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的古诗文拼音

关于蒹葭的古诗文拼音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蒹葭的古诗文拼音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蒹葭的古诗文拼音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蒹葭的古诗文拼音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93) 语录(31) 说说(13) 名言(5) 诗词(1k+) 祝福(2k+) 心语(901)

  • 诗经蒹葭全文拼音

  • 诗经,文学
  • 诗经蒹葭全文拼音

      导语:《蒹葭》是*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蒹葭全文拼音,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jiān jiā

      蒹 葭

      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yī fāng

      所 谓 伊 人,在 水 一 方。

      sù huí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cháng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长;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yāng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央。

      jiān jiā qī qī bái lù wèi xī

      蒹 葭 萋 萋,白 露 未 晞。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méi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之 湄。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jī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跻;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chí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坻。

      jiān jiā cǎi cǎi bái lù wèi yǐ

      蒹 葭 采 采, 白 露 未 已,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sì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之 涘。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yòu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右;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zhǐ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沚。

      字词释义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 茂盛的样子

      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

      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白话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阅读全文]...

2022-04-24 13:15:06
  • 蒹葭拼音版及原文翻译(蒹葭拼音版诗文赏析及释义)

  • 我们对《诗经》中的《蒹葭》这首诗的认识,应该是邓丽君演唱的那首《在水一方》吧。其实,这首歌的原唱是台湾歌手江蕾。但是经过邓丽君的翻唱,一时间,红透大江南北。

    这首歌是琼瑶的小说《在水一方》改编的同名电影的主题歌。一首《在水一方》,曲调婉转悠扬,加上邓丽君的歌声更是柔情似水,再加上一直因为写爱“死去活来”小说的琼瑶,在我们的印象里,这首《诗经》里的《蒹葭》一定是首爱情诗。

    [阅读全文]...

2022-06-02 21:30:12
  • 诗经·蒹葭带拼音

  • 诗经,文学
  • 诗经·蒹葭带拼音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看看下面的诗经·蒹葭带拼音吧,欢迎各位阅读。

      诗经·蒹葭带拼音

      jiān jiā

      蒹 葭

      《诗经·国风·秦风》

      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

      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yī fāng

      所 谓 伊 人,在 水 一 方。

      sù huí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cháng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长;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yāng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央。

      jiān jiā qī qī bái lù wèi xī

      蒹 葭 萋 萋,白 露 未 晞。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méi

      所 谓 伊 人,在 水 之 湄。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jī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跻;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chí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坻。

      jiān jiā cǎi cǎi bái lù wèi yǐ

      蒹 葭 采 采,白 露 未 已,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sì

      所 谓 伊 人,在 水 之 涘。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yòu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右;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zhǐ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沚。

      注释:

      (1)蒹葭(jian jia):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2)伊人:那个人。

      (3)溯涸:逆流而上。丛:追寻。

      (4)溯游:顺流而下。

      (5)凄凄:茂 盛的样子。

      (6)晞(XT);干。

      (7)湄:岸边。

      (8)跻(ji):登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

      (10)采采:茂盛的样子。

      (11)已:止,干。

      【译文】

      秋风轻轻吹拂,芦苇飘摇着柔柔的腰肢。爱恋的心如霜如露,似梦似幻——我到哪里去追寻你呢,我的爱人?你总是若即若离,日暮时分飘飘然泊在我的`心湖上。

      河水清清,碧波荡漾,我仿佛看到了你在临水梳妆。解挽柔长的秀发垂落水里,河面波纹里流动着你娇羞的面庞。

      我痴痴地远望着你,渴望相伴你身旁。你和我只有这一水的距离吗?我沿着堤岸寻你,踏过泥泞沼泽涉过碧荷池塘,却总是找不到你的方向。

      芦苇抽穗,芦花飞扬,冰冷的河水,无情地流淌,让心儿荡起双浆,寻遍每一寸岸,寻遍每一处沙汀,只见白鹭向天飞,不知伊人在何方。

      白露结霜,浓雾迷茫。思念的泪光里,总有你深情的凝望。是幻觉吗?你是一朵清莲,在我的心湖里悄然绽放。我只能隔岸望着你——我梦中的新娘。

    [阅读全文]...

2021-12-17 02:26:11
  • 诗经蒹葭的拼音版

  • 诗经,文学
  • 诗经蒹葭的拼音版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诗经蒹葭的拼音版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jiān jiā

      蒹 葭

      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yī fāng

      所 谓 伊 人,在 水 一 方。

      sù huí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cháng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长;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yāng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央。

      jiān jiā qī qī ,bái lù wèi xī

      蒹 葭 萋 萋,白 露 未 晞。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méi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之 湄。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jī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跻;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chí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坻。

      jiān jiā cǎi cǎi ,bái lù wèi yǐ

      蒹 葭 采 采, 白 露 未 已,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sì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之 涘。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yòu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右;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zhǐ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沚。

      翻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意境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以及“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时常有的境遇;人们或许常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有可能时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能够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以及唤起爱情的体验,也能够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与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创作背景:

      有关于本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chǎn )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本诗之本写之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秦地包括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诗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润所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濉比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b”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这首被人传诵不已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且看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水清;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这也许是受了《蒹葭》诗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蒹葭》诗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由此可见,《蒹葭》诗在古代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阅读全文]...

2021-11-24 23:46:33
  • 诗经蒹葭带拼音全文加诗意

  • 诗经,诗意,文学
  • 诗经蒹葭带拼音全文加诗意

      《秦风·蒹葭》是*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蒹葭带拼音全文加诗意,欢迎大家分享。

      jiān jiā

      蒹 葭

      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yī fāng

      所 谓 伊 人,在 水 一 方。

      sù huí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cháng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长;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yāng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央。

      jiān jiā qī qī ,bái lù wèi xī

      蒹 葭 萋 萋,白 露 未 晞。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méi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之 湄。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jī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跻;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chí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坻。

      jiān jiā cǎi cǎi ,bái lù wèi yǐ

      蒹 葭 采 采, 白 露 未 已,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sì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之 涘。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yòu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右;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zhǐ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沚。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诗经蒹葭全诗赏析

      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秦风·蒹葭》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此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涘、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此诗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锺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崔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秦风·蒹葭》中的诗人也许是同样的感觉。

      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

      明代锺惺《评点诗经》:异人异境,使人欲仙。

      清代牛运震《诗志》:只二句(指首二句),写得秋光满目,抵一篇悲秋赋。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在”字上加一“宛”字,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

      清末陈继揆《读风臆补》:意境空旷,寄托元淡。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竹影仙风。故此诗在《国风》为第一篇缥缈文字,宜以恍惚迷离读之。

      清末王国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阅读全文]...

2022-03-23 14:11:42
  • 蒹葭全诗赏析及翻译(蒹葭诗文内容及解释)

  • 解释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①选自《诗经·秦风》。兼葭(jiān jiā),芦苇。

    ②〔苍苍〕茂盛的样子。

    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⑤〔溯洄(sù huí)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

    ⑥〔阻〕艰险。

    ⑦〔溯游〕顺流而下。

    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

    ⑨〔萋萋〕茂盛的样子

    ⑩〔晞(xī)〕干。

    ⑪〔湄(méi)〕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⑫〔跻(jī)〕(路)高而陡。

    ⑬〔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⑭〔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⑮〔滨(sì)〕水边。

    ⑯〔右〕向右迂曲。

    ⑰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白露落上变为霜。我所说的那个人,就在河水水一方。逆着水流去找她,道路阻碍又漫长;顺着流水把她找,好像就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上面露水还没干。我所说的那个人,就在河水水岸边。逆着水流去找她,道路阻碍上坡难;顺着流水把她找,像在水中小沙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露水还没完全干。我所说的那个人,就在河水水源边。逆着水流去找她,道路阻碍又多弯;顺着流水她找,又像在水中小洲间。

    赏析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抒情诗。诗中写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诗人冒着秋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儿却在水一方。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道路崎岖而漫长;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又在水中央。伊人似*而远,忽隐忽现,可望而不可即。

    全诗分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道寻“在水一方”的“伊人”,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三章又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再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这首诗朦胧、含蓄,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

    [阅读全文]...

2022-04-03 17:00:38
  • 孙权劝学拼音版原文(初中下册必备古诗文)

  • 初中,古诗文
  • 部编版七下语文必背古诗文(注音译文完整版)

    【第一单元】

    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第二单元】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花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第三单元】

    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 )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逢入京使 岑参(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想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安。

    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阅读全文]...

2022-07-27 00:25:23
  • 绝句其三古诗带拼音(绝句诗文赏析及解释)

  • 解释
  • 1、古诗三首

    《绝句》学*要点解析

    绝句 杜甫 dù fǔ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ní róng沙 暖 睡 鸳 鸯 。yuān yāng

    一、注释:  ①迟日:指春天。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二、译文: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鸳鸯睡在沙滩上。

    三:作者简介: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四、学 生 自 学 目 标

    1、原诗背诵默写。

    2、结合注释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对照译文找出自己理解出错的地方。

    3、针对每句原诗背诵译文。

    4、作者简介读熟。

    五、知识点(必须掌握):

    1、原诗背诵默写。(必考)

    2、针对每句原诗背熟译文,只背不写。(重点)

    [阅读全文]...

2022-01-25 12:35:29
  • 《蒹葭》古诗词

  • 《蒹葭》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蒹葭》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早晨,天空刚刚有一点熹微的白色。

      深秋的晨露在瑟索的冷风中凝成了严霜,白茫茫的一片,分外萧条。

      湖上,芦花飘荡,时而扬在秋风里,时而跌落水面上,激不起丝丝涟漪,却无奈地染白了秋水。

      岸边,有一男子,独自立于严霜中,望着芦花掩映的湖水,神情漠然,无一丝流动的气息,只是孤独的站着,好似在守候着什么。

      对岸,芦花丛外,隐隐约约有一座房屋,浅浅的瓦,淡淡的墙,在纷飞的芦花映衬下,也有了些许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或许这座房屋里住着一个风姿绰约娉婷玉立同样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而她,或许不知此刻在芦花飞舞,银霜凝成一片惨淡的时节,对岸有一个愿倾其一生来守护她的痴心人。

      他与她,一个在岸边,一个在水中央,可望不可即呵......

      芦苇依旧那么多,优雅地随风飘,舒展着纤细的腰肢。大片大片的白霜渐渐融成了浅露,雾气生起,他依旧是站在哪儿,没有别的神情,也无别的动作,眉宇之间,刻画着——坚定。

      对岸的房屋,在一片朦胧中变得更加隐约,恍若是海市蜃楼一般,是真实的梦境。她在梦里,可是她是否知道呢?

      他与她,一个在岸边,一个在水中坻,*了,但是仍然隔着一片湖。秋天,芦花飘荡,模糊了彼此的视线。

      太阳已然露出了脸,芦苇在阳光下享受着温暖的抚摸,雾气渐散,晨露微干,水面上还氤氲着一片朦胧,他仍旧是那样站着,透亮澄澈的眼睛依旧是注视着对岸,那芦花掩映下娉婷的身影,似是闪过一丝黯然。

      而她,立于秋风中,乌黑的长发和芦花一样飘荡,望着湖上宛如飞扬的雪海的芦花,那逐渐消散的水雾,却始终未看到那双眼睛,和那些许遗憾…… 他和她,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中沚,相隔不远,却始终错过……

      晚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他仍就是站在哪儿,对岸的影子却消失不见。

      “夜了,看风景也该回了。”淡淡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蓦然回头,她转身,他未来得及倾诉自己的爱慕,她离开了……

      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他怅然……

      他与她,始终隔着一片湖啊!

      他木然离去。

      可是,他忘记带走他的心了,他的心始终在岸的那边啊。

      她是他心头最美的景,芦花飞舞的季节,一颗心,破碎了.

      蒹葭

      唐代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译文

      蒹葭面对摧残不能够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风吹着该怎么办。

      只是在极短的时间里盛开花朵,很快叶子就会沉入水中。

      在形体柔弱的时候春风拂过都嫌来得早,在生长成密丛时夜里的寒露又多了。

      即使衰败后花叶摇落,还担心岁月虚度。

      注释

      蒹葭:植物名,即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一般生长于沼泽、河沿、海滩等湿地。

      摧折:摧残折断。

      自守:保卫自己,坚守自我。

      若何:怎么办。《新唐书》有“诏不许,若何?”

      花戴雪:暗指花开。芦苇花为灰白之色,花开如同顶着白雪。

      蹉跎:失意,虚度光阴。

      江湖后摇落:此处江湖引申为退隐。贾岛《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原文

      蒹葭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阅读全文]...

2022-02-14 13:21:52
蒹葭的古诗文拼音 - 句子
蒹葭的古诗文拼音 - 语录
蒹葭的古诗文拼音 - 说说
蒹葭的古诗文拼音 - 名言
蒹葭的古诗文拼音 - 诗词
蒹葭的古诗文拼音 - 祝福
蒹葭的古诗文拼音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