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以内数的一首古诗

关于关于千以内数的一首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千以内数的一首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千以内数的一首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千以内数的一首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9) 语录(5) 说说(5) 名言(647) 诗词(148) 祝福(1k+) 心语(101)

  •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 语文
  •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6篇)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相关内容。

      听了李老师《千以内数的认识》深有感触。这节课,是本册书第二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中的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过“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而《千以内的认识》是从“百”跨入“万”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也是学生接触大数的一个敲门砖,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为以后的学*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总结了一下几点:

      1、学生基本掌握千以内数的认识和表示

      让学生从实物图转化成点图,在学生的大脑中已潜移默化地形成数的表象,从整百图慢慢增加到一千。从而对新学*的“千”更有立体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孩子们学会的知识也要能服务于日常生活。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此我有意识地加入了猜价格的环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2、不足之处:

      (1)培养学生的数感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过于注重数的组成和表达。

      (2)对学生起点定的太高。

      (3)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层次的不同。

      (4)练*过于注重数的组成

      要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进行数的大小顺序的比较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才智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的小主人。练*要分层次按照不同学生的掌握成度来分层联系。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千以内的数,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借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

      首先,徐老师以北京体育馆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这个场馆大约有多少人,大家发现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100大得多,由此引出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在这个教学设计上的激趣引入,过度自然、流畅,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受。接下来的任务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数位“千位”,数、读、写千以内的'数以及说出数的组成。

      徐老师出示了小正方体,在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的基础上,得出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而且用一百一百的方法数比较大的数要简单快捷多了,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数数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动耳,动眼,而且还要动手、自己想、自己说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去主动参与学*,从中获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内数小棒,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数这个环节,我们既感到了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巩固了我们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在读数、写数教学时,徐老师训练学生说的比较到位,从摘苹果这个环节中,我们就能感觉到,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不足之处:

      1要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教学中应不急于走教案,还应充分注意课堂的生成。

      2低年级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外,还要适当地使用评价性的语言。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正确千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整节课上李老师的安排很紧凑,上得很扎实,学生也配合的非常融洽。

      我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处理教材

      虽然教材上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安排了2课时,但是“千、万”这两个新的计数单位是连在一起呈现的,有许多老师在第一课时会安排先认识这两个计数单位第二课时再来进行各种练*。这样的话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辛苦,不能很好的形成对大数的感性认识。而章老师安排认识先“千”,再认识“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扎实。改造、重组后的学*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精心设计的课件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清晰地梳理数数过程。

      课中李老师出示“千字文”,通过课件逐一出示:同桌数一数,有多少个字?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观察等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的欲望,

      “1个百、2个百、3个百……”的数数过程是正确把握和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而一层层100个小方块的慢慢地组合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重点的落实到位。

      三、巧妙的练*设计,重视生成资源

      如从497往后数十个数,并从这十个数中选一个进行研究这个设计既解决了本课难点会读拐弯处的数,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练*内容的权力,激发了学*的积极性,同时练*了在图上圈数以及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技能。

      四、重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的指导

      李老师通过估计一篇文章的字数和一千颗黄豆杯里有多高的实物操作,在指导估算方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让学生体验了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听完这节课,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不够,对学生不够放手

      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千的组成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以这一环节之后安排一个实践操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又如在拨计数器时能否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这节课上计数器的实物只有李老师手上的教具,这个环节都是一个学生拨别的学生看,个别不看的学生老师也注意不到。我认为学生学具袋里的小计数器不妨拿出来让学生都拨一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满十进一”,建立表象。

      在学生展示第一次圈数出错时,不妨让其他学生来辩析,来纠正,而不是老师直接演示正确的圈法。

      二、利用对比强调数值制

      反馈圈图和拨数练*时,师问:“从1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204”“从9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1000”。学生的回答会更加明确数位的作用,更好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位值制的概念。让这一环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时间的把握

      有个别的地方的节奏比较拖沓,如播放出PPT第一页杂乱的小正体后让学生猜一猜具体有多少个时,学生应该能够很快意识到是无法数清楚的,所以等待和猜测的时间就过多了。要是学生能说的时候,老师就不用代替了,学生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就不用重复了,

      综上所述,这节课确实值得我学*,值得我思考,同时让我在学*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围绕2个核心任务,凸显重点 突破难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

      一、人文结合,兴趣十足

      有人说数学课是理性的,数学味十足的。李老师通过“千字文”引入,使数学课有了“韵味”,孩子们在千字文中,学*“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同时引用“三字经”中“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告知学生,在我们古代很久以前就有这样计数方式。引发学生阵阵感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数行结合,突破难点

      在学生认识了计数单位之后,李老师讲“千字文”通过多媒体转换成“小正方形”,直观的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课堂中,通过文字与小正方的转换,学生突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千”。

      三、活动导学,有效课堂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安排了2个核心活动,整节课都是围绕着这2个活动进行教学。数千字文和拨珠子数为导学,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借助千字文让学生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字。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10个的数,再到100个100个数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也让学生自主探究有自己的认识。通过拨珠子活动,突破教学难点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在活动落实操作中,活动一学生比较顺利,利用已有认知快速数出文字正确数量。在活动二中学生在拨珠子的时候,通过边拨边数,突破“拐角数”这个难点。同时李老师不仅关注有优生的发展,同时非常注重后20%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多帮一”的形式,打破了“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真正呈现了“有效课堂”

      四、实际结合、培养数感

      数学中十大核心素养“数感”是我们课中最易遗忘的实物。本节课,李老师通过2个猜想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培养。先出示100颗黄豆的瓶子,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猜想1000颗黄豆有多高,比划之后,李老师再拿装有1000颗豆子的瓶子去度量,既有猜想,又有实际作证。接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让学生猜猜生活的数,比如:多媒体座位、操场可站的人数等。这个都是学生熟悉的,所以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即使在课堂结束时,学生还意犹未尽。我想这就是一节好课。

    [阅读全文]...

2022-01-02 04:22:31
  •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 礼仪
  •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5篇)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听了李老师上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这堂课后,我想对于这堂课的关键问题设计提几点想法。

      一节数学课,成败与否,关键活动设计至关重要。在《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中,我们对关键活动的设计、提炼、经过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节课两次关键活动设计变动来看,设计逐渐清晰、简约,体现了以下2个理念。

      理念一、让关键活动更具有文化味儿。朱乐*曾经说过:数学也是有文化的科学。教学中也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把圆点图这一素材换成千字文,进行1000的第一次探索。一方面,千字文这个传统的素材,一行成10,一块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的认识1000的好素材。不仅能让孩子认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这个数学关键知识。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古人早早就依据数字规律,设计版本千字文,体现*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古人的聪明智慧。另一方面,活动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由三个细碎的小问题变成了2个独立到合作的活动,使课堂避免了一问一答的“牵扶”模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交流探究。

      理念二、让关键活动指向学生的学*疑难处,重视数学活动积累。在第一次活动设计当中,只有动笔活动。磨课后,我们都觉得数学课应当要重视数学活动的积累,应当创设条件让孩子进行动手体验。所以针对课前调查中,学生拐点数特别难这一学情,设计了活动2中,让孩子们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你拨我查,这一动手环节。充分发挥计数器的作用,让孩子们深刻明白“满十进一”,拐点数的原理。这样的设计指令清晰,学生在操作的基础理解概念,学生学*知识更为容易,学*难点自然突破。

      从这次磨课、观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课上的关键活动设计可以从以下这3方面进行突破。

      1、在新旧知识“关联处”设置关键问题

      2、在学生的思维困惑处设计关键问题

      3、在新知学*的关键处设计关键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告诉、单向的灌输而是关键问题引领的知识网络的建构过程。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千以内的数,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借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

      首先,徐老师以北京体育馆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这个场馆大约有多少人,大家发现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100大得多,由此引出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在这个教学设计上的激趣引入,过度自然、流畅,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受。接下来的任务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数位“千位”,数、读、写千以内的数以及说出数的组成。

      徐老师出示了小正方体,在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的基础上,得出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而且用一百一百的方法数比较大的数要简单快捷多了,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数数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动耳,动眼,而且还要动手、自己想、自己说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去主动参与学*,从中获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内数小棒,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数这个环节,我们既感到了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巩固了我们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在读数、写数教学时,徐老师训练学生说的比较到位,从摘苹果这个环节中,我们就能感觉到,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不足之处:

      1、要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教学中应不急于走教案,还应充分注意课堂的生成。

      2、低年级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外,还要适当地使用评价性的语言。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围绕2个核心任务,凸显重点 突破难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

      一、人文结合,兴趣十足

      有人说数学课是理性的,数学味十足的。李老师通过“千字文”引入,使数学课有了“韵味”,孩子们在千字文中,学*“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同时引用“三字经”中“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告知学生,在我们古代很久以前就有这样计数方式。引发学生阵阵感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数行结合,突破难点

      在学生认识了计数单位之后,李老师讲“千字文”通过多媒体转换成“小正方形”,直观的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课堂中,通过文字与小正方的转换,学生突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千”。

      三、活动导学,有效课堂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安排了2个核心活动,整节课都是围绕着这2个活动进行教学。数千字文和拨珠子数为导学,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借助千字文让学生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字。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10个的数,再到100个100个数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也让学生自主探究有自己的认识。通过拨珠子活动,突破教学难点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在活动落实操作中,活动一学生比较顺利,利用已有认知快速数出文字正确数量。在活动二中学生在拨珠子的时候,通过边拨边数,突破“拐角数”这个难点。同时李老师不仅关注有优生的发展,同时非常注重后20%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多帮一”的形式,打破了“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真正呈现了“有效课堂”

      四、实际结合、培养数感

      数学中十大核心素养“数感”是我们课中最易遗忘的实物。本节课,李老师通过2个猜想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培养。先出示100颗黄豆的瓶子,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猜想1000颗黄豆有多高,比划之后,李老师再拿装有1000颗豆子的瓶子去度量,既有猜想,又有实际作证。接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让学生猜猜生活的数,比如:多媒体座位、操场可站的人数等。这个都是学生熟悉的,所以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即使在课堂结束时,学生还意犹未尽。我想这就是一节好课。

      以“活动”促学,这是现在数学课的流行趋势,李老师不仅跟上趋势,也能抓住“趋势”的“利弊”,在后20%学生方面,加强关注,真正呈现有效课堂。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正确千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整节课上李老师的安排很紧凑,上得很扎实,学生也配合的非常融洽。

      我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处理教材

      虽然教材上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安排了2课时,但是“千、万”这两个新的计数单位是连在一起呈现的,有许多老师在第一课时会安排先认识这两个计数单位第二课时再来进行各种练*。这样的话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辛苦,不能很好的形成对大数的感性认识。而章老师安排认识先“千”,再认识“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扎实。改造、重组后的学*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精心设计的课件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清晰地梳理数数过程。

      课中李老师出示“千字文”,通过课件逐一出示:同桌数一数,有多少个字?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观察等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的欲望,

      “1个百、2个百、3个百……”的数数过程是正确把握和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而一层层100个小方块的慢慢地组合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重点的落实到位。

      三、巧妙的练*设计,重视生成资源

      如从497往后数十个数,并从这十个数中选一个进行研究这个设计既解决了本课难点会读拐弯处的数,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练*内容的权力,激发了学*的积极性,同时练*了在图上圈数以及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技能。

      四、重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的指导

      李老师通过估计一篇文章的字数和一千颗黄豆杯里有多高的实物操作,在指导估算方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让学生体验了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听完这节课,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不够,对学生不够放手

      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千的组成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以这一环节之后安排一个实践操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又如在拨计数器时能否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这节课上计数器的实物只有李老师手上的教具,这个环节都是一个学生拨别的学生看,个别不看的学生老师也注意不到。我认为学生学具袋里的小计数器不妨拿出来让学生都拨一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满十进一”,建立表象。

      在学生展示第一次圈数出错时,不妨让其他学生来辩析,来纠正,而不是老师直接演示正确的圈法。

      二、利用对比强调数值制

      反馈圈图和拨数练*时,师问:“从1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204”“从9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1000”。学生的回答会更加明确数位的作用,更好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位值制的概念。让这一环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时间的把握

      有个别的地方的节奏比较拖沓,如播放出PPT第一页杂乱的小正体后让学生猜一猜具体有多少个时,学生应该能够很快意识到是无法数清楚的,所以等待和猜测的时间就过多了。要是学生能说的时候,老师就不用代替了,学生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就不用重复了,

      综上所述,这节课确实值得我学*,值得我思考,同时让我在学*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阅读全文]...

2022-03-30 18:28:20
  •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 礼仪
  •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2篇)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听了李老师上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这堂课后,我想对于这堂课的关键问题设计提几点想法。

      一节数学课,成败与否,关键活动设计至关重要。在《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中,我们对关键活动的设计、提炼、经过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节课两次关键活动设计变动来看,设计逐渐清晰、简约,体现了以下2个理念。

      理念一、让关键活动更具有文化味儿。朱乐*曾经说过:数学也是有文化的科学。教学中也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把圆点图这一素材换成千字文,进行1000的第一次探索。一方面,千字文这个传统的素材,一行成10,一块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的认识1000的好素材。不仅能让孩子认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这个数学关键知识。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古人早早就依据数字规律,设计版本千字文,体现*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古人的聪明智慧。另一方面,活动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由三个细碎的小问题变成了2个独立到合作的活动,使课堂避免了一问一答的“牵扶”模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交流探究。

      理念二、让关键活动指向学生的学*疑难处,重视数学活动积累。在第一次活动设计当中,只有动笔活动。磨课后,我们都觉得数学课应当要重视数学活动的积累,应当创设条件让孩子进行动手体验。所以针对课前调查中,学生拐点数特别难这一学情,设计了活动2中,让孩子们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你拨我查,这一动手环节。充分发挥计数器的作用,让孩子们深刻明白“满十进一”,拐点数的原理。这样的设计指令清晰,学生在操作的基础理解概念,学生学*知识更为容易,学*难点自然突破。

      从这次磨课、观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课上的关键活动设计可以从以下这3方面进行突破。

      1、在新旧知识“关联处”设置关键问题

      2、在学生的思维困惑处设计关键问题

      3、在新知学*的关键处设计关键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告诉、单向的灌输而是关键问题引领的知识网络的建构过程。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正确千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整节课上李老师的安排很紧凑,上得很扎实,学生也配合的非常融洽。

      我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处理教材

      虽然教材上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安排了2课时,但是“千、万”这两个新的计数单位是连在一起呈现的,有许多老师在第一课时会安排先认识这两个计数单位第二课时再来进行各种练*。这样的话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辛苦,不能很好的形成对大数的感性认识。而章老师安排认识先“千”,再认识“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扎实。改造、重组后的学*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精心设计的课件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清晰地梳理数数过程。

      课中李老师出示“千字文”,通过课件逐一出示:同桌数一数,有多少个字?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观察等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的欲望,

      “1个百、2个百、3个百……”的数数过程是正确把握和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而一层层100个小方块的慢慢地组合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重点的落实到位。

      三、巧妙的练*设计,重视生成资源

      如从497往后数十个数,并从这十个数中选一个进行研究这个设计既解决了本课难点会读拐弯处的数,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练*内容的权力,激发了学*的积极性,同时练*了在图上圈数以及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技能。

      四、重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的指导

      李老师通过估计一篇文章的字数和一千颗黄豆杯里有多高的实物操作,在指导估算方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让学生体验了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听完这节课,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不够,对学生不够放手

      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千的组成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以这一环节之后安排一个实践操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又如在拨计数器时能否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这节课上计数器的实物只有李老师手上的教具,这个环节都是一个学生拨别的学生看,个别不看的学生老师也注意不到。我认为学生学具袋里的小计数器不妨拿出来让学生都拨一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满十进一”,建立表象。

      在学生展示第一次圈数出错时,不妨让其他学生来辩析,来纠正,而不是老师直接演示正确的圈法。

      二、利用对比强调数值制

      反馈圈图和拨数练*时,师问:“从1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204”“从9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1000”。学生的回答会更加明确数位的作用,更好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位值制的概念。让这一环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时间的把握

      有个别的地方的节奏比较拖沓,如播放出PPT第一页杂乱的小正体后让学生猜一猜具体有多少个时,学生应该能够很快意识到是无法数清楚的,所以等待和猜测的时间就过多了。要是学生能说的时候,老师就不用代替了,学生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就不用重复了,

      综上所述,这节课确实值得我学*,值得我思考,同时让我在学*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江老师的课堂不事“雕饰”,不求“奇险”,真实、自然、质朴,但却追求着“无痕有为”的教学。所谓无痕,是指新知识学*与学生经验的无痕对接,知识技能与观念建立的无痕融洽;所谓有为,是指学*材料与学*任务的精心设计,教学进程与教学反馈的有序推进。

      一、新知与经验的无痕对接

      有效的学*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唤醒、激活、利用、整理和提升。从这个角度上讲,对于学生现实起点的真实把握与处理,无疑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我们看到,“读数、数位、大小”的已有知识,通过“关于100你知道什么”、“写一个比100大的数”这一个问题得以唤醒、激活;我们看到,“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介绍组成”的人物,不教而会,水到渠成,这是因为“百以内数的认识”学*经验得以顺利迁移。在起点的基础之上,老师寻找恰当的时机有效的整理与提升,如:“末尾的0不读,中间的0读”等等方法,经过老师的总结得到清晰整理。学生的认识从“具体读写”到“掌握方法”有了提升。

      二、整体与分层的有效结合

      “大任务布置、分层次反馈”是江老师教学开展的主要方式,也是本节课的又一大特点。

      任务一,“用数字卡片0、1、4摆一个比100大的数”—意图:巩固读写组成。

      任务二,“看计数器图,126、304、949,读写、介绍组成”—意图:教学读数、写数、数的组成。

      任务三,“用5颗珠子,摆一个最小的数,最大的数”—意图:教学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值得欣赏的是,这些整体任务之后的分层次展开,利用的充分、反馈的有序、详略得当。以“126、304、949”这三个数的教学为例,“写、读、说”的整体任务之后,教师进行分层反馈,及时巩固新知,又穿插新的分层任务;126往后数5个,304往前数5个数,949十个十个往后数5个,999加上1是多少。设计巧妙,既巩固了新知,又将数数中的难点拐弯的数蕴含其中,层层推进。

      三、知识与观念的相互融合

      千以内数一课,知识技能目标较多,前面提出读法、写法、组成、大小等,都是基础层面知识的技能,教师还加强了学生数感的培养,尤其是对“位值”的体验,学生建立起了“位次”感。我们看到,学生对位值的体验是从“满十进一”的计数过程开始的,例如:利用计数器讨论“300少1是多少,999多1是多少”,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感受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百千的认识”,数感培养的另一个方面是建立数的实际大小的观念,把握数的相对大小。1000究竟有多大?1000与500、100、10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通过图、物的直观支撑,让学生具体感受1000个小立方体有多少、1000张纸有多厚,帮助学生建立1000的大小观念。

      课的精彩不仅在于亮点纷呈,也体现在江老师的上课风格与课堂设计等等,一节质朴、自然的课中,无痕的追逐着有为课堂,耐人寻味,值得赞叹。

      “学无止境”通过本次的观摩学*,让我体会到数学课堂需要返璞归真,归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归于内在知识的真正价值,归于外在形式的本真有效,归于数学思想的点滴渗透;这样,才能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点亮课堂。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千以内的数,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借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

      首先,徐老师以北京体育馆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这个场馆大约有多少人,大家发现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100大得多,由此引出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在这个教学设计上的激趣引入,过度自然、流畅,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受。接下来的任务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数位“千位”,数、读、写千以内的数以及说出数的组成。

      徐老师出示了小正方体,在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的基础上,得出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而且用一百一百的方法数比较大的数要简单快捷多了,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数数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动耳,动眼,而且还要动手、自己想、自己说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去主动参与学*,从中获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内数小棒,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数这个环节,我们既感到了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巩固了我们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阅读全文]...

2022-01-07 05:41:09
  •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 礼仪
  •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通用9篇)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提高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欢迎阅读。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正确千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整节课上李老师的安排很紧凑,上得很扎实,学生也配合的非常融洽。

      我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处理教材

      虽然教材上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安排了2课时,但是“千、万”这两个新的计数单位是连在一起呈现的,有许多老师在第一课时会安排先认识这两个计数单位第二课时再来进行各种练*。这样的话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辛苦,不能很好的形成对大数的感性认识。而章老师安排认识先“千”,再认识“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扎实。改造、重组后的学*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精心设计的课件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清晰地梳理数数过程。

      课中李老师出示“千字文”,通过课件逐一出示:同桌数一数,有多少个字?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观察等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的欲望,

      “1个百、2个百、3个百……”的数数过程是正确把握和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而一层层100个小方块的慢慢地组合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重点的落实到位。

      三、巧妙的练*设计,重视生成资源

      如从497往后数十个数,并从这十个数中选一个进行研究这个设计既解决了本课难点会读拐弯处的数,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练*内容的权力,激发了学*的积极性,同时练*了在图上圈数以及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技能。

      四、重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的指导

      李老师通过估计一篇文章的字数和一千颗黄豆杯里有多高的实物操作,在指导估算方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让学生体验了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听完这节课,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不够,对学生不够放手

      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千的组成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以这一环节之后安排一个实践操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又如在拨计数器时能否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这节课上计数器的实物只有李老师手上的教具,这个环节都是一个学生拨别的学生看,个别不看的学生老师也注意不到。我认为学生学具袋里的小计数器不妨拿出来让学生都拨一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满十进一”,建立表象。

      在学生展示第一次圈数出错时,不妨让其他学生来辩析,来纠正,而不是老师直接演示正确的圈法。

      二、利用对比强调数值制

      反馈圈图和拨数练*时,师问:“从1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204”“从9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1000”。学生的回答会更加明确数位的作用,更好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位值制的概念。让这一环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时间的把握

      有个别的地方的节奏比较拖沓,如播放出PPT第一页杂乱的小正体后让学生猜一猜具体有多少个时,学生应该能够很快意识到是无法数清楚的,所以等待和猜测的时间就过多了。要是学生能说的时候,老师就不用代替了,学生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就不用重复了,

      综上所述,这节课确实值得我学*,值得我思考,同时让我在学*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围绕2个核心任务,凸显重点 突破难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

      一、人文结合,兴趣十足

      有人说数学课是理性的,数学味十足的。李老师通过“千字文”引入,使数学课有了“韵味”,孩子们在千字文中,学*“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同时引用“三字经”中“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告知学生,在我们古代很久以前就有这样计数方式。引发学生阵阵感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数行结合,突破难点

      在学生认识了计数单位之后,李老师讲“千字文”通过多媒体转换成“小正方形”,直观的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课堂中,通过文字与小正方的转换,学生突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千”。

      三、活动导学,有效课堂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安排了2个核心活动,整节课都是围绕着这2个活动进行教学。数千字文和拨珠子数为导学,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借助千字文让学生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字。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10个的数,再到100个100个数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也让学生自主探究有自己的认识。通过拨珠子活动,突破教学难点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在活动落实操作中,活动一学生比较顺利,利用已有认知快速数出文字正确数量。在活动二中学生在拨珠子的时候,通过边拨边数,突破“拐角数”这个难点。同时李老师不仅关注有优生的发展,同时非常注重后20%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多帮一”的形式,打破了“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真正呈现了“有效课堂”

      四、实际结合、培养数感

      数学中十大核心素养“数感”是我们课中最易遗忘的实物。本节课,李老师通过2个猜想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培养。先出示100颗黄豆的瓶子,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猜想1000颗黄豆有多高,比划之后,李老师再拿装有1000颗豆子的瓶子去度量,既有猜想,又有实际作证。接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让学生猜猜生活的数,比如:多媒体座位、操场可站的人数等。这个都是学生熟悉的,所以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即使在课堂结束时,学生还意犹未尽。我想这就是一节好课。

      以“活动”促学,这是现在数学课的流行趋势,李老师不仅跟上趋势,也能抓住“趋势”的“利弊”,在后20%学生方面,加强关注,真正呈现有效课堂。

      江老师的课堂不事“雕饰”,不求“奇险”,真实、自然、质朴,但却追求着“无痕有为”的教学。所谓无痕,是指新知识学*与学生经验的无痕对接,知识技能与观念建立的无痕融洽;所谓有为,是指学*材料与学*任务的精心设计,教学进程与教学反馈的有序推进。

      一、新知与经验的无痕对接

      有效的学*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唤醒、激活、利用、整理和提升。从这个角度上讲,对于学生现实起点的真实把握与处理,无疑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我们看到,“读数、数位、大小”的已有知识,通过“关于100你知道什么”、“写一个比100大的数”这一个问题得以唤醒、激活;我们看到,“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介绍组成”的人物,不教而会,水到渠成,这是因为“百以内数的认识”学*经验得以顺利迁移。在起点的基础之上,老师寻找恰当的时机有效的整理与提升,如:“末尾的0不读,中间的0读”等等方法,经过老师的总结得到清晰整理。学生的认识从“具体读写”到“掌握方法”有了提升。

      二、整体与分层的有效结合

      “大任务布置、分层次反馈”是江老师教学开展的主要方式,也是本节课的又一大特点。

      任务一、“用数字卡片0、1、4摆一个比100大的数”—意图:巩固读写组成。

      任务二、“看计数器图,126、304、949,读写、介绍组成”—意图:教学读数、写数、数的组成。

      任务三、“用5颗珠子,摆一个最小的数,最大的数”—意图:教学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值得欣赏的是,这些整体任务之后的分层次展开,利用的充分、反馈的有序、详略得当。以“126、304、949”这三个数的教学为例,“写、读、说”的整体任务之后,教师进行分层反馈,及时巩固新知,又穿插新的分层任务;126往后数5个,304往前数5个数,949十个十个往后数5个,999加上1是多少。设计巧妙,既巩固了新知,又将数数中的难点拐弯的数蕴含其中,层层推进。

      三、知识与观念的相互融合

      千以内数一课,知识技能目标较多,前面提出读法、写法、组成、大小等,都是基础层面知识的技能,教师还加强了学生数感的培养,尤其是对“位值”的体验,学生建立起了“位次”感。我们看到,学生对位值的体验是从“满十进一”的计数过程开始的,例如:利用计数器讨论“300少1是多少,999多1是多少”,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感受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百千的认识”,数感培养的另一个方面是建立数的实际大小的观念,把握数的相对大小。1000究竟有多大?1000与500、100、10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通过图、物的直观支撑,让学生具体感受1000个小立方体有多少、1000张纸有多厚,帮助学生建立1000的大小观念。

      课的精彩不仅在于亮点纷呈,也体现在江老师的上课风格与课堂设计等等,一节质朴、自然的课中,无痕的追逐着有为课堂,耐人寻味,值得赞叹。

      “学无止境”通过本次的观摩学*,让我体会到数学课堂需要返璞归真,归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归于内在知识的真正价值,归于外在形式的本真有效,归于数学思想的点滴渗透;这样,才能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点亮课堂。

      在听了李老师上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这堂课后,我想对于这堂课的关键问题设计提几点想法。

      一节数学课,成败与否,关键活动设计至关重要。在《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中,我们对关键活动的设计、提炼、经过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节课两次关键活动设计变动来看,设计逐渐清晰、简约,体现了以下2个理念。

      理念一、让关键活动更具有文化味儿。

      朱乐*曾经说过:数学也是有文化的科学。教学中也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把圆点图这一素材换成千字文,进行1000的第一次探索。一方面,千字文这个传统的素材,一行成10,一块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的认识1000的好素材。不仅能让孩子认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这个数学关键知识。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古人早早就依据数字规律,设计版本千字文,体现*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古人的聪明智慧。另一方面,活动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由三个细碎的小问题变成了2个独立到合作的活动,使课堂避免了一问一答的“牵扶”模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交流探究。

    [阅读全文]...

2022-02-06 03:54:01
  • 关于数字的古诗

  • 数字
  • 关于数字的古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下面是关于数字的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雪》

      作者:郑板桥(清)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绝句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咏美女》

      清代 :李调元

      一名大乔二小乔, 三寸金莲四寸腰。

      买得五六七包粉, 打扮八.九十分娇。

      《飞雪》

      乾隆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

      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半双两》:

    [阅读全文]...

2022-01-11 17:56:26
  • 千钟醉古诗词

  • 千钟醉古诗词

      一钟醉,悠然写意龙文启,委婉书情翰海追。红尘你我,踏歌归去。可知芳心碎?

      二钟醉,繁华岁月真情累,苦涩人生假戏悲。无言了断,几多伤感。可知芳心碎?

      三钟醉,琵琶弄曲云天慰,竹笛和音鹊鸟归。山长水远,思君千里。可知芳心碎?

      四钟醉,临窗叹柳随风系,睹物思卿执手依。徘徊月下,花前相许。可知芳心碎?

      五钟醉,蜂缠蝶恋情无悔,叶落花飞影各随。红颜易老,痴人难见。可知芳心碎?

      六钟醉,敲窗冷枝头坠,拂面寒风菊梦催。馨香缭绕,东篱留韵。可知芳心碎?

      七钟醉,红枫似火高山缀,碧水如诗细浪推。云姿变幻,魂随风舞。可知芳心碎?

      八钟醉,邻家小妹抛清泪,锦字长笺恋紫薇。拨弦叠律,娴邀筝韵。可知芳心碎?

      九钟醉,空中燕雀悠闲队,岭上丹枫缱绻霓。闲庭把酒,思如浪涌。可知芳心碎?

      十钟醉,花间几度缠绵意,梦里千回赋呓随。情深款款,低吟浅唱。可知芳心碎?

      百钟醉,情深路远君珍贵,地久天长笔墨痴。轮回四季,隔屏相慰。可知芳心碎?

      千钟醉,柔情似水长亭会,朗月清风喜鹊嘶。双星缱绻,红笺对视。可知芳心碎?

    [阅读全文]...

2022-05-13 15:55:21
  • 精选的古诗千古名句大全

  • 千古
  •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选的古诗千古名句大全,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2、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6、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7、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9、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君自故乡来》

      10、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1、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1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15、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16、人生易老天难老。——《采桑子·重阳》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8、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

      19、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

      20、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洛阳女儿行》

      21、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22、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2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2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6、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7、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29、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地。——《羌村三首》其一

      30、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月夜金陵怀古》

      31、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2、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33、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

      34、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3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37、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春中田园》

      3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39、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杨叛儿》

      4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4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4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4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44、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4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4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47、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48、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4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5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阅读全文]...

2022-01-13 20:11:18
  • 千古名句古诗励志

  • 千古,励志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古名句古诗励志希望大家喜欢。

    1、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唐·李贺·南国)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6、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1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阅读全文]...

2022-07-12 10:31:06
  • 千古名句古诗励志

  • 千古,励志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古名句古诗励志希望大家喜欢。

    1、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唐·王驾·社日)

    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4、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唐·高骈·山亭夏日)

    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唐·刘希夷)

    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唐·王翰·凉州词)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颜真卿)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唐·罗隐·蜂)

    9、 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 ( 唐·戴叔伦·过柳溪道院)

    10、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11、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唐·贾岛·剑客)

    12、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题诗后)

    1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 李绅·悯农)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

    1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国)

    [阅读全文]...

2022-01-10 10:41:48
  • 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

  • 千古,古诗文
  •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5、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6、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7、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0、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4、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1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17、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8、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1、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22、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23、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24、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25、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26、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3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1、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昔时。

      3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33、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3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6、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阅读全文]...

2022-01-22 17:13:29
关于千以内数的一首古诗 - 句子
关于千以内数的一首古诗 - 语录
关于千以内数的一首古诗 - 说说
关于千以内数的一首古诗 - 名言
关于千以内数的一首古诗 - 诗词
关于千以内数的一首古诗 - 祝福
关于千以内数的一首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