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的古诗的感情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雪的古诗的感情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雪的古诗的感情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雪的古诗的感情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写感情的古诗句
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你可能因为某个理由而伤心难过,但你却能找个理由让自己快乐。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不爱了,就别向他炫耀,向他炫耀只是代表,你还是在意他的想法,你还是对他念念不忘,他看到这种窘态,只会深信你从来没有忘记过他。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
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你可能因为某个理由而伤心难过,但你却能找个理由让自己快乐。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不爱了,就别向他炫耀,向他炫耀只是代表,你还是在意他的想法,你还是对他念念不忘,他看到这种窘态,只会深信你从来没有忘记过他。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
《春雪》表达了诗人对雪的喜爱,对美景表现出由衷的喜爱.以下是它的全文。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诗文赏析】
真正的春天虽然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春雪》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春雪》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春雪》赏析
这首《春雪》诗,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唐朝白居易在《醉歌行》一诗中,他把适可而止,尽兴为善的饮酒哲学,写到了透彻的地步:
朝亦独醉歌,暮亦独醉歌。
未尽一壶酒,已成三独醉。
勿嫌饮太少,且喜极易致。
一杯复两杯,多不过三四。
便得心中适,尽忘身外事。
更复强一杯,陶然遗万累。
一饮一石者,徒以多为贵。
及其酩酊时,与我亦无异。
笑谢多饮者,酒钱徒自费。
清代学者李密庵《半半歌》: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半半歌》句句含“半”,文笔流畅,语言浅显,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量度,这个量度就是“中”、就是“半”。达不到这个量度就是“不及”,超过这个量度就是“过”,做事做得“不及”或做得太“过”都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时一定要讲究“适度”,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尽可能地做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名利的诱惑时,更要适可而止。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了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竞然长大到把路给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其实我们也在经常犯和海格力斯一样的错误,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步步紧逼,据理力争,死要面子,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的升级,不断的激化。其实忍让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成熟、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一时退让可以换来别人的感激和尊重,避免矛盾的加深,岂不更好。社会就像一张网,错综复杂,我们难免与别人有误会或磨擦,善待恩怨,学会尊重你不喜欢的人,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才会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乐,才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明白了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道理,如果我们遇事给自己五分钟,冷静的思考,一定可以拥有更开阔的心境,可以做出更加睿智的决策。人生百态,各有所爱,你爱吃鱼,他爱吃鸭,虽然嗜好各不相同,但缘份安排大家一桌共食,各自也都吃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又何必强求别人一定要吃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我们能承认品质各自有异的客观存在,便会对彼此的互异感到快乐,你有你的思维方式,我有我的人生见地,若能互相学*,彼此宽容,就能一团和气。转换思维,用你的博大胸怀去包容万物,退一步海阔天空,到那时,你会感到“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有一种出人意料的美,一种意想不到的奇迹。
“阎王好惹,小鬼难缠”,其实越是有身份越是素养高的人越容易相处,矛盾越容易化解。反而是那些喜欢吹牛,大言不惭和长于炫耀的小鬼,最喜欢恃强凌弱,总是试图通过打倒别人来表现自己的重要性,以示对阎王的忠心,反而表现出思想上的无知和行动上的无能。优秀的阎王,一定会有王者风范,有着适可而止的智惠,懂得和为贵的重要,要的是高水准的自尊,追求的是品德上的出类拨萃,也总是会在风云变换时三思再三思,摁住那些跃跃欲试张牙舞爪的小鬼,明白胸怀宽广、谦让待人才是博大,避免更多无意义的争执。
清朝的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待郎都是安徽人。两家相并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让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就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凡事均有长有短、有阴有阳、有圆有缺、有利有弊、有胜有败,更何况是千变万化的人生!在处理争端与矛盾之时,又为何不多想一下:处世让一步为高。那些邻里纷争,亲友反目,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会觉得有点可笑甚至荒谬。难道你愿意成为旁观者斜眼笑谈的主角?那么,各退一步,化干戈为玉帛,又何乐而不为呢?聪明的人,并不会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愿后退一步,避其锋芒,有时候不仅能赢得旁观者的尊重,更能赢得对手的尊重,你说,真正的胜利者是谁?
不要让仇恨掩盖了你的品德,不要让争怨损害了你的形像。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记得这样一句话:“心是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时,仇恨就会被挤出去。”让我们学会宽容,用爱来充满内心,善待怨恨,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浪静。
1、《夜泊水村》
宋·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海上》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6、《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0、《凉州词》
表达爱国感情的古诗句
1、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2、*生铁面心,忘家思报国。——陆游
3、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
4、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岳飞
5、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济翁
6、利于国者爱之,害与国者恶之。——晏婴
7、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9、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11、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1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13、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5、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16、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1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9、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
20、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21、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2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林安邸》
23、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2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5、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6、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7、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28、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29、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30、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31、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32、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3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之蓝关》
34、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35、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37、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38、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39、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40、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41、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42、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43、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张为《渔阳将军》
4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战国.楚.屈原
45、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46、古之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旧唐书?陈子昂传》
47、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4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9、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5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清明古诗表达的感情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清明古诗表达的感情,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寒食野望吟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
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拓展】清明节由来
*俗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俗在*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扫墓祭祖
清明节 *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清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节*俗踏青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其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清明节*俗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清明节气的意义
清明节*俗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清明节*俗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凡。
清明节*俗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节*俗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清明节*俗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清明节*俗蹴鞠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1、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崔国辅《七夕》
3、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杜审言《七夕》
4、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刘威《七夕》
5、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6、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7、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8、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宋之问《七夕》
9、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崔涂《七夕》
10、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11、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晏几道《七夕》
1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3、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14、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祖咏《七夕》
1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6、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王建《七夕曲》
17、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罗隐《七夕》
18、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19、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卢纶《七夕诗》
20、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卢殷《七夕》
21、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罗隐《七夕》
22、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刘禹锡《七夕二首》
23、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4、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25、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权德舆《七夕》
26、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7、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李中《七夕》
28、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29、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30、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31、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卢纶《七夕诗》
32、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33、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孟郊《古意》
34、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杨璞《七夕》
35、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36、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
37、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刘言史《七夕歌》
38、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李商隐《七夕》
39、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刘威《七夕》
40、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卢殷《七夕》
41、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
42、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王建《七夕曲》
43、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刘禹锡《七夕二首》
1、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
4、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5、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6、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9、天街曾醉美人畔,凉枝移插乌巾。
10、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1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13、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4、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15、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16、亡羊补圈不言迟,继续前行尤可佩。
17、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8、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19、眉尖早识愁滋味,娇羞未解论心事。
20、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21、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22、须知流年星转,汝走马观花,妾二八难在。
23、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24、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25、星球偏逢灵彩带,贵州正绽赋馨湾。
26、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27、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28、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29、朝闻道,夕死可矣。
30、人生若只如初见,朱颜辞镜花辞树。
31、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32、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3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4、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35、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36、三生有幸,韶华流光里,俯仰皆是你。
37、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3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9、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40、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41、前半生寻寻觅觅,后半生回首灯火阑珊。
42、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43、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44、书香雅士聚英才,国粹传承万绪开。
45、青羊宫前锦江路,曾为梅花醉十年。
46、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47、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4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9、风转漏报天将晓,惆怅婵娟又隔年。
50、花园蜂蝶采花蕊,厕所苍蝇餐粪喜。
5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
雪的古诗的感情
下雪的感情古诗
雪古诗表达的感情
写雪表达感情情的古诗
雪梅古诗表达的感情
春雪古诗诗人的感情
惊雪古诗的思想感情
江雪古诗表达的感情
初雪的诗句感情
下雪的诗句感情
梅雪古诗的思想感情
将感情寄托在雪景上的古诗
江雪古诗的主要思想感情
雪梅古诗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情的古诗
古诗梅花遥知不是雪表达的感情
有感情的古诗
感情送的古诗
表感情的古诗
古诗里的感情
画古诗的感情
感情好的古诗
感情柔的古诗
感悟感情的古诗
古诗有感情的诗
马诗古诗的感情
春望的古诗的感情
三首古诗的感情
对古诗雁的感情
关于感情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