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古诗原文

关于牡丹的古诗原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牡丹的古诗原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牡丹的古诗原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牡丹的古诗原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22) 说说(28) 名言(6) 诗词(2k+) 祝福(14) 心语(792)

  • 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

  • 牡丹,古诗文
  • 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牡丹

      唐代: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夜深闲共说相思。

      译文: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去年幕春的时节,牡丹花儿凋零了,我的眼泪打湿那深红小笺,怨恨与牡丹离别。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常担心这样的离别,就像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般一散不复聚,为什么又会像那武陵人邂逅相逢?

      传情每向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牡丹花散发芳香,传递着她的情意,虽然一句话不说,但彼此心灵相通。

      只欲栏边安枕*,夜深闲共说相思。

      只想在那花栏边安置下床榻,以便在夜深人静时,与牡丹花互说相思。

      注释: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jiān)怨别离。

      去春:去年春天。零落:飘零、凋零。红笺: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

      传情每向(xīn)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馨香:芳香。

      只欲栏边安枕*,夜深闲共说相思。

      枕*:泛指床榻。

      赏析:

      这首诗把牡丹拟人化,把牡丹当做自己热恋中的情人。首联写去年与牡丹分别情景;颔联用巫山神女与武陵渔人两个典故,含蓄而深致地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眷眷思念和意外相逢的惊喜欣悦;颈联再现了与牡丹的深长情意,相知毋忘;尾联中诗人把自己与恋人牡丹相亲相爱之情推向高潮。全诗感情跌宕起伏,笔触细腻曲折,余韵无穷,极具艺术魅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用武陵渔人的故事和刘晨、阮肇的传说,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于栏边,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原文: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译文:

      织锦的帘帷刚刚卷起,是美艳的卫夫人;丝绣的褥被还堆拥着,是俊秀的越鄂君。

      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饰正零乱翻动;又像在弯腰而舞,郁金裙子正争相回旋。

      它像石崇家的蜡烛,哪须常把烛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体肤,岂用香炉细细染熏?

      我是诗人江淹,在梦中得到了那支彩笔,想把清丽的词句,题在花叶上寄给朝云。

      注释:

      锦帏(wéi):锦帐。南朝梁简文帝《书案铭》:“厕质锦帷,承芳绮缛。”卫夫人: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典略》载,孔子回到卫国,受到南子接见。南子在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南子在帷中回拜,环佩之声璆然。此句原注:《典略》云:“夫子见南子在锦帏之中。”

      “绣被”句:用鄂君举绣被拥越人的典故。据《说苑·善说篇》记载,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划桨的越人唱歌表示对鄂君的爱戴,鄂君为歌所动,扬起长袖,举绣被覆之。此将牡丹喻为绣被拥裹的越人。或谓越鄂君系兼取美妇人美男子为比,见钱钟书《谈艺录补订》。

      “垂手”句:《乐府解题》:大垂手言舞而垂其手,又有小垂手及独垂手。《乐府杂录》谓大垂手、小垂手的舞姿或如惊鸿,或如飞燕。故舞时玉佩乱翻。

      折:一作“招”。折腰争舞:一作“细腰频换。”《西京杂记》: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郁金裙:用郁金草染色的裙。

      “石家”句:状牡丹之色如燃烧的大片烛焰。《世说新语·汰侈》载,石崇豪侈,“用蜡烛作炊”。蜡烛当柴烧,无须剪芯,故说“何曾剪”。

      “荀令”句:谓牡丹之香自然生成,不须熏得。荀令即荀彧,字文若,为侍中,曾守尚书令。曹操所有军政之事均与他协商,呼之荀令君。

      “我是”句:自诩有才。《南史·江淹传》载,江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阅读全文]...

2022-02-16 00:43:29
  •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古诗原文及赏析

  • 牡丹
  •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古诗原文及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原文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午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注释

      ⑽浪笑:漫笑。榴花:石榴花。李商隐《茂陵》诗:“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郊。”

      ⑾先期:约定日期之前;在事情发生或进行之前。零落:凋谢。

      ⑿玉盘:指牡丹花冠。似为白牡丹。据《洛阳花木记》记载,牡丹有叫玉盘妆的。玉盘也可能仅指形状。

      ⒀“锦瑟”句:借疾奏锦瑟时促柱繁弦令人心惊的感觉来形容雨水摧花的`情态。

      ⒁旧圃:指往日曲江之花圃。

      ⒂流尘:飞扬的尘土。三国魏曹植《仲雍哀辞》:“流尘飘荡魂安归。”

      ⒃“前溪”句:前溪村是南朝教*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陈樗《岁晚倦游言归故园别春航》诗之一:“肠断《前溪舞》,魂惊《子夜翻》。”

      ⒄“并觉”句:意谓他时花朵零落已尽再回顾今日雨中,犹觉此时粉态新艳。粉态:娇美的姿容。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译文

      不要笑石榴花盛开迟而赶不上芳春,牡丹春过早地凋落更是愁人。

      它那花冠如洁白的玉盘,泪珠飞溅,伤心屡屡;无情风雨像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破梦频频。

      万里阴云密布,已不是过去花圃,一年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在前溪舞歇歌残后您若再回头看看,定会感觉到今朝风雨里牡丹的娇美姿容正奇新。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赏析

      第二首诗首联谓榴花开虽不及春,然不及牡丹之先期零落更令人伤心。三四写牡丹为雨所败,言玉盘之上,雨珠飞溅,似频流伤心之泪;急雨打花,如锦瑟惊弦,声声破梦(《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有“雨打湘灵五十弦”之句)。“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五六写环境与败后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曲江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生意,已付流尘。上六句喻己未及施展才能即遭打击而沦落,心伤泪迸,希望成空,昔日之环境已不可再,今后之前途已不可问。末联则借异日花瓣落尽之时迥视今日雨中情景,犹感粉态之新艳,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联系应宏博试被黜情事,此诗之感遇性质自不待言。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812—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或博爱县),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开成三年(847年)进士。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潦倒终身。诗作文学价值很高。晚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境内)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

    [阅读全文]...

2022-06-17 06:21:16
  • 《咏牡丹》原文及译文

  • 牡丹
  • 《咏牡丹》原文及译文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牡丹》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咏牡丹

      陈与义〔宋代〕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赏析:

      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

      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这样收煞,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参的《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陈与义这首诗很明显受到岑参诗前两句的影响,但岑诗是怀乡,陈诗却凝聚着国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

      诗末句以花前独立蒙浑而出,包涵无限,这样写法,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唐元稹《智度师》诗:“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诗写一位在战场上立功的老将,晚年出家为僧,站在天津桥上,没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业绩,只好目送夕阳西下。末句勾勒出智度师无限心事。陈与义的诗手法与元稹相同,一是写己,一是写人,都表现得很蕴藉深至。

      在这首诗里,诗人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自己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诗人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者写于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观,寓居浙江桐乡。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佳作。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阅读全文]...

2022-07-10 02:16:26
  • 描写牡丹的古诗句

  • 牡丹
  • 描写牡丹的古诗句

      1、山丹丽质冠年华,复有余容殿百花。

      2、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3、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

      4、国艳天然,造物偏锺赋。独占风光三月暮。声名都压花无数。

      5、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

      6、牡丹最贵为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

      7、牡丹花、如人半醉,抬头不起。

      8、几时流落在人间,半间仙露,馨香艳冶,吟看醉赏,叹谁能留住。

      9、天真无处窥神化,栏畔新妆却自羞。

      10、洛浦风光烂熳时,千金开宴醉为期。

      11、洛阳地脉花最宜,至尽犹为天下奇。

      12、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13、病眼看书痛不胜,洛花千朵焕双明。

      14、绿烛间红花,绝艳交相照。

      15、国色朝酣酒,天香也染衣。

      16、欲持藤榼沽春碧,自傍朱栏翦牡丹。

      17、牡丹殊绝委春风,露菊萧蔬怨晚丛;何似此花荣艳足,四时常放浅深红。

      18、春晚午景迟,气暄因妍姿。

      19、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20、不奈风吹兼日晒,国貌天香无物赛。

      21、应是春皇偏与色,却教仙女愧乘风。

      22、今岁芳菲未尽忙,去年二月牡丹香。

      23、牡丹盛折春将暮,群芳羞炉。

      24、侍中宅畔千余朵,兴庆池边四五枝。

      25、芳丛不遣雪霜封,已是青腰独见容。

      26、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27、绮罗不妒倾城色,蜂蝶难窥上相家。

      28、瑶台月下天双艳,春色人间第一香。

      29、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30、对立亭亭真妙绝,可将*侍乏雌丹。

      31、衮衮群芳已失真,超然奇秀始离伦。

      32、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33、叶叶鲜明还互照,亭亭丰韵不胜妖。

      34、天下花王都洛京,清明寒食走香軿。

      35、出窑花枝作态寒,密房烘火暖春看。

      36、帘卷春寒小雨天。牡丹花落尽,悄庭轩。

      37、结成幽洞自深沈,荫此芳醪更奇绝。

      38、曾见玉香球最好,樽前何独说姚黄?

      39、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进牡丹。

      40、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41、晚得天真独有余,百花荣谢英相须。

      42、花姥来时,带天香国艳,羞掩名姝。

      43、无数天香国色,枝枝带洛浦嵩山。

      44、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45、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46、寒过春光还漏泄,酴醾架上花如雪。

      47、今日花间天色明,向人艳冶百媚生。

      48、浓紫深黄一画图,中间更有玉盘盂。先栽悲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

      49、半醉西施晕晓妆,天香一夜染衣裳。

      50、青墩溪畔龙锺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阅读全文]...

2021-12-01 10:34:49
  • 描写牡丹的古诗句

  • 牡丹,文学
  • 描写牡丹的古诗句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牡丹的古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山丹丽质冠年华,复有余容殿百花。

      2、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3、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

      4、国艳天然,造物偏锺赋。独占风光三月暮。声名都压花无数。

      5、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

      6、牡丹最贵为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

      7、牡丹花、如人半醉,抬头不起。

      8、几时流落在人间,半间仙露,馨香艳冶,吟看醉赏,叹谁能留住。

      9、天真无处窥神化,栏畔新妆却自羞。

      10、洛浦风光烂熳时,千金开宴醉为期。

      11、洛阳地脉花最宜,至尽犹为天下奇。

      12、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13、病眼看书痛不胜,洛花千朵焕双明。

      14、绿烛间红花,绝艳交相照。

      15、国色朝酣酒,天香也染衣。

      16、欲持藤榼沽春碧,自傍朱栏翦牡丹。

      17、牡丹殊绝委春风,露菊萧蔬怨晚丛;何似此花荣艳足,四时常放浅深红。

      18、春晚午景迟,气暄因妍姿。

      19、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20、不奈风吹兼日晒,国貌天香无物赛。

      21、应是春皇偏与色,却教仙女愧乘风。

      22、今岁芳菲未尽忙,去年二月牡丹香。

      23、牡丹盛折春将暮,群芳羞炉。

      24、侍中宅畔千余朵,兴庆池边四五枝。

      25、芳丛不遣雪霜封,已是青腰独见容。

      26、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27、绮罗不妒倾城色,蜂蝶难窥上相家。

      28、瑶台月下天双艳,春色人间第一香。

      29、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30、对立亭亭真妙绝,可将*侍乏雌丹。

      31、衮衮群芳已失真,超然奇秀始离伦。

      32、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33、叶叶鲜明还互照,亭亭丰韵不胜妖。

      34、天下花王都洛京,清明寒食走香軿。

      35、出窑花枝作态寒,密房烘火暖春看。

      36、帘卷春寒小雨天。牡丹花落尽,悄庭轩。

      37、结成幽洞自深沈,荫此芳醪更奇绝。

      38、曾见玉香球最好,樽前何独说姚黄?

      39、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进牡丹。

      40、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41、晚得天真独有余,百花荣谢英相须。

      42、花姥来时,带天香国艳,羞掩名姝。

      43、无数天香国色,枝枝带洛浦嵩山。

      44、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45、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46、寒过春光还漏泄,酴醾架上花如雪。

      47、今日花间天色明,向人艳冶百媚生。

      48、浓紫深黄一画图,中间更有玉盘盂。先栽悲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

      49、半醉西施晕晓妆,天香一夜染衣裳。

    [阅读全文]...

2022-04-09 04:42:05
  • 牡丹徐凝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 牡丹
  • 牡丹徐凝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牡丹

      唐代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译文

      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

      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

      注释

      牡丹:属毛茛科植物,又名木芍药、洛阳花,初夏开花,单生,大朵,一般有红、白、紫三色。

      占断:占绝。独占的意思。

      好物华:美好的景物。

      洛川神女,即“洛神”。三国魏曹植作有《洛神赋》。传说宓(伏)羲之女,名宓妃,溺洛水而死,遂为洛水女神。洛川:洛水。

      破:突破,超出、胜过的意思。

      赏析

      该诗赞美牡丹花的仙气神韵。前二句说明牡丹人人爱。“好物华”就是好景色,洛阳城里的好景色让牡丹花占据并垄断了,谁人不喜欢,从人们的`普遍爱好和崇尚着笔,直截了当。表面是提问,实是表明牡丹人人皆爱,“占断城中好物华”一句,即是对提问的回答。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享尽春光,占断万物之风光,无怪人称牡丹是“国色天香”。

      “疑是洛川I神女作”,以虚拟之笔,将牡丹与传说中的美女洛神比类,曹植《洛神赋》描绘洛川神女是:“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飙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此诗结句“千娇万态破朝霞”,即取意于《洛神赋》,将牡丹之形、态、色以一“破”字托出。洛神是“皎若太阳升朝霞”,而牡丹是“千娇万态破朝霞”,犹言牡丹花放射着洛神的灵气,干姣百媚、千姿百态,神女般地钻出,犹如朝霞样的神奇。“破”字形象,有种活灵活现的态势。诗人以洛神喻牡丹,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诗人是用了加倍衬托的艺术手法,其诗法之精妙,自不待言。

      创作背景

      徐凝,约813年前后在世,与施肩吾、白居易、元稹友善,方干曾师事之长庆三年,尝于杭州开元寺题牡丹诗,以“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之句,为白所赏,被白举荐。唐文宗大和五至七年(831——833年)间曾游洛阳,与白居易等相唱和,此时疑为此间所做。

      作者简介

      徐凝(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元和年间有诗名,方干曾从之学诗。大和五年至七年(831--833)间游洛阳,曾与白居易等相唱和。终生未仕,后归隐故里。诗风朴实。《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补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阅读全文]...

2022-05-20 08:17:18
  • 关于牡丹的诗句古诗大全(最有名的牡丹诗)

  • 牡丹
  • 牡丹自古以来有“花王”的美誉,它雍容华贵,大方艳美,堪称倾国倾城,自古以来,便受到了世人的无尽喜爱与推崇,文人墨客也纷纷为它吟诵,不吝赞美之词。

    尤其到了唐代,爱牡丹,赏牡丹更是成为了一股潮流。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诗人毫不掩饰对牡丹的喜爱,在他眼里,庭院里的芍药过于妖娆,少了些端庄的气质,而水面上的芙蓉花虽美,却太清冷,让人难以靠*。只有牡丹是真正的国色天香,没有瑕疵和不足。当它绽放的时候,惊艳了整个京城!

    唐人写牡丹花的篇章极多,数不胜数,蔚然成风。牡丹花在唐代的地位是独占鳌头的。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唐·徐凝《牡丹》

    有谁会不爱牡丹花呢?满城皆是繁花,占尽春光,再也没有比它更美的了。诗人醉心观赏,流连不去,他疑心这是洛川的仙子所造出来的,美不胜收啊。牡丹千姿百态,色彩鲜妍,就像是破晓时分,变幻万千,瑰丽多姿的朝霞,实在是太炫目了。

    对于喜爱牡丹的人来说,时节未到,便已牵挂于心,翘首以待了。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宋·赵希路《次萧冰崖梅花韵》

    竹外溪边,清丽无瑕的梅花悄然绽放。诗人一边欣赏,一边却有些遗憾,梅花美是美的,可是他更喜欢牡丹。如果牡丹这个时候开放,又有谁会在风雪之中,赏看梅花,聊以慰藉呢?各花入各眼,寒冬里,他盼望着春天,等待着粲然绽放的牡丹。

    牡丹盛于唐朝,而洛阳的牡丹,尤为珍贵,洛阳牡丹直到今天,也仍然名声斐然。

    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

    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

    ——宋·范纯仁《牡丹》

    洛阳的春天,牡丹花最值得一看,数不尽的鲜花就像彩色的波浪,风趣横生。牡丹花色彩艳丽,花瓣娇嫩如少女脸颊,层层叠叠的花儿就像裁剪着无数的红色云霞,散发着旖旎风情,风光无限。洛阳牡丹受尽推崇,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啊。

    生在洛阳,无疑是件幸事,一出门便能赏看牡丹,而各地慕名而来的人,也是源于心中的热爱。

    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

    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宋·邵雍《洛阳春吟》

    洛阳人看惯了美丽的花儿,桃李开花也不觉惊艳。只有牡丹花期到了,人们才开始四处游赏,尽情狂欢,沉醉在春日美好中,不知归途。与牡丹亲*,是洛阳人春天不可或缺的内容,别的花都可不看,但是牡丹一定不能错过。

    牡丹以深色最贵,浅色次之,然而素雅的白牡丹也别有一番风味,颇可欣赏。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唐·韦庄《白牡丹》

    白牡丹有多美?就算是闺中妆扮精致的新妇,也会嫉妒,路上走来的如傅着粉的俊俏少年郎,也自愧不如。昨天夜里明月高照,月华如水,诗人一进院子,就闻到了一股扑鼻的芬芳。白牡丹没有夺目的颜色,却洁白优雅,更有幽幽的香气,怎不迷人?

    牡丹花一开,便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盛会,停也停不下来。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唐·李正封《赏牡丹》

    牡丹花开得如火如荼,人们从早晨便开始相聚,在花间饮酒作乐,不知不觉夜幕降临,连衣裳上也沾染着牡丹的香气。满园牡丹令人沉醉,不分白昼夜晚,只想时光走得慢些。明月啊,不要问什么时候回去,人们舍不得离开啊。

    盛放的牡丹明艳无比,而将绽未绽的牡丹,更添了些含羞答答的情致。

    画堂帘卷张清宴,含香带雾情无限。

    春风爱惜未放开,柘枝鼓振红英绽。

    ——唐·郑谷《牡丹》

    画堂卷起了帘子,准备好宴会,香气轻散,淡雾飘飘,这宴会的主角是谁呢?请看那里,春风是如此地温柔,轻轻地拂过,而牡丹花苞饱满,悄然裂开,露出了红艳的花瓣,已经流露出迷人的气息。人们设宴而观,而接下来,也许还有更多的宴会,因为牡丹一天比一天开得热闹了。

    牡丹花国色天香,有如美人,美人与鲜花,一向是相得益彰的。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唐·李白《清*乐》

    这是盛唐时一幅经典的画面。绝美的牡丹与倾国倾城的杨贵妃不分伯仲,美人与名花常使君王含笑观看,迷恋不已。动人的风姿能让春风消除所有的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与妃子双双倚栏而观,深情无限。盛世的牡丹,佳人,一起留在了诗仙的笔下,千年不衰。

    对于牡丹的情感,各人又有不同,除了热爱与欣赏,也会有别的。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唐·令孤楚《赴东都别牡丹》

    一别十年,没有看到家中庭院的牡丹了。紫色花苞将要绽放,诗人却又将离乡。已经上马了还忍不住频频回首,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长安,看看牡丹花啊。家乡的一草一木俱是有情的,谁能舍得呢?他舍不得的,不仅仅是那紫色的牡丹。

    [阅读全文]...

2022-05-07 07:59:33
  • 赞美牡丹的诗句古诗(牡丹花的诗词佳句)

  • 赞美,牡丹,牡丹花
  • 历史上,以古都洛阳的牡丹为最多、最好,以开黄花的姚黄、开紫花的魏紫最为名贵——“洛阳牡丹天下无”。

    牡丹在中国被称为“花之富贵者也”。它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更象征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

    牡丹

    诗词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惜牡丹花二首》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牡丹》

    唐·张又新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

    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思黯南墅赏牡丹》

    唐·刘禹锡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牡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

    唐·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戏题牡丹》

    唐·韩愈

    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牡丹》

    唐·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夜深闲共说相思。

    《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

    唐·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阅读全文]...

2022-01-02 18:00:14
  • 赞美牡丹的诗句古诗(描写牡丹花的佳句)

  • 赞美,牡丹,牡丹花
  • -1-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代:刘禹锡《赏牡丹》

    -2-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唐代: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3-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唐代:白居易《惜牡丹花》

    -4-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唐代:卢纶《裴给事宅白牡丹》

    -5-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

    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唐代:张又新《牡丹》

    -6-

    画堂帘卷张清宴,含香带雾情无限。

    春风爱惜未放开,柘枝鼓振红英绽。

    ——唐代:郑谷《牡丹》

    -7-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唐代:徐凝《牡丹》

    -8-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成阴。

    ——唐代:王睿《牡丹》

    -9-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唐代:李商隐《牡丹》

    -10-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唐代: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11-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阅读全文]...

2022-05-02 06:27:52
牡丹的古诗原文 - 句子
牡丹的古诗原文 - 语录
牡丹的古诗原文 - 说说
牡丹的古诗原文 - 名言
牡丹的古诗原文 - 诗词
牡丹的古诗原文 - 祝福
牡丹的古诗原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