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含有松鹤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松鹤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松鹤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松鹤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在道教文化中,鹤代表着长寿,画家们更是喜欢把仙鹤、苍松联系起来,以象征延年益寿。诗人描写鹤也是一种感情的寄托,除了长寿,也表达一种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关于带鹤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秋词 刘禹锡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宿山寺 贾岛 唐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3、送方外上人 刘长卿 唐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4、和乐天感鹤 唐 元稹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
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
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
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
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
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
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
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为饱,亦可薰为荃。
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5、仙家鹤 唐 张籍
皎皎仙家鹤,远留闲宅中。
徘徊幽树月,嘹唳小亭风。
丞相西园好,池塘野水通。
欲将来放此,赏望与宾同。
6、羡鹤 唐 张九龄
云间有数鹤,抚翼意无违。
晓日东田去,烟霄北渚归。
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依。
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
岂烦仙子驭,何畏野人机。
却念乘轩者,拘留不得飞。
7、鹤 唐 李峤
黄鹤远联翩,从鸾下紫烟。
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
已憩青田侧,时游丹禁前。
莫言空警露,犹冀一闻天。
8、晓鹤 唐 孟郊
晓鹤弹古舌,婆罗门叫音。
应吹天上律,不使尘中寻。
虚空梦皆断,歆唏安能禁。
如开孤月口,似说明星心。
既非人间韵,枉作人间禽。
不如相将去,碧落窠巢深。
1、偈颂八十五首
宋:释妙伦
紫箫声断月初斜,笑指蓬瀛是故家。
十二玉楼寻不见,手攀仙鹤步烟霞。
2、顾道士亡弟子以束帛乞铭于余鲁望因赋戏赠日
唐:皮日休
师去东华却炼形,门人求我志金庭。
大椿枯后新为记,仙鹤亡来始有铭。
琼板欲刊知不朽,冰纨将受恐通灵。
君才莫叹无兹分,合注神玄剑解经。
3、和御制降圣节内中道场睹瑞鹤神雀歌
宋:寇准
秋殿霜凝当永夕,灵场斋洁方无斁。
高真谆诲昔亲闻,上帝休祯今再觌。
郁葱兮卿云,仙鹤兮不群。
肃清兮采*,神雀兮振翼。
香飘华烛焰亭亭,风度翠帘声历历。
嘉应纷纶宝运昌,圣人功与天无极。
4、入杭怀古呈史药房
宋:陆文圭
某丘某水记儿时,陈迹迷茫间不知。
观裹看花空有菜,山南种豆落为萁。
林疏想弋逋仙鹤,壁坏应墁坡老诗。
只怪西湖顽面目,浓妆独自学西施。
5、题鹤鸣泉
唐:曹松
仙鹤曾鸣处,泉兼半井苔。
直峰抛影入,片月泻光来。
潋滟侵颜冷,深沉慰眼开。
何因值舟顶,满汲石瓶回。
6、题灵岩洞
宋:李知已
三岩九洞绝尘寰,问讯真人得纵观。
丹就已乘仙鹤去,云深元有老龙蟠。
铁船泛海源流远,玉柱擎天星斗寒。
劈破莓苔认诗句,欲归传作画图看。
7、采松花
唐:姚合
拟服松花无处学,嵩阳道士忽相教。
今朝试上高枝采,不觉倾翻仙鹤巢。
8、游雁门山
宋:胡份
羲和前珥节,云锁已先开。
仙鹤迎人至,山花拂酒来。
问奇缘石室,伐阴出层台。
人影半空落,归鹞足下回。
9、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鬬开。
《黄鹤楼》古诗
对于崔颢的《黄鹤楼》这一古诗,大家不妨作出自己的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古诗相关内容,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鉴赏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宇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正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宇宇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厌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卒阅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旱就有了,崔颢自已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在这里,崔颇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骑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因旬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额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
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大黄鹤,否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睛川草树,历历在目,妻妻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女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分不归,春草生分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
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台”,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是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这首诗的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这首诗,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学*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意象”“意境”等专业术语,学会欣赏写景抒情的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展示交流。
学生就古诗词相关的常识进行交流,为接下来的赏析做铺垫。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
2、朗读感知
(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谈谈自己初步的阅读体验。
3、精读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组织学生对诗中的意境进行描述。
(2)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延伸拓展
复*学过的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树立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观念。
2、学*作者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精神。
3、养成文明出游的良好*惯。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积累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教学难点
1、描述诗中意境。
1、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唐:杜甫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碣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
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
虽蒙换蝉冠,右地恧多幸。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紫绶映暮年,荆州谢所领。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宾客引调同,讽咏在务屏。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
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
散帙起翠螭,倚薄巫庐并。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
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2、长宁公主旧山池
唐:丁仙芝
*阳旧池馆,寂寞使人愁。座卷流黄簟,帘垂白玉钩。
庭闲花自落,门闭水空流。追想吹箫处,应随仙鹤游。
3、仙坛寺西林
宋:林景熙
古坛仙鹤杳,野鹿自成群。
松气浮清晓,经声出白云。
石穿僧屋过,水到寺门分。
人世无穷事,山中了不闻。
4、咏省壁画鹤
唐:宋之问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5、导引·寒日短
宋:洪迈
寒日短,草露朝晞。仙鹤下,梦云归。大椿亭畔苍苍柳,
怅无由、挽住天衣。昭阳深,暝鸦飞。愁带箭、恋恩栖。笳箫三叠奏,都人悲泪袂成帷。
6、鼓
唐:李峤
舜日谐鼗响,尧年韵土声。向楼疑吹击,震谷似雷惊。
仙鹤排门起,灵鼍带水鸣。乐云行已奏,礼曰冀相成。
7、古松
宋:释善珍
武夷洞中老松树,上有千年仙鹤巢。
几度隔云茶臼响,山童树下拾枯梢。
8、杂述
宋:林泳
徐无党注欧史,黄仙鹤刻邕书。
身外谁为知己,眼前我正是渠。
9、寄李补阙
唐:施肩吾
苍生应怪君起迟,蒲轮重辗嵩阳道。
功成名遂来不及,三十六峰仙鹤老。
10、送道人归旧岩
唐:方干
旧岩终副却归期,岩下有人应识师。
古诗黄鹤楼介绍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一起来看看古诗内容介绍,欢迎读者参考!
黄鹤楼⑴
昔人已乘黄鹤去⑵,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⑶。
晴川历历汉阳树⑷,芳草萋萋鹦鹉洲⑸。
日暮乡关何处是⑹?烟波江上使人愁⑺。
词语注释
⑴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⑵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⑶悠悠:飘荡的样子。
⑷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原。历历:清楚可数。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⑸萋萋:形容草木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⑹乡关:故乡家园。
⑺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白话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寰宇记》),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整体赏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诗人未必是有意在写拗律,但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描写松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松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题流沟寺古松》
作者:白居易
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
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2.《题遗爱寺前溪松》
作者:白居易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
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
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
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
3.《庭松》
作者: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咍。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4.《僧院松》
作者:曹松
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
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
5.《题子侄书院双松》
作者:曹唐
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
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
6.《松》
作者: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7.《涧松》
作者:崔涂
寸寸凌霜长劲条,路人犹笑未干霄。
南园桃李虽堪羡,争奈春残又寂寥。
8.《松鹤》
作者:戴叔伦
雨湿松阴凉,风落松花细。
独鹤爱清幽,飞来不飞去。
9.《咏南岳径松》
作者:狄焕
一阵雨声归岳峤,两条寒色下潇湘。
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清阴彻上方。
10.《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作者:杜甫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黄鹤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位于湖北武汉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登至顶楼,极目远眺,滚滚长江尽收眼底,甚是美哉。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建成后多次遭到战火摧毁,*多次重建,自古便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盛誉。
作为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名楼,自古以来,黄鹤楼深受文人骚客们的青睐,凡是到黄鹤楼游览的诗人都会即兴赋诗一首,崔颢的《黄鹤楼》则代表了众多咏“黄鹤楼”诗的最高水*,至今无人超越,就连诗仙李白也赞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有关黄鹤楼的诗词多达千首,数量极大,小何收集整理了人们比较熟悉的几首,与各位看官共同品读欣赏。
黄鹤楼
崔颢 〔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宋代〕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的热闹景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李白 〔唐代〕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被贬谪的人要远去长沙,日日西望长安方向也看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在这五月的江城好似见到纷落的梅花。
梦武昌
揭傒斯 〔元代〕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铺七泽流。鼓角沈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孟浩然 〔唐代〕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黄鹤楼
张顒 〔宋代〕
崔颢题诗在上头,登临何必更冥搜。楼前黄鹤不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万顷烟云连梦泽,一川风景借西州。
小何才疏学浅,对于描写黄鹤楼的其他名作并不熟悉,关于黄鹤楼,你还知道多少,欢迎评论区指点。
有关黄鹤楼的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黄鹤楼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康太守
唐 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望黄鹤楼
唐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赞松鹤的古诗
带有松鹤的古诗
松树鹤的古诗
有松鹤的古诗100首
关于松鹤的古诗
含有松鹤的古诗
松间鹤舞的古诗
描写鹤松的古诗
小松杜荀鹤的古诗
有关松和鹤的古诗
松鹤诗句
关于松鹤的古诗句
关于青松鹤的古诗
关于松鹤的古诗大全
鹤影松山隐的古诗
松树与鹤的诗句古诗
关于松鹤的诗句古诗
松树和仙鹤的古诗
关于松鹤的诗词
关于松鹤的诗句
古诗小松杜荀鹤的大意
鹤立松树上的古诗
古诗杜荀鹤的(小松)的视频
经典松鹤诗句
描写松鹤的诗句
松鹤延年的诗句
松鹤福寿的古诗意思
松鹤的吉祥诗句
唐杜荀鹤的小松古诗点评
有关松树和仙鹤的古诗
象征富贵成功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春味
带月字寓意好的古诗
感叹时光匆匆的用比喻的古诗
古诗词哪些儿童的称呼
用到拟人修辞手法的古诗
形容终将失去朋友的古诗
以莲花为意象的古诗词
古代去青楼的古诗
暮春夜雨的古诗
生活处处美景的古诗词
王安石的古诗梦
江雪的古诗改为现代诗
努力和付出的古诗词
思乡的文案古诗
有关迎元旦庆新春的古诗
含有月华的古诗词
描写自然风光的美的古诗词
写已经拥有心上人的古诗词
注重古诗词积累的**下讲话
与汉有关的古诗
描写善恶的古诗词集锦
龙启山的古诗
关于古诗文的动画片
病在异乡的古诗
关于月亮美好的感情的古诗
对应端午节的古诗
草木长的古诗
游子吟这首古诗的简笔画
古诗小班儿的
鹤岗考的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