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畔独步寻花加拼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江畔独步寻花加拼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江畔独步寻花加拼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江畔独步寻花加拼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春天如约而至,百花争艳,开始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无论是繁华之地,还是清静的角落,在山野中,在人家庭院里,都少不了桃花的身影。
桃花,虽然不是春天开得最早的花,却一定是最动人的那一抹颜色。桃花一开,春天的繁盛真正达到了顶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青翠的竹林外,才开了稀疏两三枝桃花,为初春增添了活泼欢快的气息。春天的江水已回暖,而在水里嬉戏的鸭儿最先知道。岸边到处都是蒌蒿和芦苇的浅芽,这正是河豚从海里回游至江河的时候啊。苏轼笔下的春天,还未达到盛时,桃花初放,水边的植物也只是冒出了短芽,然而江南春天温煦的气息却是飘散开了。那几枝桃花,虽疏却动人,告知人们,春意越来越浓了。
桃花之美,给世界带来了浓浓的春光,让人毫无招架之力。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诗人在明媚春光里漫步,黄师塔前一江碧水向东流去,晴朗的天气让人有些犯困,不由得想在微风里停歇一阵。忽然看到岸边的一簇桃花,顿时被吸引住了。看它开得多么自在烂漫,花瓣之色有深有浅,似胭脂未匀。诗人问道,你是爱深红的桃花,还是爱浅红的桃花呢?其实,这很难取舍,因为它们都那样美丽啊。
桃花与梨花,杏花几乎同时绽放,为春天增添生机和芳菲,它们有相似之处,却又各自不同。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宋·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说是梨花,它不是,说是杏花,也不是。白花与红花,在东风里别有风情。曾记得,武陵渔人为它陶醉。
此词通篇写桃花,却不带一个桃字,却写尽了桃花的特色,堪称一绝。
桃花开到极致时,更是春风里的无与伦比的风景,好像精心装扮的女子,谁能不为它伫足凝视呢?
桃花深浅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唐·元稹《桃花》
桃花的颜色深深浅浅,就好像女子浓淡不一的妆扮,都那么好看。诗人沉醉在它的美丽中,尽情地观赏,春风吹来,却吹落了一些花瓣,飘落到诗人的白色衣裳上,看着它坠向无根的生涯,即将凋零,留又留不住,诗人不禁忱惜之情顿生,这样美的桃花,这样的好风光,真希望可以一直拥有啊。
春日,桃花开了,柳树绿了,正是一年中最可贵的光阴,也是充满诗意的季节。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素喜宁静的自然,远离尘世,山里的春天对他来说,是天然的诗和画,令人无限眷恋。经过夜雨的桃花,含着晶莹的雨珠,更加娇美动人,碧绿的柳树笼罩着轻烟。花瓣飘落在院里,家童还没来得打扫,声声莺啼里,山客还在睡梦中,这春天不正像一场美梦吗?
桃花,不仅仅是绚烂,娇艳,它 也代表着古时文人的一种美好愿望,即隐逸避世,远离是非。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李白《山中问答》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居住在碧山?我只是笑笑,却不作答,心里却觉得轻松怡然。看哪,桃花飘落溪水,缓缓地向前流去,这里别有天地,好像不是人间。在深山里,绚烂的桃花也不热闹了,更添了一份禅意。对于仕途不顺的李白来说,这桃花开落的碧山,莫不是桃花源?
桃花开了,人们争相赏看,为它吟唱,极尽赞美。但心中的热爱并不是只有一种表达方式。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野间,开着层层叠叠,一望无际的桃花和李花,红红白白,煞是好看。花海深处,升腾着炊烟的地方,一定有人家。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来担水,准备做饭,挎着长刀,戴着斗笠的男子去烧荒,要开始播种了。这是最美的自然,它不仅是风景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们顺应时节的劳作,更加美好。那些灿烂的桃花,李花,装点着春天,而农人也根据季节,春种秋收,他们不会特意地去欣赏鲜花,但他们和花儿相得益彰,早已一起融入了季节。
桃花绚丽多姿,结子繁多,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爱情和幸福的象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先秦·佚名《诗经·周南·桃夭》
怒放的桃花啊,红艳似火,这位女子出嫁了,来到夫家。桃花绚丽娇俏,将来会结出累累的果实。女子嫁到夫家后,也会多子多孙,后代兴旺。桃花美艳无比,桃叶繁茂,这位女子出嫁后,一定会家庭和睦,过上幸福的生活。
相比于先秦时新嫁娘与桃花相映的喜庆,唐代的崔护则有着一抹被桃花浸染的忧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春天,就在这座院子里,诗人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在盛开的桃花树下,桃花美,人更美,让诗人念念不忘。一年以后,当诗人寻觅而来,又是一个春天,院中的桃花开得依旧绚丽,可是那位姑娘却再也不见了,诗人失落而苦恼,连面前的桃花也了无欣赏的心情。这位女子,成了他永远的遗憾,不可触碰的美好。可是每每想起,仍会有温暖和快乐吧。
桃花开了,又落了。人们竞赏春花,却不知道,花也有时差。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在成都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意;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下面是关于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简介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组诗作于定居成都草堂之后,表达了杜甫对生活的热爱。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畏 一作:裹)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译文
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倩只好到处乱走。
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华筵?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注释
1.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独步:独自散步。
2.彻:已,尽。
3.颠狂:*不羁。颠,即“癫”。
4.南邻:指斛斯融。诗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5.旬:十日为一旬。
6.稠:密。畏(wēi):通“隈”,山水弯曲处。一作“里”。
7.行步:脚步。欹(qī):歪斜。实:一作“独”。
8.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
9.料理:安排、帮助。白头人:老人。诗中是作者自指。
10.多事:这里有撩人之意。
11.送:打发。生涯:生活。
12.少城: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小城在大城西面。《元和郡县志》载,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
13.可怜:可爱。
14.盏:一作“锁”。
15.佳人:指官妓。秀筵:丰盛的筵*。
16.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
17.懒困:疲倦困怠。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赏析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背景】《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该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作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7)江畔:江边。
(8)*明:早晨。
【译文】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
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
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六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
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弯下了身。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自由自在的娇媚(可爱)的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人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丽的,则不多见。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浑然天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赏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词的意思及诗意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词的意思及诗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意思: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诗意:
黄四娘家的花长得非常茂盛,花枝花叶把小路都遮盖住了;数不清的盛开的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腰。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似恋恋不舍一样,恰好这时,黄莺也发出了动听的叫声,真是自由自在的小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经离乱战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赏析: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在成都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意;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这组诗,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颇为突兀,见出手不凡。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忽曰怕春,语极奇异,实际上是反语见意。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这组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它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关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赏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黄(huánɡ)师(shī)塔(tǎ)前(qián)江(jiānɡ)水(shuǐ)东(dōnɡ),
春(chūn)光(ɡuānɡ)懒(lǎn)困(kùn)倚(yǐ)微(wēi)风(fēnɡ)。
桃(táo)花(huā)一(yì)簇(cù)开(kāi)无(wú)主(zhǔ),
可(kě)爱(ài)深(shēn)红(hónɡ)爱(ài)浅(qiǎn)红(hónɡ)。
译文: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译文二: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注释: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塔:墓地。
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鉴赏:
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拓展资料: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作者:杜甫
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2、蹊:小路。
3、恰恰啼:正好叫唤起来。“恰恰”乃唐人口语。
赏析: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m.ju.51tietu.net)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既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为*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江畔独步寻花加拼音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畔的拼音
带拼音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带拼音的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古诗的拼音
江畔独步寻花全文古诗的拼音
《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还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的题
江畔独步寻花诗句
江畔独步寻花是谁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音乐
带注音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的诗句
江畔独步寻花诗的古诗
搜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其五
江畔独步寻花1到7的古诗
三首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山的古诗带拼音的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配的音乐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是谁写的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的句意
江畔独步寻花的五首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的批注
搜索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的朗读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的全部
描写荷花和雨珠的古诗
古诗与艺术的联系
描写的梅花古诗大全
小学16描写动物的古诗
只恨没有早相识的古诗词
吊念亲兄弟的古诗词
端午节的古诗文秀
有没有新编的古诗
适合做歌词的古诗
描写欢声笑语的古诗词
形容欣赏一个人的古诗
莫道谗言如浪深的古诗
关于父亲的古诗鉴赏
古诗草写草长势茂盛的词语
商城的古诗词
和重庆有关的古诗词
写给形影不离的同学的古诗6
关于雨景的古诗6
请朋友吃饭的古诗词
期盼爱人归来的古诗
第一个字是洁的古诗
所见古诗的动作词
传承古诗词文化的素材
表达对家人思念幸福的古诗
火腾的古诗
苦学生的古诗
各归其位的古诗
第四个字是辉字的七字古诗
关于带有颜色的古诗词
多年后回到以前的地方古诗
夫子庙有关的名人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