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句含词类活用的古诗词

关于100句含词类活用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100句含词类活用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100句含词类活用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100句含词类活用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02) 说说(184) 名言(1k+) 诗词(14k+) 祝福(116) 心语(4)

  • 木兰诗的词类活用

  • 阅读
  • 木兰诗的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高中文言文知识点三大难点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木兰诗的词类活用,欢迎阅读。

      木兰诗词类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词类活用详解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情况:

      (1)名词+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鸿上宴》)

      ——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2)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

      ——江水又向东流。

      (3)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

      例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如*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

      (8)在复句中充当 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不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 王。(《屈原列传》)

      ——后来让上官司大夫在顷襄 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贤臣,疏远小人。

      (3)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项伯)*日善待留侯张良。

      (4)峨大冠,拖长绅。(《卖柑者言》)

      ——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腰带。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而轻视金玉。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例如: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阅读全文]...

2022-03-17 04:52:01
  • 木兰诗词类活用的例子

  • 木兰诗词类活用的例子

      《木兰诗》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例子?下面就来为大家举例,以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木兰诗词类活用的例子:

      愿为市鞍马—— 市:买,名词作动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动词作名词。

      策勋十二转——策:登记,名词作动词。

      文章修辞: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阅读全文]...

2022-06-30 16:00:43
  • 木兰诗词类活用句式

  • 木兰诗词类活用句式

      【文章导读】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 木兰诗词类活用句式,供你参考和借鉴。

      木兰诗词类活用句式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阅读全文]...

2021-12-26 06:37:48
  • 陋室铭的词类活用

  • 阅读
  • 陋室铭的词类活用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陋室铭的词类活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3.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⒉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作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拓展: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陽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陽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同样延续了“比”的手法,只不过由类比变成了反向的对比。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陽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阅读全文]...

2022-04-23 14:53:56
  • 鱼我所欲也中词类活用

  • 阅读
  • 鱼我所欲也中词类活用

      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章原文以及词类活用,供大家参考。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注释

      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2、得兼:同时获得。得: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取:求取;义:正义,道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甚:超过;于:比。

      5、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6、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7、患:祸患,灾难。

      8、辟:通“避”,躲避。下文同义。

      9、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0、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11、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2、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1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4、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15、是:这、这样。

      16、勿丧:不丢掉。丧:丧失,丢失。

      17、箪:古代盛食物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竹篮”。

      18、豆:古代盛饭用的器具。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9、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

      20、蹴(cù):用脚踢;与:给。

      21、不屑: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丰厚的俸禄。则,连词,这里表假设。“辩”通“辨”,辨别。

      23、万钟,这里指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24、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增加。

      25、为:为了。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èi”。

      26、奉:侍奉。

      2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惠。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2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旧写作“向”),原先,从前,先前。

      29、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现在。为,为了。为(第二个),接受。

      30、已:停止,放弃。

      31、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1、而

      呼尔而与之。修饰“与”,表修饰

    [阅读全文]...

2022-06-01 21:15:55
  • 小石潭记的词类活用

  • 阅读
  • 小石潭记的词类活用

      在日常的学*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要一起来学*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的词类活用文言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 :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13.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14.*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

      1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 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虚词用法

      而

      (1)不译,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教例简述]

      这是高永祥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语文教学之友》1993年第8期)。

      教师的发现:文中所描绘或明或暗的景物与“小石潭”的“石”相关联,特别是人的心境与“石”为联系得更紧。

      教学设计的策划:以“石”为线,串起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教案实施:

      教师: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学生甲:“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

      学生乙:甲同学讲的.是明写“石”的句子。我觉得“其岸势犬牙差互”这句是暗写“石”。句子中的“犬牙差互”不仅摹出了*的形,而且描绘出了*的神。

      学生丙:“闻水声,如鸣佩环”也写了石。如果“潭”不是“石潭”,它能发出这么悦耳的声音吗?

      学生丁:“凄神赛骨”也写了“石”。我看文中的“寒骨”除了寒气刺骨的意思处,还应有“石”冰凉刺骨的意思。

      ……

      师: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

      [评析]

      严格地讲,上述的内容只是一个教学的片段,若以以此来处理《小石潭记》的教学,显得比较单薄。

    [阅读全文]...

2021-12-20 23:50:23
  •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 中考,知识
  •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一般来说,只要一个初中生好好去学*,物理虽然不一定考满分,但是也足以考高分,在中考语文中,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固有词性,进而表达新的意义的语言现象。掌握词类活用规律是学*文言文必备的能力。为帮助同学们系统复*,yjbys小编为大家分享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如下,一起来学*吧!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 鞭数十(鞭,用鞭子打)

      2、 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

      3、 天雨墙坏(雨,下雨)

      4、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

      5、 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动,认为……聪明)

      6、 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

      7、 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8、 愿为市鞍马(市,买)

      9、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6、一鼓作气(鼓,击鼓)

      17、朝服衣冠(服,穿戴)

      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19、冬雷震震(雷,打雷)

      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

      22、有仙则名(出名)

      23、有龙则灵(现灵)

      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28、环而攻之(环,包围)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31、皆下之(攻下)

      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4、吾义固不**(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

      35、天下缟素(穿孝服)

      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

      (二)名词作状语

      1、 窗扉洞开(像洞一样)

      2、 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

      3、 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4、 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

      5、 吾义固不**(义,按照道义)

      6、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7、 面刺寡人者(面,当面)

      8、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9、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用网捕)

      10、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阅读全文]...

2022-03-30 20:37:14
  • 劝学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 阅读
  • 劝学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的重要性、学*的态度以及学*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劝学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广泛地学*。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古义:腿脚。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给予

      11.寄托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④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积善成德(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⑥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⑧动词作名词

      輮使之然也(輮:动词做名词,使弯曲的作法)

      一词多义

    [阅读全文]...

2022-07-20 03:41:36
  • 诗名含有活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活字的诗词

  • 天净沙·宁可少活十年

    严忠济〔元代〕

    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大丈夫时乖命蹇。有朝一日天随人愿,赛田文养客三千。

    活板

    沈括〔宋代〕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板按其面,则字*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活水源记

    刘基〔元代〕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 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 ,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活死人窝,为番阳胡道玄赋

    郑元祐〔宋代〕

    我尝梦登天,身乘帝青云。下视*大,死人何纷纷!

    尸行鬼走不知丑,天跳鬼踔无由分。首戴髑髅蒿两目,肠悬题凑空孤坟。

    自谓策神智,可以干明君。自谓雕纂组,可以成华文。

    自谓昭旗常,可以铭前勋。形如枯株心强活,气如湿灰耳强闻。

    哀哉腥腐窟,何以能超群?天孙为余言,此皆不足云。

    累累白骨成飞尘,安知中有不死人?眉厖喉结目如电,挥呵风雨走百神。

    塌额玉陛下,自称小兆臣。臣之形骸与众等,久断荤血腐肉皴。

    言臣不死诚谬妄,固有不死丹元君。丹元君,在何处,泥丸真人且延驻。

    一曲鸾笙五百年,死人窝里翻身去。

    渔父词一十八首。活得

    吕岩〔唐代〕

    位立三才属五行,阴阳合处便相生。

    龙飞踊,虎狌狞,吐个神珠各战争。

    山西妇女尽在门首街市间坐蒲团吃饭作活即事一首

    温权甫〔清代〕

    房中不坐坐蒲团,白碗持来日两餐。时有馀闲勤针指,红帮剪样话多端。

    活龙坪刘孝子歌

    彭湘〔清代〕

    咸丰县地古夜郎,我朝四叶登版章。活龙坪界西北乡,御龙遗裔母早孀。

    佣力受值供稻粱,星出星入依母傍。佥曰孝哉宜吉昌,一朝沴气阴薄阳。

    活龙地震龙腾骧,乾户坤轴争低昂。雷雨迸入声磕硠,风黑电紫天昏黄。

    孝子眩惑神惊惶,夺门负母行踉跄。目眯上下旁四方,失势一落千丈强。

    性命蝼蚁争毫芒,那得坚撑如螳螂。但觉捷转犹蛣蜣,心胆堕地同一僵。

    维时蛟鳄方披猖,卌里地陷波汪洋。西邻蜀壤南黔疆,更无处著一堵墙。

    俾育遗种支筅筐,异哉造化难测量。一椽鳌掷高高冈,压檐树尚当风飏。

    母若子无纤芥妨,如酒醒乍梦觉刚。儿双手持阿母裳,骇绝忽脱此奇殃。

    频频叩额向上苍,不识世已经沧桑。独知有母身其康,县官勘灾行伥伥。

    炊烟断绝心惨伤,猝露人影榛莽场。见人反走将匿藏,急前问讯审厥详。

    上之大吏敢或遑,旌表绰楔生辉光。吁嗟庸行本寻常,感通高厚膺福祥。

    入坎出坎险阻尝,鬼神默默相扶将。有子如此谁颉颃,徒万万口抛龙荒。

    不然赤子无辜皆驯良,鱼头戢戢天肯戕。我作歌非能表彰,粗纪时日存巾箱。

    事在丙辰永弗忘,*六年月敦牂。

    题张医谕活庵

    李曾伯〔宋代〕

    用药如用兵,命医犹命将。医良则身安,将良则师壮。表里孰虚实,存亡在俯仰。能出康济方,忧虑危急状。活法虽指间,活机寓心上。活国与活人,一忠乃可仗。我原将皆方虎医扁仓,四海生民举无恙。

    二月十日吴正仲遗活蟹

    [阅读全文]...

2022-01-31 05:03:42
  • 木兰诗词类活用有哪些(木兰诗重点字词和句式)

  • 8 木兰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与“乐府”有关的知识,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文意,理清故事脉络,背诵全诗。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学*诗歌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学生课下预*,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查找乐府民歌的相关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学生复述故事,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学*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理清故事脉络,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豫剧《花木兰》经典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这段戏文唱出了女子的心声——女子一点都不比男子差。她们在家种地纺织、操持家务,在外杀敌立功、保家卫国。这戏文中为女子鸣不*的人物是谁?她就是花木兰。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就走*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形象——花木兰,去听一听她那动人的故事。

    二、自主预*

    1.知识链接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一项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2.检查预*

    订正字音。

    唧唧(jī)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

    溅溅(jiān) 燕山(yān) 胡骑(jì) 啾啾(jiū) 戎机(róng) 朔气(shuò)

    金柝(tuò) 百千强(qiáng) 霍霍(huò) 著(zhuó) 云鬓(bìn) 帖花黄(tiē)

    三、朗读指导

    1.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3.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4.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第1、2自然段读出一种忧愁、复杂、矛盾的心情,最后一句“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要用坚定的语气读;

    第3自然段读出一种紧张、急促之感,“征途思亲”部分要读出一种女儿的柔情;

    第4自然段读出一种奔赴战场的豪迈之情和征战沙场的英雄气概;

    第5自然段读出一种轻松愉悦、归心似箭之感;

    第6自然段读出家人团聚、欢快喜悦的气氛;

    第7自然段要用赞美、惊叹的语气读。

    四、疏通文意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释词:

    唧唧:织布机的声音。复:又。当:对着。户:门。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惟:只。

    译文:唧唧的织布声,木兰正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的叹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释词:

    何所思:想什么。忆:思念。何所忆,意思是“思念的是谁”。无所思:没有思念什么。军帖:军中的文告。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点兵:征兵。

    译文: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

    [阅读全文]...

2022-04-21 21:32:24
100句含词类活用的古诗词 - 句子
100句含词类活用的古诗词 - 语录
100句含词类活用的古诗词 - 说说
100句含词类活用的古诗词 - 名言
100句含词类活用的古诗词 - 诗词
100句含词类活用的古诗词 - 祝福
100句含词类活用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