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渔父形象的古诗

关于有渔父形象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渔父形象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渔父形象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渔父形象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73) 语录(5) 说说(14) 名言(712) 诗词(379) 祝福(8) 心语(104)

  •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 学生
  •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渔父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翻译

      渔父仰天大笑、吟唱,轻飘飘的江鸥在飞翔,宽阔的长江上吹洒满江风雨。江边骑马奔波的当差的小官,现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过长江。

      注释

      轻鸥举:轻盈的鸥鸟飞起来。

      漠漠:云烟弥漫。

      赏析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写渔父从酒醒之后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闲适的神情。仰天而笑“轻鸥举”,隐喻渔父如海鸥那样自由飞翔。*视而笑“漠漠一江风雨”,隐喻渔父如江阔那样的心胸,无视风雨。这是自然的壮观,也是渔父的身影。渔父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恬淡悠然。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写实对比的手法,进一层以官人的奔波映衬出渔父的悠闲,突出了官人高贵反而累赘、无能,渔父卑下反而自由自在。“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群群骑马的官人,这时也不得不借渔父的“孤舟”南渡。嬉笑诙谐之情,表现在最后两句中。

      第四首词先描景,后叙事,景事相缀,以“笑”为中心线,贯串全词,写出了渔父的闲适自由的生活情景。也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呈现出一股逸然超脱的思想情趣:静谧的荒野江边,质朴的莞尔而笑的渔父与轻盈自由的江鸥为伴,跟风雨中追名逐利的官人构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的美丑标准也在这里明显地得到标示。这一点,又是在非常自然的化工妙手中表现出来,显示出一种“真态”的村野气息。

      渔父词二首·其二

      侬往东吴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翻译

      我住在太湖边上,在烟波里每天划船钓鱼。

      青山像翠玉,美酒浓如油,喝醉了就看着山非常自由。

      注释

      侬:吴语经典特征字,此处指我。

      东吴: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带。

      震泽:即今太湖的别称。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词是元皇庆二年(1313年)十二月,赵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题渔父图》所作。

      赏析

      这首与上一首一样,表达了词人情愿作浩淼烟波中的钓徒,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情。赵孟頫家在太湖,这正是范蠡放舟之所在,渺渺烟波的湖面上,天天驾着渔船来往,闲来看山,兴至饮酒。山很翠,酒尤美,醉卧舟中,眼望群山,愈发觉得古人范蠡的选择没错,逍遥自在的江湖生活才是志向所在。这首词清淡优美,仿佛见青山、淡水、扁舟、醉叟,诗情画意洋溢其间。诗中对山水的描绘是客观风景的真实反映,透露出作者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渴望远离充满危机的官场世界,以求得心灵的*和与宁静的愿望。全词最后归结为“自由”二字,而这正是词人最深切、最热烈的向往。

      渔父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翻译

      八九月芦花满天飞,南溪老人垂钓回来。

      秋天的山从隐约映入眼帘,野艇靠着栏杆隐约可见。

      拿着鱼竿寻找着小路,对着斜阳梳着白发。

      反而是商山四皓多管闲事,为皇太子定夺是非正误。

      注释

      谿:同“溪”。

      重钓:深水中钓鱼。

      槛:轩廊临水的`栏干。依依,隐约貌。

      鹤发:鹤的羽毛白色,喻老人白发。

      斜晖:同“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翻:反而。

      四皓:秦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传说汉高祖敦聘不至,吕氏用张良策,令太子卑词安车,捐此四人与游,因而使高祖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清除了改立太子的意图。

      储皇:即储君皇太子。

      创作背景

      张志和是中唐诗人,安史之乱后隐居山林,经常泛舟垂钓,不再理会政事。这首《渔父》就是写他隐逸生活的代表作。

      鉴赏

      诗篇在*漫天飞舞的芦花中缓缓拉开帷幕,渲染出一派宁静优美安详的环境氛围。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秋高气爽,扁舟垂纶的的老渔父伴着夕阳的余晖划舟而归,晚风悠悠,芦花飘飘,溪水清清,波光粼粼。

    [阅读全文]...

2022-01-08 19:43:00
  • 渔父古诗原文(渔父古诗拼音版张志和)

  • 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

    -2-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代:柳宗元《渔翁》

    -3-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唐代:罗隐《赠渔翁》

    -4-

    草衣荷笠鬓如霜,自说家编楚水阳。

    满岸秋风吹枳橘,绕陂烟雨种菰蒋。

    芦刀夜鲙红鳞腻,水甑朝蒸紫芋香。

    曾向五湖期范蠡,尔来空阔久相忘。

    ——唐代:韦庄《赠渔翁》

    -5-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唐代:张志和《渔父》

    -6-

    一竿青竹*隈,荷叶衣裳可自裁。

    潭定静悬丝影直,风高斜飐浪纹开。

    朝携轻棹穿云去,暮背寒塘戴月回。

    世上无穷嶮巇事,算应难入钓船来。

    ——唐代:秦韬玉《钓翁》

    -7-

    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馀。

    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

    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唐代:罗邺《钓翁》

    -8-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唐代:岑参《渔父》

    -9-

    问君何所适,暮暮逢烟水。

    独与不系舟,往来楚云里。

    钓鱼非一岁,终日只如此。

    [阅读全文]...

2022-05-26 23:26:36
  •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_绝句行古诗

  • 经典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愿对您有所启发。

    李中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

    【译文及注释】

    【赏析】

    编辑推荐

    黄景仁 癸巳除夕偶成

    想信您读完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绝句行古诗,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6-23 00:13:14
  •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 文学
  •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以下几类:

      一、怀才不遇、豪放洒脱的形象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抒发了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旷世情怀。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二、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这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三、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四、爱民惜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五、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抒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六、奋发进取的形象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充分表达了年轻时杜甫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旷达胸怀。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是一种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表现了李白傲视权贵、豪放不羁的性格。除了李白之外,唐代的罗隐、宋代的朱敦儒等,有时也表现出这种性格特征。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是一种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除杜甫外,代表性的诗人还有宋代的范仲淹、陆游,清代的郑板桥等。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这是一种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这句诗展现的是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代表性的诗人还有王维、孟浩然等。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这是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一诗中,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了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泪来,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之心却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形象在很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罗隐、辛弃疾、陆游等。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这是一种矢志报国、愤慨愤世的形象。这种形象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统治时期,在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文人笔**现得特别明显。他们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非常鲜明。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反映的是友人送别、珍惜友谊的形象。这在古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都是这一形象的写照。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是一种羁旅天涯、思念故乡的形象。思乡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写思乡的诗词,俯拾皆是。张九龄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李靓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都是塑造思乡形象的名篇。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这是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很多边塞诗人的作品,都塑造了这一形象。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等,就是这一形象的代表。

      9.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形象。除曹操的诗外,杜甫的《兵车行》也通过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

      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这是一种爱恨情长的形象。以柳永、晏几道为代表,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或离别后的无限忧伤和绵绵情意,塑造爱恨情长的形象。

      除了上面所列举的十种形象外,常见的还有一些闺怨诗中塑造的孤寂落寞、愁苦幽怨的形象,一些豪放作品中塑造的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等。中学生掌握了这些形象,也就基本掌握了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全部。相信再遇到相关题目,定会游刃有余,手到擒来,捷报飞传。

    [阅读全文]...

2022-01-20 20:35:36
  • 《渔父》诗词原文及译文

  • 文学
  • 《渔父》诗词原文及译文

      《渔父》是南唐李煜创作的一组杂言古诗。此词后主为情势所迫,沈潜避祸,隐遁世尘并写词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释文献太子的疑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渔父》诗词原文及译文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渔父

      五代 李煜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⑴此词调名亦作《渔父词》,《历代诗余》中作《渔歌子》。据宋阮阅《诗话总龟》载:“予尝于富商高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图》,及故大丞相文懿张公弟,有《春江钓叟图》,上有南唐李煜金索书《渔父词》二首。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另《古今诗话》中亦云:“张文懿家有《春江钓叟图》,上有李煜《渔父词》二首。”又,《花草粹编》中此词有题作“题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并注云:“金索书,不知书名抑书法也。”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南唐二主年谱》引陶谷《清异录》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依王仲闻解,“金索书”即“金错刀书”,也就是李煜的书法。

      ⑵棹(zhào):摇船的工具。短的叫楫,长的叫棹。

      ⑶纶:《五代名画补遗》中作“轮”。纶,钓鱼用的粗丝线。茧缕(lǚ):丝线,这里指渔弦。茧,茧丝。

      ⑷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⑸瓯(ōu):装酒的器具,即盅,一种*底深碗。

      ⑹顷:土地面积单位。一百亩为一顷。

      译文:

      在春风中我荡着一叶小舟,相伴我的呢只有一根蚕丝和一个鱼钩,眼望着长满鲜花的小洲,手举着斟满美酒的瓦瓯,在无边的波浪中我拥有了自由。

      赏析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是《春江钓叟图》的题画词。全词借景寓意,突出了渔父的独立自由,表达了作者追求闲适、向往自由、隐逸遁世的思想情趣。从词意上看,此词耽于隐逸、格调不高,当是李煜前期意念消沉的.作品。

      这首词短而不丽,工而不奢,四个“一”字连用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不但不显重复,反而有一气呵成、悠然不断之感。取“一”与“万顷”相映照,细巨对应,工整而精妙。

      词题画抒怀,借景寓意,虽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却清丽不俗,也可视为题画诗词中的精品。

      点评

      这首《渔父》词写来与前一首不同。前一首着重写渔父的快活,这一首写渔父的自由。词中连用四个“一”字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为的是强调渔父一人的独立自由。我们可以想象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划着一支长桨,迎着春风,出没在万顷波涛 之中,何等潇洒自在。他时而举起一根丝线,放下一只轻钩;时而举起酒壶,看着沙洲上的春花,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他家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置酒一壶,加上他一个老翁,所以自号六一。李煜词中这们渔父,也可以称六一渔父:一叶舟,一支桨,一纶丝,一只钩,一壶酒,一个渔翁。李煜这两首词,写来情调悠扬轻松,应该是亡国前所作。据宋刘首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李煜这两首词是题画词,原画名《春江钓叟图》。这两首词,也有画境。可惜原画已失传。要是原画也流传下来,我们就可以体会词画相得益彰的妙处了。

    [阅读全文]...

2021-12-10 18:14:08
  • 渔父原文及翻译注音(渔父词全诗翻译)

  • 《渔父》和前篇《卜居》,王逸《章句》皆以为屈原作,但在《渔父序》的末尾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则又以为《渔父》为楚人采屈原之轶事而作。至清崔述明确提出《渔父》非屈原所作:“谢惠连之赋雪也,托之相如;谢庄之赋月也,托之曹植。是知假托成文,乃词人之常事,然则《卜居》《渔父》亦必非屈原所自作。”今世许多学者赞同此说。但也有人力主《渔父》《卜居》为屈原之作,如姜亮夫先生在《屈原赋校注》《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译》诸书中作了反复的论证。

    《渔父》与《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于对黑暗政治的揭露,《渔父》则主要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两篇都是以问答的方式表现的。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 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 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騷》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

    【原文】

    屈原既放,

    游于江 潭,

    行吟泽畔①。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②。

    渔父见而问之,

    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至于斯③?”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④。”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⑤。

    世人皆浊,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⑥?

    众人皆醉,

    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⑦?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⑧?”

    屈原曰:

    “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⑨。

    安能以身之察察⑩,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

    葬身于江 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

    不复与言。

    【注释】

    ①既放:指屈原被楚襄王放逐。游于江 潭:指在江 边漫游。潭:原指深渊,这里指江 边。行吟泽畔:指在大泽边上一边行走,一边吟诗。

    ②颜色:指脸色。形容:指体态容貌。枯槁:枯瘦。

    ③三闾大夫:楚国官名,掌管楚国贵族屈、景、昭三姓贵族谱牒等事物。

    ④见放:被放逐。

    ⑤凝滞于物:凝固停滞受外物的束缚。与世推移:随从世俗不断改变自己。王逸注为“随俗方圆”,即随波逐流。

    ⑥淈(ɡǔ)其泥:搅动泥沙。淈:搅乱。扬其波:扬起水波。此句意为推波助澜,随波逐流。

    ⑦餔其糟:吃酒糟。啜其醨:喝薄酒。此句亦随波逐流,变本加厉之意。

    [阅读全文]...

2022-03-06 01:31:32
  • 《沉醉东风·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 元曲
  • 《沉醉东风·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沉醉东风·渔夫》通过一个理想的渔民形象,通过对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情怀。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沉醉东风·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学*!

      【注释】

      选自隋树森编《全元散曲》

      ⑴黄芦:与白苹、绿柳、红蓼均为水边生长的植物。白苹: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⑵红蓼(liǎo):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

      ⑶刎颈交:刎,割;颈,脖子。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

      ⑷忘机友:机,机巧、机心。忘机友即相互不设机心、无所顾忌、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

      ⑸点:点点、数,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⑹傲杀:鄙视。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显贵。

      ⑺叟:老头。

      【译文】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他们就是那些点缀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鉴赏】

      白朴的这首《沉醉东风·渔夫》通过一个理想的渔民形象,通过对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情怀。小令意象艳丽、境界阔大,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然而仅仅看出这一层,未免辜负了作者的苦心。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看到“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相映成趣,就会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苹”、“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

      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和“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但毕竟没有正面写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写“渔夫”应该写出江上景,对此,作者不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写了“却有忘机友”之后,他便写江上景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用“秋”字修饰 “江”,点明了季节。一个“点”字,尤其用得好。如果**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正是指 “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古代人往往赞扬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黄庚的《渔隐》诗,则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只曲子的注脚。

    [阅读全文]...

2022-01-13 16:24:50
  •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赏析

  • 元曲
  •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赏析

      《沉醉东风·渔夫》是元曲作家白朴的散曲作品。这支小令塑造了一个理想的渔民形象,通过对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情怀,也流露出对社会不*的愤慨。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双调·沉醉东风·渔父》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赏析一

      白朴的这首〔沉醉东风·渔夫〕通过一个理想的渔民形象,通过对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情怀。小令意象艳丽、境界阔大,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曲共七句,可分为四层: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为第一层,交代渔夫活动的环境。这开篇的两句,对仗工整,“黄芦岸”对“绿杨堤”,“白苹渡口”对“红蓼滩头”。这里,作者对景物的选择煞费苦心,黄芦、白苹、绿杨、红蓼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物。同时,作者对这四种意象颜色的选择也是匠心独运;黄、白、绿、红四种颜色相互映衬,不仅色彩鲜艳明丽,而且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短短两句,作者却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秋江盛景图:秋江浩淼,江岸上黄色的芦苇在秋风的吹拂下飒飒作响,堤坎上青青的杨树昂首挺立。不远处,渡口旁的白苹长得十分茂密,滩头的红蓼红得艳丽。好美的景色啊!这环境,正是垂钓的好处所,这时节,也正是垂钓的好时候。

      第二层“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写渔翁驾一叶扁舟垂钓江上,但并非他一人。他虽没有伍员那样的刎颈之交(渔父)与之为伴,可他有许多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它们率真自然,深契渔翁的心境。可这些“忘机友”是怎样的朋友呢?

      第三层“点秋江白鹭沙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渔翁是以白鹭沙鸥为伴的,它们才是他的“忘机友”。这里虽然只有一句话,蕴含却很丰厚。“点”字用如动词,非常巧妙,形象地交代了白鹭、沙鸥在江面上飞掠、嬉戏的情形,描绘出的意境很阔大:在一望无际的浩淼的江面上,渔翁驾一叶扁舟,垂钓于此。舟舷两边,白鹭奋飞、沙鸥翔集,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看到渔详、友好的态度,或许还会落在渔翁的船头上,对着渔翁发生几声悦耳鸣叫。这个友白鹭、侣沙鸥的渔翁是那样的恬适、安详。与鸥鹭为伴,过恬淡的生活是许多文人渴望达到的生活境界,李白有“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的话,黄庚在《渔隐》诗中写道:“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鸳盟。”

      最后两句是第四层:“傲**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让那些富贵之人空羡慕吧,过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是一个一字不识的烟波钓徒。和渔翁比起来,那些达官贵人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最后的两句,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荣利的蔑视和甘心恬淡安谧生活的情怀。

      实际上,像曲中所描写的渔翁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的,现实中的渔翁未必敢在万户侯前那么傲岸,曲中的渔翁乃是作者理想的化身。我们知道,白朴自幼经历金元易代的变故,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金亡后,他怀有“满目山川之叹”,和诸遗老肆情山水、逃避世事。他曾写过一组(中吕·阳春曲〕《知几》,以*实的叙述、议论手法表现他远祸全身、诗酒悠游的处世态度,本曲通过对理想中渔翁友白鹭、侣沙鸥的自由生活的描写,形象地表明作者对远离官场的隐逸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由于这首小令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由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因此倍受元代受压抑的知识分子的喜爱。卢挚曾模仿这首小令(卢白二家本为至戚,或为唱和之作),作过〔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乘舟。[歹带]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鹭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间,伯子公侯。”主意与此曲一致,甚至好几个句子都直接来自此曲。

      艺术上,这首小曲语言清丽,风格俊逸,精心择词又不露痕迹,描绘的景物鲜艳明丽,意境阔大,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是元散曲中的上品。

      赏析二

      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然而仅仅看出这一层,未免辜负了作者的苦心。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你看到“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相映成趣,难道不会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吗?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苹”、“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真令人羡慕!

      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和“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但毕竟没有正面写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写“渔夫”应该写出江上景,对此,作者不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你看吧,写了”却有忘机友”之后,他便写江上景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生动!用“秋”字修饰“江”,点明了季节。一个“点”字,尤其用得好。如果**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究竟指什么呢?细玩文意,那正是指“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黄庚的《渔隐》诗,则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只曲子的注脚。

      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不难看出,这只曲子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我们知道,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那样的“渔夫”。说“渔夫”“傲**间万户侯”。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说“渔夫”“不识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古话说:“人生忧患识字始。”在任何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

    [阅读全文]...

2022-06-24 02:09:02
  • 李煜: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 春风
  •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作者:李煜

      原文:

      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1、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2、纶:线。

      3、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翻译:

      在春风中我荡着一叶小舟,

      相伴我的呢只有一根蚕丝和一个鱼钩,

      眼望着长满鲜花的小洲,

      手举着斟满美酒的瓦瓯,

      在无边的波浪中我拥有了自由。

      赏析:

      这首《渔父》词写来与《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不同。前一首着重写渔父的快活,这一首写渔父的自由。词中连用四个“一”字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为的是强调渔父一人的独立自由。我们可以想象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划着一支长桨,迎着春风,出没在万顷波涛之中,何等潇洒自在。他时而举起一根丝线,放下一只轻钩;时而举起酒壶,看着沙洲上的春花,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他家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置酒一壶,加上他一个老翁,所以自号六一。李煜词中这们渔父,也可以称六一渔父:一叶舟,一支桨,一纶丝,一只钩,一壶酒,一个渔翁。(m.ju.51tietu.net)李煜这两首词,写来情调悠扬轻松,应该是亡国前所作。据宋刘首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李煜这两首词是题画词,原画名《春江钓叟图》。这两首词,也有画境。可惜原画已失传。要是原画也流传下来,我们就可以体会词画相得益彰的妙处了。

    [阅读全文]...

2022-02-14 22:27:02
有渔父形象的古诗 - 句子
有渔父形象的古诗 - 语录
有渔父形象的古诗 - 说说
有渔父形象的古诗 - 名言
有渔父形象的古诗 - 诗词
有渔父形象的古诗 - 祝福
有渔父形象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