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曲的古诗

关于半夏曲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半夏曲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半夏曲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半夏曲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2) 语录(3) 说说(5) 名言(503) 诗词(1k+) 祝福(2k+) 心语(102)

  • 花开陌上,半夏微凉(组诗)

  • 花开
  • 青石板上,细雨轻敲叮咚响。

      遥望天边,曙光乍现似红妆。

      独守深闺,寒夜垂眸黯神伤。

      忆念往昔,欢颜笑语难相忘。

      盼君归来,耳鬓厮磨诉衷肠。

      ——錵钬

      

      花开陌上,缭绕烟雾久不散

      岁月静好,看尽盛世浮华去

      归隐田林,留恋尘世思伊人

      半夏微凉,弦月高挂相思寄

      离人未归,闺中小烛独自泣

      萦魂泪落,愿君安好远杀伐

      ——沐夕

      

      一抹微笑,曾为谁动了心弦。

      挥毫纸笔,曾向谁诉尽情思。

      花前月下,曾与谁诗词赋曲。

      血染白沙,曾为谁兵临城下。

      弹指之间,又是谁帔霞他嫁。

      孤寂一生,终为谁生了华发。

      ——理智的疯子

      

      风华绝代,浅笑年华不如意。

      日暮归途,天涯孤客且回顾。

      蝶梦翩跹,懵懂少年笑红尘。

      浮生若梦,无奈多情空痴嗔。

      一纸流年,落雪葬尽情悲切。

      ——魂梦

      

      清萧三月,十里桃花三生愿。

      花语万载,无言相依万种因。

      一念执着,瑶琴柳下随生死。

      无奈上邪,鸳鸯不舍世冥隔。

      ——隐侠

    [阅读全文]...

2022-05-21 15:14:46
  • 花开半夏(组诗)

  • 花开
  • 今夏

      

      只一阵风,你听

      那些住在词里的颜色,便

      纷纷

      涌上枝头

      

      你看,春江水绿,鸳鸯共渡

      今夏欢喜密集

      而此刻,风已洗尽夜色

      要不要斟一盏酒,等

      木槿花落下

      和梦中开放的那朵 一致

      

      歌声

      

      半夏至,明媚生

      我已舍弃多余的抒情,在歌里就位

      知道你来了,寻着一首歌走来

      这是我等待的真正意义

      

      说你爱我——

      爱我专注的歌声

      以及我从歌声里走出来的样子

      

      空城

      

      被牵挂的梦境总在重复

      半亩花田,光阴辽阔

      空城永远是五月

      一直以来,我都以居住的姿态

      等在这里

      

      有人穿过纸上的沙漠

      穿过词汇中的雨景

      足音飘浮,如

      永夜的星辰

      

      于是,这一生

      我日夜往返于世间,和你

      从此,空城永远

      是五月

      

      雨季

      

      雨落到你的窗,雨落到你的门

      你有没有看见

      

      在一节湿漉漉的旧骨中

      我寻找到了你

      和你

    [阅读全文]...

2022-02-23 04:24:35
  • 以半夏花开为主题的诗词

  • 花开
  • 以半夏花开为主题的诗词

      题记:总在最深的绝望里看到最美的风景!

      //

      花开半夏

      //

      岁月漫长,谁会是谁的极品典藏

      时光一去不回头,谁又是谁的海市蜃楼

      当大难来临,会不会各自飞

      当大限到期,会不会有人陪

      失去的,是我损失的美

      我的离开,又是谁眼中的泪

      //

      也许,都是私人问题

      想开了就少了顾虑

      没白天也没有黑夜的困扰

      就是这样

      像一只小鸟独自飞翔

      连脑筋也都不急着转弯

      //

      成天看着这如花笑颜

      经历着同样的波澜不惊

      也不是很逍遥自在

      忘记了开始也想不到结果

      只有自己知道的过程

      早在昨天的昨天

      就已经知道现在的情形

      一切都还没有永远的终结

      仿佛是一颗夜空间黯淡的星

      每时每刻都在自乐的闪烁

      就是需要刻意的去寻觅

      才在视野中出现

      偶一错目

      却又找不到清晰的位置

      //

      模糊自己的思绪

      哪怕是冷漠

      也不想去看看,你可能要的信息

      都是我的一种奇缘

      努力的压抑,在哪儿

      像满天飞舞的'柳絮

      没有风,也在空中飞着

      谁也不能体谅的渺茫

      飞过高山跨越河流

      在尘土里消亡

      也许会与淤泥混淆

      或者像是一枚珍贵的琥珀

      被时光晾晒于人迹罕至

      你可能走过的路上

      //

      不敢想象

      那样的时候

    [阅读全文]...

2022-03-15 01:23:24
  • 半夏简介_写愉快心情的句子

  • 心情,愉快,夏天
  • 九库说说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半夏简介,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花开半夏,浪漫清新,其实,半夏不止是季节的描述,更是一种植物,你知道吗,它还是一味药材,快和小编一起来揭开半夏的庐山真面目吧!

    半夏简介

    半夏别称

    半夏又叫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拉丁学名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半夏科属

    天南星科半夏属

    半夏分布区域

    半夏广泛地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在西北地区也有分布,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被称为千年药乡,同时也被誉为中国半夏之乡。花期一般在5~7月;果期一般在8~9月

    半夏的形态特征

    半夏是天南星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球形块茎,直径从0.5 cm到3.0cm不一,叶片着生在块茎的顶端,叶柄的下部有一个白色或棕色珠芽。半夏为单性花,花序轴下着生着雌花,无花被;半夏的雄花为白色,着生在花序轴的上部,同样无花被,雄蕊密集地聚成圆筒形,与雌花被间隔在花序轴的两端;半夏的佛焰苞在合围处有一个小孔,可以连通上下,花序末端呈现出尾状,从中伸出绿色或浅紫色的佛焰苞,为直立状或呈S形弯曲。

    半夏的生长*性

    半夏繁殖力比较强,喜欢温暖阴湿的环境,忌烈日暴晒;耐寒但不耐旱,疏松透气的沙质壤士适宜其生长,在夏季干旱时应注意补水,大田种植时可以将半夏和豆科和玉米轮作,有利于改良土壤,一般在房前屋后、山野溪边、林下都可见到野生的半夏。

    半夏花语

    半夏的花语是爱与恨。

    延伸阅读

    1 其实她说的都没有错,他是不愿意走这条路,不愿意天天打手似的替程豪卖命,不愿意过这种前无可进后无可退眼睁睁腐烂下去的日子。可是苏彤把夏如画忘了,为了夏如画,让他怎么着他都愿意。

    2 成全是一种尴尬的大度,没有谁愿意舍弃自己的幸福。然而一个人只能给一个人幸福,其他的则是不幸。

    3 爱情诡异而美丽,两个人天长地久的背后很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抱憾终身。

    4 圆满这两个字,奢侈的可笑。

    5 我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把那些照片大概的按顺序排好,陆元说的没错,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重复了。我无法想象夏如画是在怎样的一种混沌状态下写下这些的,竟然一写就是很多年,而且写的还是这么让人揪心的东西。

    6 隔着重重光阴,我有些可怜时光那头小小的他们。

    7 其实对不起与我爱你是一样的沉重,说对不起的那一个不一定不伤心,因为每一个对不起都辜负了一个良苦用心。

    8 哀莫大于心死,我渐渐听清自己心碎的声音。

    9 爱情诡异而美丽,两个人天长地久的背后很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抱憾终生。

    10 圆满这两个字,奢侈的可笑。

    11 死亡是无法避免的结局,是所有人的终点。而绝望则是一种生无可恋,死无可顾的落魄。

    花开半夏经典语录

    12 新陈代谢是永恒不变的残忍法则,没人对它质疑,因为,即便是质疑,也无能为力。如果不新陈代谢,那么就会死;无恶心陈代谢的最终结果还是死。

    13 我用这种病态的方式捍卫自己的爱情,拒绝时光冲洗,拒绝生命轮回。就这样,一直写,写,写。

    14 困住我的是如风,心是锁,除了他,没人能放我走出囚笼。

    15 泪水永远是爱情神圣的祭品。

    16 无论多么坚强的爱,也有承受不起的一刻,这一辈子的我爱你,今天说尽。

    17 新也罢,旧也罢。无所不能的人,其实只不过拼命在玩自然摆出的只有一个答案的多选题。

    18 毕业典礼是很重要的纪念,真正的青春就此告别,从此之后天涯海角,再见面的时候可能已经青丝变白发,甚至有些人再也不会相见。

    19 如果,如果。。。。。。。。。

    可惜这世上什么都有,就是偏偏没有如果。

    在某个年代的某个城市,某些人注定了某些悲剧。。。。。。。

    20 故事很长很长。从出生到死亡,从年少到苍老,从善良到凶残,从忠诚到背叛,从正义到*,从守护到杀戮,从纯爱到原罪,从判罚到救赎,从爱到恨。

    21 也许怀念的人能看见,也许忘记的人能看见,也许灵魂能看见,也许凶手能看见,也许经历的的人能看见,也许悔恨的人能看见,也许那个叫如画的如风能看见,能看见。

    [阅读全文]...

2021-11-26 13:25:06
  • 电影《花开与你的半夏》中的经典台词

  • 花开,电影,语录
  • 本片严格意义上来说 不是爱情片不是励志片不是友情片 是一部没有任何主观主线引导的圆满结局的影片 主要讲述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90后大学生生活状况 思想感情 以及他们对自己将来道路选择 爱情不是主旨 友情不是主旨 梦想不是主旨 思考生活才是主旨 引导90毕业生回忆自己的大学时代 思考自己的生活状态。

    电影《花开与你的半夏》经典台词

    一、年少的我们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并肩闯荡,而当我们身处天涯浪迹海角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我们再也回不到当初,回不到那些追逐阳光,花开与你的半夏。

    二、便纵有万般思念,也抵不过你一个闪躲的眼神,不用你开口,我已明了。

    电影《花开与你的半夏》的剧情简介:

    2009年9月,喜欢音乐的大一新生郑艺博(郑艺博 饰)认识了同届女生夏紫(杨洁 饰),对她心生爱慕,在室友炮哥(张嘉祺 饰)、胖子(孙占祎 饰)、猴子(周彪 饰)的怂恿下,进行了啼笑皆非的追求之路,而夏紫却对学生会*杜可凡(闫源 饰)心生好感,但在一次的偶然中发现杜可凡钱包中夹着一张和自己模样相似的女生照片,感觉到杜可凡并不喜欢自己,只是在寻找一个替代品。在夏紫生日的时候,郑艺博辛苦打工给夏紫买了生日礼物,令她感动不已,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同时夏紫的花痴闺蜜叶子(汪素韵 饰)也喜欢上了杜可凡,排斥着一直苦苦追求她的炮哥,后来杜可凡因为家族因素提前出国,临走前告诉了郑艺博钱包里面照片的秘密。伴随着大四来临,考研的、找工作的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而艺博仍然在酒吧卖唱做自己喜欢的事,夏紫因此和郑艺博产生矛盾,两人分手。

    艺博也因此放弃了自己音乐的梦想,开始找工作,但却又处处碰壁。此时炮哥一直追求的叶子因放纵而意外怀孕,炮哥带着自己省吃俭用的钱陪她打胎,叶子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对待感情的幼稚和盲目。毕业到来,大家各自都有了自己未来的归宿,艺博仍旧没有着落,就在这个时候艺博突然接到了一个莫名的来电。

    [阅读全文]...

2022-07-29 23:28:33
  • 花开半夏语录

  • 花开,语录
  • 1、死亡是最大的界限,注定的结局没有留给活着的人任何机会。

    2、百密仍有一疏,而这一疏往往决定胜败。

    3、爱了很久很久了,爱得难受死了。

    4、我可以为了你放弃一切,但是就是不能放弃你。

    5、如画,我可以放弃一切,但是绝不可以放弃你。

    6、那么,除了魏如风,她什么都不要了。

    7、生如夏花,但他们却只花开半夏。

    8、生命逝去的遗憾终究慢慢地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新生的憧憬。

    9、我要等着见他,只要一次,只一次就够了。

    10、在魏如风心里最重要的是夏如画,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

    11、摆脱贫穷和饥饿,富足的却让人茫然。

    12、下午?下午出事你挺到现在?魏如风你不要命了?

    13、没去过天堂,地狱也是好的。

    14、隔着重重光阴,我有些可怜时光那头小小的他们。

    15、魏如风会陪着夏如画,永远不离开,永远。

    16、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为什么不能在一起!

    17、如果有一天,我消失在远方,请不要悲伤,即使你不能忘。

    18、咫尺,还是天涯?我们的距离这么*,却那么远。

    19、爱情是无须解释一锤定音的。

    20、只是这一次,竟然是阴阳两界了。

    21、圆满这两个字,奢侈的可笑。

    22、浮生若梦,*凡也好,琐碎也好,能紧紧抱住的,才真正是自己的。

    23、无论当初怎样情深义重,一旦失去,便终是两相忘,一片斑驳。

    24、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太卑微了。

    25、魏如风,那是不是今天我没遇见你,你就这么走了?

    26、困住我的是如风,心是锁,除了他,没人能放我走出囚笼。

    27、夏如画,我那天说的是真的!我说爱你是真的!

    28、我没觉得有任何不幸,没去过天堂,地狱也是好的!

    29、年轻是创造故事的资本,也是毁坏故事的元凶。

    30、姐,这不是别人的错,是我自己的错。

    31、无数的曾经转眼化作过眼云烟,无数的誓言最终一炬成灰。

    32、他终究还是放不开她,即使万劫不复,他也认了。

    33、成全是一种尴尬的大度,没有谁愿意舍弃自己的幸福。

    34、心得*静,否则只会输掉,有些游戏是输不起的。

    35、一个人只能给一个人幸福,其他的则是不幸。

    36、魏如风是夏如画的哥哥,十年前是,十年后也会是。

    37、总有些人,携着宿命于机缘,不经意地走到你身边。

    38、花开半夏时,爱葬与别处。

    39、恍惚之间,有些东西玄而又玄。

    40、爱情是无须解释一锤定音的,就像他对夏如画那样。

    41、有些事已经难分辨是真是假,有些情就随它去吧。

    42、没见过天堂,地狱便也是好的。

    43、你愿意吗?你愿意跟我走吗?

    44、命运太过强大,生命又太过脆弱。

    45、也许他们相爱得太早,所以来不及终老。

    46、不要拿夏如画跟我开玩笑,因为这是我的底线。

    47、我绝不会让你饿死!我们俩要一起活得好好的!

    48、我也没撒谎,咱俩就是要一直在一起。

    49、哀莫大于心死,我渐渐听清自己心碎的声音。

    50、人生只能活一世,做不尽的事太多太多。

    51、姐,你睡会儿去吧,我在门口,不用害怕。

    [阅读全文]...

2021-12-11 07:46:54
  • 塞下曲四首古诗

  • 塞下曲四首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下曲四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赏析:

      边塞诗大多以词情慷慨、奇丽的边塞风光、豪情报国的忠贞或深沉的乡愁为特点。常建的这《塞下曲四首》却独辟蹊径。这里选择其中的第一首诗进行赏析。

      这第一首诗既未渲染军威声势,也不慨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友好的主题。自古以来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就阴晴不定,时有弛张。诗人却着力对团结友好的关系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驱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朝,是一种臣服和归顺的表示。“望”字下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暗示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表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生活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往使不绝。武帝为了安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自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友好的关系,传为千古佳话。诗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以少括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难能可贵。

      一、二句*述史实,为全诗铺叙。三、四句顺势腾起,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就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烽烟不绝的兵家要塞,如今却充满和*宁静的气氛。这是把今日的和*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写法,于无字处寓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尢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响彻入云的和*的颂歌。“兵气”,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紧“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切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常建的诗作,大多写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黩武政策而发的。

      第二首: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解释:诗中呈现沙场日暮,骷髅灰飞,阴风地动,一片凄楚。诗人来到长城塞上,北方阴风强吹,阵阵袭来,气候不佳,空见塞外的昭君祠,客死塞外尽望乡,长城线上皆是士兵的白骨,荒凉的景象,一阵风沙吹来,灰飞烟灭,可怜塞上战死的无名英雄连安葬的地方都没有。

      昭君是历史上为和*、为忠爱国家而牺牲自我的女子,诗歌中许多写其哀怨的故事,也写其和亲出塞时孤寂悲怨的一面,塞外苦寒的异地上留有昭君祠,陪伴着塞外戊守的长城卒,一同悲歌。

    [阅读全文]...

2022-02-28 10:22:07
  • 塞下曲唐卢纶古诗(塞下曲其三唐卢纶古诗)

  • 唐·卢纶《塞下曲(其一)》(书法作品为自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释】

    ①塞下曲:唐代乐府名。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属《横吹曲辞》。此诗一题《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这里选其中四首。

    ②鹫(jiù):大雕。

    ③翎:羽毛。

    ④金仆姑:箭名。

    ⑤燕尾:旗帜形似燕尾的部分。多以帛续之。。

    ⑥蝥弧(móu hú):此指绣在旗帜上的一种纹样。旗名。

    ⑦独立:犹言屹立。

    ⑧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翻译】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作品简介】

    《塞下曲·其一》由卢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一首。写将军动员出发时,整队军营发令时的情景,颂扬了将军的威风和军容的严整,场面壮观,声势浩大。

    【作品背景】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一首,写将军发布军令时的情景。战士们整装列队待命出发,军容整肃,以显示主帅威严。下面的场面是将军一人发布命令,千军万马同声响应。诗人用“独立”和“千营”对比写出了官兵一致、团结作战的动人场景。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卢纶祖上、*世官皆不显,曾祖父为永宁令,祖父为济州司马,父亲为临黄县尉,他的亲属也大多为县丞、县尉之类的小官。这种介于达官阶层和士民阶层之间的社会地位,使他既有依附达官贵人、以诗干进的一面,又有了解社会现实、创作优秀作品的一面。卢纶的诗,早年即以“舟人夜语觉潮生”为人称道。直至垂暮之年,文学才华也未消歇,《塞下曲》成为诗歌史上的千古名作。在大历十才子中,他一生虽不得意,但去世最晚,所以对改变当时文体、诗风的影响也就最大。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七言歌行《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描绘壮士与猛虎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说:“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比之摩诘(王维)、东川(李颀),可称具体。”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附赛大家集字帖:

    [阅读全文]...

2022-02-01 00:03:26
  • 夏天的古诗

  • 夏天
  • 夏天的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夏天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三年级上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2、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二年级下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3、 小池 (宋 杨万里)

      (二年级下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4、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

      (五年级上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5、 四时田园杂兴(一)

      (宋 范成大)

      (六年级下册)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6、 四时田园杂兴(二)

      (宋 范成大)

      (六年级下册)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7、 江南 汉乐府

      (三年级下册)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阅读全文]...

2022-03-22 01:36:55
  • 《采莲曲》古诗鉴赏

  • 《采莲曲》古诗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莲曲》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原文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诗文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采莲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古诗原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翻译

      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注释解释

      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浦(pǔ)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诗文赏析

      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

      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唐汝询说:“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唐诗解》)因为要划船竟采,顾不得水湿衣衫。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

      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而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第二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阅读全文]...

2022-06-20 23:55:26
半夏曲的古诗 - 句子
半夏曲的古诗 - 语录
半夏曲的古诗 - 说说
半夏曲的古诗 - 名言
半夏曲的古诗 - 诗词
半夏曲的古诗 - 祝福
半夏曲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