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渔父的古诗质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渔父的古诗质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渔父的古诗质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渔父的古诗质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渔父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翻译
渔父仰天大笑、吟唱,轻飘飘的江鸥在飞翔,宽阔的长江上吹洒满江风雨。江边骑马奔波的当差的小官,现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过长江。
注释
轻鸥举:轻盈的鸥鸟飞起来。
漠漠:云烟弥漫。
赏析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写渔父从酒醒之后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闲适的神情。仰天而笑“轻鸥举”,隐喻渔父如海鸥那样自由飞翔。*视而笑“漠漠一江风雨”,隐喻渔父如江阔那样的心胸,无视风雨。这是自然的壮观,也是渔父的身影。渔父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恬淡悠然。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写实对比的手法,进一层以官人的奔波映衬出渔父的悠闲,突出了官人高贵反而累赘、无能,渔父卑下反而自由自在。“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群群骑马的官人,这时也不得不借渔父的“孤舟”南渡。嬉笑诙谐之情,表现在最后两句中。
第四首词先描景,后叙事,景事相缀,以“笑”为中心线,贯串全词,写出了渔父的闲适自由的生活情景。也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呈现出一股逸然超脱的思想情趣:静谧的荒野江边,质朴的莞尔而笑的渔父与轻盈自由的江鸥为伴,跟风雨中追名逐利的官人构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的美丑标准也在这里明显地得到标示。这一点,又是在非常自然的化工妙手中表现出来,显示出一种“真态”的村野气息。
渔父词二首·其二
侬往东吴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翻译
我住在太湖边上,在烟波里每天划船钓鱼。
青山像翠玉,美酒浓如油,喝醉了就看着山非常自由。
注释
侬:吴语经典特征字,此处指我。
东吴: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带。
震泽:即今太湖的别称。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词是元皇庆二年(1313年)十二月,赵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题渔父图》所作。
赏析
这首与上一首一样,表达了词人情愿作浩淼烟波中的钓徒,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情。赵孟頫家在太湖,这正是范蠡放舟之所在,渺渺烟波的湖面上,天天驾着渔船来往,闲来看山,兴至饮酒。山很翠,酒尤美,醉卧舟中,眼望群山,愈发觉得古人范蠡的选择没错,逍遥自在的江湖生活才是志向所在。这首词清淡优美,仿佛见青山、淡水、扁舟、醉叟,诗情画意洋溢其间。诗中对山水的描绘是客观风景的真实反映,透露出作者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渴望远离充满危机的官场世界,以求得心灵的*和与宁静的愿望。全词最后归结为“自由”二字,而这正是词人最深切、最热烈的向往。
渔父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翻译
八九月芦花满天飞,南溪老人垂钓回来。
秋天的山从隐约映入眼帘,野艇靠着栏杆隐约可见。
拿着鱼竿寻找着小路,对着斜阳梳着白发。
反而是商山四皓多管闲事,为皇太子定夺是非正误。
注释
谿:同“溪”。
重钓:深水中钓鱼。
槛:轩廊临水的`栏干。依依,隐约貌。
鹤发:鹤的羽毛白色,喻老人白发。
斜晖:同“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翻:反而。
四皓:秦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传说汉高祖敦聘不至,吕氏用张良策,令太子卑词安车,捐此四人与游,因而使高祖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清除了改立太子的意图。
储皇:即储君皇太子。
创作背景
张志和是中唐诗人,安史之乱后隐居山林,经常泛舟垂钓,不再理会政事。这首《渔父》就是写他隐逸生活的代表作。
鉴赏
诗篇在*漫天飞舞的芦花中缓缓拉开帷幕,渲染出一派宁静优美安详的环境氛围。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秋高气爽,扁舟垂纶的的老渔父伴着夕阳的余晖划舟而归,晚风悠悠,芦花飘飘,溪水清清,波光粼粼。
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
-2-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代:柳宗元《渔翁》
-3-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唐代:罗隐《赠渔翁》
-4-
草衣荷笠鬓如霜,自说家编楚水阳。
满岸秋风吹枳橘,绕陂烟雨种菰蒋。
芦刀夜鲙红鳞腻,水甑朝蒸紫芋香。
曾向五湖期范蠡,尔来空阔久相忘。
——唐代:韦庄《赠渔翁》
-5-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唐代:张志和《渔父》
-6-
一竿青竹*隈,荷叶衣裳可自裁。
潭定静悬丝影直,风高斜飐浪纹开。
朝携轻棹穿云去,暮背寒塘戴月回。
世上无穷嶮巇事,算应难入钓船来。
——唐代:秦韬玉《钓翁》
-7-
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馀。
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
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唐代:罗邺《钓翁》
-8-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唐代:岑参《渔父》
-9-
问君何所适,暮暮逢烟水。
独与不系舟,往来楚云里。
钓鱼非一岁,终日只如此。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愿对您有所启发。
李中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
【译文及注释】
【赏析】
编辑推荐
黄景仁 癸巳除夕偶成
想信您读完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绝句行古诗,愿您喜欢。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词作者:
屈原(战国)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有所思》是汉代时流传的一首乐府诗,属于《铙歌十八曲》之一。这首诗用第一人称,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的情感表现。
翻译:
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沅江岸边漫游,在大泽边上一边行走一边吟唱。脸色憔悴,身体枯瘦。渔父看见他,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何到了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的人都混浊,唯独我清白。众人都喝醉了,唯独我清醒,所以我被放逐了。”渔父说:“圣人不凝固停滞受外物的束缚,能够随从世俗不断改变自己。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为什么不搅乱泥沙扬起水波同流合污呢?众人都喝醉了,你为什么不也去吃酒糟喝薄酒一同烂醉呢?为什么要思虑深远,行为高尚,让自己遭到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刚洗过头发的人,一定要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刚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落掉衣服上的灰尘。怎能让自己洁白的身子,受到脏东西的玷污?我宁肯跳入湘水,葬身江鱼的腹中。怎能让高洁的品质,沾染上世俗的污垢呢?”渔父微微一笑,用桨敲击着船舷而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混又浊,可以洗我的泥脚。”于是径自离去,不再和屈原说话。
赏析:
《渔父》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文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四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
在第一部分中,屈原开始露面。文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以及主人公的特定情况。时间是在“既放”之后,即屈原因坚持爱国的政治主张遭到楚顷襄王的放逐之后;地点是在“江潭”、“泽畔”,从下文“宁赴湘流”四字看来,当是在地*湘江的沅江或沅湘间的某一江边、泽畔;其时屈原的情况是正心事重重,一边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文中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在这部分中,渔父上场,并开始了与屈原的问答。对渔父不作外形的描述,而是直接写出他心中的两个疑问。一问屈原的身份:“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曾任楚国的三闾大夫(官名),显然渔父认出了屈原,便用反问以认定身份。第二问才是问话的重点所在:“何故至于斯?”落魄到这地步,当是渔父所没有料想到的。由此一问,引出屈原的答话,并进而展开彼此间的思想交锋。屈原说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即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由此引出渔父的进一步的议论。针对屈原的自是、自信,渔父提出,应该学*“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榜样,并以三个反问句启发屈原“淈泥扬波”、“哺糟歠酾”,走一条与世浮沉、远害全身的自我保护的道路。他认为屈原不必要“深思高举”,从思想到行为无不高标独立,以致为自己招来流放之祸。渔父是一位隐者,是道家思想的忠实信徒。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老子》)庄子说:“虚而委蛇。”(《庄子·应帝王》,后世成语作“虚与委蛇”)渔父所取的人生哲学、处世态度,正是从老庄那里继承过来的。他所标举的“圣人”,指的正是老、庄一类人物。儒家的大圣人则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坚持“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九歌·橘颂》)的高尚人格的屈原,对于渔父的“忠告”当然是格格不入的。他义正辞严地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思想、主张。他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的两个浅*、形象的比喻,说明自己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又以不能以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玷污的两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宁赴湘流”,不惜牺牲性命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屈原在《离骚》中就曾旗帜鲜明地表示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渔父》中的屈原,正是这样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司马迁将《渔父》的文字作为史料载入屈原的传记中,当也是有见于所写内容的真实性,至少是符合屈原一以贯之的思想性格的。
全文的最后一部分,笔墨集中在渔父一人身上。听了屈原的再次回答,渔父“莞尔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沧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这部分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忠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他唱的歌,后人称之为《渔父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第八十三卷将此歌作为《渔父歌》的“古辞”收入),也《沧浪歌》或《孺子歌》。歌词以“水清”与“水浊”比喻世道的清明与黑暗。所谓水清可以洗帽缨、水浊可以洗脚,大意仍然是上文“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意思,这是渔父和光同尘的处世哲学的一种较为形象化的说法。
最后这一部分,不见于《史记》屈原本传中。从全篇结构来说,这一部分却是不可或缺的:它进一步渲染了渔父的形象;渔父无言而别、唱歌远去的结尾,也使全文获得了悠远的情韵。不少研究者认为《渔父》这篇作品是歌颂屈原的。但从全文的描写、尤其是从这一结尾中,似乎很难看出作者有专门褒美屈原、贬抑渔父的意思。《渔父》的价值在于相当准确地写出了屈原的思想性格,而与此同时,还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后世众多诗赋词曲作品中吟啸烟霞的渔钓隐者形象,从文学上溯源,都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楚辞中的这篇《渔父》。如果一定要辨清此文对屈原与渔父的感情倾向孰轻孰重,倒不妨认为他比较倾向于作为隐者典型的渔父。
《渔父》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的散文。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都着墨不多而十分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从文体的角度看,在楚辞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采用问答体,与后来的汉赋的写法已比较接*。前人说汉赋“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在文体演变史上,《渔父》无疑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的。
词语注释
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2.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3.三闾(lǘ)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屈原曾任此职。
4.是以见放,是:这。以:因为。见:被。
5.淈(gǔ):搅浑。《说文》:“淈,浊也。从水,屈声。一曰滒泥,一曰水出貌。”
6.哺:吃。糟:酒糟。歠(chuò):饮。《说文》:“歠,饮也。” 醨(lí):薄酒《说文》:”醨,薄酒也。” 成语:哺糟歠醨
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8.沐:洗头。《说文》:“沐,濯发也。”
9.浴:洗身,洗澡。《说文》:“浴,洒(xǐ)身也。”洒,古同“洗”。
10.察察:皎洁的样子。
11.汶(mén)汶:污浊的样子。
12.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13.莞尔:微笑的样子。
14.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船桨。
15.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亦名《孺子歌》,又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可能是流传于江浙一带的古歌谣。
16.濯:洗。
17.缨:系冠的带子,以二组系于冠,在颔下打结。
18.遂去,遂:于是。去:离开。
19.不复与言,复:再。
创作背景
《渔父》的写作背景,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说法,大约是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的。 《渔父序》在末尾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为楚人因怀念屈原而收集整理屈原之诗词互相传赠。这说明《渔父》在秦汉以前已经广为流传。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字原。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政治。对外主张联齐抗秦。被谗,遭放逐。楚襄王时再遭谗毁,迁于江南多年,后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怀着深沉的忧愤,自沉于汨罗江。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楚辞中的《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但*代有学者认为而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或者战国时期楚国的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并非屈原所作。主张各异,但说服力似还不充分。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在《屈原赋校注》《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译》诸书中反复的论证,认为是屈原作品。《渔父》与《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于对黑暗政治的揭露,《渔父》则主要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两篇都是以问答的方式表现的。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
渔父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翻译
八月九月芦花满天飞,南溪老人垂钓回来。
秋天的山从隐约映入眼帘,野艇靠着栏杆隐约可见。
拿着鱼竿寻找着小路,对着斜阳梳着白发。
反而是商山四皓多管闲事,为皇太子定夺是非正误。
《渔父·渔父醒》译文及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渔父·渔父醒》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渔父·渔父醒》
宋代:苏轼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译文
渔父酒醒以后,春江上时光已是正午。醒来只见阵阵落花飞絮。醒了以后还会再喝醉,醉了以后又会再醒。将古往今来人间的功名利禄付之一笑。
注释
午:正午,晌午。
梦断:梦醒,酒醒。
今古:古往今来。
赏析
“渔父醒,春江午”,描叙渔父从醉到醒经历的时间。春江正午,生机勃勃,自然清新。由烂醉到沉睡,再到延醒,时间长达半天,表现了渔父的生活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乐天而动的。“梦断落花飞絮”,渔父一觉醒来,只见杨柳依依,“落花飞絮”,一派春光满江滨,令渔父赏心悦目。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为画龙点睛之笔。醉—醒,醒—醉,醉—醒,反复传递,刻画了醉翁渔父的处世形象,富有哲理性。白居易《醉吟先生传》:“又饮数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醉吟相仍,若循环然。”此处点化运用了白居易这段关于诗人饮—醉—吟“循环”式的人生真谛的妙笔,道出了在封建社会里,世界上最清醒的人是渔父,是渔父一类的诗人。是渔父们每饮一次、醉一次、醒一次、吟一次,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境界就升华一次。循环往复,不断进行,最终自然精辟地发出“一笑人间今古”的.深沉感叹。至此,词人思想上出现了飞跃,由“莫问世间何事”(《好事*·烟外倚危楼》)进到“俯仰人间今古”(《西江月·重九》),再进到“一笑人间今古”。从“莫问”到“俯仰”再到“一笑”,清晰地反映了词人贬谪黄州后思想变化的历程。“一笑”便突出词人此时此地的高洁而自适的坦然心态和清醒的人生观。
第三首词写渔父随缘放旷、与世无争的超然心态。先描写,后议论,景理融合,将渔父置于大好春光中来看世界,强化了渔父的“醒”眼与“笑”态,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
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
作者:李煜
原文:
浪花有意千里雪,
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
快活如侬有几人。
注释:
1、此词调名亦作《渔父词》,《历代诗余》中作《渔歌子》。据宋阮阅《诗话总龟》载:“予尝于富商高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图》,及故大丞相文懿张公弟,有《春江钓叟图》,上有南唐李煜金索书《渔父词》二首。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另《古今诗话》中亦云:“张文懿家有《春江钓叟图》,上有李煜《渔父词》二首。”又,《花草粹编》中此词有题作“题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并注云:“金索书,不知书名抑书法也。”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南唐二主年谱》引陶谷《清异录》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依王仲闻解,“金索书”即“金错刀书”,也就是李煜的书法。
2、浪花:《词谱》、《花草粹编》中均作“阆(láng)苑”。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意:有本作“有情”。千里雪:一作“千重雪”,此据《全唐诗》。千重,千层,层层叠叠。
3、桃花:一作“桃李”,此据《全唐诗》。一队春:指桃李盛开,由*及远,好像队列有序一样排列着,言春色正浓,春意盎然。
4、身:《南唐二主词汇笺》中作“轮”;《诗话总龟》中作“鳞”。一竿身:一根钓竿。
5、侬(nóng):我,江南口语。快活:《诗话总龟》中作“世上”。
赏析:
这首词是题《春江钓叟图》画之词。据《南唐书·后主纪》载:“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后主避祸,惟覃思经籍。”由此,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后主为情势所迫,沈潜避祸,隐遁世尘并写词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释文献太子的疑嫉”(蒲仁、梅龙《南唐二主词全集》辑注),也有道理。词史上最早写《渔父》词的,是唐代的张志和。李煜这首词,继承的就是张志和的“渔父家风”,写渔父的快乐逍遥。从词意上看,此词耽于隐逸、格调不高,当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此词开篇入画,将画中意境以言辞写出,以画境言心境。“浪花”成“千里雪”,“桃花”作“一队春”,写春江浪涌,春光明媚,中间嵌以“有意”和“无言”,作者以情见景,借景寓意,心态淡然而出。(m.ju.51tietu.net)有酒、有竿、悠然独钓,这种情境虽静寂却清新,所以作者以问作结:“快活如侬有几人?”其叹如赞,表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这首词语淡情疏,清丽简约,诗情与画境浑然一体,趣致盎然。
这首词题画抒怀,借景寓意,虽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却清丽不俗,也可视为题画诗词中的精品。
①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诚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舍弃也是一种境界②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③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④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⑤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才会看见心灵的宝藏;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才会看见门外清明的风景;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人间的繁花满树与灯火辉煌才会一片一片飘进窗来;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我们才能坦然勇敢走出门去,一步一步走向光明的所在.⑥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⑦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⑧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2.关于质量的句子有哪些1、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列宁
2、全世界没一个质量差、光靠价格便宜的产品能够长久地存活下来。——徐世明
3、质量是维护顾客忠诚的最好保证。——杰克·韦尔奇
4、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威廉·戴明
5、品率预定为85,那么便表示容许15的错误存在。——菲利普·克劳斯
6、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松下幸之助
7、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约瑟夫·朱兰
8、克服自己消极的、钻牛角尖的扭曲的思想方式,便能增加效率,提高自尊心。——伯恩斯
9、工作中最重要的提高效率。——约·艾迪生
10、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切斯特菲尔德
11、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迅速地办事。——歌德
12、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才会成功。——叶圣陶
13、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于丹
14、如果说金钱是商品的价值尺度,那么时间就是效率的价值尺度,因此对于一个办事缺乏效率者,必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培根
15、技术教育是手工劳动的升华,它能把手工劳动的效率提高到最高程度。——威·格拉德斯通
1. 以一流的管理,培养一流的团队,争取一流的质量,实现一流的效益。
2. 质量是我们的自尊。
3. 以诚信赢得市场,以质量铸造品牌。
4. 体魄因健康而美丽,产品*质量而闪光。
5. 以信誉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6. 效益在我手中,质量在我心中。( 散文阅读: )
7. 星星虽多,但不能高攀太阳。——匈牙利谚语
8. 优质是奉献的堆积,效益是优质的结晶。
9. 上工序服务下工序,为产品负责;下工序监督上工序,为质量把关。
10. 人为本,质做基,企业大厦*地起!
11. 质量缔造名牌,名牌*质量承载。
12. 全世界没一个质量差,光靠价格便宜的产品能够长久地存活下来。——徐世明
13.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
14. 市场是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
15. 以质量征服人心,让世界认识。
16. 质量赢信誉,信誉得效益。
17. 优质良药惠百姓,粒粒融入情。
18. 质量以我为本,我以质量为荣。
19. 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发展。
20. 用诚信打造脊梁,用质量铸就辉煌。()
21. 人生寄望健康,健康源于质量。
22. 行为是意识的结果,而质量又是行为的结果。
23. 质量就是政治,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价值。
24. 有百分之百的工作态度,才有百分之百的产品质量。
25. 质量等于利润。——汤姆•彼得斯
26. 质量是企业长远生存的根基,是企业竞争的免死金牌。
27. 用真情锻造产品,以爱心打造质量。
28. 质量出效益,操作是关键;工作完成好,精心是尺度。
29. 用完美的质量打造常青的品牌。
30. 质量打造世界名牌,质量呵护人类健康。
31. 设计是质量的源头,质量是成功的保障。
32. 客户的质量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
33. 抓素质教育是促进产品质量的母本。
34. 加固质量大堤,争创世界名牌。
35. 以人品带产品,以品质带品牌。
江上渔者古诗
《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江上渔者古诗,希望有所帮助!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常的语言,*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常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质量好的句子(精选80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句子吧,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语言基本运用单位。究竟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好的句子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质量好的句子(精选80句),欢迎大家分享。
1、效益在我手中,质量在我心中。
2、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
3、用诚信打造脊梁,用质量铸就辉煌。
4、质量安全重于泰山,个人利益轻于鸿毛。
5、精益求精,质量第一。
6、打造创新精神,构筑质量蓝图。
7、常念增收节支经,高奏生产质量曲。
8、质量靠大家,情系你我他。
9、细心精心用心,品质永保称心。
10、我的工作按标准,我的.产品我保证。
1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铸造辉煌,惟有质量。
12、提升产品质量,重塑企业形象。
13、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14、一人疏忽百人忙,人人细心更顺畅。
15、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升质量竞争力。
16、以信誉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17、客户的质量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
18、设计是质量的源头,质量是成功的保障。
19、质量赢信誉,信誉得效益。
20、质量是我们的自尊。
21、没有质量等于没有效益。
22、以人品带产品,以品质带品牌。
23、质量来自精心操作。
24、做好品质记录,打好品管基础。
25、质量是信誉的基石。
26、质量是水,企业是舟;水能载舟,也能镬舟。
27、一次做好,质量最好,成本最低。
28、以诚信赢得市场,以质量铸造品牌。
29、坚持以质取胜,提高竞争实力。
30、质量一放松,徒劳又无功。
31、百年宏业,质量为基;关注质量,关爱生活。
32、质量是丰碑,廉洁是口碑。
33、得到顾客的满意和喜欢,就是好品质。
34、源头不抓,质量必垮。
35、要有好的灌溉,才有好的成果。
36、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
37、重视质量生产,参与质量管理。
38、质量以我为本,我以质量为荣。
39、倡导依法行政,提升服务质量。
40、成也质量,败也质量。
41、深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42、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3、采用规范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44、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创效益。
45、采用先进标准,提高产品质量。
46、质量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
47、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来自至高的品质境界。
48、质量出效益,点滴成江河。
49、效率是生命,质量是根本。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作者:李煜
原文:
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1、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2、纶:线。
3、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翻译:
在春风中我荡着一叶小舟,
相伴我的呢只有一根蚕丝和一个鱼钩,
眼望着长满鲜花的小洲,
手举着斟满美酒的瓦瓯,
在无边的波浪中我拥有了自由。
赏析:
这首《渔父》词写来与《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不同。前一首着重写渔父的快活,这一首写渔父的自由。词中连用四个“一”字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为的是强调渔父一人的独立自由。我们可以想象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划着一支长桨,迎着春风,出没在万顷波涛之中,何等潇洒自在。他时而举起一根丝线,放下一只轻钩;时而举起酒壶,看着沙洲上的春花,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他家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置酒一壶,加上他一个老翁,所以自号六一。李煜词中这们渔父,也可以称六一渔父:一叶舟,一支桨,一纶丝,一只钩,一壶酒,一个渔翁。(m.ju.51tietu.net)李煜这两首词,写来情调悠扬轻松,应该是亡国前所作。据宋刘首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李煜这两首词是题画词,原画名《春江钓叟图》。这两首词,也有画境。可惜原画已失传。要是原画也流传下来,我们就可以体会词画相得益彰的妙处了。
渔父的古诗质量
关于渔父的古诗
有渔父形象的古诗
渔父二首的古诗
质量的古诗
渔父的古诗拼音版
渔父唐张志和的古诗
渔父歌的古古诗词
古诗渔父二首李中的
求质量的古诗
苏轼描写渔父的古诗
古诗词的渔父形象
钓台渔父褐为裘的拼音古诗
古诗词中的渔父意象
高质量的古诗
关系质量的古诗
质量安全的古诗
质量口号
唐代的古诗质量
与质量相关的古诗
质量标语
质量的标语
质量的口号
质量说说
质量语录
质量格言
质量句子
质量名言
古诗中的那些渔父形象
质量管理的古诗
描写心胸宽广的诗句
描写离别思念的诗句
描写白马寺的诗句
描写兰花香气的诗句
描写热爱生活的诗句
描写爱国的名言警句
关于描写苏州的诗句
描写农耕生活的诗句
描写累而坚持的诗句
描写山雾缭绕的诗句
描写陶瓷的诗句
描写伉俪情深的诗句
描写易烊千玺的诗句
描写战场上厮杀的诗句
描写难忘的好词好句
描写人有才华的诗句
描写夏天的诗句和词语
描写人物外貌的排比句
描写日出的诗句大全
描写社会黑暗的诗句
诗经中描写植物的诗句
描写现代军人的诗句
描写独守空房的诗句
描写青楼女子的诗句
关于描写战争的诗句
描写江南秋天的诗句
关于描写古城的诗句
描写赞美教师的诗句
描写谦谦君子的诗句
绝句是描写春天的诗吗
描写爱情的英文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