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茱的古诗

关于含有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茱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6k+)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0) 诗词(2) 祝福(1k+) 心语(51)

  • 描绘茱萸诗句欣赏

  • 欣赏
  • 描绘茱萸诗句欣赏

      (一)

      天路盘旋上,车行洞壑间。

      云中一声笛,窗外万重山。

      短策揖玄武,长呼指帝关。

      欲知终古事,石刻抚苔斑。

      (二)

      危径荫苍翠,岧遥上九天。

      半峰扬薄雾,一观袅青烟。

      日色开群岭,溪声会远川。

      昔时人远杳,诗药史留妍。

      (三)

      清寒上太行,覆釜满山霜。

      车亘穿崖洞,才临弄嶝场。

      翘观真武殿,唐跸绕羊肠。

      虽此登巅崄,瞥收两省光。

      (四)

      唐诗一首诱吾深,半世蹉跎尚幸临。

      栈道悬空奇险绝,青峰拔地静幽参。

      药王洞里仙丹觅,古竹林中七圣寻。

      山顶茱萸兄弟谊,黄花开尽异乡心。

      (五)

      茱萸峰顶四方寻,扑面清风赛乐琴。

      小憩亭台神爽爽,川流曲径感琛琛。

      嶜岑慎步穿阶道,幽谷扶栏品鸟音。

      俗念脱凡入静地,诗情潮涌落怡心

      (六)

      仰视高峰刺破天,涟漪暗绪荡心田。

      呼朋拾级峨峦上,唤友攀岩曲径穿。

      汗背抬头云路远,扶栏回首惧情悬。

      岚山烟袅四方顾,群岭躬身弄韵篇。

      (七)

      远看覆釜群峰立,磴道迢迢梯陟难。

      千里望云思绪怅,万般虚室翠霞漫。

      天门一*学仙隐,亲舍渐遥知暖寒。

      未见茱萸开玉岭,独吟诗佛倚危栏。

      (八)

      一轮红日腾空起,万道光芒照环宇。

      远眺黄河成横线,*看红叶漫翠微。

      祥云缭绕伴日行,雾障山岚有回声。

      日落月出星光稀,人生在世要珍惜。

      (九)

      岭北枝条破嫩芽,坡南烂漫野山花。

      茱萸峰上寻诗友,玄帝宫中谒道家。

      事事关心心必乱,声声入耳耳则麻。

      静观丘壑知高下,与世无争自豁达。

    [阅读全文]...

2022-07-19 13:47:10
  • 关于描写和赞美山茱萸的诗句

  • 赞美,古诗文
  • 关于描写和赞美山茱萸的诗句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和赞美山茱萸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首)

      一枝红豆半遮门,摇曳清姿出浴盆。

      偏爱霜娥为景秀,顺从青女赐香魂。

      秋生树杪心无度,月伴泉溪影有痕。

      衰草连天伤菊桂,唯吾大野晓晨昏。

      (第二首)

      多有众人妙语夸,茱萸恰好不相差。

      芳姿绰绰幽兰雅,倩影濯濯朗月华。

      看醉新妆红彻耳,贪痴逸韵粉流颊。

      长吟百句犹嫌少,怎奈诗囊已匮乏。

      (第三首)

      棘枝常插破柴门,红果时装玉宴盆。

      桓景登高非有意,长房系袋幸余魂。

      欣随菊酒同秋韵,偶入诗章落旧痕。

      兄弟相逢重九日,何妨一醉到黄昏。

      (第四首)

      为寻胜迹上葱茏,石级千阶欲仗筇。

      红豆荫浓微息步,黄河影幻势腾龙。

      登临真感他山小,环视方知我为峰。

      何觅茱萸曾插处,无边连翘壮游踪。

      (第五首)

      茱萸生就味偏酸,成长过程变色繁。

      嫩蕊金黄招怜爱,青如翡翠果实寒。

      秋来演变朱红样,串串娇羞赏者馋。

      相貌高洁缘何在?固精袪热性极端。

      (第六首)

      春风解风语,疑是故人来。

      地头的那两棵山茱萸,

      在多少寒来暑往风吹雨打里,

      长成了挺拔的树身和发达的枝条。

      春天到来的时候,

      黄花开满枝头,

      鲜艳夺目,

      最早把春天打扮得生机盎然,

      装点一道美丽的风景。

      山萸花总是在不经意间盛开。

      当三月的阳春,

      还没有融化小河岸边的冰层时,

      山萸花就是在抖斜寒束的风中开了,

      它才不管个春不春呢。

      它不惧怕雪域之颠的风雪,

      不惧春慢冬长的春寒,

      多少年来,

      一直矗立在那里,

      重重叠叠、枝枝相拥、

      在每一个相同的.季节抖擞的绽放,

      是还处在春寒时节的慢城,

      迎来了一场最早、最艳、最盛大的花事。

      秋季来临的时候,

    [阅读全文]...

2022-06-20 08:05:44
  • 关于茱萸的诗句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王勃《落花落》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王昌龄《九日登高》

    重九共游娱,秋光景气殊。 他日头似雪,还对插茱萸。——权德舆《酬九日》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王昌龄《送裴图南》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苏轼《西江月·重九》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李白《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白居易《九日登巴台》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但将酩酊酬佳节,更把茱萸仔细看。——黄庭坚《鹧鸪天·重九日集句》

    茱萸菊蕊年年事,十日还将九日看。——黄庭坚《鹧鸪天·万事令人心骨寒》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李颀《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送人冠獬豸,值节佩茱萸。——司空曙《九日送人》

    重阳卧看登高侣,满把茱萸只自愁。——陆游《秋夜·老觉人间岁月遒》

    一十二峰黄栗粽,东大洋海茱萸茶。——释了惠《偈颂七十一首·重阳佳节到来》

    莫锁茱萸匣,休开翡翠笼。——李贺《恼公》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汤式《小梁州·九日渡江》

    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吴文英《霜叶飞·重九》

    残芳悲鶗鴂,暮节感茱萸。——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万物庆西成,茱萸独擅名。——徐铉《茱萸诗》

    山翁醉插茱萸,仙姬笑拈芙蕖。——张可久《柳营曲·西山即事挽》

    楚国茱萸月,吴吟梨栗船。——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暖腹茱萸酒,空心枸杞羹。——寒山《诗三百三首》

    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刘长卿《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扬州四首》

    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储光羲《登戏马台作》

    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张说《湘州九日城北亭子》

    山行露变茱萸色,水宿风披菡萏香。——许浑《送客自两河归江南》

    乡亭茱萸津,先后非疏附。——储光羲《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同味迟生新枸杞,齐名久谢旧茱萸。——方回《腊月菊》

    觥醆艳翻菡萏叶,舞鬟摆落茱萸房。——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仙人矶*茱萸涧,铜雀台临野马冈。——韩翃《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

    麦门冬长马鬣青,茱萸蕊绽蝇头赤。——宋无名氏《小苏家》

    晚花狂蛱蝶,残蒂宿茱萸。——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妙选茱萸帐,*居翡翠楼。——李商隐《拟意》

    盍簪之别浇菖蒲,若堂之封酹茱萸。——方回《送程桂轩子方还罗治先墓》

    缀*茱萸好,浮舟菡萏衰。——杜甫《九日曲江》

    长安有狭斜行按金驹,立长沟,枇杷落尽茱萸秋。——袁宏道《拟古乐府》

    纫丝作长带,正胜茱萸纹。——梅尧臣《李庭老许遗结丝勒帛》

    火浣单衣绣方领,茱萸锦带玉盘囊。——李颀《行路难》

    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楚舞陵湖波,茱萸落金钗。——司马光《九月十一日夜雨宿营南园韩秉国寄酒兼见招以》

    满头插菊把茱萸,强歌强舞醉相扶,何必更画豳风图。——仇远《九日客中》

    沉香火暖茱萸烟,酒觥绾带新承欢。——李贺《屏风曲》

    [阅读全文]...

2022-02-10 07:44:16
  • 雨的古诗

  • 雨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4、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元·盍西村《越调小桃红·临川八景·荷塘雨声》)

      5、宋李清照的《声声慢》下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宋贺铸《青玉案》下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宋·陈克《豆叶黄》)

      8、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

      9、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11、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12、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13、宋王灼《减字木兰花》:飞霞半缕,收尽天风和雨。

      1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5、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五代前蜀·韦庄《谒金门》)

      16、宋吕渭老《一落索》: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

      17、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18、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19、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

      20、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21、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22、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虞集《听雨》)

      23、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

      2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

      26、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2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8、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2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3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32、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

      33、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清·郑燮《浪淘沙·暮春》)

      34、元人贯云石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35、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梦中作》)

      36、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

      3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38、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3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

      40、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

      41、五代南唐李璟的《浣溪沙》下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接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莫,接天流。

      42、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43、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

      44、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46、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4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48、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49、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阅读全文]...

2022-06-21 17:16:26
  •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 重阳节,祝福
  • 每逢重阳节,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在头上插茱萸,或者在重阳节登高的时候插茱萸。那么你知道重阳节为什么插茱萸吗?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以供大家参考。

    更多重阳节相关内容推荐↓↓↓

    重阳节为什么敬老

    重阳节的节日小知识

    重阳节日的主要*俗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避难消灾

    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重阳日,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避除*之气。

    思念亲人

    文人们于重阳结伴出外登高赏茱萸,重阳节插茱萸还有思念亲人的寓意。尤其在唐代,白居易、杜甫、寒山等几十位诗人均有吟唱重阳登高及插茱萸的诗。最为脍炙人口的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插茱萸的传说

    重阳节插茱萸与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县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就家家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那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人心害怕却又毫无办法。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恒景决心除魔,于是辞别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出去访仙学艺,以除瘟魔。他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天下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上,住着一位法力无边的仙长,叫费长房。

    经过遥远的路途和艰辛跋涉,恒景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并见到了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听恒景说明来由后,仙长费长房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收他为徒,并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除魔的青龙剑。

    之后,恒景废寝忘食,不分白天黑夜地加以练*,终于练就了一身的非凡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回到家乡后,恒景按仙长的叮嘱,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把乡亲们领到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意欲祸害人间。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青龙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了。从此以后,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有人分析认为,从节俗的原始意义看,茱萸与登高的结合应该是最早的。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迁移中去理解。

    重阳在早期民众的实践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什么是茱萸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落叶乔木或灌本,稀常绿或草木。单叶对生,稀互生或*于轮生,通常叶脉羽状,稀为掌状叶脉,边缘全缘或有锯齿;无托叶或托叶纤毛状。花两性或单性异株,为圆锥、聚伞、伞形或头状等花序,有苞片或总苞片;花3-5数;花萼管状与子房合生,先端有齿状裂片3-5;花瓣3-5,通常白色,稀电影、绿色及紫红色,镊合状或覆瓦状排列;雄蕊与花瓣同数而与之互生,生于花盘的基部;子房下位,1-4(-5)室,每室有1枚下垂的倒生胚珠,花柱短或稍长,柱头头状或截形,有时有2-3(-5)裂片。果为核果或浆果状核果;核骨质,稀木质;种子1-4(-5)枚,种皮膜质或薄革质,胚小,胚乳丰富。

    中国民间把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可见茱萸自古已广泛被人们所喜爱。*些年来,随着秦岭山区茱萸市场的恢复和发展,茱萸酒的重新面世,给茱萸产地的县区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们不妨开发这一饶有兴味的风土资源,大力研制开发茱萸酒、茱萸饮料、茱萸食品;并以重阳节为茱萸节,摒弃其迷信成分,以此日为契机,登高,野游,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既可锻炼身体,活跃生活,陶冶情操,交流感情,融洽关系,又可以促进茱萸及其产品的生产,有益于身心健康,使人们康乐长寿。

    [阅读全文]...

2022-01-18 10:58:28
  • 关于描写和赞美山茱萸的诗句

  • 赞美
  • 关于描写和赞美山茱萸的诗句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和赞美山茱萸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首)

      一枝红豆半遮门,摇曳清姿出浴盆。

      偏爱霜娥为景秀,顺从青女赐香魂。

      秋生树杪心无度,月伴泉溪影有痕。

      衰草连天伤菊桂,唯吾大野晓晨昏。

      (第二首)

      多有众人妙语夸,茱萸恰好不相差。

      芳姿绰绰幽兰雅,倩影濯濯朗月华。

      看醉新妆红彻耳,贪痴逸韵粉流颊。

      长吟百句犹嫌少,怎奈诗囊已匮乏。

      (第三首)

      棘枝常插破柴门,红果时装玉宴盆。

      桓景登高非有意,长房系袋幸余魂。

      欣随菊酒同秋韵,偶入诗章落旧痕。

      兄弟相逢重九日,何妨一醉到黄昏。

      (第四首)

      为寻胜迹上葱茏,石级千阶欲仗筇。

      红豆荫浓微息步,黄河影幻势腾龙。

      登临真感他山小,环视方知我为峰。

      何觅茱萸曾插处,无边连翘壮游踪。

      (第五首)

      茱萸生就味偏酸,成长过程变色繁。

      嫩蕊金黄招怜爱,青如翡翠果实寒。

      秋来演变朱红样,串串娇羞赏者馋。

      相貌高洁缘何在?固精袪热性极端。

      (第六首)

      春风解风语,疑是故人来。

      地头的那两棵山茱萸,

      在多少寒来暑往风吹雨打里,

      长成了挺拔的树身和发达的枝条。

      春天到来的时候,

      黄花开满枝头,

      鲜艳夺目,

      最早把春天打扮得生机盎然,

      装点一道美丽的风景。

      山萸花总是在不经意间盛开。

      当三月的阳春,

      还没有融化小河岸边的冰层时,

      山萸花就是在抖斜寒束的风中开了,

      它才不管个春不春呢。

      它不惧怕雪域之颠的风雪,

      不惧春慢冬长的春寒,

      多少年来,

      一直矗立在那里,

      重重叠叠、枝枝相拥、

      在每一个相同的.季节抖擞的绽放,

      是还处在春寒时节的慢城,

      迎来了一场最早、最艳、最盛大的花事。

      秋季来临的时候,

    [阅读全文]...

2022-03-12 02:38:54
  • 古诗《风》

  • 文学
  • 古诗《风》

      《风》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李峤,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风》,欢迎大家分享。

      《风》古诗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注释:

      1、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2、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3、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4、过:经过。

      5、斜:倾斜。

      《风》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风》赏析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风》赏析2: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阅读全文]...

2021-12-11 09:01:22
  • 春的古诗

  • 经典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春的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春的古诗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2、《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7、《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0、《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1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13、《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14、《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6、《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17、《绝句》

    [阅读全文]...

2022-02-16 02:41:11
  • 风的古诗_描写风的古诗

  • 优美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风的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风的古诗

    1、《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感遇》

    唐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5、《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6、《大风》

    唐黄庭坚

    霜重天高日色微,颠狂红叶上阶飞。

    7、《大雷口阻风》

    唐黄庭坚

    号橹下沧江,避风大雷口。

    8、《步虚》

    宋陆游

    微风吹碧海,细细生龙鳞,

    9、《风不鸣条》

    唐卢肇

    **和风至,过条不自鸣。

    10、《旅舍对雪赠考功王员外》

    唐李端

    杨花惊满路,面市忽狂风。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3、《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4、《浣溪沙》

    宋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15、《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扩展阅读

    关于风的古诗

    1、《春晓》

    唐孟浩然

    [阅读全文]...

2022-06-21 09:40:29
  • 效古诗古诗词

  • 效古诗古诗词

      古诗原文

      寒沙四面*,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诗文赏析

      也许是长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绿水,不闻飞骑击虏、角声马鸣之故吧,南朝稍有壮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热衷于*出塞千里、勒铭燕然的军戎生涯和辉煌业绩。因此,仿“古诗”、叙汉事,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感慨,也成了他们作诗的一大爱好。范云这首诗,正以“效古”为题,倒转时空,把自身带入了六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

      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辞·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内兴安岭。山上本来草木葱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风袭击下,时时可见高大树枝的摧折;“交河城”则远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正是车师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雾气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阴山到交河城,空间相距远不止千里。诗中却以“风断”、“雾失”两句,使之*若比邻。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写景,豪情万丈的出塞健儿,似还只在背景中若现若隐。自“朝驱左贤阵”以下,他们终于大显身手了。“朝驱左贤阵”一句,写的是飞将军李广亲自指挥的一场激战。据《史记》记载,当时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迎战匈奴左贤王十倍于己的骑兵。李广布圆阵拒敌,“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执大黄弩射杀匈奴偏将数人,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突围而出。“夜薄(迫*)休屠营”抒写的,则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一次胜利远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这两次战役,在时间上相隔五、六年。诗中却以“朝驱”、“夜薄”使之紧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战的紧张态势,将出征健儿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表现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写主人公先后追随前将军李广、嫖姚校尉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经历。语气沉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身为名将部属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节描述出塞千里、接战强虏的.英勇业绩,读来令人神旺。不过,军戎生涯除了长驱直进的胜利外,也难免有意外的失误和挫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功业显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失道刑既重”,说的正是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广率师出征,因为无人向导而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追究罪责,李广终于含愤自杀。“迟留法未轻”,则指博望侯张骞,随李广出塞,迟留后期,按法“当斩”,只是由于出钱,方才“赎为庶人”。这样的失误,虽然难免,但军法如山,不可宽贷。这又使充满英勇气概的军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壮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诗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吸引力。汉代的边塞征战,正是这样,以它辉煌的业绩和悲壮的色彩,写在了汗青史上。何况,这些业绩,又是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不开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断决策,汉代则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壮举。所以,诗之结尾,诗人不禁发出了“所赖今天子(汉武帝),汉道日休明”的热烈赞叹。倘若联系诗人生活的齐梁时代,朝廷积弱,只能坐看北方异族铁骑纵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结句又包含了无限感慨和不尽之意。

      “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阅读全文]...

2022-04-19 09:59:19
当前热门
含有茱的古诗 - 句子
含有茱的古诗 - 语录
含有茱的古诗 - 说说
含有茱的古诗 - 名言
含有茱的古诗 - 诗词
含有茱的古诗 - 祝福
含有茱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