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军和家的古诗

关于带有军和家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有军和家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有军和家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有军和家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 语录(1) 说说(1) 名言(926) 诗词(152) 祝福(2k+) 心语(77)

  • 军旅生活的古诗

  • 生活,文学
  • 军旅生活的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军旅生活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春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出塞》

      隋·薛道衡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

      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

      转蓬随马足。

      飞霜落剑端。凝云迷代郡。

      流水冻桑干。烽微桔槔远。

      桥峻辘轳难。

    [阅读全文]...

2022-04-19 03:41:37
  • 南安军古诗

  • 爱国
  • 南安军古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安军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赏析

      诗的第一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写他所见之景,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冷肯定袭上了他的心头。

      诗的第二句“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写他忆起当年带着吉安、赣州子弟兵浩浩荡荡出岭,如今却身加镣铐,锒铛归来,还不如战死沙场,何必归来呢!

      诗的第三句“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写他站在岭上,遥望南安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西华山在几百年后发现了钨,使大余成为“世界钨都”,由此也成为该县曾经的经济支柱;而章江与贡江汇流成赣江,如今也还在哺育着赣南人民乃至江西人民),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诗的第四句“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文天祥的故乡是庐陵(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县),从南安(现在的江西大余县)到庐陵,走章江水路,在古代大概三天左右,文天祥,从经梅岭从广东入江西境时开始,便计划开始绝食,经过三天,在刚好到家乡庐陵时,就刚好奄奄一息,绝食而死了,这就达到了他生不做元人、死做庐陵人,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他希望,在梦中,也许他可以像古人一样“行采薇”了。

      原文:

      南安军

      [宋代]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不归一作: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注释

      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

      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突、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赏析: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这一句暗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这句诗用了伯夷、叔齐故事,商朝亡国后,宗室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终于饿死在山上。从广东开始,文天祥就开始绝食,准备饿死在家乡,绝食八日依然没事,就继续进食。就在文天祥写《南安军》的同一年十月初一晚上,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作了三年两个月零九天的囚徒后壮烈牺牲。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作者对杜甫的诗用力甚深,其风格亦颇相*,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阅读全文]...

2022-03-28 02:52:15
  • 从军从军行古诗145句

  • 经典
  • 描写从军从戎的诗句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从军从戎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首)

      一入军营便是家,少年立志振中华。

      深山操演临风雨,大海漂流溅浪花。

      勇斗雷霆描日月,饱尝霜雪揽云霞。

      *成文武双全艺,不负乡亲敬我茶。

      (第二首)

      早岁从军别故乡,如今鬓发惹秋霜。

      心存忧患常磨剑,身处和*莫忘枪。

      劈海巡洋消阻遏,凌空翔宇为图强。

      敢拼老骨擒敌去,护我中华万里疆。

      (第三首)

      巾帼汉子木兰花,百姓心中七彩霞.

      替父从军辞众老,为君征战保国家.

      刀光血影十年久,雪地冰天万里遐.

      将士身强多丧命,福星高照护英华.

      (第四首)

      男儿入伍志刚强,苦练精修作栋梁。

      牢记红梅迎冰雪,勤学翠竹顶骄阳。

      深山大泽胸怀远,月黑风高体魄康。

      多彩人生今上路,射雕响箭己开张。

      (第五首)

      此时相聚正初冬,鼓点频催泪欲从。

      入伍持戈当好汉,牵驹上阵要冲锋。

      英雄自古争年少,友谊从来重别逢。

      只盼荣归携手日,欢声笑语不龙钟。

      (第六首)

      军旅戎装三点红,情深血热五年浓。

      金戈铁甲将军梦,晋冀关山战士风。

      豪气刚生身沐雨,才华初露技雕虫。

      熔炉锻我凌云志,盛世驰骋似虎龙。

      (第七首)

      送君入伍设欢筵,半是祈福半是悬。

      濠水戏波年少爱,球篮高耸友人传。

      同学数载无穷事,插队时常醉共眠。

      反帝反修南北共,知青战士永相连。

      (第八首)

      兜鍪加顶士为冠,征战何惊骨肉残?

      鹰顾韬光须俟奋,鲸吞剑气御凌寒。

      长兴汉鼎众开济,永葆江山治久安。

      执锐披坚怀报国,从戎义胆与忠肝。

      (第九首)

      金戈铁马四十春,未忘初心义自真。

      耳畔常闻军号响,心头总忆故人情。

      风霜岁月磨筋骨,战友天涯泪沾襟。

      脱下戎装兵味在,豪侠肝胆照昆仑。

    [阅读全文]...

2021-12-20 07:57:45
  • 《军城早秋》古诗赏析

  • 文学
  • 《军城早秋》古诗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军城早秋》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军城早秋》

      唐代将领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释

      ⑴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朔云:北方的云。

      ⑵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朔:北方。边:边境。西山:指四川省西部的岷山。

      ⑶更催:再次催促。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称为“飞将军”,这里指严武部下勇猛的将士。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⑷莫遣:不要让。沙场:战场。

      译文

      昨夜秋风吹进边关,寒云冷月笼罩着西山。催动飞将追击骄横的残寇,决不让来犯者一人一马活着回去。

      赏析

      “昨夜秋风入汉关”,汉关,泛指唐朝军队驻守的'边关。这一句点明了战争的时间,即疾风劲吹的秋季。据史*载,该年九月,吐蕃军与唐军在边关大战。由此可知,这一笔是记实,然而它又不单单是为了记录时节和天气,而还有更深刻的含意。在我国古代,边地的少数民族常常在夏末秋初的季节向内地挑起战争,进行劫掠。吐蕃在当时就是唐王朝的一大隐患,屡犯中原。就在一年之前,即公元763年,吐蕃曾一度攻占了长安,使唐王朝统治者极为恐慌。这里的“秋风入关”,正是暗示边境上风声已紧,战事在即。

      “朔云边月满西山”,紧扣前句,继续以写景暗寓军情。西山,指今四川省北部的岷山,又称雪山,主峰海拔五千多米,山上常年有积雪,且岷山一面孤峰,三面临江,是当时西蜀防止吐蕃内侵的军事要塞。此刻岷山怎样呢?凝重昏暗的云层,笼罩着整个山峰;一弯孤独的边月,挂在山后,放射出冷冷寒光。朔云和寒月,烘托出一种肃杀凝结的沉重气氛,这种气氛,恰恰是大厮杀前充满火药味的一种特有气氛,它使人预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

      这场恶战将怎样开始,又将怎样进入白热化呢?这是人们想要知道的。但作者接下去并没有写这些,反而将它们全部略过,来了个很大的跳跃,一下子便转到“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的场面。一个“更催”,表明胜败已成定局,战事也已接*尾声。“飞将”,写出了将士们昂扬的斗志和骁勇迅猛的雄威。我国汉代有位抗击匈奴的名将军李广,由于他率领的军队屡败匈奴,他本人足智多谋,英勇顽强,被誉为“飞将军”。这里正是借李广来形容将士们的风貌。“骄虏”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揭示了敌军将士骄横狂妄的心理。试想,吐蕃军队多次与唐军交战,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甚至连长安也曾攻下,此番攻打蜀地,必然是骄恣无比.然而,在严武统帅的唐军面前,他们尽管“骄”,最后还是“虏”,除了丢尸疆场外,就只有逃跑和被俘。严武对抱头鼠窜的敌军,发出了威严的军令:“莫遣沙场匹马还”。从这一句,我们一方面看到了严武的果断和坚决,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敌军七万余众,匹马无还。全诗中,没有一处写流血,但可以想见,鲜血必然成河,全诗中,没有一处写尸骨,但尸骨也必然会漫山遍野。王夫之说:“空际得神”。应该看到,无字处,正是作者潜心用意所在,表现了高度凝炼,注重传神写意的艺术特色。

      此外,这首诗在用典方面也很成功。“飞将”和“匹马还”均有典。《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有“匹马只轮无反者”句,意思是说全军覆没。此诗四句,两处用典,却不著半点痕迹,无论读者是否知晓,读起诗来都流畅明白,毫不晦涩。

    [阅读全文]...

2022-05-22 17:48:06
  • 关于军旅生活的古诗

  • 生活,文学
  • 关于军旅生活的古诗

      古人在边塞守卫祖国,其天剑极其艰苦,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关于写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哪些呢,以下是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参考学*吧!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边塞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4、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阅读全文]...

2022-03-10 06:41:49
  • 从军北征古诗意思(古诗从军北征的朗读)

  • 从军北征

    李益 (唐)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l 第一句:天山雪后海风寒。

    把山放在上面,代表天山,放在雪花的后面,代表雪后,

    图上端放了一片海,代表海风,有雪,海风肯定是寒的。

    l 第二句:横笛偏吹行路难。

    右下角的图片,横着的笛子,偏着头在吹,是位姓陆的男子。

    l 第三句:碛里征人三十万。

    碛读音:qì,沙漠的意思,与“气”同音,

    出征的人听说为敌来扰,很生气。记住这个字,其他的应该很容易联想起来了。

    l 第四句:一时回向月明看。

    刀头比较像“1”,将军的头转了180度,表示回首,看的是月亮的中间,用紫色的线表示目光。

    l 最后整理一下顺序

    [阅读全文]...

2022-07-26 23:10:09
  • 赞美军人的古诗词

  • 赞美
  •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凉州词二首》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阅读全文]...

2022-06-11 16:46:27
  • 从军行王昌龄古诗翻译

  • 从军行王昌龄古诗翻译

      从军行是我们中学生必背古诗词之一,对于我们提高学*成绩有很大帮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从军行王昌龄古诗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人的队伍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乍看之下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其实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会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相关材料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阅读全文]...

2022-07-25 10:30:26
  • 王昌龄的从军行古诗

  • 文学
  • 王昌龄的从军行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昌龄的从军行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前言】

      《从军行》是汉代乐府《*调曲》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唐代以来,王昌龄等都有以此为名的诗篇流传,表达一种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鉴赏】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拓展阅读】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王昌龄生*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

      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王昌龄成就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评价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名句

      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2、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从军行七首》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7、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柴侍御》

      8、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寄驩州》

      9、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芙蓉楼送辛渐》

      10、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送魏二》

      11、所见同袍者,相逢尽衰老。——《长歌行》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

      14、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15、青山明月梦中看。

      16、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从军行七首》

      19、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塞上曲》

      20、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答武陵田太守》

      21、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塞下曲四首》

      22、莫道弦歌愁远滴,青山明月不曾空。

      23、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4、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西宫秋怨》

      25、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阅读全文]...

2022-02-12 18:11:19
  • 家的古诗有哪些(关于赞美家的古诗)

  • 赞美
  • 家的味道是什么?

    有人说家的味道,是清晨厨房的热粥的喷香;有人说家的味道,是欢聚时爱喝的小烧;还有人说家的味道,是母亲一针一线织出的毛衣。

    如果你问我,我会说:家的味道就是——

    有老有小,有说有笑

    柴米油盐,有锅有灶

    团圆无恙,幸福相伴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生活很难,不是每一份努力都有回报;生活也很易,在外劳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迈进家门,灯光明亮,望着家人亲切的笑脸,闻着香味扑鼻的饭菜。

    就算日子清苦,就算粗茶淡饭,有家人朝夕相伴,就是*凡日子里最好的滋味。

    家的味道是团聚时的忘我欢歌

    《常棣》

    先秦·佚名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就算家门外寒风凛冽,推开家门,却是和煦春风。

    推开家门,你不用拘束、也不用伪装;你可以困了就睡,累了就歇,难过就哭,开心就笑;你可以做回自己,不需要任何遮掩修饰。

    家的味道是乡音不改的牵挂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不管我们走的有多远,哪怕相隔千山万水,都舍弃不掉对家的牵挂。

    因为有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牵挂,生命才不会因无根而枯萎。

    也正是因为有家,有如此深深的牵挂,人生才会圆满。

    家的味道是柴米油盐中的欢欣无恙

    《满庭芳·渔》

    元·赵显宏

    江天晚霞,

    舟横野渡,网晒汀沙。

    一家老幼无牵挂,

    恣意喧哗。

    新糯酒香橙藕芽,

    锦鳞鱼紫蟹红虾。

    杯盘罢,争些醉煞,

    和月宿芦花。

    想看美景,就可以吹着风看着浪漫的晚霞;饿了,便有当造鲜美的瓜果鱼虾;饱了,做一边叨叨家常,看儿孙嬉嬉闹闹。

    生活欢欣美好,然而最好的,就是一家老小,安然无恙。

    家的味道是*凡生活里的欢声笑语

    《清*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阅读全文]...

2021-12-11 11:15:55
带有军和家的古诗 - 句子
带有军和家的古诗 - 语录
带有军和家的古诗 - 说说
带有军和家的古诗 - 名言
带有军和家的古诗 - 诗词
带有军和家的古诗 - 祝福
带有军和家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