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词类活用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词类活用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词类活用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词类活用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木兰诗的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高中文言文知识点三大难点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木兰诗的词类活用,欢迎阅读。
木兰诗词类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词类活用详解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情况:
(1)名词+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鸿上宴》)
——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2)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
——江水又向东流。
(3)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
例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如*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
(8)在复句中充当 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不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 王。(《屈原列传》)
——后来让上官司大夫在顷襄 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贤臣,疏远小人。
(3)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项伯)*日善待留侯张良。
(4)峨大冠,拖长绅。(《卖柑者言》)
——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腰带。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而轻视金玉。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例如: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木兰诗中词类活用
导语:《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木兰诗中词类活用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木兰诗中词类活用
词语活用:
疑问代词作动词 问女何所思.“何”,是什么.
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策”,登记.
愿为市鞍马. “市”,买.
动词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 爷:古义指父亲 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双兔傍地走 走:古义为跑 今义行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义为只,副词 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闻: 今义:用鼻子闻 古义:听到
出郭相扶将 郭:古义为外城 今仅用作姓氏.
木兰当户织 户:古义为门 人家、门第.
雌兔眼迷离 迷离:古义为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策勋十二转 十二:古义为虚数多 今义数词,十二.
旦辞爷娘去 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一地到另一地。
(二)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四)木兰诗 / 木兰辞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 高-官厚禄而热爱和*生活。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词类活用的例子
《木兰诗》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例子?下面就来为大家举例,以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木兰诗词类活用的例子:
愿为市鞍马—— 市:买,名词作动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动词作名词。
策勋十二转——策:登记,名词作动词。
文章修辞: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陋室铭的词类活用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陋室铭的词类活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3.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⒉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作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拓展: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陽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陽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同样延续了“比”的手法,只不过由类比变成了反向的对比。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陽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离骚中的词类活用
《离骚》以退为进,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下面是离骚中的词类活用,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婬:谣诼谓余以善婬(动作名,婬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婬(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离骚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婬(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拓展阅读:《离骚》课文简析
第一节:
长声叹息擦拭眼泪啊,哀伤人生多灾多难。我虽然崇尚美德并且约束自己啊,但是我早上进谏而到晚上就被废斥离间。
屈原从事政治活动,是想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他的政治理想接*于儒家,要求统治者“圣哲茂行”,“举贤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楚怀王早期也曾想任用屈原,和他有“成言”,答应屈原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但怀王是一个庸懦无能的人,任用一批佞臣如上官大夫、靳尚之流执政,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排斥贤臣,他们伺机陷害屈原。他们对内搜刮无厌,政治腐败;对外贪图小利,听信秦国而和齐国绝交,失去外援,屡次被秦国打败。怀王后来竟听了他们的以谗言。他时刻忧念国家和人民的安危,“长太息以淹涕”,正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
第二节:
既因为我佩带蕙草(行以忠正)而受到斥责,又因为我采集香芷(美德善行)而加上罪名。这也是我崇尚的美德理想啊,即使我九死一生也决不改悔。
诗人以身许国,坚决、顽强、奋不顾身地战斗,以“九死”、“体解”的大无畏精神来表示要刷新政治、挽救楚国危亡的决心。
第三节:
怨恨君王荒唐(糊涂;无思虑、茫然;放肆纵恣貌)啊,始终不能体察人心。奸佞小人嫉恨我的美德啊,说我好邪作乱就对我进行造谣诬蔑。
诗人一心为国、为君、为民,别无他图,正是这样诗人“虽九死其犹未悔”至死不渝地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可是“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第四节:
诚然,是世俗之人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不走正道。违背规矩追求邪曲啊,竞相以苟合取容于众人作为正当的法则。
这是比喻时人反常妄作,违背正道,追随邪僻。诗人站在正义的一边,痛斥卖国贵族集团的荒荡无耻。
劝学荀子词类活用
学*了荀子的劝学,劝学荀子词类活用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劝学荀子词类活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④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 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⑥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⑧动词作名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流水)
文言现象
文言实词
兴 文言翻译 xīng 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文言实词 就 文言翻译 jiù 接*;靠*;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望 文言翻译 wàng 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长 文言翻译 cháng 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虚词
而<连词>
1.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焉
(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
(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
1.连词,表递进。《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之
(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广泛地学*。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商务英语名词化汉译的词类转换技巧
词类转译是商务英语英汉翻译中常见的译词技巧,并且是英汉互译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商务英语名词化汉译的词类转换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一、问题和分析
(一)商务英语汉译中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外贸和商务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当今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既懂英语又通晓商务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而商务英语翻译作为沟通中外经济、文化等的手段,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名词化在商务英语中大量运用,体现了商务英语的文体特点。但是由于商务英语中的名词化汉译难度较大,造成商务英语中文译文生硬、难懂,很难体现原文的文体特征。
(二)问题分析
在我国,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翻译标准的探讨从来没有间断过。*代严复的“信、达、雅”标准,现代鲁迅的“力求易解”、“保存原作的风姿”标准,茅盾的“艺术创造性翻译”标准及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等标准,都对翻译界产生过强烈的影响。在各种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中,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最为广为人知。
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做到对译本的信、达,即忠实、准确和通顺。由于商务英语文本往往比较正式,修辞等也有约定俗成的表达,因此“雅”不作为商务英语翻译原则和标准的必需要求,除了一些特殊文本,如广告英语外,其他的文本翻译能雅则雅。
商务英语翻译中可以运用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第一,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第二,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同一性质;第三,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作为指导标准。商务英语专业性强、逻辑严密、表达要求简练。由于具有格式化、规范性的语言特点要求,商务英语的翻译自然不能像文学作品如诗歌等的翻译一样优美。
忠实原则要求,译文在意义和风格方面要忠实于原文,把原文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随意进行改动、歪曲和增减;而通顺原则则要求译文通顺易懂,流畅自然,符合汉语的表达*惯,没有逐词死译、硬译的现象。“忠实和通顺相辅相成。忠实而不通顺,读者看不懂,也谈不上忠实;通顺而不忠实,脱离了原作的内容和风格,通顺也失去了作用,使译文成了杜撰或乱译”。
商务英语中名词化的汉译是商务英语翻译的难点之一,对于实现译文商务英语的.文体特征和通顺意义重大。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与情感的交流过程,商务英语翻译是商务知识和英语翻译的综合,因而具有独特性。了解商务英语语言特点是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前提。
二、商务英语中的名词化汉译
(一)商务英语文体特点
商务英语是商务文化群体中特有的一种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主要表现在用词选择、句子结构和篇章的构建等方面。商务英语有别于通用英语和科技英语,其差别主要体现在词语、句法和语篇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文体特征。
商务英语是为国际商务活动这一特定的专业学科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很广,并具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文体复杂。
大量使用名词是英语这种语言的一个重要标志。英语中的名词数量庞大、搭配灵活、应用普遍,既可以像动词一样表现动作,又可以像形容词一样反映特征。英语大量使用名词的文本往往文体色彩突出,如各类*文件、银行条款、商务合同、正式信函等。
商务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名词化现象,这是英语正式语体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英语书面语篇的共同的非标记形式。马丁认为高层次的名词化是抽象的书面英语的特征,特别是出现在科技、商务和*部门的语篇中。
名词化是从其他词类变为名词的过程,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其结果是将过程或特征等进行“事物化”、“固化”或“静态化”处理。与英语的抽象思维相比,汉语重形象思维。
这种中西方文化和思维的差异是商务英语难以翻译的深层次原因。
(二)商务英语中名词化汉译的词性转换
在商务英语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如果把眼光盯着原文的词语和语句结构这些属于语言层次的东西,翻译出来的只是一种文字层次的转换,徒具其形,原文的内容和意义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表达。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表达方式、用词*惯存在很大的差异,翻译时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地保留原文词类,翻译中总是以名词译名词、动词译动词词性对应不仅不可能,反而极为有害。多数情况下需要转换才能译得通顺、自然。商务英语翻译也是如此,该转换的地方不转换,译文读起来就会感到生硬别扭。作为一种译词技巧,词类转换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1、商务英语中名词化汉译为动词
研究表明:英语名词在词汇中占有绝对优势,常用名词来表达汉语中用动词表达的概念(如抽象的行为名词),而且动词的兼类情况非常明显,加之英语有词形变化,许多动词词尾加上后缀,如-ment,-tIon,-ance,-er,-or等,即可变成名词。相反,汉语却以动词占优势,而且一个句子不限于用一个动词,可以几个动词连用。因此,商务英语英译汉时许多名词化表达可译成汉语的动词,特别是商务英语中具有抽象动作意义的名词化汉译时常译成动词。如:Before the payment of these tarIffs,the Imported goods wIll be In the custody of the customs.(交关税前,进口货物由海关保管。)
由于语法限制,只有用名词形式,但译成汉语时payment译作“交”,用动词替代商务英语中具有动词意义的名词。在许多场合下,介词短语中的名词化可以转译成动词,需要依据上下文进行引申,具体地进行翻译。
2、商务英语中名词化转译为形容词
商务英语中大量表示特征的形容词用名词化表达,使得表达更加客观和正式,在译为中文时应当转译为形容词。如:The moderate prIce coupled wIth the superIorIty of our goods wIll surely Induce you to pass our orders.(我们货物的公道价格和品质的优良性一定会使贵方向我们订购。) 此句中“superIorIty”这个名词本应转换词性却未转换,而是把它机械地套搬在译文中,结果不仅这个词组译得生硬,而且影响到对全句结构的灵活处理。
如果将其转换为形容词,译作“品质优良”,再考虑其他成分的处理,譬如为之结构相匹配,可把“moderate prIce”该译为“价格公道”,整个句子再相应做些变动,译作:由于货物价格公道,品质优良,相信贵公司必乐于向我们求购。译文既通顺自然,表意又更加清楚。
3、商务英语中名词化转译为副词
有些意义抽象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可以根据其意义转译成汉语副词。如:For the tIme beIng,therefore,we regret our InabIlIty to accept D/A terms In all transactIons wIth our buyers abroad.(因此,我们很抱歉与国外客户的一切交易中,时下无法接受以承兑交单的方式付款。)
通过这种转译,译文符合中文的表达*惯,更加通顺,同时也体现了商务英语简洁的语言特点。
4、商务英语中名词化转译为小句
由于中英文句型的差异,特别是商务英语多用雅式英语的特点,可以对一些商务英语名词化采用分句法进行处理,转译为名词从句、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分句法就是把原文中的一个单词或短语译成句子,使原文的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如:Both partIes are supposed to Implement the oblIgatIons of the contract,a unIversally accepted prIncIple.(双方应该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这是一条普遍公认的法则。)
通过分句法原来商务英语中一些被压缩的意思**出来,凸现了中西方语言句型特点的差异。
三、结语
商务英语翻译不能拘泥于形式,在保证原文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传递到译文中的前提下,翻译者可以灵活运用译入语,以实现语义信息、风格信息和文体信息的最大程度的对等。
商务英语汉译过程中,词类转译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以上只是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词类转换的一部分,翻译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它不仅要求译文的忠实与原作,更需要灵活地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适当地进行词类转化,使译文符合本族语言规范,流畅通顺,传情达意。
【拓展内容】
商务英语典型句子
1.I'm an offIce worker.我是上班族。
2.I work for the government.我在*机关做事。
3.I'm happy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
4.I lIke your sense of humor.我喜欢你的幽默感。
5.I'm glad to see you agaIn.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6.I'll call you.我会打电话给你。
7.I feel lIke sleepIng / takIng a walk.我想睡/散步。
8.I want somethIng to eat.我想吃点东西。
9.I need your help.我需要你的帮助。
10.I would lIke to talk to you for a mInute.我想和你谈一下。
11.I have a lot of problems.我有很多问题。
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
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
超脱词牌之外,
蝶恋花给人以俏皮、思恋之感,
这使它备受词人们的喜爱,
谱写出许多绝美的词章。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诗词君:这首词是伤春之作。苏轼长于豪放,亦擅婉约,这首词写春景清新秀丽。同时,景中又有情理,人们常用“何处无芳草”以*自勉。
综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诗词君:这首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全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用语自然,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画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诗词君: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诗词君:这首诗写深秋怀人,是宋词中的名篇。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宋·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木兰诗词语活用
木兰诗词语活用,仅供参考。
疑问代词作动词 问女何所思.“何”,是什么.
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策”,登记.
愿为市鞍马. “市”,买.
动词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 爷:古义指父亲 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双兔傍地走 走:古义为跑 今义行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义为只,副词 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闻: 今义:用鼻子闻 古义:听到
出郭相扶将 郭:古义为外城 今仅用作姓氏.
木兰当户织 户:古义为门 人家、门第.
雌兔眼迷离 迷离:古义为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策勋十二转 十二:古义为虚数多 今义数词,十二.
旦辞爷娘去 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一地到另一地
·词语一般是约定俗成、固定不变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写作中如能活用词语,则令人耳目一新,增强表达效果。
一、词语借用。
· 一写父亲的秃头:“……头顶的头发经不住长期的‘营养不良’,都纷纷脱离‘工作岗位’,‘下海’去了……最令他伤心的是连最后几个‘独傲霜雪’的‘忠诚者’也在这几次‘行动’中下了台。终于在头顶上独立出了个‘地中海’……”如此幽默、俏皮的借用语,把父亲秃头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需要指出的'是,使用借用语要加引号,以示与原意的区别。
二、词语别用。
· 如,词语“三心二意”的原意是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有这样用:“学*要做到‘三心二意’,所谓‘三心’:一要专心,集中精力;二要虚心,不骄不躁;三要有恒心,坚持不懈。‘二意’是:一是课堂注意听讲;二是课外留意观察。”词语别用,开创新意,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
三、词语仿用。
· 剧本《创业》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龙二井又有油和水的矛盾,这是它的特殊性。周队长说,要促使矛盾转化,就要捞水,把水捞干。我们想一不做、二不休,搞它个水落油出。”文中的“水落油出”无非是仿用“水落石出”一词而来。巧换一字,推陈出新。
四、词语缩用。
· 如“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缩写成“投桃报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缩写成“见仁见智”等。
五、词语拆用。
· 如“排忧解难”可拆成:“排……之忧,解……之难。”
六、词语并用。
· 如,按句意将词语“马到成功”、“旗开得胜”合并同类项,写成:“……现已马到旗开,这就预示着……成功得胜。”
· 一言以蔽之,词语一经活用,新意顿生。但,切不可滥用,以免造成语言混乱。
词类活用的古诗词
形容词类活用的古诗
古诗中的词类活用实例
词类活用在古诗中的运用
100句含词类活用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高中古诗词中的词类活用
古诗词类活用的例子200个
小学语文古诗中的词类活用
秋词类的古诗
诗词类的书
古诗词中的词类
古诗词类的网名
古诗词类的歌曲
古诗词类的动画
古诗词类的节目
秋风词类似这类诗的古诗
古诗词类的座右铭
古诗十九首的词类研究
古诗词类的歌曲简谱
古诗词的活用形式
活学活用的古诗题
古诗词中的词性活用
关于活用的古诗
活用古诗词的例子
为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古诗
有关古诗词类的选择题
古诗词类的艺术歌曲
送人的古诗词类的书题字
古诗词在现代中的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