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渔父形象

关于古诗词的渔父形象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的渔父形象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的渔父形象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的渔父形象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58) 说说(129) 名言(757) 诗词(9k+) 祝福(63) 心语(3)

  •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 文学
  •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以下几类:

      一、怀才不遇、豪放洒脱的形象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抒发了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旷世情怀。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二、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这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三、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四、爱民惜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五、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抒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六、奋发进取的形象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充分表达了年轻时杜甫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旷达胸怀。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是一种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表现了李白傲视权贵、豪放不羁的性格。除了李白之外,唐代的罗隐、宋代的朱敦儒等,有时也表现出这种性格特征。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是一种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除杜甫外,代表性的诗人还有宋代的范仲淹、陆游,清代的郑板桥等。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这是一种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这句诗展现的是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代表性的诗人还有王维、孟浩然等。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这是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一诗中,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了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泪来,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之心却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形象在很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罗隐、辛弃疾、陆游等。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这是一种矢志报国、愤慨愤世的形象。这种形象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统治时期,在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文人笔**现得特别明显。他们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非常鲜明。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反映的是友人送别、珍惜友谊的形象。这在古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都是这一形象的写照。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是一种羁旅天涯、思念故乡的形象。思乡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写思乡的诗词,俯拾皆是。张九龄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李靓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都是塑造思乡形象的名篇。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这是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很多边塞诗人的作品,都塑造了这一形象。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等,就是这一形象的代表。

      9.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形象。除曹操的诗外,杜甫的《兵车行》也通过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

      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这是一种爱恨情长的形象。以柳永、晏几道为代表,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或离别后的无限忧伤和绵绵情意,塑造爱恨情长的形象。

      除了上面所列举的十种形象外,常见的还有一些闺怨诗中塑造的孤寂落寞、愁苦幽怨的形象,一些豪放作品中塑造的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等。中学生掌握了这些形象,也就基本掌握了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全部。相信再遇到相关题目,定会游刃有余,手到擒来,捷报飞传。

    [阅读全文]...

2022-01-20 20:35:36
  • 《渔父》诗词原文及译文

  • 文学
  • 《渔父》诗词原文及译文

      《渔父》是南唐李煜创作的一组杂言古诗。此词后主为情势所迫,沈潜避祸,隐遁世尘并写词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释文献太子的疑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渔父》诗词原文及译文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渔父

      五代 李煜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⑴此词调名亦作《渔父词》,《历代诗余》中作《渔歌子》。据宋阮阅《诗话总龟》载:“予尝于富商高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图》,及故大丞相文懿张公弟,有《春江钓叟图》,上有南唐李煜金索书《渔父词》二首。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另《古今诗话》中亦云:“张文懿家有《春江钓叟图》,上有李煜《渔父词》二首。”又,《花草粹编》中此词有题作“题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并注云:“金索书,不知书名抑书法也。”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南唐二主年谱》引陶谷《清异录》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依王仲闻解,“金索书”即“金错刀书”,也就是李煜的书法。

      ⑵棹(zhào):摇船的工具。短的叫楫,长的叫棹。

      ⑶纶:《五代名画补遗》中作“轮”。纶,钓鱼用的粗丝线。茧缕(lǚ):丝线,这里指渔弦。茧,茧丝。

      ⑷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⑸瓯(ōu):装酒的器具,即盅,一种*底深碗。

      ⑹顷:土地面积单位。一百亩为一顷。

      译文:

      在春风中我荡着一叶小舟,相伴我的呢只有一根蚕丝和一个鱼钩,眼望着长满鲜花的小洲,手举着斟满美酒的瓦瓯,在无边的波浪中我拥有了自由。

      赏析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是《春江钓叟图》的题画词。全词借景寓意,突出了渔父的独立自由,表达了作者追求闲适、向往自由、隐逸遁世的思想情趣。从词意上看,此词耽于隐逸、格调不高,当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这首词短而不丽,工而不奢,四个“一”字连用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不但不显重复,反而有一气呵成、悠然不断之感。取“一”与“万顷”相映照,细巨对应,工整而精妙。

      词题画抒怀,借景寓意,虽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却清丽不俗,也可视为题画诗词中的精品。

      点评

      这首《渔父》词写来与前一首不同。前一首着重写渔父的快活,这一首写渔父的自由。词中连用四个“一”字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为的是强调渔父一人的独立自由。我们可以想象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划着一支长桨,迎着春风,出没在万顷波涛 之中,何等潇洒自在。他时而举起一根丝线,放下一只轻钩;时而举起酒壶,看着沙洲上的春花,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他家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置酒一壶,加上他一个老翁,所以自号六一。李煜词中这们渔父,也可以称六一渔父:一叶舟,一支桨,一纶丝,一只钩,一壶酒,一个渔翁。李煜这两首词,写来情调悠扬轻松,应该是亡国前所作。据宋刘首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李煜这两首词是题画词,原画名《春江钓叟图》。这两首词,也有画境。可惜原画已失传。要是原画也流传下来,我们就可以体会词画相得益彰的妙处了。

    [阅读全文]...

2021-12-10 18:14:08
  • 渔父古诗原文(渔父古诗拼音版张志和)

  • 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

    -2-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代:柳宗元《渔翁》

    -3-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唐代:罗隐《赠渔翁》

    -4-

    草衣荷笠鬓如霜,自说家编楚水阳。

    满岸秋风吹枳橘,绕陂烟雨种菰蒋。

    芦刀夜鲙红鳞腻,水甑朝蒸紫芋香。

    曾向五湖期范蠡,尔来空阔久相忘。

    ——唐代:韦庄《赠渔翁》

    -5-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唐代:张志和《渔父》

    -6-

    一竿青竹*隈,荷叶衣裳可自裁。

    潭定静悬丝影直,风高斜飐浪纹开。

    朝携轻棹穿云去,暮背寒塘戴月回。

    世上无穷嶮巇事,算应难入钓船来。

    ——唐代:秦韬玉《钓翁》

    -7-

    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馀。

    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

    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唐代:罗邺《钓翁》

    -8-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唐代:岑参《渔父》

    -9-

    问君何所适,暮暮逢烟水。

    独与不系舟,往来楚云里。

    钓鱼非一岁,终日只如此。

    [阅读全文]...

2022-05-26 23:26:36
  •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_绝句行古诗

  • 深处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愿对您有所启发。

    李中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

    【译文及注释】

    【赏析】

    ju.51tietu.net编辑推荐

    黄景仁 癸巳除夕偶成

    想信您读完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绝句行古诗,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1-23 13:54:29
  • 诗名含有渔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渔字的诗词

  • 渔牧二首 其一 渔

    夏原吉〔明代〕

    数口团栾舟作屋,四时温饱水为田。人来或问行藏事,不说桐江与渭川。

    题吴县叶渔庄司马承桂五湖渔庄图 其一

    王锡九〔清代〕

    万顷湖光照读书,四围碧柳更萧疏。*生领略烟波趣,渔弟渔兄共结庐。

    题吴县叶渔庄司马承桂五湖渔庄图 其二

    王锡九〔清代〕

    依然人境绝尘埃,最好扁舟一溯洄。七十二峰青到眼,夕阳红处钓船来。

    拟渔樵耕牧四首 其一 渔

    胤禛〔清代〕

    舴艋漂摇随处家,一篙绿水度年华。风罾逐浪蘋溪远,雨网冲烟柳渚斜。

    在在耽闲盟白鹭,朝朝买醉馔红虾。团圞儿女欢篷底,岂羡浮名举世夸。

    读渔洋山人诗集感怀云图宾石超群诸先生皆渔洋裔也 其二

    郑鸿〔清代〕

    旧事重思各黯然,酒场诗社已成烟。归来自惜匆匆甚,回首风光十七年。

    读渔洋山人诗集感怀云图宾石超群诸先生皆渔洋裔也 其三

    郑鸿〔清代〕

    香海风流人已去,尚馀螺壳擅辞华。渊源家学千秋继,不愧诗名在杜家。

    读渔洋山人诗集感怀云图宾石超群诸先生皆渔洋裔也 其四

    郑鸿〔清代〕

    司马桥边曾觅句,桓公台下几探春。他年再访花山路,惜少当时旧酒人。

    读渔洋山人诗集感怀云图宾石超群诸先生皆渔洋裔也 其一

    郑鸿〔清代〕

    记得髫年学赋诗,锦秋湖畔得良师。不知此日东堂下,可有梅花似昔时。

    江上渔者

    范仲淹〔宋代〕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淮上渔者

    郑谷〔唐代〕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江浦风 一和: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阅读全文]...

2021-12-27 13:05:54
  • 高考古诗词分析形象题型解题技巧

  • 高考
  • 高考古诗词分析形象题型解题技巧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阅读全文]...

2022-05-03 02:27:36
  • 形容朋友的古诗词

  • 朋友,写作
  • 形容朋友的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形容朋友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送别诗

      作者:【无名氏】年代:【隋】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2、送别

      作者:【王维】年代:【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3、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年代:【唐】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5、谢亭送别

      作者:【徐浑】年代:【唐】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6、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年代:【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暮春送别

      作者:【韩琮】年代:【唐】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8、赋得早燕送别

      作者:【李益】年代:【唐】

      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

      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

      梁空绕不息,檐寒窥欲遍。

      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

      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

      9、送别

      作者:【李百药】年代:【唐】

      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

      夜花飘露气,暗水急还流。

      雁行遥上月,虫声迥映秋。

      明日河梁上,谁与论仙舟。

    [阅读全文]...

2022-01-02 13:59:00
  • 有关古诗词中的“燕子”意象

  • 燕子,文学
  • 有关古诗词中的“燕子”意象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中的“燕子”意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我国古典诗词中,燕子这一意象随处可见。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备受古人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那么燕子究竟在诗词中有哪些意蕴呢?

      一、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作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二、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三、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眷恋旧巢的*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另外还有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四、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郭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五、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六、表现爱情,传达相思

      自古双双对对的燕子引起了许多有情人的情思。看到成双成对的燕子,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他们满怀憧憬,也希望像燕子一样比翼双飞。于是,诗人词人通过描写双飞的燕子表达对爱情的美好愿望。古代词作中这样的燕子意象的词也可谓不少,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写燕子的时候总是用“双双”或“双飞”这两个关键词。如冯时行的《玉楼春》:“杏花微露春犹浅。春浅愁浓愁送远。山拖馀翠断行踪,细雨疏烟迷望眼。暮云浓处轻吹散。往事时时心上见。不禁慵瘦倚东风,燕子双双花片片。”燕子双双的爱情是美好的,然而对于那些孤独的少妇来说,现实又往往是此般无奈。少妇看到双飞的燕子时,往往会联想到自身独处深闺的孤独、空虚的日子是那么的漫长于是一种相思与情愁便寄托在了燕子身上。

      七、表现时事变迁,抒国破家亡感慨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当诗人词人们看到一年又一年的燕子,联想到周围人事的变化,不由得产生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感慨。于是燕子便披上了时事变迁、民族兴亡见证者的外衣,成为了爱国词人慷慨陈词、宣泄情感的载体,以此来表达对人事代谢、国破家亡的感慨。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姓家。东晋时宰相王导、谢安等豪族都住在乌衣巷,由于时移世变,王谢世家变得零落,燕子归来,不遇新主,也只好另寻居处。诗中充满怀旧感伤气氛。

      八、表现羁旅情愁、漂泊之苦

      燕子属于候鸟,所以它的寄居人家、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赋予了它表达羁旅乡愁的意象。尤其对于那些去乡离家、漂泊天涯的词人, 当看到春来秋往定巢檐下的燕子时, 便不由得联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引起客居他乡的伤感以及思乡之情。所以以燕子表现羁旅情愁、漂泊之苦的诗词主要以它的候鸟特性展开的。如王炎《点绛唇》“雨湿东风,谁家燕子穿庭户。孤村薄暮。花落春归去。浪走天涯,归思萦心绪。家何处。乱山无数。不记来时路。”诗人王炎浪走天涯,想要回到故乡的思绪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家在何处?千山万水之后,已经忘记了来时的路。这是一幅以燕子为代表的晚春乡景图,正是这种似是而非的景色勾起的是异乡词人浓浓的乡愁。

      九、代人传书,倾诉离人之苦

      南来北往的燕子在古诗词中还扮演着一个比较特殊的角色: 信使。燕子作为信使, 使它具有了诉说离情的意象。“我婿去重湖,临窗泣*。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郭绍兰在《寄夫》这首诗中想要借燕子这个信使来向自己的“薄情夫”传送书信,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欧阳修在《蝶恋花》(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这首闺怨词中刻画的是一位思念自己爱人的深情女子。她借双燕来表明自己对男子的深情思念。

      总之,在诗词中,诗人借燕子这个意象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他物类所能及。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阅读全文]...

2022-04-19 14:00:50
  • 含有父字的古诗词 带父字的诗词名句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贯休《献钱尚父》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篇》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篇》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增广贤文·上集》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渔父》

    爱之如父母, 仰之如日月,敬之如鬼神,畏之如雷霆——《梁书·列传·卷三十八》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斜风细雨不须归。——苏轼《浣溪沙·渔父》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篇》

    依然一笑作春温。——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佚名《蓼莪》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苏轼《渔父·渔父醒》

    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幼学琼林·卷一·天文》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佚名《蓼莪》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黄庭坚《戏呈孔毅父》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父为考,母为妣。——《尔雅·释亲》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篇》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周书·泰誓》

    自古妻贤夫祸少,应知子孝父心宽。——《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氏家训·治家篇》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贯休《献钱尚父》

    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全文》

    桃花流水鳜鱼肥。——苏轼《浣溪沙·渔父》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入则孝》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之恶心生。——《国语·鲁语·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渔父》

    父子竭力山成玉,弟兄同心土变金。——《增广贤文·下集》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孝经·庶人》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择子莫择父,择亲莫择邻。——《增广贤文·下集》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阅读全文]...

2022-04-24 15:11:36
  • 古诗词欣赏:渔歌子

  •   《渔歌子》其五

      张志和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赏析:

      第五首写青草湖赏月之乐。

      时逢月半,月儿正圆,诗人泛舟于青草湖中,天上的圆月与湖中的月影相映成趣。在江流中来往,在风波中出没的诗人,置身其间,感到其乐无穷,飘然如仙,无怪乎他要自号“烟波钓徒”了。

      由于有“乐在风波不用仙”之唏,传说诗人“一旦忽乘云鹤而去”(《唐才子传》卷三),坐实其乘鹤仙去。其实这样并没有真正领会其的真意所在。

      诗的第二句“巴陵渔父棹歌连”,谓此时此景,正与屈原《渔父》篇中渔父所唱之棹歌仿佛。屈原流放湖湘之间,行吟泽畔,有渔父劝其不如归隐,曾唱渔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在“青草湖中月正圆”的时刻,诗人不由想起这位巴陵(今湖南岳阳)渔父所唱之歌,体味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岂是挣扎于尘嚣之中人所能想象的,故诗人乐所其乐,吟出“乐在风波不用仙”之句。

      综上所述,这些小词的形式与七言给予句比,只差一字,第三句七言化为两个三字句,然而其节奏与音韵已显得不同,读来颇有参差错落之致。可知初期的小词与绝句关系密切,只是更具音乐性,句式长短错落,已与诗明显有别。

      诗人能够写出这些具有远韵远神的小词,得力于他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志和善画山水,酒甘兴起之际,以击鼓吹笛助兴,挥毫作画,倾刻而就,无不曲尽天真,令人赞叹。这五首小词撰成后,诗人即据以作画,意兴高远。当是到而抱憾知,即百计求访,为不能得到而抱憾。可见这些词既是诗,又是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千百万来脍炙人口。苏轼即将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和《浣溪纱》两首词中。当然,比较下来,苏轼不免生硬之赚,“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刘熙载语)。不过于中也可知苏轼倾倒之意。

      这些词撰成后,一时和者甚众,颜真卿、等均有和作,可惜皆已不传。张词不仅风靡国内而已,甚至于蜚声海外,赢得无数的海外读者,与唐穆宗时代的日本嵯峨天皇就有五首仿作问世,流传至今昔。

    [古欣赏:渔歌子]

    [阅读全文]...

2021-12-27 11:33:25
古诗词的渔父形象 - 句子
古诗词的渔父形象 - 语录
古诗词的渔父形象 - 说说
古诗词的渔父形象 - 名言
古诗词的渔父形象 - 诗词
古诗词的渔父形象 - 祝福
古诗词的渔父形象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