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阳名言

关于王明阳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明阳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明阳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王明阳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3) 语录(76) 说说(3) 名言(223) 诗词(73) 祝福(1k+) 心语(444)

  • 王阳明名言

  • 名言
  •   王守仁,别号阳明,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阅读全文]...

2022-06-24 03:23:56
  • 王阳明名言

  • 名言,格言
  • 王阳明名言

      名言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阳明名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3、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8、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9、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0、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1、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4、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5、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16、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17、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8、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0、知行合一。

      1、明廷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老百姓的观念很朴素:作为*,打劫是正常的,但趁火打劫就不对了。狼兵的所作所为就是趁火打劫,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民众纷纷投入山贼的怀抱,成为山贼的密探。

      2、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3、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4、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5、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6、战争总是异常血腥和残酷,不要说士兵,便是身居高位的将军也很容易惊慌失措。东晋成帝朝的左将军司马流,参战前就非常惊恐,以至于吃烤肉的时候都找不到自己的嘴在哪儿,结果打仗时被杀身亡。

      7、官场的内耗,国家的虚耗终使社会积重难返,尾大不掉,表面的繁荣也逐渐成为泡沫,像吹出的肥皂泡,体积越来越庞大,而随着肥皂水的张力到达极限,越来越脆弱,然后一触即破。

      8、而这一切的起点,在于每个人都能倾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价值判断。

      9、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10、社会的公*与正义坍塌后,每个人不得不用自己的方式来捍卫各自的权益。然而,人们并不知道私权的边界何在,也不清楚何种方式恰当,最终便只能演变为弱肉强食的丛林游戏。

      11、一直以来,书都没有错,只是读的人错了。

      12、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

      13、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14、在官员知法犯法不是新闻、依法治国才是新闻的时代,抛开制度变革不谈,每个人

      都应扪心自问:如果体制有毒,个人在其中的罪孽就可以赦免么?

      15、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16、世上之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得过且过的人多了,就形成一汪绝望的死水。

      17、当像狗一样活着都成为一种奢望时,反抗便是唯一的出路。或许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反抗意识并不那么强烈,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任何一种选择都要强于继续忍受剥削,更何况来人的说辞那么具有诱惑力和煽动性,不走何为?

      18、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最后的结果就是船翻人亡。

      19、一串铃音,漾起了悠扬的旋律,淙淙的流水声夹杂在呜咽的洞箫里,有些低沉,有些沉寂,带着些微的伤感。是怀念吗?这片炎黄的浩土之上,神话的遗迹已然湮没,女娲离去了自己的孩子,唯有五帝还挂念着留下自己的魂灵。在这片没有神的土地上,祈祷已是惘然。每一个人,每一个生灵,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争得宿命之外的幸福。

      20、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1、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22、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23、良知之心就是君子之心,渊默之心,临危不乱之心。君子的权术是高超实用的艺术,小人的权术是滑稽可笑的表演。怎样成为君子?拥有光明之心。如何拥有光明之心?深入思考,全面把握,说服自身,内心*静。

      24、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早已*惯了自我欺骗,从*到人民。谎言成为维系一切的基石,只需轻轻一推,这座填充着豆腐渣的违章建筑便会轰然倒塌。

      25、民主政治是人民做出政治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的政治体制,但人民有时候是好逸恶劳、自私短视的。因此,没有与之匹配的文化土壤和规则意识,民主政治只能是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26、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即使舆论尚有非议,即使朝中权贵刻意排挤,也不能改变他被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事实。

      27、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透过昏黄的纸窗,我仿佛看见阳明和徐爱二人正在促膝长谈,没有名缰利锁,尽弃一切俗欲,时而激烈辩论,时而抚掌大笑。往来古今,四极八荒似乎都已凝滞在此时此地,寰宇之间,只有他师徒二人的交谈之声,讨论着世间最朴素、最纯粹的道理,不知东方之既白

      28、周敦颐说,太极就是2、0版的无极,好比一款2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3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阅读全文]...

2022-05-10 06:25:58
  • 海贼王明哥格言

  • 格言,励志
  • 海贼王多佛郎明哥的名言

    海贼就是恶

    海军就是正义

    这种玩意儿管他多少都能重新书写

    不懂得“和*”的小鬼和不明白“战争”的小鬼,他们的价值观是不同的,站在顶尖的人可以重新书写善恶,重新书写历史

    只有胜者才是正义啊--堂吉诃德,多佛朗明哥。

    (我只记得住这一句,因为这是真道理)

    “海贼是恶

    海军是正义

    这种玩意儿管他多少都能重新书写

    不懂得“和*”的小鬼和不明白“战争”的小鬼,他们的价值观是不同的。

    站在顶点的人可以重新书写善恶

    现在只有这个地方才是中立啊

    正义会胜

    那是当然的吧,只有胜者,才是正义啊” —— 唐吉诃德·杜夫拉明高

    家族干部都叫什么来着

    英文,好像是字母J开头海贼王

    明哥的绰号是Joker,就是小丑的意思。

    家族最高干部目前有三个,迪亚曼蒂、琵卡、托雷波尔,罗没有正式成为明哥手下的最高干部。

    其他家族干部还有古拉迪乌斯、德林杰、塞尼奥尔等等

    都是什么恶魔果实

    黑桃琵卡 石石果实 (部队)古拉斯 爆爆果实巴法罗 转转果实baby-5 武器果实迪亚曼蒂 飘扬果实 (格团)托拉奥·G马赫巴伊斯 超体重人赛尼奥尔·皮克 游游果实德林杰 梅花雷波尔 黏黏果实 (特殊能力小组)砂糖 童趣果实维奥莱特 凝视果实乔拉 艺术果实

    很多人都说吃了所谓控控果实”,尤其是在开会控2人打架,还有控制手下相残。

    但实际不然,原因如下在顶上战争的时候,多哥和七武海中的克罗克达尔(前任,能力沙)和莫利亚(前任,能力影子)都进行过单对单的对决。

    尤其是对克罗克达尔的时候,其上手直接把沙哥的头给砍了下来。

    而两次对决并没有见其控制对方的行为。

    而且对小奥兹的时候,也是直接将其腿切断,而为控制。

    综上分析,多佛朗明哥的是否吃了果实其实不能确定。

    而可以猜测其有一种“线”一样的武器,可以像控制木偶般控制他人的行为,也可以像刀一般进行切、砍等动作。

    当然,不排除“线”之果实。

    本人纯手打。

    看楼主也是海贼中人,以后咱可以多交流交流

    实力怎么算

    如果不知道能力,这货秒杀四皇都不在话下,最高干部里面最强的应该是皮卡,其次是维尔高,梅花跟方片不觉得厉害,半斤八两的水*,剩下的应该是,,,,拜斯,没多大差距

    德雷斯罗萨篇动画:从第629集开始的 强震动摇新世界的大新闻对应漫画是第70卷第699话早报

    [阅读全文]...

2022-04-11 19:44:24
  • 王阳明名言名句

  • 名言,格言
  • 王阳明名言名句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阳明名言名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2、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3、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5、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

      6、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

      7、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8、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9、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1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2、“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13、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4、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

      15、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1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7、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18、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0、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1、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3、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24、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25、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6、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27、“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28、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29、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30、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1、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2、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6、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7、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10、“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11、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1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13、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14、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15、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6、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17、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18、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9、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阅读全文]...

2022-03-18 05:38:33
  • 王阳明名言

  • 名言
  •   1、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2、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3、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5、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6、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7、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8、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9、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0、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1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2、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4、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5、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阅读全文]...

2022-06-28 21:49:23
  • 王阳明名言名句

  • 名言,名人名言
  • 王阳明名言名句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知行合一。

    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7、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0、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阅读全文]...

2021-12-21 15:04:59
  • 王阳明名言100句心学语录精髓

  • 名言,语录


  • 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2.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3.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4.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5.一直以来,书都没有错,只是读的人错了。

     

    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7.战场之上,求死者生。

     

    8.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9.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10.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11.读史越多,越会悲哀地发现,以史为鉴几乎是不可能的。技术变了,制度变了,表面那一层都变了,可里面的内核永远不变。魏忠贤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换个皮囊他就成了你的上司。袁崇焕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身边那些不懂政治却想玩政治的人最终都被政治玩得很惨。

     

    12.明廷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老百姓的观念很朴素:作为*,打劫是正常的,但趁火打劫就不对了。狼兵的所作所为就是趁火打劫,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民众纷纷投入山贼的怀抱,成为山贼的密探。

     

    13.周敦颐说,太极就是版的无极,好比一款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14.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最后的结果就是船翻人亡。

     

    15.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16.“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7.政治上可以犯罪但绝不能犯错。眼看伍符就要铸成大错,江彬急中生智,假装醉酒,将伍符扑倒在地,咬着他的耳朵小声道:“书呆子,该输了!”

     

    18.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19.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20.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21.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2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3.战争总是异常血腥和残酷,不要说士兵,便是身居高位的将军也很容易惊慌失措。东晋成帝朝的左将军司马流,参战前就非常惊恐,以至于吃烤肉的时候都找不到自己的嘴在哪儿,结果打仗时被杀身亡。

     

    24.“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26.常快活便是功夫。

    [阅读全文]...

2022-01-20 13:08:16
  • 王阳明名言警句 值得收藏

  • 名言,收藏
  •   王阳明名言警句 值得收藏

      寄语: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王阳明名言警句,值得收藏,分享给读者,欢迎阅读。

      1.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2. 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

      3. 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王阳明

      4.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

      5. 按照常理,即使是同等品级的宦官,地方官也不敢得罪,这一点从《大明王朝1566》中江南织造局总管杨金水(宦官)和浙江巡抚、布政使之间的尊卑关系就能看出。

      6.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7. 圣人处此更有何通?——王阳明

      8.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9.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10.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阳明

      11. 所有的经典都不过是对“我心”的记载,是各人的心路历程。因此对它不能当作教条来顶礼膜拜,而是取其益者用之。

      12. 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13.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4. 曾经,我羡慕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爱情,迷恋贾宝玉和林黛玉桃花树下读西厢的意境,然而现在我明白了,男人之间那种抛却一切私心杂念,心灵契合,相互欣赏,相互提携,并肩共进的友情更显弥足珍贵,更值得激赏。

      15.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6. 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王阳明

      17. 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18. 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9.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20. 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王锡爵曾对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抱怨说:当今所最怪者,朝廷认为对的,外界一定认为不对;朝廷认为不对的,外界一定认为是对的。

      21. 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22. 社会的公*与正义坍塌后,每个人不得不用自己的方式来捍卫各自的权益。然而,人们并不知道私权的边界何在,也不清楚何种方式恰当,最终便只能演变为弱肉强食的丛林游戏。

      23. 心学是教会了很多人使用权术,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什么时候不用,这才是它之于这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最根本的意义。

      24. 世上之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得过且过的人多了,就形成一汪绝望的死水。

      25. 多少个不眠之夜,当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时,他的脑袋里总是充满疑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生弹指一瞬间,譬如朝露,生若蜉蝣,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每当这个时候,死亡的恐惧总是会涌上他的心头,使他不敢继续想下去。

      26. 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27.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28. 一念开明,反身而诚——王阳明

      29. 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30. 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31. 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32. 所有人都不问是非曲直。当*败给汹涌的民意时,它会本能地掩盖真相,用金钱摆*当事人。然而,稳定可以赎买,人心难以欺骗,当所有人都无师自通地提高自己的伤害能力时,社会的运行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直至溃坝。

      33. 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34. 弱者制造麻烦、违法闹事,强者动用权力、*镇压。在一轮又一轮的博弈中,别说法律,神也无法阻挡人们放大自己利益边界的热情,直到它遭遇更强大的阻力。

      35. 不要被历史故事所欺骗,伯乐相马这样的美谈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正是因为它极其少见,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6. 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37. 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即使舆论尚有非议,即使朝中权贵刻意排挤,也不能改变他被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事实。

      38. 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39.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

      40.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41.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42. 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43. 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

      44.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45. 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46. 民主政治是人民做出政治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的政治体制,但人民有时候是好逸恶劳、自私短视的。因此,没有与之匹配的文化土壤和规则意识,民主政治只能是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47. 此心之良知,昭然不昧,万古一日。

      48.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王阳明

      49. 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阳明

    [阅读全文]...

2022-01-16 04:50:30
  • 最霸气的一首诗王阳明(王阳明著名诗词赏析)

  • 霸气,著名
  •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圣人出”。何为圣人呢?“但凡圣人,必有伟大而坚定的信念,拥有超乎寻常的意志和思想,有着重建社会价值传统、挽救世道人心的崇高理想”。所以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五百年间,出现了一个半圣人,半个是清代的曾国藩,一个是明代的王阳明。而五百年来,唯一能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王阳明。

    大明王朝弘治十二年的会试考试,迎来了两个光耀千秋的人物:一个是唐寅,唐伯虎;一个是王守仁,王阳明。不幸的是,唐伯虎在这次会试中,因卷入徐经科考案而被终生禁考,彻底断送了仕途之路。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学而优则仕,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达则兼济天下,才能实现他们的功业理想。所以唐伯虎对自己的遭遇分外激愤,从此他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艺术领域中,为中国艺术史造就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天才人物。

    王阳明对科考的态度和唐伯虎不同。他的父亲王华就曾是弘治朝状元,但这次会考之前,王阳明已经是两次落榜了。当有人安慰他时,他却说,别人以落榜为耻,我却以落榜之后心动为耻。他小的时候,就曾问老师,天下第一等事是什么?老师说,当然是科举,而他则说,天下第一等事是做圣人。好在经历了两次科考失败后,在公元1499年,王阳明终于高中进士,正是步入仕途。

    当时的明朝,正是宦官当道的“八虎之乱”时期,太监刘瑾祸乱朝政,文官集团则奋起反抗。戴铣、薄彦微等上疏劝诫,被刘瑾逮捕入狱。此时的王阳明虽只是个六品的芝麻小官,却也被卷入这场斗争中。他仗义执言,为被捕的官员鸣不*。结果他被廷杖四十后,扔进了锦衣卫的大牢。

    后来刘瑾假意把王阳明放掉,却又派人尾随追杀。在钱塘江边,王阳明急中生智,他写下两首绝命诗,然后做了投海自尽的假象,骗过了锦衣卫杀手。王阳明躲到一艘商船上,随波逐流,从浙江到福建。途中,商船迷航,又遇到了巨大风浪,险些颠覆。在那个狂风怒号的夜晚,在那个浪卷云翻的时刻,王阳明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而大难之后,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作诗明志。

    《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诗的开篇便仪态潇洒,表现了世间荣辱,淡然处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后来*了无数人的心灵,打破了数百年来理学家对人性的钳制。但要*世人,首先就要*自己。他说,海上的风起云涌,巨浪滔天,只要心不为所动,那这点风浪又能算什么呢?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自己原本就没放在心上;世间的万物变化,也不过似浮云掠过长空,根本就不会在心中留下痕迹。这种心境的超越,是完成了人与自我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他既反映了王阳明刚毅无畏的品质,也反映了阳明心学“戒慎不睹,恐惧不问,养得此心纯是天理”的观点。有了如此境界,在诗歌的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抒发此时的心里感受——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在这辽阔而静谧的大海上,手拿锡杖,身驾长风,在月光下飞越,飞越大海,飞越苍茫,飞越沧桑。“海涛三万里”,这惊涛骇浪中的惊险航程,诗人却写得像一次极富诗意的旅行,因为他心中自有法器,心中自有智慧。

    后来,王阳明确实找到了人生的法器,也确实凭此法器飞越了世间的沧桑,这就是他的“阳明心学”。写完这首《泛海》后,王阳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贬谪的龙场之路。在荒蛮的贵州,他终于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奠定了阳明心学的基础,成就了中国最后一位圣人。正如王阳明后来所说的“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是的,“心外无物”,人生必得先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找到那个无所畏惧的自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阅读全文]...

2021-12-16 23:56:09
  • 王阳明名言警句

  • 名言
  • 王阳明名言警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常常会遇到需要使用名言警句的情形吧,巧用名言警句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名言警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言警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阳明名言警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俗难革而易流。

      2、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3、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4、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5、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6、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7、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8、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9、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10、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11、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12、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13、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14、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

      15、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1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7、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18、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19、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20、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21、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22、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

      23、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24、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25、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26、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27、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28、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29、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30、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2、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3、常快活便是功夫。

      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5、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6、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

      8、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9、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10、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1、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12、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13、天理即人欲。

      14、天理即仁心。

      1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6、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7、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18、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19、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阅读全文]...

2021-12-17 00:24:15
王明阳名言 - 句子
王明阳名言 - 语录
王明阳名言 - 说说
王明阳名言 - 名言
王明阳名言 - 诗词
王明阳名言 - 祝福
王明阳名言 - 心语