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及阐释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春天的古诗及阐释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春天的古诗及阐释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春天的古诗及阐释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程颐对今本《周易》古经分篇的义理阐释
通行本《周易》古经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程颐对今本《周易》古经分篇的义理阐释,欢迎大家分享。
对于其何以如此分篇,《易传·序卦》、《易纬·乾凿度》等,都曾或直接、或间接地作过解答。生当北宋的著名易学家程颐,在承继、整合前人相关识见的基础上,作《上下篇义》,对此问题作了进一步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
《上下篇义》吸收了前人关于《周易》古经分篇的思想。
众所周知,《周易》古经成书后,《易传》最早对古经作了系统诠释,其中《序卦》中有两段文字隐含了古经分篇的思想。其一,“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其二,“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古圣先贤仰观俯察,*取远取,然后用八个符号表征或符示大宇宙和社会人生中的各种物象,此即八卦。八卦所代表的八种物象并不同等重要,又可归纳为两个最基本的物象,即天地。代表天的卦皆由阳爻组成,代表地的卦皆由阴爻组成,天地间其它物象则由阴爻阳爻交互配合的卦来表征或符示。代表天的卦名乾,代表地的卦名坤,“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说卦传》)。由是,父天、母地生育万物,更包括禀天地之灵气、五行之秀气的人。《序卦》在此两段文字中即揭示出今本《周易》古经体现了“天”、“地”、“人”三才之道,且上篇讲“天地之道”,或曰“天道”,而下篇是讲“人道”。《序卦》之后,针对今本《周易》古经的分篇,《易纬·乾凿度》云:“孔子曰:阳三阴四,位之正也。故易卦六十四,分而为上下,象阴阳也。夫阳道纯而奇,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阳也。**不纯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阴也。《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为上篇始者,尊之也。《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终始万物,故以《坎》、《离》为终。《咸》《恒》者,男女之始,夫妇之道也。人道之兴,必由夫妇,所以奉承祖宗,为天地主也,故为下篇始者,贵之也。《既济》、《未济》为最终者,所以明戒慎而存王道”(第83-84页)[1].。古人见万物万象都有正反两方面,于是有阴阳二观念。如《国语》:“伯阳父曰:……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伯阳父之后,老子首次真正有意识地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宏廓的总体大宇宙视野提揭阴阳观念,响亮地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四十二章》)。到《易传》,阴阳观念日臻丰富、成熟。《系辞下传》云:“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对此,荀爽曰:“阴阳相易,出于乾坤,故曰门”(第656页)[2].。乾坤乃宇宙变化之所由起,故为阴阳之根本。“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系辞下传》),“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系辞上传》),故日月为阴阳之常。《说卦传》指出,离为日,坎为月。进而,坎、离为阴阳之常。基于此,《乾凿度》从上篇、下篇卦之总数出发,认为上篇三十卦象阳,下篇三十四卦法阴。同时指出,上篇之所以以《乾》、《坤》为始,乃是因为“《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而《坎》、《离》为“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故上篇以《坎》、《离》终结。与之相对应,下篇始于《咸》、《恒》乃是体现“人道之兴”,终于《既济》、《未济》在于“存王道”。要之,《乾凿度》认为上篇法阳,体现《周易》古经作者的天道观;下篇法阴,显现古经作者人道观。以此为基础,《上下篇义》曰:
《乾》、《坤》,天地之道,阴阳之本,故为上篇之首;《坎》、《离》,阴阳之成质,故为上篇之终。《咸》、《恒》,夫妇之道,生育之本,故为下篇之首;《未济》,坎、离之合,《既济》,坎、离之交,合而交则生物,阴阳之成功也。二篇之卦既分,而后推其义以为之次,《序卦》是也。(第692页)
此处,程氏以阴阳为卦序终始之脉络,认为上篇始于《乾》《坤》终于《坎》《离》乃“阴阳之成质”,下篇始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实“阴阳之成功”,显然承继、整合了《序卦》和《乾凿度》的识见。
二
基于以上识见,程伊川明确提出了他所解读出的今本《周易》古经的分篇原则:
卦之分则以阴阳。阳盛者居上,阴盛者居下。(同上)
在伊川看来,阴阳消息为《周易》之根本,今本《周易》古经分篇应以阴阳为准:阳盛者居上,阴盛者居下。那么,何谓阳盛、何谓阴盛呢.《上下篇义》称:
所谓盛者,或以卦,或以爻。卦与爻取义有不同。如《剥》:以卦言,则阴长阳剥也;以爻言,则阳极于上,又一阳为众阴主也。如《大壮》:以卦言,则阳长而壮;以爻言,则阴盛于上,用各于其所,不相害也。(同上)
就一卦是阳盛还是阴盛,程氏以取义为原则,而不拘泥于卦或爻。如《剥》卦,以卦言,五阴而一阳,阴始自下生,渐长至于盛极,阴长阳剥,群阴消剥于阳,阴盛阳衰;但是,以爻言,则上九一阳极于上,又一阳为众阴之主,在程氏看来,《剥》卦取义应以爻为主,为阳盛之卦。又如《大壮》卦,以卦言,四阳而二阴,阳长已过中矣,阳长而壮盛;以爻言,则六五、上六二阴盛于上,伊川以为,《大壮》卦宜以爻取义,为阴盛之卦。可见,伊川取义极为灵活。
论卦之阴阳,八经卦中乾、坤两卦最典型。乾卦是纯阳之卦,当然阳性最盛;坤卦是纯阴之卦,自然阴性最强。因此,六十四别卦中有经卦乾者应该阳盛,有经卦坤者应该阴盛。伊川在《上下篇义》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点,指出:
乾,父也,莫亢焉;坤,母也,非乾无于为敌也。故卦有乾者居上篇,有坤者居下篇。(同上)
但是,古经六十四卦并不是有乾者一定居于上篇,有坤者一定居于下篇。 于是,程氏特别分析了十二消息卦中的八卦:
而《复》阳生,《临》阳长,《观》阳盛,《剥》阳极,则虽有坤而居上;《姤》阴生,《遁》阴长,《大壮》阴盛,《夬》阴极,则虽有乾而居下。(同上)
《复》、《临》两卦上体为坤,《观》、《剥》两卦**为坤,按程氏取义原则,该四卦均为阳盛之卦,故虽有坤而居上篇。同样,《姤》、《遁》、《大壮》、《夬》四卦或上体或**为乾,却为阴盛之卦,所以虽有乾而居下篇。伊川认为“《易》随时取义,变动无常”(第760页)。实际上,《伊川易传》中“随时取义”之处屡见不鲜。在程伊川看来,随时变易是《易》之根本精神,“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第689页)[3].。只有因时制宜,与时偕极,才能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卦中有乾居上篇、有坤居下篇”,在程氏看来只是一条原则,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
在确定了“阳盛者居上,阴盛者居下”的分篇原则后,伊川即按照一阳之卦、一阴之卦、二阳之卦、二阴之卦、三阳三阴之卦五种情况对别卦之分篇逐一作了具体分析。
一阳之卦与一阴之卦。六十四卦中,一阳之卦共有六卦,即:《师》、《比》、《谦》、《豫》、《剥》、《复》。在程氏看来,一阳之卦一阳为主,为阳盛之卦,“卦五阴而一阳,则一阳为之主,故一阳之卦皆在上篇,《师》、《谦》、《豫》、《比》、《复》、《剥》也”(第692页)[3].。一阴之卦共有六卦:《小畜》、《履》、《同人》、《大有》、《夬》、《姤》。该六卦或上体或**均有经卦乾。按王弼理解,五阳一阴之卦,“一阴为之主”,但《上下篇义》与王氏的观点相左,伊川曰:
卦一阴五阳者,皆有乾也,又阳众而盛也,虽众阳说于一阴,说之而已,非如一阳为众阴主也。王弼云“一阴为之主”,非也。故一阴之卦皆在上篇,《小畜》、《履》、《同人》、《大有》也。(第693页)
王弼以《老》解《易》,首提“卦主”说:
夫少者,多之所贵也;寡者,众之所宗也。一卦五阳而一阴,则一阴为之主矣;五阴而一阳,则一阳为之主矣!夫阴之所求者阳也,阳之所求者阴也。阳苟一焉,五阴何得不同而归之.阴苟只焉,五阳何得不同而归之.故阴爻虽贱,而为一卦之主者,处其至少之地也。(第591页)
王弼以为,“五阳一阴之卦”则“一阴”为主,“一阳五阴之卦”则“一阳”为主。程伊川认可“五阴而一阳,则一阳为之主”,但不接受“一卦五阳而一阴,则一阴为之主”,于此可窥程氏乃“尊阳卑阴”。.
二阳之卦。二阳之卦共有十五卦,其中上篇六卦:《屯》、《蒙》、《临》、《观》、《颐》、《坎》;下篇九卦:《晋》、《明夷》、《蹇》、《解》、《萃》、《升》、《震》、《艮》、《小过》。《屯》卦上体为坎,**为震;《蒙》卦上体为艮,**为坎;《颐》卦上体为艮,**为震;《坎》卦上下两体均为经卦坎。《屯》、《蒙》、《颐》、《坎》四卦的共同特点就是组成它们的上下两经卦均为阳卦,即:震、坎、艮。经卦震,一阳生于下;经卦坎,一阳始于中;经卦艮,一阳在上。伊川认为,“(一阳)生于下而上达,阳畅之盛也”(第693页)[3].,因此《屯》、《蒙》、《颐》、《坎》四卦居于上篇。此处,程氏还特别指出,经卦坎,一阳陷于两阴之中,别卦《坎》为什么阳盛而居于上篇呢.曰:“一体有坎,阳为阴所陷,又重于阴也;二体皆坎,阳生于下而达于上,又二体皆阳,可谓盛矣”(第694页)[3].。显然,经卦坎与别卦《坎》已大不相同。二阳之卦中,《晋》、《明夷》、《萃》、《升》四卦或上体或**均有经卦坤,有坤则阴盛,因此居于下篇,“卦二阳者,有坤则居下篇”(第693)[3].。二阳之卦《蹇》、《解》、《震》、《艮》、《小过》等五卦何以居于下篇呢.《蹇》卦上体为坎,**为艮;《艮》卦上体、**均为经卦艮。经卦艮一阳在上,因此《蹇》、《艮》两卦“上有阳而下无阳,无本也”(同上)[3].,阳弱阴盛,所以居于下篇。《解》卦上体为震,**为坎;《震》卦上下两体均为经卦震。经卦震一阳在两阴之下,阴众而阳寡。“阳生于下而不达于上,又阴众而阳寡,复失正位,阳之弱也,《震》也,《解》也”(同上)[3].。故《震》、《解》两卦均居于下篇。《小过》卦上体为震,**为艮,二阳陷于四阴之中,“阴过之卦也”(同上)[3].,故《小过》卦亦居于下篇。
二阴之卦。二阴之卦共有十五卦,其中上篇六卦:《需》、《讼》、《无妄》、《大畜》、《大过》、《离》;下篇九卦:《遁》、《大壮》、《家人》、《睽》、《革》、《鼎》、《巽》、《兑》、《中孚》。《需》、《讼》、《无妄》、《大畜》四卦的上体或**均有经卦乾,“二阴者,有乾则阳盛可知,《需》、《讼》、《大畜》、《无妄》也”(同上)[3].,故《需》、《讼》、《无妄》、《大畜》四卦居于上篇。《大过》卦,上体为兑,**为巽,初、上为阴爻,二、三、四、五均为阳爻,阳盛阴弱,“《大过》阳盛于中,上下之阴弱矣。”(同上)[3].故《大过》居于上篇。经卦离,一阴陷于二阳之中,虽名阴卦,实其性阳盛,“离则二体上下皆阳,阴实丽焉,阳之盛也”(同上)[3].,故别卦《离》亦居于上篇。《家人》卦,上体为巽,**为离;《睽》卦,上体为离,**为兑;《革》卦,上体为兑,**为离;《鼎》卦,上体为离,**为巽;别卦《巽》,上下两体均为巽;别卦《兑》,上下两体均为兑;《中孚》卦,上体为巽,**为兑。《家人》、《睽》、《革》、《鼎》、《巽》、《兑》、《中孚》七卦,其上体、**,或为巽,或为离,或为兑,均是阴卦,“二体俱阴,阴盛也” (同上)[3].,所以该七卦都居于下篇。伊川还对卦形相似的《中孚》、《颐》两卦进行了比较。《中孚》卦二阴居四阳之中,《颐》卦四阴居二阳之中,为什么《颐》卦阳盛,《中孚》卦阴盛呢.程氏依然是从组成别卦的上下两体的阴阳性诠释的。《颐》卦上体为艮、**为震,经卦艮、震均是阳卦,而《中孚》卦上体为巽、**为兑,经卦巽、兑都是阴卦,即:“《颐》二体皆阳卦,而本末皆阳,盛之至也。《中孚》二体皆阴卦,上下各二阳,不成本末之象,以其中虚,故为《中孚》,阴盛可知矣”(第694页)[3]., 所以《颐》卦阳盛居于上篇,《中孚》卦阴盛居于下篇。
三阳三阴之卦。六十四卦中,三阳三阴之卦共有二十卦,其中上篇六卦:《泰》、《否》、《随》、《蛊》、《噬嗑》、《贲》;下篇十四卦:《咸》、《恒》、《损》、《益》、《困》、《井》、《渐》、《归妹》、《丰》、《旅》、《涣》、《节》、《既济》、《未济》。关于三阳三阴之卦的上下分篇,伊川是按照“阴阳尊卑之义,男女长少之序”来划分的,因为“阴阳尊卑之义,男女长少之序,天地之大经也”(同上)[3].。《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泰》、《否》两卦,或上体、或**均有乾,阳盛,故居上篇。《蛊》卦上体为艮,**为巽;《贲》卦上体为艮,**为离。艮为少男(少阳),巽为长女(长阴),离为中女(中阴)。《蛊》少阳居长阴上,《贲》少阳居中阴上,在伊川看来,“阳少于阴而居上,则为盛”(同上)[3].,故《蛊》、《贲》两卦皆阳盛,都居于上篇。《随》、《噬嗑》两卦为什么也居于上篇呢.《随》卦上体为兑,少女;**为震,长男。《噬嗑》卦,上体为离,中女;**为震,长男。程氏解释:“长阳非少阴可敌,以长男下中少女,故为下之(应为“上之”——引者注)”(同上)[3].,所以《随》、《噬嗑》两卦阳盛而非阴盛,故居于上篇。对于三阳三阴另十四卦为什么居于下篇,伊川分为三种情况进行诠释。第一种情况,一卦两体有一体为坎,而另一体为阴卦者,居于下篇。因为“《坎》虽阳卦,而阳为阴所陷,弱也,又与阴卦重,阴盛也”(同上)[3].。别卦《困》,上体为兑,**为坎;《井》卦,上体为坎,**为巽;《涣》卦,上体为巽,**为坎;《既济》卦,上体为坎,**为离;《未济》卦,上体为离,**为坎。经卦巽、离、兑均是阴卦,所以《困》、《井》、《涣》、《节》、《既济》、《未济》六卦都是阴盛卦,故都居于下篇。第二种情况是,一卦上体为阳卦,**为阴卦,若第五爻为阴爻,则居于下篇。这是因为,在伊川看来“男在女上,乃理之常,未为盛也。若失正位而阴反居尊,则弱也”(同上)[3].。即:一卦上体为阳卦,**为阴卦,“男尊女卑”,为正常秩序,不能说阳盛,隐含着阴阳旗鼓相当,但是若阴爻居于天子之位,即第五位,则整个卦阳弱,从而相对的阴盛了。《恒》卦,上体为震,**为巽,男在女上,可是六五爻失位而居尊,整个卦表现为阳弱阴盛,故居于下篇。《损》卦上体为震,长男;**为兑,少女,男在女上,理之常,亦是第五爻为阴爻所居,因而整卦阳弱阴盛,居于下篇。同样,《归妹》、《丰》亦是。第三种情况是,若一卦上体为阴卦(女),**为阳卦(男),则该卦为阴盛卦,这是因为“女在男上,阴之胜也”(同上)[3].。《咸》卦上体为兑,**为艮;《益》卦上体为巽,**震;《渐》卦上体为巽,**为艮;《旅》卦上体为离,**为艮;《困》卦上体兑,**为坎;《涣》卦上体为巽,**为坎;《未济》卦上体为离,**为坎。这七卦,其上体或为兑,或为离,或为巽,均为阴卦;**或为艮,或为坎,或为震,都为阳卦,所以都居于下篇。
结语
《周易》古经何以分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初衷很难得知,程伊川之《上下篇义》丰富了人们在此领域的识见,为我们今天研究古经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上所论,《上下篇义》有些地方尚需进一步探讨。比如,“卦有《乾》者居上篇,有《坤》者居下篇”作为一条原则似乎就比较勉强,因为古经六十四卦中有坤者(《坤》、《泰》、《否》三卦除外)共十二卦,其中居上篇的有八卦,居下篇的仅四卦;别卦中有乾而居于上篇者有十卦(不包括别卦《乾》),而居于下篇者亦有四卦。再者,《泰》、《否》两卦均有乾有坤,为什么都居于上篇.程氏也未作特别分析。因此,我们以为,“卦有《乾》者居上篇,有《坤》者居下篇”可不作专门讨论。此外,朱伯崑先生认为,《上下篇义》有些观点与《伊川易传》不一致,所以“《上下篇义》不代表程氏易学的基本思想,是否程氏遗文,可以存疑”(第181页)[5].。我们对朱先生的观点不敢苟同。众所悉知,伊川于卦序极为重视,“卦之序皆有义理,有相反者,有相生者,爻变则义变也”(第223页)[3].,其《伊川易传》即从《周易集解》之旧例,以《序卦》分置六十四卦之首,更以阴阳消息之理说卦序。因此,以我们看来,作《上下篇义》专论阴阳分篇符合易学大家程颐之气象。
拓展:《周易》小过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小过卦
(雷山小过)震上艮下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初六,飞鸟以凶。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译文
小过卦:亨通,吉利的占问。对小事有利,对大事不利。飞鸟经过,叫声还留在耳际。对大人不利,对小人有利。大吉大利。
初六:飞鸟经过,带来凶兆。
六二:祖父可以批评,祖母可以称赞。君王也有缺点,臣子 也可以夸奖。没有灾祸。
九三:不要过分指责,但要防止错误发展。倘若放任不管,就是害他。凶险。
九四:没有错误,就不要指责,而要夸奖。日后有出错的危险,一定要防止。不利于占间长久的吉凶。
六五:在我西边郊野上空,阴云密布,雨却没有下来。王公射鸟,却在洞穴抓到野兽。
上六:对没有错的人不表扬,反而批评,像网罗网飞鸟,凶险,这就叫灾祸。
注释
1、女孩子最容易献身于敬畏与崇拜。
2、男人味是什么味道,女人味又是什么味道?男人味就是豁达勇敢,女人味就是体贴温柔。
3、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子,爱情或许就是她的一切。
4、女人的直觉经常会胜过男人为之骄傲的知识和才智。
5、一个女人无论有多少浪漫史,在她心底往往有一个永远不会被任何人代替的男子。
6、女人一得到男人的施舍,就常常想到要如何报恩。
7、女人天*幻想,爱憧憬。
8、玩世不恭的女子,大都在爱情上有过一次失意。
9、魅力不是漂亮,漂亮的女人不一定能吸引人,端庄幽雅的女人有人才喜欢。所以你不用担心自己不够漂亮。
10、男人精巧地指出女人的好看之处,他便立刻受到她的欢迎。
11、再严肃再正统的女人,也渴望男人的追求。
12、几乎所有的女人在结婚前,都只打算嫁一次人。
13、凡是遭过难的女人,她的心等于一块极须要爱情的海绵,只需一滴感情,立即膨胀。
14、婚姻如同赌博。女人往往在不知输赢的情况下便把终身的幸福做为赌注。
15、一个女人,最感到委屈和难堪的是男人不去关心她的精神本质,她的志趣和追求。
16、有性格色彩的女子,往往钟情富于激情的男人。
17、女人比男人爱激动,而且爱假装激动。
18、一个十分讲究的女人,对男人的要求也是很苛刻的。
19、当女人对男人表现出冷漠时,不要以为她漠视了他的存在。要知晓她的“表”与“里”是成反比的。
20、有很多方面女人都不同于男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女人优越于男人的地方。
21、男人往往不喜欢强势的女人,而喜欢娇弱的女子依偎在他们的胸怀前表现出娇弱。
22、女人的眼睛往往是很敏锐的,即使是最无知的、最老实的女人有时也会表现出惊人的睿智。
23、几年不见,女人的面部会像变形金刚,让你瞠目结舌。不是变得不堪入目,就是变得惊世骇俗。
24、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可爱的女人,却没有完美无缺的女人。
25、别和女人顶嘴,女人说的对,你就点头;女人说的不对,你也点头。
26、女人有的时候能容忍男人欺骗她们的感情,却决不能容忍男人伤害她们的自尊。
27、女人离婚是由于她们已经犯了一次错误;再嫁是想再试试运气。男人再娶是拿运气来冒险。
28、没有一个女人是因为她的灵魂美丽而被爱的。
29、女人对男人的礼物一般都没抵抗力,流氓们都是靠这得手的。
30、女人喜欢足球就俩原因:一、看帅哥;二、看看还有没有更帅的帅哥。
春天的古诗及释义
导语:春姑娘姗姗来到人间,冰雪融化,万物复苏,那青的草,绿的叶,各种鲜艳的色彩,构成一副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春天有哪些古诗,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大意:
春夜酣睡到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见到处都有鸟儿在啼叫。想起昨天夜里的风雨声,不知道花儿被打落了多少。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大意:
快把黄莺赶走,不要让它在枝头一直啼叫。它的啼叫声会把我的梦惊醒,使我不能在梦中去辽西见思念已久的丈夫。
绝句(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大意:江山淋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田家春望
高适
出门何所见,春色满*芜。
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
大意:
出门看到了什么?*原上的野草呈现出一片美丽的春色。只可惜没有知己能与我这个高阳酒鬼一起欣赏这样的美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大意: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的长安城草木茂密,可是人烟稀少。感伤国事,面对花繁叶茂,我也难免流泪伤心。与亲人分离,听到鸟儿鸣叫反而更增离恨情绪。战火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这个时候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心情愁闷,挠头沉思,结果白发越挠越少,简直插不上簪子了。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意:
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青草,青草每年都会枯黄了,然后在长出嫩绿的新芽。无情的野火烧不尽青草,春风一吹它们又重新长出来了。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在阳光的照耀下,翠绿的野草一直蔓延到荒芜的古城。再次给朋友送行,望着茂盛的青草,我的心中充满了离别的忧愁。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节选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大意:
我独自在花丛中喝酒,身边没有亲*的人。举杯邀明月,我、明月加上地上的影子就有了三个人。但是明月不会喝酒,影子也只是徒然地跟在我的身后。我只好暂时与它们为伴,趁着这美好的春光及时行乐。
咏柳
贺知章
春天的古诗(精选50首)
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春天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1 [唐] 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元] 白朴《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3 [唐]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 [唐]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 [宋]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 [宋] 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 [宋] 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9 [唐]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1 [宋] 王安石《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12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 [宋] 张轼《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14 [唐] 刘禹锡《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5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春天的古诗(通用12首)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天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充满时代性的诗学阐释》的阅读*题及解析
诗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学的基本内容。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评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翻开我们今天所见的《论语》,以及《史记》中的《孔子世家》,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经常用《诗经》来教育学生,与学生讨论人生、政治与文学诸多问题。著名学者与文人朱自清先生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出版过一本书叫做《诗言志辨》,其中详细地谈到了《诗经》在那个古老的年代中,成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后来,八十年代的裴斐先生曾写过《诗缘情辨》,认为诗学之核心乃是诗缘情,可以与诗言志互证。这一观念同样在当时的文论界引起过广泛的影响。此后,中国诗学与文论一直成为人文学科的热门,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诗学,与其他民族的诗学相比,更具有人文的蕴涵,它融宗教、人文于一体,其中深藏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感性与知性、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体。《文心雕龙·风骨篇》云:“《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中国古代的诗学既有今天所说的文学的因素,更有民族文化的特质。明乎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秦汉之前,六经以《诗经》为首。其实,即使在秦汉之后,《诗》学也一直是经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核心。在诗经精神中,还折射出中华人文的玄奥,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闻一多先生写过《神话与诗》,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解释《诗经》,探索中华文化的玄奥,从而打破了单一的`经学路径。我自己在九十年代也写了专著《兴:艺术生命的激活》,对于“诗可以兴”的命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越发感到中国诗学中的玄机很深。随着*几年西方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诗学融入中国学术界,关于诗性精神与中国文化之特质的探索更是成为多学科互融的焦点所在。
因此,对于中国古代诗学的阐释与解读,是生生不息的,是充满时代性的。这种解读与阐释,一方面是对于义理和意义的阐释与发挥,因此,可以借鉴西方的理论,但另一方面更应当吸纳本土的文化资源,充分依据新发现的资料进行解读与研究。只有这两方面的齐头并进,才能使中国诗学的研究向前迈进。*代以来,随着王国维二重证据说的提出与响应,在中国诗学领域,许多学者将新出土的简帛文书引入诗学,与传统的诗学经典及西方学说互相印证,产生了许多令人可喜可贺的成果。但同时,如何将这些新出土的文献与传世经典互相融会贯通,特别是正确评估二者的价值,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个新的问题,弄得不好,会出现类似汉代经今古文之争,超出学术研究的范畴,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不过,在中国诗学与文论研究领域,引入新出土的竹帛文献,肯定是一种新的学术增长点,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诗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诗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学的基本内容。
B.中国古代的诗学包含着人生、政治与文学等各方面的问题,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
C.《诗》学一直是经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核心。
D.对于中国古代诗学的阐释与解读,是生生不息的,也是充满时代性的,要不断地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裴斐先生的“诗缘情”与先前所说的“诗言志”的观点并不矛盾,二者可以互证。
B.闻一多先生的《神话与诗》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解释《诗经》,探索中华文化的玄奥,打破了单一的经学路径。
C.引入新出土的竹帛文献,不论对中国诗学还是文论研究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学术增长点,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D.既借鉴西方的理论,又吸纳本土的文化资源,只要这两方面齐头并进,依据新发现的资料进行解读与研究,就能使中国诗学的研究向前迈进。
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其他民族的诗学,不具有人文的蕴含,也不能体现他们民族的精气神,远远不如中国的诗学。
B.《诗学》折射出中华人文的玄奥,中国学术界的多个学科都可以对其诗性精神与中国文化的特质进行探索。
C.王国维二重证据说的提出与响应,为许多学者将新出土的简帛文书引入诗学奠定了基础。
D.将新出土的文献与传世经典互相融合贯通,正确评估二者的价值,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今诗学研究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9.B
10.D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9.B项 “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是朱自清对《诗经》的评价,这里错在把中国古代诗学与《诗经》等同起来了。A项来自第一段第一句。C项见第二段中间“其实,及时在秦汉之后,《诗》学一直是经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核心”一句。D项由最后一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整合而来。
10. D项.逻辑错误,说法太绝对,将“只要……就……”改为“只有……才……”。A项来自第一段尾部“裴斐先生认为……可以得到互证。”B项,从第二段中间可以找到依据。C项,从最后一段倒数第一句话整合而来。
11.A项“其他民族的诗学,不具有人文的蕴含,也不能体现他们民族的精气神”,错误,从第二段可以找到依据,出题者在主观拔高。 B项从第二段最后三句可以推知。C项从最后一段“王国维二重证据……”一句可推知。D项,从最后一段倒数第二句可以推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C级。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忆江南》
唐·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山寺月中听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4、《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9、《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菩萨蛮》
唐·韦庄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12、《相思》
写春天的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春天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玉楼春》【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张维屏《新雷》
2、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白居易《南湖早春》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5、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折杨柳·垂杨拂绿水》
6、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白居易《南湖春早》
7、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李清照《蝶恋花·离情》
8、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张栻《立春偶成》
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苏轼《春宵》
10、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和乐天春词/春词》
1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12、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袁枚《春风》
13、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春日》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好春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5、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严巨《鹧鸪天·惜别》
16、劲草不倚于疾风,零霜则变;青葵善迎于白日,宇暧斯迷。——王夫之《连珠》
17、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刘昚虚《阙题》
18、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虞世南《春夜》
19、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20、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萎,金铺闲掩绣帘低。——毛熙震《浣溪沙·花榭香红烟景迷》
21、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方岳《春思》
22、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3、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24、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25、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沟塍流水处,耒耜*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丘为《题农父庐舍》
写春天的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春天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7、《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8、《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9、《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0、《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描写春天的古诗及阐释
阐释哲思的古诗词
古诗十九首阐释正确的是
关于阐释生活哲理的古诗词
阐释生活哲理的古诗词
下面对古诗十九首阐释正确的
写一首阐释生活哲理的古诗词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释解
关与春天的古诗加注释
描写春天的古诗带注释
五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注释
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并释义
关于春天的古诗句子及注释
春天情感的古诗词带注释
小学关于春天的古诗和注释
描写春天山水的古诗及注释
描写春天的古诗带注释文件
春望古诗的阐述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8首带释义
春天的春天的古诗
春天的风春天的雨的古诗
有天春天的古诗
古诗春天的
把春天的古诗
在春天的古诗
是春天的古诗吗
春天的的古诗
春天的古诗
春天的古诗有
与春天的古诗
姑娘扶裙桥上走的古诗
形容花很快凋谢的古诗
带韧的古诗
从蚕桑到丝绸的古诗
有楷字的的古诗及意思
描写十一月的古诗大全
我说简单的古诗
凤求凰古诗的故事
猪在古诗中的称呼
七律返乡的古诗
千比较长的古诗
多重的古诗
形容又生气又无奈的古诗词语
关于李清照读书的古诗
20首关于亲情的古诗
古诗词网站的社会价值
梅花的古诗词背后
古诗二首的同步训练题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的书法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的含义
形容喝酒精酒的古诗
虹字开头的唯美古诗
运用联想的古诗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小学
西湖的云雨风水古诗
带鞭炮的古诗词
带郊干字的古诗词
江东开头的古诗
带有英雄故事的著名古诗
**与警犬中的古诗
形容一月二十一日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