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春望更早一点描写春天的古诗

关于比春望更早一点描写春天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比春望更早一点描写春天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比春望更早一点描写春天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比春望更早一点描写春天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82) 说说(502) 名言(38) 诗词(6k+) 祝福(75) 心语(13)

  • 描写早春春天的古诗

  • 春天,早春,文学
  • 描写早春春天的古诗

      导读: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早春春天的古诗,欢迎阅读!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阅读全文]...

2022-07-27 13:00:26
  • 赞美春天的古诗《早春寄王汉阳》赏析

  • 春天,早春,赞美
  • 赞美春天的古诗《早春寄王汉阳》赏析

      《早春寄王汉阳》是诗人李白的七言古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3卷第11首。此诗前四句主要是围绕着“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的气息。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赞美春天的古诗《早春寄王汉阳》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早春寄王汉阳

      唐代:李白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译文

      听说春天已经回还我还未识其面,前去依傍寒梅访寻消息。

      昨夜东风吹入江夏,路边陌上的杨柳冒出嫩芽一片金黄。

      碧水浩浩云雾茫茫,王汉阳您啊不来令我空白断肠。

      我已预先拂净青山上一片石摆下酒宴,要与您连日连夜醉在壶觞之中。

      注释

      王汉阳:其人姓王,官职汉阳县令。生*不详。

      走傍:走*。

      武阳:此指的是江夏。

      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的是田间小路。陌头:街头。

      美人:古人往往以美人、香草比君子,此指的是王汉阳。

      预拂:预先拂拭。

      壶觞(shāng):酒器。壶:盛液体的容器。觞:古代酒器;欢饮,进酒。晋陶潜《归去来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唐白居易《将至东都先寄令狐留守》诗:“诗境忽来还自得,醉乡潜去与谁期?东都添箇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金马定国《送图南》诗:“壶觞送客柳亭东,回首三齐落照中。”清顾炎武《陶彭泽归里》诗:“瓮盎连朝浊,壶觞永日酣。”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四:“先生辨舟中几人,服某某色;杯斝壶觞之属,历历可数。”

      鉴赏

      诗的内容很简单,不过是邀请朋友前来探春畅饮而已,但是写得活泼自然,不落俗套。细细吟味,作者那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诗心,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围绕着“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的气息,写春天是怎样悄然回归的,表达了诗人终于迎来了春天的那种喜悦之情。“闻道春还未相识”,是说只听到春天回来了,还没有见到她。一开始就流露出急于看到春还的`心情。其实当寒凝大地的时候,春天的气息才刚刚萌动,哪里能亲眼见到她呢!所以“闻到”二字表明春归的消息最先是从人们交谈中听到的。如此生活细节,一经诗人捕入诗句便增加了诗的韵味。既然是闻春未见春,就自然要去寻春、问春,于是引起了下面的诗句。“走傍寒梅访消息”,梅是无生命的,怎么能够拜访、叩问呢?这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走”“访”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不可待地走出房舍,到梅树下去探究春天归否的一片诗情。“昨夜东风入武昌”一句是写春归。

      人们常说:一夜暖风就染绿了柳梢头。这里“东风”之前冠以“昨夜”二字,意在形容久盼不归的春风,一夜之间就迅速而又静悄悄地来了。然而这还仅仅是表现时节骤然暗换的特点,并没有写出春归的气势来,所以“东风”之后再缀一“入”字,表明春风的到来是排挞而入的。这样就把春归的特点表现得维妙维肖了。可见诗人炼字炼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陌头杨柳黄金色”一句是写早春的动人景象。全诗至此几经婉转方才暗暗点明诗人终于看到了“春还”这一层意思。“黄金色”是一种嫩嫩的鸭黄之色。春上柳梢,最初并不是绿色,那是因为细嫩的柳尖刚刚钻出,还没有饱受春光的沐浴,因而显得很幼稚,从远处看去便是一种朦胧的悦目的灿然金色。*人刘永济说:“景物之接于人无私也,而慧眼词人独能得其灵妙,……然景物自有精、粗之不同,而感人最深,必其精者。故当其由目入心之际,殆已加以拣择而遗其粗迹;及乎由心出手之时,不过自写吾心之照耳。”(《词论》)可见诗人写早春之色,不用“嫩绿”“新绿”等字,完全是出于细心观察又融进了自己喜悦之情所得。总观如上四句,诗人先写“闻道”,再写“走”“访”,直至东风荡入之后,方才写所见到的焕然春景,这全是紧扣“春还”二字娓娓写来,细如抽丝地再现了早春姗姗来迟的脚步儿声。

      诗的后四句是邀请朋友前来醉饮赏春。五六两句是全诗的承转机杼之句。“碧水浩浩云茫茫”是比兴用法,没有更多的意思,不过是用景语虚引而已。从而自然贯通到“美人不来空断肠”一句上来。既然春已回归,而美人未至,岂不辜负了一片融融春光!为此诗人才说他有“断肠”之恨。称朋友为“美人”,亦不过是言思念之切,用这样戏谑俏皮的诗句寄给朋友更见友情的亲密。“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是说自己已经预先将青山中一片石拂拭干净,只等朋友来此痛饮一番。这两句写得尤为精采。诗人不直言说透“邀请”二字,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了一个动人的细节,便把邀请的殷切之情表达出来了,同时还含有共赏春光之意,这样便与前四句所婉转写出的盼春、迎春之意暗暗沟通了。古人作诗,结句大体不出景结、情结两法。本诗当属予情结。全诗结末一股按撩不住的赏春激情全从“连日醉壶觞”数字一涌而出,足以荡人心魄。

      清代袁枚提倡诗要有“性灵”,他在《随园诗话》中曾说:“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本诗之妙,即在于写阳春之气不落俗套。比如诗中“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就完全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话虽然说得通俗,但是是新鲜活泼,全似从心里流出,饶有情致。又比如“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也一是出于一片真情。这就证明:只有情真,才有诗人自己的个性。

    [阅读全文]...

2022-01-29 17:59:43
  • 春天的古代诗之《城东早春》

  • 春天,古代,早春
  • 春天的古代诗之《城东早春》

      《城东早春》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诗作,抒写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之情。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春天的古代诗之《城东早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译文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式诗人的最爱。

      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

      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够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俗称“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是总觉得*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

      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前两句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言。后两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艳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苑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如市。这后两句与前两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同时这也是比喻之笔,“俱是看花人”不仅仅是说锦绣满地,观赏花的人多,更是说人已功成名就,人们争趋共仰。因此,此诗的深层意旨是:求贤助国、选拔人才,应在他们地位卑微、功绩未显之际,犹如嫩柳初黄、色彩未浓之时。这时若能够善于识别、大胆扶持,他们就会迅速成材,担当大用;如果等到他们功成志得、誉满名高,犹如花开锦绣、红映枝头,人们争趋共仰,就不用人去发现和帮助了。

      全诗将清幽、秾艳之景并列而出,对比鲜明,色调明快;同时含蕴深刻,耐人寻味,堪称佳篇。

    [阅读全文]...

2022-03-09 18:58:27
  • 《早春》古诗

  • 早春,文学
  • 《早春》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所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早春》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

      ⑴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⑵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3)最是:正是。处:时。

      ⑷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鉴赏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淡,实则是绝不*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却无”,真可谓兼摄远*,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拓展内容: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古诗阅读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②。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3)。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④。

      [注释]:①和(hè)按照别人诗的题材、韵脚而作的诗,是对原作的酬答。晋陵:常州市的古名称。丞:古代官名。②宦游:在外做官的人。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冬眠、开花、发芽等等)。③淑气:温暖的气候。晴光:春光。苹:即浮萍,多年生水草。④古调:指陆丞原诗。歌古调:像古人歌曲一样的陆丞的诗。

      8.在诗中,作者对所见春景作精练生动描绘的句子是:“, 。”(1分)

      9.“偏惊物候新”的意思是 。(2分)

      10.有人说:“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二句与李白《关山月》中“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二句表达了一种共同的情结。这是怎样的一种情结?你如何看待这种情结? (2分)

      参考答案:

      (一) 8、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或“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1分)

      9、(宦游人)才易对物候的变化感到触目惊心。(2分)

      10、思归故乡的情绪(1分)怎样看待:言之成理即可。(1分)

    [阅读全文]...

2022-07-29 01:34:38
  • 关于早春的古诗

  • 早春
  •   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以下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早春的,一起学*参考下吧!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廓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阅读全文]...

2022-07-18 03:40:49
  • 《早春》 古诗

  • 早春
  •   早春似乎很受诗人的欢迎,创作的有不少是关于早春的。

      唐代:

      雪散因和气,冰开得暖光。春销不得处,唯有鬓边霜。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

      ⑴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⑵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3)最是:正是。处:时。

      ⑷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对韩愈的评价

      韩愈是一个气场和存在感均极强的人物。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刘禹锡《祭韩吏部文》);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极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许多细微乐趣或烦恼,而且有幽默的一面。——潘向黎

      韩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他的影响使无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他扮演过监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为文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坚决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故宋人苏轼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弱”的丰功伟绩。

    [阅读全文]...

2022-02-14 21:41:01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古诗原文及赏析

  • 早春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古诗原文及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出处】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意思】海曙:大海边上;大海深处。

      此联的意思是:霞光万道的太阳似乎是从大海深处升起来的,梅花柳树一到江边就到处开放,春意盎然。后用来歌颂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

      【鉴赏】天上的白云和彩霞从海面上出来,这时天色已经破晓了;江边的梅花和杨柳,带来了春天的气象。

      【赏析】破晓时分,云霞烘托着的太阳,从东海中冉冉升起。江南的早春,梅花片片,在晨风中翩翩起舞,柳条也开始吐出淡淡的鹅黄色。诗句写出江南春天的晨景。红日与朝霞齐出,春风柔和地抚弄着大地,梅柳呈现出一派新姿。前句用一“出”字,把太阳和朝霞互相映衬出海的壮观点染得灿烂绚丽之极。后句着一“渡”字,与北方迥然不同的江南早春盎然生气活现眼前。两句诗对仗工稳,遣词精湛,清新典雅。

      注:曙,天刚亮。

      【全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释】①晋陵:唐时为江南东道毗陵郡治所,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作者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在江阴县任职时同郡县的僚友,名不详。《早春游望》:本篇所和陆丞原作的诗题。②宦游人:离家飘游在外作官或求仕宦的人。偏惊:特别惊心。物候:指自然界由于季节变换而产生的不同景物和气候。③曙:曙光。④淑气:暖和的气候。催黄鸟:催促黄鸟早鸣。黄鸟,即黄莺,又名黄鹂、仓庚儿。晴光:晴暖的阳光。蘋:水生植物绿萍,浮萍。⑤古调:指陆丞原作诗,其格调高雅接*古人。归思(si):还乡的念头。

      【鉴赏】

      《全唐诗》在杜审言和韦应物名下都收录此诗,只异二字。按今本《韦苏州集》10卷无此诗,而宋本、明本《杜审言集》均载之。当以杜作为是。

      这是一首和诗。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市。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曾在江阴县任县丞、县尉一类小官。晋陵、江阴,唐时同属毗陵郡。晋陵县丞陆某作有《早春游望》诗,杜审言以同郡僚友,作此诗赓和。

      首联点题,起势警拔。“独有”句应“游望”,交代人物身份;“偏惊”句应“早春”,点出时令节物。“偏惊”由于“宦游”。只有游宦在外的`人,才会对异乡节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宦游人”是一篇关键。中间四句所着力描绘的,全是从宦游人眼中看到的异乡早春物候的变化,一切都使他感到新奇,也格外使他惊心动魄。作者《经行岚州》诗云:“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与此相反,江南却是春来早。江阴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浩瀚的长江滚滚东流,喷薄而出的朝日,映红满天云霞,水天交映,绚丽多姿,景象何等壮观!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大酺》),江南已是一派春意盎然了。那温馨的春的气息,不仅催春花早开,而且催春鸟先鸣。黄鸟,即黄莺,又名黄鹂,亦名仓庚。陆机《悲哉行》云:“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翩翩鸣鸠羽,喈喈仓庚吟。”“淑气催黄鸟”,正是化用陆机诗意。

      而一个“催”字,将江南蓬勃的春意写得跃然纸上。“晴光转绿蘋”,则是化用江淹诗句:“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咏美人春游》)以“晴光”易“东风”,直接诉诸人的视觉,使你仿佛亲眼看到在明媚春光的沐浴下,那水中的蘋草由嫩绿转为深绿,色彩更加鲜艳了,而春意也更浓了。春江、春花、春鸟、春草,点染成一幅春天的美丽图画,合谱成一曲春天的交响乐。这花香鸟语的大好春光,对当地人来说,自然是赏心悦目的了,但对于游宦他乡的作者来说,却是惊心怵目的。那美丽的景色,非但不能使他欢愉,反而勾引起他的思乡之愁来了。“古调”,即指陆丞之诗,“忽闻”云云,反映了诗人刹那间的情绪变化。异乡物候之“新”,已使作者“惊心”,而“忽闻”陆丞怀归之诗,不免触动自己的乡愁,此时此情此景,诗人禁不住泪洒衣襟了。这就是陆机所说的“伤哉客游士,忧思一何深。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悲哉行》)。异乡春景越美,游子思乡之情越切,此之谓“愁思看春不当春”(《春日京中有怀》)也。

      杜审言为唐代*体诗奠基人之一,尤擅长五律。这首诗就是他五律的代表作。首尾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相辅相成,情景交融。云霞、梅柳、黄鸟、绿蘋,色彩艳丽,有声有色。这正是“独”使“宦游人”“偏惊”的异乡“物候”之“新”。“独”字、“偏”字,用得精警。“忽闻”远承“独有”,照应题中“和”字,结句点出归思,又与起句宦游相应。全诗起结转承,章法严密,对仗工整,句律精严。难怪明人胡应麟推此诗为初唐五律第一,盛赞其“气象冠裳,句格鸿丽。初学必从此入手,庶不落小家窠臼”(《诗薮》内编卷四)。

      【鉴赏】

      开头二句写宦游人对早春的感受。“物候新”三字,紧扣诗题的“早春”,是全诗诗眼所在。“宦游人”兼指作者和陆丞,为结尾所述“归思”作了伏笔。中间四句写“游望”,具体描绘了新的物候。三四句写远望所见春景。先写春云。黎明,云霞似从海上升起,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曙光与朝霞。继写春树,诗人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梅花柳叶,在江北还伴着残雪,在江南却迎来早春。五六句写*望所见春景。先写春鸟,天气转暖,黄莺鸣叫。再写春草,春光明媚,青萍灿然。这四句既描写了春天的景物,又描写了春天的气候,再加上出、渡、催、转四个动词的活用,表现了一幅幅早春物候的图景。

      结尾二句点出“和”意,表现了归思。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说:“末二句指陆丞之诗,言陆怀归,并动己之归思也。”古调句,是对陆丞诗的赞美;归思句,表现了作者的共鸣。

      王夫之《薑斋诗话》说:“*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而始叶于度。”杜审言对五言律诗的形成是作了贡献的。这首诗中间二联对仗工整,全诗*仄韵脚均符合五律规则,可见五律至此已经定型。

      创作背景

      杜审言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他到江阴县任职。此时他宦游已*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在江阴县任职时,杜审言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应为《早春游望》,内容已不可知。此诗是杜审言为唱和而作。

      作者简介

      杜审言,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杜甫在诗法上颇受其影响,曾自豪的宣称“吾祖诗冠古”。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晚期和沈佺期,宋之问相唱和,是唐代*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作者小传】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咸亨元年(670)登进士第,任隰城尉,转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与同僚不睦,被诬下狱,其子杜并刺杀仇人,冤获雪,武后召见,甚加叹异,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因谄附张易之,中宗神龙元年(705)流放峰州,次年召还,为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卒于任。两《唐书》有传,今人傅璇琮有《杜审言考》(见《唐代诗人丛考》)。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其诗擅长五律,属对谨严,对*体诗之成熟颇有贡献。今存诗一卷。

    [阅读全文]...

2021-12-08 15:07:51
  • 春天的古诗

  • 春天
  • 春天的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天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的,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芳菲:形容花的芳香。 杨花榆荚: 杨花就是柳絮, 榆荚, 榆树的荚又叫榆钱。

      【背景】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半百。

      【译文】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

      【赏析】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 草木原本是没有知觉的, 但是诗人却赋予它生命, 让它具有智慧, 晓得春天即将离去, 要及时把握。 草木尚能如此, 何况是我们呢? 如果一再的蹉跎, 就只有老大徒伤悲了。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作诗, 很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再加上用字浅白, 更能够轻易的表达出诗中的原意。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杜甫《春运》

    [阅读全文]...

2022-01-08 09:05:35
  • 有关早春的古诗62句

  • 早春,经典
  •   早春赠军事薛判官

      【唐】杜牧

      雪后新正半,春来四刻长。

      晴梅朱粉艳,嫩水碧罗光。

      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

      唯君莫惜醉,认取少年场。

      长安早春旅怀

      【唐】白居易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牙坼,雨洒轻黄柳条湿。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

      【唐】白居易

      老更惊年改,闲先觉日长。

      晴薰榆荚黑,春染柳梢黄。

      雪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

      低*稳船舫,轻暖好衣裳。

      早春

      【唐】白居易

      雪散因和气,冰开得暖光。

      春销不得处,唯有鬓边霜。

      早春

      【唐】白居易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早春即事

      【唐】白居易

      眼重朝眠足,头轻宿酒醒。

      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

      物变随天气,春生逐地形。

      北檐梅晚白,东岸柳先青。

      葱垄抽羊角,松巢堕鹤翎。

      老来诗更拙,吟罢少人听。

      曲江早春

      【唐】白居易

      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

      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

      溪中早春

      【唐】白居易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

      西涧冰已销,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

      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

      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

      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

      蓬蒿隔桑枣,隐映烟火夕。

      归来问夜餐,家人烹荠麦。

      早春

    [阅读全文]...

2022-02-05 03:53:06
  • 《城东早春》古诗

  • 早春
  •   《城东早春》这首诗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

      【作者】杨巨源 【朝代】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译文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式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

      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

      ⑴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⑵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新春:即早春。

      ⑶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匀:均匀,匀称。

      ⑷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⑸俱:全,都。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据诗的第三句,题中的“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作者曾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约为在京任职期间所作。

      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疣。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

      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城东早春、独不见、相和歌辞·乌夜啼、相和歌辞·大堤曲、琴曲歌辞·别鹤、杂曲歌辞·独不见、秋夜闲居即事寄庐山郑员外、蜀郡符处士、题赵孟庄、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夏日、送李虞仲秀才、和卢谏议、奉酬窦郎中早入、野园献果呈员外、杨花落、月宫词、赠从弟茂卿、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胡姬词、春日有赠、襄阳乐、关山月、长城闻笛、春晚东归留赠李功曹、送殷员外使北蕃、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使判官、秋日题陈、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同赵校书题普救寺、春日与刘评事过故证上人院、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题表丈三大夫书斋、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与李文仲秀才同赋泛酒花诗、登宁州城楼、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和权相公南园闲涉寄广宣上人、供奉定法师归安南、池上竹、长安春游、早朝、赠张将军、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送人过卫州、寄中书同年舍人、酬于驸马二首、将归东都寄令狐舍人、寄江州白司马、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酬卢员外、古意赠王常侍、送裴中丞出使、送绛州卢使君、赠李傅、上裴中丞、和人与人分惠赐冰、观打球有作、早春即事呈刘员外、送司徒童子、寄昭应王丞、酬崔博士、酬裴舍人见寄、和刘员外陪韩仆射野亭公宴、酬崔驸马惠笺百张兼贻四韵、赠史开封、奉寄通州元九侍御、赠浑钜中允、重送胡大夫赴振武、送陈判官罢举赴江外、奉和裴相公、

      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张郎中段员外初直翰林报寄长句、奉酬端公春雪见寄、卢郎中拜陵遇雪蒙见召因寄、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元日观朝、题贾巡官林亭、和元员外题升*里新斋、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邵州陪王郎中宴、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寄赠田仓曹湾、上刘侍中、赠侯侍御、怀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送杜郎中使君赴虔州、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赠邻家老将、和吕舍人、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和郑相公寻宣上人不遇、题范阳金台驿、寄薛侍御、折杨柳、雪中听筝、卢龙塞行送韦掌记二首、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僧院听琴、和武相公春晓闻莺、唐昌观玉蕊花、山中主人、太原赠李属侍御、崔娘诗、秋日登亭赠薛侍御、石水词二首、答振武李逢吉判官、宫燕词、赠崔驸马、听李凭弹箜篌二首、临水看花、观妓人入道二首、方城驿逢孟侍御、题清凉寺、酬令狐舍人、和令狐郎中、送太和公主和蕃、秋日韦少府厅池上咏石、失题、春日题龙门香山寺、寄申州卢拱使君、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贺田仆射子弟荣拜金吾、和裴舍人观田尚书出猎、送李舍人归兰陵里、同太常尉迟博士阙下待漏、见薛侍御戴不损裹帽子因赠、胡二十拜户部兼判度支、元日呈李逢吉舍人、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句、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赠陈判官求子花诗(魏府出此物)。

    [阅读全文]...

2022-03-04 01:45:26
比春望更早一点描写春天的古诗 - 句子
比春望更早一点描写春天的古诗 - 语录
比春望更早一点描写春天的古诗 - 说说
比春望更早一点描写春天的古诗 - 名言
比春望更早一点描写春天的古诗 - 诗词
比春望更早一点描写春天的古诗 - 祝福
比春望更早一点描写春天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