法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婉曲的修辞手法
语文古诗词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